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OI的电子出版物版权保护的实现

合集下载

电子出版物出版管理规定

电子出版物出版管理规定

电子出版物出版管理规定电子出版物是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型出版物,它具有便捷、高效、低成本等优势。

为了规范电子出版物的出版行为,保障读者权益,中国国家新闻出版署于2011年7月1日颁布了《电子出版物出版管理规定》。

这部规定在电子出版物出版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于促进电子出版物事业的健康发展有着积极作用。

一、规范电子出版物产生过程《电子出版物出版管理规定》第二条规定,电子出版机构必须具有办公场所、专业技术力量、资金保障和出版管理能力等基本条件。

这一条规定对于产生电子出版物的机构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必须保证其正常的生产能力和出版条件,以确保电子出版物的质量。

二、规范电子出版物内容和质量电子出版物作为一种新型出版物,除了满足纸质出版物内容质量的标准外,还需充分利用数字技术和网络优势提升内容的创新度和交互性。

《电子出版物出版管理规定》第六条规定了电子出版物内容的准则,禁止在电子出版物中涉及国家禁止出版的内容、淫秽色情、暴力恐怖、宣扬种族歧视等违法违规内容。

同时需要保证电子出版物的权威性和传递真实、准确的信息。

三、规范电子出版物的版权保护《电子出版物出版管理规定》第十二条规定了电子出版物的版权保护,宣称发行电子出版物必须借鉴和遵循有关知识产权法律和法规的规定。

出版者必须明确电子出版物的版权归属,并保护作者的合法权益。

另外,电子出版物发布时必须注明出处,以保障出版物的版权归属和作者的知名度。

四、保障读者权益《电子出版物出版管理规定》第十四条对读者权益进行了保障性的规定,其中包括保障订阅者的权利、保障消费者的购买权利等。

另外,规定了出版者应当及时处理读者反映的问题,提高服务质量。

同时,要求电子出版机构对信息进行严格管理,避免泄露读者隐私和个人信息。

在电子出版物快速发展的浪潮中,机构们必须遵循这些规定,保障出版物的质量、内容、版权和读者权益。

同时,这些规定也可以协助政府有序正常地管理电子出版物业务。

孩子教育中的电子出版物版权保护与维权措施

孩子教育中的电子出版物版权保护与维权措施

孩子教育中的电子出版物版权保护与维权措施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电子出版物在孩子教育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然而,电子出版物的广泛传播也带来了版权问题的日益突出。

本文将探讨孩子教育中的电子出版物版权保护与维权措施。

一、电子出版物的版权保护意义在探讨电子出版物的版权保护措施前,首先需要明确电子出版物的版权保护意义。

电子出版物的版权保护旨在确保原作者的合法权益,保障其获得合理的经济回报,激励创作活力和创新。

此外,版权保护也有助于维护教育领域的公平竞争环境,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稳定供给。

二、电子出版物版权保护的挑战尽管电子出版物的版权保护意义重大,但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着一些挑战。

首先,电子出版物的数字化特性使得其容易被非法复制、传播或修改。

同时,因为网络空间的开放性和匿名性,侵权行为难以追溯和惩处。

此外,不同国家之间的版权法律差异也给版权保护带来一定的困难。

针对这些挑战,采取一系列的版权保护与维权措施势在必行。

三、电子出版物版权保护的措施1.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是保护电子出版物版权的基础。

政府应加强版权相关法律法规的修订与制定工作,使其能够覆盖电子出版物的各个环节,涵盖版权保护、监管、追责等方面。

2. 提高版权意识提高社会各界对版权保护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对于电子出版物的版权保护至关重要。

学校、家庭和媒体等方面应加强教育宣传工作,培养孩子们的版权意识,引导他们正确使用电子出版物,尊重知识产权。

3. 创新技术保护手段技术手段是保护电子出版物版权的有效途径之一。

数字水印、加密技术和数字版权管理技术等技术手段的运用,可以有效降低盗版和侵权行为的风险。

4. 加强监管与执法力度加强版权监管部门的建设,提高监管与执法力度,对于维护电子出版物版权至关重要。

建立健全的举报与投诉机制,加大对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形成严密的版权保护网。

四、电子出版物版权维权措施1. 建立维权机构和平台建立专门的版权维权机构和平台,为原作者和权利人提供维权服务,为侵权行为的调查与处罚提供支持。

基于DOI的数字版权管理系统的模型研究

基于DOI的数字版权管理系统的模型研究

作者: 赵蕴华 姚长青 冯尉
作者机构: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北京100038
出版物刊名: 情报理论与实践
页码: 102-105页
年卷期: 2010年 第2期
主题词: 数字信息资源 数字版权管理 数字对象唯一标识 元数据
摘要:随着信息与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媒体内容的分发、复制与编辑变得越来越普遍。

同时,数字内容的版权管理和内容保护问题也显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介绍了数字版权管理的体系架构和数字对象唯一标识技术,并结合目前流行的DOI技术提出构建新的DRM模型,新的模型可以有效解决目前数字版权管理系统构建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

电子出版物的管理制度

电子出版物的管理制度

电子出版物的管理制度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化出版物的数量和种类不断增加。

相应地,电子出版物的管理制度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一个完善的电子出版物管理制度将有助于保证出版物的质量、安全性和版权保护,防止盗版、侵权等违法活动的发生。

本文将就电子出版物的管理制度进行探讨。

一、数字出版物的权责数字出版物的权责是指对于数字出版物所拥有的相关权利和义务。

其中,数字出版物的权益主要包括版权、质量保障、安全保障、管理服务和利益保护等方面。

而对于这些权益,就必须在法律上进行明确规定和规范化,以达到保护数字出版物的目的。

1.版权保护数字出版物的版权保护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在数字出版物的管理制度中,版权保护应该被视为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数字出版物的出版者应该严格遵守版权法规,并尽最大努力保障自己的版权。

同时,也应当负起维护其他版权人正当权益的责任。

对于其他侵犯版权的行为,如网络盗版、侵权行为等,应该给予严惩。

2.质量保障数字出版物的质量保障是非常重要的。

出版者在发布数字出版物之前,应对数字出版物进行严苛的质量检查和测试,以确保出版物的质量达到规定的标准。

同时,要求在数字出版物中包含准确的资料和信息,以保证出版物的可靠性和正确性。

3.安全保障数字出版物的安全保障也是非常重要。

出版者必须要采取适当的安全保障措施,保证数字出版物的信息安全。

这种保护的范围包括信息的传输安全、储存安全、内容安全等方面。

4.管理服务对于数字出版物的管理服务必须完备。

出版者有责任提供完善的管理服务,包括技术支持、客户服务、资料更新等方面的服务。

提供尽可能多的信息,以便读者能够了解更多的有关出版物的内容和用途。

5.利益保护数字出版物的利益保护也是非常重要的。

出版者应该制定合理的定价政策,保护出版物的市场价格。

同时,出版者也应该密切关注市场变化,及时地调整价格。

二、数字出版物的管理流程数字出版物的管理制度应该被视为一个完整的管理流程。

这个流程应该包括出版物的生产流程、生产质量检查、出版物检票、出版物销售、版权管理等等。

数字出版如何保护知识产权

数字出版如何保护知识产权

数字出版如何保护知识产权在当今数字化时代,数字出版行业蓬勃发展,为人们获取知识和信息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然而,伴随着数字出版的迅速崛起,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也日益凸显。

如何在数字出版领域有效地保护知识产权,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数字出版中的知识产权侵权形式多种多样。

未经授权的复制和传播是最为常见的问题之一。

在网络环境下,数字内容可以被轻易地复制和传播,这使得版权所有者的权益受到严重侵害。

例如,一些网站未经许可擅自上传和分享受版权保护的电子书籍、音乐、影视作品等,使得创作者和出版商的经济利益受损。

此外,盗版问题也十分猖獗。

盗版者通过非法手段获取数字出版内容,并以低价甚至免费的方式提供给用户,这不仅侵犯了知识产权,还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

还有一些侵权行为表现为对作品的修改、改编或翻译未经授权,损害了原作者的创作意图和声誉。

要保护数字出版中的知识产权,技术手段的应用是至关重要的。

数字版权管理(DRM)技术是目前广泛采用的一种方法。

通过加密、数字水印等技术,对数字内容进行保护,限制未经授权的访问和使用。

例如,电子书籍可以采用加密技术,只有在用户获得合法授权后才能进行阅读。

同时,身份认证和访问控制技术也能发挥重要作用。

通过建立用户身份认证系统,确保只有合法用户能够获取和使用数字出版内容。

访问控制技术可以根据用户的权限,限制其对数字内容的操作,如复制、打印、转发等。

完善法律法规是保护数字出版知识产权的重要保障。

国家和地区需要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数字出版中知识产权的保护范围、侵权行为的界定以及相应的法律责任。

加强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各类侵权盗版行为,提高违法成本,让侵权者望而却步。

行业自律也是不可忽视的一方面。

数字出版行业的相关企业和组织应当自觉遵守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内部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

加强对员工的知识产权培训,提高其保护意识。

行业协会可以发挥协调和监督作用,制定行业规范和自律准则,促进企业之间的合法竞争。

高校学报doi的深度应用研究——基于湖北省高校学报doi应用情况的数据分析

高校学报doi的深度应用研究——基于湖北省高校学报doi应用情况的数据分析

高校学报D O I 的深度应用研究基于湖北省高校学报D O I 应用情况的数据分析白㊀雯(«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编辑部㊀湖北㊀武汉:430074)摘㊀要㊀通过数据调查,分析湖北省高校学报的D O I 应用状况,结果表明,湖北省高校学报的D O I 应用不深入.据此,提出了促进高校学报深度应用D O I 的策略,以期提高高校学报的期刊显示度和影响力.关键词㊀学报;D O I 注册;D O I 解析中图分类号:G 237.5;G 353.1㊀文献标识码:A ㊀文章编号:1671G3524(2019)04G0077G04㊀㊀收稿日期:2019G09G17㊀㊀基金项目:全国高职成高学报研究会2017年立项课题 高校学报应用D O I 研究 (项目负责人:白雯);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2018年课题 协同发展视角下高职院校科研工作创新研究 (2018G B 214)㊀㊀作者简介:白雯(1984~),女,硕士,副编审.E Gm a i l :359324791@q q.c o m 1㊀问题的提出D O I (D i g i t a lO b je c t I d e n t if i c a t i o n ),即数字对象唯一标识.D O I 具有惟一性㊁永久性等特性,因此,D O I 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电子出版物的版权保护[1].D O I 技术能够实现资源的快速准确定位,使不同的电子期刊数据库之间㊁电子期刊数据库与文摘数据库之间实现无缝链接,为用户从二次文献到原始文献㊁从引文到原文的链接提供了便利,并可以实现永久指向㊁动态维护[2],有利于期刊的传播和数字化.因此,学术期刊加入D O I 系统有利于知识产权的保护与管理㊁提高论文的显示度和便于文献检索及信息索取等.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D O I 目前已在国际出版界得到广泛的应用.D O I作为互联网时代的新兴产物,迅速获得了出版界㊁尤其是科技期刊出版商的认可.目前,全球很多出版商及信息服务机构正在使用D O I 标志标准与链接服务,包括世界信息服务业巨头如E l s e Gv i e r㊁S p r i n g e r ㊁J o h n W i l e y &So n s 等.D O I 在国外的成功,尤其是在西文科技期刊领域的成功,充分表明了全球科研工作者对资源互联与共享的巨大需求[3].高校学报作为学术期刊的一个重要群体,它的D O I应用情况值得关注.本文基于湖北省高校学报D O I 应用情况的数据分析,探讨高校学报的D O I 应用状况.2㊀湖北省高校学报D O I 应用状况调查分析㊀㊀笔者从中国高校之窗(h t t p ://w w w.g x 211.c o m /g x m d /g x -h b .h t m l )找到湖北省高等院校名单,从中选取公办本科院校36所作为研究对象.36所高校每所学校至少有1种学报.有些高校学报文理没有分版,只有1个综合版;有些高校学报有人文社科和自科版2个版;有些高校学报有多个版.本文所讨论的高校学报是指由高校主办的㊁以反映本校教学科研成果为主的综合性学术期刊,不包括那些高校主办的专业性很强的学术期刊,也不包括由综合性学报转为专业性期刊的期刊,比如,由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转办的新闻与传播评论.本文所讨论的高校学报有60种,其中英文期刊2种,中文期刊58种.60种学报有S C I 期刊1种,为武汉理工大学学报(材料科学版)(英文版);E I 期刊3种;核心期刊有20种.核心期刊包括南大核心㊁北大核心㊁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期刊㊁科技核心期77刊㊁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五大核心期刊(数据来源中国知网).2.1㊀调查结果2019年5月22日至26日,登录期刊网站或进入相应数据库,在湖北省60种高校学报2019年第1期中任意下载1篇论文,共下载60篇.对每篇文章的D O I状况进行调研.调研结果如下:(1)期刊是否注册D O I.通过查看60篇期刊文章是否标注D O I可知,有15篇期刊文章没有标注D O I号.可见湖北省高校学报有15种期刊未注册D O I.(2)相应期刊文章中的D O I是否可以解析成功,解析成功代表注册成功.在浏览器地址栏输入h t t p://d x.d o i.o r g/D O I号,如果链接到期刊文章,则解析成功;如果链接不到期刊文章,说明论文解析不成功,可能的原因是D O I没有注册成功或者注册不及时等.45篇注册D O I期刊文章中,6篇文章解析不成功,说明6种期刊有解析不成功的情况.(3)与国际D O I基金会(I D F)代理机构合作情况.目前,国际D O I基金会(I D F)代理机构在全球有10个(如图1)[4].在浏览器地址栏输入h t t p:// d x.d o i.o r g/d o i R A/D O I号进行检索,可以看出刊发文章的期刊和哪个D O I代理机构合作,示例如图2.将刊发在«武汉理工大学学报(材料科学版)(英文版)»的一篇文章的D O I号代入上述网址中进行检索,可以看出武汉理工大学学报(材料科学版)(英文版)与C r o s s R e f合作.中国大陆代理机构有两个,标识为I S T I C和C N K I.2007年初,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和万方数据联合向I D F(国际D O I 基金会)申请取得了D O I的中文注册权,并在此基础上成立了中文D O I注册中心,成为中文信息服务领域的第一个国际D O I基金会(I D F)组织下的中文代理[5],标识是I S T I C,其具体业务由中文D O I和万方数据D O I负责.万方数据D O I注册的前缀统一是10.3969;2013年知网成为中国D O I注册的又一代理机构,标识是C N K I,具体业务由中国知网D O I负责.期刊与中文D O I合作需要在文章显眼的位置标注D O I号,同时需要期刊在D O I系统自行上传元数据,而与万方数据D O I和中国知网D O I合作只需要在文章显眼位置标柱D O I号,不需要上传元数据,由万方数据D O I和中国知网D O I代为上传和注册.目前,国内英文期刊通常与C r o s s R e f合作,中文期刊通常与中文D O I㊁万方数据D O I㊁中国知网D O I合作.湖北省高校学报中的2种英文期刊与C r o s s R e f合作;1种中文期刊与中文D O I合作,为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8种中文期刊与万方数据D O I合作;24种中文期刊与中国知网D O I合作.图1㊀全球D O I代理机构图图2㊀文章所刊发期刊合作的D O I代理机构(4)统计D O I标注位置以及文后参考文献是否著录D O I.在标题上方㊁页眉下方位置标注D O I号的学报有21种,在页眉处标注D O I号的学报有3种,在关键词后面及下方处标注D O I号的学报有21种;文后参考文献著录D O I的期刊只有2种英文期刊,纸质期刊未标注,在S p r i n g e r期刊网站上做了参考文献的C r o s s R e f链接,可以直接链接到参考文献全文;没有1种中文期刊文后参考文献标注D O I 号.2.2㊀调研结果分析从上面的调研结果可以看出,湖北省高校学报87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2019.4㊀的D O I应用不深入;英文期刊应用走在中文期刊前面;多数期刊只用在纸本期刊上标注㊁印刷D O I,不用上传元数据,由代理机构上传;高校学报整体还处于标注D O I阶段;绝大部分期刊文后参考文献没有注D O I;还有解析不成功的文章;期刊编辑也没有去关注D O I解析情况,从而为期刊发展提供参考.湖北是期刊大省,高校学报数量也居于全国靠前的位置,湖北省高校学报D O I应用不深入的状况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全国高校学报D O I应用不深入的状况.分析全国高校学报D O I应用不深入的原因,有以下三点:①高校学报没有真正认识到D O I 解析的重要作用,持观望心理,绝大多数期刊处于在纸质期刊上标注D O I的阶段;②高校学报人手少,参考文献著录D O I会增加编辑校验准确性的工作量,有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的心理;③高校学报受众对D O I的作用认识不清,增大了D O I的应用难度.3㊀高校学报积极参与D O I深度应用的建议3.1㊀期刊自行上传元数据,进行独立注册高校学报如果自行上传元数据,能够自主选择文章解析的网址,可以链接到各大数据库,也可以链接到期刊网站上.期刊将文章链接到期刊的网站上,可以引导期刊读者更好地了解期刊的文化,了解期刊的编辑活动,提高期刊运行的透明度,对于增强读者的信任感和期刊的显示度有很好的作用.特别是对于优先出版的文章,将其附上D O I号,可以快速地被解析㊁被检索㊁甚至被引用,缩短期刊出版的时滞,提升期刊影响力.期刊自身上传元数据进行独立注册,还能够及时注册,尽快进行解析.高校学报都有自己的网站,很多期刊都可以下载全文,期刊将文章解析到期刊网站上,期刊读者可以准确㊁快速地找到期刊网站,避免假网站的干扰,期刊读者还能够免费下载全文,为读者提供下载㊁阅读便利.3.2㊀参考文献注D O I,提供引文格式,包括D O I 我国于2015年12月1日开始实施新的«信息与文献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 B/T7714-2015),该标准明确指出将D O I作为著录项目,以便读者快捷㊁准确地获取电子资源.W e bo fS c i e n c e于2015年11月推出新兴资源引文索引数据库(E m e r g i n g S o u r c e sC i t a t i o n I n d e x,E S C I),要求新申请进入的中㊁英文期刊须在参考文献中增加D O I著录项信息[6].新国标的实施及国际权威数据库的要求都具有明确的导向作用,高校学报应顺应趋势,积极为参考文献注D O I,增强学术规范,促进学术交流.笔者建议在文章的检索页面显眼的位置标注 引用本文 字样,后面附上文章的规范引用格式,包括D O I,示例如 引用本文:贺德方.坚持科学管理,实施 资源立所㊁技术强所㊁人才兴所 战略[J].数字图书馆论坛,2009,(12):2-8.d o i:10.3772/j.i s s n.1673-2286.2009.12.002 .让期刊文章的引用者直接复制规范引用格式即可,可以节约引用者的时间,而且准确不会出错,这样还可以减少引用本刊文章的期刊编辑加工参考文献的工作量.如果有条件,建议印刷纸质版本,网页上的P D F版本(超链接)㊁H T M L版本的参考文献都要标注D O I,全方位实现参考文献的跨平台链接,提高期刊的显示度.3.3㊀引导受众认识D O I的作用在一些国内网上学术平台如小木虫上,经常可以看到有人在询问相关D O I的问题,可见国内读者不太了解D O I,高校学报的读者也有同样的问题.高校学报应该在期刊网站上告知读者本刊已注册D O I,并介绍D O I的功能和作用,告诉他们如何查找文章的D O I号,如何校验D O I号的准确性,如何用D O I号检索文献,等等.期刊作者认识到D O I的作用,他们会积极配合期刊进行参考文献D O I的标注,减少期刊编辑的工作量.期刊和受众达成共识,有利于D O I的应用.3.4㊀克服困难,坚守高校学报事业数字化出版背景下,高校学报也应顺势而为,否则只能被淘汰.高校学报人手少,实施数字出版工作必然会增加编辑工作量,这就需要编辑以高度的责任心去克服困难,摒弃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的观望心理,推动数字出版工作.编辑部在使用D O I 后,也要做好跟踪工作,关注本刊D O I的解析情况,收集使用D O I前后期刊的相关指标,真正认识使用D O I的价值,进一步开发D O I功能,将其价值最大化,同时加强与其他学报编辑部的交流和沟通,共享经验.编辑还应主动关注D O I的发展动态,不能被动参与,要多进行学术研究并取得研究成果,以助推D O I的理论研究和应用的深入[7].编辑一点一滴的努力,会一步一步提升期刊办刊质量.参考文献[1]㊀杨文建,邓李君.基于D O I的电子出版物版权保护的实现[J].现代情报,2008(6):87-89.97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白㊀雯:高校学报D O I的深度应用研究[2]㊀王维佳.基于D O I技术的数字资源快速查找[J].图书情报工作,2010,54(S1):292-293.[3]㊀周月娟,田杰.D O I对科技期刊网络传播的影响[J].科技与出版,2008(11):55-57.[4]㊀D O I R e g i s t r a t i o n A g e n c i e s.[2019-06-10].h t t p s://w w w.d o i.o r g/re g i s t r a t i o n_a g e n c i e s.h t m l.[5]㊀徐敏,姚树峰,邓文盛,等.科技期刊论文首页信息著录规范化研究[J].学报编辑论丛,2018(0):130-134.[6]㊀史强,包雅琳.参考文献数字对象标识符规范著录的编校实践[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8,29(9):901-905.[7]㊀白雯.D O I背景下高校学报传播效能的提升[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34(3):50-53.A p p l i c a t i o no fD O I i nU n i v e r s i t y J o u r n a l sD a t aA n a l y s i sB a s e d o nA p p l i c a t i o no fD O I i nU n i v e r s i t y J o u r n a l s i nH u b e i P r o v i n c eB a iW e n(E d i t o r i a lD e p a r t m e n t o f J o u r n a l o fH u B e iA d u l tE d u c a t i o n I n s t i t u t e,W u h a n430074,H u b e i)A b s t r a c t:D O I a p p l i c a t i o n o f u n i v e r s i t y j o u r n a l s i nH u b e i p r o v i n c ew a s a n a l y z e d t h r o u g h d a t a i n v e s t i g aGt i o n.T h e r e s u l t ss h o w e dt h a tD O Ia p p l i c a t i o nc o u l d g od e e p e r.T h e r e f o r e,t h es t r a t e g i e so n p r o m o t i n g f u r t h e r a p p l i c a t i o no f u n i v e r s i t y j o u r n a l sw e r e p r o p o s e d t o i m p r o v e t h e d i s p l a y d e g r e e a n d i n f l u e n c e o f u n iGv e r s i t y j o u r n a l s.K e y w o r d s:u n i v e r s i t y j o u r n a l s;D O I r e g i s t r a t i o n;D O I a n a l y s i s(责任编辑:游㊀涛) (上接第46页)D e s i g na n dA p p l i c a t i o no f I n d e n t a t i o n M e t h o dR e s i d u a l S t r e s sM e a s u r e m e n t S y s t e mS h a n g L u n㊀L i uD o n g㊀L iR o n g f e n g㊀D uL i y i n g㊀K u a n g L a n x i a n g (T e c h n o l o g y C e n t e r o fW u h a n I r o na n dS t e e l C o.,L t d.,W u h a n430080,H u b e i)A b s t r a c t:T h eb a s i c p r i n c i p l eo f i n d e n t a t i o n m e t h o df o rr e s i d u a ls t r e s s m e a s u r e m e n t i si n t r o d u c e d.B a s e do n t h en a t i o n a l s t a n d a r dG B/T24179 2009a n d I n d e n t a t i o nS t r a i nM e t h o d f o rD e t e r m i n a t i o no fR eGs i d u a l S t r e s s i n M e t a l l i cM a t e r i a l s,t h e o v e r a l l d e s i g n s c h e m e o f t e s t i n g s y s t e mi s p r o p o s e d.T h e t e s t s y sGt e mi n c l u d e sw i r e l e s s s t r a i nd a t a a c q u i s i t i o n s y s t e m,w i r e l e s s d a t a r e c e i v i n g s y s t e ma n d c o m p u t e r s o f t w a r e s y s t e m.T h ew i r e l e s s s t r a i nd a t a a c q u i s i t i o ns y s t e mt a k e s s i n g l e c h i p m i c r o c o m p u t e r a s c o r e a n d r e s i s t a n c e s t r a i n g a u g e a s s e n s i t i v ee l e m e n t.A f t e r a m p l i f y i n g a n d f i l t e r i n g s t r a i n i n c r e m e n t s i g n a l o f t h e i n d e n t a t i o n m a n u f a c t u r i n gp a r t,i t i s c o n v e r t e d i n t o d i g i t a l s i g n a l b y t h e h i g hGp r e c i s i o n a n a l o gGt oGd i g i t a l c o n v e r t e r,a n d t h e ns e n t t o t h ew i r e l e s s d a t a r e c e i v i n g s y s t e mt o e n t e r t h e c o m p u t e r.T h e c o l l e c t e dd a t a a r e p r o c e s s e db y c o m p u t e r s o f t w a r e s y s t e mt oc o m p l e t e t h e c a l i b r a t i o nc o e f f i c i e n t a n dr e s i d u a l r e s p o n s eo fm e t a lm a t e r i a l.T h e p r a c t i c a l a p p l i c a t i o ns h o w s t h a t t h e s y s t e mh a s t h e a d v a n t a g e s o f h i g ha c c u r a c y,s t a b l e p e r f o r m a n c e, e a s y t o c a r r y,s i m p l e e x p a n s i o na n d e a s y o p e r a t i o n.K e y w o r d s:i n d e n t a t i o n r e s i d u a l s t r e s s;s i n g l e c h i p;w i r e l e s s d a t a a c q u i s i t i o n;c o m p u t e r;c a l i b r a t i o n c oGe f f i c i e n t(责任编辑:李文英)08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2019.4㊀。

基于DOI的电子出版物版权保护的实现

基于DOI的电子出版物版权保护的实现

收稿日期:2008-02-29作者简介:杨文建(1981-),男,情报学2007级研究生,研究方向:网络信息组织与服务。

邓李君(1982-),女,情报学2006级研究生,研究方向:信息资源检索与开发。

基于DOI 的电子出版物版权保护的实现杨文建 邓李君(西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重庆400715)〔摘 要〕 本文在分析现有版权保护方式缺陷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电子出版物版权保护方式———DOI 保护法,并介绍了DOI 对电子资源保护的实现过程。

〔关键词〕 DOI 保护;版权保护;电子出版物〔中图分类号〕G 25517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8-0821(2008)06-0087-03R ealization the Copyright Protection of E lectronic Publication B ased on DOIY ang Wenjian Deng Lijun(Faculty of C om puter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S 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715,China )〔Abstract 〕 Through analyzing the defects of the existing copyright protection ways ,a com pletely new m odel of copyright protection of electronic publication —DOI protectionwas brought forward.Then 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pro 2cess of DOI electronic res ources to protect the copyright.〔K ey w ords 〕 DOI protection ;copyright protection ;electronic publication 数字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发展促使了电子出版物的繁衍生息,而且随着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出版物的类型不断增多,其使用方式也不断增加。

数字出版中的著作权保护研究

数字出版中的著作权保护研究

数字出版中的著作权保护研究数字出版是指将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等媒体内容以数字形式进行编辑、制作、传播和存储的过程。

数字出版的发展对著作权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数字出版中的著作权保护研究将成为未来数字版权保护的重要议题。

数字出版中的著作权保护是指保护数字出版物的著作权人对其作品的经济利益和版权控制能力的法律制度。

数字出版物一旦产生,就需要有合理的著作权保护机制,否则将面临盗版、侵权、虚假传播等多种风险。

在数字出版中,如何维护著作权人的利益,保护创作的合法性和正当性,是一个重大的挑战。

案例一:电子书出版权保护随着电子书的逐渐普及,由此而产生的作品保护问题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电子书出版物的传播非常方便,但也面临着盗版、侵权等问题。

为了保护数字出版物的版权,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在出台相关的法律和政策,例如美国《数字千年版权法案》和中国《网络安全法》等。

案例二:数字音乐著作权保护数字音乐也是数字出版物的一种,具有易传播、方便使用等特点。

但这也导致数字音乐的著作权保护困难重重,盗版和侵权现象非常普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一些音乐平台采用数字水印技术,将特定编码嵌入到音乐文件中,以确定该文件是否经过授权。

另外,一些国家也在加强对数字音乐的版权保护,例如加拿大已经投资了几百万美元来开发数字版权管理系统。

案例三:数字影视著作权保护数字影视作品近年来成为数字出版领域的重点保护对象,但同样面临着数字水印、屏幕录制、“美剧追剧”等问题的严峻挑战。

为保护数字影视作品的版权,国家和相关产业单位共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数字电影加密技术的研发、知识产权保护要求的制定、了解终端用户使用数的统计等。

总之,数字出版中的著作权保护已经成为数字版权保护的重大议题。

只有合理的著作权保护机制,才能保障数字出版物的创作和传播的合法性。

当前,在国家和国际层面上已经有许多法律和政策来保护数字出版物的著作权,但数字出版的技术和市场环境还在不断变化,需要保持持续的研究和创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08-02-29作者简介:杨文建(1981-),男,情报学2007级研究生,研究方向:网络信息组织与服务。

邓李君(1982-),女,情报学2006级研究生,研究方向:信息资源检索与开发。

基于DOI 的电子出版物版权保护的实现杨文建 邓李君(西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重庆400715)〔摘 要〕 本文在分析现有版权保护方式缺陷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电子出版物版权保护方式———DOI 保护法,并介绍了DOI 对电子资源保护的实现过程。

〔关键词〕 DOI 保护;版权保护;电子出版物〔中图分类号〕G 25517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8-0821(2008)06-0087-03R ealization the Copyright Protection of E lectronic Publication B ased on DOIY ang Wenjian Deng Lijun(Faculty of C om puter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S 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715,China )〔Abstract 〕 Through analyzing the defects of the existing copyright protection ways ,a com pletely new m odel of copyright protection of electronic publication —DOI protectionwas brought forward.Then 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pro 2cess of DOI electronic res ources to protect the copyright.〔K ey w ords 〕 DOI protection ;copyright protection ;electronic publication 数字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发展促使了电子出版物的繁衍生息,而且随着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出版物的类型不断增多,其使用方式也不断增加。

一方面作品的数字化,使其权利人更难以控制作品的使用。

另一方面,已有的著作权法难以囊括新的出版物形式和新的使用方式,必然出现著作权法对著作权人权利保护的空白。

所以,著作权人通过新的技术和新产品获取利益的风险急剧增加。

显然,当人人都可以轻而易举地利用新技术,方便、快捷地复制或网上下载电子出版物时,如果数字化和网络传播的有关权利得不到应有的保护,作品的创作者、为传播作品而进行投资的出版商和其他信息的生产者,就不会拿自己的利益去冒险,这将对大量有价值的信息产品的上网产生直接影响。

由于网络传播的价值与网上传播的信息的数量和质量密切相关,所以,网上没有大量有价值的信息,最终也会损害公众的整体利益。

本文拟通过DOI 技术来实现电子出版物的版权保护,探讨一条新的版权保护之路。

1 现有版权保护方式分析111 版权保护法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统计,全世界大约有130多个国家为电子资源提供版权保护。

各国之所以引用版权保护对电子资源提供保护,是因为:版权保护的电子资源从作品属性上看,归位于汇编作品。

目前,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伯尔尼公约》、TRIPS 协议、美国和台湾等大多采用版权法保护数据库。

并且一些重要的国际组织、国家和地区都将数据库作为汇编作品加以保护,因为汇编的内容可以是享有版权的文学艺术等作品,也可以是不享有版权的其他数据和材料。

但是引用版权法进行保护有其极大的缺陷,因为版权保护电子资源的实质性要件是要在内容“选择和编排”上具有“原创性”。

制作者智力创作的原创性是用以确定电子资源能否适用版权保护的惟一标准。

也就是说,版权法只对电子资源就选择和编排进行“形式”上的保护而不保护电子资源的“具体内容”,这就不符合电子资源的特性了,没有达到对电子资源的全面保护[3]。

112 安全访问机制现有的安全访问机制主要有加密和水印技术的应用、用户身份的标识、自我保护的容器、电子图书内容的标识、权限元数据方案等。

由于安全访问控制是对封闭系统环境中的数字资源进行访问控制,除水印技术外它不能在数字信息被访问并传播到其它系统时持久地保护数字信息。

另外,安全访问控制仅仅处理预先知道用户的情况,这对于形成全球共建共享网络的环境也是不够的。

2 DOI 技术211 DOI 的概念DOl (Digital Object Identifier )意为数字对象标识符。

它是由美国出版商协会(The Ass ociation of America Publishers ,AAP )下属的技术委员会(Enabling T echnologies C ommittee )—78—2008年6月第6期June 2008N o.6现代情报■信息化与网络建设于1994年设计的一种在数字环境下保护知识产权和版权所有者商业利益的系统。

DOI 系统首先是要引进一种出版业标准的数字信息识别码,以支持出版商与用户之间各种系统的相互转换,为版权与使用权之间的协调管理提供基础。

DOI 是被指定用来代表知识产权对象(物理的、数字的或抽象的)的名称(字符和/或数字),例如电子期刊文章、学习对象、电子书、图像,以及任何类型的内容。

它们用于提供对象的当前信息,包括这些信息(或有关它们的信息)可以在因特网上的什么地方找到。

关于数字对象的信息可能随时间变化而不同,包括查找地点,但其数字标识符不会改变。

212 DOI 的特点21211 惟一性(Unique )DOI 标识符能惟一地标识网络环境下的任何数字化对象,如文本、图片、声音、影像、软件等。

因此它可以用作知识产权保护的作用。

21212 永久性(Persistent )即使被描述的资源被移动、重新组合或者修改了,其标识符并不需要改动;这个特点可解决网络信息永久有效访问的问题。

21213 兼容性(Interoperable )DOI 系统具有与过去、现在及未来系统的兼容性,具体包括DOI 标识符的兼容性、DOI 处理系统的兼容性、DOI 元数据的兼容性。

3 基于DOI 的电子出版物版权保护的实现鉴于现有版权保护方式的缺陷和DOI 具有惟一性、永久性等特性,因此,可将DOI 技术应用于电子出版物的版权保护。

即通过DOI 技术来实现电子出版物的版权保护。

我们现在所知的DOI 标识是基于handle 标识系统的,其组成为:<DIR >.<RRG >/<DSS >,这一标识并不能详细的对DOI 惟一标识的数字对象进行详细的版权说明。

由此笔者提出了基于DOI 的电子出版物版权保护的实现。

311 版权保护的实现过程笔者在实现过程中引入了信任管理,因为电子出版物的版权保护不再是针对某一系统进行保护,而是对全球所有的电子出版物对象实施保护。

信任管理可以解决开放网络环境中未知用户的授权问题。

信任管理去掉了传统访问管理中的已知用户约束,允许基于未知用户的凭证控制他们对数字信息的访问,真正实现了不分国籍、不分地区、不论贫富的资源共享理念。

31111 我们将可能涉及到的所有的版权信息、被保护作品的重要性或密级(依据档案的密级来划分)、使用者的使用方式进行一一列举,如表1所示:表1版权人信息版 权被保护作品的重要性或密级用户使用方式版权人相关信息说明版权人特殊说明人身权利(A )财产权利(B )作者身份权(署名权)(A1)维护作品完整权(A2)复制(B1)表演(B2)播放(B3)展览(B4)发行(B5)摄制电影(B6)电视(B7)录像(B8)改编(B9)翻译(B10)注释(B11)编辑(B12)一级:绝密(a )二级:机密(b )三级:秘密(c )四级:内部(d )五级:公开(e )免费使用(Ⅰ)合理使用(Ⅱ)为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Ⅱ1)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在作品中适当引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Ⅱ2)为报道时事新闻,在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中不可避免地再现或者引用已经发表的作品(Ⅱ3)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刊登或者播放其他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已经发表的关于政治、经济、宗教问题的时事性文章,但作者声明不许刊登、播放的除外(Ⅱ4)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刊登或者播放在公众集会上发表的讲话,但作者声明不许刊登、播放的除外(Ⅱ5)为学校课堂教学或者科学研究,翻译或者少量复制已经发表的作品,供教学或者科研人员使用,但不得出版发行(Ⅱ6)国家机关为执行公务在合理范围内使用已经发表的作品(Ⅱ7)图书馆、档案馆、纪念馆、博物馆、美术馆等为陈列或者保存版本的需要,复制本馆收藏的作品(Ⅱ8)免费表演已经发表的作品,该表演未向公众收取费用,也未向表演者支付报酬(Ⅱ9)对设置或者陈列在室外公共场所的艺术作品进行临摹、绘画、摄影、录像(Ⅱ10)将中国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已经发表的以汉语言文字创作的作品翻译成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作品在国内出版发行(Ⅱ11)将已经发表的作品改成盲文出版。

前款规定适用于对出版者、表演者、录音录像制作者、广播电台、电视台的权利的限制(Ⅱ12)付费使用(Ⅲ)拒绝使用(Ⅳ)—88—现代情报2008年6月第6期June 2008N o.6■信息化与网络建设 合理使用(Fair use或Fairdealing)是指在特定的条件下,法律允许他人自由使用著作权作品而不必征得著作权人的同意,也不必向著作权人支付报酬,只需要指明作者的姓名和作品的名称出处,但不得侵犯著作权人享有的其他权利的著作权权利限制制度。

因特网是一个开放的共享世界,如果对知识产权过度保护,会违背网络共享与自由的精神,会窒息借鉴与创新,走到著作权保护的反面。

笔者认为,网络作品的合理使用是完全必要的,否则网络服务大众的功能势必受到限制,也徒增不必要的争端,DOI 在实现电子出版物版权保护时不仅要保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还要充分考虑网络环境的开放性、便利性和自由性,放松对合理使用的规制,以利于思想的交流和文化的传播。

正如美国学者帕特森(Patters on)所言:“信息的公开传播非常重要,因此不能使自由之公益和民主社会屈从于传统著作权观念下的私人独占。

”《著作权法》第22条规定了表中所列的合理使用的12种情况。

版权人可根据对自己作品的版权要求按上表编码。

如:版权人的要求为可以复制公开自己的作品,但需要付费使用,则编码为版权人信息(可省略)+B6eⅢ。

31112 把DOI设想成具有两层描述功能的标识符,所有的DOI应用都是基于第一层“数字辨别”和第二层“版权记录代码”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