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保护(春季招生)专业课程体系框架图
植物保护通论课程教学大纲

《植物保护通论》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030008课程名称:植物保护通论英文名称:General plant protection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学时: 72学分:3.5适用对象:园艺专业考核方式:考试科目,为了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本课程的学习水平,在考试上既要重视理论知识的考核,还要加强实际能力的考核,二者评分的比例可采用7:3。
先修课程: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农业微生物学、作物栽培学等。
二、课程简介《植物保护通论》主要讲授园艺植物病虫害的发生、流行规律及防治原理与方法的科学。
主要包括病虫的形态特征、生活(生理)特性,病虫害的分布、症状、发生规律和防治等。
结合实际介绍主要果树(以华南果树为主)和广东省主要蔬菜上的主要病虫害特征、特性、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措施。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植物保护通论》教学大纲是根据我院园艺专业本科教学计划制订的,是必修的专业课之一。
《植物保护通论》是一门农业应用学科。
在学习上既要重视有关理论的学习和掌握,更要强调实践经验的积累和工作能力的培养。
为此,学生必须在“理论联系实际”和“重视培养能力”的原则指导下进行学习和实践,把教材和参考资料的自学、课堂理论学习、实验室操作和基本训练、教学实习和生产实习等各个学习环节有机地紧密结合起来。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倡独立思考和钻研创新精神。
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应达到以下要求:1、全面系统掌握本课程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并能在有关的生产实际和科学研究中加以灵活运用。
2、了解果树病虫害(以南方果树病虫害为主)和广东省主要蔬菜的发生和为害情况;以重要病虫害和常见病虫害为重点,掌握各类病虫害的诊断、发生规律和综合防治措施。
3、培养独立分析和解决果树、蔬菜病虫害问题、实施防治措施、技术推广和进行的关科学研究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本课程总学时72学时,讲授48学时,实验24学时,分两部分讲授,第一部分为植物病理学部分,第二部分为昆虫学部分。
植物保护学---教学大纲

植物保护学课程教学大纲Plant protection课程名称:植物保护学(G50204)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适用专业(方向):中草药栽培与鉴定先行、后续课程情况:先行课:植物生长与环境、植物形态结构与生理…后续课:药用植物栽培技术、农业技术推广、食用菌栽培技术、中草药种植推广、热带经济作物栽培技术、毕业设计等学分:4 学时数:64 理论学时:34学时实验(实训)学时:30学时执笔人:丁丽芬讨论成员:中草药栽培与鉴定专业组(课程组)一、课程教学目标】中草药栽培与鉴定专业是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我国南方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生物药业(中药产业)生产一线,具备系统、扎实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技能,具有较强的实践技能(操作技能)、应用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就业创业和创新能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层次应用型技术人才。
《植物保护学》是中草药栽培与鉴定专业的必修课之一。
主要是培养学生对中草药的病、虫、草的鉴别,准确稀释和混配农药,熟练操作植保机械,并能够对中草药的病、虫、草、鼠害制定出相应有效防治方案、并能够顺利实施防治方案,能过胜任中草药病、虫、草、鼠防治和预防工作。
该课程在强调培养学生知识技能的同时,还注意培养学生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和创新、团结协作精神、管理组织等高层次应用型技术人的职业素质。
二、课程基本要求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能使学生对中草药常见的病、虫、草的进行能正确识别,准确稀释和使用农药,熟练操作植保机械,并能够对热带中草药常见的病、虫、草、鼠害制定出相应有效防治方案、并能实施防治方案。
知识目标:1.:2.知道中草药病害的概念、症状、病原分类识别要点、病害诊断技术、中草药病害发生发展及流行规律;3.熟知农业昆虫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征、分类识别要点及生态学等基本理论知识;4.掌握病虫害的田间调查和预测预报基础知识,有害生物的发生与防治的基本原理;5.掌握常用农药的性能及使用技术的基本知识;6.学会对中草药的病、虫、草、鼠进行鉴别,并掌握其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等。
植物学与植物保护课件

农业植物保护应用:推广应用新型高效的植保技术和药剂,提高防治 效果和减少环境污染。
农业植物保护的未来发展:加强科研和人才培养,提高植保技术水 平和服务能力,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林业植物保护实践与应用
挑战。
植物保护科技发展的趋势与方向
智能化技术:利 用大数据、物联 网等手段实现精 准监测和预警
生物防治:利用 天敌、微生物等 生物资源进行防 治,减少化学农 药的使用
综合防治:采用 多种手段进行综 合防治,包括农 业防治、物理防 治等
可持续防治:注 重生态平衡和环 境保护,实现可 持续发展
加强植物保护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
03
植物保护的重要性
植物病虫害的危害
影响植物生长:病虫害会导致植物生长缓慢,甚至死亡。 降低农产品产量:病虫害会导致农作物减产,影响农业生产。 破坏生态环境:病虫害会破坏生态平衡,影响生物多样性。 威胁人类健康:有些植物病虫害会传播病毒,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
植物保护的意义和任务
保护植物资源,维护生态 平衡
建立植物保护科技创新体系,提高植物保护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加强植物保护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推动植物保护技术的普及和推广。 加大植物保护科技人才培养力度,提高植物保护科技人才素质和水平。 建立植物保护科技与产业融合发展机制,促进植物保护产业的发展和升级。
推动植物保护事业可持续发展
强化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植物保护挑战 科技创新: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提高植物保护效率 培养专业人才:加强植物保护领域的教育与培训 倡导生态平衡: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植物保护理念
植物的结构与功能
《植物保护》实验与实训教学大纲

《植物保护》课程实验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植物保护实验教学是植物保护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农学类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目标,与理论教学相互配合,又相对独立的自成体系。
二教学目的实验教学主要在于加深对理论教学所获知识的理解并对某项技能进行训练。
要求学生了解植物病、虫、杂草标本制作及保存的基本技术;掌握常见(50-60种)病虫草害的识别;掌握植物病原物分离、培养的基本原理及技术;了解农药的常见种类特点及使用技术;熟悉植物病、虫、草害的基本调查和防治方法。
三课程总学时:79学时+0.6周课程总学分:实验总学时(课外学时/课内学时):28学时+0.6周总学分:必开实验个数:10个选开实验个数:3个四适用专业:09种子生产与经营五考核方式及办法按照平时考核成绩和技能抽考成绩4:6的比例计算,其中平时考核根据现场操作情况、实验纪律、安全文明、实验报告(作业)等综合评定实验成绩,专项考核采取技能抽考的方式,按照评分标准评等。
六配套的实验教材或指导书1、李清西、钱学聪. 植物保护.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2、刘学敏、陈宇飞. 植物保护技术与实训.北京: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
七实验项目实验一昆虫外部形态及各发育阶段特征观察实验学时数: 2学时(一)实验类型:演示型(二)实验类别:基础实验(三)每组人数:2人(四)实验要求:必修(五)实验目的:认识昆虫体躯外部形态的一般特征,学会区分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掌握昆虫各虫态主要类型的形态特征,为正确识别害虫和学习昆虫分类奠定基础。
(六)实验内容:1.昆虫外部形态观察:昆虫体躯、触角、胸足、翅、口器、口式观察;2.昆虫的变态和虫态观察:变态类型、卵、若虫形态、幼虫形态、蛹、成虫性二型和多型现象观察。
(七)主要仪器设备及其配套数:材料:粉蝶、天蛾、螟蛾、夜蛾、蝽象、蝗虫、瓢虫、草蛉等的卵或卵块;蝗虫、有翅蚜虫、蝽象类的若虫;瓢虫类、蛾类、蝶类、蝇类、金龟甲类、尺蠖类、叶蜂类、象甲类、寄生蜂类的成虫、幼虫和蛹;螳螂、龙虱、金龟甲、步行甲、蚜虫、蓟马、草蛉等足的类型盒装标本各5份,地老虎、蚜虫成虫性二型和多型性标本,全变态和不全变态生活史标本各25份、浸渍标本、针插标本各5份和有关挂图。
植物保护专业

植物保护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9年6月植物保护专业人才培养方案Undergraduate Education Program for Plant Protection学院农学院专业名称学制植物保护四年授予学位一、培养目标农学学士面向现代农业、立足现代社会和区域发展对植保专业人才的需求,按照学校发展战略和人才培养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分类培养、强化基础、突出创新”的教育原则,着力培养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健全人格和社会责任感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具备现代植物保护科学与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意识,了解学科发展方向,具备在植物保护及相关领域继续深造的能力,能从事植物保护领域的教学与科研、技术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等工作,适应未来植保发展方向的复合应用型人才。
二、毕业要求1.具有高尚的爱国情怀、良好的政治素养和思想品德、健全的人格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2.具备扎实的数学、物理、化学、军事等基本知识;3.了解农林业生产及与植物保护相关的行业方针、政策和法规;4.掌握生物学和农学的相关基本理论知识及实验技能;5.掌握植物保护专业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技能和实践技能,了解学科前沿动态和发展趋势;6.具备独立获取知识、信息和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能够运用植物保护专业相关理论和知识解决实际问题;7.熟悉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具备运用一种外语阅读专业文献和进行一般学术交流的能力;8.具有较强的沟通、表达能力和较强的团队协作精神及组织能力;9.具有探索及创新的科学意识和一定的国际视野及国际理解能力。
三、主干学科植物保护学、生物学、作物学。
四、主要课程植物学、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作物遗传育种学、作物栽培学、普通昆虫学、普通植物病理学、农业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学、植物化学保护等。
五、主要集中性实践环节(含主要专业实验)包括教学实习、生产实习、科研训练、毕业论文、社会实践等。
植物保护春季招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路线图.pdf

第 1 学期
24 学时
实验报告 课堂表现
的结构观察; 各类果实和种子类型的观察; 苔藓、蕨类、裸子植物的观察; 十字花科、唇形科、菊科、禾 本科等科及代表植物的观察。
识别校园、公园及附近山区各
类常见植物;
观察常见的野生植物特征;
植物学实习
观察常见的园林栽培植物特
征;
草本植物标本制作;
被子植物检索表的正确使用。
普通昆虫学Ⅰ实 验
结果统计与整理,撰写毕业论 文 植物病害症状观察; 植物病原真菌一般形态观察; 根肿菌门、卵菌门、壶菌门、 接合菌门真菌的形态观察; 子囊菌门真菌的形态观察; 担子菌门真菌的形态观察; 半知菌类真菌的形态观察。 植物病原细菌病害的诊断; 植物病毒的接种及症状观察; 植物线虫的分离、观察和鉴定; 培养基的配制及灭菌; 植物病原菌的分离和培养; 植物病原菌的显微计数; 植物病原菌显微测量。 水稻、小麦、玉米、薯类和油 料作物、烟草和棉花、苹果、 梨枝干与果实、葡萄及桃、杏、 李及杂果类病害的诊断与病原 鉴定; 十字花科蔬菜、茄科蔬菜、葫 芦科及其它蔬菜病害诊断与病 原鉴定; 植物病害识别及调查。 昆虫形态、生理、生物学特性 识别及鉴定; 昆虫田间分布调查
昆虫显微结构技术;
7
第 5 学期 第 5 学期 第 4 学期
第 6 学期
第 6 学期
8 学时
实验报告
8 学时
实验报告
24 学时
实验报告
40 学时
实验报告成绩、 考勤成绩、动手 能力、实验态度
等
40 学时
平时操作+实验 报告+综合技术
农药应用与分析能力
昆虫 DNA 提取监测技术;
昆虫蛋白电泳技术;
植物保护专业开设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学什么.doc

植物保护专业开设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学什
么
植物保护专业开设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学什么
植物保护专业培养具备植物保护科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从事植物病虫、杂草、鸟兽害的预测预报和防治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植物保护学是农学门类中的一个一级学科,是生命科学领域的传统优势专业,它以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农业生态学、土壤学,栽培学,杂草学,信息科学为基础,研究有害生物的发生发展规律并提出综合治理技术,其下分设植物学,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土壤学,农药学三个二级学科。
主干学科,生物学、作物学、植物保护学、植物病理学,农药学
植物保护专业主干课程,普通植物病理学、普通昆虫学、农业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学、植物化学保护。
[2]
植物保护专业相近专业,农学、园艺。
《植物保护》PPT课件(2024)

深耕细作
深耕可以破坏害虫的越冬场所 ,减少害虫数量;细作可以改 善土壤结构,提高植株的抗病 能力。
加强田间管理
及时中耕除草、合理施肥和灌 溉,提高植株的抗逆性。
12
生物防治技术
利用天敌
保护和利用天敌,如寄 生蜂、捕食螨等,控制
害虫数量。
2024/1/30
生物农药
使用生物农药,如苏云 金杆菌、白僵菌等,防
生长。
化学防治
在必要时,科学合理地使用化学 农药,控制病虫害的蔓延和危害
。
2024/1/30
31
林业生态系统中的植物保护策略
营造混交林
通过营造混交林,提高林分多样性,增强林木的抗逆性和抵御病 虫害的能力。
生物防治
利用天敌昆虫、鸟类等自然敌害控制有害生物,减少化学农药的 使用。
抚育管理
加强抚育管理,及时修枝、间伐,改善林分通风透光条件,提高 林木生长势和抵抗力。
植物检疫的意义
2024/1/30
03
04
05
防止危险性病、虫、杂 草传播蔓延,保护农业 、林业生产安全;
促进农产品贸易,保障 农业可持续发展;
维护生态环境平衡,保 护生物多样性。
17
植物检疫的程序与方法
申报与受理
货主或代理人向植物检疫机构申报,提交相关单证和资料;
2024/1/30
检验与鉴定
植物检疫机构对申报的植物及其产品实施检验,包括现场检 验、实验室检验等;
品质变劣
影响植物产品的口感、色泽和 营养价值。
生态失衡
破坏生态平衡,引发其他生物 的连锁反应。
2024/1/30
10
03
植物病虫害防治技
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1 学期 培养学生的军事素养、国防观念和爱国情操,提高其人文素养
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掌握求职的方法与技巧,增强择业意识, 第 5,6 学期
提高主动适应社会需要的能力。
第 6 学期 掌握创业知识,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创业精神。
第 2 学期 第 1,2 学期
培养自我认知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自我调节能力,切实提高心理素质,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掌握体育与健康知识及运动技能,增强体能;培养大学生的运动兴趣和 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
基础化学实验Ⅰ、Ⅱ
植物学
48(24) 72 32 56 24 48
72(72)
40
第 2 学期
培养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和 Windows、Word、Excel、PowerPoint、 FrontPage、Internet 软件的应用能力。
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几何直观与空间
第 1 学期 想象能力,为后续课程《概率论》以及《试验设计方法和数据分析》的
学习奠定基础。
使学生掌握概率论的基本知识和思想方法,培养科学思维的能力,培养
第 2 学期 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先修课程:《高等数学Ⅰ》。
后续课程:《试验设计与统计方法》。
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中所包含的基本概念、原理,并能进行相关计算;
第 1 学期
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认识化学反应的直观变化,学会实验数据处 理与结果分析,为以后《植物生理学》、《土壤肥料学》等后继课程的学
化学
植物学
理信学院 理信学院
化药学院
生科学院
植物学实验
24(24)
普通微生物学
32
普通微生物学实验
16(16)
植物生理学/植物生理学实 验技术
80(32)
基础生物化学/基础生物化 学实验
72(24)
农业气象学/农业气象学实 验
48(16)
园艺植物栽培学
64(16)
作物栽培学
64(16)
第 1 学期 第 4 学期 第 4 学期 第 3 学期 第 3 学期 第 4 学期 第 5 学期 第 2 学期
化学》、《植物化学保护》等课程的必备基础。
掌握一般化合物的分离、提纯技术,了解化合物的合成、制备方法及步
骤,化学分析的基本操作,并能对分析数据进行分析、计算处理。掌握
第 2、3 学期 溶液配制、标定方法及分析天平、旋光仪、熔点仪、索氏提取器、滴定
管、移液管、容量瓶等仪器的使用,培养学生基础化学操作技能。先修
通过植物学实验课,掌握植物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以及研究植物 的一些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并运用这些方法和技能去研究植物个体发 育中植物器官的形态建成与结构。 了解微生物的细胞结构与功能、掌握微生物生理学、遗传学、生态学和 免疫学基本知识以及微生物的显微观察技术,微生物的纯培养技术等。 先修课程:《基础生物化学》。后续课程:《普通植物病理学Ⅰ、Ⅱ》。 掌握光学显微镜和显微技术、细菌染色技术、培养基制备技术、灭菌除 菌技术、接种与分离培养技术等。 研究和了解植物在各种环境条件下进行生命活动的规律和机理,认识植 物生理、生化过程和本质等。先修课程:《植物学》、《普通化学Ⅰ》等。 后续课程:《农业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学》、《植物病害流行学》等。 全面了解生物体的基本化学组成,理解其主要组成物质的结构特点、性 质和功能以及这些物质在体内的合成、 降解和相互转化等的代谢规律, 深入了解这些代谢活动与各种重要生命现象之间的关系;掌握常用的生 物化学研究方法,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术来解决一些 实际问题。先修课程:《普通化学Ⅰ》;《有机化学Ⅲ》;《分析化学Ⅲ》。 了解农业气象要素(光、热、水、气)对农业生物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 影响的基本理论与基本规律、气象条件调控技术以及农业气象模式建立 的基本方法。掌握面向区域、农田、土壤的天气要素的观测和分析能力。 了解园艺植物的生长发育、繁殖、定植及土肥水管理、植株调整与产品 器官生产、采收和采后管理,设施园艺及园艺无土栽培技术等内容。为 重要作物病虫害的学习,以及毕业实习奠定基础。后续课程:《林业病虫 害防治》、《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茶树病虫害防治》等。 以研究作物的生长发育规律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有关的调节控制技术及 其原理为主要任务,是一门综合性的技术科学。为重要作物病虫害的学 习,以及毕业实习奠定基础。后续课程:《农业昆虫学》、《农业植物病理 学》等。
植物保护(春季招生)专业课程体系框架图
开课学期
设课目的(阐述该课程在培养学生品德、知识、能力、体育或美育的作 用。在课程体系中与前后课程的关系)
第 1-3 学期 培养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译的综合应用能力。
第 1 学期 第 1 学期 第 2 学期
第 3 学期
第 6 学期 第 2 学期
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价值观。 培养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基础知识,使其成为道高德重、懂法 守法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合格人才。 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树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道路的坚定信念。先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培养学生理解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的
课程 类别
课程名称 大学基础英语Ⅰ-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通识 课程
形势与政策
大学语文
军事理论教育
大学生就业指导创业基础Fra bibliotek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体育Ⅰ、Ⅱ
学时数 136 48 32 32
48
16 32 16 16 16 24 64
所属 课程群 大学英语
思想政治理论
大学语文 军事理论 就业创业 心理学
体育
1
开课学院 外语学院 人文学院 人文学院 人文学院
人文学院
宣传部 人文学院
学工部 招生就业处 招生就业处
学工部 体育教学部
计算机基础/计算机基础实 验 高等数学Ⅰ
概率论
普通化学Ⅰ
学科 (专 业)基 础课程
分析化学Ⅲ 有机化学Ⅲ
习打下必要的化学基础。
掌握水溶液中化学平衡理论及其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掌握滴定分析、
第 2 学期 重量分析和光度分析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初步了解仪器分析的内容,
并为相关后续课程《植物化学保护实验》等的学习作为铺垫。
在学习无机及分析化学的基础上,通过系统学习各类有机化合物的结构
第 2 学期
和性质的关系及其相互转变的内在联系,使学生掌握有机化学的基础知 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学习有机化学的基本方法。后续课程,《生物
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伟大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
体智慧的结晶。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 信。先修《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及时了解和正确对待国内外重大时事,树立坚定的 政治立场,具有较强的分析能力和适应能力。 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品德和健康的道德情操;培养学生汉语言文学方面 的阅读、欣赏、理解和表达能力。
课程:《普通化学Ⅰ》、《分析化学Ⅲ》、《有机化学Ⅲ》。
认识植物的细胞、组织、器官的形态特征以及功能,熟练地运用分类学
第 1 学期
的原则、原理,识别和鉴别植物,了解植物各大类群及其相互之间的亲 缘关系和系统发育的规律。后续课程:《植物生理学》、《农业昆虫学
I、II》、《普通植物病理学Ⅰ、Ⅱ》。
2
计算机科学 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