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而孤独的作家--托尔斯泰

合集下载

托尔斯泰

托尔斯泰

• 2. 不以暴力抗恶 • 在托尔斯泰的心中,上帝和天国是在人的心中的,妨碍 人间天堂的仍旧是人的心中难以摆脱的魔鬼,而暴力革 命者认为,妨碍人间天堂之建立的原因不在人的内部, 而在人之外——在于他的社会状况,在于社会机制的不 完善。人与人本应努力创造的爱被改写成人们对社会机 制的恨。这样,革命就从本来意义上的建设性或创造性 的事业,变异成为消除和消灭障碍,也就是破坏。因此, 从对未来人类的巨大的爱中产生了对人的巨大的恨,建 立人间天堂的激情变成了破坏现实世界的激情。革命者 的破坏的心理动机和伴随物永远是恨。革命者认为他们 有恨的责任,恨在他们生活中起着深刻的和充满激情的 伦理动机的作用。 那么,从这一方面来说,托尔斯泰 的不以暴力抗恶非但并不是所谓的反动说教,而相反是 对人性的关爱,对人的善良和怜悯的催化。
• 名人是孩子的榜样,他们有勤奋, 不屈的精神和坚定的信念,他们所 取得的成就如同历史天空的启明星, 永远被人们所追求和敬仰。我们要 学习他们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在 他们成才的启示里明确自己的人生 目标,并坚定地走下去。
1862年托尔斯泰结婚了,幸福的家庭生活使 他有足够的时间与精力创作出了震动19世纪 整个小说界的巨著:《战争与和平》与《安 娜· 卡列尼娜》。但是,托尔斯泰是苦恼的: 他本人拥有地位和财富,但他时常为自己的 富裕的生活感到羞愧难安;他同情下层民众, 又对他们缺乏信心。因此,他厌倦自己的生 活,决心和自己的社会决裂,他又得不到人 们的支持。在精神上,他一直是孤独的。八 十二岁的时候,他选择了出走,并病死于一 个小火车站上。
托尔斯泰两岁丧母,九岁丧父,青少年时 代的托尔斯泰,不仅常为思想苦恼,还为 自己丑陋的相貌感到绝望。1851年,托尔 斯泰来到高加索,群山环抱的清明环境使 他纷乱的大脑清醒过来。第二年,他创作 出了《童年》、《少年》、《青年》和 《一个地主的早晨》等优秀作品。俄土战 争期间,托尔斯泰曾亲临战场,常常处于 危险之境。在这样的环境中,他仍然写出 了《塞瓦斯托波尔纪事》那样令人激赏的 作品。这一时期的托尔斯泰是比较充实而 快乐的。

最新课标语文S版 六年级语文 下册第二学期 备课素材 第四单元 第16课《穷人》列夫· 托尔斯泰简介

最新课标语文S版  六年级语文 下册第二学期 备课素材 第四单元 第16课《穷人》列夫· 托尔斯泰简介

列夫·托尔斯泰简介伟大而孤独的作家11月20日,是俄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作家列夫•托尔斯泰逝世95周年的日子。

1910年11月10日,托尔斯泰从自己的雅斯纳亚-波良纳庄园秘密出走。

途中,他不幸患上了肺炎。

10天后,托尔斯泰在阿斯塔波沃车站的站长室逝世,走完了自己辉煌而又孤独的一生。

“俄罗斯文学史上空前绝后的大师”1828年9月9日,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出生于距莫斯科不远的雅斯纳亚-波良纳的贵族庄园。

他出身名门,是彼得大帝时代承袭下来的贵族,世袭伯爵。

托尔斯泰两岁丧母,九岁逝父,从小由姑妈照料长大。

由于家境殷实,童年起就有家庭教师精心照管他的生活和学习。

16岁时,托尔斯泰考入喀山大学东方语系。

三年后,他中断学业,回家经营庄园。

1851年,托尔斯泰到他哥哥所在的军队当了一名下级军官,在高加索地区参加了沙俄与土耳其的克里米亚战争。

1855年,他参加了著名的塞瓦斯托波尔保卫战。

此役中,托尔斯泰英勇善战,屡建战功。

从1852年开始,《现代人》杂志上发表了托尔斯泰的自传体中篇小说《童年》,这是他步入文坛的处女作。

在《童年》中,托尔斯泰通过对小主人公单纯而又富有诗意的内心世界的细微描写,展示了一个出身贵族家庭、聪颖、敏感儿童的精神成长过程。

到出版4卷本选集的1864年,托尔斯泰已经发表了20多篇中、短篇小说,其中包括研究“心灵辩证法”的自传体三步曲《童年》、《少年》和《青年》,反映高加索军旅生活的《袭击》、《伐木》等,以及描绘战争条件下军人思想感情的《塞瓦斯托波尔的故事》3篇,体现俄国农奴制下农村生活的《一个地主的早晨》、以寻求道德思想为主题的《哥萨克》等。

尽管托尔斯泰个人认为上述这些作品不过是“小试牛刀”,但事实上仅凭此就足以让他有资格置身于俄罗斯一流作家的行列。

如果说19世纪60年代还仅仅是俄罗斯伟大作家的话,随着《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两篇长篇巨著的先后问世,托尔斯泰开始赢得了世界声誉,成为一代文学巨匠。

八年级上册列夫托尔斯泰笔记

八年级上册列夫托尔斯泰笔记

八年级上册列夫托尔斯泰笔记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Leo Tolstoy)是俄罗斯最著名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深受世界各地读者的喜爱与推崇。

他的作品充满着深刻的哲学思考和对人类生活的触动,无论是小说还是短篇故事,都展现出了他非凡的才华和独特的写作风格。

1. 托尔斯泰的生平列夫·托尔斯泰于1828年9月9日出生在俄罗斯的陶伯索夫村庄。

他出生在一个贵族家庭,拥有良好的教育背景。

年轻时,托尔斯泰曾经在军队中服役,并参与了克里米亚战争。

这段经历对他的写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他对战争和人性的关系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2. 托尔斯泰的文学成就托尔斯泰是一位多产的作家,他的作品既包括长篇小说,也包括短篇小说和散文。

他最为人所熟知的作品是《战争与和平》和《安娜·卡列尼娜》。

这两部长篇小说被认为是世界文学的经典之作,它们描绘了俄罗斯社会和人性的各个层面,引起了广泛的思考和讨论。

3. 托尔斯泰的思想贡献除了他的文学成就,托尔斯泰还以其深刻的哲学思考而闻名。

他对人类生活、宗教和道德问题有着独到的见解。

托尔斯泰提出了一种被称为“托尔斯泰主义”的思想体系,强调爱与宽容、非暴力和自由。

他反对暴力和战争,并主张每个人都应该关注他人的幸福和利益。

4. 托尔斯泰对世界的影响托尔斯泰的作品和思想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作品被翻译成许多语言,并广泛传播。

他的写作风格简洁而深刻,使人们对人类生活和人性的思考更加深入。

他的思想对一些历史上的伟大领袖如孟加拉国的甘地和美国的马丁·路德·金产生了启发,他们将托尔斯泰的非暴力思想运用到实践中,为人类的和平与正义做出了巨大贡献。

5. 托尔斯泰的遗产尽管列夫·托尔斯泰已经离世了近一个世纪,但他的作品和思想在当今世界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他的作品不仅是文学的经典之作,也是关于人性和生活的启示录。

他的思想对当今世界依然具有启迪作用,提醒我们要关注他人的幸福和利益,倡导和平与宽容。

《托尔斯泰传》读书笔记范文300字(通用6篇)

《托尔斯泰传》读书笔记范文300字(通用6篇)

《托尔斯泰传》读书笔记范文300字(通用6篇)《托尔斯泰传》读书笔记范文300字(通用6篇)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书笔记了!那么如何写读书笔记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托尔斯泰传》读书笔记范文300字(通用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托尔斯泰传》读书笔记1托尔斯泰列夫·尼克拉耶维奇·托尔斯泰是19世纪伟大的批判显示主义的杰出代表,俄国伟大的作家。

他一有力的笔触和卓越的艺术技巧,辛勤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因此被列宁称颂为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

《战争与和平》是托尔斯泰艺术创作的高峰,也是世界文学中少数最伟大小说之一,这部史诗式的鸿篇巨著通过对现实细节的准确把握﹑精细描摹,形形色色的心理分折,反映出完整的自然生活的整体风貌。

1873到1877年他经12次修改,完成其第二部里程碑式巨著《安娜·卡列尼娜》小说艺术已达炉火纯青的地步,但是他的生活却陷入了一种迷茫的状态。

他开始厌倦自己的生活,决心和自己的社会决裂。

《复活》是他晚年最重要的作品,女主人公玛丝洛娃形象已经越出了当时一般作家用同情的笔调描写下层人民不幸遭遇的格局,而是深刻地表现了下层人民不可摧毁的坚强意志。

《托尔斯泰传》读书笔记2一颗伟大的灵魂,百年前在俄罗斯的大地上发出光焰,最精纯的光彩照耀我们的心灵。

在十九世纪末阴霾重重的黄昏,它是一颗抚慰人间的巨星,它的目光足以心音并抚慰我们青少年的心灵。

在法兰西,多少人认为他不止是一个受人爱戴的艺术家,而是一个朋友,最好的朋友,在全部欧罗巴艺术中唯一的真正的友人。

托尔斯泰粗犷的脸又长又笨重,短发覆在前额,小小的眼睛,宽大的鼻子,往前突出的大唇,宽阔的耳朵,因为无法改变丑相,童年时倍感痛苦。

他在一个叫卡赞的地方读书,成绩平庸,他是孤独的。

而不知不觉中,他为少年的热情、强烈的情感和夸大的自尊心所驱使,以至这种追求完美的信念丧失了无功利观念的性质,变成了实用的性质与物质的了。

托尔斯泰人生的十个陷阱

托尔斯泰人生的十个陷阱

托尔斯泰人生的十个陷阱1.引言1.1 概述在概述部分,我们将简要介绍托尔斯泰人生的十个陷阱。

托尔斯泰是一位伟大的俄国作家和哲学家,他的作品中透露出了对人生意义和道德价值的探索。

然而,他的人生经历中也存在着一些陷阱,这些陷阱可能阻碍了他的个人成长和幸福感。

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析,我们将探讨这些陷阱的本质,并提出建议以帮助读者避免类似的误区。

本文的目的是为读者提供一个对托尔斯泰人生中常见陷阱的全面了解,并通过这些陷阱的分析,提供一些建议以引导读者在自己的人生旅途中更加明智地选择。

这些陷阱可能涉及道德困境、自我迷失、对外部认可的过度追求以及与人际关系的挣扎等方面。

通过认识这些陷阱,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生活的挑战,实现个人成长和幸福的平衡。

在接下来的正文中,我们将详细介绍托尔斯泰人生的十个陷阱,并为每个陷阱提供详细的分析和例证。

最后,在结论部分,我们将总结这些陷阱的共同特征,并提出一些建议,以帮助读者在自己的人生中避免类似的误区。

希望通过这篇文章的阅读,读者能够对自己的人生有更深入的思考,并从中受益。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参考以下方式进行撰写: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在引言部分,将对本文的概述、文章结构以及目的进行介绍。

在正文部分,将详细分析托尔斯泰人生中的十个陷阱,并逐一进行讨论。

最后,在结论部分对这些陷阱进行总结,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引言部分:在引言的概述中,可以简要介绍一下托尔斯泰作为一位伟大的作家和思想家,他的作品和思想对当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影响。

接着,可以提到本文将重点讨论托尔斯泰人生中的十个陷阱,并分析这些陷阱对我们的启示和警示作用。

之后,可以在文章结构中说明本文将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正文部分:在正文的陷阱一至陷阱十部分,将对托尔斯泰人生中的十个陷阱进行逐一分析,从不同的角度探讨这些陷阱对人生和社会的影响。

每个陷阱的分析可以包括托尔斯泰自身的经历和思考,以及对当代人们的启示和借鉴。

2024年托尔斯泰传读书笔记

2024年托尔斯泰传读书笔记

托尔斯泰传读书笔记托尔斯泰传读书笔记1名人传托尔斯泰传主要内容简介:托尔斯泰出身于名门望族,两岁丧母,九岁丧夫。

在喀山求学时,由于厌恶了贵族,于是逃到高加索去服兵役,在克里木战争中,曾任炮兵连长。

1862年他与索菲亚结婚,的家庭是他有足够的时间与精力创作出震动19世纪整个小说界的著作。

82岁的时候,他选择出走,并病死于一个小火车站上。

《名人传》优美词语摘抄:争先恐后、意想不到、自始至终、满面泪痕、自欺欺人、心猿意马、忘恩负义、心灰意冷、可怜巴巴、魂牵梦萦、诗情画意、蜿蜒巍峨、如诗如歌、无缘无故、融为一体、持之以恒、惊讶不已、接连不断、枝繁叶茂、微不足道、轻蔑不屑、自言自语、隔三差五、怪里怪气、悲痛欲绝、热情洋溢、眼花缭乱、焦躁不安、栩栩如生、朝气蓬勃、不知不觉、疲惫不堪、旁若无人、大喜过望、回眸一笑、奄奄一息、无能为力、愚昧无知、徒劳无益、毕恭毕敬、九牛二虎、浑浑噩噩、苟延残喘、竭尽全力、狼狈为奸、一丘之貉、不屑一顾、相亲相爱、相敬如宾、忧心忡忡、格格不入、惴惴不安、自私自利、津津乐道、义正辞言、坚信不疑、嗤之以鼻、无处不在、千篇一律、挥洒自如。

《名人传》句段摘抄赏析:①“这颗纯洁的、仁慈的心,宛如一道明亮的光华,永远能从别人的身上发现他们最优秀的品质”,这种极其温柔的心啊!当他时,他想到的只是那个他知道其不幸的惟一的人,他为之哭泣,他愿为之献出。

他搂着一匹老马,求它原谅他让它受苦了。

他很高兴去爱,即使不被人爱也无妨。

人们已经窥见他未来天才的萌芽:使他为的身世而哭泣的想象;他那永远试图想象人们在想些什么工作不息的头脑;他早熟的观察和记忆能力;他那敏锐的,能在举丧桩时,看透别人的面容,知晓别人是真伤心还是假装悲威。

②经历了近几年颓废而紧张疲惫的日子之后,能重温那“美好的、无邪的、诗情画意的和的时期”,重塑一颗“的、多情的、会爱的童心”,他觉得非常之甜美。

③一条河边,群山中的日出;以极大的渲染手法描绘出声和影的惊人的夜景;当远处积雪山峰在紫雾中消失时夜归的士兵唱出美丽歌声在清纯的空气中飘荡的美景。

《托尔斯泰传》读书笔记

《托尔斯泰传》读书笔记

《托尔斯泰传》读书笔记《托尔斯泰传》读书笔记500字《托尔斯泰传》读书笔记500字“我觉得人的美貌就在于一笑;如果这一笑增加了脸上的魅力,这脸就是美的;如果这一笑不使它发生变化,它就是平平常常的;如果这一笑损害了它,它就是丑的。

”他,就是列夫・托尔斯泰。

托尔斯泰是俄罗斯最有名的文学大师,他写了许多文学作品,至今光芒依然四射。

如《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鸿篇巨制,它们对世界文学史有着深远的影响。

托尔斯泰的一生是寂寞和孤独的。

他死后,遗体被安葬在安静的森林中,没有墓碑和十字架。

可他用毕生精力所铸就的人性光辉已经竖立了不朽的纪念碑,高高地耸立在十九世纪文学的封顶。

茨威格称这是“最美丽的坟墓”。

他是个伟大的人,他随时身上都会带着笔,他会将他偶然想到的灵感一丝不苟地记录下来。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好的学习习惯会成为通向成功的阶梯。

如果我能经常带着一支笔和一个小本子,就能够把日常喜闻乐见的事情记下来,那么,写起作文来就水到渠成,不再那么费力了。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读完这本书,我深刻地感受到:只有平时养成良好习惯,不断积累知识,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托尔斯泰传》读书笔记500字托尔斯泰是俄国著名的作家,思想家,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伟大的文学家。

他被称颂为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

可是,托尔斯泰两岁丧母,九岁丧父。

青少年时代的托尔斯泰,不仅常为思想苦恼,还为自己丑陋的相貌感到绝望。

1851年,托尔斯泰来到高加索,群山环抱的清明环境才使他纷乱的大脑清醒过来。

第二年,他创作出了《童年》、《少年》、《青年》和《一个地主的早晨》等优秀作品。

1862年托尔斯泰结婚了,幸福的家庭生活使他有足够的时间与精力创作出了震动19世纪整个小说界的巨著:《战争与和平》与《安娜.卡列尼娜》。

但是,托尔斯泰是苦恼的:他本人拥有地位和财富,但他时常为自己的富裕的生活感到羞愧难安;他同情下层民众,又对他们缺乏信心。

列夫托尔斯泰读书笔记

列夫托尔斯泰读书笔记

列夫托尔斯泰读书笔记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登录 | 注册发布托尔斯泰是俄国著名的作家,思想家,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伟大的文学家。

他被称颂为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

可是,托尔斯泰两岁丧母,九岁丧父。

青少年时代的托尔斯泰,不仅常为思想苦恼,还为自己丑陋的相貌感到绝望。

1851年,托尔斯泰来到高加索,群山环抱的清明环境才使他纷乱的大脑清醒过来。

第二年,他创作出了《童年》、《少年》、《青年》和《一个地主的早晨》等优秀作品。

1862年托尔斯泰结婚了,幸福的家庭生活使他有足够的时间与精力创作出了震动19世纪整个小说界的巨著:《战争与和平》与《安娜.卡列尼娜》。

但是,托尔斯泰是苦恼的:他本人拥有地位和财富,但他时常为自己的富裕的生活感到羞愧难安;他同情下层民众,又对他们缺乏信心。

在精神上,他一直是孤独的。

八十二岁的时候,他选择了出走,并病死于一个小火车站上。

虽然别人都说他是“天才“”,但是《名人传》里他自己说到:我只是个普通人,我不是天才,我是在后天的生活中,凭着自己不懈的努力,拼命追求,才登上世界文化顶峰的。

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属于他自己的一份精华。

我们要了解自己,选定方向,认真去追求。

”如果每个人都能意识到开掘“智慧之门”的可贵,并且都有勇气和决心,能踏踏实实,以自己的方式,认认真真完成自己的工作,我想我们有朝一日也可以骄傲地宣称:我不是天才,但我成材了!“我觉得人的美貌就在于一笑;如果这一笑增加了脸上的魅力,这脸就是美的;如果这一笑不使它发生变化,它就是平平常常的;如果这一笑损害了它,它就是丑的。

”他,就是列夫·托尔斯泰。

托尔斯泰是俄罗斯最有名的文学大师,他写了许多文学作品,至今光芒依然四射。

如《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鸿篇巨制,它们对世界文学史有着深远的影响。

托尔斯泰的一生是寂寞和孤独的。

他死后,遗体被安葬在安静的森林中,没有墓碑和十字架。

可他用毕生精力所铸就的人性光辉已经竖立了不朽的纪念碑,高高地耸立在十九世纪文学的封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伟大而孤独的作家——列夫•托尔斯泰
11月20日,是俄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作家列夫·托尔斯泰逝世95周年的日子。

1910年11月10日,托尔斯泰从自己的雅斯纳亚-波良纳庄园秘密出走。

途中,他不幸患上了肺炎。

10天后,托尔斯泰在阿斯塔波沃车站的站长室逝世,走完了自己辉煌而又孤独的一生。

“俄罗斯文学史上空前绝后的大师”
1828年9月9日,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出生于距莫斯科不远的雅斯纳亚-波良纳的贵族庄园。

他出身名门,是彼得大帝时代承袭下来的贵族,世袭伯爵。

托尔斯泰两岁丧母,九岁逝父,从小由姑妈照料长大。

由于家境殷实,童年起就有家庭教师精心照管他的生活和学习。

16岁时,托尔斯泰考入喀山大学东方语系。

三年后,他中断学业,回家经营庄园。

1851年,托尔斯泰到他哥哥所在的军队当了一名下级军官,在高加索地区参加了沙俄与土耳其的克里米亚战争。

1855年,他参加了著名的塞瓦斯托波尔保卫战。

此役中,托尔斯泰英勇善战,屡建战功。

从1852年开始,《现代人》杂志上发表了托尔斯泰的自传体中篇小说《童年》,这是他步入文坛的处女作。

在《童年》中,托尔斯泰通过对小主人公单纯而又富有诗意的内心世界的细微描写,展示了一个出身贵族家庭、聪颖、敏感儿童的精神成长过程。

到出版4卷本选集的1864年,托尔斯泰已经发表了20多篇中、短篇小说,其中包括研究“心灵辩证法”的自传体三步曲《童年》、《少年》和《青年》,反映高加索军旅生活的《袭击》、《伐木》等,以及描绘战争条件下军人思想感情的《塞瓦斯托波尔的故事》3篇,体现俄国农奴制下农村生活的《一个地主的早晨》、以寻求道德思想为主题的《哥萨克》等。

尽管托尔斯泰个人认为上述这些作品不过是“小试牛刀”,但事实上仅凭此就足以让他有资格置身于俄罗斯一流作家的行列。

如果说19世纪60年代还仅仅是俄罗斯伟大作家的话,随着《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两篇长篇巨著的先后问世,托尔斯泰开始赢得了世界声誉,成为一代文学巨匠。

《战争与和平》的写作开始于1864年,托尔斯泰以俄罗斯抵抗拿破仑侵略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以高度现实主义的描写,将丰富的生活素材和众多人物编织成一幅19世纪初期俄国生活的历史图景。

罗曼·罗兰说,《战争与和平》是“我们的时代最伟大的史诗,是近代的《伊利亚特》”。

从1873年到1877年,托尔斯泰用5年时间完成了另一巨著——《安娜·卡列尼娜》。

动笔之初,他只想写一个上流社会已婚妇女失足的故事。

而在1877年最后的定稿中,小说的重心发生了改变,主要描述了农奴制度被废除后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所产生的灾难性后果:贵族阶级家庭关系的瓦解和道德的沦丧,贵族走向没落及农村中阶级矛盾的激化。

陀思妥耶夫斯基十分推崇,称“《安娜·卡列尼娜》是欧洲文坛上没有任何一部作品可以与之相媲美的、白璧无瑕的艺术珍品。

作者本人是空前绝后的艺术大师”。

从1889年开始,托尔斯泰耗时10年,在71岁的时候完成了《复活》这一晚年最重要的作品。

在法庭上,男主人公聂赫留道夫认出玛斯洛娃是当年他放纵和引诱的牺牲品后,灵魂被深深震动了。

在作品中,聂赫留道夫是一个为自己和本阶级的罪恶而忏悔的形象,他决心用自己的行动来赎罪。

这是19世纪末批判现实主义的杰作之一,它撕去了贵族资产阶级俄国的一切假面具,无情地批判了俄国社会的虚伪本质。

“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
环顾托尔斯泰的一生,他不仅仅是一位文学巨匠,有关人生目的、宗教和社会的阐述又使他成为一位有世界影响的思想家。

托尔斯泰从没放弃对人生真谛的执著追求。

他一直在思考,社会上层与下层、地主与农奴之间的隔阂与矛盾在哪里,农民贫困的根源何在,这突出反映了他的人道主义思想。

1847年托尔斯泰退学回家,在自己的庄园尝试改革,设计了一个庄园改造计划。

他去了庄园附近五个村子中最穷苦的一个,给贫苦农民送茅草、修房子。

然而,这位年轻伯
爵的梦想在俄国社会的现实面前成了泡影。

不服输的托尔斯泰在1859年到1862年之间几乎中断了自己的文学创作,先后在自己的庄园及其附近农村为农民子弟创办了20多所学校。

他的教育方法就是同孩子自由交谈。

1861年,托尔斯泰还担任起调解地主与农民之间纠纷的职责。

为维护农民利益,因而受到贵族农奴主的敌视并引起了沙皇政府的注意。

这一期间同农民的频繁接触,为他后来世界观的转变奠定了基础。

1868年,托尔斯泰受到德国叔本华唯心主义哲学的影响,怀疑生存的目的和意义,开始了新的思想危机和新的探索时期。

在1879年写成的《忏悔录》中,他谈到了当时的情况:“我有一些困惑的时候。

生活停顿下来了,仿佛自己不知道该怎样生活,或该做些什么;我感到迷茫,不知所措,人也变得忧郁了……”这样,他开始转向宗教,有规律地去教堂,早晚在书斋中祷告。

在人生的最后几年,托尔斯泰发誓要改变自己的贵族化生活方式,不时地参加体力劳动,自己耕地、缝鞋,为农民盖房子、砌炉子。

为实现平民化的夙愿,他第三次离家出走,结果再也没能活着回来……
对于托尔斯泰的思想,列宁这样剖析到:“托尔斯泰富于独创性的全部观点,恰恰表现了俄国革命是农民资产阶级革命的特点。

他观点中的矛盾,的确是一面反映俄国革命所处的各种矛盾状况的镜子。


托尔斯泰的“摇篮和坟墓”——雅斯纳亚-波良纳
雅斯纳亚-波良纳,俄语意思为“明媚的林中空地”,位于距离俄首都莫斯科以南约200公里的图拉市。

托尔斯泰曾经深情地写道:“如果没有雅斯纳亚-波良纳,俄罗斯就不可能给我这种感觉;如果没有雅斯纳亚-波良纳,我也许会对祖国有更清醒的认识,但却不可能如此热爱她。

”这里被人们称为托尔斯泰的“摇篮和坟墓”,如今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之一。

自从托尔斯泰1910年安息于此后,他的庄园就没有一天真正地平静过。

百年来,俄罗斯以及世界各地的读者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到这个文化圣地,期望亲身感受文学巨匠的气息。

庄园占地380公顷,树木成荫,风景优美,里边有森林、河流、湖泊、草地等,光苹果园就有30多公顷。

在这里,托尔斯泰前后度过了60年,他那无比浩瀚、无比丰厚的作品、他的理想与学说无不与这座庄园息息相关。

进得庄园,左侧是被托尔斯泰称为“静穆而华丽”的池塘:童年,小列夫和小伙伴在池中游泳、钓鱼;晚年,老托尔斯泰曾足登冰鞋在池面上疾驰、舒展筋骨。

在造型毫不奢华的故居内,布局、陈设以及2万多册藏书等都原封不动地保留着。

就是在这里,托尔斯泰给人类留下了《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等传世之作。

至今,他的书架上还保留着几本孔子和老子等中国先哲作品的俄文版译著。

餐厅内、客厅里,人们仿佛还揣测着托翁与共同生活了半个世纪的妻子从恩爱到争吵的场景。

托尔斯泰1862年与御医、八品文官的女儿索菲亚结婚后,曾经过着和睦幸福的生活,妻子不仅为他操持家务,治理产业,而且还为他誊抄手稿,仅《战争与和平》就抄过多遍。

晚年的妻子却对丈夫的“败家”举动痛心疾首,寸步不离地守护着自己的产业。

由于担心托尔斯泰日记中有不利于自己的内容、发表后让自己蒙受羞辱,索菲亚甚至以服毒和投河来要挟丈夫。

像光芒四射的名著《安娜·卡列尼娜》散发着无穷魅力一样,托尔斯泰的墓冢也吸引着成百上千的朝拜者。

说是坟墓,其实外表看起来不过是一个“长方形的土堆”,前面没有墓碑,更无墓志铭,甚至连托尔斯泰的这个名字都见不到。

如果不是在接近墓冢附近写了一个“肃静”的俄文牌子,还有“土堆”前的束束鲜花,根本就没有人会以为这里长眠着一位文学巨匠和深邃思想者。

奥地利作家茨威格曾经充满感情地赞许托翁的墓地,那是“人间最美的、感人至深的、最温暖的坟墓”。

托尔斯泰和妻子林中不显眼的托尔斯泰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