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园林对现代风景园林的价值
中国古典园林美学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以苏州博物馆新馆为例

2、推动绿色发展
未来社会需要风景园林推动绿色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例如,通过应用生 态修复技术、绿色建筑等技术手段,提高风景园林的生态效益;通过推广绿色出 行、绿色消费等方式,降低风景园林的碳排放等环境影响。这些措施不仅可以实 现可持续发展,还可以为人们带来更好的生活品质。
3、促进社会参与
未来社会需要风景园林促进社会参与,让更多的人参与到风景园林的设计和 建设中来。例如,通过公众参与、社区规划等方式,提高风景园林的社会效益; 通过举办健康活动、公益活动等方式,增强公众对风景园林的认识和理解。这些 措施不仅可以提高公众的参与度和社会效益,还可以为人们带来更好的生活体验。
具体来说,风景园林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响应公共健康:
1、改善自然环境
风景园林可以通过规划设计,改善城市的自然环境。例如,通过增加绿地面 积、改善水质、降低噪音等措施,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这些措施不仅可以 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还可以改善城市居民的健康状况。
2、促进体育健身
风景园林可以成为人们体育健身的好去处。通过设计公园、绿道等公共空间, 为人们提供运动和锻炼的场所。这些场所不仅可以提高人们的身体素质,还可以 促进人们的社交交流,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3、提供康复疗养空间
风景园林可以设计一些康复疗养空间,为人们的身心健康提供帮助。例如, 通过植物疗法、景观疗法等方式,让人们在自然环境中得到身心的放松和康复。 这些空间不仅可以为人们提供疗养服务,还可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二、使命:创新发展,引领未来
作为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风景园林在公共健康方面的使命是创新发展, 引领未来。未来社会对风景园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风景园林不断创新和发 展,以满足社会对公共健康的需求。具体来说,风景园林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 引领未来:
(完整word版)中国古典园林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浅谈融古汇今的新中式园林

中国古典园林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浅谈融古汇今的新中式园林摘要:中国古典园林是全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其中优秀的部分对于现代园林设计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以“运河上的院子”为例,旨在探究中国古典园林造园理念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运用。
1.中国古典园林——曾经的辉煌面临如今的困境1.1概述中国古典园林是指以江南私家园林和北方皇家园林为代表的中国山水园林。
中国的造园艺术,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和最高目的,从而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审美旨趣。
1.2 历史功绩中国古典园林在世界园林艺术史上有着重要地位,中国园林对18世纪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的出现所产生的影响,是十分广泛而深刻的.中国人崇尚的师法自然的园林理念和诗情画意的园林理法,在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中得到完整的体现。
而英国风景式园林作为西方近代园林的开端,对西方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此后,中国园林一些惯用的设计手法和设计语言,如散点布局、动态景观、巧于因借等,均已融入西方现代园林设计手法之中。
1。
3古典园林的现代困境然而曾经光辉灿烂的中国古典园林,在现代面临着困境,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3.1环境的封闭中国古典园林是在长期封闭的社会状况下,大多营造在一个相对封闭的小环境中,对周围大环境的影响甚少,未能突破私家园林的局限性.1。
3。
2建筑体量的改变中国古典园林表现自然的写意手法和传统建筑的体量与形式十分融洽,但在高楼林立的现代城市中则显得格格不入,随着城市与建筑设计的全盘西化,现代园林也趋向于西方园林形式. 1。
3.3自然环境和资源条件的限制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中国的自然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北方城市水资源贫乏,不适宜建造大规模的山水园林.然而现在对一些新建水面的维持消耗了大量珍贵的水资源,例如北京的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不惜在平地上挖湖堆山,其实是劳民伤财的反生态设计理念.1。
3。
4材料的稀缺及技艺的失传中国古典园林中惯用的山石,小品和木结构建筑等造园元素,或因材料难觅、功能丧失而更换材料,且精湛的技艺大多失传,导致现代仿古园林作品设计制作水平低下,精工细作荡然无存.1.3。
从中国古代园林看现代景观设计

从中国古代园林看现代景观设计摘要:园林设计是一项艺术实践活动,虽然它的整体艺术构思需要借助于某种哲学观念的引导,也就是所谓的“立意”,就是主人情感的寄托之处。
于是,表达这种意境的理想方式就成为中国古代的艺术家和设计师的追求。
中国园林古典艺术源远流长,艺术风格独树一帜,承载了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其中优秀的部分对于现代园林设计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现代园林在发生革命性创新的同时,又保持了对古典园林明显的继承性。
关键词:风景园林;古代园林;现代景观设计1、前言中国古典园林的遗存,迄今已十不一二,而时代的变迁引导人们思想情操的变迁,亦已斗转星移。
但是,当我们设身处地于这十不一二的遗存,流连光景时,所获得的审美感受,实与古人的诗文歌息息相通,一种淡泊明志的意境,使我们置身于世俗的功利之中而能超越于其上。
现代园林在全面吸收与继承古典园林成就的基础上更加开放与自由,艺术手法亦有革命性的创新。
总的来说,偏重于整体构图,但极少轴线对称,但极少轴线对称,有时也分区设景,但各景点之间的流动性更强,界线也更模糊,形态上偏于规整,亦不排斥自然的形态。
从整体上说,大景重整体有气势,小景有变化亦简洁。
2、中国古代园林的历史沿革古代造园的萌芽期出现的比较早,可追溯至周朝至秦、汉阶段已有堆山、开池的记载。
到了魏、晋、南北朝,中国传统造园艺术有了初步的形成。
这一时期基本确立了造园由狩猎、生产为目的向再现自然山水为基本原则的过渡。
隋、唐、五代可看作是传统造园的成熟期,文人造园也已形成气候,这使得造园无论在手段和意境上都进入了更高的境界。
到了宋朝,中国传统造园进入了高潮阶段。
造园艺术与文学、诗词和绘画艺术的结合,对传统造园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中国传统造园艺术达到顶峰,兴建园林的思潮已深入人心。
随着历史的发展,时代的变迁,其含义也是变化的,我们需要用历史唯物主意的观点来理解。
古代的“园林”实为庭园的古名,而现在园林的意义已经远远超出了庭园的范畴,囿、苑、院池、园、园圃、第宅的宅园分,现在均用“园林”一词来概括。
中国古典园林对现代景观设计影响的研究文献综述

中国古典园林对现代景观设计影响的研究文献综述作者:肖丽萍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4年第01期摘要:为系统把我国近十年对中国古典园林在现代景观设计中传承、应用和创新的研究,本文献综述收集了2000年至2010年我专业期刊中中国古典园林领域与现代景观设计相关的文献。
在对核心研究者以及关注点、研究主题的分析的基础上重点对中国古典园林与现代景观设计研究的内容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与总结。
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现代景观设计;文献综述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03-0189-01一、研究方法系统查阅了2000年——2010年11年间收录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的有关中国古典园林的科研论文,共14433篇,对中国古典园林与现代景观设计研究的文章共59篇。
本文通过这些文章进行比较、分析、总结。
试图将中国古典园林对现代景观设计的影响系统化。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一)基本情况2000——2010年11年间,收录在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的有关中国古典园林的科研论文,共14433篇,对中国古典园林与现代景观设计研究的文章共59篇,占总数的0.4%。
(二)科研成果分布情况1、现代景观设计对中国古典园林的传承与创新的研究收集资料发现2000年—2010年间收录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的关于现代景观设计对中国古典园林的传承与创新的论文共25篇,占42.4%,在邸海彦,赵一寒的《现代景观设计对古典园林的传承与创新》中:主要以陶然亭为例重点分析了现代景观设计对中国古典园林在设计思想与设计手法两方面的传承关系。
王雷,王建国的《浅析现代景观设计中对古典园林的继承和发展》中:作者讨论现代景观设计对中国古典园林的继承。
宋珊,邹志荣的《中国古典园林与现代园林的继承与发展》中:从探讨古典园林与现代园林的布局形式、造园手法、意境表达、理论和手法入手,比较两者在现代设计实践中的利弊。
中国古典园林对现代园林建设的影响

中国古典园林对现代园林建设的影响摘要:中国古典园林以自己的独特造园形式和深刻内涵,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在世界园林中独树一帜。
面对全球化的挑战,中国现代园林如何在发展中继承和发扬古典园林民族特色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以满足当代人的休闲要求和对自然审美的渴望,值得深思和探索。
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艺术风格;现代园林建设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造园艺术的独特表现手法更是源远流长。
早在周武王时期,中国就有了为王宫建造宫苑的活动,这是为统治者提供美好的休闲场所的最早行为。
中国园林真正的起步在汉代以后,并且受到统治阶级的皇权思想以及建筑观念、文学意境和绘画表现手法的影响,比如司马相如所写的《子虚赋》、《上林赋》两篇文章,特别是《上林赋》,以宏大的气势、破空而来的奇异想象、光怪陆离的艺术夸张,表达了想象中自然林苑的博大富有,对帝王营造现实园林起到了理想性的诱发作用。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统治者对权力的争夺空前激烈,国家呈分裂状态,加上道教和佛教的盛行,于是在士大夫阶层中产生了玄学。
这时的士大夫,或纵欲享乐、或洁身自好、或遨游山水,导致了自然审美观的形成,这时期的造园特点也多为以自然山水陶冶情志为主。
中国古典园林的构造,主要是在自然山水的基础上,辅以人工的宫、廊、楼、阁等建筑,以人工手段效仿自然,其中透视着不同历史时期的人文思想,特别是多以诗文、词赋和绘画的意境为思想境界的追求目标。
一、中国古典园林的本质特征中国位于地球的东方,具有特殊的地形地貌特征、迥异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水文地质以及乡土植物等特征,其自然资源构成的特殊的乡土景观类型,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空间主体的构成要素。
乡土材料的精工细做,园林景观的意境表现,是中国传统的园林的主要特色之一。
中国古典园林强调“虽由人做,宛自天开”的哲学理念,也强调“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的造林观念,最终强调的是人对自然的认识和感受,并达到天人合一的效果。
由于古代生活条件相对差一些,人们的生存环境较为恶劣,中国古典园林造景都非常注重小气候条件的改善,向往能够营造出更加舒适宜人们居住和活动的理想环境,因而对于园林内的布局、植物的种植、亭台楼阁以及漫长走廊的构建等,无不以光影、气流、温度等舒适性的影响因素为依据,从而形成舒适于人居住、生活的理想环境。
浅议拙政园和留园对现代景观设计的影响

浅议拙政园和留园对现代景观设计的影响【摘要】近年来,由于西方园林风格的影响,中国的景观设计渐渐失去了自己的风格,但纵观历史,中国的园林设计源远流长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世界,作为中国四大名园其二的拙政园和留园更是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力。
【关键词】拙政园;留园;现代景观设计;影响1.拙政园拙政园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并称我国四大古典名园。
初为唐代诗人陆龟蒙的住宅,后为明代监察御史王献臣归隐之居,取古人筑室种树,灌园鬻蔬,此亦“拙者之为政”的语意而名,曾为太平天国忠王府的一部分,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拙政园全园分东、中、西、住宅四部份。
住宅是典型的苏州民居,现布置为园林博物馆展厅。
东部明快开朗,以平冈远山、松林草坪、竹坞曲水为主。
主要景点有:兰雪堂、缀云峰、芙蓉榭、天泉亭、秫香馆等。
中部为拙政园精华所在,池水面积占三分之一,以水为主,池广树茂,景色自然,临水布置了形体不一、高低错落的建筑,主次分明。
主要景点有:远香堂、香洲、荷风四面亭、见山楼、小飞虹、枇杷园等。
西部主体建筑为靠近住宅一侧的卅六鸳鸯馆,水池呈曲尺形,其特点为台馆分峙、回廊起伏,水波倒影,别有情趣,装饰华丽精美。
主要景点有:卅六鸳鸯馆、倒影楼、与谁同坐轩、水廊等。
2.留园留园在苏州阊门外,留园是明万历年间太仆徐泰时建园,时称东园,清嘉庆时归观察刘恕,名寒碧庄,俗称刘园。
同治年间盛旭人购得,重加扩建,修茸一新,取留与刘的谐音改名留园。
科举考试的最后一个状元俞樾作《留园记》称其为“吴下名园之冠”。
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拙政园、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齐名,为全国“四大名园”。
1961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7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留园占地30余亩,集住宅、祠堂、家庵、园林于一身,该园综合了江南造园艺术,并以建筑结构见长,善于运用大小、曲直、明暗、高低、收放等文化,吸取四周景色,形成一组组层次丰富,错落相连的,有节奏、有色彩、有对比的空间体系。
浅谈中国古典园林设计思想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运用

浅谈中国古典园林设计思想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运用作者:甘雪平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17期摘要:中国古典园林在表现手法和设计手法上独树一帜,有其独特的魅力。
它的存在和不断发展对于现代园林景观的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本文通过总结我国古典园林的主要特点,阐述了中国古典园林设计思想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体现,旨在为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从业者提供一定的可参考建议。
关键词:古典园林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图分类号:TU986.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物质文化遗产,被广泛的认为是世界园林之母,是世界艺术的一大奇观。
作为园林设计的典范,它在表现手法和设计思想均与其它园林设计有着非常显著的区别。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有着深厚的中国文化内蕴,是中国五千年文化历史造就的艺术结晶,凝聚着是一个民族内在精神品格和包容性。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历史悠久,内容广博,它融合了众多传统的哲学思想和人文思潮,并且细腻的表现出传统的中华文化的精髓。
所以,如今研究和探讨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中的思想理念以及分析古典园林设计过程中的各种表现手法对于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一古典园林手法的总体特点一般来说,所谓的中国古典园林表现手法是指在传统的农业耕作背景下,融汇了多种艺术和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
相比其他各国的园林体系,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更为悠久、延续时间更长、分布范围更广泛,是一个综合全面的又充满历史底蕴的风景园林体系。
通常,中国古典园林可以根据手法类别的不同来划分,可分为人工山水园林和天然山水园林两种。
人工山水园林,是指在平地上开凿水体、堆砌假山,人工的创造山水地貌,并配以花、树等植被以及具有一定功能的建筑群体,将天然的山水风景按照人们设想,放置在一定的范围内。
天然山水园林即以天然的自然的山水为依托,使用传统的设计手法,在山水中零星点缀一定的人文的、异域的以及具备一定景区功能的建筑物来构成一个和谐交融的整体。
古典园林的传承与创新分析

古典园林的传承与创新分析我国古典园林的传承与创新,一直是中国园林人不能回避的天然使命。
如今,社会日益重视生态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这样的追求就显得更加迫切了。
该文从认识、理解、实践等多个角度,结合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和要求,阐述了目前学界和业界在传承与创新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方面取得的成就,并进一步提出了当代景观设计师需要继续努力的方向。
作为世界三大造园体系之一,中国古典园林有着悠久的历史与深厚的文化底蕴,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国人的生活志趣与审美倾向,同时也深刻影响着周边区域,乃至于直接启发了大洋彼岸的英国自然园林,对于整个现代园林的发展有着间接却深远的影响。
甚至到了现代,中国古典园林与建筑的建造思想也影响了西方建筑大师,如弗兰克•劳埃德•莱特与伍重等人的设计实践工作[1]。
进入21世纪,“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等理念越来越多地受到关注,尤其在中共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了突出的位置,以及2022年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关于“城镇建设,要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论述提出后,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了时代的主旋律。
1中国古典园林技艺传承与创新所面临的问题俄国思想家普列汉诺夫曾说,一个民族的文化,都是由它的精神本性决定的,它的精神本性是由民族的境况造成的,而它的境况归根到底是受生产力状况和生产关系所制约的[2]。
可见,要想更好地传承中国古典园林文化,并且有所创造,就必须对园林艺术所赖以生成的时代背景进行分析,明确不同时代文化、不同地域特色等对园林艺术的影响,从而找到创新的方向。
1.1知识结构和审美情趣差异特定时代由于政治、经济、文化各异,人们的欣赏情趣也就自有不同。
中国古代园林大多服务于处在当时社会上层的士大夫阶层,造园主导者也多具有深厚的文化素养,故而古代园林具有浓烈的追求雅致与恬淡的审美情趣,与当时流行的山水写意诗词绘画互为表里,存在着很大程度的文本互释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它是具有博大艺术内涵和特点的艺术综合体。
跟当时的人文环境,文化艺术水平息息相关。
中国传统园林在世界园林艺术史上可谓独树一帜,与西方园林、伊斯兰园林一道,并称为世界3大造园体系。
然而由于社会发展和环境变迁,使得中国传统园林与现代人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之间,出现了巨大的时空落差。
在传统文化继承上的缺失和西方强势文化的影响,使中国现代风景园林迅速发展的同时,在继承传统园林的基础上又受到了西方园林的影响。
关键词:现代园林;设计;思想;园林的艺术
1中国园林都强调人与自然共生共融
中国古典园林以传统文化为中心,委婉含蓄。
在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历史进程中,园林艺术的发展随着我国绘画诗歌等艺术的发展而发展。
中国园林的诗情画意,表现为诗、画对园林艺术的精神渗透;诗画艺术直接转化为园林的物质造型。
园林的艺术创作一方面要师法自然、表现自然,另一方面也需要向绘画汲取营养。
中国古典园林大多建造在相对封闭的与外界自然或城市环境相对隔绝的空间环境中。
设计者力求在狭小的空间环境中表现出宏大的自然山水之势。
2我国现代园林是对中国传统园林的继承与发展
当今的人们已经深刻的认识到,现代园林应充分地尊重自然传统,有意识地改变忽视自然功能的形式主义手法。
现代园林设计以自然为主体,更具自然规律进行规划设计,减少对自然的人为干扰,进而形成具有自然活力的人类活动空间。
3传统园林和现代园林所涉及的主要元素是:石、水、植物
石是园之骨,水是园之脉,植物是园林中四季美景的艺术表演团。
当然园林设计中还涉及到一些动物,比方说:鱼和天鹅等。
笔者认为在这点上传统园林和现代园林史相通。
在手法上现代园林常常讲究大面积的铺排,看起来非常气派,然而游逛起来却非常累,让人无所适从。
而传统的园林,讲究以小见大,强化造园意境,反而曲径通幽,别有洞天。
当然现代园林也有可取之处,比方说引进了西方园林大面积的草坪的设计,给予人们更好地亲近大自然的机会。
4中国古典园林重视写意手法的应用
集天下名山胜境,不过分追求和拘泥于对实物形象的摹写,而是经过取舍并加以高度概括和提炼。
虽取材于自然又非纯天然模仿。
使游人富有身临其境似曾相识的奇妙感觉,同时也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应该确立研究传统园林的正确态度:基于传统,重新创造。
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具有博大艺术内涵和特点的艺术综合体。
跟当时的人文环境,文化艺术水平息息相关。
在建设和研究的背后,现代园林是对中国传统园林的传承与发展,同时又要体现地域特点富含时代气息。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文化特点。
正是“看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
”园林的设计受限于特定历史背景和地域文化,园林艺术的本质特征以及其形成的根源,同时运用符合现时代特征的科学的思维路径去研究问题。
因此,这种差异首先应该从人认识自身和客观世界的思维方式切入。
从本质上解读中国传统园林和现代风景园林,并变更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借鉴西方思维方式之长处,运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和创新的思维方式,探究中国传统园林的现代意义。
梳理中国传统园林的发展历程和其在东、西方的影响,以及进入近代后的衰落根源。
剖析现代风景园林的行业本质,以自然文化为基础,以自然要素为素材,以自然风景为源泉的艺术创作,是有生命的、在不断生长变化的空间造型艺术和领土的安排与整治行为。
解析其时代特征和发展趋势:以自然为主体,以生态为核心,以人本为宗旨,以地域为特征,以场地为基础,以空间为骨架,以简约为手法。
从现代园林出发,再回到传统园林,从现代风景
园林的设计步骤和设计方法出发,以现代风景园林设计的要求重新审视传统园林,从中剥离出其现代价值和局限性。
具体而言,将现代风景园林设计和古典园林都分为6大方面:场地分析、设计思想、设计原型、设计要素、空间布局、设计意境。
一方面,就每一个步骤分析二者的理念和理法;另一方面,分析古典园林和现代风景园林的时代特征,尝试比较二者的不同和相通之处;最后,以此审视中国传统园林,得出值得传承的方面,以及值得反思的方面。
5结语
总之,无论传统园林还是现代园林,都是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利用自然条件,把建筑、山水、植物有机地融合为一体,模拟大自然的美景,经过加工提炼,把自然美与人工美统一起来,创造出与自然环境协调共生、天人合一的艺术综合体。
中国传统庭院设计主要受到传统哲学和绘画影响,甚至有人提出“绘画乃造园之母”观点,颇具代表的是明清时代的江南私家园林,代表园林有拙政园和寄畅园。
而现代园林一般喜欢模拟比较自然田园的风光。
相对传统的园林而言,笔者比较喜欢苏州博物馆的园林设计,颇具中国人文气息和神韵。
既充满江南古风古韵,又有现代建筑艺术的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