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面具(京剧脸谱)设计制作
【说明文】独特迷人的京剧脸谱 优秀说明文700字

【说明文】独特迷人的京剧脸谱优秀说明文700字京剧脸谱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中的一种化妆工具,以其独特的形式和丰富的寓意而被广大观众所喜爱。
京剧脸谱有着悠久的历史,自古以来就一直被视为戏曲表演中重要的元素之一。
京剧脸谱是一种特殊的面具,通常是由黄泥或粘土制成。
脸谱的色彩鲜艳,线条清晰,每个脸谱都有其特殊的图案和寓意。
京剧脸谱的种类繁多,大致可以分为四个主要类别:正面、侧面、虚面和非人类脸谱。
每个脸谱的图案和颜色都有特定的意义,可以表达角色的性格、地位、心情等。
正面脸谱是最常见的一种脸谱,通常使用红色作为主色调,象征着忠诚、勇敢和正直。
红色代表火,有激烈的情绪和热情的动力。
正面脸谱常常出现在英雄角色或正义人物身上,如岳飞、关羽等。
侧面脸谱则多用白色或黑色,代表阴阳两极的平衡。
白色代表纯洁和清晰,黑色则代表神秘和阴暗。
侧面脸谱通常出现在角色原则性较强的人物身上,如国王、皇后等。
虚面脸谱是一种别具一格的脸谱,通常用绿色和蓝色为主色调,具有神秘而不可捉摸的意义。
这种脸谱多用于神仙或邪恶人物的扮演,表现出他们凌厉、狡猾和强大的力量。
非人类脸谱则是表现动物或妖精等非人类角色的一种脸谱。
非人类脸谱通常使用大量的特殊颜色和图案,如黄绿色代表蛇、黄红色代表猴子等。
这种脸谱的设计更加凸显了动物的特点,使观众能够立即辨认出角色的身份。
京剧脸谱不仅仅是一种化妆工具,更是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
每个脸谱都有深刻的内涵和寓意,通过它们,演员能够更好地表现角色的性格和情感。
京剧脸谱也常常被用于舞台设计和艺术创作中,成为一件独特而迷人的艺术品。
京剧脸谱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中的一种重要元素,具有独特的形式和丰富的寓意。
它的各种色彩和图案代表了不同的角色性格和情感表达,使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京剧表演。
京剧脸谱也成为了一件具有观赏价值的艺术品,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与追捧。
初中美术《面具——京剧脸谱设计制作》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面具——京剧脸谱设计制作适用年级七年级所需时间两课时主题单元学习概述本课教学对象是七年级学生,学生的感知力、理解力较强,对“时、空”观念也比较明确,理解记忆、抽象思维和创造性想象有一定的水平,有意注意占优势,并且能长久保持,兴趣稳定。
模仿能力创造能力都有很大的提高,对新鲜事物感兴趣。
京剧脸谱艺术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种新的、不十分了解的知识,学生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表现欲望。
脸谱是中国戏剧中特有的化妆艺术,以写实与象征相合的艺术夸张手法,鲜明地表现某些男性人物的面貌,揭示出人物的类型、性格、品质、年龄等综合特征。
脸谱又是一种富有装饰性的图案艺术,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
脸谱艺术历史修久,它是起源与面具有密切的关系。
京剧兴起后,脸谱造型日臻完善,在构图上奠定了基本谱式,各类角色的脸谱进一步精致化、多样化,但仍然保持着传统脸谱的基本特点。
本课选用了学生较为熟悉且具有典型意义的传统京剧人物形象,使学生能够很快的掌握本课学习内容,能在理解教师意图的基础上完成学习任务。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主题单元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京剧脸谱艺术的特点、谱式、色彩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中国脸谱艺术富有的图案美及鲜明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培养学生对京剧脸谱艺术的欣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①学习按步骤临摹绘制京剧脸谱。
②根据谱式、颜色所代表的含义分组合作设计一套京剧脸谱。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京剧脸谱知识的学习,激发学生关心、热爱中国脸谱艺术的情感,培养民族自豪感。
对应课标本课教学属于中学七年级工艺制作课,是学生在学习色彩知识的基础上,对色彩知识掌握的延伸、巩固,并学习运用色彩知识进行创作。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专题划分专题一:学习京剧脸谱知识( 1 课时)专题二:设计制作京剧脸谱。
( 1 课时)其中,专题二作为研究性学习)专题一学习京剧脸谱知识所需课时一课时专题学习目标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京剧脸谱艺术的特点、谱式、色彩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中国脸谱艺术富有的图案美及鲜明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培养学生对京剧脸谱艺术的欣赏能力。
京剧脸谱制作简单介绍

京剧脸谱制作简单介绍
全饰京剧脸谱为京剧人物微缩艺术品,选取传统京剧经典剧目中的典型人物,脸谱按传统正宗图谱勾画,盔头、髯口、头饰等均选用传统京剧的相同用料,以传统工艺,全部用手工制作,具有很高的欣赏和珍藏价值。
全饰京剧脸谱的制作从设计到完成一般需要近
百道工序,现将其主要制作过程分四个方面简要的向大家介绍如下:
第一步雕塑成型:其中包括形象设计、胎模制作、翻制成型、细部加工等。
第二步脸谱绘制:根据生、旦、净、丑四个行当舞台形象的不同特点,采取四种不同的绘制作方法。
其绘制过程一般需要8道工序,其中旦角的绘制要用5种材质颜料和4种配料,经12道工序才能完成。
第三步头饰制作:根据京剧舞台人物形象整体的装饰,大体分为盔帽制作、翎尾制作、髯口制作、服饰制作和配件制作等。
第四步整体组装:绘制成型的人物脸谱与其所需要的盔帽饰品在背板上组合成型。
下面上图
此款为镜框花脸敖闰:传统京剧《水帘洞》戏中的四海龙王之一,取材于《西游记》。
脸谱谱式为瓦灰三块瓦老脸。
此款为中号孙悟空:传统京剧《闹天宫》剧中主角,脸谱谱式为红象形脸“勾脸武生”。
此款为镜框花脸孟良:传统京剧《穆柯寨》戏中人物,取材于《杨家府演义》,脸谱谱式为红十字门葫芦脸。
京剧脸谱手工制作方法

京剧脸谱手工制作方法京剧脸谱手工制作方法材料1,黏土( 胶泥)纸和石膏2,广告颜料或者丙烯颜料和墨汁3,毛笔4,刷子5,清漆工艺程序1、制模:根据自己喜欢的脸型设计脸谱,然后浇注模具,等模具制好后晾干,修理好模具,等待制坯;2、制坯:将摔好的胶泥,用石膏模翻出坯子,放到阴凉处阴干,不要暴晒。
晾干后抛光上白。
或用纸在石膏模具中一层一层的粘贴,要十几层,等贴好后从模子内拿出,放到阴凉处阴干,不要暴晒。
等干了后再刷腻子,等刮平后晾干。
然后用砂纸抛光,抛好后刷白。
做石膏坯子用硅胶模制作,第一层先将泻好的石膏粉均匀的到好,等石膏硬后,在石膏上贴一层布,然后再到一层石膏。
制好后凉干,抛光上白。
等候绘画。
3、绘谱:首先构思拟稿,选出您画的脸谱,以工笔画法为主,以水粉、广告色、丙烯、国画颜料为主;4、上漆:画好谱后,在所需要的颜色上上漆,把上好脸谱的漆凉干;5、配饰:将画好的脸谱装饰上他所需髯口(胡须)和盔头。
脸谱相关记载古代的面具上具有简单的符号,“观念符号”和"“表情符号”,用来表达某种特定的观念或表情。
到了戏里,这些符号就直接画在脸上,表达更为复杂丰富的观念和表情。
唐代就有"涂面"的记载,孟郊在《弦歌行》里写道:"驱摊击鼓吹长笛,瘦鬼染面惟齿白",即表明了用染涂脸面表现鬼神的形象。
宋代徐梦莘《三朝北门会编》的"清康中秩"第六卷记载了宋徽宗的两个佞臣以"粉墨做优戏",口出市井浮言秽语,蛊惑皇上。
宋代"涂面"分"洁面"和"表面"两类,花面也很简单。
画了个白鼻子、红眼圈,目的"务在滑稽"。
因为宋代杂剧中,科诨占了很大比例。
元代杂剧盛行,在《大行散乐忠都秀在此做场》的大幅壁画中,出现了元杂剧正面人物中的"整脸"的谱式,突破了过去副净那种白底黑线的基本格调,带有某种性格的色彩。
面具设计与制作范文

面具设计与制作范文
面具设计与制作是一项精细的艺术,它可以用来表达天马行空的想法
和独特的个性。
制作面具既可以是乐趣,也可以是一份专业的技术工作。
面具制作从一开始就需要考虑很多变量,这些变量包括材料,结构,尺寸,风格,复杂程度,重量,成本和外观。
首先,确定面具需要的材料。
制作面具的时候可以使用的材料有很多,比如橡木,木炭,油漆,铝,纤维素,塑料,和各种纸浆,金属结构等。
考虑其可行性,实用性,成本,重量,复杂程度和可塑性,然后选择最有
可能的材料。
其次,确定面具的结构。
要在面具上进行的结构工作可以分为尺寸,
形状,孔位,细节等。
任何一个都将影响面具最终的效果。
首先,选择一
个适合整体外观的尺寸和形状,然后制定一个确定的结构,在面具上需要
钻孔,改变尺寸或者做任何其他有必要的修改,最后,细节。
最后,就是最后的装饰。
装饰包括任何在外面可以看到的形式,或者
有助于传达面具的总体感觉的一切。
这可以是用涂料描绘的图片,雕刻,
文字,颜色,装饰物,玻璃,塑料等等。
面具设计和制作可以是一个非常受欢迎的艺术形式,这也需要大量的
计划,耐心,和耐力。
制作脸谱过程作文学校

今天,我们的学校举办了一场制作脸谱的活动,让我们有机会亲手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一步步完成了属于自己的脸谱作品。
首先,我们选择了自己喜欢的脸谱图案。
有的同学选择了关羽的红色脸谱,象征忠勇;有的选择了曹操的白色脸谱,代表奸诈;而我选择了孙悟空的黄色脸谱,寓意机智和勇敢。
接着,我们用铅笔在脸谱模具上勾勒出所选图案的轮廓。
然后,用黑色的颜料填充轮廓,以便在彩绘时能够更加突出。
在黑色颜料干燥后,我们开始用鲜艳的颜色填充脸谱的其他部分。
在填充颜色时,我们需要注意不要超出轮廓,同时也要保持颜色的均匀。
这个步骤需要耐心和细心,因为颜色的搭配和涂抹的技巧会直接影响脸谱的最终效果。
最后,我们在老师的建议下,为脸谱添加了一些装饰,如金色的线条、亮片和羽毛,使脸谱更加生动和立体。
在完成所有步骤后,我们小心翼翼地将脸谱从模具上取下,并在背面写上自己的名字和班级。
通过这次制作脸谱的过程,我们不仅学会了如何制作脸谱,还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和尊重。
每一张脸谱都承载着不同的故事和寓意,是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份热爱和传承。
这次活动让我们在动手实践中感受到了艺术的乐趣,也增强了我们的文化自信。
我们为自己的作品感到骄傲,同时也感谢学校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学习和体验的平台。
我们相信,通过这样的活动,我们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国的传统文化。
京剧面具脸谱校本研发方案和教案

京剧面具脸谱校本研发方案和教案《京剧面具脸谱校本研发方案和教案》一、项目背景京剧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瑰宝之一,其演员通常佩戴着具有特定含义的面具脸谱。
京剧面具脸谱校本研发项目意在将京剧文化融入学校教育,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人文修养。
二、项目目标1.研发一套适合学校教育的京剧面具脸谱校本资源,包括具体面具脸谱图案、相关故事和背景知识等。
2.设计一套适合中小学学生学习的京剧面具脸谱教学方案,包括课程设置、教材编写和教学方法等。
三、研发方案1.收集资料:搜集京剧面具脸谱的图案、相关文献和研究成果,了解面具脸谱的历史、演变和艺术特点等。
2.选定样本:根据脸谱图案的特点和适用范围,从多个经典脸谱中选取适合学校教育的样本,包括代表不同类型角色的脸谱。
3.设计校本脸谱:根据样本,设计出适合学校教育的校本脸谱,考虑到学生对于艺术表达的理解能力和审美情趣,图案应简洁明了,轮廓鲜明,色彩鲜艳。
4.编写相关故事和知识:为每个校本脸谱编写相关故事和背景知识,以帮助学生了解京剧人物的性格特点、角色关系和历史故事。
5.教学资源制作:制作校本脸谱的教学资源,包括脸谱图案的海报、故事和知识的教材、多媒体课件和教学视频等。
四、教案设计1.课程设置第一课:介绍京剧脸谱的起源和发展历史,并讲解校本脸谱的设计理念。
第二课:分析不同类型角色的脸谱特点,并介绍其所代表的性格和角色关系。
第三课:讲解校本脸谱的故事和背景知识,提醒学生欣赏面具脸谱的艺术内涵。
第四课:学生自行选择脸谱,进行角色扮演和表演训练,提高学生的表演和沟通技巧。
2.教材编写根据课程设置,编写适合学生学习的教材,包括脸谱图案的文字说明、故事和知识的解析等,结合图文互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
3.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技术,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向学生展示脸谱的图案和相关故事,通过教师的讲解深入浅出,提问互动等课堂活动,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利用角色扮演和表演训练的方式,让学生亲身感受脸谱所扮演的角色,并进行表演展示,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毕业论文:京剧脸谱的形色空间

京剧脸谱的形色空间——————论装饰艺术中表现的传统文化情结【内容摘要】:装饰艺术承接着标志性和加深审美印象的作用,不同的艺术风格在汲取传统文化构建具有民族特色的艺术设计风格,产生独特的创作个性与鲜明的艺术特色。
不仅具有视觉上给人独特的审美感受,更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集结着创作者与欣赏者的传统文化情结。
脸谱来源于舞台,大家在有些大型建筑物,商品的包装,各种瓷器上以及人们穿的衣服上都能看到风格迥异的脸谱形象。
这远远超出了舞台应用的范围,足见脸谱艺术在人们心目中所占据的地位,说明脸谱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许多国际友人、国内的有识之士出于对中国戏曲脸谱的好奇与喜爱,都在探索脸谱的奥秘。
本文通过介绍脸谱这一传统文化标志,论析在装饰艺术的传统文化情结。
【关键字】:装饰艺术视觉效果脸谱传统文化文化情结京剧脸谱是封建伦理价值观和审美观的产物,是我国极具民族特色的面部化妆形式,高度抽象化、程式化的装饰语言反映出古人的世界观、价值观和审美意识。
一、京剧脸谱的文化内涵京剧脸谱,是具有民族特色的一种特殊的化妆方法。
由于每个历史人物或某一种类型的人物都有一种大概的谱式,就像唱歌、奏乐都要按照乐谱一样,所以称为“脸谱”。
关于脸谱的来源,一般的说法是来自假面具。
京剧脸谱艺术是广大戏曲爱好者的非常喜爱的一门艺术,国内外都很流行,已经被大家公认为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标识。
中国传统戏曲的脸谱,是演员面部化妆的一种程式。
一般应用于净、丑两个行当,其中各种人物大都有自己特定的谱式和色彩,借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具有“寓褒贬、别善恶”的艺术功能,使观众能目视外表,窥其心胸。
因而,脸谱被誉为角色“心灵的画面”。
京剧脸谱,是根据某种性格、性情或某种特殊类型的人物为采用某些色彩的。
红色的脸谱表示忠勇士义烈,如关羽、姜维、常遇春等,用作辅色暗示人物命运,如蒋忠、华雄、高登等;黑色的脸谱表示刚烈、正直、勇猛、粗率,甚至鲁莽,如包拯、张飞、李逵、项羽、杨七郎等;黄色的脸谱表示彪悍、阴险、凶狠残暴,如庞涓、宇文成都、典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面具(京剧脸谱)设计制作苍溪县元坝镇中学陈道明一、教学目标设计:1、认知目标: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京剧脸谱艺术的特点、谱式、色彩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中国脸谱艺术富有的图案美及鲜明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培养学生对京剧脸谱艺术的欣赏能力。
2、实践目标:①学习按步骤临摹京剧脸谱。
②根据谱式、颜色所代表的含义分组合作设计一套京剧脸谱。
3、情感目标:通过对京剧脸谱知识的学习,激发学生关心、热爱中国脸谱艺术的情感,培养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及重难点:、教学内容,学习京剧脸错知识、设计制作京剧脸谱。
2、重点: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艺术的认识和热爱。
(通过多媒体、范画解决)。
3、难点:学习京剧脸谱图案的设计制作,线条要流畅、和谐;色彩要均匀、清爽。
三、教具学具:、学生:第一课时:脸谱资料、铅笔。
制作好的脸谱底板。
第二课时:脸谱资料、水粉色、调色盘、毛笔。
2、教师:课本、京剧脸谱资料、图片、录像、cAI。
四、教学建议:教学对象分析:本课教学对象是七年级学生,学生的感知力、理解力较强,对“时、空”观念也比较明确,理解记忆、抽象思维和创造性想象有一定的水平,有意注意占优势,并且能长久保持,兴趣稳定。
模仿能力创造能力都有很大的提高,对新鲜事物感兴趣。
京剧脸谱艺术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种新的、不十分了解的知识,学生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表现欲望。
教材分析及教法设计:、教材分析:脸谱是中国戏剧中特有的化妆艺术,以写实与象征相合的艺术夸张手法,鲜明地表现某些男性人物的面貌,揭示出人物的类型、性格、品质、年龄等综合特征。
脸谱又是一种富有装饰性的图案艺术,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
脸谱艺术历史修久,它是起源与面具有密切的关系。
京剧兴起后,脸谱造型日臻完善,在构图上奠定了基本谱式,各类角色的脸谱进一步精致化、多样化,但仍然保持着传统脸谱的基本特点。
京剧脸谱通常分净角与丑角脸谱两大类。
约有十余种谱式,净角主要有:“整脸”、“三块瓦脸”、“十字门脸”、“六分脸”、“碎花脸”、“歪脸”等。
丑角谱式较少有:“豆腐块脸”、“腰子脸”、“枣核脸”几种谱式。
京剧脸谱的颜色一般以某一种颜色象征某人物的品质、性格、气度,这种颜色成为“主色”,它是一个脸谱最主要的直觉表现手段。
每个脸谱至少用三种以上的颜色,各种色彩显示不同的作用与象征,可以表现人物的忠、奸、善、恶,寓意褒贬,爱憎分明。
本课选用了学生较为熟悉且具有典型意义的传统京剧人物形象,使学生能够很快的掌握本课学习内容,能在理解教师意图的基础上完成学习任务。
2、教法设计本课教学属于中学七年级工艺制作课,是学生在学习色彩知识的基础上,对色彩知识掌握的延伸、巩固,并学习运用色彩知识进行创作。
针对学生特点在教法设计上采用:①、观察理解法:七年级学生观察想象能力的比小学生丰富,他们的感受能力很强,有耐心。
在观察事物时能自己思考分析事物,在认识客观世界时具有积极性、主动浴?教师通过讲解使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识由感性认识发展到理性认识,由模糊到清楚,帮助学生完成由抽象的主观认识发展到具象的理解认识。
②、分析比较法:七年级学生有恨强的观察理解能力,他们能够分析比较出不同物象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引寻学生通过细致的观察、比较来认识教学内容,理解教学意图。
③、指导制作法:教师要在学生理解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绘制京剧脸谱,但不能越俎代疱替学生选择谱式、色彩。
让学生分组讨论后选择自己喜爱的谱式来绘制。
④、多媒体演示法:本采用网页制作,以小结件形式融于网页之中。
美术课教学需要大量使用图片、范画,教师也要示范画给学生看,这需要大量的时间,而课堂教学时间有限。
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可以让学生接受到大量的信息,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教师也可以很快地进行范画演示,师生互动。
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得到享受和乐趣,对教学内容更感兴趣,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
五、教学多媒体设计:在本课教学中使用了cAI多媒体,中包含有电影、声音、动画、演示过程等内容。
cAI的使用性学生能够更直观、更清楚、更快捷地掌握知识点,提高学习效卒。
也使教师能够根据实际教学情况随时调整教学环节,有效地利用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六、教学过程:主要内容:谱式步骤一:导入新课〔播放〕:——京剧唱腔片断《铡美案》、《古城会》。
、提问,哪位同学回答下面的问题?①你知道这是什么艺术?②为什么包拯、关羽、曹操脸上都有许多的图案和颜色?引导学生小结:京剧,角色图案和颜色是用来舞台化妆用的。
2、教师总结,京剧是我国传统艺术,在京剧中有些人物的脸上有一些图案和颜色,是京剧特有的舞台化妆艺术。
这种用来化妆用的图案和颜色在京剧中叫脸谱。
(板书:京剧脸谱)〔演示〕:(出示脸谱资料)京剧——舞台化妆——脸谱3、教师提问:如此美丽的脸谱,你们想不想把它表现出来?学生回答。
(略)步骤二:介绍京剧脸谱知识。
点击:〔播放〕——古代面具——京剧脸谱资料。
、起源:教师讲解:京剧脸谱的起源与画具关系密切,人类早期的战争面具,傩舞面具、汉代百戏假面具都是戏剧脸谱的远祖。
京剧兴起后,脸谱造型日臻完善,在构图上奠定了基本谱式,各类角色的脸谱进一步精致化、多样化,但仍然保持着传统脸谱的基本特点。
2、意义:讨论:京剧中为什么要用脸谱化妆?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脸谱是京剧中特有的化妆艺术。
是用写实和象证相结合的艺术手法,把人物的形象进行夸张,以突出、强化人物的生理特征——面貌及个性,而采用的一种手段,用来造成舞台的效果。
3、京剧脸谱的艺术价值:(请学生谈一谈京剧脸谱的美感)教帅总结,脸谱既是一种舞台化妆,同时又是一种装饰性很强的图案艺术,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是中国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
4、脸谱在京剧中的运用:问:京剧中那些角色运用脸谱化妆?学生回答(略)教师总结:京剧中的脸谱通常用于“冷角”和“丑角”两大类人物形象的化妆上。
生、旦角很少用。
步骤三:京剧脸谱的谱式:〔出示各种谱式〕学生谈各种谱式的特点。
教师总结:京剧脸谱在应用和发展中,形成了一定的谱式,约十余种,这是其中的五种。
介绍特点:①整脸:在整个面部涂一种主色,不勾花纹,而是在主色上画出眉、眼、口、鼻的纹理,这种谱式称之为“整脸”。
②在整脸的基础上,用黑色把眉、眼、鼻等在颜色上突出出来,使前额、左右面颊呈现出三块明显主色,平整的如同三块瓦,称之为“三块瓦脸”或“三块瓦窝”。
③从脑门顶至鼻了尖,用黑色或其它颜色的立柱纹与眼窝大体呈“十字”形,额头涂白,有灰色小圈眉了,此种谱式称之为“十字门脸”。
④与整脸相反,脸谱色彩、构图最复杂的称之为“碎花脸”。
⑤色彩、构图小对称,表现人物形象反常、卫陋的脸谱谱式,称之为“歪脸”。
步骤四:、演示作业过程:〔播放——演示〕①在画好的脸谱外形上定出左右的中轴线。
②定出眉、眼、口、鼻的位置。
③用铅笔勾画脸谱纹样,勾画谱式时注意左右对称(歪脸除外)。
2、完成一副京剧脸谱的设计制作。
3、〔〕出示作业要求:a、可以独立设计制作完成,也可以与邻近几个同学合作设计完成一套京剧脸谱作业,具体分工自己两议解决。
如:水辩传、三国等。
b、本课时完成谱式的铅笔稿勾画。
c、注意事项:1、自选谱式;2、左右对称(歪脸除外)步骤五:学生课堂练习,教师巡回进行辅导:定中轴线、五官位置:勾画谱式:〔同时播放勾画谱式过程〕步骤六:课堂总结选优秀作业让作者自己点品:其余同学提出优,缺点;教师表扬优点,不用自己的观点影响学生。
第二课时:主要内容色彩步骤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播放〕——京剧脸谱资料。
步骤二:学习新知识——脸谱色彩知识、教师提问:那位同学知道京剧脸谱上的颜色是起什么作用的?学生回答(略)。
2、教师讲解:在京剧脸谱上有许多的颜色,这些颜色都有一定的含义,不可以随便乱用。
京剧脸谱的颜色是以一种颜色象征某人物的品质、性格、气度,这种颜色称为“主色”,它是一个脸谱最主要的直觉表现手段。
艺术家用红、蓝、白、黑、金、紫、银等颜色,以丰富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突出剧中复杂的人物?????????????????形象。
重在形、神、意三个方面,表现人物的忠、好、善、恶,寓意褒贬,爱憎分明。
3、你能说出各种颜色各代表什么意思吗?学生讨论(略)4、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京剧脸谱的色彩非常丰富,主色一般象征某个人物的品质、性格、气度。
红色——表现忠贞、英勇的人物性格,如:关羽。
蓝色一一表现刚强、骁勇、有心计的人物性格,如:窦尔敦。
黑色——表现正直、无私、刚直不阿的人物形象,如:包公。
白色——代表阴险、疑诈、飞扬,肃煞的人物形象,如:曹操。
绿色——代表顽强、暴躁的人物形象。
如:武大虬。
黄色——代表袅勇、凶猛的人物,如:字文成都。
紫色——表现刚正、稳练、沉着的人物。
金、银色——现各种神怪形象。
〔教师讲解同时演示——脸谱资料〕步骤三:着色方法〔演示——涂色过程〕、先从白色入手,将所有白色涂满,2、再涂颜色,要按由浅入深地顺序涂,3、最后着墨色步骤四:作业要求:〔出示〕、完成铅笔稿着色2、注意事项:①每个脸谱至少有三种颜色。
②着色时先勾边线再涂染步骤五:课堂练习学生分组完成作业——涂色教师巡回辅导帮助学生完成。
步骤六:点评作业方式:学生将制作完成的作业戴在脸上,学生互相展示、观看、评价,教师鼓励学生认真完成制作,表扬有创意的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