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脸谱的勾画方法

合集下载

京剧脸谱知识大全解

京剧脸谱知识大全解

京剧脸谱知识大全解京剧脸谱,是具有民族特色的一种特殊的化装方法。

由于每个历史人物或*一种类型的人物都有一种大概的谱式,就像唱歌、奏乐都要按照乐谱一样,所以称为"脸谱〞。

京剧脸谱艺术是享誉国内外的一门艺术,已经被公认为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标识。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京剧脸谱:一、脸谱来源关于脸谱的来源,一般的说法是来自假面具。

人类早期的战争面具、汉代百戏假面具都是脸谱的远祖。

二、脸谱的特点脸谱能标志出戏曲人物的面貌、性格、身份和年龄特点,因此不仅具有塑造人物个性的艺术价值和辅助表演、夸大人物的成效,而且还有分善恶、辨忠奸、寓褒贬的评议意味。

一般说来京剧中的脸谱主要有以下特点:美与丑的矛盾统一;与角色的性格关系密切;其图案是程式化的。

三、脸谱应用在京剧中,并不是每个人物都要勾画脸谱,脸谱的勾画要按照人物角色的分类来进展。

"生〞、"旦〞的化装,是略施脂粉以到达美化的效果,这种化装称为"俊扮〞,也叫"素面〞或"洁面〞。

其特征是"千人一面〞。

而脸谱化装,是用于"净〞、"丑〞行当的各种人物,以夸大强烈的色彩和变幻无穷的线条来改变演员的本来面目,与"素面〞的"生〞、"旦〞化装形成比照。

脸谱化装的特征是"千变万化〞的。

四、脸谱的色画方法京剧脸谱的描绘着色方式有揉、勾、抹、破四种根本类型。

1.揉脸:是用手指将颜色揉满面部,再加重眉目及面部纹理轮廓,是一种真性的脸谱。

如:京剧"三国演义"戏中的关羽所揉的红脸。

表示关羽面如重枣,卧蚕眉,单凤眼和七星痔。

2.勾脸:是用毛笔蘸颜色勾画眉目面纹,填充脸膛色彩,成为五光十色的图案。

如:文官勾脸的典型——包拯。

只勾白眉子,不勾眼窝和鼻窝,额面勾白色弯月,表示包拯日断阳,夜断阴。

3.抹脸:是用毛笔蘸白粉把脸的全部或一局部涂抹成白色,表示这一类人不以真面目示人,是一种饰伪性脸谱,又称粉脸。

脸谱的勾画根据与方法ppt课件

脸谱的勾画根据与方法ppt课件

脸谱勾画有“勾水 的”与“勾油的”之 分,“水的”就是用 水彩勾画,“油的” 就是用油彩勾画。实 际上,无论勾水的还 是勾油的,黑色、红 色等主色大都使用的 油彩,其主要的区别 在于勾画脸谱轮廓、 打底或充当主色的白 粉是用水质白粉还是 白色油彩。
金、银色覆盖力 较强,一般应放在 最后去勾画,可以 直接勾画,也可以 用粘贴金银箔的方 法。
8
2.脸谱的勾画方法 脸谱的着色方式主要有揉、抹、勾、涂、破等几种基 本技法。 揉,用掌或指将颜色在整个脸膛或局部部位揉匀。 抹,用手指或毛笔将颜色在脸上一抹而过,一次不够 ,可以重复,合适为止。一般揉多用掌,抹多用指,有 “掌揉指抹”之说,但这并不是绝对的。 勾,用毛笔、化妆笔或手指尖蘸色勾装饰线或某种形 象。现在多用毛笔或化妆笔勾画。勾画脸谱,行家称之 为“勾脸”。用笔与书法同理。 涂,用毛笔蘸色将脸上较大面积块涂匀。 破,在一块揉好或涂好的色块上,勾画出别一种颜色 的点、线、形,以此种颜色破掉原先匀整的色块,此谓 之“破”。此理与国画里的“色破墨”、“墨破色”、 “色破色”之“破”相同
通常脸谱的勾画顺序是先水彩后油彩, 先浅色后深色。这样便于不断修正, 循序渐进地完善脸谱图案。
15
丑角脸谱的勾画步骤:
第一步:在脸上揉一层 薄薄的水白粉底。
第二步:用手指蘸上一点干红粉 (“银朱”)或黑粉(“锅烟 子”),在将要勾画的白粉图案的 部位周围,揉出一圈里深外浅的红 色或黑色(根据不同谱式的要求选 择颜色)。
图195 丑角脸谱勾画步骤一
图196 丑角脸谱勾画步骤二
16
第三步:用笔蘸上较浓白粉, 涂出脸部中心的白粉图案。
第四步:用墨笔或油墨笔勾出眼、 眉、髭(zī嘴上边的胡子)及肌肤 纹理的线条、图案。有的还需用红 笔勾出嘴或酒糟鼻等特殊图案。

京剧脸谱的色画方法

京剧脸谱的色画方法

京剧脸谱的色画方法京剧脸谱是京剧演员在表演中使用的一种面具,它通过不同的颜色和图案来表示不同的角色类型和性格特征。

京剧脸谱的色画方法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确定脸谱的基本颜色:根据角色的性格和社会地位,选择相应的基本颜色作为脸谱的底色。

常见的基本颜色有红色、黑色、白色、黄色、蓝色等。

2. 绘制脸谱的轮廓:使用黑色的绘画笔在脸谱的基本颜色上勾勒出脸谱的轮廓线条,以突出角色的面部线条和结构。

3. 上色:根据角色的特点和性格,选择相应的颜色进行上色。

比如,用红色来表现忠勇刚烈的角色,用白色来表现阴险狡诈的角色。

可以使用绘画笔或彩色颜料进行上色。

4. 绘制图案和花纹:根据不同的角色类型和故事情节,可以在脸谱上绘制各种图案和花纹,以突出角色的特点和个性。

这些图案和花纹可以使用不同的颜色进行填充,使脸谱更加丰富多彩。

5. 着眼点和细节处理:在绘制脸谱时,要注重突出角色的着眼点和面部细节,如眼睛、眉毛、嘴巴等。

这些细节的处理可以通过不同的线条和色彩来表现,进一步突出角色的特征。

以上是京剧脸谱的一般色画方法,不同的京剧团体和演员可能会有一些细微的差异和个人风格。

京剧脸谱的色画方法需要经过长期的学习和实践才能掌握得更加娴熟。

当细说京剧脸谱色画方法时,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基础准备:- 准备好脸谱基础材料,通常是用白色布或纸板制作的脸具。

- 需要彩色颜料、绘画笔、调色盘和水杯等绘画工具。

- 锯齿状剪刀和其他细工具用于切割和清理脸谱的边缘。

2. 描绘轮廓:- 使用黑色绘画笔,将脸谱的轮廓线条清晰地勾勒出来,包括眼眉、鼻子、嘴巴等部分。

- 在描绘过程中需要注意时而粗细、快慢地控制笔触,以突出面部线条的特点和结构。

3. 上色:- 根据角色的性格特点和社会地位,选择合适的基本颜色作为底色,如红色、黑色、白色、黄色或蓝色等。

- 选定基本底色后,可以使用较大面积的绘画笔将整个脸谱上色,确保颜色均匀一致。

4. 细化处理:- 在基础底色干燥后,使用较小的绘画笔和其他颜色进行细化处理。

京剧脸谱制作简单介绍

京剧脸谱制作简单介绍

京剧脸谱制作简单介绍
全饰京剧脸谱为京剧人物微缩艺术品,选取传统京剧经典剧目中的典型人物,脸谱按传统正宗图谱勾画,盔头、髯口、头饰等均选用传统京剧的相同用料,以传统工艺,全部用手工制作,具有很高的欣赏和珍藏价值。

全饰京剧脸谱的制作从设计到完成一般需要近
百道工序,现将其主要制作过程分四个方面简要的向大家介绍如下:
第一步雕塑成型:其中包括形象设计、胎模制作、翻制成型、细部加工等。

第二步脸谱绘制:根据生、旦、净、丑四个行当舞台形象的不同特点,采取四种不同的绘制作方法。

其绘制过程一般需要8道工序,其中旦角的绘制要用5种材质颜料和4种配料,经12道工序才能完成。

第三步头饰制作:根据京剧舞台人物形象整体的装饰,大体分为盔帽制作、翎尾制作、髯口制作、服饰制作和配件制作等。

第四步整体组装:绘制成型的人物脸谱与其所需要的盔帽饰品在背板上组合成型。

下面上图
此款为镜框花脸敖闰:传统京剧《水帘洞》戏中的四海龙王之一,取材于《西游记》。

脸谱谱式为瓦灰三块瓦老脸。

此款为中号孙悟空:传统京剧《闹天宫》剧中主角,脸谱谱式为红象形脸“勾脸武生”。

此款为镜框花脸孟良:传统京剧《穆柯寨》戏中人物,取材于《杨家府演义》,脸谱谱式为红十字门葫芦脸。

京剧脸谱的画法步骤

京剧脸谱的画法步骤

京剧脸谱的画法步骤嘿,咱今儿个就来讲讲京剧脸谱的画法步骤!这京剧脸谱啊,那可是一门大学问,就跟画画似的,得一步步来,还得有技巧呢!先说说这准备工作吧,得有各种颜色的油彩或者粉彩,还有画笔啥的。

这就好比战士上战场,得先把武器装备准备好呀!然后就开始打底啦!就像咱盖房子得先打个牢固的地基一样。

把脸洗干净,然后均匀地涂上一层底色,一般都是白色或者浅色的,让这张脸啊,就像一张干净的画布,等着咱去挥洒色彩呢。

接下来就是勾画轮廓啦!这可是关键的一步啊。

根据要画的脸谱角色,用深色的颜色勾勒出大致的形状。

这就好像给一个人先画出个大致的轮廓,让你能看出个模样来。

你想想,要是这轮廓都画不好,那还能成个啥样呀?轮廓画好了,就该上色啦!这上色可有意思了,不同的颜色代表着不同的性格和特点呢。

红色代表忠诚、勇敢,黑色代表正直、严肃,白色代表阴险、狡诈……哎呀,这颜色的讲究可多了去了。

就跟人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这脸谱上的颜色就是角色性格的外在表现呀!上了色还不算完,还得注意细节呢!比如说在眼睛周围、眉毛上做点修饰,让这脸谱更加生动、传神。

这就好比给一幅画加上最后的点睛之笔,能让整个画面活起来。

画京剧脸谱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学会的,得反复练习才行。

就像学走路一样,得一步一步慢慢来,摔倒了再爬起来。

你说是不是?而且啊,这画脸谱还得有耐心,不能着急。

一着急说不定就画错了,那可就前功尽弃啦!你再想想,那些京剧大师们,他们在舞台上那一张张精彩绝伦的脸谱,背后得付出多少努力和汗水呀!这可不是随便画画就能画出来的。

咱普通人虽然不能像大师们那样画得那么好,但咱可以试着了解了解这其中的文化和乐趣呀。

说不定哪天你也能画出一个属于自己的京剧脸谱呢!总之啊,京剧脸谱的画法步骤虽然看似简单,但其中蕴含的文化和艺术价值可是无穷的。

咱可得好好琢磨琢磨,好好感受感受这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贝呀!。

京剧脸谱的构图分类

京剧脸谱的构图分类

京剧脸谱的构图分类京剧脸谱的构图多种多样,加上五彩缤纷,装饰性很强的各种图案,容易使人眼花僚乱,产生神秘感。

其实,归纳起来也不过有几十种类型,由于相互借鉴,相互变化,就派生出许许多多的谱式。

这些谱式都是以各种人物的形貌、性格特征为依据的,即使是同一类型的谱式,因人物性格不同,各部位的线条勾画与色彩处理也就各异,使每个人物都富有各自的个性,而绝不雷同。

整脸一种常见的谱式。

化妆时在整个面部先涂上一种颜色作为主色,以夸张肤色,再匀画出眉、眼、鼻、口的部位和细致的面部肌肉纹理,表现出人物的神态.此类脸谱画法极讲究技法,要求笔锋准确有力,形象传神,用笔类似中国画的线描。

“整脸”中还有一些人物,用“揉脸”或“搓脸”的方法勾画脸谱,面部表情和脸谱式样较为简单,没有象征意味,一般用于配角,以区别于剧中主要人物。

三块瓦脸又称“三块窝脸”,是在“整脸’的基础上,进一步夸张眉、眼、鼻的画法,用线条勾出两块眉、眼窝,一块鼻窝,所以称“三块瓦脸”。

“三块瓦”在脸谱中运用极为广泛,它要求对称,用笔严谨,色彩多种多样,样似工笔画,是勾脸的基础。

画法上又分“正三块瓦”' ,尖三块瓦”、“花三块瓦”、“老三块瓦”等。

“正三块瓦”多用来表现忠勇之士等正面人物。

特点是立眉、大眼、圆鼻窝,色彩多用红、白、紫等色,挂“满“髯。

“尖三块瓦”大都是卧眉或尖眉、眼窝有立眼,也有吊眼,基本上都是尖鼻窝。

色彩有白、红、蓝、紫黄等色。

髯口有的挂“满”,有的挂“扎”。

表现的人物较为复杂,既有勇猛的悍将,又有土豪和恶霸。

“花三块瓦”是在眉、眼、鼻等部位,勾画出色彩多样、花纹复杂的图案,但基本形式仍是“三块瓦”髯口多挂红、黑“扎”,也有挂“一字”髯的。

所表现的人物大都是绿林奸汉、剿悍部将等。

“老三块瓦”都用来表现年迈苍苍的老人,有正面人物,也有发面人物,俱挂白“满”髯或黪(灰黑)“满”髯。

特征是燕窝梢向下低垂,并勾出一个垂云形象,形容老年人眼梢部分肌肉松弛,眼角下垂的特点。

京剧面谱的画法

京剧面谱的画法

京剧面谱的画法
京剧面谱是传统的汉族戏曲表演中的一种化妆方法。

在京剧中,演员
的脸部化妆非常重要,它们可区分人物的性格、身份和情感状态,以便于
角色表演和观众理解和欣赏。

因此,京剧面谱的画法非常重要,下面就让
我来为你介绍一下。

首先,京剧面谱的画法需要道具,其中包括刷子、颜色、化妆品和水。

不同的面谱需要不同的颜色,颜色部分的使用有一定的规律。

画法分为两种,一是自己涂色(民间流传较多);二是找化妆师操作(专业,京剧演员化妆必须请化妆师)。

对于自己涂色的方式,首先需要在脸上画出套色之后再上色,具体方
法可以分为以下步骤:
1、先用黑色或灰色涂抹整个脸部,然后化出眼部和嘴部。

2、接着在眉部、鼻部、额头等部位加上装饰物,如信物、花纹、宝
石等。

3、然后涂上其他颜色,如黄色、红色、白色、绿色等,根据人物的
性格、身份和身份特征来决定具体的颜色和位置。

4、最后再添上黑色线条,和细节处理,使得脸部妆容更加完整。

关于找化妆师操作的话,需要先在脸上涂上桂花油,并用蜂蜜和草药
混合的特殊润肤剂为脸部滋润,完全掌控好了之后开始上底妆。

底妆有很
大的花度制作和技巧,在颜色上每个角色的底妆使用不同的颜色、不同的
亮度,搭配出不同的细节描摹和线条衔接才能完美。

综上所述,京剧面谱的画法并不简单而快捷的,需要演员们的技能和经验,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练习和学习。

但是,京剧面谱作为一种重要的表演技巧不仅帮助角色表演和表达情感,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如果像欣赏京剧的话,不妨多花些时间研究一下京剧面谱,认识一下京剧表演的深刻内涵和文化背景。

京剧人物化妆

京剧人物化妆

京剧人物化妆中国传统戏曲的脸谱,是演员面部化妆的一种程式。

一般应用于净、丑两个行当,其中各种人物大都有自己特定的谱式和色彩,借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具有“寓褒贬、别善恶”的艺术功能,使观众能目视外表,窥其心胸。

因而,脸谱被誉为角色“心灵的画面”。

脸书的演变和发展不是某个人想象的产物,而是戏曲艺术家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对生活现象的观察、体验和综合,以及对剧中人物的不断分析、判断和评价,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艺术手法。

据史料记载,脸谱制度是由唐代乐舞脸谱(传统戏曲角色之一,是京剧和一些地方戏中荆的别称)和武戏花脸所戴的面具逐渐演变而来的。

中国戏曲理论家翁偶虹曾撰文说:“中国戏曲脸谱,胚胎于上古的图腾,滥觞于春秋的傩祭,孽乳为汉、唐的代面,发展为宋、元的涂面,形成为明、清的脸谱。

在戏曲形成之后,脸谱与面具仍然交替使用。

最明显的贵州的‘地戏’,江西、安徽的‘傩戏’,西藏的‘藏戏’,无论生旦净丑,都戴面具,每剧多至百余,少者亦须数十。

‘南昆’里的神仙鬼怪,一般均戴面具,并不勾画脸谱。

京剧是具有全国性的大剧种,大量发展脸谱,可是加官、财神、魁星、土地、雷公,仍戴面具。

从脸谱、面具的混合使用与脸谱谱式的由简至繁,可以看出中国戏曲累递发展的轨迹。

”京剧脸谱和京剧的表演艺术一样,是和演员一起出现在舞台上的活的艺术。

在中国戏曲史上,虽然只有200多年的历史,但与其他剧种相比,它发展迅速,流传广泛,深受人民群众喜爱,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因此,京剧脸谱在中国戏曲脸谱中有着特殊的地位。

京剧脸谱是一种写意和夸张的艺术,常以蝙蝠、蝶翅等为图案勾眉眼面颊,结合夸张的鼻窝、嘴窝来刻画面部的表情。

开朗乐观的脸谱总是舒眉展眼,悲伤或暴戾的脸谱多是曲眉合目。

勾画时以“鱼尾纹”的高低曲直来反映年龄,用“法令纹”的上下开合来表现气质,用“印堂纹”的不同图案象征人物性格。

京剧脸谱,是具有民族特色的一种特殊的化妆方法。

由于每个历史人物或某一种类型的人物都有一种大概的谱式,就像唱歌、奏乐都要按照乐谱一样,所以称为“脸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京剧脸谱的勾画方法
脸谱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勾脸也具有高度的技巧性,象书法和绘画一样,用笔要准确有力,渲染需浓淡有致,勾勒则惜墨如金,这样才能画得生动有神,惹人喜爱。

勾脸不能按谱照搬,要根据自己得脸型、表演特色和所演剧目,把脸谱勾活,才能生动地体现出剧中人物的外貌和性格特征。

著名的京剧花脸表演艺术家郝寿臣先生有“活曹操”的美名,这不仅是因为他的出色表演,他创造的曹操脸谱也起了很大的作用。

据解剖学家研究分析,他勾的曹操脸谱脑门部位的线条纹理,恰好与面部神经相应,因而表演时极大地有助于演员表达剧中人物的感情,使脸谱与表演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有丰富经验的艺术家,能够利用勾脸来弥补脸型的不足,以改变脸型与面部解剖的关系。

脸型窄小,个子不高,可以根据自身条件对脸谱进行加工与再创造,花脸演员们常说的“勾脸能变形”就是这个意思。

勾画脸谱的程序
下面再以《盗御马》一剧中窦尔敦的“蓝色三块瓦”谱式脸谱为例,用绘画的形式介绍勾脸程序。

1.净脸垫底。

把脸洗干净后,用手指蘸稀薄水白揉匀整个脸部,目的是揉去脸上的油垢,便于勾画。

2.定位和揉眼、鼻窝。

用手蘸稀薄水蓝色抹出脑门、立柱纹和脸蛋的大致轮廓;再蘸稀薄的油墨定出眼、鼻窝的位置,并在眼窝内留出白眼珠。

以上两步因均用手指完成,故称“指揉”。

3.勾粉白底。

以下程序均用笔勾。

先蘸较浓的水白勾出胆形印堂纹、眉窝、白色眉间纹、眼窝下白纹、花鼻窝白底、鼻窝旁两道白法令纹,再点出黑眼窝中的白眼珠,最后把下巴勾白。

4.勾黑油彩、墨线。

用黑油彩笔重勾黑眼窝,留出白眼珠,再画小黑嘴窝。

然后换毛笔蘸墨在白眉中间靠眼窝处勾出双钩形花纹,再在白下巴上勾出两道钩形纹。

5.勾红油彩。

印堂中心的红色胆形纹用红油彩笔勾,并留好匀称的白
边,
填好翻鼻孔形象;再在白法令纹上套勾两道红线,线要细而有力,然
后顺手勾上眉子的红梢和红嘴唇。

6.加填水蓝膛、黄眉梢。

用较浓的水蓝色加填蓝脑门和脸蛋。

最后再用笔蘸黄油彩把水白眉心填上黄色,窦尔敦的脸谱就勾好了。

这个脸谱的白眉间纹、眼窝下的白纹、法令纹、白眼珠都应勾宽松些,才能通过表演把眼部、嘴部的动态表达出来;眉间双钩纹是象征性的皱纹,不可过于写实。

胆形印堂纹象征窦尔敦艺高胆大,敢于夜入御营盗取御马,要勾得鲜明。

京剧脸谱艺术随着戏曲事业的不断发展,正在日趋完美。

例如《将相和》一剧中廉颇的脸谱,按老的勾法用“紫六分脸”的谱式;经过改革,改成以“老红六分脸”与“老三块瓦脸”为基础的“老脸”,脑门的主色条加宽,两道白眉勾得拧成一线,有紧皱双眉之态。

这样一来,不仅表现出老将忠勇的外貌,而且把他遇事想不开,好钻牛角尖和知错改错的英雄本色表达了出来,这样的改革得到了观众与戏剧界人士一致的赞赏。

这说明脸谱艺术的形成不意味着程式的固定,而应该是在原来的基础上加工、提高,不断前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