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谱知识
京剧脸谱知识大全解

京剧脸谱知识大全解京剧脸谱,是具有民族特色的一种特殊的化装方法。
由于每个历史人物或*一种类型的人物都有一种大概的谱式,就像唱歌、奏乐都要按照乐谱一样,所以称为"脸谱〞。
京剧脸谱艺术是享誉国内外的一门艺术,已经被公认为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标识。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京剧脸谱:一、脸谱来源关于脸谱的来源,一般的说法是来自假面具。
人类早期的战争面具、汉代百戏假面具都是脸谱的远祖。
二、脸谱的特点脸谱能标志出戏曲人物的面貌、性格、身份和年龄特点,因此不仅具有塑造人物个性的艺术价值和辅助表演、夸大人物的成效,而且还有分善恶、辨忠奸、寓褒贬的评议意味。
一般说来京剧中的脸谱主要有以下特点:美与丑的矛盾统一;与角色的性格关系密切;其图案是程式化的。
三、脸谱应用在京剧中,并不是每个人物都要勾画脸谱,脸谱的勾画要按照人物角色的分类来进展。
"生〞、"旦〞的化装,是略施脂粉以到达美化的效果,这种化装称为"俊扮〞,也叫"素面〞或"洁面〞。
其特征是"千人一面〞。
而脸谱化装,是用于"净〞、"丑〞行当的各种人物,以夸大强烈的色彩和变幻无穷的线条来改变演员的本来面目,与"素面〞的"生〞、"旦〞化装形成比照。
脸谱化装的特征是"千变万化〞的。
四、脸谱的色画方法京剧脸谱的描绘着色方式有揉、勾、抹、破四种根本类型。
1.揉脸:是用手指将颜色揉满面部,再加重眉目及面部纹理轮廓,是一种真性的脸谱。
如:京剧"三国演义"戏中的关羽所揉的红脸。
表示关羽面如重枣,卧蚕眉,单凤眼和七星痔。
2.勾脸:是用毛笔蘸颜色勾画眉目面纹,填充脸膛色彩,成为五光十色的图案。
如:文官勾脸的典型——包拯。
只勾白眉子,不勾眼窝和鼻窝,额面勾白色弯月,表示包拯日断阳,夜断阴。
3.抹脸:是用毛笔蘸白粉把脸的全部或一局部涂抹成白色,表示这一类人不以真面目示人,是一种饰伪性脸谱,又称粉脸。
脸谱知识

脸谱知识开元路与定安路交界的地方,有一家专门经营戏剧道具服装的老店,门口就挂着一个大脸谱,中国戏剧脸谱的演变史?一、何为戏剧脸谱中国传统戏曲的脸谱,是演员面部化妆的一种程式。
一般应用于净、丑两个行当,其中各种人物大都有自己特定的谱式和色彩,借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具有“寓褒贬、别善恶”的艺术功能,使观众能目视外表,窥其心胸。
因而,脸谱被誉为演员所扮演角色的“心灵的画面”。
脸谱的演变和发展不是某个人凭空臆造的产物,而是戏曲艺术家们在长期艺术实践中,对生活现象的观察、体验以及对剧中角色的分析、判断,才逐步形成的一套完整的艺术。
中国戏曲理论家翁偶虹先生在1988年举行的中国戏曲脸谱艺术展览会上说:“中国戏曲脸谱,胚胎于上古的图腾,滥觞于春秋的傩祭,孽乳为汉、唐的代面,发展为宋、元的涂面,形成为明、清的脸谱。
在戏曲形成之后,脸谱与面具仍然交替使用。
最明显的贵州‘地戏’,江西、安徽的‘傩戏’,西藏的‘藏戏’,无论生、旦、净、丑,都戴面具,每剧多至百余,少者亦须数十。
‘南昆’里的神仙鬼怪,一般均戴面具,并不勾画脸谱。
京剧是具有全国性的大剧种,大量发展脸谱,可是加官、财神、魁星、土地、雷公,仍戴面具。
从脸谱、面具的混合使用与脸谱谱式的由简至繁,可以看出中国戏曲累递发展的轨迹。
”京剧脸谱与京剧表演艺术一样,是和演员一起出现在舞台上的活的艺术。
京剧在中国戏曲史上,虽只有二百余年的历史,但与其他戏曲相比,它发展快,流传广,深受人民的喜爱,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因此,京剧脸谱在中国戏曲脸谱中具有特殊的地位。
京剧脸谱是一种写意和夸张的艺术,常以蝙蝠、燕翼、蝶翅等为图案勾眉眼面颊,结合夸张的鼻窝、嘴窝来刻画面部的表情。
开朗乐观的脸谱总是舒眉展眼,悲伤或暴戾的脸谱多是曲眉合目,以“鱼尾纹”的高低曲直反映年龄,用“法令纹”的上下开合来表现气质,用“印堂纹”表示不同的性格。
二、脸谱的历史发展脸谱艺术的发展与中国戏曲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
关于京剧脸谱的知识大全

关于京剧脸谱的知识大全导读:本文关于京剧脸谱的知识大全,仅供参考,如果能帮助到您,欢迎点评和分享。
京剧脸谱,是具有民族特色的一种特殊的化妆方法。
由于每个历史人物或某一种类型的人物都有一种大概的谱式,下面为大家带来了关于京剧脸谱的知识关于京剧脸谱的知识大全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京剧脸谱:一、脸谱来源关于脸谱的来源,一般的说法是来自假面具。
人类早期的战争面具、汉代百戏假面具都是脸谱的远祖。
二、脸谱的特点脸谱能标志出戏曲人物的面貌、性格、身份和年龄特点,因此不仅具有塑造人物个性的艺术价值和辅助表演、夸张人物的功效,而且还有分善恶、辨忠奸、寓褒贬的评议意味。
一般说来京剧中的脸谱主要有以下特点:美与丑的矛盾统一;与角色的性格关系密切;其图案是程式化的。
三、脸谱应用在京剧中,并不是每个人物都要勾画脸谱,脸谱的勾画要按照人物角色的分类来进行。
“生”、“旦”的化妆,是略施脂粉以达到美化的效果,这种化妆称为“俊扮”,也叫“素面”或“洁面”。
其特征是“千人一面”。
而脸谱化妆,是用于“净”、“丑”行当的各种人物,以夸张强烈的色彩和变幻无穷的线条来改变演员的本来面目,与“素面”的“生”、“旦”化妆形成对比。
脸谱化妆的特征是“千变万化”的。
四、脸谱的色画方法京剧脸谱的描绘着色方式有揉、勾、抹、破四种基本类型。
1. 揉脸:是用手指将颜色揉满面部,再加重眉目及面部纹理轮廓,是一种真性的脸谱。
如:京剧《三国演义》戏中的xx 所揉的红脸。
表示关羽面如重枣,卧蚕眉,单凤眼和七星痔。
2. 勾脸:是用毛笔蘸颜色勾画眉目面纹,填充脸膛色彩,成为五光十色的图案。
如:文官勾脸的典型——包拯。
只勾白眉子,不勾眼窝和鼻窝,额面勾白色弯月,表示包拯日断阳,夜断阴。
3.抹脸:是用毛笔蘸白粉把脸的全部或一部分涂抹成白色,表示这一类人不以真面目示人,是一种饰伪性脸谱,又称粉脸。
如:《三国演义》的曹操在京戏中是奸雄,用大白粉脸,脸上全涂白色。
4. 破脸:是指左右图形不对称的脸谱,揉、勾、抹三种脸中都有破脸,是一种以贬意为主的脸谱。
关于京剧脸谱的知识和资料

《关于京剧脸谱的知识和资料》
同学们,今天咱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有趣的京剧脸谱!
京剧脸谱啊,那可是京剧中特别重要的一部分。
它就像是演员脸上的一幅神奇的画。
先来说说脸谱的颜色。
红色,常常代表着忠诚、勇敢,像关羽的脸谱就是红色的。
蓝色呢,一般表示刚强、有心计,比如窦尔敦的脸谱。
给大家讲个小故事。
有一次,小明去看京剧,看到一个演员脸上画着黑色的脸谱,他觉得很奇怪。
后来才知道,黑色脸谱代表着正直、无私,像包公就是黑色的脸谱。
脸谱的图案也很有讲究。
有的脸谱上画着大大的眼睛,有的画着弯弯的眉毛,还有的画着各种各样的花纹。
比如说,孙悟空的脸谱,上面就有很多毛,看起来特别俏皮。
而且啊,不同的角色,脸谱也不一样。
武将的脸谱通常很威武,文官的脸谱就比较文雅。
再说说脸谱的画法。
画脸谱可不是随便画的,得有一定的技巧和顺序。
先画轮廓,再涂颜色,每一笔都要画得很仔细。
同学们想想,如果画错了一笔,那整个脸谱可能就不好看啦。
京剧脸谱还能反映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比如,奸诈的人,脸谱可能就会画得很狡猾的样子;善良的人,脸谱看起来就很和蔼可亲。
现在,京剧脸谱已经不仅仅是在舞台上出现啦,在很多地方都能看到它的身影。
比如一些工艺品、装饰品上。
同学们,了解了京剧脸谱的这些知识,是不是觉得很有意思呀?
希望大家以后有机会多去看看京剧,亲自感受一下京剧脸谱的魅力!。
脸谱知识

揉脸:凝重威武,整色为主,加重五官纹理加以实现。是十分古老的脸谱形式。
勾脸:色彩绚丽,图案丰富,复杂美丽,五彩缤纷,有的还贴金敷银,华丽无比。
抹脸:浅色为多,以为涂粉于面,不以真面目示人,突出奸诈坏人之性。
破脸:不对称脸,左右不一,形容面貌丑陋或意比反面角色。
四.脸谱图案非常丰富
大体上分为额头图,眉型图,眼眶图,鼻窝图,嘴叉图,嘴下图。每个部位的图案变化多端,有规律而无定论。如:包拯黑额头有一白月牙,表示清正廉洁。孟良额头有一红葫芦,示意此人爱好喝酒。
闻仲,杨戬画有三眼,来源于古典传说。巨灵,煞神,金钱豹有多张脸,突出其神鬼妖特色。杨七朗额头有一繁体“虎”字,显示其勇猛无敌。赵匡胤的龙眉表示为真龙天子。雷公脸谱中有一雷电纹。姜维额头画有阴阳图,表示神机妙算。夏侯敦眼眶受过箭伤,故画上红点表示。窦尔墩,典威等人的脸谱上有其最擅长的兵器图案。王延章头画蛤蟆,表示是水兽转世。赵公明面画金钱,表示自己是财神爷。北斗星君画七星图于额上。
脸谱知识
一.脸谱知识:是具有民族特色的一种特殊的化妆方法。也叫假面具。京剧脸谱,是根据某种性格、性情或某种特殊类型的人物为采用某些色彩的。红色有脸谱表示忠勇士义烈,如关羽、姜维、常遇春;黑色的脸谱表示刚烈、正直、勇猛甚至鲁莽,如包拯、张飞、李逵等;黄色的脸谱表示凶狠残暴,如宇文成都、典韦。蓝色或绿色的脸谱表示一些粗豪暴躁的人物,如窦尔敦、马武等;白色的脸谱一般表示奸臣、坏人,如曹操、赵高等。京剧脸谱来源于生活。
二.京剧脸谱分类:
1、整脸关羽(红整脸)曹操(白整脸)2、三块瓦脸窦尔墩(蓝花三块瓦脸)张合(紫三块瓦脸)3、十字门脸张飞(黑十字门蝴蝶脸)4、六分脸5、碎花脸:6、歪脸7、僧脸8、太监脸9、元宝脸10、象形脸大鹏(金色象形脸)11、神仙脸12、丑角脸为正面角色。黑色一般:直爽刚毅,勇猛而智慧。紫色一般:刚正威武,不媚权贵。黄色勇猛而暴躁。金色一般:神仙高人。银色神仙,妖怪。。蓝色刚强阴险。绿色一般:勇猛,莽撞。
脸谱绘制知识点总结

脸谱绘制知识点总结脸谱(Face Painting)是一种将各种图案绘制在脸部的艺术形式。
它可以用于儿童派对、化妆舞会、体育赛事等各种场合,给人们带来欢乐和惊喜。
脸谱绘制需要一定的技巧和艺术感,下面我们来总结一下脸谱绘制的知识点。
一、脸部准备工作脸谱绘制前,首先要对脸部进行准备工作。
清洁脸部皮肤,确保没有化妆品或油脂,以保证绘制效果的质量和持久性。
可以使用洁面产品清洁脸部,然后用温水洗净,用柔软的毛巾轻轻擦干水分,确保脸部皮肤干燥。
二、选择绘制图案脸谱绘制的图案多种多样,可以根据不同的场合和个人喜好选择适合的图案。
常见的脸谱图案包括动物、花朵、虫子、超级英雄、彩虹等。
绘制之前,可以根据主题和场合确定绘制的图案,也可以根据参与者的要求进行个性化设计。
三、准备绘制工具和材料脸谱绘制需要一些专业的工具和材料。
常见的绘制工具包括刷子、海绵、粉扑等。
刷子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有粗毛、细毛、斜刷等,用于不同绘制需求。
海绵用于上底色或大面积填充,粉扑则用于均匀上妆或涂抹大面积的颜色。
此外,还需要彩妆用品,如各种颜色的面部彩妆蜡笔、颜料、亮粉等。
四、绘制技巧1. 轮廓勾画在脸部绘制前,首先要用浅色的彩妆蜡笔或粉笔对图案的轮廓进行勾画。
可以根据要绘制的图案轮廓进行勾画,确保图案的比例和位置准确。
轮廓勾画可以用细毛刷或细毛笔进行,保持手稳定,轻轻勾画出图案的轮廓线。
2. 底色涂抹在轮廓勾画完毕后,可以用海绵或粉扑将底色涂抹在脸部。
底色可以根据要绘制的图案确定,常见的底色包括白色、黑色、红色等。
可以先将整个脸部涂抹一层底色,然后根据具体图案进行局部的底色涂抹。
3. 着色填充在涂抹完底色后,可以用彩妆用品对图案进行着色填充。
可以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颜色和笔刷,确保填充的颜色饱满均匀。
在填充颜色时,需要注意绘制的细节和层次,保持手法稳定,确保绘制效果的质量。
4. 添加细节和修饰在填充完颜色后,可以根据需要添加一些细节和修饰。
脸谱知识

脸谱即色脸(又称油白脸)通常有如下几种用意:一种是用于童颜鹤发的老英雄、将官,例如《四杰村》之鲍赐安、《闹昆阳》之耿衍;一种是与抹脸的有关联,奸凶武人常用白色脸,如《战冀州》之杨阜、《艳阳楼》之高登;再一种与前者相类,但只是刚愎成性,如《失街亭》之马谡、《阳平关》之徐晃。
太监用白色脸表示其性情奸诈和肤色白皙,如《黄金台》之伊立。
有的僧人,身体健壮,武艺高强,也用白色脸,如《野猪林》之鲁智深、《五台山》之杨延德。
黑脸:在京剧脸谱种以武人为主,抹脸、揉脸中文人脸谱比较多,勾脸人物中一个最著名的文人就是包拯。
包拯用黑脸,是由于传说中他的脸色黝黑,从而又引申到表示铁面无私。
包拯脑门上勾一月牙形花纹,一般说法是他能下阴曹地府断案。
用黑色脸的一般是面貌丑陋,性情猛直的人物,从猛智的张飞到丧门神样的苏宝童,可以说黑色脸是京剧脸谱中最丰富多彩的一类脸谱,集整脸、碎脸、花三块瓦脸之大成。
金银脸和杂色脸是显示神仙面现金光,鬼怪的青面獠牙。
神妖脸谱不宜勾得希奇古怪,应该与人面相近。
有的将官为表示其英勇无敌可用金色显示脸谱的威仪,如《四平山》之李元霸,说岳戏中之金兀术。
从广义上说,杂色脸是从黑色脸衍生而来的复杂脸谱。
脸谱是中国戏剧演员面部化妆的一种程式,有着悠久的历史。
中国古代有种傩舞,就是在驱鬼逐疫的祭祀仪式上跳的舞,跳这种舞时,舞者都戴上假面。
这种傩舞在个别地区还发展为傩戏。
另外,据说北齐(公元550~557年)兰陵王高长恭相貌英俊,武艺超群,在战斗中因为他貌美如妇人,不足威慑敌人,所以往往戴上凶恶的面具。
在以后南北朝和隋唐乐舞中还有表现这一故事的节目。
这种祭祀和乐舞中的假面无疑与后来产生的脸谱有密切的关系。
在唐代的参军戏中仍然使用面具,但也开始用染面化妆来表现某些鬼神形象。
到明代,在元杂剧的基础上,戏曲中各类角色的分工更细了,脸谱也逐渐规范化了。
在清代,随着京剧的兴起,脸谱造型日趋完善,至清末脸谱已趋定型。
脸谱是中国戏曲特有的化妆艺术,是用写实和象征相结合的艺术夸张手法,从人物面貌上揭示人物的类型,品质和性格特征,并表示对人物的褒贬。
画脸谱的知识点总结

画脸谱的知识点总结脸谱的基本知识点包括脸谱的分类、历史渊源、脸谱的设计原则、传统脸谱的寓意和象征意义、脸谱在中国传统戏曲中的应用等方面。
以下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详细介绍。
一、脸谱的分类脸谱根据角色性格特征的不同,可分为正面脸谱和花脸脸谱。
正面脸谱是根据戏曲剧中正面人物的特征进行设计的,通常包括红脸、黑脸、白脸等;花脸脸谱是根据戏曲剧中的花旦、老生、丑角等人物的特征进行设计的,通常包括花旦脸、老生脸、丑角脸等。
此外,脸谱还可根据不同剧种和地区进行分类,如京剧脸谱、越剧脸谱、评剧脸谱等。
二、脸谱的历史渊源脸谱在中国戏曲中的使用可追溯至古代。
据考证,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就有过用脸谱来区分不同性格角色的记载。
而在唐代,脸谱艺术逐渐形成并在戏曲表演中得到广泛应用。
宋元时期,脸谱艺术进一步发展,成为中国戏曲表演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
明清时期,脸谱艺术达到了巅峰,成为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瑰宝。
三、脸谱的设计原则脸谱的设计有其独特的原则。
首先,脸谱的设计要符合人物的性格特征,能够准确地表现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状态。
其次,脸谱的设计要符合舞台表演的需求,能够使观众在远处也能清楚地看到人物的脸谱,从而能更好地理解剧情和人物性格。
最后,脸谱的设计还要具有时代感和地域特色,能够体现出不同时期和地区的文化风貌。
四、传统脸谱的寓意和象征意义传统脸谱有着丰富的寓意和象征意义。
不同颜色和纹路的脸谱都代表着不同的人物性格和情感状态。
比如,红脸代表忠勇的正面人物,黑脸代表坚毅的正面人物,白脸代表奸诈的反面人物,黄脸代表刚直的中性人物,绿脸代表乖巧的中性人物,蓝脸代表冷酷的反面人物,花旦脸代表娇媚的女性角色,老生脸代表刚毅的男性角色,丑角脸代表滑稽的反派角色等。
脸谱的设计精妙之处在于能够通过简单的色彩和纹路,准确地体现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情感状态。
五、脸谱在中国传统戏曲中的应用脸谱在中国传统戏曲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在京剧、越剧、评剧、黄梅戏等不同剧种中,都有对脸谱的运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脸谱知识
京剧中的各色脸谱都代表什么性格?
京剧是个年轻的剧种,但她融合了许多剧种的特点和优势,所以在当今中国戏曲中有起着互动交流的平台作用,属于领军的地位~
京剧脸谱主要用来表现人物性格,如红表示忠(关羽),白表示奸(曹操),黑表示铁面无私(包拯),其他颜色则一般用来表示勇士和武士等。
京剧中一般只有净行(花脸)用脸谱,少数武生和武旦才用勾脸,所以在此不提~
白色脸(又称油白脸)有几种用意:一种是用于童颜鹤发的老英雄、将官,例如《四杰村》之鲍赐安、一种是与抹脸的有关联,奸凶武人常用白色脸,如《战冀州》之杨阜、《艳阳楼》之高登;再一种与前者相类,但只是刚愎成性,如《失街亭》之马谡、《阳平关》之徐晃。
太监用白色脸表示其性情奸诈和肤色白皙,如《黄金台》之伊立。
有的僧人,身体健壮,武艺高强,也用白色脸,如《五台山》之杨延德。
黑色脸:在京剧脸谱种以武人为主,抹脸、揉脸中文人脸谱比较多,勾脸人物中一个最著名的文人就是包拯。
包拯用黑脸,是由于传说中他的脸色黝黑,从而又引申到表示铁面无私。
包拯脑门上勾一月牙形花纹,一般说法是他能下阴曹地府断案。
金银色脸和杂色脸是显示神仙面现金光,鬼怪的青面獠牙。
神妖脸谱不宜勾得希奇古怪,应该与人面相近。
有的将官为表示其英勇无敌可用金色显示脸谱的威仪,
黄色脸示人物之骁勇凶暴;兰色脸示人物之刚强阴险;绿色脸示人物之暴躁勇猛。
京剧中这种颜色的脸谱一般非主要角色所用,但是也都有各自专用的谱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