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上册同步拓展 重点题型解析 全国通用
一年级上册奥数举一反三数学思维拓展(全20讲含讲义)(图文结合)

18、参加演出的合唱队有28人,舞蹈队的有24人,参加演出的一共有多少人?
19、爸爸今年36岁,我比爸爸小28岁,今年我几岁?
好好学习
一年级奥数
20、螃蟹1分钟能爬75厘米,比乌龟1分钟多爬18厘米,乌龟1分钟能爬多少厘 米?
21、海螺1分钟能爬50厘米,比乌龟1分钟少爬18厘米,乌龟1分钟能爬多少厘 米?
好好学习
一年级奥数
2.先减去那些与被减数有相同尾数的减数。
例4① 4723-(723+189) ② 2356-159-256
解:①式=4723-723-189 =4000-189=3811
②式=2356-256-159 =2100-159 =1941
好好学习
一年级奥数 3.利用“补数”把接近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先变整,再运算(注意 把多加的数再减去,把多减的数再加上)。 例 5 ①506-397 ②323-189 ③467+997 ④987-178-222-390 解:①式=500+6-400+3(把多减的 3再加上) =109 ②式=323-200+11(把多减的11再加上) =123+11=134 ③式=467+1000-3(把多加的3再减去) =1464 ④式=987-(178+222)-390 =987-400-400+10=197
好好学习
一年级奥数
好好学习
一年级奥数
单数与双数例题讲解(二)
好好学习
一年级奥数
好好学习
一年级奥数
好好学习
一年级奥数
重叠问题例题讲解(一)
好好学习
一年级奥数
好好学习
一年级奥数
好好学习
一年级奥数
一年级重叠问题例题讲解(二)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比大小》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比大小》一. 教材分析《比大小》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的第二单元第一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初步理解比较大小,学会用比较符号“>”、“<”、“=”来比较两个物体的大小。
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比较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从幼儿园升入小学,对数学的学习还比较陌生。
他们在生活实际中已经积累了一些关于比较大小的经验,但对符号的认识还比较薄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基础,注重引导他们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自主探究比较大小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初步理解比较大小,学会用比较符号“>”、“<”、“=”来比较两个物体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勇于探究、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初步理解比较大小,学会用比较符号“>”、“<”、“=”来比较两个物体的大小。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比较方法,正确判断两个物体的大小关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图片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比较大小。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谜语,引发学生对比较大小的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探究比较方法:让学生观察、操作实物,引导他们发现比较大小的方法,并能够用语言表达出来。
3.学习比较符号:通过游戏和练习,使学生认识并学会使用比较符号“>”、“<”、“=”。
4.实践应用:设计一些具有梯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运用比较大小的方法,巩固所学知识。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重点练习试题及答案(全册)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重点练习试题第一单元准备课【例1】数一数、把数和图连在一起。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实物数量与抽象的数之间的对应关系。
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是建立起抽象数字与点子图点数(10以内)的一一对应关系。
小鸡有3只,苹果有6个、圆圈有9个,桃子有5个,所以分别连接3、6、9、5。
解答:【例2】比一比、填一填。
(1)在多的后面画“∨”。
(2)在少的后面画“∨”。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比多少,解答的关键是要理解一一对应的关系。
解答时应该画出“一一对应”的标志后进行判断,经历逻辑思考的过程(如下图)。
解答:【例3】看数,在()中补全相应个数的○。
(1)2(○)(2)5(○○)(3)4(○)(4) 6(○○)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数与形的对应。
解答时先看清楚数是几,图形有几个,然后根据给出的数和图形再把图形补画到和数一样多。
(1)2(○),数是2,图形是1个,所以再补画1个○;(2)5(○○),数是5,图形是2个,所以再补画3个○;(3)4(○),数是4,图形是1,所以再补画3个○;(4)6(○○),数是6,图形是2,所以再补画4个○。
解答:(1)2(○○)(2)5(○○○○○)(3)4(○○○○)(4) 6(○○○○○○)【例4】画一画。
(1)画○,○比△多3个。
(2)画△, △比□少4个。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比多少。
画图时,先画出同样多的部分,再画出多或少的部分,是多画几个还是少画几个。
解答;(1)(2)△△△△□□□□□□□□□○○○○○○○△△△△△【例5】数一数,在○里涂色。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图形个数与数量的对应。
涂色时,可以采取一一对应的方法,数出一个图形涂色一个圆圈,这样可以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解答:【例6】在多的后面画上“○”。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比多少。
解答时可以采取一一对应划去的方法来比较多与少(如下图),这样可以得出多一个。
解答:【例7】从第一行移动()朵到第二行,两行同样多。
新人教版 一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数学常考应用题 及解析答案

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数学常考应用题及解析答案一、一年级数学上册应用题解答题1.一共有多少只小动物?(你会用两种方法来解决吗?试一试吧。
)方法1:□○□=□(只)方法2:□○□=□(只)解析:方法一:6+6=12 方法二:7+5=12【解析】【详解】略2.下面的蜡笔有2盒是丁丁的。
(1)丁丁最多有几支蜡笔?□○□=□(支)(2)丁丁最少有几支蜡笔?□○□=□(支)解析:(1)4+5=9(2)4+3=7【详解】略3.体育课上排队,小军前面有3人,后面有9人,这一排一共有多少人?解析:13人【详解】略4.小刺猬和小猴子之间有多少只小动物?解析:15-3-1=11(人)【详解】略5.车上原来有10人。
到站后下车1人,又上车5人。
现在有几人?□○□○□=□(人)解析:10-1+5=14(人)【详解】略6.小玲和小刚代表一(1)班去参加学校一年一度的“春蕾杯”才艺表演大赛,在抓出场序号时,小玲抓到了8号,小刚抓到了19号,小玲表演完后,小刚的前面还有几个小朋友出场?解析:10个。
【详解】8和19之间有10个数,则小玲表演完后,小刚的前面还有10个小朋友出场。
7.玲玲和东东之间有多少人?解析:13-3-1=9(人)【详解】略8.小狗只有按1→5的顺序走才能回家。
(1)小狗回家一共有________条路可走.(2)小狗回家走哪条路最近?把这条路涂上颜色.解析:(1)6(2)6条路的距离是一样的【详解】略9.一共有多少个笑脸?方法一:□○□=□(个)方法二:□○□=□(个)解析:6+9=15;10+5=15【详解】略10.=(人)解析:15-5-1=9(人)【解析】【详解】略11.数一数。
一共有()个图形。
从右边数,排第()。
从左数排第(),左边有()个图形。
把右边的3个图形圈起来。
解析:6;3;2;5【详解】略12.一辆公交车上原来有17人,中途下车5人,又上来6人,现在车上有多少人?解析:17-5+6=18【详解】略13.我会看图列算式。
【高分必刷】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高频考点突破卷(含答案)

【高分必刷】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高频考点突破卷学校:班级:考号:得分: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比3多2,比4多1的数是().A. 5B. 4C. 32.3<5读作()A. 3大于5B. 3小于5C. 3等于53.与5-3的结果相等的算式是()。
A. 2+0B. 4+1C. 2+14.在直尺上,与2相邻的两个数分别是()。
A. 1,3B. 0,1C. 3,45.看图,数一数,圈一圈,两个圈在一起能圈出()圈。
A. 3B. 4C. 56.妈妈给红红和东东同样多的糖果。
()剩下的糖果多A. 红红B. 东东C. 无法判断7.下面图形中哪两个的数量一样多。
()A. ①和②B. ①和③C. ②和③8.树上有3只鸟的是()。
A. B. C.二、填空题(共10题,共20分)9.和3相邻的两个数是________和________。
10.4前面的一个数是________,3后面的一个数是________。
11.比4小的数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有________.12.遮住的是第________个和第________个,一共遮住了________个。
13.比3小的数有、,还有。
14.2 5 4 1 3 0>>>>>。
15.写出下面各数。
16.我会写出得数是5的算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在横线上填上“>”“<”或“=”。
2________5 4________0 3________2 1________20+2_______2 5-3_______3 1+3_______3 3-3_______ 0 18.认真观察,看图写数字。
_______ 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一年级上册数学问题并解答

一年级上册数学问题并解答一、比较大小类问题(5题)1. 题目:3和5比较大小,哪个大?- 解析:5比3多2,按照数的顺序,5在3的后面,后面的数比前面的数大。
- 答案:5大。
2. 题目:比4小的数有哪些(在1 - 5范围内)?- 解析:按照数的顺序1、2、3都在4之前,所以比4小。
- 答案:1、2、3。
3. 题目:2 + 1和3比较大小。
- 解析:先计算2+1 = 3,两个数相等。
- 答案:2+1 = 3,所以它们相等。
4. 题目:在0、1、2、3、4中,最大的数和最小的数相差多少?- 解析:在这些数中最大的数是4,最小的数是0,求它们的差用减法,4 - 0=4。
- 答案:4。
5. 题目:4 - 1和2比较大小。
- 解析:先计算4 - 1 = 3,3比2大。
- 答案:4 - 1>2。
二、数的组成类问题(5题)1. 题目:3是由几个1组成的?- 解析:1+1+1 = 3,所以3是由3个1组成的。
- 答案:3个。
2. 题目:5可以分成几和几(两种分法)?- 解析:一种分法是1和4,1+4 = 5;另一种分法是2和3,2 + 3=5。
- 答案:1和4或者2和3。
3. 题目:2和3合起来是多少?- 解析:合起来就是求它们的和,2+3 = 5。
- 答案:5。
4. 题目:0和5组成的数是多少?- 解析:0和5组成的数是50(一年级上册只涉及简单的数字组合概念,这里可以理解为按顺序组合)。
- 答案:50。
5. 题目:4里面有几个2?- 解析:2+2 = 4,所以4里面有2个2。
- 答案:2个。
三、加减法运算类问题(5题)1. 题目:1+3等于多少?- 解析:1表示1个物体,3表示3个物体,合起来就是4个物体,所以1+3 = 4。
- 答案:4。
2. 题目:5 - 2等于多少?- 解析:5个物体去掉2个物体,还剩下3个物体,所以5 - 2 = 3。
- 答案:3。
3. 题目:小明有2颗糖,妈妈又给了他3颗,小明现在有几颗糖?- 解析:原来有的糖数加上妈妈给的糖数就是现在有的糖数,2+3 = 5。
一年级上册数学试题-思维拓展 图文算式(含答案解析)全国通用

(3)
1、看图回答问题。
2、看图回答问题。
3、你能算出下面的水果各代表什么数?
(1)
(2)
4、聪明的小朋友,请你算一算。
5、请你猜一猜,下面的水果各代表什么数?
6、下面是由美丽的蝴蝶组成的算式,你能猜出这些蝴蝶都表示什么数吗?
7、你知道下面的草莓和苹果各代表数字几吗?
8、下面的图形分别代表什么数?
9、猜一猜下面的水果分别代表数字几?
10、下面的图形分别表示数字几?
11、下面算式,算出△、○、□各表示几?
12、你能根据下面的算式,算出每个图形各表示几吗?
1、【答案与解析】
6+9=15;13+10+9=32;15+32=47
2、【答案与解析】
5+5=10
3、【答案与解析】
(1)苹果=3;(2)芒果=4;(3)菠萝=9 4、【答案与解析】
5、【答案与解析】
6、【答案与解析】
8、【答案与解析】
9、【答案与解析】
10、【答案与解析】
11、【答案与解析】
三角形=2;圆形=3;正方形=1
12、【答案与解析】
圆形=3;正方形=18。
一年级数学上册-同步拓展- 重点题型解析 全国通用(含详细解析)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重点题型解析【重点1】()里最大填几?()+5<13【分析】此题是把一个算式与一个数比较,可以把这个算式看成一个整体。
这个算式的得数要比13小,且()里要填最大的数。
我们可以考虑比13小的数中最大的是12,因此,()+5的得数最大是12,括号里最大能填“7”。
【重点2】8+()=10+7【分析】从题目可知,左右两边算式的得数是相等的。
右边10+7=17,所以左边8+()=17,()里应该填9。
【重点3】先画一画,再写一写。
比左边的数多5。
【分析】左边计数器上的数是15,要画“比左边的数多5”,说明是比15多5,那应该是20。
千万不能表示成“十位上1颗珠子,个位上10颗珠子”,因为“满10个一就要变成1个十”。
因此,在计数器的十位画2颗珠子就行了。
【分析】所选的三个数应该是有联系的三个数,其中两个小数能合成另一个大数。
选法较多,比如:8、4和12;6、4和2;6、2和8;12、10和2。
把所选的三个数圈起来,就用这三个数写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
【分析】首先要分清“左”“右”,其次要分清“几”和“第几”。
从右起只要给第5个圆即1个圆涂色,而从左起要把5个圆全都圈起来。
【分析】首先做好准备工作,数清每盒蜡笔的支数,写在盒子下面:4、8、6。
然后根据题意从中选出两盒,要求“最多有多少支”就要选较多的两盒8+6=14(支),要求“最少有多少支”就要选较少的两盒4+6=10(支)。
【分析】看清图示,所摆正方形并不是一个个独立的,而是紧挨在一起的。
摆一个正方形用4根小棒,摆两个正方形用4+3=7根小棒,摆三个正方形用4+3+3=10根小棒,摆四个正方形就用4+3+3+3=13根小棒。
当然,也可以照样子画一画四个正方形,边画边数小棒根数。
【重点8】10个小朋友排成一排,从左往右数,小文在第7个,小文左边有几人?【分析】小文是排在从左起第7个,那他的左边就有7-1=6人。
此题若按要求画一画图,就能清楚表达题意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重点题型解析
【重点1】()里最大填几?
()+5<13
【分析】此题是把一个算式与一个数比较,可以把这个算式看成一个整体。
这个算式的得数要比13小,且()里要填最大的数。
我们可以考虑比13小的数中最大的是12,因此,()+5的得数最大是12,括号里最大能填“7”。
【重点2】8+()=10+7
【分析】从题目可知,左右两边算式的得数是相等的。
右边10+7=17,所以左边8+()=17,()里应该填9。
【重点3】先画一画,再写一写。
比左边的数多5。
【分析】左边计数器上的数是15,要画“比左边的数多5”,说明是比15多5,那应该是20。
千万不能表示成“十位上1颗珠子,个位上10颗珠子”,因为“满10个一就要变成1个十”。
因此,在计数器的十位画2颗珠子就行了。
【重点4】从8、12、6、4、10、2中选三个数写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
【分析】所选的三个数应该是有联系的三个数,其中两个小数能合成另一个大数。
选法较多,比如:8、4和12;6、4和2;6、2和8;12、10和2。
把所选的三个数圈起来,就用这三个数写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
【重点5】从右起把第5个圆涂上颜色,从左起把5个圆圈起来。
【分析】首先要分清“左”“右”,其次要分清“几”和“第几”。
从右起只要给第5个圆即1个圆涂色,而从左起要把5个圆全都圈起来。
【重点6】下面的蜡笔有两盒是小红的,小红最多有多少支?最少呢?
【分析】首先做好准备工作,数清每盒蜡笔的支数,写在盒子下面:4、8、6。
然后根据题意从中选出两盒,要求“最多有多少支”就要选较多的两盒8+6=14(支),要求“最少有多少支”就要选较少的两盒4+6=10(支)。
【重点7】照这样用小棒摆一排正方形,摆出4个正方形时需要几根小棒?
【分析】看清图示,所摆正方形并不是一个个独立的,而是紧挨在一起的。
摆一个正方形用4根小棒,摆两个正方形用4+3=7根小棒,摆三个正方形用4+3+3=10根小棒,摆四个正方形就用4+3+3+3=13根小棒。
当然,也可以照样子画一画四个正方形,边画边数小棒根数。
【重点8】10个小朋友排成一排,从左往右数,小文在第7个,小文左边有几人?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
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
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
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
【分析】小文是排在从左起第7个,那他的左边就有7-1=6人。
此题若按要求画一画图,就能清楚表达题意了。
【重点9】不计算,在每组中得数大的算式后面打“√”。
2+3()9-2() 10-3()
3+5() 8-2()10-4()
【分析】对于加法算式,可以根据一个数相同,只要看相加的另一个数的大小就能判断得数的大小。
对于减法算式,如果减号后面的数相同,那么减号前面的数越大得数就越大;如果减号前面的数相同,那么减号后面的数越大,得数反而越小。
掌握加、减法的计算规律,会使判断更加准确、迅速。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
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
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
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
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
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
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
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
【重点10】一共有多少只小动物?
【分析】看清说话的是小猴,小猴说:“我后面有8只小动物。
”要求“一共有多少只小动物”,就应该把小猴后面的8只小动物和1只小猴合起来,就是小动物的总数:8+1=9(只)。
此题还可以把说话的小动物改成小熊或小松鼠等,就可以变化成不同的问题啦。
小朋友可以试一试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