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建交的历史经验与当代意义100分课程考试

中美建交的历史经验与当代意义100分课程考试
中美建交的历史经验与当代意义100分课程考试

中美建交的历史经验与当代意义100分课程考试

返回

信息:欢迎学员参加中美建交的历史经验与当代意义课程的考试

各题型提交答案说明:

1.单选题及判断题点击圆形按钮进行单项选择,多选题点击勾选框进

行多项选择。

2.选择题和判断题:直接点击选项,系统将自动提交答案。

3.未完成考试误操作推出系统后,在考试时间段内可重新进入系统考

试。

4.完成考试后点击提交答案按钮,考试结束,不可再次进入系统考试。

5.答题完成后,点击考试页面左侧“未答题”按钮,确认无未答题后

再提交答案。

6.未提交答案的试卷在考试时间结束后将强制提交答案。

一、单选 ( 共 6 小题,总分: 40 分)

1. 本讲提到,中美关系()进入停滞期。

A.1970—1971年

B.1971—1974年

C.1974—1977年

D.1977—1979年

2. 中美两国在探索初期时把()作为中美建立关系的

一个公开渠道。

A.罗马尼亚渠道

B.中美大使级会谈

C.巴基斯坦渠道

D.巴黎渠道

3. 中美建交谈判过程中,()问题因谈不拢被暂时搁

置。

A.一个中国原则

B.对台军售

C.联合抗日

D.联合抗苏

4. 1971年()被看做是中美关系的破冰之旅。

A.尼克松秘密访华

B.尼克松正式访华

C.基辛格秘密访华

D.美国乒乓球代表队访华

5. 中美关系从破冰到建交历经了()年时间。

A.7

B.8

C.9

D.10

6. 中美关系存在不稳定因素,最重要的就是()。

A.台湾问题

B.澳门问题

C.常规武器问题

D.钓鱼岛问题

二、多选 ( 共 4 小题,总分: 20 分)

1. 1970年到1979年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发展历程经历了()。

A.探索期

B.推进期

C.停滞期

D.实现期

2. 本讲从()层面分析了中美建交的背景因素。

A.国际体系

B.国家

C.决策者

D.民众意愿

3. 中国要平衡践行()的外交布局。

A.大国是关键

B.周边是首要

C.发展中国家是基础

D.多边是重要舞台

4. ()是中美关系发展的持久课题。

A.竞争与对抗

B.扩大共识

C.马克思主义

D.制衡与反制衡

三、判断 ( 共 5 小题,总分: 40 分)

1. 1978年中美建交谈判时,美国对台售武问题得到了解决。

正确

错误

2. 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历程表明,中国只有充分发展自

己、壮大自己,才能维护好、发展好中美关系。

正确

错误

3. 初期中美建立外交关系是美国单方面的意愿。

正确

错误

4. 1972年2月28号《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正确

错误

5. 1959年1月1日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正确

错误

中美关系

热点中美关系 中美关系是近现代国际关系史上重要的主要国家双边关系之一,是当代国际关系史上极其重要的主要国家双边关系。近年来中美合作中美摩擦也不断出现。我们高考热点应该多关注近年来中美合作和摩擦相关史实,找出课本相关切入点进行复习。 一、热点背景: 1、2009年是中美建交30周年。1978年12月16日,中美发表《建交联合公报》,从1979年1 月1日起两国正式建交,至2009年整整30周年了。这是两国关系中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事件。 2、2009年12月4日上午,第五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开幕,中国国务院副 总理王岐山和美国财政部长保尔森作为两国元首的特别代表共同主持对话。 3、中美两国首脑承诺要共同应对当前的世界金融危机。 4、美国总统选举于2008年11月4日落幕。奥巴马赢得338张选举人票,远远超过当选所需的 270张。麦凯恩仅获163张。奥巴马赢得6200多万张选民选票,总数过半,麦凯恩获5500多万张选票。民主党候选人贝拉克·奥巴马以巨大优势击败共和党对手约翰·麦凯恩,历史性地当选美国首名非洲裔总统,成为美国第44任总统,也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他将于2009年1月20日就任第56届总统。奥巴马随后在芝加哥向支持者发表讲话,承诺与共和党合作,为美国带来变革。 5、温家宝记者会对美国发出四大政经信号 2010年在3月14日《新闻今日谈》节目中,评论员杜平对温家宝记者会讲话做出评析。 他指出,温总讲话对美国等西方国家放出4大政经信号,第一,中国的刺激经济政策将视国内外形势择时退出。第二,回击奥巴马对人民币汇率的指责,暗示短期内人民币不会升值。 第三,在外交上暗示中美关系短期内不会回暖。第四,告诉美国等西方国家,要想避免对华贸易逆差,需放开对华科技品出口。 二、知识梳理: 1、中美关系: (1)追随英法,染指中国。从十九世纪中期开始,美国追随英法加入侵略中国的行列。向中国走 私鸦片,强迫清政府签订《中美望厦条约》,以攫取侵华特权。19世纪60年代觊觎我国领土台湾。 (2)"门户开放",独立侵华。19世纪末美国工业产值跃居世界第一,但在帝国主义瓜分中国时, 因忙于美西战争而错失时机。为加深和扩大美国在华侵略权益,1899年美国提出"门户开放" 政策,即在承认列强在华侵略权益的前提下,要求"利益均沾"。这一政策的提出,标志着美国有了独立的侵华政策。从此,美国在华侵略势力一天天扩大。 (3)扶黎扶蒋,控制中国。辛亥革命失败后,中国进人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帝国主义各国纷纷寻 找在中国的代理人。"一战"期间美国扶植黎元洪,20年代后期积极扶植蒋介石政权,从而实现了控制中国(20余年)的目的。在此期间美国对华商品输出(1931年)跃居第一位。 (4)"二战"期间,中美合作。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卷人战争。为打败共同敌人,中美建 立起合作关系。美国从军事、经济等方面援助中国的抗战,中国战场的抗战有力配合着美国在太平洋战场上对日军的作战。 (5)扶蒋反共,控制中国。二战结束后,美国经济实力、军事实力大为增强,凭借强大的实力, 美国力图称霸世界。为达到控制中国的目的,美国实行扶蒋反共政策,出钱出枪援助蒋介石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1950年派遣第七舰队驶入台湾海峡,阻挠我国对台湾的解放。 (6)政治孤立、经济封锁,走向对抗。1949年新申国成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拒绝承认,并 对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军事包围,外交孤立,经济封锁,致使中美关系走向全面对抗。

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外交关系

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外交关系 中国的崛起在很大的程度上,将取决于周边关系的稳定,而周边关系的稳定将取决于一些敏感问题的解决。由于历史和地缘政治等多种原因,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非常复杂,周边的问题也很棘手。朝鲜核试爆就是一个缩影。近年来,中国致力于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基于“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原则处理与周边国家外交关系,推进了一些周边问题的解决,中国的周边外交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显著成就。但是,由于中国周边地区的复杂性,加之安全机制尚未成形,有些地区甚至仍深陷在冷战阴影的影响之中,如何处理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特别是解决好周边出现的问题,已成为中国和平发展面临的紧迫挑战。当前,国际形势及我国周边安全环境出现了一系列的新情况与新变化,对此应高度重视,并应将其联系起来加以思考,以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并制定通盘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力量急剧增长:十多年来经济不断高速增长,国民生产总值和经济总量一再成倍加大,对外贸易的地域和规模也迅猛扩展。在2009年发生了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后,中国的经济总量仍然保持了9%左右的增长。并且,中国的经济总量于2010年成功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崛起,引起了世界的密切关注,也引来了诸如“中国威胁论”等影响中国与世界关系的言论。 从大的格局来说,冷战结束,终结了中国与邻国间的政治分割。各国之间都基于各自长远战略利益与现实实际利益加以考、处理国家之间的关系。中国的邻国包括了诸多国情差异巨大的国家,在整个世界上是较为少见的,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的复杂性。 在东北亚,历史问题迄今一直是影响中日关系的最大障碍。日本不能在彻底深刻地反省、总结近代侵华战争的前提下早日面向未来,成为我国与日本建立互信的一条鸿沟。2007年4月,温家宝总理出访日本。这是时隔7年中国总理对日本的首次访问,也是中日打破政治僵局之后的“融冰之旅”,使中日关系站在了新的起点上。然而2010年9月7日,我国渔船在钓鱼岛附近海域遭日本巡逻船两次冲撞,并遭日方登船检查,还抓扣中国渔船船长。钓鱼岛的归属问题、东海海底资源开发问题更为凸显,引起了两国民众的“口水之战”,两国的经济交往、民间往来倍受影响。中日关系出现了严重危机。但中日两国始终是一衣带水的邻邦,是搬不开的邻居。作为世界上两大举足轻重的经济体,中日两国的矛盾将对世界经济产生巨大的影响,也影响着世界的和谐稳定。对于俄国,俄罗斯是世界主要力量之一。我们将按照中俄两国元首达成的“世代友好、永不为敌”共识,努力维护和发展两国政治上相互尊重、经济上相互合作、安全上相互信任的新型睦邻关系。 在西南方,我们与周边中小国家的友好关系历经时势变迁考验,具有强大生

从历史维度分析中美关系

从历史角度分析中美关系 中美关系的开展,始于美国的“中国皇后”号商船。于1784年2月2 2日从纽约港驶出最终抵达广州黄埔港,从而揭开了中美关系的序幕。由此算来,中美关系至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这2 00余年的中美关系史,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时期:从1784年2月至1971年12月,这是中美两国从初建贸易关系到美国对中国进行商业扩张乃至全方位地对中国进行政治、经济和文化的渗透、侵犯、掠夺、干涉从而最后发展到两国全面交恶。 第二时期,1972年1月至1989年5月,这是一个以合作为主流的时期。可分为两个阶段( 1 )1972年1月一 1 978年1 2月,这个阶段的特点用美国总统尼克松的话来形容:“这是从没有任何联系的对抗时代走向进行讨论的谈判时代”。(2 )1979年1月一 1 9 8 9 年5月,这是合作抗苏的时期。这一时期的关系基本正常,合作和发展是主流,对立是次要方面,主要障碍在于台湾问题。 第三时期,1989年6月至今,这是一个若即若离的时期,对抗为主要方面。以美国的中国间题专家哈里·哈丁的话说,这是一个“非友非敌的时期,可以看出美国这一时期的对华政策不甚明了,面临着何去何从的选择。 中美关系在1949年处于一个十字路口。随着国民党军队战场上节节败中国革命胜利在望,美国从对苏联冷战的全球战略出发,调整了对华政策,制定了NSC——34/1文件,将对华政策目标由阻止中共取胜修订为尽一切力量阻止中国成为苏联的附庸。就像当时美国国务

卿艾奇逊说,美国要和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就必须等到尘埃落定。 于是当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美国对中国采取了孤立、遏制政策,中国也采取了对苏“一边倒政策”。 原因:美国方面: 1.急于从中国内战脱身,使自己在未来对新中国的外交中处于灵活位置。 2.出于对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性和中国革命的独立性的认识而幻想中国成为第二个南斯拉夫。 而遏制、孤立和不承认新中国的反共反华政策这是美国遏制产主义,进行全球扩张的外交总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方面:二战后初期,苏联在中国国共两党之争上持中立态度,而中国共产党认为这只是形式上的,是国际形势所迫,对此表示理解。随着冷战的开始与美苏对抗的强化,毛泽东对国际形势的认识也由美苏之间还存在一个“中间地带”转变为世界只有两个阵营。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美国就对新中国采取了封锁、孤立政策。致使中美两国积怨甚深,关系冰封了二十多年。中美两国在意识形态上完全对立,但是却能够在60年代末70年代初,彼此发出要求缓和关系的信号。 在中美关系史上基辛格是不可或缺的一笔。1971年,当时,中美还处于对立状态,为了避免受到国内反对势力的干扰,他在巴基斯坦总统叶海亚·汗的热情帮助下,经过精心安排,开始了他的代号为“波罗1号”的秘密访华之行。先后曾39次到中国,为中美关系的解冻和发展,做出了特殊贡献。中美关系大门的打开,使得冰封了二十多

中西方节日文化差异比较解读

中西方节日文化差异比较 传统的民族节日形成是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节日的由来原因与人们的生活有密切的联系, 它体现了人民丰富的情感 世界, 寄托了人民对生活的热爱。有这样一句名言: “每个民族的每个节日, 正是反映这个民族文化最真实的一面”。可见, 要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底蕴, 必须从他们的传统节日入手, 才能了解到他们的 文化特色与民族特点。 一、中西节日的起源与形成差异 中国长期以来处于封建自给自足的农业社会和自然经济中, 其传统 节日具有浓厚的农业色彩,包含了农耕文明的社会特征, 主要是从岁时节令转换而来的。我国古代长期以农为本, 在生产力和农业技术不发达的情况下, 十分重视气候对农作物的影响。在春种、夏长、秋收、冬藏的过程中认识了自然时序的复杂规律, 总结出四时、二十四节气,形成了以节日为主的传统节日。勤劳的中国人民为了更好地生存, 必须大力发展农业, 而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天气的关照。古人云“春雨贵如油”、“清明忙种麦, 谷雨种大田”。在古代, 春节、清明节( 古代称三月节) 等都是重要的农事节日。 西方文化由于长久受基督教的影响, 其传统节日起源带有浓厚的宗 教色彩, 如情人节( 纪念名叫瓦丁的基督教殉难者) 、复活节( 基督教纪念耶稣复活) 、万圣节( 纪念教会所有圣人) 、圣诞节( 基督教纪念耶稣诞生) , 这些节日的起源大多与宗教有关系。当然, 西方节日中也有和农业有关的节日, 但他们以农业为主的节日的历史不如

中国漫长。 二、中西节日庆祝方式差异 中国的传统节日, 基本是封建社会时期形成的, 不可避免地留下封建社会的痕迹: 等级制、家族式, 节日无不以家族内部活动为中心。西方的传统节日就不同了, 更多的是表现出人们的互动性、集体性和狂欢性, 以自我为中心, 崇尚个性张扬。这与中国节日的家族性恰好相反, 体现了西方文化的群体性, 反映了人们渴望互相交流、群体参与的愿望,体现了人人平等、自由表现自我的特点。这里试举两例说明。 ( 1) 春节与新年。作为新一年的开始, 中西方有着极大差异的庆祝方式。春节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 源于秦朝, 定于每年农历的一月一日, 从农历12月23日开始, 人民开始开展各种庆祝方式, 一直持续到元宵节。春节的习俗繁多, 如大扫除、吃团圆饭拜年、放鞭炮, 舞狮子等。总之, 不论是大街小巷, 都笼罩着一股浓浓的喜庆气氛。而西方, 他们崇尚的是过公历新年, 即元旦。相比之下他们过年的方式就浪漫多了, 在12月31日晚, 各地区的人民涌上街道,进行盛大的狂欢, 到了深夜接近零时时, 数十万人会聚集于一起, 诚心地祈祷, 为新的一年的到来倒计时。当大钟敲响12下, 顿时, 优美的乐曲奏响, 揭开了华丽舞会的序幕, 人们通宵达旦地庆祝。 可见, 春节与新年各有千秋: 春节, 充满浓厚的传统气息和独有的魅力; 新年, 体现时代的气息和潮流的感觉, 更贴近现代生活。( 2) 万圣节与中元节。万圣节作为西方的重要节日之一, 颇受人民

中美建交的历史经验与当代意义(下)

中美建交的历史经验与当代意义(下) 陈积敏 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二、中美建交的艰难历程 (四)实现期(1977-1979) 那么1977年之后,美国的政局又发生了一个变化,包括整个国际局势发生了变化,从国际体系上来说,美苏缓和的局势又破灭了,美苏关于限制战略性武器谈判陷入了僵局当中,并且当时的苏联开始实行了一种对外进攻性的策略。 第二个方面,由于美苏缓和的破灭,原先美国希望能够对中国的借重就增加了,希望依靠中国的力量增加对苏联的一种制衡力量。从中国来说,当时中美建交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一个是“四人帮”被粉碎掉了之后,当时的中国政治经济都面临了一种拨乱反正的状态,从经济上来说要实行对外开放,对外开放,当时是两大阵营,中苏关系已经陷入了非常严峻的境地,虽然中苏两国没有直接爆发军事冲突,但苏联当时支持越南在东南亚地区进行地区性霸权主义,中国对这样一种现象是极为不满的,并且也认识到这样一种状态对于中国的安全构成了威胁,所以,中苏关系,中国对外开放的对象不可能是苏联,那只可能是另外一个国家,即美国,以及美国所属的一个西方阵营。当时中国也面临着一个非常紧迫的任务,这个对外开放战略的实施能否实现,取决于中美关系能否最终实现建交,这是从国家层面来讲的。 从决策者的层面来讲,两国领导人,美国卡特总统与中国的邓小平对于推动中美建交都是持积极的立场。 那在这样一种背景下面,中美两国就开始建交谈判,1977年8月22日美国国务卿万斯访华,1977年万斯访华的时候,这次访华的主要目的是试探,因为当时的卡特总统对于在1977年实现中美建交的意愿不是很强烈,为什么?因为当时卡特总统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首先要解决美国国内巴拿马运河权的问题,通过一个《巴拿马条约》,而要想通过这个条约必须要取得参议院的支持,而参议院当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台湾的同情者,所以,当时卡特总统就认为在《巴拿马条约》签订之前,中美建交这个问题可以先缓一缓,当双方可以协调立场,可以就建交的问题进行一些具体性的磋商,所以这一次他派万斯访华的时候,他的目的是试探中国政府的一个立场。国务卿万斯本身的一个战略重点,他认为,美苏缓和要重于中美建

中美关系的未来发展趋势

中美关系的未来发展是怎样的?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中美两国作为世界上两个举足轻重的大国,它们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也不断加强。中美关系的好坏不仅关系到两国本身,而且关系到整个世界局势的安全与稳定。然而,事实并不总象人们希望的那样。自从中美建交以来,两国关系几起几落,甚至曾经遭受过可以称得上是危机的重大挫折,从政治、经济、战略等不同角度探讨中美关系,而且几乎所有人都回顾过去,综述现在,展望未来。只有维护世界的和平、稳定、发展,才会有利于整个人类的文明进步和发展,胡锦涛主席与布什总统就全面推进21世纪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达成重要共识。推动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始终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任务,中国将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同时通过自身发展来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我们希望通过中美双方共同努力,解决好存在的问题,抓住发展的机遇,保持世界和平和推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使中美关系继续朝着对两国和两国人民都有利的方向发展。 在美国看来,一个发展迅速的大国不是盟友,便是敌人。前者以英法为例,而后者有前苏联作证。因此当美国遭遇如今的中国,传统的美国外交战略思维往往会在中美错综复杂的利益纠葛中迷失方向。假如中国的实力继续增长,中国将不可避免地陷入与美国的冲突。但是中美关系的未来会受一系列共同联系在一起的多种成因的共同作用的影响。只要中美之间在意识形态和政权类型方面的差异仍然存在,中美两国就很难达成某种互相都能接受的妥协。中美关系的未来很可能会由一些互相矛盾的趋势彼此“抵消”以及一些

能够起到互补作用的趋势的彼此“聚合”这两种状态来共同决定。这些相互矛盾的力量的冲突将导致中美关系的性质继续表现为一种有限竞争的性质。就像中美两国现在所做的那样,两国将继续进行贸易往来,并且在一些问题上进行会谈与合作,但两国仍将以深刻的不信任的态度看待对方,并为了防范今后可能会发生的对抗而采取行动谋求外交优势和加强军事力量。 美国是世界大国,所以国际对它的影响,在国际上遭遇的困难,比我们要更多一些。在软实力方面,美国的实力在于世界,而中国是国家的实力。很难设想在未来十年,中国有一位歌星去世会像杰克逊去世一样那么轰动。 中国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剧烈内部动荡将会持续,比如说阿富汗、巴基斯坦,还有朝鲜十年之内很难说会完全稳定。这样对中美关系形成新的考验。此外,缅甸和南中国海等,都是中美有可能发生碰撞的地方。如果双方要达成军事战略互信的话,那必须两国民意基础要跟得上这样一种战略互信。跟得上政府战略互信的速度,不然的话产生两个社会发生比较严重的对立状况。 而在国际机制和全球治理的问题上,比如国际安全、能源和气候变化等问题的解决需要一些新的国际机制建立。对此,中国应积极参与,不能让美国去做主导。 我们首先要看到一个未来十年的世界大背景:世界开始进入全球化时代的一个新时期---全球性的结构型变革开始。结构型变革从南北关系也好、

中美建交的历史经验与当代意义100分课程考试

中美建交的历史经验与当代意义100分课程考试 返回 信息:欢迎学员参加中美建交的历史经验与当代意义课程的考试 各题型提交答案说明: 1.单选题及判断题点击圆形按钮进行单项选择,多选题点击勾选框进 行多项选择。 2.选择题和判断题:直接点击选项,系统将自动提交答案。 3.未完成考试误操作推出系统后,在考试时间段内可重新进入系统考 试。 4.完成考试后点击提交答案按钮,考试结束,不可再次进入系统考试。 5.答题完成后,点击考试页面左侧“未答题”按钮,确认无未答题后 再提交答案。 6.未提交答案的试卷在考试时间结束后将强制提交答案。 一、单选 ( 共 6 小题,总分: 40 分) 1. 本讲提到,中美关系()进入停滞期。 A.1970—1971年 B.1971—1974年 C.1974—1977年 D.1977—1979年 2. 中美两国在探索初期时把()作为中美建立关系的 一个公开渠道。 A.罗马尼亚渠道 B.中美大使级会谈 C.巴基斯坦渠道 D.巴黎渠道 3. 中美建交谈判过程中,()问题因谈不拢被暂时搁 置。

A.一个中国原则 B.对台军售 C.联合抗日 D.联合抗苏 4. 1971年()被看做是中美关系的破冰之旅。 A.尼克松秘密访华 B.尼克松正式访华 C.基辛格秘密访华 D.美国乒乓球代表队访华 5. 中美关系从破冰到建交历经了()年时间。 A.7 B.8 C.9 D.10 6. 中美关系存在不稳定因素,最重要的就是()。 A.台湾问题 B.澳门问题 C.常规武器问题 D.钓鱼岛问题 二、多选 ( 共 4 小题,总分: 20 分) 1. 1970年到1979年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发展历程经历了()。 A.探索期

中美文化差异

文化是指一个社会所具有的独特的信仰、习惯、制度、性格、思维方式等的总模式,是一个社会的整个生活方式,一个民族的全部活动方式。它为一个语言社会的全体成员所共有,也为这个语言社会所独有。文化既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虽然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及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正变得越来越像个“地球村”,中美两国间的文化交流也日趋频繁,但是中美文化差异依然存在。 一、中美文化差异现象 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文化和历史的沉淀,而在地球另一端的美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却只有200多年的历史。中美之间的文化差异是巨大的,它是两国人民交流和理解的障碍和鸿沟。中美之间的文化差异是复杂而多面的。 (一)文化观念的差异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历来主张尊卑有别,长幼有序,也就是说,凡事都要遵循一定的规矩,并受到等级观念的制约。例如,晚辈见到长辈为表尊重要主动打招呼;学生要尊敬老师。而美国文化主要承袭了基督教中的新教思想,等级观念淡薄。美国人更注重个人权益,追求人人平等,没有辈份间过多的礼节。子女对父母、学生对教师都直呼其名,子女可以与父母争论问题.或提出自己个性主张。 在独具特色的中国文化中,人情占很重要的地位。人情在中国社会中有其一定的社会结构性,人情与面子是相互联系的,讲情面的人会将心比心、以心换心地回报别人的情谊。因此,在中国文化中.自我评价是在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及互相交往的情谊中建立和实现的。中国人强调家族及阶级层次。中华文化崇尚集体主义。人们之间相互信赖,团结合作,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相矛盾时,集体利益总被放在首位。在衡量个人行为时,往往是以道德为准则,注重和谐、群体利益的维护,这与美国文化截然不同。美国人崇尚个人自由,强调个人潜力的发挥,个人目标的实现及个人利益的追求,信奉法律至上。在美国,人与人之间多为互利关系,表现出人情较为淡漠,但却十分重视个人利益和自由,个人自我意识较强。 (二)思维方式的差异 思维方式是社会文化的产物,受到生产方式、历史传统、哲学思想及语言文学等方面的综合影响。受不同文化背景制约的中美两国人具有不同的思维方式。中国人偏向综合性思维.强调整体优先,采用从整体到部分的思维方式,如表达顺序时,要由大地方到小地方,即国家一省一市一区一街一号;表达时间是按年一月一日的顺序。美国人则偏好分析性思维,强调部分的优先,在表达空间顺序时与中国相反,由小地方

中美关系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经济和政治 1、美国经济的发展及其新变化 (1)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 二战结束以来,美国经济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1945—1953年的初步繁荣时期;1954—1960年的低速发展时期;1961—1969年的高度繁荣期;1970—1991年在“滞胀”中缓慢发展时期;1992—2001年的十年经济繁荣期。 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出现10年繁荣,原因是: 第一,“新经济”的推动。 第二,政府的有效干预。 第三,经济全球化发展带来的益处。 第四,美国生产和消费在全球的布局,还使它充分利用了大量外部资源。 (2)美国经济的新变化 第一,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出现了新特点:垄断与竞争并存;私人垄断资本发展速度快于国家垄断资本的发展;垄断与反垄断并存。 第二,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第三,国家对经济政策进行了更新和调整。 2、美国政治的发展及其新变化 (1)美国的政治制度美国的政治制度的理论基础是分权学说和制衡理论。一是联邦制;二是普选制;三是三权分立制;四是两党制。 (2)美国政治的新变化 第一,以总统为核心的行政权力得到加强。 第二,社会阶级结构发生了变化。 第三,利益集团和大众传媒的作用加强。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全球战略的演变 1、冷战时期美国推行争霸世界的全球战略 (1)杜鲁门主义的提出及美国的全球扩张(1945—1969年) (2)尼克松主义及美国全球战略调整(1969—1981年) (3)里根的“重振国威”(1981—1989年) (4)布什的“超越遏制”(1989—1993年) 2、冷战后美国加紧建构以其为主导的单极世界 (1)克林顿的“参与和扩张”战略(1993—2001年)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美国成为世界上惟一的超级大国。国际形势的巨大变化,使美国再次调整其对外政策,制定新的全球战略。 1993年9月,克林顿在联合国大会的演说中,首次公布了其“参与和扩展战略”。1994年7月,克林顿正式提了“参与和扩展战略”,这是冷战后美国的第一个全球战略。主要内容:①把经济问题提高到美国全球战略的高度;②军事上,克林顿政府提出“塑造”、“反应”和“准备”三位一体的军事安全战略;③扩大民主。冷战结束后,美国把扩大西方民主提到战略高度,全力促进前苏联、东欧国家的制度转化。 “参与和扩展战略”的目标和核心内容是:实现美国在世界上的领导地位。其实质是以经济实力为后盾,以军事实力为依托,以民主和人权为旗帜,实现美国“无可比拟的领导作用”,将21世纪建设成为美国的世纪。 (2)小布什的单边主义(2001年至今) 第一,小布什的全球战略依据根本目标是加强美国的超级大国地位,建立美国领导的单

中美关系的历史回顾与未来展望

自从1972年中美两国互相打开大门以来,两国关系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有限合作到全面来往的发展过程。中美关系发展过程中,尽管迂回曲折,麻烦不断,但两国关系总体上是不断向前发展的。人类历史进入21世纪之后,认真回顾中美关系走过的34年历程,分析中美两个大国今后的关系走向,不仅对中美人民十分重要,而且对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也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美关系的历史回顾 3 0多年来,中美关系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到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前夕,是两国发展官方关系的初始阶段。 这一阶段前后历时6年,是反对前苏联政权的对外扩张政策这一共同战略利益把两个社会制度截然不同的国家联系到了一起,实现了毛泽东主席和尼克松总统历史性握手。这期间,周恩来先生、基辛格博士以及两国的许多有识之士为此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一阶段的主要标志是双方发表了着名的“上海公报”,自此结束了两国长期互不往来的不愉快历史。 第二阶段:自1979年1月1日两国正式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到1989年,是两国关系迅速发展的时期。

第三阶段:即上世纪90年代后期到现在,历时约10年,两国关系进入了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同步增长的阶段。 两国关系存在的积极因素是:第一,领导人见面比过去更加频繁,这有助于消除误解,增进了解,加强互信,促进合作;第二,两国贸易和双向投资迅速增长,2005年两国贸易超过了2000亿美元,美国已成为中国的主要外来投资国,中国企业也开始在美投资,迅勐发展的经贸关系是两国政治关系稳定发展的重要依托;第三,在国际方面,两国在反恐、防核扩散、打击走私贩毒、预防疾病(SARS、禽流感等)等非传统安全领域进行了有效合作;第四,布什总统一再重申坚持“一个中国”政策,反对台湾独立,有利于双方共同维护台海乃至整个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第五,两国议会、智库及新闻界人士开始大量交流,有利于增进互相了解,推动互利合作。 近10年来两国关系面临的不利因素是: 第一,美国内一部分人仍以冷战思维看待中美关系,视中国为美国价值观所不容的对象,再加上两国媒体加以炒作,致使“中美互为对手”的噪音始终不绝于耳,既大大束缚了两国政治家腿脚,也影响了两国民众之间的相互了解。 第二,中国20多年的快速经济发展在美国引起了正反双向反应,一方面工商界表示热烈欢迎,政界、知识界表示有条件的欢迎,另一方面一部分美国人则认为中国的发展会对美国构成“潜在威胁”。不同声音使人困惑,

中美文化差异大比较

中美文化差异大比较 作者:鲁鸣阅读2846次更新时间:2007-7-12 我在美国呆了14年,与其说了解了美国和过上了中产阶级的日子,不如说更了解了我自己,因为我会有意无意地用中美两种文化来看待自己。文化因素在我们身上留下的刺激痕迹有共同的地方。我要讲的是这种相对共同的东西,即华人和美国人群体性格的比较。当然每个人的神经系统和个性不一样,与环境的互动有差异,甚至背道而驰,同样的经历会有不同的感受和反馈。 本文提到的华人或中国人主要以大陆开放后从国内到美国的定居者为主,涵盖大陆、港台的华人和北美华侨和华裔美国人,而文中的美国人主要指占大多数的欧裔,涵盖其他种族。身为华人,我们有长处有出色的地方。我侧重讲毛病,因为我们通常都知道自己的长处,而不太容易看到自己的短处,甚至有时根本没意识到。我的用意不是让我们看到自己的缺陷而自卑,而是正视自己,接受自己,扬长避短。 内向文化和外向文化 中国人移民到了美国,生命的风景自然发生了变化。最大的变化,恐怕就是美国文化对我们的影响,我们或多或少地美国化了,但同时骨子里的中国文化的血液仍旧滚动着。我们很多人在出国前要比一般的中国老百姓对美国了解得多。可是到了美国后我们发现,在风景之外与进入其内是很不一样的。因为我们在中国文化中成长,我们到了美国虽然会改变,但我们的性格已经定形,很多传统和过去的刺激痕迹留在我们的意识里或下意识里了,哪怕我们自己并不察觉。 文化差异是相对而言的,这里所说的华人或中国人和美国人是群体概念,是一种刻板印象,并不代表具体的每个人。 不少人说,美国人大都比我们华人放得开,外向。这就是一个刻板印象。但我想说的是,如果和你相处的人身上有这个刻板印象,你要提醒他们,我们是在什么环境中长大的呀!如果我们有美国人那种成长环境,我们中国人可能比他们还要放得开,性格大多都会外向。当然,如果一个人从出生到成年都极内向,那是两码事,人的性格一是天生的,即基因所决定由神经系统所操纵的,二是在成长环境中发展的。 有一个有趣的现象:似乎跟华人姑娘结合的美国男子大都比较内向,或不是那种很阳刚外向的小伙子。是不是中国文化较内向和阴性,美国文化较外向和阳性,而比较内向的美国男子相对难以找到

亲历者忆中美建交曲折历程

中美“乒乓外交”的见证人来了,两国的年轻一代乒乓球小选手来了,中美两国的政府高官也来了。梁戈亮,这位曾经的乒乓球世界冠军,不仅见证了中国乒乓球事业的发展,更见证了“乒乓外交”以小小银球推动地球转动的全过程。他在这场友谊赛后感慨万千:“三十多年前,…乒乓外交?的比赛我们中美还没建交,两国人民的友谊当时体现,就从乒乓球开始的。经过三十年以后再重逢,两国的情况、两国运动员的情况都大不一样了。通过交流和互相的促进,消除了很多隔阂。我们国家也富强了,科技也进步了,向世界也学了很多东西,包括向美国也学了很多东西。通过今天的比赛,进一步重温友谊,我们觉得非常高兴。” 美国老运动员朱迪·霍夫洛斯特也是当年中美乒乓外交的参与者,37年前随美国队访华时,年仅15岁的霍夫罗斯特还打不上主力。朱迪坦言那时根本不知道美国乒乓球队访华的“重要意义”,只是觉得中国人民非常友好。如今,朱迪已经开办了自己的公司。在她的感觉里,中美两国的共同点越来越多:“第一次来中国,记者们采访我们的时候都很安静,而且站在比较远的地方,我看不出有媒体之间的竞争,这次来,我发现有一大群记者围着我,把话筒伸到我的面前,甚至碰到了我的脸。人们是如此的激动,这倒让我感觉到是在美国。” 当天的友谊赛,让人们激动不已的并不是最后的比分,而是在中美建交30周年之际,大家似乎又看到了当年“乒乓外交”那历史性的一刻。 背景链接:“乒乓外交”是当代中美关系史上的重要事件。1971年4月10日至17日,美国乒乓球代表团应邀访华,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应邀访华的美国团体。这次访华,重新打开了中美交往的大门,为中美关系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开端,因而也被称为“小球转动大球”的“乒乓外交”。 “乒乓外交”虽然打开了中美封闭了20多年的交往大门,两国之间的外交温度也在1972年变得温暖起来,美国总统尼克松就是在这一年的2月对中国进行了正式访问。2月28日,中美两国发表了指导两国关系的《中美联合公报》,尼克松此次访华被称为20世纪国际外交史上最重大的事件之一。可是中美却未能很快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直到6年多以后的1979年1月1日,中美两国才正式建交。那么为什么中美的建交历程如此漫长?在两国关系不断升温的温暖氛围下,建交谈判又遇到了怎样的难题呢?在中美建交谈判中,曾经担任邓小平外事翻译的施燕华女士对这段历史记忆犹新:“尼克松当时是打开了关系,但是很可惜,水门事件弄得他焦头烂额,他后来就面临弹劾的危险,他自己辞职了。因为实际上,尼克松是希望在他的任期内干完这件事情,这样他在历史上也能够留下一个名声,是他同中国建交了。因为他不是第二任了嘛,结果第二任没干,没怎么干就下来了。所以就不可能。” 一直渴望达成中美建交的尼克松总统因为“水门事件”丑闻迅速走到了他政治生涯的终点,导致中美建交的进程被延搁,而当时中国国内的政治形势也十分严峻,因此两国的建交谈判一拖再拖。 “水门事件”之后,美国副总统福特未经选举程序直接登上总统宝座。

浅谈当前中美关系

浅谈当前中美关系 中美建交以来,两国关系发展可谓沐雨经风、曲折迂回、恩怨交加。既饱含相互斗争、坎坷蜿蜒的一面,也有相互借重、相对平稳的一面。一直以来,中美关系都是中国外交关系当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两国对亚洲和世界局势的发展都有重要影响。在新的国际形势下,中美之间在许多全球性和区域性的重大问题上具有共同利益,存在着广泛的合作基础,中美经济合作的前景更是不可限量。当然,影响两国关系的负面因素也不容忽视,诸如人权问题、贸易问题、军售问题和台湾问题等,其中台湾问题事关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影响中美关系改善和发展的最大障碍,也是最容易导致中美两国发生直接冲突的敏感问题。所以,中美关系的变化,不仅仅关系到中美两国的利益,更关系到整个亚太地区乃至全球经济发展的和平与稳定。 目前中美关系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人权问题:一方面,美国为了稳固自己在资本主义国家中的领导位置,与要为其代言,即向别的国家这样的国家推销其人权理论,美国当权者这也需要以此来获得国内民众的支持。另一方面,美国出于自己立场已的考虑,在很多方面需要中国的合作,有不得不忽略中国的问题,拖延时间以换得中国得支持。 二,贸易逆差:造成美国对华贸易逆差的原因,既有外因又有内因,相对于外因,内引起主导作用。这个内因,除了“过度消费引起过度进口”以外,还与“美国的市场不够开放和出口不足”有关。第一,面对全球产业结构和全球市场格局的变化,美国没有主动调整过时的贸易战略和政策。第二,面对全球浪潮,美国“害怕与贫穷国家竞争。第三,美联储在较长时期内实行通货膨胀性货币政策。第四,美国用超额发行的美元纸币大量购买囤积石油和其他稀缺程度较高的物质,加剧了内外需失衡。第五,无节制的对外战争和全球扩张使得美国政府的公共开支不断膨胀。 三,台湾问题:台湾问题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全局,牵一发动全身,是我们最重要的外交事务,也是最重要的战略之一,因此我们必须妥善处理好台湾问题。中央处理台湾问题的战略是“使用政治、外交、军事以及其他手段促使台湾一边在较长一段时间内维持现状,为国家的快速崛起赢得宝贵时间。当我国综合国力

自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交以来

论中美民间交往的历史作用和现实意义自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交以来,国际战略格局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中美两国的关系也逐渐为世界所瞩目。无可否认的是,两国的政治关系大多是以各国自身利益为出发点的。就以近期的事件为例,美国强烈要求人民币升值,使两国关系剑拔弩张;而两国元首菲律宾会晤,又共同表示愿意建设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中美合作伙伴关系。然而,当我们抛开政治因素,从另一个层面——民间交往重新来审视时,我们又会发现一个完全不同的中美关系。 提及中美的民间交往,我们最早就要追溯到1784年,美国人乘坐“中国女皇号”,第一次抵达广州,从此开始了中美民间交往的历史。接下来,中美之间的交往也越益密切。1830年,美国传教士贝满来到广州,创办第一所美国教会学校,后来又创办了女校,中国人熟知的作家冰心、卫生部长李德全、戏剧演员孙维世、钢琴家鲍蕙荞等都曾在这所著名女校就读。而1847年,林针“受外国花旗聘耕”的影响,成为走出国门赴美的第一人。 在我看来,中美之间政治交往和民间交往的最大区别就是:政府层面之间的关系时常因为国际事件出现大的波动,但是民间交往却一直繁荣的进行着。以中美之间在体育领域的交往为例。20世纪70年代的“乒乓外交”,为中美实现外交正常化提供了绝佳的契机和条件,这也成为了中美关系的历史转折点。随后,1979年9月19日,作为 NBA 总冠军的华盛顿子弹队访问中国,这也开辟了中美篮球领域的广泛交流。如今,随着巴特尔、王治郅、姚明、易建联等人陆续登陆 NBA,中美体育交流也日益繁盛。体育运动以友谊、团结和公平精神为特点,在中美人文交流中,增进了双方的了解和欣赏。可以说,中美之间的民间交流在中美两国的政治交往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纽带作用。 另一方面,中美之间的民间交流,也离不开美国华人的推动作用。19世纪40年代,第一批广东人赴美淘金,开始了中国人移民美国的历史。到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在美华人已有十万之众。在这期间,由于在美华人还没有完全适应美国的生活,所以此时华人移民对美国的影响,可谓微乎其微。而20世纪后半叶的移民,大多受过良好的教育,他们就业的领域也多是医药、工程、技术和教育等方面,堪称美国社会的技术精英,这为他们在美国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此外,他们也加强与主流社会沟通交流,并依靠便利的通讯和交通工具,

中美关系论文

美关系的现状及对未来的展望 导语:中美两国,一个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明显的成本优势,广阔的市场和无可限量的发展潜力;另一个是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经济,科技实力的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中美两国的关系,直接影响到世界经济的发展。就中美当前的关系来说,是处于一个蜜月期,但问题与冲突同样存在。因为在国与国之间,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就中美目前的情况来看,还在意识形态,政治影响,经贸摩擦等方面存在问题。 在现代国家的发展进程中,经济是一个国家强大的物质条件,是最核心,最现实也是最切实的国家利益,直接决定着国家的地位与影响力。所以经贸是国家间关系的晴雨表。中美两国处于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两国之间的经济关系具有很强的互利性和互补性。同时,在互相竞争中,又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摩擦。中美在经贸中存在的摩擦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贸易差额,人民币汇率,知识产权保护。 不断扩大的中美贸易逆差是中美关系动荡的一个决定因素。2005年,中国对美国的出口1629亿美元,从美国进口487。3亿美元,顺差为1147。7亿美元。根据美方统计,200 5年美对华贸易逆差激增24。5%,达2016亿美元。中美之间之所以会产生如此大的贸易差额,一方面与中美双方采取的统计方法有关;另一方面又与美国将经济问题政治化有关。中美又方的统计差异主要缘于中美贸易的特殊性和统计方法的不同。中国对美国出口的60%和自美国进口的30%,是经过以香港为主的第三方转口进行的。美国把中国出口至香港,

东南亚等国家后,这些国家再转口到美国的产品都算作从中国的进口。而美国在统计对中国的出口时,却对其通过香港等对华转口的商品忽略。这是造成统计不同的一个原因。在中国对美出口的商品中,很多是美国企业在华分公司的商品。中国赚取的只是很少的加工费,大量利润被美国在华企业取得。根据大卫?李嘉图的比较利益学说,一国应该生产它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通过自由贸易出口这种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同时,进口其没有比较优势或有比较劣势的产品。在这种自由贸易的框架下,按照比较利益学说进行的国际贸易会使所有参与国得到贸易利益最大化。中美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经济的互补性很强,也符合比较利益学说。中美贸易会造成如此大的贸易差额,与美国对华采取的贸易限制有关。中国向美国的出口产品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主要是农产品,附加值低,满足了美国一般消费者的需要。而美国向中国的出口产品应该以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品为主。但美国把经贸政治化,以安全为由拒绝向中国出口高新技术。美国的高新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技术产品在美国对外出口中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处于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对技术产品的需求不断扩大。美国的这种经贸限制,严重影响了贸易的互补性,导致贸易差额进一步扩大。由中美贸易逆差这问题来看,中美缺失的是一种理解,信任。正是这种不理解,不信任,造成了贸易摩擦。中美双方只有静下心来,加强了解,信任,才是更好的解决方法,而不是直接对抗。 中美关系的发展与未来展望 当今世界各国都处于积极的发展之中,美国和中国分别作为世界第一、二大经济体对于世界经济的跃进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可以说中美两国的关系对于世界经济的稳定将起到关键性作用!中美关系的发展史犹如一面镜子,它从一个侧面折射出近百年来国际风云的变幻! 20世纪上半叶, 从“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开始,中国人民饱尝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列强的欺凌。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与中国结成了反法西斯同盟。中美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成功合作,在历史上第一次表明中美关系对于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具有重大作用。 抗战胜利后,美国推行反共战略,支持蒋介石集团打内战。新中国诞生后的20多年里,美国坚持其与中国为敌的遏制政策,对中国实施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支持台湾当局窃取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50年代,中美两国在朝鲜战场上展开了一场殊死较量,中国人民取得了抗美援朝的伟大胜利。

中国第一个建交的美洲国家

中国第一个建交的美洲国家:被美国制裁56年,医疗水平却堪比美国 前段时间咱们提到过我国第一个建交的国家,相信这个国家大家都能很容易的猜到,但如果说是第一个建交的美洲国家呢?相信很多人就摸不着头脑了,毕竟这个资料不是一般人会去了解的,而这个国家其实大家也比较熟悉,根据我国外交部的资料,这个国家早在1960年,就断开了台湾的联系,与咱们国家确认了友好的关系,不仅仅是在美洲里最早的,甚至是整个西半球最早的了,而这个国家就叫做古巴。

虽然很多人听过这里,但是相信大家对这里了解并不多,甚至很多人觉得这里是一个很穷的地方,毕竟这里的经济本身也不太出色。的确这里的发展水平并不算很好,各个方面都并不算是很富裕的水平,曾经甚至非常贫困的情况,但这些其实都主要是因为被美国制裁的原因,要知道其制裁让这个国家损失了上万亿美元,长达56年的制裁也着实是让人咂舌,虽然在09年解除了一部分的封锁,但截止目前,这里依旧是被美国制裁着,着实是让当地人很难受。

但可千万不要因为这里穷而小看这里,因为这里可是全球医疗水平最为领先的国家之一,实现了诸多发达国家都没能实现的全民免费医疗,要知道有些发达国家所谓的免费医疗有的时候还是要花钱的,而这里的却做到了真正的完全不用花钱,不管是治疗什么病全部免费,甚至还会送你免费的住院餐食。所以这里还曾被联合国表扬,是目前整个地球上第一个消除了艾滋病毒的国家,在这里几乎不会遇到相关的感染者,足以见得这里的医疗水平有多么之高。

甚至根据数据以及专家分析,这里的医疗水平已经能够拿去与发达国家相比,哪怕是美国也有可以比的空间,毕竟其当地人的平均寿命已经高达78岁,而这一数字基本与美国持平,这里对医疗的重视可以说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比得过,甚至曾经让这个国家脱离困境的也是其医疗,因为曾经靠用医疗服务去换石油资源大发了一笔,甚至曾经在美国遭遇天灾的时候,这个国家还想派出医生去援助一把这个制裁了自己几十年的国家。

中西文化差异ppt

中西文化差异ppt 中美文化基本差异:中国观念与美国观念对比分析 集体主义:一般而言,中国和其他亚洲文化反映了社会科学家称为“集体主义”的取向。这些文化比较注重群体合作和个人谦虚。 个人主义:相反,美国人通常表现出一种个人主义取向。他们更重视独立性。自我实现即使不是一种期望,但至少更容易被人们接受。美国人更重视不受外部制约的“自由”。 社会关系:中国人的社会关系比美国人更加正式,等级更分明。中国人似乎非常习惯于等级分明的结构,他们可基于自己在结构中的位置和惯例确定自己的行为方式。美国人则更侧重于非正式和平等关系。美国人通常和社会地位相同的人在一起最自在;他们不太重视社会等级。 友谊:与美国人相比,中国人更可能拥有少数终生挚交,他们彼此之间交情深厚,愿意相互提供任何形式的帮助。美国人可能有许多“朋友”和熟人,这些朋友和熟人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换,彼此之间承诺的义务有限。 义务在中国人之间,与他人的关系通常意味着彼此之间的义务。与此相反,美国人倾向于回避相互依赖的关系以及可能导致长期义务的局面。 任务取向与关系取向:中国人侧重于关系取向。保持和谐的关系比完成任务更重要。相比之下,美国人侧重于任务取向。完成工作通常比关系更重要。 和谐与“事实”:中国人所受的教育通常是避免直接冲突、公开批评和具有争议的话题。他们希望在周围的人中保持和谐,给别人留“面子”。相反,美国人通常愿意直接面对问题、提出批评、讨论具有争议的问题,并坚持自己认为是“事实”的意见。他们对“面子”并不在意。 法律、规章和条例的作用: 在交往方面,中国人通常更信任人际关系,而不太信任书面规则和程序。而美国人一般认为书面规则适用于每一个人,并且能够产生公正、合理的程序和决定。 时间观念:中国人比较怀旧,也比较注重未来。美国人通常对过去不太感兴趣,他们注重的是眼前的情况。 指定身份与获取身份:在中国的传统中,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很大程度上基于继承特征,例如年龄、性别和家庭,但这种情形正在发生变化。对于大多数美国人,个人地位主要基于自己的成就,包括受教育程度和事业上的成功。 此篇作为我的“中国文化漫谈”系列文章的第一篇,希望能够把浅显的道理与实际的问题结合起来,让我们了解什么是中国文化的价值所在。洋洋大观,才疏学浅;一家之言,不成敬意。 今天我们首先谈一谈什么是文化。之后对中美文化进行一个简要的对比,从而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