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fp数据库知识点
visual foxpro 重点知识

Visual FoxPro重点知识总结第一章数据库设计基础1、数据:存储于某种媒体,能被识别的物理符号。
2、数据处理:将信息转换成信息的过程。
3、数据管理:指对数据的组织、分类、编码、存储和维护。
4、数据库(DB):存储在计算机上结构化的相关数据集合,不但包含数据本身,还包含数据之间的联系。
5、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用户和数据库之间的接口,是帮助用户建立、维护和使用数据库的软件系统。
6、数据库系统(DBS):指引进了数据库技术后的计算机系统,实现了有组织地、动态地存储大量相关数据,为数据处理和信息资源共享提供了便利手段。
7、实体:客观存在并且可以相互区别的事物。
8、属性:描述实体的特性称为属性。
9、实体型:属性值的集合表示一个实体,而属性的集合表示一种实体的类型。
10、实体集:同类型实体的集合。
11、联系:实体间对应关系称作联系,它反映现实世界事物之间的相互关联。
联系分为一对一,一对多和多对多。
12、数据模型:数据库管理系统中用来表示实体和实体间联系的方法。
13、层次模型:用树形结构表示实体之间联系的模型称为层次模型,在层次模型中,结点是实体,树枝是联系,从上到下是一对多的联系。
14:网状模型:用网状结构表示实体之间联系的模型称为网状模型。
可以说,网状模型是层次模型的扩展,表示多个从属关系的层次结构,呈现一种交叉关系。
15、关系模型:用“二维表”结构表示实体之间联系的模型称为关系模型。
关系模型是以关系代数理论为基础的,在关系模型中,操作的对象和结果都是二维表,即关系。
16、关系:在关系型数据库中,关系在逻辑上就是一张二维表,它由行和列组成。
它有且仅有一个关系名,是用户在磁盘中找到它的唯一标识。
表示格式:关系名(属性名1,属性名2,…,属性名n),在VF中表示为表结构:表名(字段名1,字段名2,…字段名n)。
17、属性:二维表中的一列,表示实体的一些相关特性。
在VF中,属性被称为字段。
18、元组:二维表中的一行,表示一个实体所属性的集合。
vfp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数据库系统基础知识1.1数据处理与数据管理技术1.1.1数据处理与数据管理技术l 数据库技术是应数据处理发展的客观要求而产生的,反过来,数据库技术的发展又促进了数据处理的广泛应用l 数据处理是指数据的分类、组织、编码、存储、查询、统计、传输等操作,向人们提供有用的信息l 数据处理的对象数据可以是数值型数据,也可以是字符、文字、图表、图形、图像、声音等非数值型数据1.1.2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数据处理发展阶段l 人工管理阶段l 文件管理阶段l 数据处理发展阶段l 数据库管理阶段1.2数据库系统的组成l 一般认为数据库系统(Database System-DBS)是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程序、数据库管理系统赖以执行的计算机软硬件环境及数据库维护使用人员的总称。
l 数据库l 数据库(Data Base-DB)是指按一定的数据结构进行组织的,可共享的,长期保存的相关信息的集合。
数据库中不仅保存了用户直接使用的数据,还保存了定义这些数据的数据类型、模式结构等数据――“元数据”l 数据库系统l 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 Base Management System-DBMS)是对数据进行管理的软件系统,它是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核心软件。
如ORACLE、SQL-SERVER、ACCESS等由计算机软件生产企业提供的数据库管理系统l 应用程序l 一般是指完成用户业务功能的利用高级语言编写的程序。
高级语言可以是VB、DELPHI、POWERBUILDER等,应用程序通过数据库提供的接口对数据库的数据进行增加、删除、修改、查询、统计等操作l 计算机软硬件环境l 计算机软硬件环境是指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程序赖以执行的环境。
包括计算机硬件设备,网络设备,操作系统,应用系统开发工具等l 相关人员l 相关人员是指在数据库系统的设计、开发、维护、使用过程中,所有参与的人员。
主要有数据库管理员(Data Base Administrator-DBA)、系统分析设计人员、系统程序员、用户等,其中数据库管理员在大型数据库应用中负有重要的职责,负责对数据库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解决系统设计和运行中出现的问题1.3数据库系统的模式结构数据库系统的结构定义为三级模式结构:外部层、概念层、和内部层1.3.1数据库,数据库系统和数据库管理系统三者的区别和联系数据库是指以一定的组织形式存放在计算机存储介质上的相互关联的数据的集合。
最新vfp知识点.资料

知识点:第一章数据库的概述1、数据管理技术发展的三个阶段: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管理阶段、数据库系统阶段2、数据库阶段的特点:能实现数据的结构化、数据共享、数据独立3、DB、DBS、DBMS三者之间的关系:DBS包含DB和DBMS4、DBS的概念:由计算机、操作系统、DBMS、数据库、应用程序及用户等组成的一个整体叫数据库系统5、能判断实体间的联系: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6、常见的数据模型: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关系模型的特点:A、表中的每个数据项不能再分B、表中每一列的数据类型必须相同C、表中属性名(字段名)不能重复D、表中行、列顺序可任意排列E、表中不应有内容完全相同的记录(行)7、vfp采用的是关系模型,vfp是一个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
8、关系术语:关系(表)、元组(记录、行)、属性(字段、列)、候选码、关键字、外码、关系模式9、三种关系运算及运算规则:选择:对记录进行筛选投影:对字段进行筛选连接:将两张表连接称为一张表第二章vfp概述1、vfp中常见文件类型项目(.pjx)表(.dbf)、表备注文件(.fpt)数据库(.dbc)程序(.prg)表单(.scx)、表单备注文件(.sct)索引:单索引文件(.idx)、结构复合索引文件(.cdx)查询(.qpr)报表(.frx)菜单(.mnx)、可执行的菜单程序文件(.mpr)标签(.lbx)2、掌握在项目管理器下建立各种文件。
第三章vfp数据基础1、数据类型:各种类型可用一个字母表示;固定的存储空间2、了解跟日期有关的命令3、强调:备注型:存放的是字符串,通用型:存放图片、表格、文档等4、备注型的宽度为4个字节,它用来存放(D)A)备注型数据的具体内容B)备注文件的文件名C)指向备注文件的指针D)指向备注文件中备注信息的指针5、变量的命名规则:以汉字、字母开头,由数字、字母、汉字和下划线组成。
6、数组变量A、数组必须先定义,才能使用B、数组定义好后,数组中的每个数组元素自动地被赋予逻辑值.F.C、对数组的不同元素,可以赋予不同数据类型的数据D、使用内存变量的地方,均可使用数据元素E、二维数组可以用一维形式表示F、若定义的数组变量名与内存变量名重复,则数组变量取代内存变量G、若赋值命令中使用数组名,则该数组中所有数组元素的值都相同。
VFP数据库基础

20.10.17
8
1.1.2 数据库系统
1、数据库有关概念
数据库(Database)是存储在计算机存储设备上的结构化的数据 集合,不仅包括描述事物的数据本身,还包括事物间的相互联系。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为数据库的建立、使用和维护而配置 的软件系统。主要功能包括:
数据定义:用于定义数据对象, 描述数据库、表的结构等。 数据操纵: 用于实现对数据库的基本操作, 如数据的插入、修
7
数据库技术的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代数据库系统:非关系型数据库系统 第二代数据库系统:关系型数据库系统 第三代数据库系统:面向对象数据库系统
结合网络通信、多媒体技术、人工智能、并行计算 机系统等计算机新技术的数据库系统。包括分布式数据 库系统、多媒体数据库系统、面向对象数据库系统、知 识数据库系统、数据仓库等。
文件管理系统
文件A 文件B . . .
20.10.17
6
3)数据库系统阶段
为有效管理和存取大量数据资源,数据库技术 得到很大发展,提高了数据共享能力,减小数据 冗余度,提高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与程序的关系
程序 1
程序 2
程序 3 ...
DBM
数
S
据
库
20.10.17
20.10.17
12
1.1.3 数据模型
1、实体的描述
实体:客观存在并可互相区别的事物 (实际事物或抽象事 件)。
实体属性:描述实体的特性称为属性。 实体集:同类型实体的集合称为“实体集”。 实体型:对某一类数据的结构和属性的说明为“实体型”。
2、实体间联系的种类
一对一联系 一对多联系 多对多联系
VFP第3章 考点归纳

考点17:表的独占与共享
• Set exclusive off 设置“共享”为默认打 开方式 • Set exclusive on 设置“独占”为默认打 开方式 注:涉及到整个表中的记录或表结构的操作 命令不能在共享方式下使用,如INDEX、 PACK、ZAP、REINDEX等不能在共享方 式下使用。
第3章
考点归纳
考点1:数据库的概念
• 1、数据库:是一个容器,是许多相关的数 据库表及其关系的集合。 • 2、数据库可以处理的对象:表、本地视图、 远程视图、连接和存储过程。 • 3、创建数据库将生成三个文件:数据库文 件(.dbc)、数据库备注文件(.dct)、数 据库索引文件(.dcx)。
考点3:数据库表
• (1)数据库表具有扩展属性,如字段与记录级有 效性规则、默认值等,自由表没有扩展属性。 • (2)数据库表可以创建一个主索引,多个候选索 引,唯一索引和普通索引,自由表不可以创建主 索引。 • (3)自由表可以添加到数据库中成为数据库表, 删除数据库时,数据库表可以移出成为自由表。 • (4)自由表的字段名和所有表的索引标识符名的 长度不得超过10个字符,数据库表的字段名长度 可以是1——128个字符。
考点14:工作区的概念
• 工作区:内存中的编号区域 • 每个编号区域中只能打开一个表文件,但 可以打开很多个索引文件,一张表可以在 多个工作区打开。一个工作区中已经打开 了一张表,再在此工作区中打开另一张表 时,前一张表将自动被关闭。当前表所在 的工作区称为当前工作区。
考点14:工作区的概念
• 标识工作区的三种方法: • (1)用编号(1-32747)标识 • (2)1-10号工作区的别名为A-J,1132747号的别名为W+“编号” • (3)用Alias字句指定别名
VF知识点总结

VF知识点总结概念知识点总结1、数据库的基本理论和VF 数据库操作2、数据与程序设计3、SQL 语句4、⾯向对象程序设计及表单、报表、菜单数据库的基本理论和VF 数据库操作(第1、2、3、4、6章)⼀、数据库系统基本理论1、理解数据库系统的⼏个基本概念以及它们的关系数据库(DB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数据库应⽤系统(DBAS )和数据库系统(DBS )2、掌握实体之间的联系,可以判断出实际问题中属于那种联系⼀对⼀、⼀对多、多对多3、弄清三⼤数据模型的结构形式:层次模型、⽹状模型和关系模型我们现在所⽤到的数据库都是关系数据库(a )(b )(c )4、理解关系术语关系(就是⼆维表,记录的集合);元组(⾏、记录);属性(列、字段);域(⼀个字段的取值范围);关键字(关键的字段,唯⼀能标志⼀个元组的字段或字段的组合);外部关键字(不是本表的关键字,但是是其他表的关键字;⽤来建⽴表间的联系)5、关系运算理解传统的集合运算(并、交、差、笛卡尔积)和专门的关系运算(选择、投影、连接包括等值连接和⾃然连接)⼆、数据表操作1、了解表操作的⼀些命令,尤其以下⼏条:LIST显⽰记录:LIST | DISPLAY [FIELDS <字段名表>][<范围>] [FOR<条件表达式>]限定条件⽤FOR短语LOCATE条件定位:LOCATE FOR<条件表达式>本命令定位在满⾜条件的第⼀条记录,若想定为满⾜条件的下⼀条记录,必须⽤CONTINUE⽤FOUND()函数为T判断是否有满⾜条件的记录(也可⽤EOF()为F)APPEND为追加记录;INSERT为插⼊记录REPLACE修改记录:REPLACE <字段名1> WITH <表达式1> [FOR <条件表达式>]2、删除操作分两步⾛:DELETE与PACKDELETE是逻辑删除,也就是添加删除标记,PACK才是真正物理删除;逻辑删除的记录还可以恢复(RECALL)3、理解⼯作区的概念系统提供了32767个⼯作区,可以在不同的⼯作区同时打开多个表,使⽤⼯作区⽤其编号1~32767,或者别名,前⼗个⼯作区有别名:A~JSELECT 0表⽰使⽤最⼩未⽤过的⼯作区4、建⽴表之间的临时关联⼀个为主表,⼀个为⼦表,使⽤SET RELATION TO …INTO…语句要求两个表必须在不同的⼯作区打开可以使⽤SET RELATION TO解除关联三、数据库操作1、理解数据库⽂件它并不真正的存储数据,只是对存储数据的⽂件进⾏统⼀的管理建⽴数据库后,形成三个同名⽂件.dbc .dct .dcx2、理解⾃由表与数据库表的区别与联系区别:可以看⼀下“表设计器”⾃由表不能设置长表名、长字段名、标题、输⼊掩码、字段有效性规则、默认值、注释等内容⾃由表不能设置主索引⾃由表可以添加到数据库中形成数据库表(ADD TABLE…);数据库表可以移出形成⾃由表,相应的设置丢失,主索引变为候选索引(REMOVE TABLE…)3、掌握索引的概念索引就是排序,但它是逻辑排序,排列的不是实际记录,⽽是记录指针,排序的结果存放在索引⽂件中建⽴索引的主要⽬的是为了提⾼查询速度(在有序的集合中查询某个个体很显然⽐⽆序中查询快得多)A、建⽴索引可以通过命令实现:INDEX ON <索引关键字表达式> TO <独⽴索引⽂件名> | TAG <标识名> [ASCE | DESC] [UNIQUE] [CANDICATE]可以建普通索引(命令中不需表⽰)、候选索引(CANDICATE)、唯⼀索引(UNIQUE)B、可以以在表设计器中建⽴索引索引不是真正排序,表的排序命令为SORT,是对记录的排序,结果形成新的表⽂件.dbf 4、区别索引⽂件的类型索引⽂件分为独⽴索引⽂件(.idx 存放⼀条索引结果)和复合索引⽂件(.cdx 存放多条索引结果)复合索引⽂件⼜分为结构复合索引⽂件(与表同名)和⾮结构复合索引⽂件结构复合索引⽂件因其与表同名,随着表的打开⽽打开,表的关闭⽽关闭,在表被修改时⾃动同步修改,现在是主要应⽤的索引⽂件5、区别索引的类型主索引和候选索引意义相似,建⽴主索引和候选索引都要求关键字表达式的值唯⼀,没有重复。
最新vfp知识点总结整理

第一章数据库系统基础知识1.1数据处理与数据管理技术1.1.1数据处理与数据管理技术l 数据库技术是应数据处理发展的客观要求而产生的,反过来,数据库技术的发展又促进了数据处理的广泛应用l 数据处理是指数据的分类、组织、编码、存储、查询、统计、传输等操作,向人们提供有用的信息l 数据处理的对象数据可以是数值型数据,也可以是字符、文字、图表、图形、图像、声音等非数值型数据1.1.2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数据处理发展阶段l 人工管理阶段l 文件管理阶段l 数据处理发展阶段l 数据库管理阶段1.2数据库系统的组成l 一般认为数据库系统(Database System-DBS)是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程序、数据库管理系统赖以执行的计算机软硬件环境及数据库维护使用人员的总称。
l 数据库l 数据库(Data Base-DB)是指按一定的数据结构进行组织的,可共享的,长期保存的相关信息的集合。
数据库中不仅保存了用户直接使用的数据,还保存了定义这些数据的数据类型、模式结构等数据――“元数据”l 数据库系统l 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 Base Management System-DBMS)是对数据进行管理的软件系统,它是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核心软件。
如ORACLE、SQL-SERVER、ACCESS等由计算机软件生产企业提供的数据库管理系统l 应用程序l 一般是指完成用户业务功能的利用高级语言编写的程序。
高级语言可以是VB、DELPHI、POWERBUILDER等,应用程序通过数据库提供的接口对数据库的数据进行增加、删除、修改、查询、统计等操作l 计算机软硬件环境l 计算机软硬件环境是指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程序赖以执行的环境。
包括计算机硬件设备,网络设备,操作系统,应用系统开发工具等l 相关人员l 相关人员是指在数据库系统的设计、开发、维护、使用过程中,所有参与的人员。
主要有数据库管理员(Data Base Administrator-DBA)、系统分析设计人员、系统程序员、用户等,其中数据库管理员在大型数据库应用中负有重要的职责,负责对数据库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解决系统设计和运行中出现的问题1.3数据库系统的模式结构数据库系统的结构定义为三级模式结构:外部层、概念层、和内部层1.3.1数据库,数据库系统和数据库管理系统三者的区别和联系数据库是指以一定的组织形式存放在计算机存储介质上的相互关联的数据的集合。
VFP知识点

3.1 Visual FoxPro数据库及其建立3.1 Visual FoxPro数据库及其建立考点1 建立和使用数据库1数据库的建立(1)在项目管理器中建立数据库。
(2)通过“新建”对话框建立数据库。
(3)使用命令建立数据库,格式为:CREATE DA TABASE[DatabaseName |?]2数据库的打开(1)在项目管理器中打开。
(2)通过“打开”对话框打开数据库。
(3)使用命令打开数据库,格式为:OPEN DA TABASE[FileName |?][EXCLUSIVE I SHARED][NOUPDATE][V ALIDA TE]考点2 修改和删除数据库Visual FoxPro在建立数据库时建立了扩展名分别为dbc、dct和dcx的3个文件,用户不能直接修改这些文件。
Visual FoxPro中修改数据库实际是打开数据库设计器,完成数据库中各种对象的建立、修改和删除等操作。
可以有3种方法打开数据库设计器。
(1)从项目管理器中打开数据库设计器。
(2)从“打开”对话框中打开数据库设计器。
(3)使用命令打开数据库设计器,格式为:MODIFY DA TABASE[DatabaseName|?]在项目管理器中不管删除还是移去数据库文件,都不会删除其所包含的各个对象做口数据表)。
如果要在删除数据库的同时删除其所包含的数据表,就必须使用命令,格式为:DELETE DA TABASE DatabaseName|?[DELETETABLES][RECYCLE] 小提示:在Visual FoxPro中,Open DataBase和Modify DataBase命令的区别在于:Open DataBase打开的只是数据库的工作环境,并不会进入数据库设计器;Modify DataBase 是打开数据库设计器。
4.2 建立数据库表考点3 在数据库中建立表在数据库中建立数据表,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在数据库设计器中利用鼠标右键单击空白处,选择“新建表”命令,在弹出的表设计器中设置数据表结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题结构:选择30题,每题1分;填空每空一分,共20分;判断10题,每题1分;程序改错10个错,每个1分;表单程序综合填空共10个空,每空1分。
1.创建表单、数据库、项目、报表、标签、菜单等对象会生成哪些文件?
2.二维表中主关键字、候选关键字、外部关键字是何含义?
3.数据库中常用数据模型有哪几种,各有何特点?
4.专门的关系运算有哪几种,是何含义?
5.Select 0 与select(0)各有何功能?
6.输出日期型数据时,可以使用哪些命令设置日期的格式?
7.日期运算符有哪些,各有什么限制?
8.常用函数的使用(数值型、日期型、字符型、数据转换类)。
9.表中创建索引时,如果索引设计多个字段时,索引表达式如何表示。
10. 索引有哪些类型,各有何特点?
11. 索引文件有哪些类型,各有何特点?
12. 概念模型中实体集之间关系的类型有哪几种,如何区分?
13. 数学表达式如何转换为VFP中的算术表达式?(运算符的表示、函
数的使用)
14. 字符常量、日期常量、日期时间型常量、逻辑型常量的定界符是
什么?
15. 参照完整性规则有哪几种,每一种规则的选项有哪几种?
16. 数据库表与自由表的联系与区别/
17. 各种类型常量的表示。
18. 为使定义的变量具有不同的作用域,分别使用哪些命令来说明变
量。
19. 对象的属性、事件、方法如何理解。
20. Select语句中简单查询,分组查询的使用,聚集函数的使用
(count,sum,max,min)
21. Update ,insert into及delete from语句的使用。
22. 常用容器类的集合属性与计数属性分别是什么?
23. 报表中带区有哪些类型?
24. 常量有哪些类型,如何表示?
25. 变量赋值的方法有哪几种。
26. 数据库中可以包含哪些类型的对象
27. 记录定位方式有哪几种,分别用什么命令实现?
28. 表中常用数据类型的宽度分别是多少?
29. 对象的引用有哪几种类型,如何使用,类与对象的关系。
30. 常用控件的属性、事件、方法及特点
31. 报表布局的分类有哪几种
32. 菜单有哪几种类型
33. 创建表有哪几种方式,修改表结构、修改表数据、删除表数据
(界面方式和命令方式)如何实现?
34. 打开、关闭表如何实现(界面方式和命令方式)
35. 什么是数据库系统,包含哪些组成部分?
36. 什么是E-R图,如何表示?
37. 数据库表与自由表的字段属性有何不同
38. 常用控件中哪些属于容器类,哪些属于控件类,哪些属于数据绑
定型控件,哪些属于非数据绑定型控件
39. 不同类型的运算符各有哪些,其各自的优先级如何排列?
40. 项目中哪些类型的文件可以设置为主文件
41. 常用数据绑定型控件如何设置数据源?
42. 索引有何用途,有何特点?
43. 视图与查询有何区别?
44. 宏替换与名称表达式如何使用?
45. 最小事件集、最小属性集分别包含哪些事件与属性?
46. 如何删除数据库表中的后链。
47. 页框控件中如何设置某个页面为活动页面。
48. 数据库中用户数据与元数据有何区别?
49. 类的概念、对象的含义?
50. 事件有哪些类型?
51. 数组元素赋值有哪几种方式?
52. 程序设计中,loop及exit 各有何作用?
53. 自定义函数中参数传递方式有哪几种,如何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