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课 尊重自然,造福人类

合集下载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单元与大自然和谐共生第6课关爱自然善待自然第2框做大自然的朋友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单元与大自然和谐共生第6课关爱自然善待自然第2框做大自然的朋友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单元与大自然和谐共生第6课关爱自然善待自然第2框做大自然的朋友做大自然的朋友【学习目标】1.知道什么是生态环境,理解人类生存发展与大自然和生态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

2.学会欣赏大自然之美,培养关爱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能力。

3.增进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学习重难点】重点:人类生存发展与大自然和生态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难点:生态环境的含义【预习引领】请同学们按以下要求,自学本课内容,完成空白,并做出标注。

一、尊重自然1.为什么要尊重自然?(1)尊重自然是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也是人与自然相处时应秉持的首。

(2)尊重自然是我们应该做到的。

2.怎样尊重自然?(1)尊重自然要求我们对自然怀有,尊重自然界的一切、一切和一切。

(2)尊重自然,要把大自然看成人类的,与自然,。

(3)尊重自然,对我们来说主要是保护,保护。

3.为什么要顺应自然?人和自然,人类的活动同样要受的支配。

,是人与自然相处的基本原则。

4.怎样顺应自然?(1)要求我们,按。

(2)顺应自然要认识自然,利用自然规律为人类发展。

5.今天我们每个人积极的生活选择是怎样的?我们倡导、的生活方式,反对和,开展创建机关、家庭、社区和出行等行动。

尽量减少对自然的影响和压力,应该是我们每个人积极的生活选择。

6.我们应该为保护自然做点什么?(1)保护自然,就要大力发展经济、经济、经济,资源,保护环境,给自然留下、的充足空间;就要实施工程,积极治理已经产生的各类环境资源问题。

(2)保护自然还要落实在我们的中。

7.我们如何做大自然的朋友?(1)我们要秉承理念,做到自然、自然、自然。

(2)我们要树立自然、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学会与大自然。

(3)把生态文明理念变成,努力建设,实现中华民族发展。

【合作探究】1.2017年8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在北京会见塞罕坝林场先进事迹报告团成员时说,塞罕坝林场三代人55年坚持坚守、不离不弃,创造了沙漠变绿洲、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以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不愧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面旗帜。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单元与大自然和谐共生第6课关爱自然善待自然第1框人与自然息息相关讲义省公开课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单元与大自然和谐共生第6课关爱自然善待自然第1框人与自然息息相关讲义省公开课
24/31
课堂小结:
经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5/31
B • 1、人类与大自然关系,以下说法正确是( )
• A. 人类是大自然主宰 • B. 人类是大自然产物和其中一部分 • C. 人类与大自然是对立 • D. 离开大自然,人类将一样能够生存和发展
26/31
2、生态文明是指人类与生态之间关系,人与自然友好 是生态文明集中表达。人类不能成为生态征服者、 掠夺者,更不能与自然为敌,而是要敬畏自然,与
3/31
自学指导:要求:请同学们认真阅读书本P64-67内
容,思索以下问题,并在书本上做标识。时间:5分钟 • 1.大自然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 2.人类与自然关系是怎样? • 3.为何要保护良好生态环境?
4/31
一、感受大自然之美
桂林山水
5/31
神奇九寨沟 草原景色美
雄伟壮美泰山
大自然精灵
6/31
A 自然讲和。人类要敬畏自然原因是( )
①人类起源于大自然,是大自然进化结果
②我们衣、食、住、行等最终都来自大自然
③没有大自然恩赐,人类就丧失了生存可能
④人类破坏了生态平衡,本身生存也会受到威胁。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②④
27/31
A 3、以下关于人与自然说法,错误是( )
• 1、我们成长和发展为何离不开他人和社会? • 2、社会需要热心肠原因是什么? • 3、公益活动形式有哪些? • 4、怎样服务他人和社会?
1/31
第六课 关爱自然 善待自然
第一节 人与自然息息相关
2/31
教学目标
1、感受大自然之美,促进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 情感; 2、知道人与大自然关系; 3、明白保护大自然原因。 教学重点:感受大自然之美 ; 教学难点:生态环境—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根基。

尊重自然造福人类

尊重自然造福人类

尊重自然造福人类教学目标:1.掌握如何合理地利用自然环境造福人类。

2.掌握违背自然规律的后果。

教学重点:合理地利用自然环境造福人类。

教学难点:违背自然规律的后果。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让学生阅读都江堰的相关材料,找出李冰是如何利用自然环境来建造都江堰实现泄洪,灌溉的?a)鱼嘴分水堤b)飞沙堰泄洪道c)宝瓶口引水口二、合理地利用自然环境造福人类1、树立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人是自然的一部分。

作为地球上的生命,同为地球的孩子,人类与其他生物的存在是息息相关,不可缺少的,在从个意义上看,是平等的;但是作为生命发展形式的高级阶段,人是地球的主宰,目前人类拥有的破坏力可以瞬间摧毁世界上任何其他生命,这是不平等的。

因此我们在开发自然,利用自然的过程中,要转变“以人为中心”和人控制自然、统治自然的价值理念,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共同进步的观念。

由以往的经济增长为唯一目标,转变为经济增长与生态系统保护相协调,统筹考虑各种利弊得失,在改造自然满足人类需要的同时,约束人类自身的行为,兼顾自然界的和谐与稳定。

2、把尊重自然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紧密结合起来日月运转不止,江河奔流不息,大自然有其自身运行的规律;在实践中不断发现规律、认识规律,并遵循规律、利用规律,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遵循自然规律,尊重和慎重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从陆地、水系、生物圈共同组成的复杂动态系统和谐发展上,思考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

人类的利益须得到必要的保护和满足,但是,从长远看,保护了整个自然界、保护了生态系统,归根到底还是保护了人类自身。

三、违背自然规律的后果人定胜天,是用来激励人们正确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成语,实际上是违背大自然规律的一句话。

就现阶段看,人还没有能力和大自然抗争,因为我们对天灾的远期预报还做不到。

正所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我们在利用自然的过程经常会产生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这些破坏积累到一定程度,大自然必然会对我们的不当行为进行惩罚。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单元与大自然和谐共生第6课关爱自然善待自然第2框做大自然的朋友课件鲁人版六三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单元与大自然和谐共生第6课关爱自然善待自然第2框做大自然的朋友课件鲁人版六三
在自己所在的校园:不乱扔杂物,不随地吐 痰,爱护树木……
在自己居住的村庄(社区):打扫街道,参加 义务植树……
大自然不会欺骗我们,欺骗我们的往 往是我们自己。
——卢梭
20世纪50年代,我国曾把麻雀作为 “四害”来消灭。可是在大量捕杀麻雀 我处们理应人怎与之样自后的几年里,却出现了严重的虫灾, 然的关系使?农业生产受到巨大损失。后来科学家 们发现,麻雀是捕捉害虫的好手。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 亡”,大自然的发展变化有其自身 的规律。人和自然息息相关,人类 的活动同样要受自然规律的支配。 顺应自然,是人与自然相处时应遵 循的基本原则。
我们应该为保护大自然做点什么?
⑴要爱护身边的一草一木,植树造林。 ⑵要保护好自然景观。要注意环境卫生,不 乱写乱画,不破坏环境,依法规范自己的行 为,敢于和破坏自然景观的行为作斗争。 ⑶要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
比一比,谁的点子多
美化自然要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
在自己的庭院里:栽花种草,保持整洁……
如何顺应自然?
我们要顺应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顺应自然要 能动的认识自然,利用自然规律为人类发展谋求福利。 我们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 浪费和不合理消费,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 绿色社区和绿色出行等行动。
大 自 然 的 报 复
不顺应自然的危害: 那些违背自然规律的错误行为,其结果会破坏 生态平衡,引发生态危机,必将受到大自然的 惩罚。
关爱自然 善待自然 做大自然的朋友
珙桐,是一千万年前留下来的孑遗植物。其树形高大挺 拔高可达20余米,盛花时,满树似白鸽群聚,是世界上濒于 灭绝的、非常珍贵的、我国独有的单型属植物。由于它具有 极高的观赏价值以及非常罕见等特点,被我国列为国家一级 重点保护树种,被人们誉为“活化石”。目前珙桐的数量日 益减少,分布范围日益缩小,很有可能被其他阔叶树种更替。

六年级建议书保护环境人人有责(通用13篇)

六年级建议书保护环境人人有责(通用13篇)

六年级建议书保护环境人人有责(通用13篇)六年级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篇1还未清醒的人们:大家好!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曾是那样的壮观,和蔼可亲,保护环境建议书200字。

但是由于我们的破坏,地球那容光焕发的面孔变得皱皱巴巴,一条条“皱纹”刻在了“母亲的脸上!”为了母亲展开那久违的笑容,我想大家提出一些保护环境的建议,第一:不乱扔乱丢,不随地吐痰,不在公共场所吸烟;第二:节约水电,出门不忘关灯,洗手后关水龙头;第三:要爱护花草树木,不践踏草地;第四:不用塑料袋;第五:不用一次性筷子。

以上是我提出的不大成熟的建议,我希望大家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让我们为建设一个环境优美的家园而共同努力!六年级建议书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篇2亲爱的同学们:如今,地球环境已亮起红灯,世界每年的排放量达6亿多吨……估计到下个世纪中,地球表面有三分之一的土地沙漠化,威胁着60多个国家……看见这一组组令人触目惊心的数字,你是否感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呢?因此,我提出以下建议:一、节约用水1、洗手打肥皂或涂洗手液时,不要打开水龙头。

2、洗完菜或洗完米的水可以用来浇菜、浇花。

3、用水时,水龙头不要开得太大。

二、节约用电1、如果不用电视、空调、电灯等这样的电器时应关掉电源。

2、出门时请随手关灯。

三、节约纸张1、纸要双面用。

2、用过的纸应钉在一起作为草稿纸。

3、才写过几页的笔记本不要扔掉。

四、节约粮食1、吃饭不要留下残渣。

2、不要把饭粒掉在地上或桌子上。

3、不要把没吃完的饭菜倒掉。

五、废品循环利用1、把废旧电池送去回收站,让废旧电池可以继续使用。

2、用过的面膜可以用来擦家具,这样不但节约,擦完的家具还会散出香气。

作为新时代的小学生,我倡导同学们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也建议叔叔阿姨们加入我们的队伍中来,为保护环境、造福后代贡献自己的力量。

因为:保护环境,刻不容缓!六年级建议书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篇3县长叔叔:您好!我是长庆一小的一名小学生,近几年来,全世界的生态环境不断恶化。

第6课《关爱自然,善待自然》

第6课《关爱自然,善待自然》

怎样尊重自然?
• (1)尊重自然要求我们对自然怀有敬畏之心,尊重 自然界的一切创造、一切存在和一切生命。 (2)尊重自然,要把大自然看成人类的朋友,与自 然和平共处,和谐发展。 (3)尊重自然,对我们来说主要是保护生态环境, 保护生物多样性。
二、顺应自然
• 20世纪50年代,我国曾把麻雀作为“四害” 来消灭。可是在大量捕杀了麻雀之后的几年里, 却出现了严重的虫灾,使农业生产受到巨大的损 失。后来科学家们发现,麻雀是捕捉害虫的好手。 • 上述事例,对我们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有什么启示?
天地者,万物之父母也。 ——庄子
大气污染
水污染
我国沙漠化防治总体上仍是治理速度赶不上沙化速度,形势 非常严峻。据统计,目前我国沙化土地面积达 168.9 万平方公里, 而且土地沙漠化面积仍以每年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相当于损 失一个中等县的国土面积。土地沙漠化已危及 1亿多人口的生存和 发展。
我们应该为保护自然做点什么?
• (1)保护自然,就要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 循环经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给自然留下恢 复元气、休养生息的充足空间; • (2)就要实施生态修复工程,积极治理已经产生 的各类环境资源问题。 • (3)保护自然还要落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少用 一次性物品,养成随手关灯的良好习惯,自觉进 行垃圾分类等。
• 据统计,目前全世界每天约有75个物种灭绝,平均 每小时有3个物种灭绝。此外,世界上还约有1/4的 哺乳动物、1200多种鸟类及3万多种植物面临灭绝的 危险。 • (1)物种的减少和灭绝对我们人类会有什么影响? • (2)篮球明星姚明曾出演公益广告《没有买实,就 没有杀害》,他想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探究二:生态环境——人 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6课《建设美丽中国 共筑生命家园》教案及知识点 (2)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6课《建设美丽中国  共筑生命家园》教案及知识点 (2)

6.2 共筑生命家园【学习目标】1.理解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知道建设生态文明、走绿色道路的要求,知道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

2.通过学习正确理解建设生态文明,联系实际说明建设生态文明和走绿色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3.体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树立正确的自然观,养成低碳环保、绿色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树立科学的环境发展观。

学习重点:建设生态文明。

学习难点: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一、自主学习1.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1)追求人与自然,是人类面临对生态危机作出的只会选择。

(2)人与自然,共荣共生,这是一种动态中的、发展中的协调,进取中的,多元中的一致、“纷乱”中的有序。

(3)生态兴则,生态衰则。

(4)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文明形态,是人类的,也是时代的。

建设生态文明就是。

(5)建设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坚持和的基本国策。

坚持、、、、共享的发展理念。

2.坚持绿色发展道路(1)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发展,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

(2)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要处理好与的关系。

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

如果不能兼得,我们只要。

(3)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要坚持、、自然恢复的原则。

(4)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严守上限,、生态保护红线。

二、合作学习1.如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2.怎样走好绿色发展的道路?3.建设绿色生态文明有什么意义?三、复习巩固1.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下列观点中能体现这一国策的是( )A.发展经济不可避免会破坏环境,等经济发展了,再治理污染B.保护环境利与功只是在当代C.不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D.为了保护环境就不能利用和开发资源2.建设生态文明的新发展理念是()A. 富强、民主、和谐、共赢B.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C. 只要金山银山D. 以人为本3.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列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布局,提出建设美丽中国。

【配套K12】[学习]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三单元 与大自然和谐共生 第6课 关爱自然 善待自然

【配套K12】[学习]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三单元 与大自然和谐共生 第6课 关爱自然 善待自然

人与自然息息相关重点讨论:1、探究活动教材第66页这是2008年全国大、中、小学生环保公益招贴画(图见教材)设计大赛金奖作品。

欣赏这幅环保公益招贴画,思考它的内涵。

2、探究活动教材第66页通过这一实验你想到了什么?请描述你看到的人们的生活环境。

3、探究活动教材第 67页如果你是画面中的主人公,你会挥刀砍树吗?为什么?有人说”人类是大自然的主宰”,有人说“大自然是人类的母亲”。

你认为人与自然是什么关系?四、课堂小结,学生巩固,检查提问,查缺补漏)五、典型例题人类来自自然,只是生命之网中的一一个结点。

旦生态链条断裂,生命之网支离破碎了,人类将无法生存。

人类属于大地,而大地不属于人类。

这说明(①人类只能做自然的奴隶,被动地适应自然②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时,也要爱护自然、保护自然③人类应该做大自然的朋友,与自然和谐共生④人与自然万物唇齿相依、息息相关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学习检测】1、“天苍苍,野光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种美是A.宇宙之美B. 自然风光之美C.劳动之美D.生物世界之美2、人们在观察、欣赏、认识大自然的过程中,会感到心情舒畅、精神愉悦,会情不自禁地赞叹:“江山如此多娇!”于是恰情雅趣油然而生。

这说明(①自然风光之美会激发人们对大自然深深的爱恋之情②大自然之美能给人们带来愉悦和享受③美丽的自然风光会激发我们热爱祖国的情感④人与大自然是完全和谐的A.①②④B.①②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3、下列语句与“人与自然是生命的共同体”理念相一致的有(①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②万物并肩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④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A.①③B.①②C.③④D.②④4、习近平总书记有这样一段生动的描述: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

这句话的寓意是(①大自然是人类成长的摇篮②森林是最重要的资源③人与自然是生命的共同体,④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自然资源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5、.雨果说:“大自然是善良的慈母,也是冷酷的屠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藏铁路
青藏铁路起于青海省西宁市,途经格尔木市、昆仑山口、沱沱河沿, 翻越唐古拉山口,进入西藏自治区安多、那曲、当雄、羊八井、拉 萨。全长1956千米,是重要的进藏路线,被誉为天路,是世界上海 拔最高、在冻土上路程最长的高原铁路,是中国新世纪四大工程之 一,2013年9月入选“全球百年工程”,是世界铁路建设史上的一 座丰碑。 青藏铁路经过几十年努力,项目四起三下:西格段814千米,20世 纪50年代准备建设,1979年铺轨,1984年运营;格拉段1142千米 (新建线1110千米)因存在千里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三大世 界级难题而长期停建,最终克服难题而于2001年6月开工,2006年 7月1日建成通车运营。2014年8月16日,青藏铁路延伸线拉日铁路 全线开通运营。 青藏铁路推动西藏进入铁路时代,密切了西藏与祖国内地的时空联 系,拉动了青藏带的经济发展,被人们称为发展路、团结路、幸福 路。这条神奇的天路犹如吉祥哈达,载着雪域儿女驶向发展和幸福 之园。
❖ 水土流失
❖ 水土流失是指在水力、风力、重力及冻融等自然营力和 人类活动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 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及水的损失。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 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水土流失面广量大。严重的水土 流失,是我国生态恶化的集中反映,威胁国家生态安全、 饮水安全、防洪安全和粮食安全,制约山丘区经济社会 发展,影响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进程。
❖ 分水鱼嘴
❖ 李冰采用中流作堰的方法,在岷江峡内用石块砌成石埂, 叫都江鱼嘴, 也叫分水鱼嘴。鱼嘴是一个分水的建筑 工程,把岷江水流一分为二。东边的叫内江,供灌溉渠 用水;西边的叫外江,是岷江的正流。
❖ 宝瓶口
❖ 在灌县城附近的岷江南岸筑了离碓(同堆),离碓就是 开凿岩石后被隔开的石堆,夹在内外江之间。离碓的东 侧是内江的水口,称宝瓶口,具有节制水流的功用。
❖ “荷兰”在日耳曼语中叫“尼德兰”,意思是“低地之 国”,因为它的国土有一半以上低于或几乎水平于海平 面.从十三世纪开始,荷兰土地面积因海水侵蚀减少了 56万公顷。为此,荷兰一直在同大海进行斗争,经过几 个世纪的努力,建成堤坝的总长度己达1800公里,向大 海索回了70万公顷的土地。
❖ 拦海大坝位于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以北60公里,从北海 进入须德海的入口处。大坝1927年开工,1932年完工。 坝基宽220米,高10余米,全长32.5公里,坝顶为高速 公路,并留有铁路路基
❖ 飞沙堰
❖ 为了进一步控制流入宝瓶口的水量,起到分洪和减灾的 作用,防止灌溉区的水量忽大忽小、不能保持稳定的情 况,李冰又在鱼嘴分水堤的尾部,靠着宝瓶口的地方, 修建了分洪用的平水槽和“飞沙堰”溢洪道,以保证内 江无灾害,溢洪道前修有弯道,江水形成环流,江水超 过堰顶时洪水中夹带的泥石便流入到外江,这样便不会 淤塞内江和宝瓶口水道,故取名“飞沙堰”。
离堆公园Βιβλιοθήκη 宝瓶口❖ “南水北调工程”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战略性工 程。是指把长江流域水资源自其上游、中游、下 游,结合中国疆土地域特点,分东、中、西三线 抽调部分送至华北与淮海平原和西北地区水资源 短缺地区 。工程方案构想始于1954年国家主席 毛泽东视察黄河时提出。 2002年12月27日,南 水北调工程正式开工。 2013年11月15日,东线 一期工程正式通水运行。 2014年12月12日,中 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运行。截至目前,西线工程 还没有开工建设。
❖ 四川的都江堰顺应了自然规律,修建后防止了过去惊颤 发生的水涝灾害,还灌溉了成都平原的良田,同时也不 存在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反而成了著名的旅游胜 地。
❖ 都江堰主体工程是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宝瓶口 进水口。三大主体工程运用的系统工程学、流体力学等, 今天仍然处在当代科技前沿,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 2200多年来,都江堰一直被持续使用,发挥了巨大的 效益。
❖ 围海造地面积达22.5万公顷,须德海亦逐渐变成了淡水 湖。荷兰人获得了相当于国土面积1/5的千万顷良田。
荷兰拦海大坝
❖ “须德海工程计划”是由 荷兰著名水利工程师莱 利设计的。荷兰人民为 了纪念他的功绩,在大 坝的西端建有他的塑像, 并将在围垦地上建成的 新省省会命名为莱利市。
❖ 改造自然造福人类的都江堰
❖ 土地荒漠化
❖ 土地荒漠化,就是指土地退化,也叫“沙漠化”。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对荒漠化的概念 作了这样的定义:"荒漠化是由于气候变化和人 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等因素,使干旱、半干旱和 具有干旱灾害的半湿润地区的土地发生了退化。
因 大 气 污 染 而 致 死 的 树
厄尔尼诺现象带来的后果
厄尔尼诺带来的气候异常
受酸雨污染的水稻
无家可归
工厂的废气排放是巨大的污染源
钢铁厂排放出的浓烟
火 力 发 电 厂 排 放 出 的 浓 烟
排 入 大 气 中 的 烟 尘 随 风 扩 散
黄 河 现 状
受 污 染 的 黄 河
油 污 染
海洋污染
垃圾污染
❖ 课堂练习: ❖ 1、你知道中国有哪些顺应自然规律,造福人命
的大工程吗? ❖ 2、你知到现在存在哪些违背自然规律的现象吗?
❖ 作业: ❖ 到网络上,更多的了解都江堰,南水北调工程、
青藏铁路的资料。
❖ 教学目标:
❖ 1、了解人类利用自然资源方面取得的成就。 ❖ 2、了解都江堰工程,尤其关注三大主体工程是
如何防止洪涝和造福人类的。
❖ 3、了解人类违背自然规律,大自然对人类进行 惩罚的实例。
❖ 4、增强尊重自然规律,合理开发利用自然,与 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 教学重难点:
❖ 了解人类利用自然资源方面取得的成就,了解人 类违背自然规律所遭受的惩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