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园林赏析概述共108页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园林是我国传统建筑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园林博大精深,在世界园林史上独树一帜。
以中国古典园林为代表的中国造园艺术,是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和最高目的,从而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目的。
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文化含量丰富,个性特征鲜明,又多彩多姿,极具艺术魅力,它深浸着中国文化的内蕴,是中国五千年文化史造就的艺术珍品。
一、中国古典园林基础知识中国古典园林大都是文人、画家与匠人合作的结晶。
园林概念首次出现在明代,计成在其造园巨著《园治》一书中所述:“大凡造园,不分市村城郊,地段以僻静为胜……景物可因借随机……”。
其意思是,在一定地段范围内,或对天然山水进行利用改造,或人力兴造山水地貌,结合景载与植载,并安插布局相适宜的建筑,从而构成一个兼具游览、居住、观赏的环境。
中国古典园林有三大要素,即山水地形、花草树木、园路建筑。
山是永恒稳定的象征,大园山大,主山多是土山,山石用在重点部位称“山骨”;小园山小,可全用山石堆叠;水是智慧和廉洁的象征,水从山泉流出,通过曲折的溪涧最后汇成大池,成为园林的主体水面。
花草树木富有生机,象征着欣欣向荣。
花草树木是自然式的,讲究意境,花木种类的选择都要顺应地形、朝向等自然气候条件与植物的生长习惯,同时特别注意保留原有的古树和植被,使之成为全园植物的骨干。
园路建筑讲究“曲径通幽”,建筑分散在自然要素之中,与自然的景物交织在一起。
园中的主要建筑往往和主山池相对,自然景色最集中的地方往往有点景和观景的建筑。
建筑和园路还起着分隔空间和组织游览路线的作用。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类型(一)按所有者身份分类1、皇家园林皇家园林是专供帝王休息享乐的园林,古人讲“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在统治阶级看来,国家的山河都是属于皇家所有的,所以其特点是规模宏大,真山真水较多,园中建筑色彩富丽堂皇,建筑体型高大,现存为著名皇家园林有:北京的颐和园、北京的北海公园、河北承德的避暑山庄等。
中国古典园林及鉴赏讲解

1798年,原名寒碧山庄,因园主姓刘,又称刘园,
、岭南园林
与建筑小品相映衬,更显得园林色彩浓丽。岭南园林发展历史较晚,吸取了江南园林之“秀”,
1858年,面积仅2204m2。
轻盈通透。余荫山房又名余荫园,位于广东番禺市南村镇,清代同治六年兴建,距今130多年,
、在园林与建筑的关系上,中国古典园林是以园林为主体,建筑为园林服务;而西方园林是以建筑统领园林。
、在植物配置上,中国古典园林采用多种方式,以自然形孤植、散植为主;西方园林以整形对植、列植为主,
、在园林艺术构造上,中国古典园林借助叠石、书法、绘画、文学等手段;西方园林借助雕塑、工艺美等。
、在文化渊源上,中国古典园林受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影响较大,追求天人合一;西方园林受科学理念影响较
经历了奴隶社会末期和封建社会初期的漫长岁月,相当
Hale Waihona Puke 思想活跃,为宗教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东汉时期,中国本土的道教及从印度传入的佛教,
以自然美为核心的美学思想直接影响造园活动,由模仿自然山水
展现恢弘气魄和灿烂光彩。著名的皇家园林有大明宫、兴庆宫、华清官。华清宫是唐代皇家园林的代表,
2000平方米,以小巧玲珑的独特建筑风格赢得岭南园林艺术精品的著称。游廊式拱桥把这座古庭
1800年。园内桥、廊、院、路都结合地形安排,是顺应自
中国古典园林鉴赏
纹理与色彩,有目的的取材,以便更好地表现设计意境。古人品石有七大标准:瘦、透、
中国古典园林叠山所用石料主要有湖石和黄石两种,因其质地、色泽、形态不同,所叠
、北方园林
1750年乾隆所建的清漪园,总面积290平方公里,分
1703-1792年,为清代皇帝避暑和处理政务的离宫。山区占山庄75%的面积,保持了重峦叠嶂、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豫园坐落于上海市市区南部旧城的东北角,北靠福佑路,东临安仁街,西面与上海城隍庙和豫园商城毗邻,是著名的江南古典园林,闻名中外的名胜古迹和游览胜地,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豫园原来是明代四川布政使上海人潘允端为了侍奉他的父亲——明嘉靖年间的尚书潘恩而建造的,取“豫悦老亲”之意,故名为“豫园”。
豫园从明嘉靖三十八年(公元年)开始兴建,至明神宗万历五年(公元年)完成,前后共用了18年时间。
占地70余亩。
17世纪中叶,潘氏的后裔逐渐衰落,园林也逐渐荒废。
到清乾隆二十五年(公元年),由该地的人士集资购得豫园的一部分,并重新进行整理。
清道光年间(公元-年)豫园因年久失修,当时的地方官通令各同业公所分管并作为议事的地方,共有21个行业各占一区,自行修葺。
道光二十二年(公元年)鸦片战争期间,英军入侵上海,盘踞在城隍庙5日,园林遭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咸丰十年(公元年),清政府勾结帝国主义镇压太平天国革命,英法军队又侵入城隍庙,造成了更大的破坏。
新中国成立以后,自年起开始整修,恢复了30多亩园景。
现在的豫园可以分为六大景区,每个景区都存有其独有的景色。
入园没多久就可以看见一座大型假山,层峦叠嶂,清泉飞瀑,回去若真景。
假山以武康黄石扎成,出自于江南知名的砌山家张南阳之手,拥有“江南假山之并列”美誉。
“萃秀堂”就是骗人山区的主要建筑物,坐落于假山的东麓,面山而筑城。
自萃秀堂绕开花廊,进山路,存有明代祝枝山所书的“溪山清赏”石刻。
抵达山顶时存有一个平台,于此洞庭,全园景物,一览无余。
从鱼禾榭到万花楼一带,有游廊、溪流、山石等景物,多庭院小景,极具玩味。
点春堂景区,园亭相套,轩廊相连,花木葱茏,泉水潺潺,包括有和煦堂、藏宝楼等建筑。
清咸丰三年(公元年)上海小刀会领袖刘丽川等,曾在点春堂设立指挥部。
玉华堂前的石峰——玉玲珑,是豫园的镇园之宝,被誉为江南三大名石之首,具“皱、漏、瘦、透”之美。
据说是移自乌泥径朱尚书园,潘允端认为它是宋徽宗时搜罗的花石纲遗物。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中国古典园林赏析中国古典园林的过去,同上下五千年的中华文明息息相关。
这个园林体系并不像同一阶段上的西方园林那样,呈现出各个时代、各个地区的迥然不同的风格形式。
中国园林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自我完善,其受外来的影响甚微,因此其发展也表现为极为缓慢的、持续不断的演进过程。
我国的园林到底从何时、何处发展而来?以往人们都认为是从商周王室的苑囿演变而来的。
近来又有人研究了古代诗歌,并参照考古证实了最早的园林应是原始村落住宅边的林木绿化以及苗圃等实用性的小块土地。
其实,艺术的起源本来就是复杂的,而非孤立的,往往是由多种原因交织而成。
应该说是村宅绿化与畋猎苑囿是我国古典园林源头的两股活水。
据考古学的科学推测,古代的纺织、制陶、磨制工具等活动多半在户外举行,再加上集会、祭祀、玩耍等需要,人们都会在村落中或者说四周的空地上植树,即可遮荫防尘,又可游戏其中。
这种以植物为主,依靠天然地形的简朴的早期民间园林似乎对后来发展起来的恬淡素静的文人村居园林有过不小的影响。
东晋诗人陶渊明《归田园居》中“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前檐,桃李罗堂前”正是接续了上古村宅园林的余韵。
而明清之际的文人园也是不断地从中吸取营养,正如园林家陈从周先生《园林论丛》中所述:如“柳荫曲路”、“梧竹幽居”、“荷风四面”等风景画,未始不从农村绿化中得到启发,只不过再经过概括提炼、以少胜多,具体而微而已……帝王苑囿的出现和上古贵族围猎活动是直接有关的,可以说,囿起源于狩猎,中国古典园林的雏形产生于囿与台的结合,时间在公元前11世纪,也就是奴隶社会后期的殷末周初。
殷代的帝王、贵族奴隶主很喜欢大规模的狩猎,古籍中多有“田猎”的记载。
除此之外,囿不定期有圈养以及作物种植的功能,囿无异于一座多功能的大型天然动物园了,此外,帝王也将苑囿作为戏耍燕乐之地,使之具有狩猎宴饮双重功能。
中国古典园林的漫长的演进过程,正好相当于以汉民族为主体的封建大帝国从开始形成而转化为全盛、成熟直到消亡的过程。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

中国古典园林分析刘先军摘共中国古典因林极共古代丈人的气质特点, 以整体自然环境为背景, 加之因林建筑的组合, 营造出符合中国传统审美特征的自然景现。
关拍询古典因林自然景观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 造园艺术水平历经千年历史达到“虽由人造, 宛自天开”的天人合一、物我并融的境界。
且影响了东南亚及世界许多地区园林艺术的发展, 在世界园林发展史中独树一帜, 占据重要的地位。
所有建筑样式的产生和发展, 都是时代生活方式, 生产技术水平以及文化审美意识的体现。
中国自古以来, 就有有宅必有园, 有园必有的传统居住观念, 也因封建统治阶级贪图奢华而为后世留下了许多旷世恒久的园林艺术作品。
我们研究与分析中国古典园林, 是汲取古人的造园手法与传统园林艺术的精位, 为现代造园与景观设计吸取营养。
贝幸铭先生曾向中国建筑设计师提出要从设计的角度来研究中国古典园林。
这其中最好的方式就是对传统造园历史、文化, 东西方造园艺术的比较以及对传统造园手法做具体的分析。
一、中国古典国林简史中国造园艺术历史悠久, 源远流长, 据《诗经》中描述, 早在周文王时代就有营建宫苑的活动。
历经几千年授长的发展,最终达到明清成熟时期, 而造就出承德进署山庄, 颐和园等旷世杰作。
这其中虽有起伏和曲折但总的趋势是由浅陋到精巧, 不成熟到成熟。
总的园林发展史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从周至汉属于萌芽期。
主要是皇家苑圈, 规模虽大, 但基本属于自然规划的性质。
直到汉朝时期遥渐出现人工开池,造山堆石的活动。
但基本上都属于粗浅的意识原胧的创作阶段。
、魏、晋、南北朝可看作造园艺术的形成期。
初步确立了再现自然山水的荃本原则。
逐步取消了狩猎, 生产方面的内容。
而把园林主要作为观赏艺术来对待。
除皇家苑囿外, 还出现了私家园林和寺庙园林。
、附、唐、五代是我国传统园林荃本的成熟期。
随着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与完善, 大盆的_______园林艺术作品, 尤其是大规棋的皇家园林艺术作品不断涌现。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

普通的几何形门洞,悠悠的羊肠小 道,引人入胜。
独 立 的 小 亭 , 利 于 湖 上 绿 柳 垂 髫 , 镂 空 的 护 栏 为 普 通 的 小
亭 平 添 一 份 趣 味 。 周 围 植 物 环 绕 , 形 成 一 幅 独 特 的 山 水 画 。
曲 径 通 幽 处 , 壁 画 精 致 , 架 构 复 杂 传 统 气 息 浓 厚 。
万 寿 山 西 端 的 石 章 亭 , 全 长 米 长 廊 蜿 蜒 曲 折 穿 花 拂 柳 联 殿
通 阁 犹 如 一 条 彩 带 . 在 长 廊 中 漫 步 观 湖 步 移 景 换 变 化 万 千 。
, ,
728 , ,
, ,
,
清晏舫
日落余晖下古老的清晏舫, 有着最精致的雕工,斑驳 的船身油饰成大理石花纹, 隐隐告诉我们古代中国的 绘画技法之高超。作为颐 和园内唯一的西式建筑, 是一种特立独行,还是一 种无奈,就像一个古老的 说书人向我们诉说一个关 于家国兴亡的故事。
—— 四 大 流 派
点存于分王 文王北,府 物府京是文 保中西连化 护保城接是 单存区宫中 位最前廷华 ,完海文民 它整西化族 代的街和传 表清的平统 着代恭民文 中王王文化 国府府化的 的,、的重 王是是桥要 府全中梁组 文国国,成 化重现位部 。
建筑大气显示当时恭王府的政治地位,临水而建,以水为贵的思想青石相 叠。可观赏可休憩。远处长廊迂回曲径通幽。
中 国 古 典 园 林 赏 析
颐和园篇
颐和园(Summer Palace)原是清朝帝王的行宫和花园,前身清漪园,为三山 五园(三山是指万寿山、香山和玉泉山。三座山上分别建有三园清漪园、静宜园、 静明园,此外还有附近的畅春园和圆明园,统称五园)中最后兴建的一座园林, 始建于1750年,1764年建成,面积290公顷,水面约占四分之三。乾隆继位以前, 在北京西郊一带,已建起了四座大型皇家园林,从海淀到香山这四座园林自成体 系,相互间缺乏有机的联系,中间的“瓮山泊”成了一片空旷地带。乾隆十五年 (1750年),乾隆皇帝为孝敬其母孝圣皇后动用448万两白银在这里改建为清漪 园,以此为中心把两边的四个园子连成一体,形成了从现清华园到香山长达二十 公里的皇家园林区。咸丰十年(1860年),清漪园被英法联军焚毁。光绪十四年 (1888年),慈禧太后以筹措海军经费的名义动用银两(据专家考证,应为500 至600万两白银),由样式雷的第七代传人雷廷昌主持重建,改称颐和园,作消 夏游乐地。到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颐和园又遭“八国联军”的破坏,许多 珍宝被劫掠一空。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修复。后来在军阀混战、国民党统治 时期,又遭破坏,1949年之后政府不断拨款修缮,1961年3月4日,颐和园被公 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11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007年5月8日,颐和园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2009年, 颐和园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中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颐和园拥有多项世界之 最、中国之最。
古典园林赏析

古典园林赏析
哎呀呀,今天咱来聊聊古典园林赏析。
嘿,你们知道不,那古典园林可老有意思啦!
我记得我小时候去逛过一个古典园林,一进去,哇塞,那感觉就像走进了一个特别神秘的世界。
那里面的小路弯弯曲曲的,就跟那小蛇似的,扭来扭去的。
也许这就是故意设计成这样的吧,让人走在里面有一种探险的感觉。
园子里的树啊,那长得可怪了,有的歪歪扭扭的,我觉得就像个调皮的小孩子在那捣乱呢。
还有那些花花草草,五颜六色的,可好看啦!就跟那彩虹掉地上了似的。
古典园林里还有好多亭子呢,那亭子建得可漂亮啦!就好像是从画里走出来的一样。
我有时候就在想,要是能在那亭子里睡一觉,哇,那得多舒服呀!说不定还能做个美梦呢。
你们说,古人咋就那么厉害呢?能造出这么漂亮的园林来。
可能是他们那时候没啥好玩的,就一门心思都花在这上面了吧。
哈哈,开个玩笑啦!其实啊,这都是人家的智慧和艺术才华呀。
古典园林里的水也特别有意思,那小池塘的水可清啦,都能看见底下的小鱼游来游去的。
我都想跳进去跟它们一起玩呢!哎呀,不行不行,那可太丢人啦。
有时候我就想啊,如果我能住在这样的园林里该多好呀,每天都能欣赏这么美的景色,那心情得多舒畅呀。
不过呢,我也就是想想,嘿嘿。
说真的,古典园林真的值得我们好好去欣赏,去感受古人的那种生活情调。
咱可不能把这么好的东西给浪费了呀。
你们说是不是?哎呀,反正我觉得是!
你们有空也去逛逛古典园林吧,说不定会有不一样的感受呢!也许你们会比我更喜欢呢!哈哈!。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中国古典园林现存的著名古典园林数量不少,多数是明、清代的遗物。
前者有着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评论。
中国的建筑业也认为,长江以南的中国古典园林的精华提取物主要在苏州,园林的数量、大小、园林艺术的精华,是当今世界上任何地方都看不到的。
二、院落布局不管是南方的自然式园林还是北方的宏观园林,也不论是封建帝王的皇家宫苑还是私家贵族的小家园囿,尽管由于在政治、经济上所处的地位不尽相同,而在园林方面表现出各自的特点,但是在园林布置和造景的艺术手法上也有许多共同之处。
1、人工艺术模仿自然景色利用人工修建的自然风光,打造“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境界。
中国园林的性质决定了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
中国的古典造园,除了满足自身的住房需求,更重要的是对优美的山区景色的追求,为了在城市实现可以享受乐趣的山林。
2、善于利用民族风格善于利用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的各种建构筑物中国古典园林特别善于利用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的各种建筑物,如亭、台、楼、阁、廊、榭、轩、舫、馆、桥等,配合自然的水、石、花、木等组成体现各种情趣的园景。
1)廊廊虽是一种比较简单的建筑物,但造型很丰富,艺术造型很强。
从廊的形式分,大致可分为直廊、曲廊、回廊、波形廊等,从廊的总体造型及其与地形、环境结合的角度来考虑,又可分为沿墙走廊、空廊、楼廊、爬山廊、水廊、花廊、复廊等。
2)桥桥也称桥梁,它在很多地方都能见到,尤其是园林中更充满了各式各样的桥。
桥原本是为了通行而建,所以具有交通的实用功能,但是也具有一定的艺术性,有吸引力,引人流连。
园林中建桥,既有分割水面与造景的作用,又有连接、导游的功能。
在宽阔的水面上用体形高大、曲线优美的拱桥或用廊桥,借水生景,虚实相接,倒影如画。
然而在重岩复岭的假山之间,却要用质朴自然的石梁,高高飞架在峭壁之上,才能创造出一种天堑变通途,白浪如山信步过的雄伟意境。
三、空间突破即为将造园的美景藏于四周的围墙之内。
此外,除了少数的皇家园林,其它私家园林的面积相对较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战争满足了,或曾经满足过人的 好斗的 本能, 但它同 时还满 足了人 对掠夺 ,破坏 以及残 酷的纪 律和专 制力的 欲望。 ——查·埃。纪律 是教育 过程的 结果, 首先是 学生集 体表现 在一切 生活领 域—— 生产、 日常生 活、学 校、文 化等领 域中努 力的结 果。— —马卡 连柯(名 言网)
13、遵守纪律的风气的培养,只有领 导者本 身在这 方面以 身作则 才能收 到成效 。—— 马卡连 柯 14、劳动者的组织性、纪律性、坚毅 精神以 及同全 世界劳 动者的 团结一 致,是 取得最 后胜利 的保证 。—— 列宁 摘自名言网
15、机会是不守纪律的。——雨果
1、最灵繁的人也看不见自己的背脊。——非洲 2、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希腊 3、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黑塞 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5、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培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