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汉代建筑风格

合集下载

中国古建筑屋顶形式浅析

中国古建筑屋顶形式浅析

中国古建筑屋顶形式浅析作者:谷向乐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2021年第19期摘要:中国古建筑屋顶汉初即已形成雏形,经历了数千年发展变化,越来越规模化和成熟,具有多种形式,有的较为常见,有的较为特殊,有的则是几种不同形式的屋顶的组合形式。

其优美的曲线和上扬的飞檐既有着重要的实用价值,同时又具有强烈的艺术欣赏价值。

文章试对中国古建筑屋顶样式进行整理分析,以探析古建筑文化。

关键词:中国古建筑;屋顶;形式中国古建筑多为土木结构,构造方法一般是筑土台为基础,在台上安石础立木柱,之后在柱上横向安置梁架,梁架上架檩,檩上再架椽,构成整个梁柱系统呈人字形结构的骨架。

骨架建成之后在其上架屋顶。

①古建筑整体一般由台基、构架和屋顶三部分组成,俗称“三段式”,而其中又以大屋顶最为典型,所以世人习惯称中国古建筑为大屋顶建筑。

汉初已基本形成屋顶的雏形,在数千年的发展进程中经历了种种变化和发展,至明清时期渐趋规模化,并走向成熟。

建筑学家们普遍认为,中国古建筑在形式上变化最多、最丰富的部分就是屋顶。

《诗经》中“如跂斯翼,如矢斯棘;如鸟斯革,如翚斯飞”即以鸟的飞势来形容飞檐的灵动之美。

梁思成更将中国古建筑屋顶誉为“中国建筑物之冠冕”,认为“屋顶坡面、脊端及檐边、转角各种曲线,柔和壮丽”②。

屋顶一般体形硕大,屋檐成曲线形,在屋檐转折的角上还有翘起的飞檐。

中国古建筑屋顶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其流畅的曲线和轻快的飞檐。

这些高翘的屋角使硕大的屋顶显得不那么笨拙而沉重,尤其是楼阁、亭榭,由于有了这些翘角,整座建筑变得轻巧而活泼。

③同时,微翘的飞檐扩大了采光面、使雨水较快地排泄,还可以防止雨水对墙壁、门窗等的冲刷、侵蚀,而且增添了建筑物灵动轻快的美感。

建筑整体艺术表现形式丰富,且更和谐雄伟。

④随着社会的发展,屋顶后来又逐步成为等级的象征。

中国古建筑屋顶以最简单的人字结构为基础,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发展改进,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屋顶样式。

在众多的古建筑屋顶样式中,有些较为常见,有些较为特殊少见,还有些是不同形式之间的屋顶的组合。

汉代建筑研究.ppt

汉代建筑研究.ppt
北方风格 西北风格 江南风格 岭南风格 西南风格 藏族风格 蒙古族风格 维吾尔族风格
时代风格:
由于中国古代建筑的功能和材料结构长时期变 化不大,所以形成不同时代风格的主要因素是审美 倾向的差异;同时,由于古代社会各民族、地区间 有很强的封闭性,一旦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或各 地区民族间的文化发生了急剧的交融,也会促使艺 术风格发生变化。根据这两点,可以将商周以后的 建筑艺术分为3种典型的时代风格:
然由出土建筑明器显示之民居,形式颇多,其平面有矩形、 工字形、口字形、曲尺形、日字形等,内部围合成一至二个院 落。房屋层数自一层至三层不等。结构有穿斗、抬梁和干阑数 种。屋顶大多为单坡、两坡、四坡形式,如广州及河南灵宝东 汉墓出土所示者。
汉代明器中的陶楼、陶屋、陶院落
汉代中型住宅
四川成都出土的画像砖刻绘出较大的中 型住宅。布局大致分为东、西二区,而以西 区为主。其大门置于南垣西端,入内有前院, 经内门达后庭。庭中建有三开间之抬梁式悬 山建筑一座,室内二人东西对坐,当系宅中 主要厅堂。东区之北辟庭院,院中建木结构 三层楼阁。南端则为厨房与杂屋,并有水井 一口。
汉代建筑及构造特点
建筑布局
皇家园林
建筑色彩
建筑形式
建筑类型
建筑礼制
建筑体量
建筑结构
特有礼制建筑(明堂辟雍)
建筑布局
宫殿布局
1、建筑严格正南北轴线对称
2、主体建筑位于居全宫中轴线南端,有低、中、高三个台面 台基南北长350米,东西宽约200米 夯土台基北部由南向北分为三层台面,中间台面是大朝正殿 前殿两侧有东厢、西厢;北部还有宣室殿和皇帝下朝后所居的非常室,
龙纹瓦当
蟾蜍玉兔瓦当
蟾蜍玉兔瓦当 淳化董家村采集,直径18厘

【精品文档】中国建筑之古城与长城

【精品文档】中国建筑之古城与长城
交通要方便;生产要发达。
2021/4/7
(二)古代城市的布局 古代城市规划除适应作为大城市的经济生活和防
御需要外,还充分显示了政治上和礼制上的规格。
2021/4/7
许多古城市格局既体现了《周礼-考工记》的礼制 思想,也表现出利用自然而不完全循规蹈矩。城池 建设以方形城池为准绳,方形城池是后期城池发展 的主流。
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世界级珍品”的人类特级文化 遗产。司马台长城是我国唯一一段没有修饰,保留明 朝原貌的古建筑遗址。
2021/4/7
2021/4/7
司马台长城
(六)慕田峪长城
慕田峪一带,长城内外都遍植树木,夏、秋季节,灰 色的长城,如一条游龙,穿行在绿树丛中,虽不及八达岭 长城雄壮,但却显得优美。
前后在这里建都的共有13个王朝,105位帝王, 共为都1650年(除陪都外,为都时间应为1100年左 右)。
白马寺
2021/4/7
(二)安阳——从殷都到邺城——七朝古都
自盘庚迁殷 以来,前后有七 朝定都于此,历 时399年。
司母戊鼎(商)
2021/4/7
(三)西安——从西周丰、镐到隋、唐的汉朝古都
2021/4/7
2021/4/7
平遥古城
古城的城墙、街道、民居、店铺、庙宇等建筑仍
然基本完好,原来的形式和格局大体未动。
2021/4/7
(二)丽江古城 丽江古城位于云南省的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古
城坐落在玉龙山下一块海拔2400米的高原台地上, 因为它四面被青山环绕,形状如同一块碧玉大砚, 所以又名大研镇(砚与研同音)。始建于宋末元 初(公元12世纪末至 13世纪中叶),距今大约有 800年的历史,它盛于明清。它是中国历史文化名 城中唯一没有城墙的古城。

中国古代建筑4陵墓建筑

中国古代建筑4陵墓建筑
世界文化遗产
世界文化遗产
清西 陵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雍正、嘉庆、道光 、光绪
河北省易县 宝城
世界文化遗产
宝顶 中国古代建筑4陵墓建筑
•汉茂陵:位于陕西兴平县,是西汉帝王陵墓中规模最大 的一座。陵园内城东、西、北三面城门遗址保存较好。陵 四周有20余座陪葬墓,其中霍去病将军之墓,形式象祁连 山,郁郁葱葱,墓前有马踏匈奴、跃马、卧牛等16件大型 石刻,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大型成组的石 刻艺术珍品,已被定为国宝。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黄肠题凑
中国古代建筑4陵墓建筑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古代建筑4陵墓建筑
砖石墓:中国古代墓室制度的一次划时代的大变 化。西汉中期流行空心砖墓,西汉晚期开始出现石 室墓,墓室中雕刻着画像,故称“画像石”或“画 像砖”。墓室的结构和布局,也是仿照现实生活中 的住宅。从东汉到隋、唐、宋、元、明、清各代, 砖石发券或砌筑的墓,一直在不断发展,逐渐达到 完善地步。 帝王墓穴被称之为地宫、玄宫、幽宫,因其结 构豪华富丽,堪与帝王的人间宫殿媲美,俗称之为 地下宫殿。最著名的是明代万历皇帝的定陵。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古代建筑4陵墓建筑
•②奴隶社会的殉葬:进 入阶级社会以后,贫富 分化进一步明显,王和 贵族墓的随葬品极其丰 富精美,有青铜器、玉 石器、漆木器、骨角器 等。商代还流行人殉制 度,即用活人来为死去 的氏族首领、家长、奴 隶主或封建主殉葬。除 了人殉之外,还有“人 祭”。一直延续了1000 多年。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古代建筑4陵墓建筑
护陵监:明清时称陵监,是专门设置的保护陵园 的机构。每一个皇帝陵都有一个护陵监,用来防盗 挖和破坏,确保陵墓安全。监的外面有城墙围绕, 里面有衙署、市街、住宅等建筑。

2021年中国美术史名词解释

2021年中国美术史名词解释

中国美术史名词解释欧阳光明(2021.03.07)鹳鱼石斧图1978年河南省临汝县阎村出土。

属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类型。

器形高47厘米,口径32.7厘米,陶瓷绘有鹳鸟衔鱼,旁边竖立一件石斧的画面。

图像简洁醒目,画面右侧那柄装饰考究而带有徽记的石斧,无疑是古代的权力棒,画面记录了鹳氏族兼并鱼氏族的重大历史事件。

构图均衡、饱满,为史前独立性绘画的珍品。

黑陶黑陶是我国新时期时代工艺美术取得的杰出成就之一。

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良渚文化等遗址中常有发现。

其烧制工艺是在烧制结束时,从窑顶慢慢加水,木炭熄灭后产生浓烟,使陶器渗炭而成,表面漆黑光亮且较为致密。

其中以山东龙山文化黑陶中的蛋壳陶以黑、光、亮、薄而著称于世。

彩陶最早出现于新石器时代美术中。

是在打磨光滑的红色陶丕上,以天然的矿物质颜料进行描绘,用赭石和氧化锰做呈色图案,形成纹样与器物造型的高度统一。

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是彩陶的杰出代表。

人面鱼纹彩陶盆出土于西安半坡的人面鱼纹彩陶盆,在圆滚的脸庞上,画着三角形的鼻子,修长的眉毛,眯成一线的双眼,头上戴尖状顶饰物,或在耳旁画出双鱼,或在嘴边衔着两鱼。

图案装饰于陶盆内壁,展现人面与鱼的简洁造型和生动组合。

图案被认为与半坡氏族的原始信仰有关,对于具体含义的解释则各不相同,有说崇拜鱼图腾,或者祈求捕鱼丰收说,或说生殖繁盛的祝福说。

是仰韶文化半坡类型的绘画杰作和典型器物。

C形玉雕龙1971年出土于内蒙古自治区翁牛特旗三星它拉村遗址。

是红山文化玉器的杰出代表。

玉龙整体高26厘米,呈玦形,为墨绿色软玉制成,龙身光泽,蜷曲如勾,龙首做猪嘴形,长吻修目,尖尾,无四肢及鳞甲。

龙背居中处有一穿孔。

是目前发现的体型最大,制作最精,形态最逼真,年代也最久远的碧玉龙形象。

泥塑女神像出土于辽宁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

头像与真人等大,似为全身像的头部。

塑像面呈方圆形,颧骨突出,平鼻阔嘴,嘴角高挑,目光深邃,具有神秘感。

塑造的技术成熟,水平高超,其内涵与原始巫术或信仰有关,是生殖女神或丰收女神的象征。

2021年中国古代建筑知识竞赛试卷及答案(精选)

2021年中国古代建筑知识竞赛试卷及答案(精选)

2021年中国古代建筑知识竞赛试卷及答案(精选)1、我国现存最早的木结构建筑的实物是(C)。

A.秦代B.汉代C.唐代D.宋代2、宋代建筑的特点是(D)。

A.屋顶坡度平缓,出檐深远B.屋顶坡度平缓,出檐较浅C.屋顶坡度陡,出檐深远D.屋顶坡度陡,出檐较浅3、下列屋顶规格按从高到低排列的是(B)。

A.重檐歇山顶、重檐庑殿顶、硬山顶、悬山顶B.重檐庑殿顶、攒尖顶、悬山顶、硬山顶C.重檐攒尖顶、庑殿顶、硬山顶、悬山顶D.重檐庑殿顶、重檐攒尖顶、攒尖顶、歇山顶4、(B)又称为“九脊顶”。

A.庑殿顶B.歇山顶C.悬山顶D.硬山顶5、(C)又称为“挑山顶”。

A.庑殿顶B.歇山顶C.悬山顶D.硬山顶6、(A)的规模质量居全国各大古城之冠。

A.明南京城B.西安古城C.平遥古城D.丽江古城7、最早修筑长城的是(C)。

A.秦国B.齐国C.楚国D.赵国8、用来显示时间的器具是(B)。

A.华表B.日晷C.嘉量D.吉祥缸9、清后期殿试的场所是(C)。

A.太和殿B.中和殿C.保和殿D.乾清宫10、皇帝居住和处理日常政务的地方是(D)。

A.太和殿B.保和殿C.乾清宫D.养心殿11、北京太庙过去是用来(A)的地方。

A.帝王祭祀祖宗B.祭祀土地神和粮食神C.祭祀天神D.祭祀地神12、汉茂陵的封土形式是(A)。

A.“方上”B.“以山为陵”C.较小规模的“方上”D.“宝城宝顶”13、从(C)开始,普遍采用砖石筑墓室。

A.原始社会末期B.阶级社会C.汉代D.唐14、我国古代最大的一座帝王陵墓是(A)。

A.秦始皇陵B.唐乾陵C.汉茂陵D.清陵15、汉茂陵是(D)。

A.汉高祖B.汉景帝C.汉文帝D.汉武帝16、唐乾陵是(C)的陵墓。

A.唐太宗和武则天B.唐太宗C.唐高宗和武则天D.武则天17、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分别位于(D)。

A.湖北武汉、江西南昌、湖南B.湖南、江西南昌、湖北武汉C.江西南昌、湖北武汉、湖南D.湖北武汉、湖南、江西南昌18、岳阳楼的天下四绝是指(A)。

中国建筑史_战国、秦、汉、三国时期的建筑

中国建筑史_战国、秦、汉、三国时期的建筑
高居的享堂如金字塔一般,很有纪念性
三、秦 (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
(一)、社会背景
(二)、宫室——阿房宫
《史记》:“始皇以为咸阳人多,先王之 宫廷小。……乃营作朝宫渭南上林苑中。 先作前殿阿房,东西500步,南北50丈,上 可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 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颠为阙,为复道; 自阿房渡渭,属之咸阳。”
科学,你是国力的灵魂;同时又是社 会发展 的标志 。下午4时13分 21秒下 午4时13分16:13:2121.1.18
每天都是美好的一天,新的一天开启 。21.1.1821.1.1816:1316:13:2116:13:21Jan- 21
相信命运,让自己成长,慢慢的长大 。2021年1月18日星期 一4时13分21秒Monday, January 18, 2021
建造高台和重屋
战国
进一步发展高台建筑,铜器上还刻有二、三层房屋
西汉
高台建筑仍然流行
东汉
高台建筑渐少,而多层楼阁大量增加
秦汉
抬梁式、穿斗式已经发展成熟
屋顶形式 :庑殿顶(四阿顶)、悬山、 囤 顶、歇山 斗拱发展成熟
战国铜器上的建筑图象中相同的屋顶形式
1—镇江铜鉴 2—故宫博物院藏铜器残片3—上海博物院藏燕乐纹椭杯
专注今天,好好努力,剩下的交给时 间。21.1.1821.1.1816:1316:13:2116:13:21Jan-21
牢记安全之责,善谋安全之策,力务 安全之 实。2021年1月 18日星 期一4时13分21秒Monday, January 18, 2021
相信相信得力量。21.1.182021年1月18日星期 一4时13分21秒21.1.18
2.铁具——斧、锯、锥、凿的应用,使木材 加工更为容易,为制作复杂的隼卯和花纹 雕刻创造了好条件。

2021年中国八大建筑流派详解

2021年中国八大建筑流派详解

中国建筑流派之一(四合院)欧阳光明(2021.03.07)北京四合院四合院是北京传统民居形式,辽代时已初成规模,经金、元,至明、清,逐渐完善,最终成为北京最有特点的居住形式。

所谓四合,“四”指东、西、南、北四面,“合”即四面房屋围在一起,形成一个“口”字形。

经过数百年的营建,北京四合院从平面布局到内部结构、细部装修都形成了京师特有的京味风格。

北京正规四合院一般依东西向的胡同而坐北朝南,基本形制是分居四面的北房(正房)、南房(倒座房)和东、西厢房,四周再围以高墙形成四合,开一个门。

大门辟于宅院东南角“巽”位。

房间总数一般是北房3正2耳5间,东、西房各3间,南屋不算大门4间,连大门洞、垂花门共17间。

如以每间11-12平方米计算,全部面积约200平方米。

四合院中间是庭院,院落宽敞,庭院中植树栽花,备缸饲养金鱼,是四合院布局的中心,也是人们穿行、采光、通风、纳凉、休息、家务劳动的场所。

四合院虽有一定的规制,但规模大小却有不等,大致可分为大四合、中四合、小四合三种:小四合院一般是北房三间,一明两暗或者两明一暗,东西厢房各两间,南房三间。

卧砖到顶,起脊瓦房。

可居一家三辈,祖辈居正房,晚辈居厢房,南房用作书房或客厅。

院内铺砖墁甬道,连接各处房门,各屋前均有台阶。

大门两扇,黑漆油饰,门上有黄铜门钹一对,两则贴有对联。

中四合院比小四合院宽敞,一般是北房5间,3正2耳,东、西厢房各3间,房前有廊以避风雨。

另以院墙隔为前院(外院)、后院(内院),院墙以月亮门相崐通。

前院进深浅显,以一二间房屋以作门房,后院为居住房,建筑讲究,层内方砖崐墁地,青石作阶。

大四合院习惯上称作”大宅门”,房屋设置可为5南5北、7南7北,甚至还有9间或者11间大正房,一般是复式四合院,即由多个四合院向纵深相连而成。

院落极多,有前院、后院、东院、西院、正院、偏院、跨院、书房院、围房院、马号、一进、二进、三进……等等。

院内均有抄手游廊连接各处,占地面积极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代建筑风格浅谈汉代建筑浅谈摘要:汉代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第一个高峰。

此时高台建筑减少,多屋楼阁大量增加,庭院式的布局已基本定型,并和当时的政治、经济、宗法、礼制等制度密切结合,足以满足社会多方面的需要——中国建筑体系已大致形成。

关键词:城市建设汉代木构建筑组合式建筑楼阁陵墓经过西汉初年的休养生息,华夏大地又重现了往日的安宁与欢笑——中国自此进入了一个相对长的繁荣时期。

因为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此时科技文化得到迅速发展,《周髀算经》、《九章算术》的编著,造纸术、地动仪的发明,以及天文、历法、医学等一系列的成就奠定了当时中国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汉朝疆域也是扩张到空前的辽阔,势力甚至也伸展至中亚;汉朝与周围许多国家有着广泛的交往,通过丝绸之路从西域引进了乐器、舞蹈、杂技、雕刻、佛教、良马和农作物,而汉朝的丝绸、漆器、铸铁术、凿井术、农业灌溉技术也传到了西域。

汉朝的空前的强盛,使中国人几乎和汉人划上了等号,从此"汉字,汉族"的称谓就沿用至今;汉朝的辉煌,足可以和伟大的唐朝相比,故现今人们常以“汉唐盛世”并称。

两汉时期可谓中国建筑青年时期,建筑事业极为活跃,史籍中关于建筑之记载颇丰,建筑组合和结构处理上日臻完善,并直接影响了中国两千年来民族建筑的发展。

然而由于年代久远,至今没有发现一座汉代木构建筑。

但这时期建筑形象的资料却非常丰富,汉代屋墓的外廊或是庙堂、外门、墓内庞大的石往、斗拱、都是对木构建筑局部的真实模拟,寺庙和陵墓前的石阙都是忠实于木构建筑外形雕刻的,它们表示出木结构的一些构造细节。

但这些“准实例”唯一的不足之处是无法显示室内或内部构造。

但大量的汉代画像砖,画像石和明器,对真实建筑的形象、室内布置、以及建筑组群布局等方面都作出形象具体的补充。

根据这些,人们对汉代建筑的认识才充实丰富起来。

(明器,即冥器。

活着的人相信死去的人灵魂不灭,将在另一个世界重生,因而把他生前用过或喜欢的东西仿制出来埋在墓里。

)西汉仍盛行高台建筑,很少发现西汉时期的陶楼,故西汉时期时期的高层建筑还未大量兴起。

东汉时期各地建高楼,中国木结构体系已初步形成。

一.汉代城市建设汉长安城遗址位于西安龙首塬北坡的渭河南岸汉城乡一带,距今西安城西北约5公里。

其作为都城的历史近350年,实际使用年代近800年,是中国古代最负盛名的都城,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繁华的国际性大都市。

公元前202年,高祖刘邦在秦兴乐宫的基础上营建长乐宫,揭开了长安城建设的序幕。

公元前199年,丞相萧何提出“非壮丽无以重威”,营建未央宫,立东闹、北闹、前殿、武库、太仓。

惠帝三年、五年筑长安城墙,六年建西市。

武帝元朔五年,在城南安门外建太学。

元鼎二年修柏梁台。

太初元年,在城西上林苑修建章宫,其东修凤阙,高20余丈;其北开凿太液地,中有蓬莱、方丈、流洲、壶梁,并建神明台、井于楼,高50余丈。

太初四年又在长乐宫北建明光宫。

至此,西汉长安城规模初定。

平帝元始四年,在长安城南修建明堂、辟雍,从而结束了西汉王朝对其都城的营建。

王莽篡位后下令拆除汉上林苑中建章、承光、包阳、大台、储元官等10余处建筑,将所得材料在城南营建新朝九庙,耗资数百万,卒徒死亡近万人。

光武帝灭莽后东汉建立,刘秀祭把高庙和西汉11陵,并修长安宫室。

汉长安城三大宫之一的长乐宫位于城东南,周长90公里,面积5平方公里,占汉长安城面积的1/6,宫内共有前殿、宣德殿等14座宫殿台阁。

未央宫位于城西南,始终是汉代的政治中心,史称西宫,其周长9公里,面积5平方公里,占城面积1/7,宫内共有40多个宫殿台阁,十分壮丽雄伟。

建章宫是一组宫殿群,周围10余公里,号称“千门万户”。

汉长安城以其宏大的规模、整齐的布局而载入都城发展的史册,汉代以后,虽还有几个小王朝建都于此,但长安城永远失去了盛汉时的光彩。

东汉初期,光武帝刘秀定都洛阳以后,在周代成周城的基础上修筑扩建起一座更大规模的都城,自此这座城市作为东汉、曹魏、西晋、北魏时期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长达330多年之久,学术界将它概称为“汉魏洛阳故城”。

二.汉代木构建筑宫室西汉末叶,台榭建筑渐次减少,楼阁建筑开始兴起。

战国以来,大规模营建台榭宫殿促进了结构技术的发展,有迹象表明己逐渐应用横架。

长时期建造阁道、飞阁,促进了井干和斗拱构造的发展,在许多石阙雕刻上己看到一种层层叠垒的井干或斗拱结构形式。

从许多壁画、画像石上描绘的礼仪或宴饮图中可以看到当时殿堂室内高度较小,不用门窗,只在柱间悬挂帷幔。

文献所记西汉宫殿多以辇道中相属,而未央宫西跨城作飞阁通建章宫,可见当时宫殿多为台榭形制,故须以阁道相连属,甚至城内外也以飞阁相往来。

国内某“影视城”中的仿汉建筑群楼阁木构楼阁的出现可谓中国木结构建筑体系成熟的标志之一。

东汉中后期的墓中,炫耀地主庄园经济以及依附农民、奴婢的成套模型和画像砖、陶制楼阁和城堡、车、船模型大量出土,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明器中常有高达三四层的方形阁楼,每层用斗拱承托腰檐,其上置平坐,将楼划分为数层,此种在屋檐上加栏杆的方法,战国铜器中已见,汉代运用在木结构上,满足遮阳、避雨和凭栏眺望的要求。

各层栏檐和平坐有节奏地挑出和收进,使外观稳定又有变化,并产生虚实明暗的对比,创造中国阁楼的特殊风格,南北朝盛极一时的木塔就是以此为基础。

绿釉陶望楼红陶绿釉。

下为方形池塘,塘内有龟、鱼、鸭浮游。

池垣上有吹奏、迎宾、执弩等九俑,池中央矗立三层方形望楼,第一层门内正坐一俑,第二、三层平台上各有吹奏俑2个、执弩俑2个、立俑1个,四阿式楼顶正中立一朱雀。

绿釉陶戏楼这件陶戏楼分四层,上层是鼓楼,第二层是舞台。

舞台又分前台和后台,有上、下场门。

前台有五个伎乐俑正作表演或伴奏。

绿釉陶水榭红陶绿釉。

下为圆形水池,埂上有羊、鹿、鹅、鸡和武士俑二人、吹奏俑三人,池内有鹅、鸭、龟、鱼和梭形小舟,舟内置篙和桨。

池中矗立由四根扁柱支撑的四阿重层亭榭,其正门外架一小桥通向池岸,桥边有二人恭立,亭内有一人袖手端坐。

不详门楼图阙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

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忆秦娥·思秋》李白这首词想必您一定看过。

但其中的“阙”到底是什么东西?您未必清楚。

这里就要讲讲“阙”。

阙音确,是我国古代在城门、宫殿、祠庙、陵墓前用以记官爵、功绩的建筑物,用木或石雕砌而成。

一般是两旁各一,称“双阙”;也有在一大阙旁再建一小阙的,称“子母阙”。

古时“缺”字和“阙”字通用,两阙之间空缺作为道路。

阙的用途表示大门,城阙还可以登临瞭望,因此也有把“阙”称为“观”的。

汉画像砖上的阙门形象现存的汉阙都为墓阙。

高颐阙位于四川省雅安市城东汉碑村,是我国现存30座汉代石阙中较为完整的一座。

它建于东汉,是东汉益州太守高颐及其弟高实的双墓阙的一部分。

东西两阙相距13.6米,东阙现仅存阙身,西阙即高颐阙保存完好。

高颐阙由红色硬质长石英砂岩石堆砌而成,为有子阙的重檐四阿式仿木结构建筑,其中上下檐之间相距十分紧密。

阙顶部为瓦当状,脊正中雕刻一只展翅欲飞、口含组绶(古代玉佩上系玉用的丝带)的雄鹰;阙身置于石基之上,表面刻有柱子和额枋,柱上置有两层斗拱,支撑着檐壁。

檐壁上刻着人物车马、飞禽走兽。

高颐阙造型雄伟,轮廓曲折变化,古朴浑厚,雕刻精湛,充分表现了汉代建筑的端庄秀美。

它经历1700多年的风雨剥蚀和地震仍巍然屹立,亦反映出汉时精湛的工艺水平。

高颐阙全景冯焕阙位于四川渠县赵家坪,建于东汉,是四川现存诸阙中时代最早者。

现仅存左阙主阙。

通高4.6米,由台基、阙身、楼部及顶盖四部分构成,用灰黄砂石五层垒砌,形似楼阁式木建筑。

阙身正面柱间有隶书铭文两行:“故尚书侍郎南京令豫州幽州刺史冯使君神道”。

此阙造型典雅,雕刻精炼。

冯焕于公元121年遭陷害入狱,卒后始平反。

此阙当建于平反之后。

组合式建筑下面是一个汉代组合形体建筑的例子。

图中有二层楼阁一座,楼两边子母阙各一。

中部的建筑为庑殿顶,正脊平直,立柱粗硕,上施一斗三升拱,檐下似乎还有一条斗拱带。

楼的两层都设有卧棂栏杆,栏杆后有坐有人物,好象正进行着一场宴会。

在主建筑两旁的阙上也有层层的斗拱,阙身上还雕刻着动物的图案。

整个建筑立面丰富,富于变化,气氛庄重而热烈,也许正反映了汉代地主阶层奢华的生活场面。

重楼并双阕(画像砖)说道这里,我门不得不提一提汉代的明堂辟雍。

“明堂辟雍”是一座建筑两种含义的名称,它是中国古代最高等级的皇家礼制建筑之一。

明堂是古代帝王颁布政令,接受朝觐和祭祀天地诸神以及祖先的场所。

辟雍即明堂外面环绕的圆形水沟,环水为雍(意为圆满无缺),圆形像辟(辟即璧,皇帝专用的玉制礼器),象征王道教化圆满不绝。

西汉长安南郊明堂复原图西汉元始四年建造的明堂辟雍,位于长安南门外大道东侧,符合周礼明堂位于“国之阳”的规定。

明堂方位正南北,有方形围墙,墙正中辟阙门各3间,墙内四隅各有曲尺形配房1座。

围墙外绕圆形水沟,就是所谓的辟雍。

四阙门轴线正中为明堂,建在一个圆形夯土基上面。

根据遗址结构和一些间接资料,可以推测出它原是一个十字轴线对称的3层台榭式建筑。

上层有5室,呈井字形构图;中层每面3室,是为明堂(南)、玄堂(北)、青阳(东)、总章(西)四“堂”。

八“个”即“四向十二室”;底层是附属用房。

至于明堂“上圆下方”之说,据现有结构,有可能上层中央太室顶上为圆形屋顶,也可能另有所指。

中心建筑(即明堂)的尺度,如不计算四面敞廊,每面约合28步(每步6尺,每汉尺0.23米),恰与《考工记》所记“夏后氏世室”即春秋战国时的理想方案相同。

院落·组群汉代建筑组群多为廊院试布局,常以门、回廊衬托最后主体建筑的庄严重要,或以低小的次要房屋,纵横参差的屋顶,以及门窗上的雨塔,衬托中央主要部份,使整个组群呈现有主有从,富于变化的轮廓。

地主宅院画像石(1) 这是一座小庭深院,进深二重,另有回廊和别的院子分开。

前院堂屋外有伎人表演,后院廊下有人抚琴,表现了一般地主的家庭娱乐活动。

这幅图中很有特点的就是房屋屋檐下巨大的颅斗和颅斗下粗硕的立柱。

地主宅院画像石(2)这也是一座小型庭院。

主人好象正和客人在正堂内谈天,堂前有两只翩翩起舞的仙鹤。

在右边的院子里高耸着望楼,其实这就是一种“单阙”,既“观”(瞭望之所)。

院中还有一名仆人在打扫卫生,他身旁栓着一只护院的狗。

其实东汉后期阶级矛盾十分严重,封建主和农民的武装冲突不断,因此他们才建起有高墙深院的庄园,有的还配有类似的望楼。

西汉早期住房经考古发掘得知,汉代的民居规模均不甚大。

如洛阳西部之西汉早期住房,平面方形,每面长13.3米,围以厚1.15米之土墙。

南墙西及西墙北端各开一扇宽2米的门。

室内西墙下有一土坑。

发现于新疆民丰县尼雅遗址之住房平面呈曲尺形,内部划为南北二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