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古典园林景观的看法
对中国园林建筑的感悟

对中国园林建筑的感悟中国园林建筑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美学的艺术体现,更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象征。
在我看来,中国园林建筑所体现的价值观念和生活理念,在今天依然具有深刻的意义。
首先,中国园林建筑强调的是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在古代社会,园林建筑往往是贵族、皇室等权贵阶层享受休闲娱乐、思考哲学问题和观赏自然之美的场所。
但是,这些园林建筑并不是简单的炫耀富裕和地位的象征,而是注重为人们提供优美的环境、舒适的氛围和精神上的放松与启迪。
这种以人为本的理念,使得中国园林建筑的内涵丰富、文化底蕴深厚,并且对于当今社会及个人的身心健康都有借鉴意义。
其次,中国园林建筑强调的是自然美感和天人合一的思想。
中国古代哲学和文化中一直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这种思想也表现在了园林建筑中。
中国园林建筑强调的是让人们通过观赏、体验自然之美来感受到天地间的神奇与无穷,从而达到身心愉悦、精神宁静的状态。
不仅如此,园林建筑还注重营造景色的变化与转换,以及季节的变化和植物的生长,使得园林在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下都可以呈现出不同的韵味和美感。
最后,中国园林建筑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也应该得到更多人的关注。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中国传统文化逐渐淡去,但是其精髓与价值却应该被更好地传承和发扬。
中国园林建筑具有独特的审美风格和文化品质,不仅是艺术的艺术,更是一种精神和文化的抒发。
在现今快节奏、高压力的生活中,我们应该更加注重文化的传承和保护,通过学习和欣赏中国园林建筑,来感受和体验传统文化的深度内涵和美好价值。
总之,中国园林建筑是中华民族文化瑰宝之一,其所蕴含的人文价值和艺术价值仍然对我们有着重要意义。
在未来,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园林建筑的保护与发展,通过传承和创新,让其永远散发出无穷的魅力和灵气。
论述中国古典园林的现代意义。

论述中国古典园林的现代意义。
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具体体现之一。
自古以来,中国人注重园林造景,将自然景观与建筑风格完美融合,创造出众多令人赞叹的园林,其中最著名的有苏州园林、北京颐和园、扬州瘦西湖等。
而这些园林不仅仅是为了欣赏美景,更是为了追求精神上的宁静和和谐,这种精神追求体现出中国古典园林的现代意义。
首先,中国古典园林的现代意义体现在“自然”之美的呈现及其对人们心理情绪的调节上。
传统的园林规划立足于环境气氛的营造,通过营造壮美的自然景色来烘托出自然之美。
在这些园林中,自然风光所呈现出来的美景与人文景观相互映衬,营造出一种宁静、和谐的和谐氛围,达到了“和合共生”的境界。
人在这样的环境中,既能认识自然,领略大自然的神韵,也能感悟到自然与人类和谐共处的境界。
这种和谐境界,与现代人追求自然、追求健康、追求文化精神内涵的趋势相吻合,因而造成了一种现代文化精神的回归。
其次,中国古典园林的现代意义体现在园林的设计创新上。
中国古典园林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创新的过程中,造园手法、营造理念、景观设施等方面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设计出更加具有独特气质和魅力的园林。
例如,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的园林设计,汲取了中国传统园艺精华,结合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主题,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生态园林景观。
这种创新型的园林设计不仅丰富了园林资料库,同时在文化与经济领域中也发挥了较大的推动作用。
这些成功的创新,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并激发了大众对中国园林文化认识的热情。
最后,中国古典园林的现代意义体现在其作为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上。
作为文化遗产,中国古典园林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价值,而这些园林又面临着现代化的挑战,使其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
作为现代人,应该意识到其保护价值和历史意义,积极参与到传承保护的行动中去。
目前,我国已经将许多中国古典园林列入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表明了政府对于文化遗产的重视程度。
中国古典园林的看法_中国古典园林的简单看法

中国古典园林的看法_中国古典园林的简单看法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中国的造园艺术,以追求自然境界,“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为最终和最高目的的审美旨趣。
下面由为你整理中国古典园林的看法的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到你。
中国古典园林的看法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一直是中国古典园林爱好者依以区别西方古典园林并且引以为豪的主要特征。
何谓意境,也很难一个确切的定义,只要对中国诗词书画有些领悟的人,大多心里会有幅“意境”的图谱。
中国古典园林与西方古典园林及与伊斯兰园林一比较,其特征就异常的明显。
同样深受中国园林影响的日本园林,与中国园林也区别明显,最典型的是日本园林的精致及其让人难以抗拒的禅意。
??第一次看日本园林就被其深深的吸引。
不能不佩服日本人能通过实物来表达其禅意的功夫,曾经对着一幅幅的图片凝视良久。
每次对学生讲起日本园林,我几乎无一例外的先赞扬日本园林如何如何的好,我如何如何的喜欢,接下来就是说如何的痛恨日本人,狭隘也罢,我始终无法忘记对日本人的仇恨。
??中国古典园林涵盖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最主要的艺术形式:文学、绘画、书法,因而它能充分的反映传统文化的精髓。
好长一段时间,我被她的意境所迷惑吸引。
现在,我所看到的中国古典园林,看到的是苦闷,看到的是几千年来整体中国知识分子深层的自慰。
也就是把知识分子深层的生存状态通过移情的形式通过古典园林表达出来,因为古典园林的主人大多是诗词书画都造诣很深的文人。
其中以明清时期遗留下来的江南私家园林为代表,还包括乾隆六下江南把江南的美景移栽到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圆明园等皇家园林中的许多景点。
汉唐时期那大气蓬勃的皇家园林,只能从一些典籍中窥见其踪影。
??所以如果还有人对古典园林念念不忘并以此为豪时,我感到的却是悲伤。
缺乏勇气是中国文人的一个通病,长期的沉湎于文字,使人变得软弱无骨,无意识,并且愿意被其操纵,不能不说是其一根深蒂固的劣根性。
北方园林设计介绍北方园林的一大设计特点是崇山性,具体表现在园林的堆山上,园山雄伟,以高、壮为美。
关于对中国古典园林的感想

关于对中国古典园林的感想中国古典园林的营造,凝聚着深邃的文化基因,其源起、发展、成熟无不与中国文化密切联系。
下面一起和小编谈谈对中国古典园林的感想吧!对中国古典园林的感想传承与发展几乎是我们看待任何一件艺术作品的基本出发点,而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经典的中国园林在当代也一直面临这两个基本问题。
本文试图通过对平时点滴学习心得的总结,从传承和发展两个方面谈谈对园林艺术的一些浅显的认识。
首先谈传承的问题,任何艺术的发展都必须先认识它的历史,只有先谦逊认真地承前才能更好地启后。
但这里要强调的是园林设计的本质并不是对历史的传承,而是用最简单、最经济、最合适和最有效的办法处理好人与具体地块的关系,处理好功能、空间、比例、尺度、色彩、材料、节点、细部等等非常具体而朴实的环节。
简单的说,作品要好用、好看和经济。
中国古典园林起源于商周末期的“囿”,是供帝王和奴隶主狩猎之用。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囿”的生产经营目的逐渐消退,从三代的模拟自然山水,历经秦汉的以“崇尚自然”为主题的人工造景和观赏游览为主的苑囿,逐步过渡到唐宋文人的写意山水园林并成为古典园林的顶峰。
因此,中国古典园林大多是私人领域或者说是文人士大夫所涉及的领域,并非普通百姓的公共空间,更勿论城市的“名片”、“客厅”云云了。
如今,各地提出的兴建“园林山水城市”的之类城市建设目标,园林的拥有者和使用者变成了普通市民,园林也开始有了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作用。
但值得提出的是,园林建设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生态危机和环境问题,也不可能解决生存问题和社会问题,它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因此不能过分夸大园林的作用。
我们可以做的是通过设计园林表达一种生活方式,设计师亦不是仅仅设计作品本身,而要着力于提高服务对象的生活质量,引导一种进步的生活方向。
虽然当代的园林的意义和作用与古典园林相比有了一定的改变,但毋庸置疑的是先人的设计方法和里面蕴含的思想都是值得借鉴和传承的,“天人合一”的造园理念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浅谈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韵味

浅谈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韵味1. 引言1.1 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悠久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1世纪。
最早的园林可以追溯到周朝时期的宫苑和贵族府邸的园林,如洛阳周王府的园林和楚汉时代的陵园。
古代园林在汉代达到了鼎盛,如洛阳东汉时期的乐游园和长沙西汉时期的湘园都是当时的典范。
隋唐时期园林建筑在技术和规模上更加成熟,如唐代的颐和园和扬州瘦西湖。
宋代园林更加注重意境和内涵,如苏州的园林和杭州的西湖。
明清时期的园林更是达到了巅峰,如北京的颐和园和扬州的瘦西湖,充分展现了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悠久和独特魅力。
1.2 美学韵味的内涵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韵味源远流长,其内涵丰富多彩,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审美情趣。
美学韵味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韵味体现在对自然的尊重和追求上。
园林设计师在营造园林空间时,通常以模拟自然景观为主要手法,力求将自然的美好呈现在人们面前。
这种尊重自然的态度不仅体现在园林的布局和植物选择上,还表现在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和再造上。
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韵味还体现在对艺术的追求和表现上。
园林中的建筑、雕塑、园林景观等元素都经过精心设计和布置,展现出一种高雅、精致的艺术风格。
园林中的每一处景致都融入了设计师的艺术情怀和审美理念,呈现出一种独特的美学魅力。
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韵味还体现在对人文精神和情感表达上。
园林不仅是自然景观的再现,更是人们对美好生活和情感愿景的追求。
园林中的建筑、雕塑、水景等元素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寄托,让人们在其中感受到内心的平静与慰藉。
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韵味内涵丰富、多样,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审美追求,是中华园林艺术的瑰宝。
深入探索和体味古典园林的美学韵味,不仅可以让人们领略到历史悠久的园林艺术之美,还能激发人们对美好生活和情感体验的向往。
2. 正文2.1 园林的构造与布局中国古典园林的构造与布局是园林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理念源自中国传统文化和风水观念。
浅谈对中国古典园林的认识

浅谈对中国古典园林的认识摘要:中国传统园林“和谐自然”的设计思想来源于中国传统的自然哲学观,中国传统园林的起源、发展至成熟处处体现了对自然的追求,其“和谐自然”的造园设计思想使中国传统园林在世界园林中确立了今天的地位,并对当今环境艺术设计产生巨大的影响。
众所周知,中国园林是以自然写意山水园林的风格著称于世的。
研究传统古典园林,必须从自然美和园林意境入手。
关键字:中国古典园林;和谐自然;园林意境一、引言园林,大体可分自然规划式园林和整齐规划式园林。
自然规划式园林以表现大自然天然的山水景色为宗旨,布局自由,假山假水,在方寸之间仿造千里自然美景,表现出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宇宙哲学观,中国传统园林为其代表,“是具中国风的,真、善、美三位一体的自然的王国”。
二、师法自然,崇尚自然中国古代传统哲学文化思想对中国古典园林影响以及人们对自然美的认识和迫求是显而易见的。
对自然美的认识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才得以深化,山水诗、山水画、文人园林也都出现于这个时代。
中国古代文化的主流—儒学,吸取了道教以道为宇宙本体“道生万物”的思想,完善了濡家哲学的思想体系,主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倡导“天人合一”。
导致了中国人的艺术心境完全融合于自然,“崇尚自然,师法自然”也就成为中国传统园林所遵循的一条不可动摇的原则。
道家思想对园林风格的影响不容忽视。
庄子继承并发展了老子“道法自然”的思想,以自然为宗,强调天为。
他认为自然界本身是最美的,即“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其精神表现为崇尚自然、逍遥虚静、天为顺应、朴质贵清、淡泊自由、浪漫飘逸[1]。
在传统中国园林设计中,山、水、花木和建筑是几个明显而重要的要素。
石头的功能和它所表达的意境被视为其生命的象征,无论是放置在厅堂之前、窗下、水边,它的作用是在自然与人工因素之间构成空间上的联系。
作为一种垂直方向的构成元素,它引导向上的视野,并丰富了园林中的光影变化效果;作为屏障它又起到了分隔空间的作用.作为独立的物体,它是一座抽象的雕塑,展示形式、肌理的变化,以吸引人们的目光.作为品格的象征,它表现了君子的坚忍与气节。
对中国古典园林的看法有哪些

对中国古典园林的看法有哪些中国古典园林是现代园林设计的灵感之源,中国古典园林具有力求神似、诗情画意、建筑美与自然美结合的特色。
接下来就和店铺一起来分享一下关于对中国古典园林的看法,欢迎阅读!对中国古典园林的看法中国古典园林,它历史悠久,文化含量丰富,个性特征鲜明,而又多采多姿,极具艺术魅力,为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之最。
在中国古代各建筑类型中它可算得上是艺术的极品。
在近五千年的历史长河里,留下了它深深的履痕,也为世界文化遗产宝库增添了一颗璀灿夺目的东方文明之珠。
她以自己独特的形式和内涵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在世界园林中独树一帜。
但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国古典园林怎样在继承、发扬中国特色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以适应当代的设计要求,还值得现代人去探讨。
一、中国古典园林简述:要探询中国古典园林的现代意义,首先我认为要从对中国古典园林有个初步的了解着手。
中国的古典园林历史悠久,其造园艺术更是源远流长。
历来主要是受到统治阶级的思想以及政治宗教,绘画、诗、词等艺术的影响。
历史上出现过的一批有地位的人物,或物欲享乐,或洁身自好,或遨游山水,都曾促进了自然审美观的形成,逐渐建立起了自然情趣的田园山水。
中国古典园林的构造,主要是在自然山水基础上,铺以人工的宫,廊、楼、阁等建筑,以人工手段效仿自然,其中透视出不同历史时期的人文思想,特别是诗、词、绘画的思想境界。
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1,造园艺术,崇尚自然总体布局、规划、组合都要合乎自然,符合自然界山水生成的客观规律。
尽力减少人工拼叠的痕迹。
2、分隔空间,融于自然分隔空间力求从视角上突破园林实体的有限空间的局限性,使之融于自然,表现自然。
善于处理形与神、景与情、意与境、虚与实、动与静、因与借、真与假、有限与无限、有法与无法等种种关系。
如此,则把园内空间与自然空间融合和扩展开来。
造成幽深宽广的空间境界和意趣。
3、园林建筑,顺应自然所有建筑,其形与神都与天空、地下自然环境吻合,同时又使园内各部分自然相接,以使园林体现自然、淡泊、恬静、含蓄的艺术特色,并收到移步换景、渐入佳境、小中见大等观赏效果。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园林是我国传统建筑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园林博大精深,在世界园林史上独树一帜。
以中国古典园林为代表的中国造园艺术,是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和最高目的,从而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目的。
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文化含量丰富,个性特征鲜明,又多彩多姿,极具艺术魅力,它深浸着中国文化的内蕴,是中国五千年文化史造就的艺术珍品。
一、中国古典园林基础知识中国古典园林大都是文人、画家与匠人合作的结晶。
园林概念首次出现在明代,计成在其造园巨著《园治》一书中所述:“大凡造园,不分市村城郊,地段以僻静为胜……景物可因借随机……”。
其意思是,在一定地段范围内,或对天然山水进行利用改造,或人力兴造山水地貌,结合景载与植载,并安插布局相适宜的建筑,从而构成一个兼具游览、居住、观赏的环境。
中国古典园林有三大要素,即山水地形、花草树木、园路建筑。
山是永恒稳定的象征,大园山大,主山多是土山,山石用在重点部位称“山骨”;小园山小,可全用山石堆叠;水是智慧和廉洁的象征,水从山泉流出,通过曲折的溪涧最后汇成大池,成为园林的主体水面。
花草树木富有生机,象征着欣欣向荣。
花草树木是自然式的,讲究意境,花木种类的选择都要顺应地形、朝向等自然气候条件与植物的生长习惯,同时特别注意保留原有的古树和植被,使之成为全园植物的骨干。
园路建筑讲究“曲径通幽”,建筑分散在自然要素之中,与自然的景物交织在一起。
园中的主要建筑往往和主山池相对,自然景色最集中的地方往往有点景和观景的建筑。
建筑和园路还起着分隔空间和组织游览路线的作用。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类型(一)按所有者身份分类1、皇家园林皇家园林是专供帝王休息享乐的园林,古人讲“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在统治阶级看来,国家的山河都是属于皇家所有的,所以其特点是规模宏大,真山真水较多,园中建筑色彩富丽堂皇,建筑体型高大,现存为著名皇家园林有:北京的颐和园、北京的北海公园、河北承德的避暑山庄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
• •
(三)、诗画的情趣 文学是时间的艺术,绘画是空间的艺术。园林的景物既需“静 观”,也要“动观”,即在游动、行进中领略观赏,故园林是时空 综合的艺术。中国古典园林的创作,能充分地把握这一特性,运用 各个艺术门类之间的触类旁通,融铸诗画艺术于园林艺术,使得园 林从总体到局部都包含着浓郁的诗、画情趣,这就是通常所谓的 “诗情画意”。 诗情,不仅是把前人诗文的某些境界、场景在园林中以具体的形 象复现出来,或者运用景名、匾额、楹联等文学手段对园景作直接 的点题,而且还在于借鉴文学艺术的章法、手法使得规划设计颇多 类似文学艺术的结构。沧浪亭的楹联: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遥山 皆有情 与“沧浪”之说暗合。 (四)、意境的涵蕴: 意境是中国艺术创作和欣赏的一个重要美学范畴,也就是说把主 观的感情、理念熔铸于客观生活、景物之中,从而引发鉴赏者类似 的感情激动和理念联想。游人获得园林意境的信息,不仅通过视觉 官能的感受或者借助于文字、古人的文学创作、神话传说、历史典 故等信号的感受,而且还通过听觉、嗅觉的感受。诸如十里荷花、 丹桂飘香、雨打芭蕉、流水丁冬,乃至风动竹篁有如碎玉倾洒,柳 浪松涛之若天籁清音,都能以“味”人景,以“声”人景而引发意 境的遐思。曹雪芹笔下的潇湘馆,那“凤尾森森,龙吟细细”更是 绘声绘色,点出此处意境的浓郁蕴藉了。
中国园林和其它类型的建筑无论从情趣上或构图原则上,所呈现的则是一种 强烈对比的关系。与其它类型建筑相比,园林建筑主要有三个方面的特点: (1)所抒发的情趣不同。 (2)构图的原则不同。 (3)对待自然环境的态度不同。 北方皇家园林与江南私家园林的区别主要表现为风格上的差异。造成风格上 的差异的客观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1)服务对象不同:北方皇家苑囿是为 封建帝王服务的,江南园林则属于私家园林,园的主人不同,各自的要求不 尽相同; (2)规模及所处外部环境不同:北方皇家苑囿规模大,占地广,多处于自然 风景优美的山林、湖泊地区,江南私家园林规模小,多处于市井之内; (3)气候条件不同:北方气候寒冷、干燥,江南则较温暖、湿润。它们之间 的差异表现在平面布局、建筑外观、空间处理、尺度大小以及色彩处理等五 个方面。
中国园林传统的特点是以自然式著称
中国园林除符合一般科学规律外,与诗词、山水画等有密切联系。 园林中的“景”,不是纯天然的模仿,而是赋予诗情画意,即将自然 山水景物经过艺术提炼加工,再现于园林之中。所以,中国传统园林 重于“立意”,创造各种不同的意境。另外,中国园林还常采取“园 中有园”,“小中见大”的布局手法。在历代私家园林中又创造了咫 尺山林,经常运用含蓄曲折的空间组景手法。 中国园林建筑数量特别多,且多据主景或控制地位,常居于全园的艺 术构园中心,且往往成为该园之标志。中国的园林建筑和其它各类建 筑是区别对待的,园林建筑所遵循的基本原则是:本于自然,高于自 然,力力图把人工美与自然美相结合,但这些原则、特征却并不见于 其它类型的建筑。
•
•
• 中国古典园林特点
• (一)本于自然、高于自然:自然风景以山、 水为地貌基础,以植被作装点,山、水、植物 乃是构成自然风景的基本要素,当然也是风景 式园林的构景要素。但中国古典园林绝非一般 地利用或者简单地模仿这些构景要素的原始状 态,而是有意识地加以改造、调整、加工、剪 裁,从而表现一个精练概括的自然、典型化的 自然。惟其如此,像颐和园那样的大型天然山 水园才能够把具有典型性格的江南湖山景观在 北方的大地上复现出来。 (二)、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中国古典园 林,建筑无论多寡,也无论其性质、功能如何, 都力求与山、水、花木这三个造园要素有机地 组织在一系列风景画面之中。突出彼此谐调、 互相补充的积极的一面,限制彼此对立、互相 排斥的消极面。
广播并压缩,以进行无缝传递
中国园林,北方以雄伟广阔称誉,南方以柔和著名扬 州园林有南北融合的风格,以雅健闻名。 南方园林,由于江南一带气候温和,水量充沛,其园 林设计以繁复和细腻为主,大多依水而建,景观遍布。 其建筑结构不拘形式,清秀淡雅,但也因而略显简陋。 由于南方园林大多为私家园林,因此整体规模偏小, 以人造景观为主。由于南方多雨,因此园林内多走廊 亭台。总的来说,南方园林紧凑巧妙,以水为核心, 以花草奇石为主要景观,整体散发着如江南女子般的 婉约。 北方园林,在规模、景观、建筑上则与南方园林有着 明显的不同。北方园林普遍规模宏大,气势恢弘,而 景物包罗万象,不拘一格。由于北方降水量和气候条 件与南方迥异,所以北方园林中较少人造的景观,而 强调与自然山水的结合。正是因为皇家园林的血脉, 才使得北方园林往往能够选取集天地精华的山水文脉 间大兴土木,这是南方私家园林无法做到的。因此, 北方园林之景往往以自然的河湖山川为主景观,景致 大气开阔,给人以自然的震撼之感。总的来说,北方 园林极具规模,强调自然山水,建筑更具尊贵感和皇 家感,私人院落与园林景观融分有度,好似一个气度 沉稳、内心丰富的豪杰显贵。
从平面布局看,江南园林由于多处市井,所以常取内向 的形式,因为在市井内建园,周围均为他人住宅,一般均不 可能获得开阔的视野和良好的借景条件。北方皇家苑囿由于 所处自然环境既优美,又开阔,所以多数景点、建筑群均取 外向布局或内、外向相结合的布局形式,这样,不仅可以广 为借景,而且本身又具有良好的外观。少数园中园,虽取内 向的布局形式而自成一体,但多少还要照顾到与外部环境的 有机联系。 从建筑物的外观、立面造型和细部处理来看,江南园 林 远比北方皇家苑囿轻巧、纤细、玲珑剔透。这一方面是因为 气候条件不同,另外也和习惯、传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如翼角起翘,对于建筑物的形象、特别是轮廓线的影响极大, 北方较平缓,南方很跷曲;墙面,北方园林建筑显得十分厚 重,江南园林则较轻巧;其它细部处理,江南园林不仅力求 纤细,而且在图案的编织上也相当灵巧,北方园林则比较严 谨、粗壮、朴拙。 从空间处理看,江南园林比较开敝、通透, 内、外空 间有较多的连通、渗透,层次变化也比较丰富。北 方园林则比较封闭,内、外空间的界线比较分明。
• 江南园林有三个显著特点:
• 1.叠石理水。江南水乡,以水景擅长,水 石相映,构成园林主景。太湖产奇石,玲 珑多姿,植立庭中,可供赏玩。 2.花木种类众多,布局有法。江南气候土 壤适合花木生长。苏州园林堪称集植物之 大成,且多奇花珍木,如拙政园中的山茶。 清初扬州芍药甲天下,新种奇品迭出,号 称花瑞。江南园林得天独厚和园艺匠师精 心培育,因此四季有花不断。 3.建筑风格淡雅、朴素。江南园林沿文人 园轨辙,以淡雅相尚。布局自由,建筑朴 素,厅堂随宜安排,结构不拘定式,亭榭 廊槛,宛转其间,一反宫殿、庙堂、住宅 之拘泥对称,而以清新洒脱见称。
中国园林景观 简介(发展历 程)
中国园林景 观特点
对中国园林景 观的看法及见 解
开始使用模板
中国园林有着三千年的历史,从殷商时代开始, 各个时代的有各自的特色。 萌芽期 :园林的雏形----商周的“囿”
园林最初的形式为“囿”。“囿”就是在一定的 地域加以范围,让天然的草木和鸟兽滋生繁育,还挖 池筑台,供帝王贵族们狩猎和游乐。“囿”是园林的 雏形,除部分人工建造外,大片的还是朴素的天然景 色。
形成期:秦汉时的宫苑和私家园林
秦汉建筑宫苑和私家园林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 有了大量建筑与山水相结合的布局,我国园林的这一 传统特点开始出现了。历史上有名的宫苑有:“上林 苑”、“阿房宫”、“长乐宫”、“未央宫”等。 这一时期,寺院园林也极兴盛。
成熟期:隋、唐、宋宫苑与唐、宋写意山水园林
隋、唐是我国封建社会中期的全盛时期,宫苑园 林在这时有很大的发展。由于南北方的园林得到交流, 北方的宫苑也向南方的自然山水园演变,成为山水建 筑宫苑。这个时期有很多著名的宫苑。 唐宋时期山水诗、山水画很流行,这必然影响到 园林创作,诗情画意写入园林,以景入画,以画设景, 形成“唐宋写意山水园”的特色。由于建园条件不同, 可以分为以自然风景加以规划布置的自然风景园和城 市建造的城市园林。
高峰期:明清宫苑和江南私家园林
明代宫苑园林建造不多,风格较自然朴素,继承 了北宋山水宫苑的传统。主业、手工业十分发达,许多 官僚地主均在此建造私园宅园,一时形成一个造园的 高潮。现存的许多园林如拙政园、留园、艺园等,最 初都是在这个时期建造的。
风格化、编辑和动画化您的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