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整理高中化学选修四实验汇总教学文稿

合集下载

(整理)苏教化学选修四全册教学案

(整理)苏教化学选修四全册教学案

《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教学案一、反应热和焓变.1.反应热:化学反应过程中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2.焓变:在恒温、恒压.....的条件下,化学反应过程中所吸收或释放的热量称为反应的焓变.符号:∆H 单位:kJ/mol规定:当∆H为“-”(∆H<0)时,为放热反应;当∆H为“+”(∆H>0)时,为吸热反应.3.常见的吸热反应:①大多数分解反应。

②水解反应。

③其他反应:C+CO2H2+CuO C+H2O 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反应4.常见的放热反应:①金属置换水或酸中氢的反应。

②酸碱中和反应。

③燃烧、爆炸反应。

④多数化合反应。

⑤铝热反应。

注意:反应是否放热吸热由反应物生成物所具有的能量决定,而与反应条件和反应类型没有直接因果关系。

C+CO2=2CO 吸热 2H2O2=2H2O+O2↑放热5.化学反应中为什么会有能量的变化?观念①: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能量不同.观念②:旧的化学键断裂时所吸收的能量与新的化学键形成时所放出的能量不同.ΔH=生成物能量-反应物能量=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总键能二、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注意点:1.需注明反应的温度和压强(如在25℃、101kPa下进行的反应,可不注明).2.应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3.对于相同的反应,当化学计量数不同时,其△H不同.4.△H的值是区分“+”“—”的。

练习1:已知键能(单位kJ/mol):C—H 413.4 O—H 462.8 O=O 497.3 C=O 745计算:①CH4(g)+O2(g)→H2O(g)+CO2(g) 的反应热△H。

②已知1 molH2O由液态转化为气态须要吸收44KJ的热量,写出CH4与O2反应生成液态水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

练习2:写出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⑴N2(g)与H2(g)反应生成1molNH3(g),放出46.1kJ热量。

⑵1mol C2H5OH(l)完全燃烧生成CO2(g)和H2O(l),放出1366.8kJ⑶2 molC2H2(g)在O2(g)中完全燃烧生成CO2(g)和H2O(l),放出2598.8kJ热量。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全册教案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全册教案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全册教案教案是针对社会需求、学科特点及教育对象具有明确目的性、适应性、有用性的教学讨论成果的重要形式,教案应是与时俱进的。

《试验化学》是一般高中化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起看看新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全册教案!欢迎查阅!新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全册教案1一、说教材《试验化学》是一般高中化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课程模块有助于学生更深刻地认识试验在化学科学中的地位,把握基本的化学试验方法和技能,培育学生运用试验手段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亚硝酸钠和食盐的鉴别”选自苏教版《试验化学》专题3课题2。

本节课的主题是物质的鉴别,鉴别的对象是跟生产、生活亲密相关的工业盐(亚硝酸钠)和食盐,鉴别方法主要涉及被鉴物质的化学性质,且给学生从物理性质、组成与结构等角度探讨鉴别方法预留了足够的空间。

教材要求学生从已有学问出发,依据物质的特性多角度设计物质鉴别的试验方案,并开展试验探究,感悟化学理论学问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进一步提升学生运用化学学问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说目标课堂教学目标是教学的起点与归宿,对本课时教学我们设置了如下三维目标。

学问与技能:通过分析NaNO2和NaCl结构、组成与性质的差异,学会物质鉴别的基本技能。

过程与方法:通过NaNO2和NaCl的鉴别过程,培育学生设计、评价、操作、处理等试验综合能力。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以生活中如何防止误食亚硝酸钠中毒为载体,建立将化学学问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在合作学习中提高应用已有学问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上述目标的设置,我们在充分表达性质差异确定鉴别方法差异的同时,很好地留意了预设与生成、主体与主导、独立与合作、收敛与发散、理论与实际等关系的处理。

三、说过程根据情境引课,情理结合,分合相辅,师生互动,学用一致,不断升华的总原则,从不同物质具有不同组成与性质、不同组成与性质确定不同鉴别方法、不同鉴别方法呈现不同现象、不同鉴别方法需要作出合理选择为出发点,整节课的教学架构设置为“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呈现先行,查找启迪”、“激发思维,拓展思路”、“搜寻信息,明晰方向”、“设计方案,试验论证”、“创新优化,不断升华”等六个实施阶段。

高中化学选修4版教案

高中化学选修4版教案

高中化学选修4版教案
课题:电化学
教学目标:
1. 了解电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电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方程式;
3. 理解电解质在电解质溶液中的导电性原理;
4. 能够应用电化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1. 电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电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方程式。

教学难点:
1. 理解电解质在电解质溶液中的导电性原理;
2. 应用电化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1. 教学课件;
2. 实验仪器和试剂。

教学过程:
1. 导入:介绍电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引发学生对电化学的兴趣。

2. 探究: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电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方程式。

3. 拓展:讨论电解质在电解质溶液中的导电性原理,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电化学原理。

4. 应用: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应用电化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化学生对电化学的理解。

课后作业:
1. 阅读相关的课外资料,加深对电化学的理解;
2. 解答与电化学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评估方式:
1. 课堂表现;
2. 作业完成情况。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电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有了初步的了解,但仍需要进一步强化理解,并提高应用能力。

在后续教学中,可以通过更多的实验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深化理解,提高电化学的掌握水平。

选修4-课本实验汇总

选修4-课本实验汇总

高二化学演示实验统计表人教版《选修四》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教材实验小结实践活动:( 4页) 中和反应热的测定 【实验目的】1、理解中和热的概念。

2、学习中和热的测定方法。

3、通过实验,进一步领会做定量实验的方法。

【知识点回顾】中和热概念: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H 2O 时所释放的热量 【实验原理】1、0.50mol ·L -1盐酸和0.55 mol ·L -1NaOH 溶液的密度都是1g ·cm -3,所以50mL 0.50mol ·L -1盐酸的质量m 1=50g ,50mL 0.55mol ·L -1NaOH 溶液的质量m 2=50g 。

2、中和后生成的溶液的比热容c=4.18J ·(g ·℃)-1,由此可以计算出0.50mol ·L -1盐酸与0.55mol ·L -1NaOH 溶液发生中和反应时放出的热量为 (m 1+m 2)·c ·(t 2-t 1)=0.418(t 2-t 1)kJ又因50mL 0.50mol ·L -1盐酸中含有0.025molHCl ,0.025molHCl 与0.025molNaOH 发生中和反应,生成0.025molH 2O ,放出的热量是0.418(t 2-t 1)kJ ,所以生成 1 molH 2O 时放出的热量即中和热为 △H=-025.0)(418.012t t kJ ·mol -1【实验用品】大烧杯(500mL )、小烧杯(100mL )、温度计、量筒(50mL)两个、泡沫塑料或纸条、泡沫塑料或硬纸板(中心有两个小孔),环形玻璃搅拌棒。

0.50mol ·L -1盐酸、0.55mol ·L -1NaOH 溶液。

注:为了保证0.50mol ·L -1盐酸完全被NaOH 中和,采用0.55mol ·L -1NaOH 溶液,使碱稍微过量。

选修四高中化学教案范文

选修四高中化学教案范文

选修四高中化学教案范文积极探索化学快乐课堂,中学阶段化学教学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使他们树立学习化学的自信心,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选修四高中化学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选修四高中化学教案1第二节氧气的实验室制法1.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1)药品:氯酸钾(另加二氧化锰)或高锰酸钾。

(2)反应原理:(3)发生装置:给固体加热装置。

[来(4) 收集方法:排水法: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

瓶口向上排气法: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收集氧气时应注意:<1>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收集完毕时,应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撤去酒精灯,目的是防止试管内温度骤然降低,压强减小,水槽中的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内使试管炸裂。

<2>用瓶口向上排气取气法收集氧气:导管在集气瓶内应接近瓶底。

(5)验满:用排气取气法收集氧气,要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其方法是: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到集气瓶口,若复燃,证明氧气已收集满。

(6)实验室制氧气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1>检: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导管末端先入水,手握容器看气泡)。

<2>装:把药品装入试管内(如以KMnO4制氧气时,试管口应塞一团棉花,防止加热时KMnO4粉末进入导管)<3>固: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铁夹要夹在试管中上部)<4>点:点燃酒精灯加热(先给试管均匀预热,然后集中在试管有药品的部分加热)<5>收:收集气体 (满水无泡倒立水中,排水充气,取出水中)<6>移:把导气管移出水面(防止先熄灭酒精灯,引起试管内温度降低,压强减小,水槽中的水倒吸入热的试管,使试管炸裂)<7>熄:熄灭酒精灯。

(7)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特点:“一”变“多”。

可表示为A=B+ C,与化合反应一样都是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之一。

高中化学选修四优秀教案

高中化学选修四优秀教案

高中化学选修四优秀教案主题:化学反应速率教学目标:1. 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和意义。

2. 掌握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3. 学会通过实验方法测定化学反应速率。

教学重点:1. 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3. 实验方法测定化学反应速率。

教学难点:1. 掌握实验方法测定化学反应速率的技巧和步骤。

2. 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和意义。

教学准备:1. 实验仪器:烧杯、量筒、计时器等。

2. 实验试剂:酸、碱等。

3. 实验记录表格。

4. 教学课件和教学实例。

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入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和意义(10分钟)1. 通过介绍实际生活中的化学反应现象引起学生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兴趣。

2. 引导学生思考化学反应速率对生活和工业生产的意义。

第二步: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15分钟)1. 通过课件介绍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 通过实例计算不同反应速率下的反应物消耗量和产物生成量。

第三步: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15分钟)1. 介绍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如温度、浓度、催化剂等。

2. 通过实验或案例分析讨论各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第四步:实验方法测定化学反应速率(20分钟)1. 引导学生根据实验步骤进行化学反应速率实验。

2. 指导学生用实验数据计算化学反应速率,分析实验结果。

第五步:实验分析和总结(10分钟)1. 引导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对化学反应速率进行分析和总结。

2. 指导学生思考实验中可能存在的误差和改进方法。

第六步:课堂练习和作业布置(10分钟)1. 分发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实验方法进行总结和归纳。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和意义,介绍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讨论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以及进行实验测定化学反应速率,让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化学反应速率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来探索化学反应速率的规律,激发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高中化学选修4教案

高中化学选修4教案

高中化学选修4教案在学习新学问的同时还要复习以前的旧学问,确定会累,所以要留意劳逸结合。

只有充足的精力才能迎接新的挑战,才会有事半功倍的学习。

一起看看高中化学选修4教案!欢迎查阅!高中化学选修4教案1教学目标学问技能:把握酯化反应的原理、试验操作及相关问题,进一步理解可逆反应、催化作用。

力量培育:培育同学用已知条件设计试验及观看、描述、解释试验现象的力量,培育同学对学问的分析归纳、概括总结的思维力量与表达力量。

科学品质:通过设计试验、动手试验,激发学习爱好,培育求实、探究、创新、合作的优良品质。

科学方法:介绍同位素示踪法在化学讨论中的使用,通过酯化反应过程的分析、推理、讨论,培育同学从现象到本质、从宏观到微观、从实践到理论的科学思维方法。

教学方法:讨论探究式,辅以多媒体动画演示。

课时支配:第1课时:乙酸的性质及酯化反应试验(本文略去乙酸的其它性质部分)第2课时:酯化反应问题争论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过渡】我国是一个酒的国度,五粮液享誉海内外,国酒茅台香飘万里。

“酒是越陈越香”。

你们知道是什么缘由吗?【板书】乙酸的酯化反应【同学试验】乙酸乙酯的制取:同学分三组做如下试验,试验结束后,相互比较所获得产物的量。

第一组:在一支试管中加入3mL乙醇和2mL乙酸,按教材P71,图3-16连接好装置,用酒精灯缓慢加热,将产生的蒸气经导管通到盛有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接受试管的液面上,观看现象。

其次组:在一支试管中加入3mL乙醇,然后边振荡边渐渐加入2mL浓硫酸和2mL乙酸,按教材P71,图3-16连接好装置,用酒精灯缓慢加热,将产生的蒸气经导管通到盛有水的接受试管的液面上,观看现象。

第三组:在一支试管中加入3mL乙醇,然后边振荡边渐渐加入2mL浓硫酸和2mL乙酸,按教材P71,图3-16连接好装置,用酒精灯缓慢加热,将产生的蒸气经导管通到盛有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接受试管的液面上,观看现象。

强调:①试剂的添加挨次;②导管末端不要插入到接受试管液面以下;③加热开头要缓慢。

高中化学选修4教案全册

高中化学选修4教案全册

高中化学选修4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化学动力学
课时安排:10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机理的相关概念;
2. 掌握速率常数、速率方程、反应级数等概念和计算方法;
3. 理解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和影响规律;
4. 能够应用动力学理论解释化学反应过程。

教学内容:
1. 反应速率的概念与计算;
2. 反应速率与物质浓度的关系;
3. 反应级数和反应机理;
4. 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
5. 动力学理论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举例引入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激发学生对本单元内容的兴趣;
2. 概念讲解:讲解速率常数、速率方程和反应级数等概念,引导学生理解;
3. 实验操作:设计反应速率实验,让学生亲自测量反应速率,并分析结果;
4. 练习应用:让学生通过计算题及实例题加深对速率常数和反应级数的理解;
5.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探究化学反应速率受影响的因素及相关实验;
6. 总结归纳:总结本单元知识点,强化学生理解。

评估方式:
1. 完成课堂练习题;
2. 小组讨论或汇报探究实验结果;
3. 学生课后作业及考试。

教学资源:
1. PowerPoint课件;
2. 实验器材和试剂;
3. 课外阅读材料;
4. 教辅教材。

教学反思:
本单元的教学主要注重学生对动力学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培养,通过实验操作和实例题的训练,提高学生对化学动力学的认识和掌握程度,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同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不断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确保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化学选修4实验
一、化学反应与能量
1、【第4页实践活动】定量测量
二、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1、(1)【第18页实验2-1】不同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2)【第20页实验2-2】不同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2、【第21页实验2-3】不同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3、【第22页实验2-4】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4、(1)【第26页实验2-5】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2)【第27页实验2-6】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5、【第28页实验2-7】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三、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1、【第40页实验3-1】
2、【第42页实验3-2】比较弱酸的相对强弱
3、酸碱中和滴定实验
4、【第57页科学探究】
5、【第58页科学视野】
6、【第63页实验3-3】沉淀溶解平衡
7、(1)【第64页实验3-4】沉淀转化
(2)【第64页实验3-5】沉淀转化
四、电化学基础
1、【第71页实验4-1】原电池原理
2、【第79页实验4-2】电解原理
3、【第85页实验4-3】金属的腐蚀与防护
4、【第87页科学探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