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尊重自然
景观设计中的创意自然融合

景观设计中的创意自然融合一、引言景观设计是城市、社区和自然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为人们提供了视觉享受,还对生态环境起到了保护和改善的作用。
创意自然融合是景观设计中的一种重要理念,它强调将自然元素与人工元素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创造出一种和谐、自然、生态的景观环境。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阐述景观设计中的创意自然融合,以期为读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二、尊重自然,利用自然元素创意自然融合的首要原则是尊重自然,充分利用自然元素。
设计师应该充分了解场地的自然特点,包括地形、地貌、水文、植被等,并根据这些特点进行设计。
例如,在山地景观设计中,设计师可以利用山体的自然坡度,创造出一种动感十足的景观效果;在滨水景观设计中,设计师可以利用水面的倒影和涟漪,创造出一种灵动的美感。
此外,设计师还应该尽可能地保护自然植被,避免过度的人工干预,以保持景观的生态平衡。
三、创新设计手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创意自然融合需要设计师运用创新的设计手法,将人工元素与自然元素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例如,可以利用植物造景手法,通过合理的植物配置,创造出一种生态、美观的景观效果;可以利用地形塑造手法,通过改变地形地貌,创造出一种错落有致、层次分明的景观效果。
此外,设计师还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虚拟现实技术、3D打印技术等,实现人与自然的互动和交流,让人们更加深入地感受到自然的美妙。
四、注重色彩搭配和质感表现色彩和质感是景观设计中非常重要的元素,它们能够直接影响人们的视觉感受和心理反应。
在创意自然融合的理念下,设计师应该注重色彩搭配和质感表现,创造出一种和谐、自然的景观环境。
在色彩搭配方面,设计师应该根据场地的自然特点,选择与环境相协调的色彩,避免过于刺眼或突兀的颜色搭配。
在质感表现方面,设计师应该注重材质的选择和运用,通过不同的材质表现出不同的视觉和触觉效果,如粗糙的石头、光滑的玻璃、柔软的草坪等。
这些不同的质感能够为人们带来不同的心理感受和情感体验。
自然主义设计追求自然与生态的和谐共生

自然主义设计追求自然与生态的和谐共生自然主义设计是一种追求自然与生态的和谐共生的设计理念。
它强调在设计中融入自然元素,尊重自然规律,以人为本,追求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自然主义设计的目标是创造出环境友好、可持续发展的设计作品,为人们提供舒适、健康的居住和工作空间。
自然主义设计注重以自然为师,借鉴自然界的构造、色彩、材质等元素。
设计师在空间布局和装饰细节中运用自然的形式、纹理和颜色,使人们身临其境般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
同时,自然主义设计也倡导使用可再生材料、绿色环保产品,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通过与自然相融合,自然主义设计为人们创造了一种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
自然主义设计强调用户体验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通过合理的空间规划和舒适的布局,设计师让人们在室内可以自由地感受到自然的气息。
例如,在室内引入充足的自然光线和绿植,营造一个明亮、清新的居住环境。
同时,自然主义设计也注重人们与室外环境的联系,通过大面积的窗户和户外空间的设计,将自然景观引入建筑内部,使人们可以随时欣赏到美丽的自然风光。
自然主义设计的理念还体现在建筑材料的选择和运用上。
它倡导使用天然、环保的建筑材料,如木材、竹子、石头等,以减少对环境的损害。
设计师运用材料的质感和纹理,营造出一种质朴、自然的氛围。
同时,自然主义设计也鼓励使用可再生能源和节能设备,以提高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减少对能源资源的浪费。
自然主义设计不仅限于建筑和室内设计,它也可以应用于产品设计和景观设计等领域。
在产品设计中,自然主义设计注重产品的人性化和环保性,追求与人体工程学的契合和低碳环保的生产过程。
在景观设计中,自然主义设计强调景观与自然环境的一体化,通过保留原有的植被和地形,创造出一个自然、宜人的景观空间。
总而言之,自然主义设计追求自然与生态的和谐共生,通过融入自然元素、尊重自然规律和使用环保材料,创造出环境友好、可持续发展的设计作品。
它不仅提倡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还通过营造舒适的居住和工作环境,让人们更加贴近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设计尊重自然

设计尊重自然——景观生态规划设计探讨景观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包括视觉、美学意义,也包括生态意义,文化意义等。
景观是人类的世界观、价值观、伦理道德的反映,而景观规划设计是人们实现梦想的途径。
然而,当代一系列的环境恶化、水土流失、自然资源枯竭等问题带来了不仅是人类生存的危机,还有整个地球的危机。
人们越来越关注自然,设计师们在对美与形式及优越文化的陶醉中开始更加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
他们开始懂得用植物而非人工大坝更能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微生物而非化学品能更持久地维持水体干净;太阳能比核裂变更安全;泥质护岸比水泥护岸更经济持久;自然风比人工空调更有利于健康。
"设计尊重自然"这一概念引起了设计师们的共鸣。
景观的概念之中融入了生态的思想,景观规划设计也逐步与生态设计结合起来,从而导致了景观生态学这门学科的兴起,也引起了景观生态规划设计、城市生态规划、生态旅游规划等多方面的研究与实践。
1 景观生态思想"景观生态"一词最早是由Troll于1939年提出的,科学家们利用航片能有效地在景观尺度上进行生物群落与自然地理背景相互关系的分析。
但直到80年代之后,景观生态学才真正在把土地镶嵌体作为对象的研究中逐步总结出自己独特的一般性规律,使景观生态学成为一门有别于系统生态学和地理学的科学。
它以研究水平过程与景观结构(格局)的关系和变化为特色。
始于30年代而兴于80年代的景观生态学则为解决水平过程与景观格局的关系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指导,从而使景观的生态规划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即景观生态规划时代。
景观生态强调水平过程与景观格局之间的相互关系,它把"斑块-廊道-基质"作为分析任何一种景观的模式。
而无论景观的格局或是过程,都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化,所以,景观生态学是研究景观格局和景观过程及其变化的科学。
2 景观生态规划设计任何与生态过程相协调,尽量使其对环境的破坏影响达到最小的设计形式都称为生态设计,这种协调意味着设计尊重物种多样性,减少对资源的剥夺,保持营养和水循环,维持植物生境和动物栖息地的质量,有助于改善人居环境及生态系统的健康。
设计理念以及寓意

设计理念以及寓意
设计理念是指设计师在进行设计时所遵循的原则或思想。
设计理念可以有不同的寓意,它可以传达出设计师对设计作品的愿望、意图以及对观众的启发和引导。
一个好的设计理念应该是独特的、有趣的、有吸引力的,并能引起观众的共鸣和共同体验。
下面是一个设计理念以及其寓意的例子:
设计理念:自然与人类的和谐共生
设计作品:一个以自然元素为主题的公园
寓意:
1. 尊重自然:该设计理念强调了对自然的尊重和保护。
通过创造一个充满自然元素的公园,设计师希望提醒人们珍惜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
2. 感恩自然:这个寓意表达了对自然的感恩之情。
公园中的各种自然元素,如绿色植物、清澈的小溪和多彩的花朵,都是设计师对自然恩赐的感谢和赞美。
3. 和谐共生:设计师希望通过这个设计理念传达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生关系。
公园中的景观、设施和人类活动都与自然相融合,相互呼应,营造出一种和谐的氛围。
4. 自然的力量:这个寓意强调了自然的力量。
设计师通过巧妙地利用自然元素和景观,展示了大自然的壮丽和神奇之处。
观
众可以从中感受到自然的力量和美好。
5. 环境保护:这个设计理念也意味着对环境保护的关注。
公园中的设计和建设都要考虑到对环境的影响,并采用可持续发展的方法。
通过这个设计理念,设计师希望引起人们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和行动。
总之,设计理念的寓意可以多样化,可以根据设计目的和观众需求来确定。
设计理念的寓意不仅体现了设计师的创意和思想,也能与观众产生共鸣,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和思考。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设计说明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设计说明一、引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是现代设计理念中的重要方向,它不仅考虑了人类的需求,也尊重了自然界的规律,实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平衡。
本文将从设计理念、设计方法、案例分析等角度探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设计。
二、设计理念1. 尊重自然规律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设计中,必须尊重自然规律。
这意味着我们需要深入研究环境、地形、气候等因素,以便更好地理解它们对我们所做的决策产生的影响。
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做出更明智和可持续的决策。
2. 以人为本在考虑环境因素时,我们必须始终把人放在第一位。
这意味着我们需要考虑到居住者的需求和期望,并确保他们能够在一个舒适、安全和健康的环境中生活。
3. 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现代社会所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
在设计过程中,我们必须考虑到资源利用效率、废物处理等问题,以确保我们的设计不会对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影响。
三、设计方法1. 自然通风自然通风是一种能够减少能源消耗的设计方法。
通过在建筑物内部设置通风口,可以实现室内空气流通,从而减少空调系统的使用。
2. 绿色屋顶绿色屋顶是一种能够提高建筑物能效的方法。
通过在屋顶上种植植被,可以降低室内温度,并减少雨水径流量。
3. 太阳能利用太阳能是一种可再生资源,可以用于供电、热水等方面。
通过在建筑物上安装太阳能板,可以大大减少对传统电力和燃气的依赖。
4. 采用可持续材料在设计过程中,我们应该采用可持续材料。
这些材料包括回收材料、天然材料和具有高度可再生性的材料等。
四、案例分析1. 新加坡花园城市新加坡花园城市是一个以人为本、尊重自然规律、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理念的城市。
它采用了大量的绿化和水景设计,使城市环境更加宜居。
2. 纽约高线公园纽约高线公园是一个以废弃铁路为基础的城市公园。
它通过对铁路进行改造,将其变成了一个长达2.3英里的公园。
公园内有大量的植被和自然景观,成为了城市中一处独特的自然空间。
3. 上海天山花园上海天山花园是一个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理念的住宅社区。
浅谈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生态理念

浅谈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生态理念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生态理念越来越受到重视。
生态理念是指在艺术设计中充分考虑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通过艺术作品传达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生态理念的引入不仅能够美化环境,更能够引导人们关注和保护自然环境,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实用价值。
本文将从生态理念的内涵、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以及相关案例等方面浅谈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生态理念。
一、生态理念的内涵生态理念是指推崇自然、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一种设计理念。
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生态理念体现在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保护,通过艺术手法传达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关怀。
生态理念的核心是可持续发展,即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基础上,不损害未来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生态理念的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自然尊重:生态理念强调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保护,认为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应当保持自然环境的原貌和生态平衡,避免人为破坏和破坏。
3. 可持续发展:生态理念强调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应当考虑到对未来世代的影响,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确保资源的持续利用和环境的持续保护。
二、生态理念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生态理念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可以通过艺术作品传达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美化环境,引导人们关注和保护自然环境,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 创新材料应用:环境艺术设计中可以应用一些环保材料,如可降解材料、再生材料等,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降低对资源的开采和消耗。
可以利用废弃物品进行再利用,制作艺术品,提高资源的再利用率。
2. 绿色景观设计:环境艺术设计中可以通过绿化、植物种植等方式,使作品与自然环境相融合,营造出一种生机盎然的氛围,同时提供给人们一个与自然亲密接触的机会,增强人们对自然的情感认同和保护意识。
3. 节能环保设计:环境艺术设计中可以采用节能环保的设计手法,如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应用,减少对传统能源的消耗和排放,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景观创意设计的自然融合

景观创意设计的自然融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人们对于自然环境的渴望越来越强烈。
在这样的背景下,景观创意设计应运而生,它以自然融合为核心,将人与自然的关系重新连接起来。
本文将从景观创意设计的背景、理念、实践案例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阐述,探讨景观创意设计如何实现自然融合。
一、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
传统的景观设计往往过于注重人工雕琢的痕迹,而忽视了自然环境的重要性。
然而,现代景观设计理念认为,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的,只有将自然融入设计中,才能创造出真正宜居的环境。
因此,景观创意设计应运而生,它强调将自然元素与人工元素有机结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二、理念1.尊重自然:景观创意设计尊重自然环境的特点,尽可能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避免过度开发。
2.生态优先:在设计中,优先考虑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生态平衡。
3.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景观创意设计旨在创造一个既能满足人类需求,又能与自然环境相融合的环境。
三、实践案例1.生态公园设计:某市生态公园在设计时,充分考虑了当地自然环境的特点,利用原有的山林、湖泊等资源,打造了一个集休闲、娱乐、健身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园。
公园内的景观设计以自然为主,人工雕琢的痕迹较少,同时设置了许多环保设施,如节能灯具、太阳能热水器等,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2.住宅区景观设计:某住宅区在设计时,充分考虑了居民的需求和自然环境的特点,将景观创意设计理念融入其中。
设计师利用原有的植被和地形,打造了一个充满自然气息的居住环境。
住宅区内的绿化率较高,种植了各种花草树木,同时设置了许多休闲设施,如座椅、亭子、健身器材等,为居民提供了良好的休闲空间。
3.湿地公园设计:湿地公园是一个集生态保护、科普教育、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园。
在设计时,设计师充分考虑了湿地的特点,将景观创意设计理念与湿地生态系统相结合。
公园内的水体清澈见底,各种水生植物和鱼类自由生长,形成了优美的生态环境。
现代著名景观设计师王向荣的设计理念

现代著名景观设计师王向荣的设计理念
现代著名景观设计师王向荣将自然环境和人文因素作为他的设计理念的核心。
他认为,景观设计应该尊重自然,同时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以下是他的设计理念的几个重点:
1. 尊重自然:王向荣强调景观设计应该尊重自然环境,以生态原则为基础。
他倡导保护自然资源,合理利用土地和水资源,减少环境污染,创造可持续发展的景观。
2. 人文因素:除了自然环境,王向荣的设计理念还关注人类的需求和人文因素。
他认为景观设计应该为人们提供美丽、舒适、安全的环境,满足人们对休闲、娱乐和社交的需求。
3. 综合性设计:王向荣提倡将景观设计融入到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中,创造出综合性的、具有艺术性和功能性的景观。
他强调景观设计与建筑、规划等专业之间的合作和协调,以创造独特而有价值的城市景观。
4. 创新性设计:王向荣鼓励景观设计师拥抱创新,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找到平衡。
他认为创新的设计理念和技术能够为景观带来新的可能性,提升其艺术性和功能性。
综上所述,王向荣的设计理念注重尊重自然、关注人文因素、融入综合性设计和追求创新。
他的设计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和高度认可的质量赢得了国内外的赞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计尊重自然——景观生态规划设计探讨【导读】本文从景观生态的概念出发,论述了景观生态规划设计的原则,并以城市的景观生态规划设计为例,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景观生态规划设计的方法。
[摘要]本文从景观生态的概念出发,论述了景观生态规划设计的原则,并以城市的景观生态规划设计为例,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景观生态规划设计的方法。
[关键词]景观生态;景观生态规划设计;城市景观生态规划设计景观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包括视觉、美学意义,也包括生态意义,文化意义等。
景观是人类的世界观、价值观、伦理道德的反映,而景观规划设计是人们实现梦想的途径。
然而,当代一系列的环境恶化、水土流失、自然资源枯竭等问题带来了不仅是人类生存的危机,还有整个地球的危机。
人们越来越关注自然,设计师们在对美与形式及优越文化的陶醉中开始更加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
他们开始懂得用植物而非人工大坝更能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微生物而非化学品能更持久地维持水体干净;太阳能比核裂变更安全;泥质护岸比水泥护岸更经济持久;自然风比人工空调更有利于健康。
"设计尊重自然"这一概念引起了设计师们的共鸣。
景观的概念之中融入了生态的思想,景观规划设计也逐步与生态设计结合起来,从而导致了景观生态学这门学科的兴起,也引起了景观生态规划设计、城市生态规划、生态旅游规划等多方面的研究与实践。
1 景观生态思想"景观生态"一词最早是由Troll于1939年提出的,科学家们利用航片能有效地在景观尺度上进行生物群落与自然地理背景相互关系的分析。
但直到80年代之后,景观生态学才真正在把土地镶嵌体作为对象的研究中逐步总结出自己独特的一般性规律,使景观生态学成为一门有别于系统生态学和地理学的科学。
它以研究水平过程与景观结构(格局)的关系和变化为特色。
始于30年代而兴于80年代的景观生态学则为解决水平过程与景观格局的关系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指导,从而使景观的生态规划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即景观生态规划时代。
景观生态强调水平过程与景观格局之间的相互关系,它把"斑块-廊道-基质"作为分析任何一种景观的模式。
而无论景观的格局或是过程,都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化,所以,景观生态学是研究景观格局和景观过程及其变化的科学。
2 景观生态规划设计任何与生态过程相协调,尽量使其对环境的破坏影响达到最小的设计形式都称为生态设计,这种协调意味着设计尊重物种多样性,减少对资源的剥夺,保持营养和水循环,维持植物生境和动物栖息地的质量,有助于改善人居环境及生态系统的健康。
如果我们把景观设计理解为是一个对任何有关于人类使用户外空间及土地问题的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监理这一解决方法的实施过程,而景观设计师的职责就是帮助人类使人、建筑物、社区、城市以及人类的生活同地球和谐相处。
那么,景观设计从本质上说就应该是对土地和户外空间的生态设计,生态原理是景观设计学的核心。
从更深层的意义上说,景观设计是人类生态系统的设计,是一种最大限度的借助于自然力的最少设计,一种基于自然系统自我有机更新能力的再生设计,即改变现有的线性物流和能流的输入和排放模式,而在源、消费中心和汇之间建立一个循环流程。
其创造的景观是一种可持续的景观。
然而,就国内目前的景观设计现状来说,比如景观大道、城市广场、郊野"自然公园"、住宅绿地、"花园城市"、"山水城市"的建设等等,人们所看到的却是非生态的设计引导着不可持续的景观的创造。
所以,有必要对生态设计的原理加以认识,以指导正确的景观设计。
生态设计原理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2.1地方性:这一原理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1)尊重传统文化和乡土知识。
当地人依赖于其生活的环境获得日常生活的一切需要,包括水、食物、庇护、能源、药物以及精神寄托。
他们关于环境的知识和理解是场所经验的有机衍生和积淀。
所以,一个适宜于场所的生态设计,必须首先应考虑当地人的或是传统文化给予设计的启示。
(2)适应场所自然过程。
生态设计告诉我们,设计形式应以场所的自然过程为依据,依据场所中的阳光、地形、水、风、土壤、植被及能量等。
设计的过程就是将这些带有场所特征的自然因素结合在设计之中,从而维护场所的健康。
(3)当地材料。
植物和建材的使用,是设计生态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乡土物种不但最适宜于在当地生长,管理和维护成本最少,还因为物种的消失已成为当代最主要的环境问题。
所以保护和利用地带性物种也是时代对景观设计师的伦理要求。
2.2 保护与节约自然资本: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分可再生资源(如水、森林、动物等)和不可再生资源(如石油、煤等)。
要实现人类生存环境的可持续,必须对不可再生资源加以保护和节约使用。
即使是可再生资源,其再生能力也是有限的,对它们的使用也是有限度的。
因此,对于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资能量,生态设计强调首先是保护不可再生资源,不在万不得已,不予以使用。
其次,尽可能减少包括能源、土地、水、生物资源的使用,提高使用效率。
设计中如果合理地利用自然的过程如光、风、水等,则可以大大减少能源的使用。
城市绿化中即使是物种和植物配植方式的不同,如林地取代草坪,地带性树种取代外来园艺品种,也可大大节约能源和资源的耗费。
再次,对于废弃的土地、原有的材料重新利用,可以大大节约资源和能源的耗费。
最后,对于资源的利用采用循环再生的利用方式,例如恢复城市湿地、恢复被填去的水系。
2.3 让自然做功:自然生态系统为维持人类生存和满足其需要提供各种条件和过程,包括空气和水的净化;减缓洪灾和旱灾的危害;种子的扩散和养分的输送;局部调节气候;维护文化的多样性;提供美感和智慧启迪,以提升人文精神等等。
让自然做功这一设计原理强调人与自然过程的共生和合作关系,通过与生命所遵循的过程和格局的合作,我们可以显著减少设计的生态影响。
2.4 显露自然:现代城市居民离自然越来越远,现代的城市生活使人们无从关心环境的现状和未来,也就谈不上对于环境生态的关心而节制日常的行为。
因此,要让人人参与设计、关怀环境,必须重新显露自然过程,让城市居民重新感到大自然的神奇的变化和生命现象。
除了上述基本原理外,生态设计还强调人人都是设计师,人人参与设计过程。
生态设计是人与自然的合作,也是人与人合作的过程。
传统设计强调设计师的个人创造,而生态设计则强调人人皆为设计师。
从每天上班出行的交通方式到选择家具、装修材料、水的使用、食物的选购、垃圾的处理甚至于包装袋的使用,都是一个生态设计的问题。
因为它们都对整个社区和环境的健康有着深刻的影响,每个人的决策选择都应成为生态设计的内容。
所以,从本质上讲,生态设计包含在每个人的一切日常行为之中。
景观生态规划设计的原则等理论知识是一个大的前提,而实际操作则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规划对象不同,特点不同,规划设计方法也不同。
以下就城市生态景观的规划设计为例,作进一步的探讨。
3 城市生态景观规划设计城市生态景观的特点主要是首先城市是人工生态环境,是人类的聚居地,提供人们居住的场所,它的物质能量的流动既包括人流又包括物流。
其次,城市又是自然生态环境,它存在于自然界中,必须遵循自然界的规律。
最后,城市是人工与自然相结合的生态环境,人与自然必须和睦相处,城市才能够可持续发展。
针对人类人居环境的具体物质形态和城市发展,学者们提出过"田园城市"、"花园城市"、"园林城市"、"山水城市"、"生态城市"等未来城市发展模式,有的具有一定的现实操作性,有的还只是停留在美好的设想阶段。
例如"山水城市" v是钱学森于1990年首先提出的。
山水城市是从中国传统的山水自然观,天人合一哲学观基础上提出的未来城市构想。
虽然这方面的研究探索很有限,但是表达了追求"天人合一"的人与自然相协调的美好境界。
吴良镛认为"山水城市"是提倡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协调发展的,其最终目的在于建立"人工环境"(以城市为代表)与"自然环境"相融合的人类聚居环境;鲍世行认为"山水城市具有深刻的生态学哲理";胡俊认为"山水城市倡导在现代城市文明条件下人文形态与自然形态在景观规划设计上的巧妙融合"。
山水城市的特色是使城市的自然风貌与城市的人文景观融为一体,其规划立意源于尊重自然生态环境,追求相契合的山环水绕的形意境界,继承中国城市发展数千年的特色和传统。
生态城市是从生态系统的角度综合看待城市,生态城市理论具有极强的融合性和极大的发展空间,从其诞生之时,就得到人们的重视。
王如松等在国内也进行了大量生态城镇、生态村建设的的研究,王如松等(1994)认为,"生态城并不是一个不可企及、尽善尽美的理想境界,而是一种可望可及的持续发展过程,一场破旧立新的生态革命"。
这些城市发展模式的共同点都是为了加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改善城市人居环境,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国内也有很多城市进行了生态景观建设的尝试,比如恢复城市湿地、再现城市森林、拆除旧房建设绿地等等。
进行城市生态景观建设,在具体操作上可以借鉴以下几条策略。
3.1维护和强化整体山水格局的连续性任何一个城市,或依山或傍水、或兼得山水为其整体环境的依托。
城市是区域山水基质上的一个斑块。
城市的存在离不开区域自然山水格局,城市的迷人魅力和独特个性的创造也离不开城市所在的自然环境。
"三面云山一面城"、"半城山色半城湖"是杭州的写照,优美的湖光山色造就了杭州的人间天堂;南京这座城市由于石城"虎踞"钟山"龙蟠"的独特地形地貌,而具有了非凡的气势;"千峰环野立,一水抱城流"、"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山水与城市的有机结合是历史形成的桂林城市特色空间的突出特征。
延承传统空间特色,构建现代人工环境与自然景观交融的现代山水环境的城市空间应是城市设计中贯穿始终的观念。
因此,城市扩展过程中,维护区域山水格局和大地机体的连续性和完整性,是维护城市生态安全的一大关键。
破坏山水格局的连续性,就切断自然的过程,包括风、水、物种、营养等的流动,必然会使城市失去生存的基础,乃至失去生命。
现代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则是对我们维护这种整体景观基质的完整性和连续性提供强有力的科学依据。
从20世纪30年代末开始,特别是80年代中期开始,借助于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结合一个多世纪以来的生态学观察和资料积累,面对高速公路及城市盲目扩张造成自然景观基质的破碎化,山脉被无情地切割,河流被任意截断,景观生态学提出了严重警告,照此下去,大量物种将不再持续生存下去,自然环境将不再可持续,人类自然也将不再可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