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设备高级考试】射线底片评定技术2019

合集下载

【特种设备高级考试】射线底片图谱

【特种设备高级考试】射线底片图谱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八、伪缺陷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感谢锅炉信息网锅炉论坛-dingf 朋友提供)
2
一、表面缺陷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二、气孔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三、加渣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四、加钨
63
五、未焊透
64
65
66
67
68
69
7071ຫໍສະໝຸດ 72六、未熔合73
74
75
七、裂纹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焊缝射线照相底片的评判规律
一、 探伤人员要评片,四项指标放在先*,底片标记齐又正,铅字压缝为废片。 二、 评片开始第一件,先找四条熔合线,小口径管照椭圆,根部都在圈里面。 三、 气孔形象最明显,中心浓黑边缘浅,夹渣属于非金属,杂乱无章有棱边。 四、 咬边成线亦成点,似断似续常相见,这个缺陷最好定,位置就在熔合线。 五、 未焊透是大缺陷,典型图象成直线,间隙太小钝边厚,投影部位*中间。 六、 内凹只在仰焊面,间隙太大是关键,内凹未透要分清,内凹透度成弧线。 七、 未熔合它斜又扁,常规透照难发现,它的位置有规律,都在坡口与层间。 八、 横裂纵裂都危险,横裂多数在表面,纵裂分布范围广,中间稍宽两端尖。 九、 还有一种冷裂纹,热影响区常发现,冷裂具有延迟性,焊完两天再拍片。 十、 有了裂纹很危险,斩草除根保安全,裂纹不论长和短,全部都是Ⅳ级片。 十一、 未熔和也很危险,黑度有深亦有浅,一旦判定就是它,亦是全部Ⅳ级片。 十二、 危害缺陷未焊透,Ⅱ级焊缝不能有,管线根据深和长,容器跟着条渣走**。 十三、 夹渣评定莫着忙,分清圆形和条状,长宽相比 3 为界,大于 3 倍是条状。 十四、 气孔危害并不大,标准对它很宽大,长径折点套厚度,中间厚度插入法。 十五、 多种缺陷大会合,分门别类先评级,2 类相加减去Ⅰ,3 类相加减Ⅱ级。 十六、 评片要想快又准,下拜焊工当先生,要问诀窍有哪些,焊接工艺和投影。 注:*四项指标系底片的黑度、灵敏度、清晰度、灰雾度必须符合标准的要求。 **指单面焊的管线焊缝和双面焊的容器焊缝内未焊透的判定标准。

【冶金精品文档】射线底片评定技术

【冶金精品文档】射线底片评定技术
②黑度计:应具有读数准确,稳定性好,能准确测量4.0以 内的透射样品密度,其稳定性分辨力为+0.02,测量值误差应 ≤±0.05,光孔径要求<1.0mm为佳,黑度计至少每6个月校验 一次,标准黑度片至少应三年送法定计量单位检定一次。
③评片用工具:放大镜应为3至5倍,应有0—2cm长刻度标 尺。评片人可借助放大镜对底片上缺陷进行细节辨认和微观 定性分析。评片尺,应有读数准确的刻度,尺中心为“0” 刻度,两端刻槽至少应有200 mm,尺上应有10×10、 10×20、10×30 mm的评定框线。
a)
b)
c)
d)
图4 部分接头结构示意图源自a)对接接头 b)T形接头 c)角接接头 d)搭接接头
3.1.3焊接缺陷的分类及识别
由于焊接工艺不当、焊接操作存在问题、接 头准备和焊接材料不符合要求、焊接结构设 计不合理等原因,均可造成焊接缺陷。熔焊 过程中产生的缺陷主要有五类:
熔合不良类:未焊透、未熔合; 裂纹类:热裂纹、冷裂纹; 孔洞类:气孔、缩孔; 夹杂物类:夹渣、夹钨; 成形不良类:咬边、烧穿、焊瘤等。
度允许降低至1.5。 采用多胶片技术时,单片观察时单片的黑度应符合以上要求,
多片迭加观察时单片黑度应不低于1.3。
2)灵敏度:从定量方面而言,是指在射线底片可以观察到 的最小缺陷尺寸或最小细节尺寸;从定性方面而言,是指发 现和识别细小影像的难易程度。在射线底片上所能发现的沿 射线穿透方向上的最小尺寸,称为绝对灵敏度,此最小缺陷 尺寸与透照厚度的百分比称为相对灵敏度。用人工孔槽,金 属丝尺寸(像质计)作为底片影像质量的监测工具而得到的 灵敏度又称为像质计灵敏度。
图1 影像的放大和几何不清晰度形成示意图
2.1.3影像畸变
影像畸变是指得到的影像的形状与物体在射线投影 方向截面的形状不相似。

射线RTⅠ级考试题库

射线RTⅠ级考试题库

射线检测RTⅠ级取证考试(闭卷)题库一、共580道题,其中:判断题290,选择题290。

内容如下:1、金属材料、焊接、热处理知识判断题:30选择题:302、相关法规和规范判断题:30选择题:303、JB/T4730.2-2005标准判断题:30选择题:304、射线专业理论判断题:200选择题:200二、组题要求:每套题100道题,每题1分,共100分。

其中:1、判断题:50金属材料焊接热处理:5题;相关法规规范:5题;JB/T4730标准:5题;专业理论知识:35题。

2、选择题:50金属材料焊接热处理:5题;相关法规规范:5题;JB/T4730标准:5题;专业理论知识:35题。

RTⅠ级取证考试题库一.判断题金属材料、焊接、热处理知识(1~30)1.金属材料的性能包括使用性能和工艺性能。

对2.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所表现出的力学性能指标有强度、硬度、塑性、韧性等。

对3.评价金属材料的强度指标有抗拉强度、屈服强度、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

错4.一般说来,钢材的硬度超高,其强度也越高。

对5.承压设备的冲击试验的试样缺口规定采用V型缺口而不采用U型缺口,是因为前者加工容易且试验值稳定。

错6.材料的屈强比越高,对应力集中就越敏感。

对7.材料的冲击值不仅与试样的尺寸和缺口形式有关,而且与试验温度有关。

对8.应力集中的严重程度与缺口大小和根部形状有关,缺口根部曲率半径越大,应力集中系数越大。

错9.氢在钢材中心部位聚焦形成的细微裂纹群称为氢白点,可以用UT 检测。

对10.低碳钢金属材料中,奥氏体组织仅存在于7270C以上的高温范围内。

对11.淬火加高温回火的热处理称为调质处理。

对12、在消除应力退火中,应力的消除主要是依靠加热或冷却过程中钢材组织发生变化和产生塑性变形带来的应力松弛实现的。

错13.锅炉压力容器用钢的含碳量一般不超过0.25%。

对14.低碳钢中硫、磷、氮、氧、氢等都是有害杂质,应严格控制其含量。

对15.磷在钢中会形成低熔点共晶物,导致钢的冷脆。

射线底片评定制度

射线底片评定制度

射线底片评定制度
1射线底片由参加《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资格》培训、考核,并获得RTⅡ级或以上资格的人员评定。

2评片人员的矫正视力应在1.0以上,评片人员按照设计图样和有关标准、岗位职责进行评片,从严把关,确保底片评定正确率>99%,底片像质合格率>90%。

3评片人员要认真学习《容规》、《钢制压力容器》、《压力容器无损检测》等规程和标准,不断积累实践经验,评片人员之间也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4评片人员评片前首先要了解焊缝的坡口型式、焊接位置、焊接方法、材质等条件,然后按照执行标准评级,对底片上存在的可疑影像要仔细分析。

必要时应进行复照
和对照实物进行剖析,确保问题得到解决。

5评片必须在评片室内进行,评片室应光线暗淡,评片人员进入评片室后要有2~5分钟的适应期,然后评片。

6评片过程中要思想集中,严格把关。

严禁湿片评片,避免漏评、误评,对玩忽职守、放松评定标准的,要视情节轻重,给予经济处罚和纪律处分。

7评片人员要做好评片记录,评片、复评人员要在检测记录上签字并填写日期。

8底片评定分初评、复评,底片必须经复评合格后,复评人员在产品工艺过程卡上签字,注明焊缝已射线照相检测合格,产品方可以转入下道工序。

9每台产品射线照相底片全部复评合格
后,由复评人员整理底片出具《射线照相检测报告》,并由无损检测责任工程师审核签发。

特种设备检验,射线专业高级考试初试题(开卷)

特种设备检验,射线专业高级考试初试题(开卷)

特种设备检验,射线专业高级考试初试题〔开卷〕考核号:姓名:密封线 2003年度全国特种设备无损检测RT专业Ⅲ级人员法规标准及相关知识应用试卷 (开卷)成绩:题号题型分值扣分阅卷人签章一是非题 40 二选择题 30 三工艺题 10 四综合题 20 总计 100 2003年11月24日北京全国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考核委员会一.是非题〔在括号内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每题 2分,共40分〕1、《蒸汽锅炉平安技术监察规程》规定:受压管道和管子对接接头当采用射线探伤抽查时,如发现有不合格的缺陷,应做抽查数量双倍数目的补充探伤检查,如补充检查仍不合格,应对该焊工焊接的全部对接接头做射线探伤检查。

〔○ 〕2、《压力容器平安技术监察规程》规定:有再热裂纹倾向的材料应在水压试验后再增加一次无损检测。

〔× 〕3、《压力容器平安技术监察规程》规定:公称直径小于250mm,壁厚大于28mm的压力容器接管对接接头,采用射线照相检测时,其检测比例、合格级别应与压力容器壳体主体焊缝要求相同。

〔○ 〕4、 GB150-1998《钢制压力容器》规定:对多层包扎压力容器内筒的B类焊接接头,采用射线检测的合格级别不应低于JB4730的Ⅱ级。

〔× 〕5、 SH3501-1997《石油化工剧毒、可燃介质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标准》规定:SHBⅠ级管道要求进行射线探伤抽查的焊缝,按JB4730,透照质量等级不得低于AB级,Ⅰ级合格。

〔○ 〕6、 GB50235-97《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标准》规定:管道焊缝射线探伤抽样检查时,应及时并按规定的比例进行,检查位置应由施工单位和建设单位的质检人员共同确定。

〔× 〕7、《有机热载体炉平安技术监察规程》规定:锅筒的纵、环焊缝,封头拼接焊缝100%超声波检测时,至少应增加50%的射线检测,射线检测的部位应包括纵缝和环缝交叉接头局部。

〔× 〕8、 GB150-1998《钢制压力容器》规定:当采用钢板制造带颈法兰时,圆环的对接接头经焊后热处理方可进行100%射线检测。

射线检测评片考试内容简介

射线检测评片考试内容简介

射线检测评片考试内容简介
1评片考核内容
每人评定10张焊缝透视底片,其中有一张小径管双壁双影椭圆成像底片。

时间60分钟。

评定结果记录在评片考核记录表上。

2评片考核记录表格式
见另一Word文档《RT评片报告a》。

3评片记录表填写注意事项
以下内容系辅导老师整理仅供参考,以考委会规定为准。

3.1“底片编号”及“工件厚度”按底片左上角的标签顺序填写。

3.2“焊接方法”、“焊接位置”和“焊接形式”的填写
焊接方法、焊接型式和焊接位置需要根据对底片上影像的识别,逐项填写。

⑴“焊接方法”根据考核底片判断后,手工焊填写“手”,自动焊填写“自”,既有自动焊又有手工焊填写“自+手”。

⑵“焊接位置”和“焊接型式”根据考核底片判断后,在相应栏内打“√”。

3.3“可识别的最小线编号”填写所观察到的最细金属丝号,等径像质计填写所
标明的像质计丝号。

3.4“缺陷评定”栏中缺陷性质用符号表示:裂纹为A,未熔合为B,未焊透为
C,条形缺陷为D,圆形缺陷为E。

3.5“缺陷性质”、“定量”及“缺陷位置”的填写见下页图示例。

3.6小径管双壁双影评定时,应指出缺陷在源侧还是胶片测。

4有关注意事项
4.1当底片上同时存在危害性缺陷(裂纹、未熔合、未焊透)和非危害性缺陷(圆形
缺陷、条形缺陷)时,只评危害性缺陷。

4.2当底片上同时存在圆形缺陷和条形缺陷时(不存在危害性缺陷),要分别对两
者最严重处进行定性、定量和定位,并以最严重级别评级。

4.3底片两端有搭接标记时,评定搭接标记范围内的缺陷;底片两端无搭接标记
时,底片两端20mm范围内不评定。

射线检测评片考试内容简介

射线检测评片考试内容简介

3.5定量:裂纹、未熔合、未焊透、 条形缺陷指确定缺陷的长度,圆形 缺陷只要指出最大缺陷的的长径, 用φX表示 3.6定位:以定位标记竖箭头为零点, 水平箭头所指的方向为“+”,相 反方向为“-”
3.7“备注”:你认为需要说明的内容 写入备注栏。
3.8缺陷性质、定量及缺陷位置的填 写参见下图示例:
3.1 “底片编号” “底片编号” 按底片左上角的标签顺 序填写。 3.2“标记位置”要求判断底片上显示 的标记位置是“正确”或“不正 确”,并在相应的格内打√。
3.3“像质计”:要求判断底片上“有” 或“没有”像质计影像,并在相应 的格内打√。 3.4定性:按五类缺陷定性,用符号 表示:A-裂纹、B-未熔合、C- 未焊透、D-条形缺陷、E-圆形缺 陷;
3.9底片两端有搭接标记时,评定搭 接标记范围内的缺陷;底片两端无 搭接标记时,底片两端20mm范围 内不评定幻灯片编制:孟传亨 适用承压设备RT教材
射线检测评片考试内容简介 1评片考核内容 评片考核内容 每人评定5张焊缝透视底片。时间30 分钟。评定结果记录在评片考试记 录表上。
2评片考核记录表格式 评片考核记录表格式 见表格。 见表格 3评片记录表填写注意事项 评片记录表填写注意事项 评片记录表

焊件射线底片评分标准

焊件射线底片评分标准

焊接试件射线底片评分标准(单项50分)、一、条件1、板:板厚=12mm(拍1张片);2、管:φ159×8(拍4张片);3、管:φ60×4(拍2张片);4、参照标准:JB4730及全国工程建设系统焊工比赛的“工作文件”;5、评定区域:10×10mm。

二、评分标准(一)点状缺陷的评分1、尺寸≤0.5mm的点状缺陷评分(1)点数≤2个,45分(扣5分)(2)点数>2,≤4个,35分(扣15分)(3)点数>4,≤6个,25分(扣25分)(4)点数>6,≤8个,15分(扣35分)(5)点数>8,≤10个,10分(扣40分)(6)点数>10个,0分(扣50分)2、尺寸>0.5mm的点状缺陷评分(1)1个点,45分(扣5分)(2)2个点,40分(扣10分)(3)3个点,35分(扣15分)(4)4个点,30分,(扣20分)(5)5个点,25分(扣25分)(6)6个点,20分(扣30分)(7)>6个点,0分(扣50分)(二)条状缺陷的评分(1)长度≤1mm的,40分(扣10分)(2)长度>1,≤2mm的,30分(扣20分)(3)长度>2,≤3mm的,20分(扣30分)(4)长度>3,≤4mm的,10分(扣40分)(5)长度>4mm的,0分(扣50分)2、断续缺陷总长的评分断续缺陷是指在任意直线上,相邻两缺陷间距均不超过6L(为该组缺陷中大缺陷的长度)的任何一组缺陷,在144mm 焊缝长度内的缺陷长度之和。

(1)长度≤3mm的,40分(扣10分)(2)长度>3 mm,≤6mm的,30分(扣20分)(3)长度>6mm,≤9mm的,20分(扣30分)(4)长度>9mm,≤12m的,10分(扣40分)(5)长度>12mm的,0分(扣50分)(三)综合评分1、同一试件有多张底片时,每张底片均单独进行评分,最后得分为其所有分值的平均值。

2、当同一张底片有多处缺陷时,应分别评分并累计所扣分数的总和(Y),则该试件应得分数为:50—Y。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射线底片评定技术
1 评片工作的基本要求和基础知识
缺陷是否能够通过射线照相而被检出,取决于若 干环节。
首先,必须使缺陷在底片上留下足以识别的影像, 这涉及到照相质量方面的问题。
其次,底片上的影像应在适当条件下得以充分显示, 以利于评片人员观察和识别,这与观片设备和环境条 件有关。
第三,评片人员对观察到的影像应能作出正确的分 析与判断,这取决于评片人员的知识、经验、技术水 平和责任心。
10
1.4.2.3 观片条件对识别度的影响 A.底片黑度与识别度的关系
以金属丝像质计为例,金属丝影像的对比度,界限识别 对比度和底片黑度D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可以发现在Ⅰ 区和Ⅲ区由于ΔD<ΔDmin,所以不能识别金属丝的影像, 在Ⅱ区的黑度范围内,由于ΔD ≥ΔDmin,所以能够识别。 通常认为随着底片黑度和观片灯亮度的增加,整个图形会要 向右侧移动,识别效果会更好。
评片尺,应有读数准确的刻度,尺上应有 10×10、10×20、10×30mm的评定框线。
6
1.3 评片人员要求
⑴应经过系统的培训,并通过法定部门考核确认。一 般要求具有RTⅡ级资格证书人员担任。
⑵应具有一定的评片实际工作经历和经验。 ⑶除系统掌握射线检测理论知识外,还应具有焊接、 材料等相关知识。 ⑷应熟悉射线检测标准以及被检测试件的设计制造规 范和有关管理法规。 ⑸应充分了解被检测试件的状况,如材质、焊接和热 处理工艺,以及表面形态等。 ⑹了解所评定底片的射线照相工艺及工艺执行情况。 ⑺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高度的工作责任心。 ⑻应具有良好的视力。要求矫正视力不低于1.0,近视 力检查应能读出距离400mm处高0.5mm,间隔0.5mm的一 组印刷字母。
按以上所述,对评片工作的基本要求可归纳为三个 方面:即底片质量要求,设备环境条件要求和人员条 件要求。
2
1.1 待评底片及资料、标准的要求
1.1.1 底片 待评底片应是按符合标准的射线检测工艺透
照,并经暗室处理且干燥的底片。底片质量要求 见底片自身质量评定部分。 1.1.2 资料、标准
评片人员在开始评片前,要查看相关资料, 了解检测对象(编号、规格、材质、检测部位 等)、检测技术要求(执行标准、检测技术等级、 合格级别等)、透照工艺(透照方式、透照技术、 射线源、曝光参数、像质计、标记等)等内容。
7
1.4 相关知识
1.4.1 人的视觉特性 人眼对不同颜色的可见光敏感程度不同,在强
光下对颜色变化敏感,在暗处对光的变化敏感。在 较暗的环境中对黄绿色光最敏感,其次是白色,橙 色,而对红光、蓝紫色光都不敏感。人眼难以适应 光强不断变化的环境,因此,从亮环境进入暗处应 有一段适应时间(5~10)min。光强的变化会使人 视觉敏感度下降,还容易引起视疲劳,所以观片室 不宜过暗。通常情况下,人眼的目视分辨率是,点 状为0.25mm,线状为0.025mm。更微小的细节要借 助放大镜观察。
3
1.2 评片环境、设备等要求
1.2.1 环境
评片室应与其他工作岗位隔离,单独布置,室内 应整洁、安静,温度适宜。可以使评片人员免受各种 干扰,能聚精会神地开展评片工作。室内光线应柔和 偏暗,不要全黑,否则,易导致评片人员的视觉疲劳。 评片室亮度一般等于或略低于透过底片的光的亮度。 室内照明应避免直射人眼或在底片上产生反光。观片 灯两侧应有适当台面供放置底片及记录。黑度计、直 尺等仪器和工具应靠近放置,取用方便。在评片前应 经历一定的暗适应时间,从阳光下进入评片室的暗适 应时间一般为5~10min;从一般室内进入评片室的暗 适应时间应不少于30s。
亮度必须可调,以便观察不同黑度底片时满足上述要 求。观察低黑度区域时将光强减小,而在观察高黑度区域 时将光强调大。光源的颜色通常为白色,也可以使用橙色 或黄绿色的光源。
观片灯应有足够大的照明区,一般不小于300mm×80mm, 实际使用时采用遮光板改变照明区域面积,使其略小于底 片尺寸。观察屏各部分照明应均匀,照射到底片上的光应 是散射的。
8
可见对比度
ΔD——对比度(底片上某缺陷影像与周围背景的黑度
差)。
ΔDmin——底片上能够辨认的某一尺寸影像的最小黑
度差,也叫最小可见对比度或识别界限对比度。它反映人
眼对底片影像黑度差的辨别能力,即识别界限对比度
ΔDmin数值越小,意味着人眼对底片影像的辨别能力越强。
别的条件是ΔD ≥ΔDmin。
9
9
1.4.2.2 表观对比度 表观对比度是指那些对显示缺陷不起作用的所
有光线(Ls),如室内环境光线、底片上缺陷周围 的透过光线等,进入眼体,会使人眼辨别影像黑度 差能力下降,这种下降的黑度差值ΔDa,称为表观 对比度,从式中ΔDa≈ΔD/(1+N’),(式中N’=Ls/L) 看出 Ls越大,N’就越大,即ΔDa越小。所以应尽 量避免那些对显示缺陷不起作用光线进入眼中。
当底片黑度为D1的部位存在黑度为D2的缺陷影像时,
能否识别底片上存在的缺陷,由缺陷影像与周围背景的黑
度差D2-D1,即对应于缺陷的底片对比度ΔD和为辨认缺陷
所需的最小黑度差即识别界限对比度ΔDmin之间的大小关
系来决定。当底片的对比度ΔD比识别界限对比度ΔDmin大
时缺陷能识别,小时缺陷不能识别,即底片上影像能够识
4
1.2.2 设备 1.2.2.1 观片灯
观片灯主要性能应符合GB/T19802,应有足够的光强度, 能满足评片要求。底片黑度D≤2.5时,要求透过底片的光 强度不低于30cd/m2,底片黑度D>2.5时,要求透过底片的 光强度不低于10cd/m2,为能观察黑度4.5的底片,要求观 片灯的最大亮度应大于3×105cd/m2。
观片灯应散热良好,绝缘好,噪声低(<30dB)。
5
1.2.2.2 黑度计 黑度计应读数准确,稳定性好,可测量最大黑
度不小于4.5,测量值误差应≤±0.05,黑度计至少 每6个月核查一次,标准密度片应至少每两年校准一 次。
1.2.2.3 评片用工具 放大镜应为2至5倍。评片人可借助放大镜对底
片上缺陷进行细节辨认和微观定性分析,高倍易产 生影像畸变而不采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