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形建筑_不以外形论美丑_吴桂霞
徽州传统建筑雕饰中的儒家观念

一
九
,
宗 耀祖 的 大 事
2
]
。
而 对于有 着
“
”
,
由 于 他 们 十 分 重 视 对 族 中 子 弟 的 教 育
是 中 华 民 族 五 千 科 举 考 试 进 人 仕 途 的 官 僚
。
,
出 现了
大批 经 由
孝 道 可 以说 是儒 家 伦 理 道 德 的 核 心
迎 合 了 徽 商这 样 的 心 理 需 求
。
而 雕 饰 艺 术 恰 好
”
_
、
'
一
有
“
贾 而 好儒
之 称 的 徽 商
,
入 仕观 A
可 以 说 是 儒 家 观 念 思 想 坚 定 的 传 播 者 和 忠 诚 的 践行 者
们 以 木 雕 为 媒介 忠 念
、
,
他徽 州 是 南 宋 儒学 大 师 朱 熹 的 故 里 以 朱 熹 为 代 表 的 新 学便 成 化 理 的 精神 支 柱 和 思 想 通 过 雕 刻 不 同 的 题 材 内 容 来 传 播 儒 家 的 安 也 自 然而 然地 为 了 徽州 文
20
1
6
-
09
徽州 传统建 筑雕 饰 中 的 儒 家 观 念
? 岳金凤
吴
琼
,
摘要
:
徽 州 雕 饰 作 为 徽州 传 统 工 艺 的 优 秀 代表
一
它 根植 于 徽 州 地 区 独 特 的
,
自
然 地 理 环 境 与 人 文历 史 背 景
、
,
其 丰富 多 样
的 装 饰 题材 已 不 仅 仅 是作 为 徽 州 传 统 建 筑 的
《中国建筑的特征》测试卷-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8《中国建筑的特征》测试卷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论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精髓张繁荣中国传统服饰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乃至整个人类社会创造的宝贵财富。
数千年中国传统服饰文化历经了以原始社会为基础的“自然形态”时期、以阶级社会为基础的“制度形态”时期和以有阶级存在社会为基础的“自由形态”时期三个发展阶段;呈现出了“和谐统一性文化”“标示突出性文化”和“种类多样性文化”三大内涵特征。
服饰是人类生活的要素,又是人类文明的一个标志,它除了满足人们物质生活的需要外,还代表着一定时期的文化。
服装的款式与演变,服装面料的选用与搭配,服装颜色的选择与组合,特定场合着装的筛选与习惯,均记录着特定时期的生产力状况和科技水平,反映着人们的思想文化、宗教信仰、审美观念和生活情趣,也烙有特定时代的印痕。
中国传统服饰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经过上下五千年共同创造的优秀文化,也是人类社会共同创造的宝贵财富,对于构建和谐社会,传承优良传统,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质量尤为重要。
扬长避短,突出和谐协调是传承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关键。
中国的传统服饰文化受数千年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儒教“中庸道德”观的桎梏,政治因素影响极大,直到20世纪中期绿色覆盖全国,专衣“军干装”以及激情成“灰”等现象,使服饰呈现简单划一的窘境。
这些不利于服饰文化发展的陋习都应摒弃。
然而,占数千年中国传统服饰文化发展的主流——“和谐协调”文化应发扬光大,诸如以原色表现为主的大气而豪放的色彩文化;以追求内涵意义与表现形式圆满统一,最大限度地达到服饰与自然、与社会、与人协调一致的统一美原则;以及以民俗吉祥意象为特征的表现形式等。
吸收西方先进文化,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实现“中西合壁”,是传承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有效途径。
服饰文化的传承发展离不开先进技术与先进设备的支撑,这一点已被历史所证实。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加快,科学技术水平已接近发达国家,但在诸多方面还有很大的差距,诸如西方色彩学的“变异”长处,服装与化学工艺技术等,都需要我们去吸取,去引进。
人作与天开——中国古典园林艺术 课件-2024-2025学年高中美术人美版(2019)美术鉴赏

所谓理水,就是引水为池,在有限的空间 里营建灵动的水系。 理水的方法: 1、掩,以建筑和绿化将曲折的池水加以掩映用 以打破岸边的视线局限,造成池水无边的视觉效 果。 2、隔,或筑堤横断于水面之间,或架曲折的石 板小桥,或涉水点以步石,増加景深和空间层次 ,使水面有幽深之感。 3、破,水面很小时,可用乱石为岸,怪石纵横 、犬牙交错并配以细竹野藤、朱鱼翠藻,那么虽 是一洼水池,也令其有深邃山野风致。
人化自然
审美观念
人作与天开 |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
年 级:高一
学 科:美术(人美版)
明·汤显祖《牡丹亭》中有句“不到园林,怎知春 色如许。”
中国古典园林是一件艺术品, 建筑、山、水、花木 巧妙组合, “不出城廓而获山水之怡,身居闹市而得 林泉之趣” 一山一石,耐人寻味。
古典园林是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 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 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 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
园林与绘画、文学的关系 “画中与诗情,园林参画意”。 山水画是画家书写情思的媒介。无论是中国
画或是园林艺术境界的显现,绝不是对客观自然的 机械描摹,而是心灵映射万象,代山川而立言。
东园图卷(局部) 中国画(手卷) 文徵明 明
中国园林把中国画以三维空间的形式复现到 人们的现实生活,中国画中经常使用“咫尺之图, 写千里之景”,这给园林创作以极大启示。
中国园林巧用建筑的平面布局,间隔以山, 水,树,石,桥等追求曲径通幽,以小见大,以简 代繁在有限中体味无限的美学境界,在具体造园技 巧上讲究巧于因借。“因”主是依据地理和内外风 景特征,用人工设施来引导赏景。“借”是借景入 园、纳景入室、取景入眼,用远借、邻借、仰借、 俯借,应时而借的手法,将园林的空间无限扩展, 让想像可以自由延伸。
“建筑界毕加索”盖里的城市雕塑群

“建筑界毕加索”盖里的城市雕塑群凤凰卫视《筑梦天下》5月23日节目文字实录:周瑛琦:大家好!欢迎收看《筑梦天下》,我是周瑛琦。
说起弗兰克·盖里这个名字,相信很多观众朋友都不陌生,因为我们曾在节目中邂逅过这位美国著名的建筑师,西班牙古根海姆博物馆就是他的杰作。
他设计的建筑,大有型不惊人死不休的气概,因此被誉为当代著名的解构主义建筑大师,那你就会说了,这个“解构主义建筑”,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呢?让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西班牙古根海姆博物馆的模样,是不是有点像金属玫瑰?宇宙飞船还是天外来客?总之,它和传统的博物馆没有丝毫相似之处,你甚至没法把它当成一座房子来看,用叹为观止、不同凡响、不可思议、不拘一格来形容,绝不为过。
由此你是不是对解构主义建筑有一点点感觉呢?这种建筑,要想在大众里找到知音,是比较困难的,只有搞艺术的人大概可以理解。
每当人们抗议甚至侮辱盖里作品的时候,有一句话对咱们这位大师很起安慰作用,他们说:难道你能指望所有人都看得懂毕卡索的画吗?没错,盖里先生正是被誉为“建筑界的毕加索”,我们接下来将要看到的,是盖里的另一件“救城之作”——德国玛塔博物馆。
解说:一座与德国人的严谨背道而驰的新型博物馆,出现在一大堆传统的德国建筑中间,承建它的玛塔公司雄心勃勃地对外宣布,他们要把黑佛德市,变成艺术世界的新地标!因为他们请来的是建筑界鼎鼎有名的大师弗兰克·盖里,盖里最拿手的就是把房子做得像城市雕塑群。
弗兰克·盖里:我要表达未来和希望,它不同于过去的建筑,是属于新的建筑和新的表达,但人们都会喜欢它。
解说:今年已经80岁高龄的美国人盖里,像所有的建筑师一样,很希望人们爱他的建筑,同时更希望自己的建筑就是这座城市的灵魂。
因此建造玛塔博物馆的初衷非常明确,就是要靠这位“建筑界毕卡索”的神来之笔,把只有6万多人口,没有任何优势可言的偏僻小城黑佛德,从沉睡中唤醒,靠慕名而来的大量游客,带动当地的经济繁荣。
《中国建筑的特征》高一语文课件(统编版必修下册)

(1)这些地区的建筑和中国中心地区的建 筑,或是同属于一个体系,或是大同小异, 如弟兄之同属于一家的关系。
明确:以弟兄关系来比喻中国周边国家的 建筑与中国中心地区的建筑的关系,形象地 说明了它们属于一个系统(大家庭),从而 可见中国建筑的影响力之大已超出了国家的 界限。
(2)两柱之间也常用墙壁,但墙壁并 不负重,只是像“帷幕”一样,用以隔断内 外,或划分内部空间而已。
——“拘束性”指建筑物必须严格遵守一 定的“文法”,即惯例,但是可以在惯例下出 现不同的样式。这种特点体现在具体的建筑上, 既表现出中国建筑的一贯的风格,又具的独特 性。
用了比喻,类比的修辞手法 所谓类比,即是用不同类(相同类)的两
种事物的比较说明事物特征的说明方法。
探究 文章中说的建筑的“词汇”指的 是什么?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中国建筑的特征
(三)介绍了中国建筑 的结构方法,即以“木 材做立柱和横梁”的框 架结构,并解释了中国 建筑的力学原理,指出 这与现代的结构原则上 是一样的。
柱
梁
柱子支撑的亭子
中国建筑的特征
(四)说明斗拱的作用, 先描述“拱”是“弓形 短木”,斗是“斗形方 木块”,它们组合起来 称“斗拱”。它不但可 “用以减少立柱和横梁 交接处的剪力”,还具 有装饰作用。
历史学家,建筑教育家和建筑师,中国建筑教育的奠基 人之一,中国古建筑研究的先驱者之一,中国古建筑和 文物保护工作的倡导者之一,新中国首都城市规划工作 的推动者,建国以来几项重大设计方案的主持者。
梁思成热爱中国传统文化,认为可以将中 国的传统建筑形式,用类似语言翻译的方法转 化到西方建筑的结构体系上,形成带有中国特 色的新建筑。他和夫人林徽因一起实地测绘调 研中国古代建筑,并对宋《营造法式》和清 《工部工程做法》进行了深入研究,为中国建 筑史学奠定了基础。
仿生象物的营造意匠与客家建筑下

仿生象物的营造意匠与客家建筑*(B i oni c and PiC t ogr aphi C I deas and H a kka s B ui l di ngs吴庆洲W u Q i ngz ho u(续《南方建筑》2008年第2期P49)五、仿生法植物的意匠莲花形夏氏万秋楼位于粤东梅县程江镇夏屋村。
笔者于2007年2月22日(农历年初五)与亲友家人一同到万秋楼品尝客家菜,并考察这座中西合璧的民居建筑。
楼主夏万秋是马来西亚的华侨富商,东英公司大股东之一.于20世纪30年代返乡,以48万银元.兴建两座大建筑,一座为“万秋学堂”。
免费供同乡子女就读,一座万秋楼。
万秋楼前院围墙中轴线上设一院门.硬山顶.山墙为五行山墙的大北水式(图29),院门门匾为“万秋楼”三字(图30),石门框上刻二只石门簪,方形。
右边的刻“福禄”,左边的刻“寿蠹”.壹(k a n),有几种含义。
一为居所。
《广龋混龋》:“壹,居也。
”一为“广”。
《诗大雅既醉》:“其类维何?室家之壶。
”毛传:。
壹.广也。
”门簪四宇,解为。
福禄寿居”.或“福禄寿广”。
皆成立。
该楼坐南朝北.三堂、二横、一围龙,平面呈一瓣莲花状,莲瓣形状装饰随处表现,重要柱础用莲花饰(图31)连大门围墙也做成曲线形,中央门楼的山尖装饰也用了三座佛塔(图32),反映出主人的佛教意识。
建筑全部为两层,外观也以山花朝外,双柱重29万秋楼山墙30万秋楼门匾叠。
而二横屋还用瓶式栏杆、平顶屋、双联拱券等西式建筑形式。
其门廊及堂等部分用爱奥尼克柱式f未刻凹槽)f图33)。
次要部分用塔斯干柱式。
楼内大门、小门、窗及主楼骑楼、走廊都设铁栏防护.天井上空设防盗网。
楼内、家俱一律用红木。
灯饰华丽,瓷盆洁白,堂内设哈哈镜.别有风味。
万秋楼落成时,名噪一时.当时门联为:石璧如椽。
倒写河山壮丽;梅江如常,环绕万世千秋。
点出了万秋楼的含义。
现万秋楼已由台湾龙振水先生独资经营客家饮食文化。
圳六、象物的意匠非生物形为人所仿者。
中外建筑艺术赏析_河南理工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中外建筑艺术赏析_河南理工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徽派民居的主要特征不包括__________。
参考答案:纯朴憨厚2.下列__________不是江南木雕的取材来源。
参考答案:宗教故事3.吴良镛教授在国际建协第20届世界建筑师大会起草的是_____。
参考答案:《北京宪章》4.北京故宫、埃及金字塔、巴黎圣母院这三部建筑作品,都是很好地利用了建筑_______,来暗示或寓意其象征意义的经典之作。
参考答案:外在形态5.建筑具有双重性,既是物质的,又是_______的。
参考答案:精神6.拿破仑赞叹______“是世界上最美的广场”。
参考答案:圣马可广场7._______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主流类型。
参考答案:木结构8.从 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建筑师们创造性地在现代建筑中有机地融合进具有传统特色的庭院、园林,形成了引人注目的_______。
参考答案:广州风格9.颐和园中的昆明湖是以_____为蓝本建造的。
参考答案:杭州西湖10.木构架不足之处不包含_______。
参考答案:抗震性能差11._____是中国西北黄土高原上居民的古老居住形式。
参考答案:窑洞12.私家园林的主人一般不包括_____。
参考答案:皇亲国戚13._____是等级最高的彩画。
参考答案:和玺彩画14.在西欧教堂中,这种大厅比圣坛长,横厅比大厅短的十字形,叫做_____。
参考答案:拉丁十字15.下列关于巴黎圣母院西立面的描述,不正确的是_____。
【图片】参考答案:列柱支撑三角山墙的典型立面16.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的是_____。
参考答案:颐和园17.印度的“窣堵坡”在传入中国的过程中,演变成中国佛塔的部分。
参考答案:塔刹18.塔身的上半部遍布浮雕、类同花束是对哪种类型塔的描述?参考答案:花塔19.颐和园内后溪河东部尽端模仿无锡寄畅园建造的是_____。
参考答案:谐趣园20.中国近代建筑风格的发展主流是由新体系建筑的外来形式和_______构成的。
浅谈中国古建筑之特征及其审美

浅谈中国古建筑之特征及其审美—以一个美学分析的角度建筑是凝固的艺术。
古罗马建筑家维特鲁威在其经典名作《建筑十书》中提出建筑的三个标准:坚固、实用、美观。
由此可以看出,建筑本身除了具有作为最原始意义的供人生活居住的实用功能外,建筑还是一种重要的美学符号,美的载体,有着重要的审美价值和功能。
纵览中国古建筑,其中之审美意趣可谓别具一格,极富特色,楼阁宫殿之设计既求实用,且不失其高雅品位,其背后更是深蕴中华文化之精义,昭显古人之高尚个性情操,是集物质功能与精神功能于一身的特殊艺术形式。
中国有着古老而灿烂的历史文明,中国古建筑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中国古建筑经历了漫长的演变和发展,具体来看,商周至秦汉时期,为其萌芽与成长时期,从魏晋南北朝至唐宋时期为其发展的成熟与高峰时期,而明清时期则是中国古建筑营造程式化、定型化时期。
在这一过程中,曾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优秀卓越的建筑人才,营造了许许多多令人惊叹的宫殿、陵墓、庙宇、园林、民宅等等。
欣赏中国古建筑,其实就好比翻阅一部沉甸甸的历史巨著。
那洪荒远古的传说、秦皇汉武的霸业、大唐帝国的气概、明清宫禁的烟云,这一切的一切皆可从每一面历史的城墙上寻索到关于那个时代的痕迹和回忆,是那些古建筑让历史更为生动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中国古建筑是谓世界建筑史上独树一帜之存在,无论其营造规制、实效价值还是其审美意趣,皆得中华几千年文化之精义,宜合地理之气候特征。
与风水之调和,与人居之生息,与自然之融通,无不恰到好处地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之说。
中国古建筑总体上而言,是以木架结构为主,以茅草、木材、砖瓦为常用建筑材料,具有朴素淡雅的风格。
整个建筑按照结构需要的实际大小、形状和间距组合在一起,构成一个规范、完善的统一体。
而这恰恰也反映了古代宗法社会结构的清晰严谨、有序和稳定。
由于木质材质制作的梁柱不易形成巨大的内部空间,古代建筑便巧妙地利用外埠自然空间,组成庭院,从而使整个建筑看上去更具空间感和层次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科技报/2012年/2月/18日/第004版
科学探索
透视广州“大金环”
象形建筑
不以外形论美丑
本报见习记者吴桂霞
一座雄伟的“大金环”悠然地矗立在广州珠江之畔,碧波荡漾,飞鸟翱翔,原本是一幅多么让人赏心悦目的图景,然而,该建筑最近却引来诸多非议——广州“大金环”是“钱眼儿”还是“金玉璧”,它是“夸张不实用”还是“标新立异”,建筑有美丑之分吗?其实不仅广州“大金环”,很多象形建筑历来都颇受争议。
现象
大金环“被丑”
“大金环”建筑位于广州市荔湾区东沙大桥以东的珠江北岸,是亚洲乃至世界“独一无二”的大楼,是广东省广州市十大重点建筑项目之一的广东兴业国际仓储项目的主要建筑物。
总建筑面积约10万平方米,圆环形,外径146.6米,内径47米,宽28.8米,共33层,塔楼高度138米,地下二层,可停泊1300辆车。
主要功能包括现代化的交易大厅、展示展览厅、甲级写字楼等。
目前,该建筑已具半圆雏形,两座柱形塔楼矗立,并被一个半圆形的钢架结构包裹。
据悉,该项目在2009年6月奠基,预计今年5月封顶,年底能投入使用。
建成后,整个建筑的外观将类似“大金环”。
据称,这一概念的设计者是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教授约瑟夫,设计灵感来源于客家围屋、罗马斗兽场以及中国古代玉璧,号称中西合璧。
圆环形的大楼,与在珠江水面倒影形成数字“8”,象征大展宏图、八方聚财。
然而不幸的是,如此的外观却与先前被评为全球最丑建筑的沈阳方圆大厦极为相似,唯一的区别是,方圆大厦是“实心”的,中部呈方形,是名副其实的“孔方兄”,而“大金环”则是中部也打通成圆形。
将丑比丑,极富想象力网友随即进发出许多戏称,如“好大一块曲奇饼”、“大水车”,甚至是“大铜钱”、“钱眼儿”。
争议
“夸张不实用”PK“标新立异”
相对于网友的“刁钻戏谑”,专家们的看法则显得理性很多,但也形成了意见针锋相对的两大阵营。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赵红红将此建筑归为象形建筑的典型代表,他认为,象形建筑在建筑学中使用不多,曾有建筑建成人形、拖拉机等形状,咖啡馆建成咖啡杯的形状等,很容易让人看到个性。
但这种建筑手法通常复杂、夸张,争奇斗艳,造型新奇的同时往往牺牲了功能、结构等,导致造价昂贵,而且不经济实用。
与之相应,广州大学岭南建筑研究所所长汤国华教授则从建筑风格的角度予以否定,他认为,“大金环”的地理方位属于风貌协调区范围,理应体现历史城区的特色和岭南建筑的特点,风格庄重,但是该建筑形如铜钱,风格怪异;同时,如此高的建筑,会使珠江在视觉上变窄,而且影响江风上岸。
相对于建筑学专家的理性意见,时评家周望歌则表达了不同的看法。
他表示,“大金环”建筑过程可以质疑,但是没必要对建筑外形“斤斤计较”,区为“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雷姆特”。
他在结尾如此反问道“广州这座大城市千篇一律的建筑多如牛毛,故而城市景观过于平庸,多一座标新立异的建筑又何妨?”对于象形建筑,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教授袁奇峰也提出了不容的见解。
他认为,在某些特定环境和特殊文化背景中,建筑的象形化手法也是不错的表达方式。
说理
建筑美丑没有明确标准
相较于“大金环”的“被丑”和“被争议”,沈阳的方圆大厦可着实被舆论打上了“丑”的标签。
它先是进入“中国十大丑陋建筑”名单,后位列美国CNN评选的“全球最丑的十大建筑”中第九位。
不过,有意思的是,在2000年世界威尼斯建筑设计展览会上,方圆大厦还曾获得过“世界上最具创意性和革命性的完美建筑”的美誉,并且是亚洲唯一获奖作品。
建筑真的有美丑之分吗?评判的标准是什么?如何看待这些富有争议的建筑?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郑力鹏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美丑的评判依据个人的审美观,这个是没有明确的标准的。
的确,在“全球最丑的十大建筑”的文章中,明确写着这样的提示,丑与美的评判仅限于观赏者的视角。
文章准确的标题应为“世界上最具争议的建筑”。
同样,“中国十大丑陋建筑”评选标准也非建筑外形的美丑,而是依据“建筑使用功能极不合理;与自然条件和周边环境极不协调;抄袭、模仿的下意识建筑;崇洋、仿古的怪胎;东西拼凑的大杂烩;生搬硬套的仿生丑态;拙劣的象征、隐喻;低俗的数字化变异体态;明知不可为而刻意张扬”等诸多条件。
“其实这种评选是出于一种社会责任感,它关心的不是‘美丑’,而是一种价值取向。
”郑力鹏表示,在建筑学领域,我们衡量的标准并不是“美丑”,而是它的科学性、经济性以及它对城市空间、公共环境等是有贡献还是有损害。
“形象好,又有很好的科学性,实用性,而且造价低,可以说是每个建筑师的终极追求。
”那么,建筑学意义上,“大金环”又怎么样呢?郑教授表示,从业主提供的效果图来看,整个建筑呈圆形,中间又镂空,容积率相应降低,这对于城市空间来讲是有贡献的,但是建筑物造型立面为圆形,两头小,中间大,在技术上是要耗费很多脑筋的;此外,从整个珠江沿岸建筑规划来讲,如此高的建筑物会令珠江的天空变狭窄,建成之后,如果周围建筑物的颜色是灰色系,那么,这个金灿灿的建筑也会显得很突兀。
延伸
建筑,不纯粹的艺术
要想进一步从根本上理解建筑的美丑,还是让我们追溯一下建筑的“本源”吧。
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最初的建筑主要是“器”,是为遮风避雨、防寒祛暑而营造。
随着物质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建筑才通过群体组织、平面布置、结构造型等凸显出独特的艺术气质,被誉为“凝固的音乐”、“立体的画”、“无形的诗”和“石头写成的史书”。
黑格尔曾把建筑排在五种艺术之首(雕刻、绘画、音乐、诗),但也明确指出“建筑是一门最不完善的艺术”。
建筑物本身有实用性、工程性和资财性,尽管具有艺术价值,但与其他艺术形式相比,很是不纯粹。
于是,象形,就成了这种“不完善艺术”常见而直观的表现方式。
象形建筑在我国是如何诞生的呢?清华大学建筑学教授季元振在《建筑是什么,关于当今中国建筑的思考》的书里表示,上个世纪90年代,建筑设计被要求要走民族主义的创作道路。
在北京盖房子,如果不加上一个琉璃瓦的屋顶,方案便通不过,1996年竣工的北京西客站竣工就是当时典型的代表作。
如今北京的标志性建筑早已被“鸟巢”“鸟腿(央视新大楼)”“鸟蛋(国家大剧院)”等取代。
物质的丰富,使得艺术形式高于结构的合理性及经济性,开始成为新世纪中国建筑界的普遍价值观。
象形建筑大行其道,台湾著名建筑师李祖原可谓功不可没。
他执著于具象设计、微物放大,曾主持过台北101大厦、沈阳方圆大厦、北京盘古大观等作品,被尊为象形建筑大师。
但遗憾的
是,这些作品在建筑结构、美学理念、以及实用性等各方面,遭遇的却是毁誉参半的评价。
“建筑是一种语言艺术,讲究的是材料、结构的运用,单纯追求象形,必然会损害建筑的经济性和实用性。
”郑力鹏表示。
尽管如此,历史上还是存在着象形建筑成功的典型案例。
比如类似于风帆的悉尼歌剧院。
自1955年公开搜集世界各地设计作品开始,它的建造整整花了17年,投资翻了14倍,巨额的经费负担迫使政府发行彩券,后期甚至导致建筑师伍重被免职,总理被国会弹劾。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从工程管理角度上看十分失败的案例,建成之后却成了澳大利亚的标志。
如今,悉尼歌剧院早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文化遗产,而当时被免职的建筑师约恩・伍重先生则获得了2003普利策建筑学奖。
未来,广州“大金环”是带有暴发户意味的“钱眼儿”还是镶嵌在美丽珠江之畔的“金玉璧”,还要待时间来评判。
链接
中国十大丑陋建筑(2010):北京盘古大观、沈阳方圆大厦、安徽阜阳市颍泉区政府办公楼、重庆忠县黄金镇政府办公楼、邯郸元宝亭、四川宜宾五粮液酒瓶楼、河北燕郊北京天子大酒店、潍坊市民文化艺术中心、江苏阜宁天鹅港湾酒店、深圳大中华国际交易广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