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眠大师》观后感
催眠大师观后感

催眠大师观后感最近观看了电影《催眠大师》,这部影片给我带来了许多思考和感悟。
影片的剧情充满了悬疑和反转,从一开始就紧紧抓住了观众的心。
主角徐瑞宁作为一名知名的心理治疗师,自信满满地认为自己能够掌控一切,然而在面对神秘的病人任小妍时,他的自信逐渐被打破。
这种情节的设定,让我在观看的过程中始终保持着高度的紧张和好奇,迫不及待地想要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影片中对于催眠这一主题的展现,既神秘又引人入胜。
通过巧妙的场景布置、音效设计以及演员们精湛的表演,让观众仿佛身临其境般感受到了催眠的神奇与危险。
催眠不再是一种遥不可及的神秘技艺,而是成为了推动剧情发展的关键元素。
徐瑞宁这个角色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表面上的自信和专业背后,隐藏着深深的痛苦和自责。
这种人物性格的复杂性,让他显得更加真实和立体。
他在试图帮助任小妍的过程中,也在不断地面对自己内心的创伤,这种自我救赎的过程让人感到既心疼又敬佩。
而任小妍,她看似脆弱无助,实则充满了智慧和勇气。
她的每一个表情、每一句话都仿佛隐藏着深意,让人难以捉摸。
电影中的场景切换和镜头运用也十分精妙。
在催眠的场景中,画面常常会变得模糊、扭曲,给人一种如梦如幻的感觉,增强了催眠的神秘氛围。
而在现实场景中,清晰明亮的画面又让观众能够清晰地感受到角色们的情感变化。
从这部电影中,我深刻地体会到了人的内心世界是多么的复杂和深不可测。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秘密和伤痛,有些可能被深埋在心底,连自己都不敢去触碰。
而催眠,就像是一把钥匙,打开了那些被封闭的记忆之门。
但同时,这也让我思考起催眠的伦理问题。
如果随意地打开一个人的内心世界,是否会对其造成更大的伤害?在追求真相和治疗的过程中,我们又该如何把握这个度?此外,影片也让我对心理治疗有了新的认识。
心理治疗不仅仅是简单的对话和开导,更是一场深入灵魂的探索。
治疗师需要有极大的耐心、敏锐的洞察力和无私的关爱,才能够帮助患者走出内心的困境。
同时,患者自身也需要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过去的伤痛,才有可能实现真正的治愈。
《催眠大师》观后感

《催眠大师》观后感《<催眠大师>观后感》《催眠大师》这部电影给我带来了一场扣人心弦的心灵之旅,也让我对催眠这一神秘领域有了全新的认识和思考。
影片的剧情紧凑且充满悬疑,从一开始就紧紧抓住了观众的注意力。
徐瑞宁作为一名知名的心理治疗师,自信满满地认为自己能够掌控一切。
然而,当莫文蔚饰演的任小妍走进他的诊疗室时,一切都开始变得不再寻常。
任小妍看似脆弱却又充满神秘,她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表情都仿佛隐藏着深深的秘密。
这种人物设定的反差和冲突,让故事充满了张力,使我始终保持着高度的好奇心,迫不及待地想要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徐瑞宁试图用他一贯的催眠技巧来解开任小妍的心结,但他却逐渐发现自己陷入了一个精心设计的陷阱。
这种角色的反转令人惊叹,也让我深刻感受到了人性的复杂和多面。
我们常常以为自己是掌控者,但在某些时刻,却可能成为被掌控的一方。
而这一切的背后,都源于内心深处的恐惧、愧疚和无法释怀的过去。
电影中的催眠场景令人印象深刻。
那如梦如幻的画面,以及细腻入微的音效,仿佛真的将观众带入了被催眠者的潜意识世界。
在这个世界里,时间和空间变得模糊,过去与现在交织在一起。
通过这些场景,我明白了催眠并非是一种神秘的魔法,而是一种能够深入探索人类内心世界的工具。
它可以帮助我们挖掘那些被深埋在心底的记忆和情感,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
影片中的人物形象刻画得十分丰满。
徐瑞宁看似坚强自信,实则内心充满了创伤。
他因为一次酒后驾车的事故,导致自己的爱人和好友离世,从此陷入了深深的自责和痛苦之中。
这种内心的煎熬,让他在面对自己的问题时选择了逃避。
而任小妍,这个看似神秘莫测的女子,其实是带着使命而来。
她的坚强和勇敢,以及对徐瑞宁的救赎,都让人感到温暖和感动。
除了人物和剧情,电影还引发了我对心理治疗和心理健康的深入思考。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压力和挑战,心理问题日益凸显。
而心理治疗作为一种帮助人们走出困境的方式,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催眠大师观后感体悟

催眠大师观后感体悟最近观看了一部令人深思的电影——《催眠大师》,这部影片给我带来了诸多的感受和体悟。
影片的剧情扣人心弦,充满了反转和惊喜。
故事围绕着两位主角,即催眠大师和他的来访者展开。
他们在催眠与反催眠的过程中,逐渐揭示出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秘密和创伤。
这种紧张的心理博弈让我全程保持着高度的专注,心情也随着剧情的发展而起伏。
影片中的催眠场景让我大开眼界。
那些通过声音、光线和语言诱导进入催眠状态的情节,既神秘又充满了科学的合理性。
我不禁思考,人的意识和潜意识究竟蕴含着多么巨大的能量和秘密?我们日常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和情感,是否只是冰山一角,而更多深层次的东西都被压抑在潜意识之中?从主角徐瑞宁身上,我看到了一个专业自信但又内心充满挣扎的形象。
他在催眠领域有着卓越的成就,却因为一次意外的事故而陷入深深的自责和痛苦之中。
这让我意识到,再强大的人也有自己的脆弱之处,而面对过去的错误和创伤,逃避往往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只有勇敢地正视和面对,才能真正实现自我救赎。
而莫文蔚饰演的任小妍,她看似是一个被各种心理问题困扰的来访者,实则有着坚强的内心和明确的目标。
她的角色让我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和伤痛,有时候我们以为自己是受害者,其实也可能是在自我束缚。
只有解开内心的枷锁,才能真正获得自由和新生。
这部电影也让我对心理学和催眠疗法有了更浓厚的兴趣。
催眠不仅仅是一种神奇的技术,更是一种深入了解人类内心世界的途径。
它可以帮助我们挖掘那些被遗忘或压抑的记忆,找到问题的根源,从而为解决心理问题提供可能。
同时,影片也让我思考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信任。
在催眠的过程中,信任是至关重要的。
而在现实生活中,信任同样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石。
如果我们总是对他人心存戒备,不愿意敞开心扉,那么很难真正地与人建立深厚的情感连接。
此外,电影还让我反思了自己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的态度。
很多时候,我们可能会像徐瑞宁一样,选择逃避或者用工作来麻痹自己,而不是勇敢地去面对和解决问题。
催眠大师观后感

催眠大师观后感前几天,我看了一部叫《催眠大师》的电影,看完之后心里那叫一个五味杂陈。
影片开始,那紧张的氛围就像一只无形的手,紧紧地揪住了我的心。
男主徐瑞宁,一个看似无所不能的催眠大师,在自己的领域里呼风唤雨。
他那自信的眼神,仿佛在告诉全世界,没有他解决不了的心理问题。
随着剧情的推进,女主任小妍出现了。
她带着一身神秘的气息,就像一个谜团,让徐瑞宁忍不住想要去解开。
他们之间的每一次交锋,每一次对话,都让我仿佛置身其中,心也跟着提到了嗓子眼儿。
电影里的那些催眠场景,真的是太神奇了!徐瑞宁通过一些简单的道具,比如一个怀表,几句轻柔的话语,就能让人陷入深深的催眠状态。
我就在想,如果现实生活中真有这么厉害的催眠术,那得解决多少人的烦恼啊!不过话说回来,要是被坏人利用了,那可就糟糕啦。
任小妍讲述自己的经历时,那细节丰富得让我都觉得仿佛能触摸到她的痛苦。
她说小时候能看到鬼,那种恐惧和无助,通过她的表情和话语,完完全全地传递给了我。
我当时就想,这姑娘得多不容易啊,得承受多少心理压力。
还有徐瑞宁试图催眠任小妍的过程,那真叫一个惊心动魄。
任小妍的反抗,徐瑞宁的坚持,两人之间的心理较量,就像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我紧张得手心都出汗了,一直在心里默默为他们加油。
特别是当真相一点点浮出水面的时候,我整个人都惊呆了。
原来,这一切都不是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
任小妍的身份竟然有着巨大的反转,而徐瑞宁自己也有着不可告人的秘密。
这时候我才恍然大悟,之前的那些细节,那些看似不经意的情节,都是为了最后的真相做铺垫。
影片中的场景布置也特别有感觉。
那个充满复古气息的催眠室,昏暗的灯光,厚重的窗帘,每一样东西都好像在诉说着故事。
还有那些音效,恰到好处的音乐和音效,让整个氛围更加紧张刺激。
看完这部电影,我不禁想起了自己曾经的一些经历。
有时候,我们总是以为自己很了解自己,很了解身边的人,但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隐藏在心底的秘密和伤痛。
就像电影里的徐瑞宁和任小妍,他们表面上坚强自信,内心却有着无法言说的创伤。
催眠大师观后感600字范文5篇

催眠大师观后感600字范文5篇作为北京国际电影节闭幕影片的《催眠大师》,由80后极客陈正道导演、徐峥监制并携手莫文蔚主演。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催眠大师观后感600字范文5篇,方便大家学习。
催眠大师观后感600字范文5篇1徐瑞林(徐峥饰)正打算结束一天的诊疗时,发现当日还有一位患者任小妍(莫文蔚饰)在等候着他。
阴阳眼是缠绕着任小妍的魔咒,她所说的故事似是而非,但并不能说服自负的心理医生。
诊疗的过程中,破绽、线索、幕后黑手在记忆深处被挖掘重组。
自以为在催眠时,却陷入更深层的循环中。
徐瑞林倒下的那一刻,观众才恍然大悟——谁才是真正的“病人”。
这是个讲述救赎的故事。
一生有很多遗憾和后悔,看似微不足道的一片记忆,可能会沉淀成心头利刃上面压下来的大石块。
徐瑞林是完美主义者,是一个正常的人。
在面对突如其来灾难时慌乱了,求生了,放弃了。
他无法原谅自己的那种背叛,是对爱人和挚友无法同生共死奋力一搏的遗憾。
从沉下去的汽车里游出的那刻,他看见明明还有一线生机的爱人手指微动,却还是毅然地游了出来。
良心、爱心、信心这些准则让他从自责到自残。
"不能被原谅”,就是压在徐瑞林心中的那条诅咒。
原谅,就心理而言是一种对现实的认可,是将拧巴是事情理顺。
当现实在记忆中还原,人才能活在一个顺理成章的环境里。
这里的“现实”是被大众认可的现实,不针对“你永远活在我的心里”这种现实。
不能接受现实的情况,是人对潜意识的否定。
记忆能够被篡改,意识会发生扭曲。
当这些在哪里出现错误的时候,终一瞬,你会突然发觉“整个人都不好了”。
因此,当徐瑞林认识到自己的爱人挚友再也回不来了,他是真的爱他们,他们“会”原谅自己的时候。
他寻求救赎的本能,让自己选择了相信这一切。
纠结爱人和挚友是否会真的原谅徐瑞林的失误?我们无从问起,真相也永远没有真相。
这种原谅,并不是徐瑞林寻找到他人的谅解。
而是他最终,自己愿意相信自己是可以被救赎的。
看到这一点曙光,才有了本文开头的第二个答案。
催眠大师观后感

催眠大师观后感催眠大师观后感(通用11篇)催眠大师观后感篇1有影迷评论,“《催眠大师》这部剧没有什么吸引力,但较之曾经同类题材的国产剧,已经进步不少”其实,我更认为这部剧的亮点是它侧面所关注的:都市人的焦虑症候群。
这部是由现实感极强的内地演员徐峥和港产惊悚剧“女神”莫文蔚主演的影片,本片带给观众的恰恰是导演陈正道的拍摄理念,“我喜欢那种观众拿刀顶着你,你一走不对我就捅你一刀的那个感觉”——你有这种感觉吗?我是有的。
两岸三地共同拍摄的作品不在少数,而这部电影从繁忙的都市中,窥探出都市人面临的焦虑和如何解决这种焦虑的观察角度非常好;用一种希区柯克的推理和大家熟知的心理治疗的电影表现方式也更是这部剧的一大亮点。
焦虑症候群,简言之,就是焦虑病症引起的综合心理疾病。
比如,抑郁症症候群和斯德哥尔摩症候群等都是常见的一种心理活动。
在剧中,小妍(莫文蔚饰演)因为从小被父母抛弃的苦难经历和痛失男友的悲痛心情,假想自己可以遇见鬼。
面对徐医生(徐峥饰演)的多次催眠治疗,不但没有好转,反而愈演愈烈。
这时,剧中情节急转直下,原来,徐医生才是真正的心理病人,而小妍恰是这场“局中局”的“拯救者”。
她被导师相中,用编造的故事使男主人公在故事中“惊醒”,脱离了痛苦的“心魔”。
而这波澜起伏的人物魅力的较量,让观众不觉得枯燥乏味,反而更有探求真相的欲望。
故事中,男女主人公都是社会的精英分子,都是大家羡慕的所谓社会上的“佼佼者”。
但矛盾的是,他们都不同程度的遇到了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并不断放大,到了病症的地步。
这可能也是影片带给大家的思考:我们专注于自我发展的同时,是否注意到自身的健康。
这种健康不只是常说的生理健康。
而锻炼身体固然重要,在纷繁复杂的社会里,能游刃有余的解开自己心里的那个“疙瘩”,同样不能忽视。
2013年一项调查数据表明,中国每年有25万人,因为抑郁症的折磨,而选择自杀来结束生命。
这不仅仅是一个数字,这更是一个信号,是一个关乎社会正常发展的“警示”。
催眠大师影评观后感

催眠大师影评观后感前几天,我看了一部叫《催眠大师》的电影,看完之后,心里那叫一个五味杂陈,感触颇多。
这部电影的剧情真的是扣人心弦。
影片中的主角徐瑞宁,是个声名远扬的心理治疗师,号称“催眠大师”。
他自信满满,觉得自己能够解决任何人的心理问题。
然而,当他遇到任小妍这个看似普通却又神秘莫测的病人时,他的自信开始一点点被瓦解。
任小妍一出场,就给人一种古怪的感觉。
她眼神飘忽,言辞闪烁,让人摸不着头脑。
徐瑞宁试图用他惯用的催眠技巧让任小妍敞开心扉,但任小妍却总能巧妙地避开,甚至反过来影响徐瑞宁。
这一来一往的较量,看得我那叫一个紧张,眼睛都不敢眨一下,生怕错过了什么关键的细节。
电影里的催眠场景,那可真是太精彩了!昏暗的灯光,舒缓的音乐,徐瑞宁那低沉而富有磁性的声音,仿佛有一种魔力,能把人带入一个虚幻的世界。
我记得有一个场景,徐瑞宁让任小妍想象自己身处一个美丽的花园,花园里有各种各样的花朵。
他描述得那么细致,我都仿佛能闻到花香,感受到微风拂面。
而任小妍在这个过程中,表情从紧张逐渐变得放松,那种细微的变化,真的被演员演绎得淋漓尽致。
还有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细节,就是任小妍回忆起小时候的经历。
她讲到自己被父母遗弃在一个破旧的孤儿院,那里的环境阴暗潮湿,孩子们都穿着破旧的衣服。
她说起自己晚上害怕得不敢睡觉,只能紧紧抱着一个破旧的布娃娃。
说到这里的时候,她的眼里闪烁着泪花,声音也变得颤抖。
我的心也跟着揪了起来,仿佛能感受到她当时的孤独和无助。
徐瑞宁在试图解开任小妍心结的过程中,自己的内心也逐渐被暴露出来。
原来,他也有着一段不堪回首的过去,一直被深深的愧疚所折磨。
当真相一点点浮出水面,我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一切都不是偶然,而是精心设计的一场救赎。
电影中的音效也为整个故事增色不少。
每当催眠的关键时刻,那舒缓的音乐就会响起,让人的心情不由自主地跟着放松下来。
而在紧张的情节中,激烈的音效又能让人的心跳瞬间加速,仿佛自己也置身于那个紧张的氛围之中。
催眠大师观后感体悟

催眠大师观后感体悟在观看完《催眠大师》这部影片后,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它所带来的冲击和思考,让我对人性、心理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影片的剧情充满了悬念和转折。
一开始,我们看到的是一位自信满满的催眠大师徐瑞宁,他在自己的领域里声名远扬,似乎无所不能。
然而,随着剧情的推进,我们才发现他内心深处隐藏着巨大的伤痛和秘密。
莫文蔚饰演的任小妍的出现,打破了徐瑞宁原本看似坚固的心理防线。
影片中的催眠场景让我感到既神秘又震撼。
那些通过语言、声音和环境的营造来引导人进入催眠状态的手法,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人类心灵的脆弱性和可塑造性。
当被催眠者在催眠师的引导下,逐渐放下防备,揭示出内心深处隐藏的情感和记忆时,我不禁感叹人的潜意识是如此的复杂和深不可测。
从徐瑞宁的角度来看,他虽然是一位杰出的催眠师,但却无法催眠自己,无法面对自己的过去。
这让我明白,无论一个人在外表上看起来多么强大,内心都可能有着无法言说的伤痛和脆弱。
他在试图帮助他人解决心理问题的同时,却逃避着自己的问题,这也反映了现实生活中很多人的状态。
我们常常在帮助别人的时候,却忽略了自己内心的需求和创伤。
这种对自我的忽视,最终可能会导致更大的问题。
任小妍这个角色则让我看到了坚强和勇气。
她虽然经历了巨大的痛苦,但依然努力地寻求解脱和治愈。
她在与徐瑞宁的交锋中,不断地突破自己的心理障碍,这种自我救赎的精神让我为之动容。
她的经历也让我明白,无论过去有多么黑暗,只要我们有勇气面对,就一定能够找到走出困境的道路。
影片中的情节还让我思考了关于信任和救赎的问题。
徐瑞宁和任小妍之间从最初的相互试探、怀疑,到逐渐建立信任,共同面对内心的恐惧,这个过程充满了曲折。
他们的关系让我明白,在人与人的交往中,信任是如此的重要。
只有当我们真正信任对方,才能够敞开心扉,让对方帮助我们走出内心的困境。
同时,这部影片也让我对心理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催眠作为一种心理治疗的手段,虽然在影片中被艺术化地呈现,但它背后所依据的心理学原理却是真实而深刻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汉语2班168305244吴清润《催眠大师》观后感就像太阳里也有黑子,月球上也有阴影,地球上总是昼夜交错,人,也有阴面和阳面之分。
无可否认。
任何人,都有其深深埋藏在心底不可告人的秘密。
这些秘密,有的是邪念,有的是悲伤,有的是痛苦,有的是已经犯下的罪孽。
但总之,这是每个人随着年龄的成长积累深埋在心底且不会表露出来的秘密。
为什么会不断积累?人自出生,没有荀子所谓的性恶论,也没有孟子所谓的性善论。
在人性中深藏的,是善与恶的平分秋色。
只不过,当他未来所接触的环境善多了,他就把善表现的多了,恶多了,他就把恶表现的多了。
而这个世界,表面上只能接受善,而无法接受邪。
就如同人们喜欢光明而憎恶黑暗。
于是象征着光明的喜鹊得以肆意报喜,而乌鸦却只能成就报丧。
于是,在所有生物都有的基本本能——趋利避害下,人开始不由自主的把邪念隐藏。
这是一种潜意识的行为。
这也就无怪了,总会有一些人把邪念展示出来。
这样的人,意识有了也许有了自主性,他知道自己所想所做的事是被社会不容的。
所以,这种人要么是被我们大家称之为“疯了”,要么是有足够的实力相信即使表现出了自己的恶念也不会被消灭。
当然,后者有时也被称之为前者。
如此秘密,不会干扰社会,不会危及家人,不会伤害朋友,那就成了一点点小小的隐私。
任你秘密再多,在心底埋的再深,也不过是属于你自己的心事而已。
随着心事越多,你可以买醉饮酒,可以吸烟吐雾,只要做法律允许的事,都可以。
可如果一旦威胁到社会、家人、朋友,或者是自己,那就成了一种疾病,一种必须要治疗的病。
自残自杀,也是一种病,甚至是一种比危害社会更严重的病——这样的人不只是对世界绝望,甚至也对自己绝望了,所以必须得治。
一旦这种心事积压过多,内心承受不住而造成心理崩溃,为避免出现伤人伤己的事情发生,我们通常把这种人送进精神病院。
当然,现在的精神病院有个好听的名字——不正常人类研究中心,也可以叫——不正常人类研究所。
很遗憾,在文明如此璀璨的中国古代却并没有多少人重视人的心理问题。
也许是因为古代人的心理太好?也许是因为古代人的思想麻木?也许是他们每天劳劳作作根本就没有多少时间去产生心理问题吧。
当然,古代人如果真的有心理问题还是有几个能解决的去处:道观、寺庙。
他们还是有人能帮忙解决心理问题的:赛半仙。
人之所以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我觉得吧,只有一个原因——不愿面对。
逃避是人的本能。
趋利避害嘛,当人遇到无法解决或者不敢面对的东西时,总是要逃避的。
于是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逃避。
于是开始逃避内心。
当人们面对潜藏在内心深处恐惧而又不愿面对自己恐惧的事实时,通常会把它以一种另类的方式将其忽略。
但它又埋在心底,是你终身不忘的梦魇。
也许有一天,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来越新的记忆会把它压下去。
可当重复的情景再现,你的精神会崩溃的无比迅速。
当然,将其忽略和遗忘的速度是根据一个人心里自我保护程度决定的。
往往心里自我保护能力越强的人,越容易将其快速的忽略。
可当事实复蹋,又会比以往慢的人更容易崩溃。
人在遇到自己不愿面对的事或自己做错的事时,往往还有其他下意识的自我保护的手段,比如:篡改记忆。
对,篡改记忆。
就像很多电影一样,有些人的亲人朋友出了事他拼命的去寻找是谁伤害了自己的亲人朋友。
却又往往受到自己其他亲人朋友的阻挠。
然后自己又孤注一掷非得要报仇雪恨。
于是在自己零碎的记忆片段中去寻找,凶手是谁。
也在寻找,为什么自己对这件事的记忆如此破碎不堪,只有零星的片段像电影一样回放。
可寻寻觅觅才发现,才记起,最后的凶手是自己,最后伤害了亲朋好友的其实是自己。
为什么自己的记忆会只剩下片段?当然一方面是因为自己的脑部受到了创伤。
可最重要的是——自己的心理受到了创伤。
于是大脑自动将这段记忆隐藏,为的是保护自己。
有很多时候,看到的电影里,有人失忆。
朋友说:太假了,这么一点小伤怎么会失忆?因为失忆不仅是由肉体决定,还是因心理决定。
人,都有自我保护的下意识行为。
无论是表,还是里。
也许就像有些人失恋的就喜欢胡吃海喝,有些人就喜欢购物逛街,有些人就喜欢睡觉。
都不过是自己下意识的心理转移法罢了。
真的以为我们上初中时学的那些情绪转移法是自创的?不,不过是根据我们很多人遇到不可接受的事时的下意识行为总结出来的罢了。
有很多事情,其实都是这样。
都是我们心理的下意识行为,不过被世人所总结,并加以梳理,变成理性的逻辑,又传授给那些心理自我保护能力差的人。
这样真的好吗?我不知道。
因为对于有的人来说,确实是好的。
你教他深呼吸能排解心理压力,于是深呼吸真的做到了。
可还有的人,你教他听歌转移注意。
于是他遇到了心理问题,听歌。
好不容易压下去了,第二天又难受了。
继续听歌?那么,他有两种后果:一,像个气球一样充的气太多,爆掉;二,变成心理变态。
转移注意不是个好方法,这还是一种逃避,而有些东西迟早要面对。
为何非要等到不可抑制的时候才去面对呢?人啊,就会自欺欺人,这是人的本性。
明明想做的事,却不敢说。
明明想见的人,却不愿讲。
这是在骗人。
也是在骗己。
什么叫心理暗示?好听点的说法而已。
直白地说,不就是骗自己吗?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故事我们都知道,我们也都嘲笑。
为何嘲笑?因为这个故事讽刺了狐狸的虚伪,因为吃不到就找个自欺欺人的理由,它告戒人们要勇于面对现实。
可现实是什么?几乎所有的人都会“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
而且美其名曰,这叫看得开。
其实,对得不到的东西就贬低它,以平衡自己的心理,这是人的一种自我保护的机制。
用自己能够接受的理由来对事物自圆其说、自我安慰,以避免心理上受到更严重的伤害,这是人的一种本能罢了。
正真能面对得失面对自己的人,又有几个?正真能大方说出自己想要的什么喜欢什么讨厌什么的,又有几个?虚伪,永远是人类一面不倒的旗帜。
《催眠大师》,是一部心理方面的悬疑剧。
其中的心理交锋很精彩。
步步悬疑,引人入胜。
结局出乎很多人的意料,这些是这种剧必须的。
因为——这种剧不会一开始就交代出事情的真实起因。
比如我看过的一部——记忆大师。
都是一样的,需要等待事情的一步步揭开。
谁都不会想到,徐峥演的徐瑞宁是个心里病人。
毫无前奏。
谁也都没想到,莫文蔚演的任小妍是从一开始就认识徐瑞宁的。
当然我还好,至少从一开始任小妍去拨动那个钟的时候,我就从片名和之前的前奏看了出来——任小妍已经开始催眠了。
电影的细节做的还行,至少在心里的一些方面从我这个没学过心理学的人来说已经很好了。
就像电影里说那样——一个人心理防线最低但往往他认为最高的时候是——晚上。
对,一天的忙绿之后,大部分人的心理防线都会不由自主的降低,这是无可避免的。
因为这是人最累的时候,也是人的理智最差的时候。
在这个时候,人的感性就会占上风,很多人的行为就会由感情做决定。
所以现在流行一句话——千万别在晚上做任何决定。
因为这是一个人最没有理智的时候。
当然,人在这个时候又会继续自己的本能——隐藏。
作为一种动物,人会本能的隐藏自己的弱点。
于是,为了掩藏疲劳,人就往往会表现得很兴奋,哪怕这种兴奋过后会让人更疲劳。
表面越强势越自信的人越会如此。
因为他们比其他人更不愿意暴露自己的脆弱。
于是,得以让心里的入侵得逞。
好吧,再来看他们心理的交锋。
不看后面的剧情,只看徐瑞宁催眠任小妍这一段,也是相当精彩的。
因为,这一段也体现出心理上的一点,也就是我上面说过的:人的记忆会自动篡改。
任小妍就是把自己第一次养父母和第二次养父母的情景给融合了,这也是一种篡改。
为什么会这样?一方面,当时她还小,有很多事哪怕她下意识认为很重要,可她还是记不住。
于是她只能把最深沉最明显的现象,那一个小小的点,记在心里。
其他的,只能被埋藏在记忆深处。
还有一点是:她不愿意承认自己是被遗弃的。
对,哪怕后来随着她长大她心里隐隐约约知道自己是被遗弃的,可她就愿意这样欺骗自己。
为什么?不愿意面对自己是被遗弃的事实。
如果她承认自己是被遗弃的了,那会让她丧失这二十多年来她所坚持的东西。
所以,宁愿接受谎言来自我安慰,也不愿接受事实。
这不是她理智所选择的,对,没错,这还是她内心深处的心里自我保护意识替她的理智作出的选择。
人,在幼小时受到的心理创伤是最容易淡去的,因为当时还不记事。
可又是最难淡去的,因为那往往会影响一生。
虽然不记事,可其实那个时候年幼的我们早已把一点点让我们难过痛苦的东西都放在了心里,从此以后我们做的很多事都和那有关。
恐高的,多数年幼的时候从高的地方摔过。
怕水的,多数小时候溺水过。
怕火的,很多都是小时候被烫过。
这种阴影,会刻在我们灵魂深处,成为我们生命的印记。
除非有什么更重要的事发生,更重要的人出现,否则我们会在潜意识里把它凝为不可察觉的却会影响一生的永恒。
电影里的任小妍,就是如此。
所以她说她自己有阴阳眼,可其实,这个世界哪有鬼神呢?心理暗示罢了。
而这种心理暗示又不是我们经常歌功赞德的每天对着镜子说:“Yes,I can!”它是默然无声,不易察觉,又潜藏在内心深处,时时刻刻影响我们的。
电影中的任小妍,被很多心理专家称为“无法治愈”。
为什么?因为在她不断地历练中,她的心理变得格外强大。
这才是最可怕的。
逻辑思维很好,这才是最让人无法治愈的。
逻辑思维,也就是理性思维,也就是唯一区别人和动物不同的一种思维。
理性思维的强大,代表着感性思维的潜藏。
因为她的理性思维的强大,所以她甚至可以去控制自己的感性思维。
于是,她可以改变很多自己的感性意识,然后使其符合逻辑,符合理性。
于是,无法治愈。
因为一旦感性复合了理性,那就是没病,没病,要怎么治?所以,唯一能做的,就是打破这份理性对感性的控制力,这也是任小妍对徐瑞宁做的——打破他的自信心。
自信心被打破,理性压抑下的感性也就暴露了,也就会把自己的病情表现出来,也就可以治疗了。
所以,徐瑞宁会并不断的告诉任小妍——你在骗我,那不是你第一次被遗弃,你在骗我,那不是你生日,你在骗我,北方没有木棉花。
他其实也是在不断告诉任小妍——你别骗自己了。
打破了这份理智,才使得治疗有可能继续。
而后的任小妍和徐瑞宁又多次交锋,多次催眠。
目地是什么?催眠的真实目的是什么?是让你自己看清你自己,是让你找到隐藏在你内心深处你自己都无法面对的真相,是让你看清你到底不敢面对的是什么。
这叫,找到病因。
催眠治疗无疑是有效的,它不同于一班的治疗方式。
一般的心理治疗无法知道你的病因到底是什么,到底是经历了什么会让你出现或许幻听,或许幻视。
而催眠治疗,可以让你自己知道,你到底在躲在逃避什么。
于是,你就面对它了。
于是,就可以解决你的心理疾病了。
更重要的是,最后还会在你的心理打上心理暗示,告诉你事情已经解决了。
比如从一开始徐瑞宁向我们展示的——他在催眠时告诉那位女士,你的女儿已经原谅你了。
当然,让我们始料未及的最终BOSS徐瑞宁还有一项天赋技能——他也是一名心理医疗师。
但是在面对自己的病情时,他选择了最下等的一种,也是他唯一能选择的一种——封闭这段记忆,给自己心理暗示,放弃这段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