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制度

合集下载

2024年学校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方案(三篇)

2024年学校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方案(三篇)

2024年学校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方案一、背景分析矛盾纠纷在学校中是无法避免的,而如何及时排查和化解矛盾纠纷,是学校管理和维护学校秩序的重要任务。

2024年学校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方案旨在规范学校矛盾纠纷处理机制,促进学校和谐稳定发展。

二、工作目标1. 建立健全学校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2. 提高教职工和学生的矛盾纠纷处理能力;3. 加强对矛盾纠纷的预警和快速响应能力;4. 有效解决学校矛盾纠纷,维护学校的和谐稳定。

三、工作方案1. 建立学校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a. 成立学校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小组,负责矛盾纠纷的排查和处理;b. 制定学校矛盾纠纷的处理流程和工作规范,明确责任和权限;c. 建立学校矛盾纠纷档案,实现信息的记录、汇总和分析。

2. 加强教职工和学生的矛盾纠纷处理能力a. 组织专题培训,提高教职工的沟通、协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b. 在学校规章制度中加入矛盾纠纷的处置办法,引导学生正确处理矛盾纠纷;c. 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应对矛盾纠纷。

3. 加强矛盾纠纷的预警和快速响应能力a. 设立学校矛盾纠纷投诉与咨询电话和电子邮箱,方便师生投诉与咨询;b. 加强班级和学院的矛盾纠纷排查和预警工作,及时捕捉矛盾纠纷信号;c. 配备足够的工作人员,确保能够及时响应和处理矛盾纠纷。

4. 有效解决学校矛盾纠纷,维护学校的和谐稳定a. 依法依规处理学校矛盾纠纷,确保公平、公正的处理结果;b. 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与合作,形成合力解决学校矛盾纠纷;c. 积极引导矛盾纠纷的双方通过协商和调解解决问题,减少诉讼成本。

四、实施措施和进度安排1. 建立学校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a. 2024年3月前成立学校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小组;b. 2024年4月前制定学校矛盾纠纷的处理流程和工作规范;c. 2024年5月前建立学校矛盾纠纷档案。

2. 加强教职工和学生的矛盾纠纷处理能力a. 2024年1月至12月,每季度组织一次专题培训;b. 2024年4月前,修订学校规章制度,加入矛盾纠纷处置办法;c. 2024年1月至12月,每学期组织一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中学学生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方案、制度、学生纠纷化解挡案

中学学生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方案、制度、学生纠纷化解挡案

中学学生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方案、制度、学生纠纷化解挡案纠纷,就像校园里的小石子,如果不及时搬开,就可能绊倒正在奔跑的孩子们。

作为有10年方案写作经验的大师,我深知这份方案的重要性。

下面,咱们就直接进入主题。

一、矛盾纠纷排查1.目标明确我们要明确排查的目标,就是找出那些可能导致学生之间发生矛盾冲突的隐患。

这些隐患可能来自学习压力、人际关系、家庭教育等多方面。

2.排查方法(1)问卷调查: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之间的相处情况,找出可能存在的矛盾点。

(2)观察:教师和班主任要经常深入学生中间,观察学生的行为举止,发现异常情况。

(3)访谈:与部分学生进行面对面交流,了解他们的内心想法。

二、矛盾纠纷化解制度1.预防为主(1)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心理健康课程,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增强他们应对矛盾冲突的能力。

(2)营造和谐校园氛围:举办各类活动,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减少矛盾产生的土壤。

2.及时化解(1)了解情况:了解矛盾双方的诉求,找出矛盾的根源。

(2)调解:根据矛盾的性质,采取合适的调解方式,如协商、调解会议等。

(3)跟进:在调解后,要关注双方的动态,确保矛盾得到彻底化解。

3.建立长效机制(1)定期排查:每学期至少进行一次全面排查,及时发现新的矛盾隐患。

(2)培训教师:提高教师的矛盾化解能力,使他们成为化解矛盾的主力军。

(3)家校合作:与家长保持密切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三、学生纠纷化解挡案1.挡案内容(1)纠纷基本信息:包括纠纷发生时间、地点、双方当事人等。

(2)纠纷原因:分析纠纷产生的原因,为今后预防类似纠纷提供参考。

(3)纠纷处理过程:记录纠纷处理的各个环节,包括调解、协商等。

(4)纠纷处理结果:记录纠纷的最终处理结果,以及双方当事人的满意度。

2.挡案管理(1)保密:确保挡案内容不外泄,保护学生的隐私。

(2)定期更新:根据实际情况,及时更新挡案内容。

(3)统计分析:对挡案进行统计分析,找出矛盾纠纷的规律,为今后工作提供参考。

学生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制度

学生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制度

学生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制度第一条矛盾纠纷排查要遵循以下原则:
(一)坚持预防为主、防患未然的原则。

把工作重心从事后处理转移到事前排查调处上来,努力做到“发现得早、化解得了、控制得住、处理得好”。

(二)坚持依法、及时、就地处理的原则。

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过程中,要依照相关法律、政策的规定,妥善处理,切实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坚持“小矛盾不出班级,重大矛盾不出校园”的要求,把矛盾解决在基层。

对发生在校园内的矛盾纠纷及群体性事件,依法果断处置。

(三)坚持教育疏导、防止激化的原则。

要注意工作方法和策略,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手段,加强对在校学生的说服教育,解决矛盾,防止矛盾激化和事态扩大。

第二条对矛盾较大的重点单位和重点人群,指定责任部门预先落实有关措施,提前化解矛盾。

第三条定期排查矛盾和纠纷,及时了解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掌握各种矛盾纠纷情况。

要集中排查,快速反馈,及时采取措施。

第四条针对排查出的问题,加强组织协调,落实责任制,将矛盾纠纷的疏导化解责任落实到有关部门以及领导干部和责任人。

第五条对排查中发现的重大问题,应及时召开会议,分析原因,制定对策,加大调处力度。

唐城中学
矛盾纠纷排查领导小组组长:田飞升
(主抓学校各类矛盾排查,预防、处理的全面工作)
副组长:王进喜王宏刘爱林
(主抓各类矛盾排查、预防、处理的具体实施,并承担各部门的协调工作和家长与学校之间的协调工作)
成员:杨莉冯旭东李建忠赵钰萍胡鸿雁各班班主任
(协调教学人员之间的矛盾;学校人员与校外人员的矛盾;协调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矛盾)。

2024小学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处理制度(3篇)

2024小学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处理制度(3篇)

2024小学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处理制度1.导言矛盾纠纷是社会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尤其在学校中,小学生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各种矛盾和纠纷。

为了能够有效地排查、化解和处理小学矛盾纠纷,制定了本制度,以促进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和良好学习环境的营造。

2.制度目的本制度的目的在于明确小学矛盾纠纷的排查、化解和处理程序,提高涉及矛盾纠纷的学生、教师和家长的决策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为小学生提供一个和谐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3.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小学各类矛盾纠纷的排查、化解和处理,包括但不限于学生之间的矛盾冲突、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矛盾纠纷、学生与家长之间的矛盾纠纷等。

4.矛盾纠纷排查与化解4.1 排查矛盾纠纷学校设立矛盾纠纷排查工作组,负责收集矛盾纠纷的信息和调查取证;定期召开学校矛盾纠纷排查会议,对矛盾纠纷进行分析和梳理;建立矛盾纠纷排查档案,记录相关信息和处理过程。

4.2 矛盾纠纷化解根据矛盾纠纷的性质和程度,采取不同的化解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面对面沟通、调解协商、调解委员会介入等;根据具体情况,可以组织专家或咨询机构进行咨询和评估;尽量采取非处罚性的措施,鼓励双方和解和友好协商;对于涉及法律问题的矛盾纠纷,及时报警或依法解决。

5.矛盾纠纷处理5.1 矛盾纠纷处理程序学校设立矛盾纠纷处理专员,负责处理涉及矛盾纠纷的问题,包括但不限于受理矛盾纠纷申诉、查明事实、给予处理意见等;接受相关方面的咨询和建议,及时回应和解决问题;定期向学校领导、教师和家长报告矛盾纠纷的处理情况。

5.2 处理结果与跟踪学校对矛盾纠纷的处理结果进行跟踪和评估,及时反馈处理结果给相关方面;对于处理结果不满意的当事人,可以向上级部门申述和投诉,相关部门要及时受理和处理投诉事项。

6.教育培训和宣传学校开展相关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和处理的教育培训和宣传工作,提高教师和家长的法律意识、决策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定期组织学校矛盾纠纷排查和处理经验交流会议,提升学校整体矛盾纠纷处理水平。

学校矛盾纠纷化解排查制度

学校矛盾纠纷化解排查制度

一、制度目的为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保障师生合法权益,预防和化解学校内部矛盾纠纷,构建和谐校园,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学校内部因教育教学、管理服务、人员关系等引发的各类矛盾纠纷。

三、组织机构1.成立学校矛盾纠纷化解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指导、监督全校矛盾纠纷化解工作。

2.设立学校矛盾纠纷调解委员会,负责具体实施矛盾纠纷化解工作。

四、矛盾纠纷排查1.学校矛盾纠纷排查工作应定期开展,由学校矛盾纠纷化解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各相关部门配合。

2.排查内容包括: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教职工之间、师生与家长之间、教职工与家长之间的矛盾纠纷;因教育教学、管理服务、人员关系等方面引发的矛盾纠纷。

3.排查方式:通过座谈会、问卷调查、个别谈话、查阅资料等方式进行。

五、矛盾纠纷化解1.学校矛盾纠纷化解工作领导小组应及时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进行梳理、分析,制定化解方案。

2.学校矛盾纠纷调解委员会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以下方式化解矛盾纠纷:(1)教育引导:对当事人进行思想教育,提高认识,化解矛盾。

(2)调解协商:组织当事人进行调解协商,达成和解协议。

(3)行政处理:对违反学校规章制度的行为,依法依规进行处理。

(4)法律途径:引导当事人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矛盾纠纷。

3.化解过程中,应充分尊重当事人的意愿,确保化解结果公平、公正。

六、责任追究1.学校相关部门及工作人员应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参与矛盾纠纷化解工作。

2.对因工作不力、失职渎职导致矛盾纠纷激化、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依规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七、附则1.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本制度由学校矛盾纠纷化解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3.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对本制度进行修订。

学校矛盾纠纷排查制度(2篇)

学校矛盾纠纷排查制度(2篇)

学校矛盾纠纷排查制度(2篇)一、总则1. 目的和意义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场所。

为了营造和谐稳定的校园环境,预防和化解各类矛盾纠纷,保障师生合法权益,促进教育教学秩序的正常进行,特制定本矛盾纠纷排查制度。

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校全体师生员工,包括教职工、学生及校内各类工作人员。

3. 基本原则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通过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师生法律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的发生。

公平公正,依法处理:在处理矛盾纠纷时,坚持公平公正原则,依法依规进行。

及时化解,不留隐患:及时发现和处理矛盾纠纷,防止事态扩大,确保校园稳定。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1. 领导小组成立学校矛盾纠纷排查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分管副校长担任副组长,成员包括各科室负责人、年级组长及班主任。

2. 职责分工领导小组职责:负责制定和修订矛盾纠纷排查制度,统筹协调全校矛盾纠纷排查工作,定期召开工作会议,研究解决重大矛盾纠纷。

各科室职责:负责本科室范围内的矛盾纠纷排查工作,及时上报排查情况,配合领导小组处理重大矛盾纠纷。

年级组长和班主任职责:负责本年级和班级的矛盾纠纷排查工作,及时发现和处理学生间的矛盾纠纷,做好记录和上报工作。

三、矛盾纠纷排查内容1. 师生间的矛盾纠纷包括教学过程中的矛盾、师生间的误解和冲突等。

2. 学生间的矛盾纠纷包括同学间的争吵、打架、欺凌等行为。

3. 教职工间的矛盾纠纷包括工作上的分歧、利益冲突等。

4. 家校间的矛盾纠纷包括家长对学校管理、教学等方面的不满和投诉。

四、矛盾纠纷排查程序1. 日常排查定期排查:各科室、年级组和班级每周进行一次矛盾纠纷排查,填写排查记录表。

专项排查:在重要节假日、考试期间等特殊时段,开展专项矛盾纠纷排查。

2. 信息收集主动收集:通过班会、座谈会等形式,主动了解师生思想动态和矛盾纠纷情况。

被动收集:通过师生举报、家长反映等途径,收集矛盾纠纷信息。

3. 分析研判初步分析:对收集到的矛盾纠纷信息进行初步分析,判断矛盾性质和严重程度。

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排查化解制度(3篇)

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排查化解制度(3篇)

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排查化解制度(一)健全安全文明校园创建长效机制,全面提高安全文明创建水平。

主要是加强全校师生安全教育,进一步完善重点部位的治安防范,积极开展“无刑事案件”、“无治安案件”、“无治安灾害事故”的三无活动。

(二)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及时化解各类不稳定因素。

第二是建立矛盾纠纷信息员制度,随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

第三是部门负责制度,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坚持“双向排查”,主动化解____,切实做到发现得早、化解得了、控制得住、处理得好。

第四是例会制度。

定期召开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排查调处工作会议和协调会议,了解掌握工作情况,分析研究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安排部署下一阶段的工作。

第五是报告制度。

对排查出的问题实行定期报告,对重大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及时报告,对调处情况进行专门报告,对排查后没有发生问题的实行“零报告”制度。

第六是调处制度。

坚持“预防为主、教育疏导、依法处理、防止激化”的原则,对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及时调处,一时解决不了的实行监控,防止事态扩大。

第七是督查制度。

各级综治机构负责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排查调处工作的督促检查,对重大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实行分级挂牌督办,限期解决。

(三)健全经常性教育机制,努力提高师生的公民道德素质和安全意识,一是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弘扬家庭美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开展诚____育,不断提高师生的道德素养。

二是深入开展崇尚科学,抵制____教育,发挥学生守则、市民守则的规范约束作用,广泛开展群众性安全文明创建活动。

三是认真开展安全教育,提高师生安全意识。

四是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以实施“为了明天—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程”为统揽,建立以学校、社会、家庭责任为主线,加强法制宣传,增强师生的安全意识。

(四)以预防为重点,提高创建意识开展安全文明校园创建活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要结合实际,认真搞好内部防范工作,着力提高全校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以办公室等目标为防范重点,切实搞好安全防范工作。

学校学生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制度范本

学校学生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制度范本

学校学生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制度范本一、背景和目的为了更好地管理和处理学校内部学生之间的矛盾纠纷,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维护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制定学生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制度。

该制度的目的是建立一个公平、公正、及时的矛盾纠纷排查和化解机制,让学生在遇到问题时能得到及时且合理的解决。

二、适用范围该制度适用于学校所有在校学生。

三、相关原则1.公正公平原则:对待所有学生的矛盾纠纷,在处理时都应遵循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确保权益平等。

2.快速高效原则:将矛盾纠纷的排查和处理时间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确保问题能够得到及时解决,避免因事件滞后而导致矛盾升级。

3.媒体公开原则:对于学生的重大矛盾纠纷事件,在保护相关学生隐私的前提下,公开信息,接受舆论监督,增加制度的透明度。

四、矛盾纠纷排查流程1.报案阶段:当学生遇到矛盾纠纷问题时,可以向班主任或辅导员报案,班主任或辅导员应尽快与学生进行沟通,并记录相关情况。

如需进一步处理,上报校级管理部门。

2.分派调查阶段:校级管理部门收到学生矛盾纠纷报案后,应指定相关责任人员进行调查。

调查组应对矛盾纠纷的各方进行面谈,并收集相关证据。

3.矛盾纠纷排查阶段:调查组根据收集到的证据和面谈情况,分析问题的原因,并提出初步的解决方案。

调查组应将初步方案提交给准备组成的矛盾纠纷排查小组审议。

4.矛盾纠纷化解阶段:矛盾纠纷排查小组审议调查组提交的初步方案,并提出修改意见。

经过多次讨论,小组最终形成综合意见,并将意见提交给校级管理部门。

5.结果反馈阶段:校级管理部门依据矛盾纠纷排查小组的综合意见,做出相应的处理决定,并将决定反馈给相关当事人。

6.结果执行阶段:校级管理部门负责监督决定的执行情况,并确保决定落实到位。

五、制度的监督和评估1.监督机制:校级管理部门应定期对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制度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对未能按照流程进行排查和化解的情况要进行严肃问责。

2.评估机制:学校每年都应对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制度进行评估,了解制度的实施效果和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相应的改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彭阳四中矛盾纠纷协调处解工作制度
为进一步落实学校安全工作,创建“平安校园”、“和谐校园”,:建立不稳定因素和矛盾纠纷的排查、分析机制,并及时调处、化解学校各类矛盾,全力维护校园的安定稳定,特制定本制度。

一、矛盾纠纷集中排查调处领导小组: 组长:杨巨辉
副组长:剡俊成欧秉凯王生文王禄韩颖博
成员:扈正锋徐春轩陈军平高文龙李维民陈世强
李正锋王兴亮施登仓各班班主任
二、领导小组成员职责:
组长:主抓学校各类矛盾排查、预防、处理的全面工作。

副组长:主抓各类矛盾排查、预防、处理的具体实施,并承担各部门的协调工作和家长与学校之间的协调工作。

成员:协调教学人员之间矛盾;学校人员与校外人员之间的矛盾;协调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矛盾。

三、工作制度:
(一)、加强领导、明确职责
学校实行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责任制。

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实行分级负责,归口到位,责任到人,定期排查,限期解决。

学校各部门负责人是维护学校稳定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可能影响学校稳定的重大矛盾和突出问题,亲自协调,督促解决;对可能引发群众性事件的倾向性,苗头性问题,要千方百计地解决在基层,解决在
内部,解决在萌芽状态;对因排查工作不细致,调处工作不到位导致矛盾激化,发生群体性事件,造成恶劣影响的,严肃追究有关领导和责任。

(二)、信息畅通、加强矛盾预测、预防工作
为了把各种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学校广开信息来源,拓宽信息渠道,及时发现“萌芽”。

通过谈心、交流及情报信息报送制度和节假日各部门领导值班制度等形式广泛获取有关内幕性和预警性信息,切实做到上下联络畅通,信息传递及时准确。

此外,学校各部门要注意掌握广大师生员工的思想动态,通过定期召开有关的座谈会、分析会,了解各种动向,研究应对措施;通过领导深入各班级和校长信箱、学生座谈会、家长意见二十四小时回复等制度,广泛听取师生员工的意见和要求,认真解决问题。

对于反映出来的各类矛盾和纠纷落实化解责任,做好疏导工作。

(三)、抓好经常性与重要时期的排查调处
按照抓早、抓小、抓苗头的要求,加强预测、预防、化解工作。

坚持集中排查调处和经常性排查调处相结合,突出抓好重大节庆和敏感时期前的集中排查调处。

对涉及面广、问题复杂、影响重大的矛盾纠纷,学校领导亲自协调,分析原因,采取措施,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动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协调和化解日常生活和活动中的一些矛盾纠纷,协助处置违法、违纪行为。

突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重点,坚持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制度,重点化解师生员工因教学、工作、学习、婚姻、家庭、邻里、交往等问题引发的矛盾纠纷以及维
护师生员工的合法权益。

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妥善处理各种矛盾,努力化解消极因素,积极防范突发事件,更加深入地研究探索新形势下影响学校稳定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有效遏制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杜绝影响稳定的大规模群体性事件;对群体性事件苗头,发现得早、化解得了,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解决在基层,一旦发生群体性事件,控制得住、处置得好,把危害和损失降到最低限度,把负面影响缩到最小范围。

(四)学生矛盾纠纷排查要遵循以下原则:
1、坚持预防为主、防患未然的原则。

把工作重心从事后处理转移到事前排查调处上来,努力做到“发现得早、化解得了、控制得住、处理得好”。

2、坚持依法、及时、就地处理的原则。

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过程中,要依照相关法律、政策的规定,妥善处理,切实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坚持“小矛盾不出班级,重大矛盾不出校园”的要求,把矛盾解决在基层。

对发生在校园内的矛盾纠纷及群体性事件,依法果断处置。

3、坚持教育疏导、防止激化的原则。

要注意工作方法和策略,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手段,加强对在校学生的说服教育,解决矛盾,防止矛盾激化和事态扩大。

(五)对以下几种人事将进行责任追究处理:
1、矛盾纠纷当事人蓄意扩大事态,不服从调解组调解的。

2、其他教职工拉帮结派、扇风点火、搬弄是非制造矛盾的。

3、调解组成员对本校发生的矛盾不及时妥善处理或不公正处理的。

4、对矛盾没有及时排查化解而产生严重后果的。

对违反以上四条的教职工将视其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警告、纳入年度考核、报送上级部门等处理
监护
学生监护人联矛盾纠纷基时间排查措施及过程处理结果姓名人系方本情况

年月日时
年月日时
年月日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