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大学考试题及答案
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期末测试卷

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期末考试题及参考答案姓名:________ 得分:________一、填空题1. 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成功解决了通过()、实现()、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2. 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会导致代表或拥护不同生产关系、政治法律制度的阶级之间的矛盾尖锐化,阶级之间的利益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引发阶级斗争甚至(),进而促使一定社会形态的变迁、更替。
在同一社会形态的发展中,社会基本矛盾通常是通过()的方式来解决的。
3. 实现人的()而()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根本价值目标,也是共产主义社会的根本特征。
4. 在资本主义条件下,无产阶级反抗资产阶级的斗争主要有三种形式:()、()、()。
5. 到共产主义社会,人们不仅具有多方面的才能,而且具有高度的觉悟和髙尚的道德品质,乐意为社会公共事业作出()已经成为()。
6. 实现共产主义理想是广大()的()。
7.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表现在生产上,是( )的有组织性和()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对立。
8. 马克思主义是指引当代()发展的()指南。
9. 共产主义的实现是一个十分漫长而且充满()()的历史过程。
10. 第二国际在(),(),()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重大成就。
二、单选题1.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从( )A.主观性中把握人的活动的B.客观性中把握人的活动的C.生物性中把握人的活动的D.主观与客观的关系中把握人的活动的2. 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是()。
A.按劳分配B.共同富裕C.公有制D.发展生产力3. 以下不属于生产力基本要素的是()。
A.劳动资料B.劳动对象C.劳动者D.科学技术4. 马克思说:“一切商品对它们的所有者是非使用价值,对它们的非所有者是使用价值。
”这句话表明()A.有使用价值的不一定有价值B.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对它的购买消费者而言的C.商品所有者同时获得使用价值和价值D.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5. 恩格斯说:“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试试题及答案7套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试试题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各有四个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对把正确答案选出,并将答题卡上相应题号下的字母涂黑。
每小题1分,共40分)1.社会经济基础是指A.一定社会中各种生产关系的总和 B.社会存在和发展所必需的物质生活条件C.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 D.特定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2.作为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的阶级斗争是A人们随意制造的"阶级斗争" B.一切形式的阶级斗争C.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阶级斗争 D.只是指经济领域的阶级斗争3.社会上层建筑体系的核心是A.哲学观点 B.道德规范C.国家政权 D.艺术形式4.原因是指A.在某一现象出现之前的现象 B.被某一现象所引起的现象C.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现象 D.引起一定现象的现象5.实践的观点是认识论首要的观点,这是因为A.实践中的认识都属于真理性的认识 B.来源于实践的认识都是真理C.实践就是真理 D.人们的认识过程就是一个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去检验和发展真理的过程6.区分社会的根据主要是A社会的阶级关系 B.生产力发展水平C.产品分配形式 D.建立在一定生产力水平之上的经济基础7.否认运动的绝对性,把静止绝对化的观点是A.唯心主义 B.唯物主义C.形而上学 D.相对主义8.只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的观点是A.主观唯心主义 B.相对主义C.客观唯心主义 D.唯物主义9.一定的社会形态是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 D.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统一10.在现实中缺乏充分根据,因而在当前条件下,不能实现的,称之为A.不可能性 B.现实的可能性C.抽象的可能性 D.微小的可能性11.坚持真理的客观性是真理观点的A唯物主义 B.唯心主义C.形而上学 D.机械论12.生产关系变革的根源是A.先进思想理论的形成 B.新的生产关系已经出现C.人们自觉的革命活动 D.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13.实现意识对物质反作用的基本途径是A.人们的主观努力 B.进行思想斗争;C.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D.社会实践14.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A.动者恒动,静者恒静 B.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C.因为运动是绝对的,所以静止也是绝对的 D.因为静止是相对的,所以运动也是相对的15.社会主义社会的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性质是A.对抗性的 B.非对抗性的C.既有对抗性的一面,又有非对抗性的一面 D.基本上是对抗性的16.真理的内容是A.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B.以人类的意志为转移的C.以阶级的意志为转移的 D.不以任何人、人类或阶级的意志为转移的17.质和量的关系是A.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B.相互规定、相互作用的关系C.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D.原因和结果的关系18.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指A.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B.根本矛盾和非根本矛盾的关系C.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关系 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的关系19.相对真理是指A.任何真理都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B.任何真理都没有确定的内容C.任何真理都必然包含着错误 D.任何真理都需要反复地检验20.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中A.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 B.经济基础服务于上层建筑C.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D.经济基础产生于上层建筑21.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必然导致A.唯心论的错误 B.机械唯物论的错误C.二元论的错误 D.庸俗唯物论的错误22.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唯物论和唯心论的根本分歧是A.统一于实践还是认识 B.统一于运动还是静止C.统一于存在还是非存在 D.统一于物质还是精神23.我国现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是A.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B.人民内部矛盾C.僵化的经济体制同先进的政治制度的矛盾D.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24.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A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 B.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C.认识的"源"和"流"的关系 D.理论和实践的关系25.世界上各种事物千差万别的内在根据是A.矛盾 B.普遍矛盾C.特殊矛盾 D.矛盾双方又统一又斗争26.事物的度是指A.事物的质变 B.事物的量变C.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 D.关节点或临界点27.人民群众对历史的创造作用总是受到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其根本的条件是指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状况 B.人们头脑中的传统观念C.科学文化水平 D.人们的生活水平28.社会主义社会开始了人民群众自觉创造历史的新时代,这是指A.人民群众可随意按照自己的意志创造历史 B.人民群众可以制定社会规律创造历史C.人民群众可以改造社会规律创造历史 D.人民群众自觉地按照社会规律创造历史29.社会主义上层建筑同自己的经济基础A.完全适合 B.基本适合C.基本不适合 D.完全不适合30.从产生上说,意识是A天赋的 B.独立自生的C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D.对物质的反映31.历史唯物主义对人民群众作用的肯定是A.内在地包含了对包括历史人物在内的个人作用的肯定B.不包含对个人作用的肯定 C.是对个人作用的否定D.是与肯定历史人物的作用并列的32.假象和本质的关系是A.假象不是本质的规定 B.假象是本质的全部规定C.假象是本质的一种规定 D.假象不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33.下列哪种现象属于必然性A.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B.瓜内有多少粒种子,早已确定,不多不少C.只刮风,不下雨 D.感性材料多了就变成理性认识34.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A.运动变化的观点 B.矛盾双方对立统一的观点C.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D.运动和静止辩证统一的观点35.决定社会面貌的基本因素是该社会的A.政治制度 B.物质资料生产方式C.阶级力量对比 D.政党的成熟程度36.国家是A.与人类社会同时产主的 B.封建社会产生的C.资本主义社会产生的 D.随着阶级的产生而产生的37意识是A.一切生物普遍具有的现象 B.动物普遍具有的现象C.人和高等动物共有的现象 D,人类独有的特殊现象38.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上层建筑的核心是A.社会主义的政治法律观点 B.共产主义的道德和理想C.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 D.社会主义精神文明39.热爱领袖同反对个人崇拜的关系是A绝对对立的 B.热爱领袖必然导致个人崇拜C.反对个人崇拜必然会否定或排斥领袖的权威 D.一致的40.辩证的否定是指A.外力否定 B.自我否定C.任意否定 D.甲变乙,乙变甲二、多项选择题(每题各有五个备选答案,其中有二个以上是正硬的,把正确答案选出,选中后将答案卡上相应题号下的字母涂黑。
大学马哲考试题库及答案

大学马哲考试题库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是()A. 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B.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C.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D. 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结合答案:A2.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A. 精神B. 物质C. 意识D. 神答案:B3.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实践是指()A. 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B. 人们认识世界的精神活动C. 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切活动D. 人们进行科学研究的活动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4.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包括()A.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B. 马克思主义哲学C. 科学社会主义D. 马克思主义历史学答案:A, B, C5. 下列哪些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A.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B.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C. 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D. 自由与必然的关系问题答案:A, B, D三、判断题6.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具有规律性。
()答案:正确7.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意识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
()答案:错误四、简答题8. 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
答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也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
五、论述题9. 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
答案: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以及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生产关系的变革,而生产关系的变革又反作用于生产力的发展。
上层建筑包括政治、法律、意识形态等,它们服务于经济基础,并在一定条件下促进或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
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推动社会从一种形态向另一种形态的转变。
六、案例分析题10. 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分析当前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劳动分工及其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
马哲考试试题和答案

马哲考试试题和答案试题:1、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还是意识?答: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2、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物质”概念指的是什么?答: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物质”概念指的是客观实在性,即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3、什么是唯物辩证法?答:唯物辩证法是一种研究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科学方法,它强调事物的内部矛盾和斗争,认为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4、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意识”概念指的是什么?答: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意识”概念指的是人的主观性,即人类对于客观世界的反映和认识。
5、什么是唯心主义?答:唯心主义是一种认为精神或思想是第一性的哲学观点,它否认物质世界的客观实在性,认为精神或思想是世界的本原。
6、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形而上学有什么区别?答: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形而上学有本质区别。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是物质的,是客观存在的,而形而上学则认为世界是精神的或者是思想的。
7、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实践”概念。
答: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实践”概念指的是人类改造自然和社会的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实践不仅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基础,也是人类改造世界的基础。
8、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发展”概念。
答: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发展”概念指的是事物的前进性和上升性,是事物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向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发展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马哲期末考试试题答案一、简答题1、请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物质的概念,并举例说明。
答案:物质是指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物质概念既不同于唯心主义把精神看作是世界的本原,也不同于旧唯物主义用纯粹的自然科学来代替哲学上讲的物质。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不仅包括自然界的万事万物,而且包括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
2、请简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含义,并举例说明。
马克思主义哲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马克思主义哲学试题及答案解析1.丝瓜俯视着南瓜说:"我的藤蔓很长,可以爬得很高,清晨能看到朝阳冉冉升起,傍晚能看到夕阳徐徐落下。
”南瓜说:“我的果实很重,无法爬到高处,但我依托着泥土,感到结实和温暖,也能观察到身边微微的变化。
”下列说法中与该寓言哲理一致的是( )。
A.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B.尺有所短,寸有所长C.金无足赤,人无完人D.一叶障目,不见泰山2.近些年来,每当遇到流行性疾病发生,医学专家都会表示可防、可控、可治,不必惊慌。
这是因为( )。
A.追求真理是认识活动的归宿B.人的主观能动性受客观规律的制约C.人类可以认识和改变规律,造福自身D.人类能够认识和改造世界3.“一国两制”的战略构想之所以在解决香港、澳门问题上获得成功,并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是因为这一伟大构想( )。
①体现了矛盾同一性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重要动力②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重要原则的③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④体现了矛盾对立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反对的趋势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4.列宁说,唯心主义是人类认识这棵活树上开出的不结果实的花。
这一方面表明了唯心主义哲学在一定历中时期对人们认识的发展有借鉴意义,另一方面也揭示了唯心主义在认识上的片面性,即( )A.把物质看作是感觉或概念的本原B.夸大了运动变化,否定了相对静止C.夸大了感性认识,否定了理性认识D.把感觉或概念夸大为脱离物质并且派生物质的本原5.皑皑白雪在中国东北地区,是众多滑雪基地得以开办的自然条件。
而在南方地区,连续的降雪低温却造成了损失巨大的灾害。
这表明,同一现象在不同条件下,会产生截然不同的作用和影响。
这后发我们注意( )。
A.联系的普遍性和统一性B.联系的客观性和主观性C.联系的多样性和条件性D.联系的绝对性和相对性6、生产力范畴所反映的关系是( )。
A.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B.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C.人与劳动产品之间的关系D.劳动者与剥削者的关系7.在很多竞技体育项目中,运动员坚强的意志、顽强的精神是取得胜利的基础,只要顽强地拼搏,即使失败,也会赢得人们的尊敬。
马哲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马哲期末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是:A. 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B.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C.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D. 唯物主义和唯物史观的统一答案:A2. 马克思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什么决定的?A. 经济基础B. 政治制度C. 思想文化D. 宗教信仰答案:A3.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什么决定的?A. 个别劳动时间B.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C. 商品的稀缺性D. 商品的交换价值答案:B4.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体现了:A. 唯物主义观点B. 唯心主义观点C. 辩证法观点D. 形而上学观点答案:A5.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A. 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矛盾B.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C.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个别劳动时间的矛盾D.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答案:B6.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认识的本质是:A. 主观反映客观B. 主观创造客观C. 主观与客观的对立D. 主观与客观的统一答案:A7. 马克思提出,社会形态的更替是由什么推动的?A. 社会革命B. 经济危机C. 政治斗争D. 文化变迁答案:A8. 马克思认为,阶级斗争是:A. 社会发展的次要动力B. 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C. 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D. 社会发展的阻碍答案:C9.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A. 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B. 工人对资本家的剥削C. 工人与资本家之间的平等关系D. 工人与资本家之间的合作关系答案:A10.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A. 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B. 认识世界的起点C. 改造世界的动力D.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统一答案:D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答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说,它强调物质决定意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科学社会主义则是关于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的科学理论,它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原则和发展方向。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学考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学考试题及答案1、马克思主义哲学直接的理论来源是CA.古希腊罗马哲学B.中世纪唯名论哲学C.德国古典哲学D.近代英国唯物主义哲学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B.经济和政治的关系问题C.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D.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结束了AA.作为“科学之科学”的哲学B.一切唯心主义哲学C.一切唯物主义哲学D.一切思辩的哲学4.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方法是CA.掌握基本理论B.亲自参加实践C.理论联系实际D.虚心向人求教5.物质的惟一特性是DA.实际存在B.运动变化C.可感知性D.客观实在性6.在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上,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错误是DA.夸大运动的绝对性B.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C.否认相对静止的存在D.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7.时间和空间CA.同物质运动无关B.是一种先验的形式C.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D.是运动着的物质自身8.医学科学证明,如果人的大脑皮层受损,就会丧失思维能力,没有意识;这说明BA.人脑是意识的源泉B.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C.人脑健康自然会有正确的意识D.意识是对外界事物的正确反映9.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CA.物质决定意识的观点B.实践第一的观点C.联系和发展的观点D.对立统一的观点10.在生活和工作中,凡事要掌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和“不及”;这在哲学上符合BA.内因和外因关系的原理B.量变和质变关系的原理C.重点论和两点论相统一的原理D.认识和实践相统一的原理11.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尽管在发展中曾遇到和仍将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但它已经取得并将继续取得巨大的成就和胜利;这说明DA.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B.事物的发展是运动和静止的统一C.事物的发展是间断性和连续性的统一D.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12.真相和假象的区别在于DA.真相是客观存在的,假象是主观想像的B.真相是表现本质的,假象是不表现本质的C.真相深藏于事物内部,假象外露于事物表面D.真相从正面直接表现本质,假象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13.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CA.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B.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C.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D.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与直观的被动的反映论的对立14.宋代陆游的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里是在强调BA.读书不能获得真知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D.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15.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是AA.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B.从感觉到知觉,从知觉到表象C.从概念到判断,从判断到推理D.从个别到一般,从一般到个别16.在判断一种观点的是非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DA.以伟人之是非为是非B.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C.以多数人的意见定是非D.以实践的结果是否达到预期目的定是非17.人类与动物界的最根本的区别是DA.人类有意识,动物无意识B.人类有群体组织,动物无群体组织C.人类有宗教信仰,动物无宗教信仰D.人类会制造使用工具从事生产劳动,动物则不会18.对社会发展最有利的地理环境是DA.自然条件的单纯富饶B.草木繁茂、雨量充足的热带C.土地肥沃、雨量适中的平原D.自然条件的差异性和多样性19.人口因素可以CA.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B.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C.制约和影响社会发展D.决定国家的贫富强弱20.生产力范畴反映的是AA.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B.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C.人与劳动产品的关系D.劳动者与剥削者的关系21.先进的社会意识之所以能对社会的发展起促进作用,是由于AA.它正确反映了社会发展规律B.它是社会存在的反映C.它具有相对独立性D.它具有历史继承性22.下列各组属于技术社会形态系列的有BA.自然经济社会、商品经济社会、产品经济社会B.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C.人的依赖性社会、物的依赖性社会、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D.古代社会、近代社会、现代社会23.“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这句话说的是DA.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完全相同B.社会发展不受人的思想动机的影响C.社会发展是纯粹自发的过程D.社会发展具有客观规律性24.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DA.人与自然界之间的矛盾B.人与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C.开拓进取与因循守旧之间的矛盾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25.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是DA.改变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B.改变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制度C.改变社会主义的经济运行形式D.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26.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CA.政治路线B.组织路线C.一切工作的根本路线D.思想路线27.在制约科学发展的各种社会因素中,最主要的是CA.政治上的民主或专制B.社会制度的先进或落后C.物质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高低D.哲学指导思想的正确或错误28.社会进步的最根本的标准是CA.社会秩序的稳定B.民主程度的提高C.生产力的发展D.自然环境的改善29.人的社会价值的大小主要取决于AA.个人对社会所作奉献的多少B.个人社会地位的高低C.个人知识才能的多少D.个人从事的职业是否重要30.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是社会发展的DA.两个不同的阶级B.两条不同的道路C.两种不同的结果D.两种不同的状态二、多项选择题3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这是因为ABCA.它把科学的实践观作为自己的重要观点B.它把唯物论和辩证法结合起来C.它把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结合起来D.它把现代自然科学的成果汇集起来E.它把现代社会科学的成果汇集起来32.下列各项表述中正确说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关系的有ACDEA.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B.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搞好了,精神文明建设自然就搞好了C.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互相促进、互为条件D.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要协调发展E.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物质文明建设的智力支持和思想动力33.下列各项包含矛盾双方相互依存或相互转化的辩证法思想的有ACEA.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B.月晕而风,础润而雨C.有无相生,难易相成D.千里之堤,溃于蚁穴E.物极必反,乐极生悲34.辩证的否定观与形而上学否定观的对立表现在是否承认ACEA.否定是自我否定B.否定与肯定的区别C.否定中包含着肯定D.否定是对旧事物的抛弃E.否定是“扬弃”35.认识主体和认识客体之间的关系包括ABCDA.改造与被改造的实践关系B.反映与被反映的认识关系C.相互依存的关系D.相互作用的关系E.第二性与第一性的关系36.下列各项正确反映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的制约和影响作用的有BDA.人口密度的大小可以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B.人口状况的优劣可以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C.人口增长的快慢可以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D.一定数量的人口是社会物质生产的必要前提E.人口的结构和人口分布状况决定国家的强弱37.下列各项属于生产关系范畴的有BCDA.历史主体和历史客体的关系B.人们对生产资料的关系C.劳动产品的分配方式D.各种社会集团在生产中的地位及相互关系E.政治上统治和被统治的关系38.下列各项属于无产阶级政党选择革命的形式和道路的基本原则有BCA.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惟一形式的原则B.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本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C.由各国共产党自己决定、反对国际组织发号施令的原则D.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争取革命的和平发展的原则E.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首先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原则39.下列各项属于英雄创造历史的历史唯心主义产生的根源有ABDA.生产规模的狭小限制人们的眼界B.剥削阶级的偏见曲解历史的发展C.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不高D.认识上的直线性和片面性E.保守落后思想的消极作用40.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关系是ABDA.世界观决定人生观B.人生观是世界观的基础C.人生观对世界观有重大影响D.人生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E.人生观和世界观没有必然联系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6分41.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7分42.简述真理标准的辩证法;7分43.简述劳动在从猿到人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6分44.简述人的社会价值的大小与社会分工的关系;6分四、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请任选2小题作答,全部作答只按前2小题评分;每小题12分,共24分45.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关系的原理,说明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两手抓”的重要意义;12分46.运用交往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理论说明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意义;12分47.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实践为基础的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12分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二、多项选择题三、简答题41. 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7分答:1马克思主义哲学揭示了资本主义的本质,科学地论证了资本主义将被社会主义所取代的历史必然性,真正把握住了时代的潮流;2分2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地继承了以往哲学的全部优秀成果,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结合,从而成为完备而彻底的唯物主义,使哲学第一次成为科学形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成为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伟大认识工具;3分3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实践为基础,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它为时代的发展服务,又不断地用新的实践经验充实自身,使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充满生机和活力;2分42. 简述真理标准的辩证法;7分答:1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是确定的、绝对的,又是不确定的、相对的;坚持真理标准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统一,就是在真理标准问题上坚持辩证法;2分2实践标准的确定性、绝对性是指:第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此外没有别的标准;第二,无限发展着的实践对人们的一切认识都能做出确定的检验;2分3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相对性是指:第一,实践总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实践,都是有局限性的,它不可能对现有的一切认识都做出确定的检验;第二,在一定历史发展阶段上,经过实践证实的真理也只具有相对的近似的正确性,还需要继续接受新的实践的检验;3分43. 简述劳动在从猿到人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6分答:1劳动促使类人猿前、后肢分工,创造了人的手,从而能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从事生产劳动,这是人类从动物界分离出来的根本标志,是人与动物最根本的区别;2分2劳动使猿脑变为人脑,推动了语言与意识的产生和发展;2分3劳动形成了人类的社会关系;在生产劳动中,人与人之间结成了生产关系,在此基础上,人们还从事其他社会活动,形成其他社会关系,从而形成了人类社会;2分44. 简述人的社会价值的大小与社会分工的关系;6分答:1社会分工与职务高低同一个人社会价值的大小有一定的联系;一般说来,一个人所任职务越高、从事的工作越重要,他对社会所承担的责任也越大,贡献也应当越多,与此相应,他的社会价值也应越大;2分2不能把一个人的社会价值的大小与社会分工和职务高低的关系绝对化;职务高低、工作不同,不是人的社会价值大小的决定性因素;一个人社会价值的大小的决定性因素,在于他是否为社会做出了贡献以及贡献的大小;一个人为社会所做的贡献越多,他的社会价值也就越大;如果一个职位很高、担负重要工作的人,不能恪尽职守,不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是以权谋私,不择手段地向社会索取,他不仅没有社会价值,而且是社会的蛀虫;相反,一个从事普通工作的人,只要尽心尽力地为社会做贡献,他的社会价值就高于前者;4分四、论述题45. 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关系的原理,说明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两手抓”的重要意义;12分答:1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矛盾存在,其中有一种居于支配地位、起着决定作用的矛盾就是主要矛盾,其他处于服从地位的矛盾是次要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在实际工作中,应首先抓住和解决主要矛盾,同时又不忽略次要矛盾;4分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为了解决这一主要矛盾,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增强综合国力,为其他各种社会矛盾的顺利解决创造条件;4分3我们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还要注意解决好其他社会矛盾,坚持一系列“两手抓”:一手抓物质文明建设,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犯罪;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民主法制等;只有这样,才能推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全面进步;4分46.答:1交往是人类特有的存在方式和活动方式,在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第一,交往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第二,交往推动社会关系的变革和改善;第三,交往是科学文化继承和发展的重要条件;第四,交往有利于人自身的发展;2自从历史进入“世界历史”以后,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联系日益加强;特别是新技术革命蓬勃发展以来,世界一体化、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显着;在这样的国际背景下,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分3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经济上实行对外开放,有利于利用和吸收国外资金和先进技术,利用世界各国的自然资矗巴夤南冉芾砭椋岣呔眯б妫铀傥夜缁嶂饕逑执ㄉ璧姆⒄埂5诙谡紊鲜敌卸酝饪牛欣诟谋洳缓侠淼氖澜缯沃刃颍⒑侠淼氖澜缯沃刃颍丛炝己玫暮推轿榷ǖ墓驶肪场5谌诳蒲幕鲜敌卸酝饪牛欣谖夜萍既瞬诺呐嘌涌煳夜萍肌⑽幕⒔逃乱档姆⒄埂6分47. 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实践为基础的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12分答:1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实践为基础,从根本上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不彻底性;实践性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自身的显着特征,又是区别于其他哲学的显着标志;正是在实践的基础上,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2分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是指马克思主义哲学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是批判的、革命的;它把变革旧世界和改变现存事物作为自身的任务和目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性就是通过人的能动的活动,特别是通过无产阶级的实践活动,实现对旧世界的改造,并用共产主义的新世界去代替它;4分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一方面是指它自身是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的,是近代科学发展的产物;另一方面,是指它正确地揭示了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最一般的规律;马克思主义哲学离不开其他社会实践,也离不开科学的实践;它在科学实践中产生,又反过来给科学实践以世界观的指导;4分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和科学性是统一的;它的革命性是按照客观规律对旧世界的变革;它的科学性是坚持在对旧世界改造中遵循客观规律;2分。
马哲试卷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马哲试卷期末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是()A. 唯心主义B. 唯物主义C. 辩证法D. 形而上学答案:B2. 马克思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A. 阶级斗争B. 社会革命C. 生产关系D. 生产力的发展答案:D3.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A. 运动B. 客观实在性C. 变化D. 多样性答案:B4.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因为()A.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B.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C.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D. 实践是认识的动力答案:C5.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是因为()A. 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B. 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的基础C. 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先导D. 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的源泉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6.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内容包括()A. 辩证唯物主义B. 历史唯物主义C.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D. 机械唯物主义E. 自然辩证法答案:A B E7.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基本矛盾包括()A.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B. 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C.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D. 阶级之间的矛盾E. 社会与自然之间的矛盾答案:A C8.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的自由发展是社会发展的()A. 目的B. 手段C. 动力D. 结果E. 条件答案:A D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9. 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个基本特征。
答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个基本特征是:(1)实践性,即它强调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2)辩证性,即它认为事物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并且是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3)历史性,即它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的发展有其内在的规律性。
10. 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观点。
答案: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智力、体力、道德、审美等各方面的全面和谐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学考试题及答案1、马克思主义哲学直接得理论来源就是(C)A、古希腊罗马哲学B、中世纪唯名论哲学C、德国古典哲学D、近代英国唯物主义哲学2、哲学得基本问题就是(A )A、思维与存在得关系问题B、经济与政治得关系问题C、物质与运动得关系问题D、自然与社会得关系问题3、马克思主义哲学得产生结束了(A )A、作为“科学之科学”得哲学B、一切唯心主义哲学C、一切唯物主义哲学D、一切思辩得哲学4、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得根本方法就是(C )A、掌握基本理论B、亲自参加实践C、理论联系实际D、虚心向人求教5、物质得惟一特性就是(D )A、实际存在B、运动变化C、可感知性D、客观实在性6、在物质与运动得关系问题上,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得错误就是( D)A、夸大运动得绝对性B、设想没有物质得运动C、否认相对静止得存在D、设想没有运动得物质7、时间与空间(C )A、同物质运动无关B、就是一种先验得形式C、就是运动着得物质得存在方式D、就是运动着得物质自身8、医学科学证明,如果人得大脑皮层受损,就会丧失思维能力,没有意识。
这说明( B)A、人脑就是意识得源泉B、人脑就是意识得物质器官C、人脑健康自然会有正确得意识D、意识就是对外界事物得正确反映9、唯物辩证法得总特征就是(C )A、物质决定意识得观点B、实践第一得观点C、联系与发展得观点D、对立统一得观点10、在生活与工作中,凡事要掌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与“不及”。
这在哲学上符合(B )A、内因与外因关系得原理B、量变与质变关系得原理C、重点论与两点论相统一得原理D、认识与实践相统一得原理11、我国得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尽管在发展中曾遇到与仍将会遇到各种困难与挫折,但它已经取得并将继续取得巨大得成就与胜利。
这说明( D)A、事物得发展就是量变与质变得统一B、事物得发展就是运动与静止得统一C、事物得发展就是间断性与连续性得统一D、事物得发展就是前进性与曲折性得统一12、真相与假象得区别在于(D )A、真相就是客观存在得,假象就是主观想像得B、真相就是表现本质得,假象就是不表现本质得C、真相深藏于事物内部,假象外露于事物表面D、真相从正面直接表现本质,假象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13、两条根本对立得认识路线就是(C )A、可知论与不可知论得对立B、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得对立C、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得对立D、能动得革命得反映论与直观得被动得反映论得对立14、宋代陆游得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这里就是在强调(B )A、读书不能获得真知B、实践就是认识得来源C、实践就是认识得目得D、实践就是检验真理得标准15、认识过程得两次飞跃就是( A)A、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B、从感觉到知觉,从知觉到表象C、从概念到判断,从判断到推理D、从个别到一般,从一般到个别16、在判断一种观点得就是非时,下列说法中正确得就是(D )A、以伟人之就是非为就是非B、以吾心之就是非为就是非C、以多数人得意见定就是非D、以实践得结果就是否达到预期目得定就是非17、人类与动物界得最根本得区别就是(D )A、人类有意识,动物无意识B、人类有群体组织,动物无群体组织C、人类有宗教信仰,动物无宗教信仰D、人类会制造使用工具从事生产劳动,动物则不会18、对社会发展最有利得地理环境就是(D )A、自然条件得单纯富饶B、草木繁茂、雨量充足得热带C、土地肥沃、雨量适中得平原D、自然条件得差异性与多样性19、人口因素可以(C )A、决定社会制度得性质B、决定社会制度得更替C、制约与影响社会发展D、决定国家得贫富强弱20、生产力范畴反映得就是( A)A、人与自然之间得关系B、人与社会之间得关系C、人与劳动产品得关系D、劳动者与剥削者得关系21、先进得社会意识之所以能对社会得发展起促进作用,就是由于(A )A、它正确反映了社会发展规律B、它就是社会存在得反映C、它具有相对独立性D、它具有历史继承性22、下列各组属于技术社会形态系列得有(B )A、自然经济社会、商品经济社会、产品经济社会B、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C、人得依赖性社会、物得依赖性社会、个人全面发展得社会D、古代社会、近代社会、现代社会23、“社会形态得发展就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
”这句话说得就是(D )A、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完全相同B、社会发展不受人得思想动机得影响C、社会发展就是纯粹自发得过程D、社会发展具有客观规律性24、人类社会得基本矛盾就是(D )A、人与自然界之间得矛盾B、人与社会制度之间得矛盾C、开拓进取与因循守旧之间得矛盾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得矛盾25、社会主义社会得改革就是( D)A、改变社会主义得基本经济制度B、改变社会主义得基本政治制度C、改变社会主义得经济运行形式D、社会主义制度得自我完善26、群众路线就是无产阶级政党得( C)A、政治路线B、组织路线C、一切工作得根本路线D、思想路线27、在制约科学发展得各种社会因素中,最主要得就是(C )A、政治上得民主或专制B、社会制度得先进或落后C、物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得高低D、哲学指导思想得正确或错误28、社会进步得最根本得标准就是(C )A、社会秩序得稳定B、民主程度得提高C、生产力得发展D、自然环境得改善29、人得社会价值得大小主要取决于(A )A、个人对社会所作奉献得多少B、个人社会地位得高低C、个人知识才能得多少D、个人从事得职业就是否重要30、必然王国与自由王国就是社会发展得(D )A、两个不同得阶级B、两条不同得道路C、两种不同得结果D、两种不同得状态二、多项选择题31、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科学得世界观。
这就是因为(ABC )A、它把科学得实践观作为自己得重要观点B、它把唯物论与辩证法结合起来C、它把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结合起来D、它把现代自然科学得成果汇集起来E、它把现代社会科学得成果汇集起来32、下列各项表述中正确说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关系得有(ACDE )A、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就是精神文明建设得基础B、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搞好了,精神文明建设自然就搞好了C、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互相促进、互为条件D、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要协调发展E、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就是物质文明建设得智力支持与思想动力33、下列各项包含矛盾双方相互依存或相互转化得辩证法思想得有(ACE )A、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B、月晕而风,础润而雨C、有无相生,难易相成D、千里之堤,溃于蚁穴E、物极必反,乐极生悲34、辩证得否定观与形而上学否定观得对立表现在就是否承认(ACE )A、否定就是自我否定B、否定与肯定得区别C、否定中包含着肯定D、否定就是对旧事物得抛弃E、否定就是“扬弃”35、认识主体与认识客体之间得关系包括(ABCD )A、改造与被改造得实践关系B、反映与被反映得认识关系C、相互依存得关系D、相互作用得关系E、第二性与第一性得关系36、下列各项正确反映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得制约与影响作用得有(BD )A、人口密度得大小可以决定社会制度得性质B、人口状况得优劣可以加速或延缓社会得发展C、人口增长得快慢可以决定社会制度得更替D、一定数量得人口就是社会物质生产得必要前提E、人口得结构与人口分布状况决定国家得强弱37、下列各项属于生产关系范畴得有(BCD )A、历史主体与历史客体得关系B、人们对生产资料得关系C、劳动产品得分配方式D、各种社会集团在生产中得地位及相互关系E、政治上统治与被统治得关系38、下列各项属于无产阶级政党选择革命得形式与道路得基本原则有( )BCA、暴力革命就是无产阶级革命得惟一形式得原则B、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本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得原则C、由各国共产党自己决定、反对国际组织发号施令得原则D、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争取革命得与平发展得原则E、在经济文化落后得国家首先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得原则39、下列各项属于英雄创造历史得历史唯心主义产生得根源有(ABD)A、生产规模得狭小限制人们得眼界B、剥削阶级得偏见曲解历史得发展C、科学技术得发展水平不高D、认识上得直线性与片面性E、保守落后思想得消极作用40、人生观与世界观得关系就是( ABD)A、世界观决定人生观B、人生观就是世界观得基础C、人生观对世界观有重大影响D、人生观就是世界观得重要组成部分E、人生观与世界观没有必然联系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6分)41、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时代精神得精华?(7分)42、简述真理标准得辩证法。
(7分)43、简述劳动在从猿到人过程中得决定性作用。
(6分)44、简述人得社会价值得大小与社会分工得关系。
(6分)四、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请任选2小题作答,全部作答只按前2小题评分。
每小题12分,共24分)45、用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关系得原理,说明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与“两手抓”得重要意义。
(12分)46、运用交往在社会发展中得作用得理论说明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得意义。
(12分)47、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以实践为基础得革命性与科学性得统一。
(12分)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C2、A3、A4、C5、D6、D7、C8、B9、C 10、B11、D 12、D 13、C 14、B 15、A 16、D 17、D 18、D 19、C 20、A 21、A 22、B 23、D 24、D 25、D 26、C 27、C 28、C 29、A 30、D二、多项选择题31、ABC 32、ACDE 33、ACE 34、ACE 35、ABCD 36、BD 37、BCD 38、BC 39、ABD 40、ACD三、简答题41、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时代精神得精华?(7分)答:(1)马克思主义哲学揭示了资本主义得本质,科学地论证了资本主义将被社会主义所取代得历史必然性,真正把握住了时代得潮流。
(2分)(2)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地继承了以往哲学得全部优秀成果,实现了唯物论与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得结合,从而成为完备而彻底得唯物主义,使哲学第一次成为科学形态得世界观与方法论,成为无产阶级与全人类得伟大认识工具。
(3分)(3)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实践为基础,就是一个开放得体系。
它为时代得发展服务,又不断地用新得实践经验充实自身,使其随着时代得发展而发展,充满生机与活力。
(2分)42、简述真理标准得辩证法。
(7分) 答:(1)实践作为检验真理得标准就是确定得、绝对得,又就是不确定得、相对得。
坚持真理标准就是确定性与不确定性得统一,就就是在真理标准问题上坚持辩证法。
(2分)2)实践标准得确定性、绝对性就是指:第一,实践就是检验真理得惟一标准,此外没有别得标准;第二,无限发展着得实践对人们得一切认识都能做出确定得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