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园林与西方园林的差异

合集下载

中西园林艺术的异同

中西园林艺术的异同

中西园林艺术的异同园林艺术是对环境加以艺术处理的理论与技巧,因中西的文化和地理的不同,其园林艺术也是有异同的,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中西园林艺术的异同,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中西园林艺术的异同一园林艺术是整体性的艺术,它把植物、建筑、山水和各种自然的、物质的材料按照园林的艺术原则和使用要求进行创造,将这些有机体结合起来,形成独特的艺术。

通过园林的形象所反映的情意使游赏者触景生情产生情景交融的一种艺术境界。

园林不单纯是一种艺术形象,还是一种物质环境,园林艺术是对环境加以艺术处理的理论与技巧,它是与功能相结合的艺术,是有生命的艺术,是与科学相结合的艺术,是融汇多种艺术于一体的综合艺术。

园林是自然的一个空间境域,与文学、绘画有相异之处。

园林意境寄情于自然物及其综合关系之中,情生于境而又超出由之所激发的境域事物之外,给感受者以余味或遐想余地。

当客观的自然境域与人的主观情意相统一、相激发时,才产生园林意境。

中国园林艺术是自然环境、建筑、诗、画、楹联、雕塑等多种艺术的综合。

园林意境产生于园林境域的综合艺术效果,给予游赏者以情意方面的信息,唤起以往经历的记忆联想,产生物外情、景外意。

不是所有园林都具备意境,更不是随时随地都具备意境,然而有意境更令人耐看寻味,引兴成趣和深刻怀念。

所以意境是中国千余年来园林设计的名师巨匠所追求的核心,也是使中国园林具有世界影响的内在魅力。

园林布局要因地制宜,布局前对建园单位或园主的要求先行了解,对建园基地的情况作详细调查,不仅了解基地自身情况,还要了解四周外围的环境。

布局要顺应自然,充分利用原有的地形、地貌加以适当的改造,才能构图得体合宜。

园林布局要体现时代精神、民族特色和地方风格,要不断推陈出新。

园林是一种多维空间供游人身临其境进行游赏。

组织景区、分隔空间务使全局既有分隔又有联系,各个景区互相呼应衬托。

布局要突出主体,分别主次;利用地形、植物和建筑、道路等分隔空间,有开有合,有聚有散,曲折多变,小中见大,使全园既有变化又有统一,使游人感觉有不穷之景,不尽之意。

论述中西方园林的差异及产生差异的原因

论述中西方园林的差异及产生差异的原因

论述中西方园林的差异及产生差异的原因摘要:分别概述了中西方园林艺术特色,论述了中西方园林的差异。

通过从历史起源、文化传统、哲学理念和宗教信仰、美学思想等不同背景和角度,分析中西方园林产生差异的原因。

关键词:中西方园林、艺术特色、差异、一、中西方园林的差异在漫长的历史文化进程中,西方的园林由于文化传统,地域条件,经济发展的差异而形成了迥异的表现形式及风格,构成了世界园林艺术的两大流派。

下面通过对中国园林和西方园林艺术特色概述,细看它们的差异性。

(一)中国园林艺术特色1.中国古典园林体现自然美与自然拟人化中国园林为典型的再现自然山水式园林,把人工美与自然美巧妙结合。

园林中山环水抱,曲折多变,花草树木自然生长,建筑也顺应地形而参差错落。

受儒家道德思想的影响,中国古典园林把自然景物看作是品德美、精神美和人格美的象征。

重视寓义于物,托物言志。

2.中国园林讲究意境美中国园林艺术在表象上体现形式美,更把自我放人自然中,将客观景致与主观情感相结合,借景物窥见心灵、触动情思,体现出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正如严羽在《沧浪诗话》中所说:“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相,言有尽而意无穷。

”追求象外之象,言外之意的意境美是中国古典园林区别于西方园林的最大特点。

3.中国园林的布局构造中国园林在布局上因地制宜,强调有法无式。

呈现不规则的平面布局。

人们在二维园址上将整体空间分隔成不同形状、尺度、个性的多个空间,通过对其分割与联系的处理,形成空间的渗透与层次变化。

同时配合借景、对景、分景、隔景、藏景等空间处理手法的运用,形成曲折多变、小中见大、虚实相间的园林艺术景观,以有限的面积创造出极其深远和不可穷尽的三维空间效果。

4.中国园林中的建筑特点中国园林以自然山水作为景观主体,园林建筑只为观赏风景和点缀风景而设。

作为四大造园要素之一的园林建筑布局灵活,与地形、水体、植物巧妙结合,人工美与自然美浑然一体,构成优美风景。

5.中国园林的景观配置“梧荫匝地,槐荫当庭;插柳沿堤,栽梅绕屋”,《园冶》的描绘说明中国园林中花草树木品种繁多。

中西方风景园林的差异及其产生原因论述

中西方风景园林的差异及其产生原因论述

中西方风景园林的差异及其产生原因论述风景园林是人类用来美化环境、享受自然景观、进行休闲和娱乐的场所。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风景园林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风格,中西方风景园林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景观构造、植物配置、园林布局、审美观念和文化内涵等方面。

这些差异是由于中西方地理环境、历史文化、宗教信仰以及审美情趣的差异造成的。

本文将从这几个方面对中西方风景园林的差异及其产生原因进行论述。

一、地理环境地理环境是风景园林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国地域辽阔,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山水分布广泛,有壮丽的自然景观和优美的自然资源。

中国古代风景园林以河山、湖泊、山水为主题,注重山水结合的美感。

中国园林讲究“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追求自然与人文的完美结合。

而在西方,受地中海气候的影响,西方园林主要以草坪、鲜花、喷泉等为主题,注重花园的色彩和形态,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

二、历史文化历史文化的传承对于风景园林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

中国古代的风景园林建筑在历史上受到儒家文化、道家思想、佛家哲学的影响,注重自然美和意境美的追求。

中国的古典园林以抒发情感、表达审美情趣为主要目的,具有浓厚的文人情怀和文学意境。

而在西方,受希腊罗马文化的影响,西方风景园林更注重建筑的规则和对称,追求几何美和形式美,具有更强的实用性和功利性。

三、宗教信仰宗教信仰也是中西方风景园林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国古代的风景园林在设计中往往融入了佛教、道教等宗教元素,注重山水的灵气和神韵。

这种宗教意蕴增加了园林的灵气和神秘感,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

而在西方,受天主教和基督教的影响,西方风景园林更注重人与上帝的联系和信仰,园林设计中常常融入了教堂、修道院等建筑,营造出一种宗教庄严感。

四、审美观念中西方的审美观念也是导致风景园林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国人注重意境与情趣,追求“虚静散逸”、“境由心生”的审美境界。

中国古典园林以追求情趣和意境为主要目的,强调“气韵生动”、“意在形外”,尊重自然、追求超凡脱俗。

谈中西方古典园林设计的差异

谈中西方古典园林设计的差异
谈 中西 方 古 典 园林 设 计 的差 异
The D i e e c sbe we n Ch ne e a d W e t r e i n fCl si a r e f r n e t e i s n f se n D s so a sc lGa d ns g
杨 昱 Ya gYu 邢 丽 Xi gL n n i
略 多种 风 情 ,于 潜 移 默 化 之 中 受到 大 自然 的 陶 冶 和 艺 术 的 熏
染。
中 国古 典 园林 具 有 非 常 突 出 的 审 美 特 征 , 一 种 蕴 含 着 是 非 常 丰 富 和 谐 而 又 具 有 自然 韵 致 的 景 观 体 系 。 中 国古 典 园 林
国为 代 表 的 规 则 式 园林 称 为 西 方 古 典 园 林 。 中 国 园 林 建 筑 与
状 。 面被 限 制 在 整 整 齐 齐 的 石砌 池 子 里 , 池 子 也 往 往 砌 成 水 其
水池 、 喷泉 、 雕塑等。在 园林 中开辟 笔直的道路 , 在道路 的纵横 交叉点上 形成小 广场 , 点状分 布水池 、 呈 喷泉 、 塑或小 建筑 雕
物。 整个 布局 , 现 严 格 的几 何 图 案 。 林 花 木 , 格 剪 裁 成 锥 体 园 严
体 、 体 、 柱 体 形 状 , 坪 , 圃 则 勾 划 成 菱 形 、 形 和 圆 形 球 圆 草 花 矩
通 , 园生动 。 全 所谓 画境就 是艺术美。 我国 自唐宋 甚 。园林 将封 闭 和 空
间相 结 合 , 山 、 、 屋 、 山 的 设 置 排 布 , 开 有 合 , 相 穿 使 池 房 假 有 互
为基准 , 构成整座 园林 的主轴。建筑 物控制着轴线 , 线控 制 轴

中西方古典园林的差异、原因及本质探析

中西方古典园林的差异、原因及本质探析

何 美, 强调 对 自然的控 制 与征服 。本 文 阐述 了 中西方 古典 园林 的表征 差 异 , 分析 了造成 差 异 的
主要 原 因 , 指 出其 本质 原 因在 于 自然环境 的不 同。 关键 词 : 中西古典 园林 ; 差异 ; 原 因; 本质 ;
中图分 类号 : T U 9 8 6 文 献标识 码 : A
DU Yi n g, J I ANG T a o ,Y ANG F a n g—r o n g
( C o l l e g e o f F o r e s t r y , H e ’ n a n A g r i c u l t u r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H e ’ n a n Z h e n g z h o u 4 5 0 0 0 2 , C h i n a )
第3 0卷
第 2期








( 自 然


版)
Vo 1 . 3 0 No. 2
2 0 1 3年 6月
J o u ma l o f He b e i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E n g i n e e r i n g ( N a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E d i t i o n )
h a mo n y b e t we e n ma n a n d n a t u r e a n d e mp h a s i z e t h e h a mo n y b e t we e n n a t u r e a n d s p i i r t wh i l e We s t e r n
T h e d i f f e r e n c e s b e t we e n C h i n e s e a n d We s t e r n c l a s s i c a 1

中西方园林的特点及差异

中西方园林的特点及差异

东西方园林的特点及差异一.东方园林古代东方有悠久灿烂的文明。

尼罗河、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印度河、黄河、长江诸流域都是人类文明的摇篮。

古埃及、巴比伦、印度、中国都在园林艺术方面有巨大成就。

古代西亚也有花园。

大约在公元前6世纪,位于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流域的巴比伦王国十分强盛,国王尼布甲里撒二世为他的妃子建造了巴比伦空中花园。

这座花园早已毁灭,但希腊历史学家斯特拉博和狄奥多罗斯对它作了记载。

据说,该园建有不同高度的台地,越往上的平台越小,每个台层都有石拱廊支撑,并且种植各种树木花草,顶部设有提水装置,用以浇灌植物。

远处观看,它宛如空中花园,故人们称之为“架空花园”或“悬空花园”。

古代西亚园林被称为世界三大园林系统之一,与古希腊、中国园林相比较,西亚园林的辉煌时间较短,对后世的影响较小,今人对它的研究也不够。

古代印度对世界文化有卓越贡献,园林艺术也很有特色。

公元7世纪,中国的玄奘到印度曾见过一些花园。

古代中国园林的内容非常丰富,对东亚、南亚各国园林的影响很大,堪称东方园林的代表。

在中国古代文化的丰富遗产中,古典园林艺术以其完全不同于西方园林的空间原则和美学品味而具有特殊的魅力。

不论是北方园林中的苍岩深壑、碧水浮天,还是南方园林的小桥流水、粉垣低蜿,都给人以不尽的艺术享受。

中国古典园林主要可以分为四种类型:皇家园林、文人园林、寺院园林和自然郊野园林。

这四种园林虽然相互交织和影响,但是总的来说,其中还是以皇家园林和文人园林的地位最为重要,艺术造诣也最为突出。

皇家园林的地位显赫、规模巨大、气度非凡;私家园林的卜筑自然、诗情画意,构筑成了中国古典园林史的活丹青……中国古典园林不仅客观而又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历代王朝不同的历史背景、社会经济的兴衰和工程技术的水平,而且特色鲜明地折射出中国人自然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演变,蕴含了儒、释、道等哲学或宗教思想及山水诗、画等传统艺术的影响;它凝聚了中国知识分子和能工巧匠的勤劳与智慧。

中西方园林的异同

中西方园林的异同

中西方园林得异同世界各民族得园林各具不同得艺术风格,如中国古典园林、法国古典主义园林、意大利文艺复兴园林、英国自然风景园、伊斯兰园林、日本园林⋯⋯这些园林都自成体系,各有明显得特点与很高得成就,但概括地讲,以前两种最典型也最引人注目。

一种在西方,以法国古典主义园林为代表得几何园林;一种在东方,以中国古典园林为代表得再现自然山水式得园林。

由于两地强烈文化差异,导致风格迥异得造园艺术中西园林风格差异得原因1、、审美情趣得差异中国祟尚自然得美学思想来源于老庄哲学,对自然得认识包括三个方面:A.人与自然环境、自然生态得关系.人与自然界得友好与睦、相互依存,不就是去征服、破坏.而就是把自然作为自己安居乐业、休养生息得美好环境。

B.把自然景物与景象作为欣赏、欢娱得对象,人得栽花养草、游山玩水、乐于景观、投身于大自然中,似乎与它合为一体。

c.人通过某种学习,使身心节律相吻合呼应,而达到“天人合一”得境界。

在它得影响下,中国古代得文人与士大夫追求就是一种文人所特有得恬静淡雅得趣味,浪漫飘逸得风度,朴质无华得气质与情操,确立了以自然、适意、清静、淡泊为特征得人生哲学,她们遨游名山大川,以寄情于山水,更有人藏身于山林之中,过着隐士生活,在大自然中寻找安慰与共鸣。

这种崇尚自然得美学思想,在文学上产生了山水诗,田园诗以及山林文学,中国传统写意山水在魏晋南北朝已成为一个声势很大得独立画种,它与中国山水园林艺术有着非常密切得关系,对中国山水园林起了很大得促进作用。

中国古代没有专门得造园家,大多就是有造诣得诗人、画家设计得.所以在园林中非常自然地表现出意味隽永得诗情画意,画论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为园林设计得原理了。

因此,山水园林所遵循得原则就是山水画得原则,就就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虽然带有艺术家得主观因素,但它就是自然美景在真实空间里得艺术再现,并且以“理性”为基础。

西方得审美思想与哲学基础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希腊人自古以来便在研究比例,其中尤以黄金比例最为有名,雅典帕特依神庙屋顶得高度与屋墚得长度便具有黄金比例,米洛得维纳斯雕像得重要尺寸得比例中亦含有黄金比。

中西方风景园林的差异及其产生原因论述

中西方风景园林的差异及其产生原因论述

中西方风景园林的差异及其产生原因论述风景园林是人类构建自然与文化,美化生活与环境的一种重要方式,它不仅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更是文化、历史和艺术的结合体。

中西方的风景园林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自独特的风格和特点,表现出了明显的差异。

本文将对中西方风景园林的差异及其产生原因进行论述。

一、中西方风景园林的差异1. 设计理念中西方的风景园林设计理念存在较大的区别。

在中式园林中,注重表现自然与人的和谐统一,强调“山水田园”的意境,通过山水、建筑、植物等元素的组合,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

而西式园林则更注重对空间的合理利用,强调对几何形状的设计与规划,追求对称与对比,建筑与景观的协调统一,突出了秩序、对称与几何美。

2. 建筑风格中西方风景园林中的建筑风格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中式园林建筑具有浓厚的古典文化气息,常常采用横卧的“凝园式”建筑,注重道、殿、廊的合理组合,尤其是重视建筑对自然景色的衬托和映衬。

而在西式园林中,建筑风格更加注重实用性和工程性,常常采用石材、钢材等现代化材料,建筑形式更加走向简洁大气。

3. 植物配置中西方的风景园林在植物配置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中国古典园林注重植物的意境,希望通过植物的生长、颜色、形态等来寓意表达情感与情绪。

而西方的园林则更注重植物的功能性,追求对景观的布置与空间的填充。

1. 文化传统的不同中西方风景园林的差异主要源于中西方文化传统的不同。

中国园林的形成与发展受到了儒家道家佛家三教合一的传统文化影响,注重自然与人的和谐,尊重自然之美、优美之意。

而西方的园林则受到希腊罗马文化影响,重视人类对自然的改造与利用,追求对称、秩序、规模与壮观。

2. 地域环境的差异中西方地域环境的差异也是造成风景园林差异的重要原因。

中国位于东亚大陆,受季风气候影响,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山水风光优美。

这种地域环境的差异使得中国的园林景观更加注重山水、水墨意境的表现。

而西方地域环境大多数位于大陆与海洋相交的地带,气候多变,风景资源及形式丰富多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典园林有以下特点:
1、本于自然,高于自然。

自然风景以山、水为地貌基础,以植被作装点。

中国古典园林有意识的改造、调整、加工、剪裁这些造景元素,从而表现一个精炼概括的自然、典型化的自然。

2、建筑美与自然没的融合。

法国的规整式园林和英国的风景式园林式西方古典园林的两大主流。

前者按古典园林的建筑原则来规划园林,以建筑轴线的延伸而控制园林全局;后者的建筑物与其他造园三要素之间往往处于相对分离的状态。

但是,这两种截然相反的园林形式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把建筑美誉自然美对立起来,要么建筑控制一切,要么退避三舍。

中国古典园林则不然,建筑无论多寡,也无论其性质、功能如何,都力求与山、水、花木这三个要素有机的组织在一系列风景画面之中。

突出彼此协调、互相补充的积极一面,限制彼此对立,互相排斥的一面。

3、诗画的情趣。

中国古典园林融铸诗画艺术于园林艺术。

使的园林从总体到局部都包含着浓郁的诗、画情趣。

4、意境的含蕴。

意即主观的理念、感情,境即客观的生活静物。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

它被举世公认为世界园林之母,世界艺术之奇观。

中国的造园艺术,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和最高目的,从而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审美旨趣。

它深浸着中国文化的内蕴,是中国五千年文化史造就的艺术珍品,是一个民族内在精神品格的生动写照,是我们今天需要继承与发展的瑰丽事业。

据有关典籍记载,我国造园应始于商周,其时称之为囿。

商纣王“好酒淫乐,益收狗马奇物,充牣宫室,益广沙丘苑台(注:河北邢台广宗一带),多取野兽(飞)鸟置其中……”。

周文王建灵囿,“方七十里,其间草木茂盛,鸟兽繁衍。

最初的“囿”,就是把自然景色优美的地方圈起来,放养禽兽,供帝王狩猎,所以也叫游囿。

天子、诸侯都有囿,只是范围和规格等级上的差别,“天子百里,诸侯四十”。

汉起称苑。

汉朝在秦朝的基础上把早期的游囿,发展到以园林为主的帝王苑囿行宫,除布置园景供皇帝游憩之外,还举行朝贺,处理朝政。

汉高祖的“未央宫”,汉文帝的“思贤园”,汉武帝的“上林苑”,梁孝王的“东苑”(又称梁园、菟园、睢园),宣帝的“乐游园”等,都是这一时期的著名苑囿。

从敦煌莫高窟壁画中的苑囿亭阁,元人李容瑾的汉苑图轴中,可以看出汉时的造园已经有很高水平,而且规模很大。

枚乘的《菟园赋》,司马相如的《上林赋》,班固的《西都赋》,司马迁的《史记》,以及《西京杂记》、典籍录《三辅黄图》等史书和文献,对于上述的囿苑,都有比较详细的记载。

明、清是中国园林创作的高峰期。

皇家园林创建以清代康熙、乾隆时期最为活跃。

当时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给建造大规模写意自然园林提供了有利条件,如“圆明园”、“避暑山庄”、“畅春园”等等。

私家园林是以明代建造的江南园林为主要成就,如“沧浪亭”、“休园”、“拙政园”、“寄畅园”等等。

同时在明末还产生了园林艺术创作的理论书籍《园冶》。

它们在创作思想上,仍然沿袭唐宋时期的创作源泉,从审美观到园林意境的创造都是以“小中见大”、“须弥芥子”、“壶中天地”等为创造手法。

自然观、写意、诗情画意成为创作的主导地位,园林中的建筑起了最重要的作用,成为造景的主要手段。

园林从游赏到可游可居方面逐渐发展。

大型园林不但摹仿自然山水,而且还集仿各地名胜于一园,形成园中有园、大园套小园的风格。

自然风景以山、水地貌为基础,植被做装点。

中国古典园林绝非简单地摹仿这些构景的要素,而是有意识地加以改造、调整、加工、提炼,从而表现一个精练概括浓缩的自然。

它既有“静
观”又有“动观”,从总体到局部包含着浓郁的诗情画意。

这种空间组合形式多使用某些建筑如亭、榭等来配景,使风景与建筑巧妙地融糅到一起。

优秀园林作品虽然处处有建筑,却处处洋溢着大自然的盎然生机。

明、清时期正是因为园林有这一特点和创造手法的丰富而成为中国古典园林集大成时期。

到了清末,造园理论探索停滞不前,加之社会由于外来侵略,西方文化的冲击,国民经济的崩溃等等原因,使园林创作由全盛到衰落。

但中国园林的成就却达到了它历史的峰巅,其造园手法已被西方国家所推崇和摹仿,在西方国家掀起了一股“中国园林热”。

中国园林艺术从东方到西方,成了被全世界所共认的园林之母,世界艺术之奇观. 从园林的建筑风格看,古典园林有西方古典园林和中国古典园林两大系统,规整园林和风景园林两种基本形式。

古今中外,园林都是因地制宜,巧妙借景,使建筑具有自然风趣的环境艺术,它们是自然的艺术再现。

如果说中外园林在艺术风格上存在基本差异的话,那就是中国古代园林重在体现“天人合一”的观念,而西方园林则重在表现人为的力量。

;西方古典园林以法国的规整式园林为代表,崇尚开放,流行整齐、对称的几何图形格局,通过人工美以表现人对自然的控制和改造,显示人为的力量。

它一般呈具有中轴线的几何格局:地毯式的花圃草地、笔直的林阴路、整齐的水池、华丽的喷泉和雕像、排成行的树木(或修剪成一定造型的绿篱)、壮丽的建筑物等,通过这些布局反映了当时的封建统治意识,满足其追求排场或举行盛大宴会、舞会的需要。

其最有代表性的是巴黎的凡尔赛宫。

中国古典园林是风景式园林的典型,是人们在一定空间内,经过精心设计,运用各种造园手法将山、水、植物、建筑等加以构配而组合成源于自然有高于自然的有机整体,将人工美和自然美巧妙地相结合,从而做到虽由人作,宛若天成。

这种“师法自然”的造园艺术,体现了人的自然化和自然的人化,使中国园林属于写情的自然山水型。

它以自然界的山水为蓝本,由曲折之水、错落之山、迂回之径、参差之石、幽奇之洞所构成的建筑环境把自然界的景物荟萃一处,以此借景生情,托物言志。

中国古典园林还将中华民族的性格和文化统统表现了出来,如端庄、含蓄、幽静、雅致等。

它使人足不出户而能领略多种风情,于潜移默化之中受到大自然的陶冶和艺术的熏染。

中国园林讲究“三境”即生境、画境和意境。

生境就是自然美,园林的叠山理水,要达到虽由人作,宛若天成的境界,模山范水,取局部之景而非缩小。

山贵有脉,水贵有源,脉源相通,全园生动。

所谓画境就是艺术美。

我国自唐宋以来,诗情画意就是园林设计思想的主流,明清时代尤甚。

园林将封闭和空间相结合,使山、池、房屋、假山的设置排布,有开有合,互相穿插,以增加各景区的联系和风景的层次,达到移步换景的效果,给人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印象。

意境即理想美它是指园林主人通过园林所表达出的某种意思或理想。

这种意境往往以构景、命名、楹联、题额和花木等来表达。

我国古典园林因其建筑风格和特点,一般分为三大类型:北方型,以北京为主,多为皇家园林。

其规模宏大,建筑体态端庄,色彩华丽,风格上趋于雍容华贵,着重体现帝王威风与富贵的特色,如:颐和园;北海公园;承德避暑山庄;等,其中承德避暑山庄是我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

江南型,以苏州园林为代表,多为私人园林,一般面积较小,以精取胜。

其风格潇洒活泼,玲珑素雅,曲折幽深,明媚秀丽,富有;江南水乡;特点,且讲究山林野趣和朴实的自然美。

他善于把握有限的空间,巧妙地组合成千变万化地园林景色,充分体现了我国造园的民族风格,并广泛吸取了中国山水画的理论,如:拙政园、网师园等。

岭南型,以广东园林为代表,既有北方园林的稳重、堂皇和逸丽,也融会了江南园林的素雅和潇洒,并吸收了国外造园的手法,因而形成了轻巧、通透明快的风格,如:广州越秀公园;杭州西湖等。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园林建筑一般具有多曲、多变、雅朴、空透四
大特点。

多曲是为了和风景环境和谐组合,设计曲径、曲桥、曲廊、飞檐翘角等;多变是为了适应山水地形的高低曲折,因地制宜,灵活布置;雅朴指追求宁静自然、简洁淡泊、朴实无华、风韵清新的风格;空透是为了使人们可以自由自在地环顾四周,尽情赏景,以达到“纳千顷之汪洋,收四时字浪漫”的观景效果。

需要补充的是,除了上面罗列的一些文化、历史名胜之外,还有诸如革命纪念地、名人故居等,他们以特有的纪念意义吸引着众多的旅游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