最新浙教版五年级语文《古诗四首》教案(精品)

合集下载

《诗四首》教案

《诗四首》教案

《诗四首》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包括《山居秋暝》、《枫桥夜泊》、《长相思》和《夜书所见》四首古诗。

这些诗篇均为经典之作,描绘了山水、节令、离别、思乡等主题,展现了古代诗人的高洁情操和美好愿景。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这四首古诗,理解其大致意思,体会诗中的意境。

2. 学习古诗的韵律、对仗等基本特点,了解古代诗歌的创作风格。

3. 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培养审美情趣,提高文化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朗读、背诵四首古诗,理解诗文内容。

难点:体会诗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古诗的韵律、对仗等基本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古诗文朗读音频。

2. 学具:学生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四首古诗的插图,让学生根据插图猜测诗句内容。

进而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关注古诗描绘的山水、节令、离别、思乡等主题。

2. 自主学习(10分钟)学生自主朗读四首古诗,结合课本注释,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中的意境。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 课堂讲解(10分钟)针对每首古诗,分析其韵律、对仗等基本特点,讲解诗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引导学生感受古代诗人的高洁情操和美好愿景。

4. 随堂练习(5分钟)学生朗读、背诵四首古诗,教师检查发音、节奏等方面,纠正错误。

5. 课堂小结(5分钟)6. 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四首古诗的、作者、韵律、对仗等特点,以及诗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正确朗读、背诵四首古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背诵四首古诗,让学生感受古代诗人的高洁情操和美好愿景。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体会诗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古诗的韵律、对仗等特点。

整体教学效果良好,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得到激发。

拓展延伸: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可以组织古诗知识竞赛、古诗朗诵会等活动,让学生在欣赏、创作古诗的过程中,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古代诗歌四首》精品教案范文通用

《古代诗歌四首》精品教案范文通用

《古代诗歌四首》精品教案范文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古代诗歌四首,包括《静夜思》、《登鹳雀楼》、《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和《江南逢李龟年》。

教学内容主要涉及教材的第一章“古典诗词欣赏”,详细内容包括了解每位诗人的生平背景,深入理解每首诗歌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及诗歌的韵律结构。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四首古代诗歌的基本内容,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 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诗歌的鉴赏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3. 通过对古代诗歌的学习,引导学生体会古典文化的魅力,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析四首诗歌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及韵律结构。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四首诗歌的意境画面,引导学生进入古代诗歌的世界。

2. 讲解:详细讲解四首诗歌的作者背景、创作背景、主题思想、艺术特色及韵律结构。

3. 例题讲解:挑选一首诗歌进行详细剖析,指导学生如何分析诗歌。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析另外三首诗歌,并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四首诗歌的共性与个性,促进学生思考。

六、板书设计1. 古代诗歌四首2. 诗人:李白、王之涣、韩愈、杜甫3. 诗歌《静夜思》、《登鹳雀楼》、《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江南逢李龟年》4. 主题思想、艺术特色及韵律结构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四首诗歌的韵律结构,并阐述自己的看法。

2. 答案示例:以《静夜思》为例,五言绝句,押韵严格,平仄相对自由,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古代诗歌的理解程度,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古代诗歌,培养他们的文学兴趣;组织诗歌朗诵比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的设定2.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把握3. 教学过程的安排与实施4. 作业设计及课后反思拓展延伸一、教学目标的设定1. 掌握四首古代诗歌的基本内容,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古代诗歌四首》教案范文(通用5篇)

《古代诗歌四首》教案范文(通用5篇)

《古代诗歌四首》教案范文(通用5篇)《古代诗歌四首》教案范文(通用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古代诗歌四首》教案范文(通用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古代诗歌四首》教案范文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诗歌,准确背诵诗歌。

2.了解诗词有关知识;诗歌五首表达的思想感情。

3.品味诗歌语言,体味诗歌的意境;培养赏读诗歌的能力,增强古诗文修养。

4.了解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培养学生朗读古代诗歌的节奏感。

过程与方法目标:朗读,品味,感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知识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重点难点】1.诵读并背诵;引导学生领会诗歌的意境美,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2.品味语言,体味诗曲意境,领会表达的妙处。

【教学时数】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教时一、导入同学们,我国的唐代、宋代、元代分别有哪种文学体裁发展得最有成就?(唐诗、宋词、元曲)的确,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诗的国度,以古老的《诗经》发端,优秀的诗歌作品浩如烟海,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四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二、学习《观沧海》1.作者简介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郡(现在安徽亳州)人。

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三国演义》褒刘贬曹的创作倾向,导致作者并未能给曹操一个公允的评价。

)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逐渐扩充军事力量。

建安元年(196)迎献帝都许昌,用他的名义发号施令,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

建安五年(200),在官渡大败兵强地广的袁绍,此后逐渐统一了北方。

建安十二年(207)东征乌桓,也取得了很大的胜利。

次年率军南下,被孙权、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

后封魏王。

曹丕称帝,追尊他为武帝。

善诗歌,《步出夏门行》《蒿里行》诸篇,用乐府旧题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气魄雄伟,慷慨悲凉,对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也有所反映。

《古代诗歌四首》精品教案范文精选

《古代诗歌四首》精品教案范文精选

《古代诗歌四首》精品教案范文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古代诗歌四首》,包括《静夜思》、《春晓》、《登鹳雀楼》、《早发白帝城》四首脍炙人口的古代诗歌。

教学内容涉及教材的诗歌欣赏章节,详细内容包括诗歌背景、作者介绍、诗句解析、意境领略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四首古代诗歌的基本信息,如作者、背景、诗歌结构等,掌握诗句的字面意义和深层含义。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欣赏能力,提高阅读理解、审美评价和创意表达等综合素养。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古代诗歌的热爱,培养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诗歌意境的领略和作者情感的把握。

2. 教学重点:诗句解析和诗歌欣赏方法的指导。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四首诗歌的插图,引导学生发挥想象,用诗意语言描述画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导入:介绍四首诗歌的作者、背景,指导学生自主阅读诗歌,了解基本内容。

3. 诗句解析:以《静夜思》为例,逐句解析诗句,引导学生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

4. 意境领略:组织学生讨论四首诗歌的意境,分享自己的感悟和理解。

6. 随堂练习:选取一首诗歌,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进行欣赏,并进行交流分享。

六、板书设计1. 《古代诗歌四首》2. 内容:《静夜思》:诗句解析、情感表达《春晓》:关键词、意境领略《登鹳雀楼》:时代背景、文化内涵《早发白帝城》:欣赏方法、技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选取一首自己喜欢的古代诗歌,分析其诗句、意境和情感。

比较《静夜思》和《春晓》两首诗歌的异同点,结合诗句进行阐述。

2. 答案:作业一: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对诗歌进行深入分析,答案不求统一,但要求合理、有据。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是否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了古代诗歌的欣赏方法,学生是否能够独立进行诗歌分析。

古诗四首浙教版五年级下语文优秀教学案例

古诗四首浙教版五年级下语文优秀教学案例
山水画作为导入,引起学生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为学习古诗营造氛围。
2.激发兴趣:提问学生:“你们知道哪些描写自然美景的古诗?”鼓励学生积极回答,分享自己喜欢的古诗。
3.联系生活:引导学生思考:“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美景让你陶醉?你能用诗歌来表达吗?”激发学生对诗歌创作的兴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古诗的热爱,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使他们能够主动欣赏、阅读古诗。
2.引导学生感受古诗中所蕴含的深厚情感,培养学生关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3.通过对古诗的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使他们能够关爱他人、和谐相处。
4.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使他们能够在面对困难时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
2.问题导向:本案例针对每首古诗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问题解决能力。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和互动交流,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
3.自主与合作:本案例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交流,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沟通技巧。
2.作业要求:明确作业提交的时间、格式等要求,提醒学生认真完成,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3.课后反思:鼓励学生在课后思考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找出需要改进的地方,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五、案例亮点
1.情境创设:本案例通过生动的语言描绘、图片展示和背景音乐配合,为学生创设了富有感染力的学习情境,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融入古诗所描绘的意境,提高学习效果。
古诗四首浙教版五年级下语文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案例背景以浙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古诗四首”教学为例。在五年级下册的语文教学中,古诗教学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这一阶段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对古诗的韵律、意境有了一定的认识。然而,由于时代背景、语言表达等方面的差异,学生对古诗的理解仍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古诗的内容,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成为本节课教学的关键。

最新浙教版 五年级语文下册 古诗四首 优质教案1

最新浙教版 五年级语文下册 古诗四首 优质教案1

最新浙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四首优质教案121古诗四首一、教学分析1.《春日》展现了泗水边的大好春色,歌颂了春天的无限生命力;《游园不值》也赞美了满园的春色,形象地提示了春天生物旺盛的生命力;《望湖楼醉书》生动记了夏天西湖景色的变,表现了景物的动态美;《出净慈寺》则显示了夏天西湖荷花在早晨阳光映照下的美丽;四首诗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歌颂了祖国的山山水水,让我们在字里行间感觉到诗人(叶绍翁、苏轼、杨万里)文字的优美和描写景物的功力,体会我国宋代诗词的光辉灿烂。

2.四首古诗格律整齐,文字优美,诗句生动,读来琅琅上口,是适宜朗诵的好教材。

二、教学目标1.学会4个生字,理解8个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来。

3.会背四首诗,会根据《游园不值》所描绘的情景,结合自己想象,说一段话。

4.感受四首诗所描绘的大自然景色。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借助注解,通过自学,一字一句解释,理解诗意,学会背诵。

教学难点:注意词义变迁,理解诗意。

根据《游园不值》所描绘的情景,结合自己想象,说一段话。

四、教学准备:录音机、小黑板或投影仪等。

五、教学时间:3课时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学会《春日》《游园不值》中的4个生字。

2.借助注解说说《春日》《游园不值》的意思,并熟读背诵两首诗。

3.感受这两首诗所描绘的自然美。

(二)教学过程1.揭题:21诗四首(板书、读题)上学期我们学习了《古诗二首》(《山行》《江雪》,都是宋代诗人的作品。

唐朝是诗歌鼎盛的朝代。

宋代也是诗歌创作繁荣、优秀诗人辈出的朝代。

这一课时,我们学习《春日》《游园不值》。

2.出示诗题《春日》(板书、读题)我们先学习宋代诗人朱熹的《春日》。

(1)谁能说说诗人朱熹的情况?(学生可以看注解①说说,也可以离开注解,根据自己知道的说。

)(2)轻声读读《春日》,要求自己学会生字,读通古诗。

读后作自学检查:①泗(sì)通过查字知道:泗水,是山东的一条河流。

浙教版五年级语文《古诗四首》教案

浙教版五年级语文《古诗四首》教案

浙教版五年级语文《古诗四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四首古诗。

2.理解四首古诗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3.学习古诗的韵律和表达方式,提高欣赏和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四首古诗的内容和情感。

难点:学习古诗的韵律和表达方式。

三、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2.古诗原文及注解3.纸笔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山居秋暝》(一)导入1.教师简介王维及其诗歌风格。

2.邀请同学们分享对王维的了解。

(二)自主学习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山居秋暝》,注意语气、节奏。

2.学生交流朗读感受,教师点评并指导。

(三)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山居秋暝》的背景、意境和情感。

2.分析诗句,引导学生理解诗人的情感。

(四)互动讨论1.请同学们谈谈对“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的理解。

2.布置作业:背诵《山居秋暝》,体会诗人的情感。

第二课时:《望洞庭》(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山居秋暝》。

2.引导同学们关注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自主学习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望洞庭》,注意语气、节奏。

2.学生交流朗读感受,教师点评并指导。

(三)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望洞庭》的背景、意境和情感。

2.分析诗句,引导学生理解诗人的情感。

(四)互动讨论1.请同学们谈谈对“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的理解。

2.布置作业:背诵《望洞庭》,体会诗人的情感。

第三课时:《枫桥夜泊》(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学习的《望洞庭》。

2.引导同学们关注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自主学习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枫桥夜泊》,注意语气、节奏。

2.学生交流朗读感受,教师点评并指导。

(三)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枫桥夜泊》的背景、意境和情感。

2.分析诗句,引导学生理解诗人的情感。

(四)互动讨论1.请同学们谈谈对“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的理解。

2.布置作业:背诵《枫桥夜泊》,体会诗人的情感。

第四课时:《江南春》(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学习的《枫桥夜泊》。

《古代诗歌四首》教案范文精选

《古代诗歌四首》教案范文精选

《古代诗歌四首》教案范文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古代诗歌四首》,包括《静夜思》、《登鹳雀楼》、《早发白帝城》和《江雪》。

教学内容涉及教材第五单元《古诗词欣赏》的第一章节,详细内容包括四首古代诗歌的背景、作者简介、诗歌的意境、韵律、修辞手法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四首古代诗歌的作者、背景及诗歌的基本意境。

2. 学会分析古代诗歌的韵律、修辞手法,并能准确理解诗歌内容。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他们对古诗词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分析古代诗歌的意境、韵律和修辞手法。

重点:理解四首诗歌的基本内容和表达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四首诗歌的美丽图片,引发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

2. 作者与背景介绍:简要介绍四首诗歌的作者和创作背景。

3. 诗歌朗读:全班同学齐读四首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4. 诗歌解析:(1)分析《静夜思》的意境和修辞手法。

(2)讲解《登鹳雀楼》中的地名、景物及寓意。

(3)探讨《早发白帝城》中的速度感及其表达方式。

(4)解读《江雪》中的孤独、寂寞情感。

5. 随堂练习:针对四首诗歌的内容,设计相关练习题,检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四首诗歌的意境、修辞手法等特点,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四首诗歌的题目、作者和韵律特点。

2. 列出四首诗歌的意境、修辞手法。

3. 用思维导图呈现四首诗歌之间的关系。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分析《静夜思》中的修辞手法。

(2)阐述《登鹳雀楼》的寓意。

(3)描述《早发白帝城》中的速度感。

(4)谈谈《江雪》中表达的孤独情感。

2. 答案:(1)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偶等。

(2)寓意:通过登高远望,表达了对人生、国家和社会的关切。

(3)速度感:通过描述行程的迅速,表现了作者奋发向前的精神风貌。

(4)孤独情感:通过描绘雪中孤独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和寂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教版五年级语文《古诗四首》教案
一、教学分析
1、《春日》展现了泗水边的大好春色,歌颂了春天的无限生命力;《游园不值》也赞美了满园的春色,形象地提示了春天生物旺强的生命力;《望湖楼醉书》生动记了夏天西湖景色的变,表现了景物的动态美;《出净慈寺》则显示了夏天西湖荷花在在晨阳光下映照下的美丽;四首诗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歌颂了祖国的山山水水,让我们在字里行间感觉到诗人(叶绍翁、苏轼、杨万里)文字的优美和描写景物的功力,体会我国代诗词的光辉灿烂。

2.四首古诗格律整齐,文字优美,诗句生动,读来琅琅上口,是适宜诵的好教材。

二、教学目标
1.学会4个生字,理解8个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来。

3.会背四首诗,会根据《游园不值》所描绘的情景,结合自己想象,说一段话。

4.感受四首诗所描绘的大自然景色。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借助注解,通过自学,一字一句解释,理解诗意,学会背诵。

教学难点:注意词义变迁,理解诗意。

根据《游园不值》所描绘的情景,结合自己想象,说一段话。

四、录音机、小黑板或投影仪等。

五、教学时间:3课时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春日》《游园不值》中的4个生字。

2.借助注解说说《春日》《游园不值》的意思,并熟读背诵两首诗。

3.感受这两首诗所描绘的自然美。

(二)教学过程
1.揭题:21诗四首(板书、读题)上学期我们学习了《古诗二首》(《山行》《江雪》,都是宋代诗人的作品。

唐朝是诗歌鼎的朝代。

宋代也是诗歌创作繁荣、优秀诗人辈出的朝代。

这一课时,我们学习《春日》《游园不值》。

2.出示诗题《春日》(板书、读题)我们先学习宋代诗人朱熹的《春日》。

(1)谁能说说诗人朱熹的情况?(学生可以看注解①说说,也可以离开注解,根据自己知道的说。


(2)轻声读读《春日》,要求自己学会生字,读通古诗。

读后作自学检查:①泗(sì)通过查字知道:泗水,是山东的一条河流,。

②指名一,二位同学读诗,看看是否会读了,即读准音、不尜字、读得较畅。

(3)理解诗意,再读注解②-⑥。

②指名一条说说注解思后,让学生接着说说不得1、2句的诗意。

③集体评议、补充、纠错后,教师进行指点。

(可出示小黑板或投影)这两句写了诗人春游时看到的景色:风和日丽的一天,我去泗水,寻长优美的景色,河边无边无涯的风光景物,一时间变得焕然一新。

(要注意求同存民思维。

如第1句注解,可把"寻芳"放在前面,可放在后面,可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说说。


④按同样的方法,读读、说说第3、4句。

评议纠正后,教师以小黑板或投影出示正确答案,这两句诗抒发了诗人的感受:春游中,我很容易地认识了春天的面貌,百花吐艳,成紫千红。

告诉学生最生一句是传颂的佳句。

(理解后再读读3、4)句。

⑤熟读全诗,为以后背诵作准备。

3.学习《游园不值》。

(1)读注解①了解作者叶绍翁。

同时审题。

不值:没有要访问的`人。

全题意思:去游园,主人不在,没能到园内去。

(2)初读,《游园不值》,读通诗句,自学习题个生字。

(屐(jī)苔(t ái)扉(fēi)意门)
读后进行检查。

(3)理解诗意。

①读诗,并揣摩注解③④,如果其他词语不懂也可提出讨论。

(怜:怜惜屐:鞋)
②学习1、2句,自学后指名说意思,进行评议,补充、纠正。

③本诗诗意较难理解,教师指点后通过投影出示1、2句出意:
大概是园主人爱惜园内小径上的苍苔,怕别人的木鞋把它踩坏,所以把柴门关上了。

(注意"应"理解为"大概",1、2句之间还就补上"园门关上了"。

)尽管诗人轻轻敲门好久,也没人来开门。

④按同样的方法,读读、说说第3、4句。

评议纠正的基础上教师出示3、4句意,并指点(可用投影):满园的春色是关不住的,一枝粉红杏,联想到满园春色,形象地反映春天的勃勃生机,蕴含深刻哲理,一切富于生机的东西是关闭、压不住的。

)这个句子与"忝紫千红总是春:一样,成为传颂的诗句。

(4)熟读全诗。

4.作业:
(1)熟读这两首诗。

(2)做作业本第3、4(1)题。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望湖楼醉书》《出净慈寺》,借助注解诗意。

(2)熟读两首诗,感受诗所描绘的自然美。

(二)教学过程
1、揭题。

(板书《望湖楼醉书》)读题:这节课我们先学这首诗,用上节课同样的方法学习。

(1)看注解①了解作者和诗题。

苏轼(1037-1101),宋代最负名的诗人之一。

曾在杭州任过太守。

苏堤之名是为了纪念这位杰出诗人的。

望湖楼在西湖之边。

(2)自学诗句,理解诗意。

①读注解②③理解翻墨跳珠.
②有不懂的地方,提出来师生讨论解决.
③指名读诗句1、2句,理解词句,师生共同评议,补充、纠正。

④出示两个句子的正确句意(用投影);乌云像打翻的墨汁一样还没来得及把山遮住,一场暴雨后的天空一样开阔、平静,西湖又恢复了它平时的姿态。

⑤按同方法,指名学生说说3、4句的意思,评议纠正。

⑥出示正确句意,教师进行3、4句意指点(投影显示):地面上乔起的大风忽然把云全部吹散了,从望湖楼上往下看,湖水像雨后的天空一样开阔、平静,西湖又恢复了它平时的姿态。

(3)指名学生读全诗(评议),齐读全诗。

2.学习《出净慈寺》,揭题、板书、读题、审题。

作者杨戌里,南宋杰出诗人。

原题是"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题意是晨走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这首诗与前一首一样是写夏日西子湖美景的
(1)读全诗,读通句子。

(2)理解诗意
①读注解②,再提出诗句中不懂的地方,师生讨论解决。

②指名读诗句,理解1、2句句意,评议,纠正。

③教师根据学生情况指导,投影出示两句句意:到底是六月中的西湖,风光与四时不相同。

(这里的"六月"指农历六月。

)指点后再读,并齐读1、2句。

④指名读3、4句,再连起来说说3、4句句意。

(评议、纠正)
⑤教师用投影出示3、4句句意,进行指点:碧绿的荷花,红得特加鲜艳。

指点后,再读读3、4句。

⑥指名熟读全诗,齐读全诗。

4.作业:作业本1、2题、第4题(2)(3)题。

第3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加深对四首诗的理解。

2.根据《游园不值》所描绘的情景,结合自己想象,说一段话。

3.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四首诗,并默写。

(二)教学过程
1.自由轻声读诗《游园不值》。

读诗,解诗意,看见图,说一段话。

(先自己说说,再同桌相互说说,评议。

然后写一段话。


2.轻声自由读其三首诗,再按要求说说课后第1题点词和三个诗句的意思。

说后评议。


3.学生各自读诗四首诗,想想看该如何背,然后自己闭站眼睛试背。

4.同桌间相互背诵,互相帮助,指正。

5.齐读诗四首。

6.听录音背诵,指名背诵、评议。

7.齐背诗四首。

8.默写诗四首。

(请两人把诗默写在投影片上)默毕出示两位学生默写的投影片上的四首诗,供评议纠正。

9.作业:作业本第6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