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研究 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10
2-4问题研究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人教版2019地理选择性必修1)

1.人类活动对崇明岛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主要表现在围垦滩涂和沙洲上,使崇明岛的面积不断增加;改变了河口 地区水流的速度和方向;对这一水域的水生生物也会有一定的影响。
2.围海造陆可能会对自然环境产生哪些影响?
(1)引发赤潮。围海造陆使海水潮差变小,潮汐的冲刷能力降低,海水自
净能力减弱,水质趋于恶化,加之围海造陆的陆地多用于城市建设和工农业生产, 污染物较多,尤其是污水直接排入大海,导致海水富营养化。
我国有400多个河口冲积岛。长江入 海口的崇明岛是一个很大的河口冲积 岛。崇明岛的地势低平,围绕岛屿分 布着广阔的滩涂。
一、河口冲积岛
【资料分析】
河口冲积岛是在哪几种外力作用下形成的? 河流侵蚀作用、河流搬运作用、河流沉积作用、海水顶托 作用,是河流和海洋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河口冲积岛
▋探究拓展:岛屿类型
二、长江河口冲积岛的变迁
【资料分析】
2.推测崇明岛的形成过程。
河流冲刷右岸,由于长江自西向 东流,所以冲刷南岸,泥沙沉积 在北岸。南侧长江口水流湍急, 夹杂泥沙冲刷南岸陆地,所以河 口越来越向南移动,由于流速快, 泥沙沉积相当少,水里的泥沙大 部分被带入海洋。而北侧长江口 水流速度慢,泥沙容易沉积,所 以北侧长江口泥沙沉积越来越多, 形成崇明岛。
崇明岛是如何形成的? 人类活动对崇明岛有什么影响?崇明岛的未来又会是什么样子?
研究思路
对于这一课题的研究,我们要采用以下思路。
STEP1
STEP2
STEP3
收集资料, 了解有关河 口冲积岛的 基本情况
根据长江口 冲积岛的变 迁示意图, 推测崇明岛 的形成过程。
收集资料,说 明人类活动对 崇明岛的影响, 推测崇明岛的 未来。
《问题研究 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教学设计(陕西省县级优课)

人教版地理必修I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问题研究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教学设计单位:姓名:邮编:《问题探究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是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的问题探究部分内容。
旨在分析了内力和外力作用之后,又以崇明岛为研究主题,引导学生探讨在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双重作用下,地表形态的发展演化。
新课标对本章的要求是:“结合实例,解释内力和外力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并说明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本条“标准”有两个要求:一是理解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二是学生要能够结合实例,能够正确理解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而对本探究的要求就是:让学生能够结合实例,理解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同时树立人地协调观,科学的预测崇明岛未来的发展方向。
【设计理念】1.首先,为了响应新课改的号召,加强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在地理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地理信息技术,营造更加直观、实时、生动的数字化地理教学环境,为此,我在本节课的设计中全程使用了平板、白板的现代化教学手段,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大幅提高,也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幅提升。
其次,由于本问题研究是在我们学习了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之后开展的,学生对地表形态的形成有了一定的认识,而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这部分内容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研究,为了让学生对该区域未来发展提出更好的规划方案,所以首先必须让学生建立区域发展的协调观,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规划思路,才能对崇明岛未来的规划更科学。
最后,结合党的十八大提出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实核心素养在教学过程中的渗透,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出发点,同时,为了使教学内容更具典型性,更加贴近学生生活,整节课我的设计以崇明岛演变的时间为线索分成三部分:分别是崇明岛的昨天、崇明岛的今天和崇明岛的明天,我的设计是首先是通过视频资料总结崇明岛今天的特点,由果推因,推测崇明岛的形成过程即崇明岛的昨天,最后让学生结合对崇明岛的昨天和今天的研究预测崇明岛的未来的样子。
第二章问题研究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优秀教学案例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展示崇明岛的自然风光、生态环境、经济发展等画面,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崇明岛的独特魅力。
2.创设生活情境,如引用崇明岛的农产品、旅游景点等,让学生切实体会到地理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设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站在不同利益相关者的角度,探讨崇明岛的未来发展问题,提高学生的同理心。
4.培养学生地图阅读、数据处理、资料分析等地理学习技能,提升学生地理学科素养。
(二)过程与方法
1.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崇明岛的未来发展问题。
2.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对崇明岛发展案例的研究,掌握地理分析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结合地图、图片、数据等资料,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等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地理学科思维品质。
2.学生完成作业,对崇明岛的未来发展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方案。
3.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反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本章节教学内容与过程注重引导学生关注崇明岛的未来发展问题,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适时调整教学策略,使学生在问题解决中不断成长,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情景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
4.组织小组展示活动,让学生分享学习成果,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综合素质。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2.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4.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如自评、互评、师评等,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崇明岛未来的发展趋势

崇明岛未来的发展趋势崇明岛是中国最大的江海河口岛屿,自然资源丰富,交通便利,是一个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地方。
展望未来,崇明岛的发展趋势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首先,崇明岛将成为上海市的生态绿心。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崇明岛的生态环境将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修复。
岛上的湿地、森林、农田等生态资源将得到合理开发和利用,创建生态农业示范区、生态旅游区等,吸引更多人来岛上休闲、观光、度假,推动旅游业的发展。
其次,崇明岛将成为农业高科技示范区。
由于土地资源丰富,崇明岛有着得天独厚的农业发展条件,未来将发展高科技农业,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设备,提高农作物种植的效益和质量。
岛上的渔业和水产养殖业也将得到进一步发展,加强生态养殖和水产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研究,推动农渔业的转型升级。
此外,崇明岛将成为上海的创新创业基地。
近年来,上海市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和创业创新,崇明岛作为上海的重点发展区域,将成为创新创业资源集聚的地方。
岛上将建设创新创业园区,引进高科技企业和创业者,提供相应的政策和扶持措施,培育优秀的创新创业团队,推动创新创业产业链的发展。
最后,崇明岛将成为上海的文化旅游名片。
崇明岛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地理风貌,岛上的古镇、古建筑等文化遗产将得到保护和利用,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
岛上的文化节庆活动和文化旅游产品将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体验,并且也将促进岛上的发展活力和经济增长。
综上所述,崇明岛的未来发展趋势将围绕着生态绿心、农业高科技、创新创业和文化旅游展开。
这些发展方向的推进将为岛上的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文化传承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机遇,也将推动上海市整体发展水平的提升。
高中地理-问题研究 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名师

《问题研究: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问题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自主探究的能力。
2.通过案例研究,学生理解内力作用、外力作用、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形成与变化的影响。
3.通过冲积岛模拟实验,总结其形成因素,并学会用地理语言描述其发育的地理过程。
4.通过案例分析过程,树立学生辩证的分析问题的世界观。
二.教学重、难点1.地理思维过程的形成2.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高。
三.教学方法1.实验模拟2.小组合作探究四.教学过程【导入】在地球上的海洋中,有着大大小小数以万计的岛屿,你知道它们是怎样形成的吗按照岛屿的成因,我们可以把它们分成四种类型,有珊瑚虫残骸构筑而成的珊瑚岛,如泰国著名的可兰岛;还有太平洋中的旅游胜地夏威夷群岛,则是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的火山岛;而由于地壳运动或海平面上升,大陆被海水分隔而形成的岛屿,则为大陆岛,如我国的台湾岛;除此之外,在一些河流的河口处,还会形成一种特殊的岛屿,那就是冲积岛,如我国的崇明岛。
崇明岛是我国的第三大岛,世界第一大河口冲积岛。
它是怎样形成的人类活动对它有什么影响它的未来又会是什么样子呢【展示课题】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探寻,崇明岛的前世、今生,与未来!【过渡】一项研究工作要顺利开展,首先必须制定科学的研究方案。
本节课,我们将按以下思路来开展对崇明岛的研究。
【展示研究思路】【过渡】课前承担资料搜集任务的小组已经提交了他们的研究成果,下面有请他们进行展示,让我们先来了解河口冲积岛的一些基本情况。
【学生展示】【过渡】通过这位同学的展示,我们知道冲积岛是泥沙沉积而成。
那么,泥沙又是如何沉积的呢实际上,早在1000多年前,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就天才般地提出了浪淘沙的沙洲沉积理论。
【朗诵诗歌】【过渡】白居易的这首诗提出了在永无休止的波浪冲刷、筛选沉积下,沙洲不断淤积成陆的理论。
这种理论是否正确,冲积岛的形成还有没有其它原因呢下面,我们通过一个模拟实验,来进行验证和探究。
第二章问题研究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

4.教师将根据作业完成情况,给予评价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
2.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分析问题。
3.结合崇明岛的实际案例,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将德育融入地理教学中。
二、学情分析
针对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的学习内容,学生在进入本章节之前,已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我国的地理环境、生态系统等方面有初步的了解。然而,对于崇明岛这一特定地域的深入研究和未来发展的探讨,学生可能存在以下特点:
1.知识层面:学生对崇明岛的地理位置、地理特点等基本信息掌握有限,需要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加强对崇明岛自然、人文等方面的认识。
2.能力层面:学生在分析、预测地理问题时,可能缺乏系统的方法和技巧。因此,本章节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地图阅读与分析等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对可持续发展观念、生态保护等方面有一定的认识,但可能缺乏具体的实践体验。教学中应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三、教学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崇明岛的未来发展。
2.利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崇明岛的发展现状,为学生预测未来发展提供参考。
3.结合小组讨论、成果展示等形式,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自主学习的能力。
4.结合实地考察、网络查询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对地理问题的研究能力。
四、教学评价
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问题探究、小组讨论、成果展示等,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合作能力。
5.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崇明岛未来发展的短文,巩固所学知识。
问题研究: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课件)2024-2025学年高二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课堂练习
2
长江河口冲积岛的变迁
资料2 长江河口冲积岛的变迁
资料2 长江河口冲积岛的变迁
资料2
一个多世纪以来长江三角洲的演变图
资料分析
【问题】 1.根据以上资料描述长江河口冲积岛的生消变化过程。
从图中可以发现,在1101年前,崇明岛是一个小岛,而后分为南北两岛;南岛由西向东迁移,三易其 位;北岛由南向北发展,四易其位;两岛于1530年前后合并,并向东迁移,于1583年形成现在的崇明 岛;总体趋势是不断向海迁移。
资料2 长江河口冲积岛的变迁
资料2
资料分析
【问题】 2.推测崇明岛的形成过程。
一个多世纪以来长江三角洲的演变图
河流冲刷右岸,由于长江自西向东流,所以冲刷南岸,泥沙沉积在北岸。南侧长江口水流湍急,夹杂泥 沙冲刷南岸陆地,所以河口越来越向南移动,由于流速快,泥沙沉积相当少,水里的泥沙大部分被带入 海洋。而北侧长江口水流速度慢,泥沙容易沉积,所以北侧长江口泥沙沉积越来越多,形成崇明岛。
课堂练习
4
崇明岛的未来变化趋势
分析预测—— 崇明岛的未来变化趋势
预测1、崇明岛未来将延伸并与我国大陆连成一体
崇明岛是一个冲积岛。由于长江大量泥沙淤积,崇明岛的土地东、西两端淤涨很快,以每年143米 的速度向东海延伸,北侧水道水流变小变缓,泥沙沉积,可以预测在不久的将来崇明岛会与北侧的陆 地连在一起。
预测2、崇明岛未来将不会与我国大陆连成一体
根据国务院对《上海市总体规划》批复中崇明作为上海可持续发展重要战略空间的要求,目前《崇 明岛域总体规划》规划提出,到2020年将崇明建设成为集森林花园岛、旅游度假岛、生态住区岛、科 技研发岛于一体的面向西太平洋沿岸的国际性“海上花园”,成为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具有人文生 态活动和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示范作用的“生态岛区”,成为上海国际大都市辐射长江三角洲和中国 沿海大通道新增加的“北翼纽带”
问题研究 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

• 2.围海造陆可能会对自然环境产生哪些影响?
• 围海造陆是缓解人多地少矛盾的重要途径, 但是它需要经过充分的科学论证,不合理 的围海造陆带来的生态负效应主要有: 1、围海造陆地带来赤潮。 2、引发洪灾。 3、毁掉大批红树林。 4、改变了海岸带的自然景观,破坏生 态平衡。
• 近40年,我国红树林面积由4.83万公顷 锐减到1.51万公顷,大部分是因为围海 造陆给毁掉的,红树林资源锐减换来的是 海滨生态环境的恶化、海岸国土侵蚀日益 严重、台风暴潮损失加剧、近海珍珠养殖 业整体衰败、滩涂养虾暴病、林区和近海 渔业资源减少等等。
• 不合理的围海造陆,破坏海岸自然景观环境, 破坏海洋生物链,使海洋生物锐减,造成生态 环境和社会经济问题,不少海湾的自然环境因 不合理的围海造陆活动而改变,严重损害了其 栖息生物的生态环境,导致原有生物群落结构 的破坏和物种的减少。例如,北海由于填海建 港,填海造地、岸线缩短,湾体缩小,人工海 岸比例增高,浅滩消失,海岸的天然程度降低, 损害生物的生态环境,使海洋渔获量减少,物 种也减少很多。
知识回顾
1.影响地貌的形成有哪些因素? 2.河流的上中下游分别是哪些 地貌?主要的影响因素是什么?
探究过程
崇明岛 的未来
崇明岛的 形成因素
崇明岛的 发展趋势
崇明岛的 形成历史
人类活动对 崇明岛的影 响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把前面学习的有关河流地貌发育的原理应用到问题研究
中,以理论指导实践,巩固所学的知识
难点:1、崇明岛的形成过程演示;
2、分析预测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的。
河口冲积岛
河口冲积岛是含沙量较多的河流将泥沙 搬运到海里,沉积下来形成的岛屿。河流 在陆地的流速比较快,进入宽阔的海洋后, 流速就慢了下来,携带的泥沙就在河口附 近沉积,成年累月,越积越多,逐步形成 高出水面的河口冲积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的预测
研究表明,崇明岛是长江河口发育的第五期大型冲积岛, 前四期大型冲积岛分别位于现在的虹桥、黄桥、金沙和海门 等地(如图所示),专家对崇明岛未来的发展趋势做了三种 预测,请你分析这三种预测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1.崇明岛会与北侧的大陆连在一起。(注:外力作用、人 类活动、地转偏向力)1、2组
2.崇明岛只是变大,但并没有连在一起(注:人类活动影 响河流含沙量降低)3、4组
1. 哪些人类活动(会5)直破接坏或了间海面崇接岸积 明地的减 岛区影小 部原响…分有崇…低生明地态岛可景能的观被…发淹…育没?,如
何影响?试进行分析。
面积减小……
2.围海造陆可能会对自然环境产生哪些影响?
反思:
黄河携带的泥沙最多但入海口的河 口确没有形成河口冲积岛,原因是 什么?
课堂小结 一泊沙来一泊去, 一重浪灭一重生。 相搅相淘无歇日, 会教山海一时平。
12.. 崇请明尝岛试发描生述了崇什明么岛样的带为的形大宽长变成量广江化过泥的径?程沙大流发。到陆量生达 架大河 ,,变口 水侵化, 下蚀的由 地搬原于 势运因其 平能是河 缓力口 ,什强地 且,么区 水携?
面开阔,加上海水顶托作用,使水流速 度减慢,搬运能力减弱,泥沙在河口堆 积,形成水下沙坝,另外潮汐与波浪的 也在不断对泥沙进行搬运与堆积,使水 下沙坝不断发育,最终露出水面,形成 河口冲积岛。
3.崇明岛消失(注:理由合理即可)5、6组
我的探究二
(1)沿围海造滩陆涂(使湿1崇地)明减围岛少海的,造面生陆积物使扩多崇大样明;性岛下的降面;积
2多0平00从方年1千,9米5全5。年县崇冬共明开围岛(江((设流剧始垦的3输大减24;,滩)))沙量缓面崇涂河中气造量污,积明和口上候陆减染海比采游变过县沙小物洋1砂水暖程组洲,排水9扩(林崇活库导中4织7崇放体9建 明2大动的致及0明 , 自围)年多设 岛;可修 海 之岛 再 净中垦增处, 发能建 平 后发 加 能上滩大,使 育减及 面 工育 上 力游涂长 速了缓防 上 农累速 水 下江 度崇护 升 业和一计度 域 降库输 可明林 , 生沙倍围可 面 ,的沙 能岛建 崇 产洲以能 积 海修得量 减发设 明 、减 洋建。上土减 缓育, 岛 城缓 小 污及截,地小 ; (速使 部 市; , 染防至由, 植度5长 分 建水 加护0;中0
国的第四大岛升为第低(三地3)可大阻能岛塞被,部淹成分没(被河为,破3道上面)坏,海积河产洪减口未生水小采来相下…砂可反泄…活影不持动响畅续可),发能;加减展剧缓的洪崇战
略空间。
涝灾害; 明(岛3)发河育口速采度沙;活动可能减缓崇
思考:
(4)滩涂消失(明,4岛失)发去气育了候速波变度浪暖;消导候分变低暖地导可致能海被平淹面没上,升,
研究思路
搜集资料,了解 有关河口冲积岛 的基本情况。
观看崇明岛的生消过程视频,思考 崇明岛从过去到现在发生了什么样 的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推测 崇明岛未来变化趋势
根据相关资料,分 析人类活动对崇明 岛的影响。
预习展示
根据课前搜集 的资料,简要介 绍河口冲积岛的 基本情况。
我的探究一
形成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