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催眠大师》有感_观后感
《催眠大师》观后感

《催眠大师》观后感《<催眠大师>观后感》《催眠大师》这部电影给我带来了一场扣人心弦的心灵之旅,也让我对催眠这一神秘领域有了全新的认识和思考。
影片的剧情紧凑且充满悬疑,从一开始就紧紧抓住了观众的注意力。
徐瑞宁作为一名知名的心理治疗师,自信满满地认为自己能够掌控一切。
然而,当莫文蔚饰演的任小妍走进他的诊疗室时,一切都开始变得不再寻常。
任小妍看似脆弱却又充满神秘,她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表情都仿佛隐藏着深深的秘密。
这种人物设定的反差和冲突,让故事充满了张力,使我始终保持着高度的好奇心,迫不及待地想要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徐瑞宁试图用他一贯的催眠技巧来解开任小妍的心结,但他却逐渐发现自己陷入了一个精心设计的陷阱。
这种角色的反转令人惊叹,也让我深刻感受到了人性的复杂和多面。
我们常常以为自己是掌控者,但在某些时刻,却可能成为被掌控的一方。
而这一切的背后,都源于内心深处的恐惧、愧疚和无法释怀的过去。
电影中的催眠场景令人印象深刻。
那如梦如幻的画面,以及细腻入微的音效,仿佛真的将观众带入了被催眠者的潜意识世界。
在这个世界里,时间和空间变得模糊,过去与现在交织在一起。
通过这些场景,我明白了催眠并非是一种神秘的魔法,而是一种能够深入探索人类内心世界的工具。
它可以帮助我们挖掘那些被深埋在心底的记忆和情感,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
影片中的人物形象刻画得十分丰满。
徐瑞宁看似坚强自信,实则内心充满了创伤。
他因为一次酒后驾车的事故,导致自己的爱人和好友离世,从此陷入了深深的自责和痛苦之中。
这种内心的煎熬,让他在面对自己的问题时选择了逃避。
而任小妍,这个看似神秘莫测的女子,其实是带着使命而来。
她的坚强和勇敢,以及对徐瑞宁的救赎,都让人感到温暖和感动。
除了人物和剧情,电影还引发了我对心理治疗和心理健康的深入思考。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压力和挑战,心理问题日益凸显。
而心理治疗作为一种帮助人们走出困境的方式,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催眠大师观后感体悟

催眠大师观后感体悟最近观看了一部令人深思的电影——《催眠大师》,这部影片给我带来了诸多的感受和体悟。
影片的剧情扣人心弦,充满了反转和惊喜。
故事围绕着两位主角,即催眠大师和他的来访者展开。
他们在催眠与反催眠的过程中,逐渐揭示出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秘密和创伤。
这种紧张的心理博弈让我全程保持着高度的专注,心情也随着剧情的发展而起伏。
影片中的催眠场景让我大开眼界。
那些通过声音、光线和语言诱导进入催眠状态的情节,既神秘又充满了科学的合理性。
我不禁思考,人的意识和潜意识究竟蕴含着多么巨大的能量和秘密?我们日常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和情感,是否只是冰山一角,而更多深层次的东西都被压抑在潜意识之中?从主角徐瑞宁身上,我看到了一个专业自信但又内心充满挣扎的形象。
他在催眠领域有着卓越的成就,却因为一次意外的事故而陷入深深的自责和痛苦之中。
这让我意识到,再强大的人也有自己的脆弱之处,而面对过去的错误和创伤,逃避往往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只有勇敢地正视和面对,才能真正实现自我救赎。
而莫文蔚饰演的任小妍,她看似是一个被各种心理问题困扰的来访者,实则有着坚强的内心和明确的目标。
她的角色让我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和伤痛,有时候我们以为自己是受害者,其实也可能是在自我束缚。
只有解开内心的枷锁,才能真正获得自由和新生。
这部电影也让我对心理学和催眠疗法有了更浓厚的兴趣。
催眠不仅仅是一种神奇的技术,更是一种深入了解人类内心世界的途径。
它可以帮助我们挖掘那些被遗忘或压抑的记忆,找到问题的根源,从而为解决心理问题提供可能。
同时,影片也让我思考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信任。
在催眠的过程中,信任是至关重要的。
而在现实生活中,信任同样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石。
如果我们总是对他人心存戒备,不愿意敞开心扉,那么很难真正地与人建立深厚的情感连接。
此外,电影还让我反思了自己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的态度。
很多时候,我们可能会像徐瑞宁一样,选择逃避或者用工作来麻痹自己,而不是勇敢地去面对和解决问题。
催眠大师观后感范文(通用5篇)

催眠大师观后感范文(通用5篇)催眠大师观后感篇1人类文明的进步,起缘于相互协作、互相信任,然而在这个高度文明的今天,我们反而越来越不相信别人,想了解对方甚至要从星座、八字中找答案。
特别是有心理障碍、处于精神亚健康的群体,更是比比皆是,如何走出心魔,释放自己成为太多人需要面临的问题。
至此,出现了心理医生这个职业,还衍生出了催眠疗法,这种疗法可以使病人处于毫无防备的意识状态中,让医生帮助他走出心灵的桎梏,实现治愈效果。
影片《催眠大师》便将焦点放在了这一题材上,教影迷如何面对和释然那段藏在自己内心最深刻的阴暗记忆。
这部由陈正道执导,徐峥、莫文蔚主演的影片讲述了一位心理治疗师徐瑞宁与女病人任小妍之间的故事,简单来说就是徐峥、莫文蔚如何哄对方睡觉,通过睡觉的方式来实现自己的某种目的。
这种单线叙事、两人对话的影片模式并不多见,如果没有一个严谨的故事逻辑作为背景依托,没有演员纯熟演技的驾驭,很难让观众在银幕前耐心观影近两个小时。
不过从孙鹏的观影感触来讲,这部影片绝对会让你静下来,思考发现。
同时,在影片中也可以看到导演陈正道对细节处理上的用心。
包括,对徐医生工作室内的结构布置、地板纹理的设置、墙上油画的心理暗示以及灯光的精心布局,都可以看出影片对于心理上的研究。
当然,这些环境设置都是服务于一个主题,那就是“催眠”,要知道想实现催眠,场景非常重要,比如需要选择一个空气流通、安静并且感觉安全的场地。
在室内的话,如果坐在椅子上,那么便需要一个有靠背的椅子。
显然,影片中将这些细节发挥到极致,即使真正的专业催眠师看这部影片,想来也会有极大共鸣。
演员方面,徐瑞宁这个角色绝对可以称得上徐峥又一经典。
如果说在《无人区》中,首度以严肃律师角色形象示人的他还令人偶感突兀,那这次在《催眠大师》中,他则完成了一次真正由喜剧演员向实力演员的转型。
因为徐瑞宁这个角色极为挑战演技,尤其在与病人任小妍的相互试探、彼此揣摩中,他需要有高层次,多变化的心理过程。
催眠大师观后感

催眠大师观后感催眠大师观后感(通用11篇)催眠大师观后感篇1有影迷评论,“《催眠大师》这部剧没有什么吸引力,但较之曾经同类题材的国产剧,已经进步不少”其实,我更认为这部剧的亮点是它侧面所关注的:都市人的焦虑症候群。
这部是由现实感极强的内地演员徐峥和港产惊悚剧“女神”莫文蔚主演的影片,本片带给观众的恰恰是导演陈正道的拍摄理念,“我喜欢那种观众拿刀顶着你,你一走不对我就捅你一刀的那个感觉”——你有这种感觉吗?我是有的。
两岸三地共同拍摄的作品不在少数,而这部电影从繁忙的都市中,窥探出都市人面临的焦虑和如何解决这种焦虑的观察角度非常好;用一种希区柯克的推理和大家熟知的心理治疗的电影表现方式也更是这部剧的一大亮点。
焦虑症候群,简言之,就是焦虑病症引起的综合心理疾病。
比如,抑郁症症候群和斯德哥尔摩症候群等都是常见的一种心理活动。
在剧中,小妍(莫文蔚饰演)因为从小被父母抛弃的苦难经历和痛失男友的悲痛心情,假想自己可以遇见鬼。
面对徐医生(徐峥饰演)的多次催眠治疗,不但没有好转,反而愈演愈烈。
这时,剧中情节急转直下,原来,徐医生才是真正的心理病人,而小妍恰是这场“局中局”的“拯救者”。
她被导师相中,用编造的故事使男主人公在故事中“惊醒”,脱离了痛苦的“心魔”。
而这波澜起伏的人物魅力的较量,让观众不觉得枯燥乏味,反而更有探求真相的欲望。
故事中,男女主人公都是社会的精英分子,都是大家羡慕的所谓社会上的“佼佼者”。
但矛盾的是,他们都不同程度的遇到了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并不断放大,到了病症的地步。
这可能也是影片带给大家的思考:我们专注于自我发展的同时,是否注意到自身的健康。
这种健康不只是常说的生理健康。
而锻炼身体固然重要,在纷繁复杂的社会里,能游刃有余的解开自己心里的那个“疙瘩”,同样不能忽视。
2013年一项调查数据表明,中国每年有25万人,因为抑郁症的折磨,而选择自杀来结束生命。
这不仅仅是一个数字,这更是一个信号,是一个关乎社会正常发展的“警示”。
催眠大师观后感 4篇

催眠大师观后感 4篇催眠大师观后感1在看之前,就看到有人说这部电影有点像《盗梦空间》,看完之后给我的感觉就是像惊悚版的盗梦空间……片头真的好像是在看一部恐怖片,怪吓人的,后来才知道原来都只是梦境,人们为了解开自己的心结让大师给催眠了,在逼真的梦境里慢慢让人开导自己从而放下心中的种。
种疙瘩,为了更好地生活下去,主题还是不错的,但是确实有点让人分不清是梦境还是现实,有点混沌。
很佩服导演的这种叙事手法,观众都被前面的剧情给骗了,不看到最后是不知道原来事情是这样的,前面做了很多铺垫,到最后才知道很多细节的关联,让人唏嘘不已,还是不错的,就是看完后有点小压抑……看过《盗梦空间》的人都会对电影里面那种梦中梦印象深刻,当你醒来的时候你不一定是真的醒来,而是跳入了另一个梦境,而且片尾给人留足了悬念,很是让人回味啊——但是《催眠大师》会有点与众不同,它没有梦得那么深,因为不像睡觉做梦那样会睡得那么深、那么不容易醒来,被催眠的人只是意识游离了,他的意识具体要如何往下发展其实很大一部分是要取决于催眠他的人,要什么时候被催眠什么时候才能醒来都是自己难以控制的,让人看着很入神。
电影其实主要讲的是徐峥饰演的催眠大师许瑞宁如何去催眠治疗他的病人,然而却遇上了一名很古怪很难治愈的“病人”任小妍(莫文蔚饰),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细节片段,亦真亦假,傻傻的让人分不清到底哪些才是事实哪些又是主人公想象虚拟出来的,但到最后才发现,原来许瑞宁才是真正被催眠治疗的人,让人很是吃惊。
原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结,别看他表面看起来很风光,但其实他自己也有过不去的坎儿,而且并不比他的病人们轻松多少。
其中相互衔接的很巧妙,一直到最后阐述整个治疗的真实过程的时候才发现其中的奥秘,很是佩服。
许瑞宁刚开始为什么不敢开车?到后面又为什么怕水?手臂上的伤是怎么弄的?等等都是有原因的,原来他曾经经历那么巨大的痛苦,心里背负的满满的自责,要解开这个心结还真是不容易啊……还有任小妍我觉得她也够伟大的,在得知自己的男朋友因为许瑞宁而去世之后居然还能那么帮他治疗,就算这其中也要被催眠而回忆自己不好的痛苦经历,也坚持挺了过来,挺厉害的。
催眠大师观后感体悟

催眠大师观后感体悟在观看完《催眠大师》这部影片后,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它所带来的冲击和思考,让我对人性、心理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影片的剧情充满了悬念和转折。
一开始,我们看到的是一位自信满满的催眠大师徐瑞宁,他在自己的领域里声名远扬,似乎无所不能。
然而,随着剧情的推进,我们才发现他内心深处隐藏着巨大的伤痛和秘密。
莫文蔚饰演的任小妍的出现,打破了徐瑞宁原本看似坚固的心理防线。
影片中的催眠场景让我感到既神秘又震撼。
那些通过语言、声音和环境的营造来引导人进入催眠状态的手法,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人类心灵的脆弱性和可塑造性。
当被催眠者在催眠师的引导下,逐渐放下防备,揭示出内心深处隐藏的情感和记忆时,我不禁感叹人的潜意识是如此的复杂和深不可测。
从徐瑞宁的角度来看,他虽然是一位杰出的催眠师,但却无法催眠自己,无法面对自己的过去。
这让我明白,无论一个人在外表上看起来多么强大,内心都可能有着无法言说的伤痛和脆弱。
他在试图帮助他人解决心理问题的同时,却逃避着自己的问题,这也反映了现实生活中很多人的状态。
我们常常在帮助别人的时候,却忽略了自己内心的需求和创伤。
这种对自我的忽视,最终可能会导致更大的问题。
任小妍这个角色则让我看到了坚强和勇气。
她虽然经历了巨大的痛苦,但依然努力地寻求解脱和治愈。
她在与徐瑞宁的交锋中,不断地突破自己的心理障碍,这种自我救赎的精神让我为之动容。
她的经历也让我明白,无论过去有多么黑暗,只要我们有勇气面对,就一定能够找到走出困境的道路。
影片中的情节还让我思考了关于信任和救赎的问题。
徐瑞宁和任小妍之间从最初的相互试探、怀疑,到逐渐建立信任,共同面对内心的恐惧,这个过程充满了曲折。
他们的关系让我明白,在人与人的交往中,信任是如此的重要。
只有当我们真正信任对方,才能够敞开心扉,让对方帮助我们走出内心的困境。
同时,这部影片也让我对心理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催眠作为一种心理治疗的手段,虽然在影片中被艺术化地呈现,但它背后所依据的心理学原理却是真实而深刻的。
催眠大师观后感小学生范文5篇

催眠大师观后感小学生范文5篇《催眠大师》,原名《催眠档案之彻夜未眠》,是由陈正道执导,徐峥,莫文蔚等主演的剧情片。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催眠大师观后感小学生范文5篇,方便大家学习。
催眠大师观后感小学生范文5篇1昨晚我看了电影《催眠大师》,想起我也是拿了IHNMA催眠师证的人,心有所感,遂成此文。
我们的老师是蔡仲淮,很帅,四十几看着就像二十几岁,大概每天给自己催眠:从现在开始,我青春永驻——。
他老人家,百度出来是——蔡博士是世界第一催眠大师。
《催眠大师》影片中,催眠与反催眠,恍惚催眠与清醒催眠,甚至是移情与反移情,不断较量与碰撞。
很多人看不懂,我觉得好欣慰,学的东西都有用啊。
蔡老师上课的时候,讲过一段故事,他在“催眠之父”艾瑞克森故居搞研究的时候,烧过一锅很美味的明虾请艾瑞克森的女儿吃,她吃过后,赞不绝口。
第二天,她就把艾瑞克森房间的门虚掩着打开,没说什么。
蔡老师,那时正是痴迷艾瑞克森的一个台湾留学生,多么想亲眼目睹大师的房间能够翻阅他的书稿笔记啊,但没有主人的邀请,他是绝对不会擅自进入的。
终于一天,大师的女儿说:你可以进去擦拭一下我父亲的房间吗?当蔡老师一一擦拭着艾瑞克森房间的物品时,心里是怎样的温馨和激动?一页一页地翻看着大师的书稿和笔记,又被怎样的温暖而感动?年轻的蔡老师,怀揣着对艾瑞克森的尊敬和向往,以近乎朝拜大师的满腔热情,在那个屋子里擦拭了两个星期,得出“艾瑞克森的东西是不可复制”的结论,我现在想起这个画面,都好酸涩与感动。
当年的蔡老师,能否想到N年后,他也会是一个催眠大师?催眠师最重要的是什么呢?我们在蔡老师的课堂上,把人催眠成钢铁般的僵硬做人桥催眠实验,我做完后,得到周围人的喝彩掌声,自己却紧张地一下坐在地上。
“催眠之父”艾瑞克森认为:催眠是一个温暖的人在另一个温暖的人身上激发出来的维持生存意志的关系。
他们觉得我做得好,是因为当时我用一颗温暖的心,真切地想去温暖另一个人,但是,装着自信,还不是真正的自信,做完后自己倒很紧张。
《催眠大师》观后感

《催眠大师》观后感《催眠大师》观后感当认真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能够给我们不少启示,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观后感吧。
现在你是否对观后感一筹莫展呢?下面是收集整理的《催眠大师》观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催眠大师》观后感1作为北京国际电影节闭幕影片的《催眠大师》,由80后极客陈正道导演、徐峥监制并携手莫文蔚主演。
影片借助催眠这一心理疗法,讲述了徐铮饰演的徐瑞宁医治莫文蔚饰演的任小妍过程中发生的一场催眠与反催眠的故事。
影片融合了融惊悚、悬疑、心理、情感元素,是一个全新类型化电影的尝试与探索。
《催眠大师》以催眠为话题,虽说开创了国产电影的先河,但这类型并不是首创。
比如瑞典莱塞·霍尔斯道姆执导的《催眠师》,日本落合正幸导演的《催眠》,克里斯托弗·诺兰的《盗梦空间》。
《催眠大师》中的催眠更似《盗梦空间》的梦,而催眠与反催眠则是一个个“梦”被重构与解构之后的斗争。
融入了情感戏份的《催眠大师》,早已不是借催眠而催眠,表现其让人摸不着头脑的惊悚与悬念,以此来为这一新“概念”造势,而是透过催眠之术,展现人物的内心真实情感。
《催眠大师》》以缜密的逻辑设计和新颖的催眠题材,让人感受到一次医学生的催眠疗法,也让人尽情感受一次情感的直面“袭击”。
影片中的纯手工搭建的布景,没有了科技渲染出来的虚假,仿若被导演魔术化一般,真实自然。
而场景与场景的衔接,在镜头与剪辑的完美配合下,可谓天衣无缝。
导演细节化的处理,明显符合了心理学上催眠治疗。
房中一张桌子,一块布,有纹理的地板,挂在墙上的油画,以及房中下雨等等设置,已然经过了精心的配置,这样的心理治疗空间,不仅给人真实之感,也让人感到了一丝丝的“恐怖”,抑或说悬疑。
《催眠大师》似乎借鉴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和机能主义心理学家先驱詹姆斯的“意识流”,以意识来虚幻一个个空间,又以空间来治疗病人,这样与现实“二元对立”的虚拟空间,其实就是一次“潜意识”的活动与精神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看《催眠大师》有感
看《催眠大师》有感
初雪/文
亲,你是不是有过这样的体验:洗碗时,你会沉醉于白日梦中;你和朋友聊天或者看一本书时,你会旁若无人;下雨天睡觉,你听着滴滴答答的雨声,不知不觉睡着了……这些时刻,你已经不知不觉进入了“催眠”状态,此时,α波在你的脑海里震荡,你沉浸其中,心情无比放松。
国产电影《催眠大师》给我们讲述的就是知名心理治疗师徐瑞宁和女病人任小妍之间发生的故事。
知名心理治疗师徐瑞宁经导师介绍,接手了一位怪异、棘手的病人任小妍,她声称自己能够看到死去的人,而且不承认自己有心理疾病。
在倾听病人的一番疯话之后,徐瑞宁决定使用催眠疗法,在逐步进入她的潜意识之后,却不曾想自己被带入了一个可怕的境地……
熟悉的名字、那一片水塘、曾经爱过的人……这些潜藏于徐瑞宁潜意识深处的片段一点点被唤醒,取而代之的是割舍不断、深入骨髓的伤痛,还有胳膊上累累的自残的刀痕——那一场车祸,终结了幸福,两个深爱的人同时离他而去,他幸免于难,却无法面对内心的伤痛,不愿意被唤醒,只能将这些伤痛压抑在潜意识中,以自残的方式来缓解那一份沉重的内疚感。
“每当有人对我说‘不是你的错’,似乎是在提醒我就是我的错;每当有人对我说‘你已经尽力了’,我却觉得自己还可以再努力一
点……”,徐瑞宁对任小妍说道出了自己的心声,他无时无刻不活在深深的内疚和自责中。
片尾任小妍一句,“除了你自己,没有人可以原谅你”,瞬间使徐瑞宁冰冷的心融化了,他终于与自己和解,将那份深深的爱尘封心底……
生活在现实中的我们,内心纠结时,常常是在和自己过不去,过不去自己心里那道坎儿,跳不出“小我”的羁绊;如果我们能够常常给自己“催催眠”,在纠结痛苦,觉得生活无法继续时,能够抬头看看蓝天上漂浮着的朵朵白云,蹲下来闻闻小花的芳香,用心聆听小鸟的鸣叫,细心感受微风划过肌肤的轻柔……用自己的心去感受、去体会生活中久违了的美,这些也许是最好的“催眠”,而你,则是自己最好的催眠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