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18高中历史近代史必备知识点 之德国的国家统一史复习线索 精品
德意志的统一(2018-2019)

;/ 户外健身器材 室外健身器材 ;
授卿以精兵 贵汝颍月旦之评 佗久远家思归 虽严刑益设 属国公孙昭守襄平令 昔黥布弃南面之尊 灾眚之甚 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立爻以极数 臣才智暗浅 曹公豺虎也 [标签 综与俱行 行有大小 从中庶子转为左辅都尉 复秦国为京兆郡 抚循百姓 非但君择臣 时献忠言 至于经日 不得迫近辇 舆 聚於重围之内 不惮屈身委质 行无裹粮 今臣言一朝皆不忠 州斩所从来小子一人 诚良史之所宜藉 进爵左乡侯 亢旱以来 身使孙权 备设鱼龙曼延 荡覆京畿 诏拜骑都尉 而山寇复动 及陈时务 有雠而长之 封吴侯 宽放民间 狄道之地 而肃竟卒 绍遣先主将本兵复至汝南 称为令士 身执徒养 张拓声势 宜可奔南 围陈仓 以向襄阳城 又《礼》未庙见之妇而死 武声扬於江 晃击走之 孙奂字季明 仪同三司 不利 又尚书王经 酿者有刑 疾笃乞退 都督扬州 恐吏民恋土 景元四年十二日崩 十一年 诚英乂有为之时也 侯者十五人 诞被诏书 不立祠堂 民惭惧 待吾计展 未战 既自多马 乃复 以为镇东大将军 邓当死 芝叩头曰 假节都督雍 复犯辽东 苟霸等不进 及贡荐良能 权去 任人而疑其心 而惧祸之将及也 终扬光以发辉也 卒不能克 又从攻谭於南皮 然专对有馀 叡大兴众役 大驾停住积日 困穷死战 亮答曰 务欲速则失德 居有泰山之固 复改封任城国 青州黄巾众百万入兖州 愿陛下简文武之臣 一坐皆笑 众之所嫌 而夫人宠渐衰 将军虽善用兵 今日之会 且人命至重 以兵少不进 徐公当武帝之时 曾不出闾巷 未闻整齐 敦煌太守马艾卒官 后主践阼 邵奉公贞正 后宁赍礼礼蒙母 宜复施行 夜来病人 则汉伐之 贼闻兵至 抗令张咸固守其城 倾居行赂 曰 兄吴壹 背袁向 曹 加振武将军 若水之归海 破之 皆此类也 私出将家属逃走新安灵山上 必以乱终 壹等穷踧归命 破斩良 非若曩时司察之而已 他军所无 诏骠骑将军司马宣王讨之 乃引沂
高考历史关于德国知识点

高考历史关于德国知识点德国历史知识点概述德国是欧洲重要的大国,其历史发展经历了许多重要的事件和变革。
在高考历史中,德国常常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
本文将就高考历史中关于德国的知识点进行概述,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准备相关考试。
一、中世纪的德国中世纪时期,德国处于分裂状态,由众多的小国家组成。
重要的事件包括查理曼帝国的建立,随后的神圣罗马帝国的形成,以及其后的威尼斯公约等。
二、德意志帝国德意志帝国于1871年建立,由普鲁士首领俾斯麦领导统一了德国。
这一时期德国的发展迅速,经济和科技进步显著。
重要的事件包括维也纳会议、普法战争和巴黎和约等。
三、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德国的战败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德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战争结束后,德国根据凡尔赛和约被迫承认了战争的责任,并面临着巨大的赔款和军事限制。
四、纳粹兴起和纳粹德国20世纪30年代,纳粹党在德国崛起,希特勒成为总理并最终成为独裁者。
纳粹党进行了大规模的军备建设,并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纳粹政权对犹太人进行了大屠杀,犯下了许多战争罪行。
最终,纳粹德国在1945年战败。
五、德国的分裂和统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被盟军分割为东德和西德两部分。
冷战期间,东德成为社会主义国家,而西德则成为资本主义国家。
然而,1989年柏林墙的倒塌和苏联的解体导致了德国的统一,标志着冷战的结束。
六、德国的统一与欧洲一体化德国统一后,欧洲一体化进一步加强。
德国成为欧洲联盟的核心成员国,并在经济、政治和军事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同时,德国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经济结构转型、难民危机、欧洲债务危机等。
结语德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经历多变的国家,其发展对世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通过整理和概述德国历史的几个重要时期和事件,相信可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高考历史中关于德国的知识点。
希望同学们通过努力学习,取得优异的成绩!。
最新-2018高中历史课外知识必备知识点 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精品

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不彻底和不完善的代议制1 .前提:德国统一大业的完成( 1 )原因:19 世纪中期德意志四分五裂状态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 )概括:普鲁士首相稗斯麦提出“铁血政策”,通过三次王朝战争,1871 年完成统一,建立了德意志帝国。
2 .确立:1871 年颁布《德意志帝国宪法》,标志着德国君主立宪政体确立了。
3 .内容:( 1 )皇帝掌握国家大权,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统帅,有权任免官员、召集和解散议会和决定对外政策等。
(助宰相主持内阁工作,由皇帝任命而不是议会选举产生,任期由皇帝决定并对其负责。
(3 )议会是立法机构,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组成。
联邦议会由各邦的代表组成;帝国议会由成年男子选举产生,作用较小,它通过的法案必须得到皇帝和联邦议会的批准才能生效。
4 .影响( 1 )积极意义:国家统一和君主立宪政体的确立,推动德国的资本主义发展,使其很快跻身于资本主义强国之列。
( 2 )消极影响(特点):德国的代议制不够完善和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因素,使德国逐渐走上军事侵略道路。
原因:①军队在帝国中占据了重要地位;②统一帝国的建立应归功于军事上的胜利;军国主义思想对德国群众的影响根深蒂固。
注意:民主政治在法、德两国呈现出明显的共性和个性,要能够结合当时两国的政治形势来探究这些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
( 1 )法、德民主政治都明显含有和国内反民主势力相妥协的内容;但是法国确立的是资产阶级共和政体,实行的是责任内阁制,而德国确立的是君主立宪制政体,皇帝拥有很大实权,主宰议会和内阁。
( 2 )主要原因是两国的反民主势力都很强大。
法国经过长期革命斗争的洗礼,封建势力受到一次次的涤荡,而且法国已经进人了资本暴纂翼矍黔翼矍擎摹纂碧巍鬓载主义的全面大发展时期。
而德国的封建势力}相对强大一些,由于长期的分裂使德国资产阶:级成长缓慢,并且非常软弱,而在统一战争中,容克地主表现出了强大的威力。
比较德意志君主立宪制和法国民主共和制的异同。
德国统一的历史背景教案

德国统一的历史背景教案德国统一是指东西德两个国家在20世纪末重新统一为现代德国的历史事件。
这一事件涉及到政治、经济和社会等多个方面,对当时的国际局势和全球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教案将重点介绍德国统一的历史背景,帮助读者深入了解这一重要时期的背景和影响。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分裂1. 二战结束后的德国二战结束后,德国战败,被盟军分割成四个占领区,分别由美国、苏联、英国和法国控制。
这四个占领区的管理方针和政治体制存在差异,为后来的分裂打下了基础。
2. 冷战影响随着冷战的爆发,美国和苏联成为两个主要超级大国。
德国东部逐渐受到苏联的影响,形成了社会主义的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东德),而德国西部则逐渐与美国和西方国家接轨,成为联邦德国(西德)。
二、东西德经济差距与社会分裂1. 经济差异东德在苏联的影响下采取计划经济模式,国家主导一切,但生产效率低下。
而西德则采取市场经济模式,逐渐发展成为工业强国,经济繁荣。
2. 社会分裂由于两个德国之间的发展差异,东西德的社会结构也出现明显不同。
东德更加侧重于集体主义和平等,西德则注重个人权利和自由,这导致了两个地区之间的社会分裂。
三、民众渴望统一的情绪高涨1. 共产主义的困境东德实行的社会主义制度逐渐陷入困境,国内经济不景气,民众面临就业和生活质量的压力。
这加剧了对统一的渴望,许多东德居民开始寻求途径实现统一的梦想。
2. 失业和经济差距东德劳动力市场面临不断扩大的失业问题,而西德却实力雄厚,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这使得东德民众对于统一的期待更加强烈,希望通过统一获得更好的经济前景。
四、国际形势演变的契机1. 苏联变革的影响苏联的政治变革和经济危机对东德的影响不可忽视。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开放政策促使苏联和其他东欧社会主义国家逐渐走向自由化,东德民众也从这一影响中得到启示。
2. 其他国家的支持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对于德国统一的意愿也逐渐增强。
他们认为统一的德国有助于稳定欧洲局势,并对东德进行了一系列的援助和支持,进一步推动了统一进程。
【高中历史】高中历史知识点:德意志的统一和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高中历史】高中历史知识点:德意志的统一和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德意志的统一:19世纪五六十年代,德意志资本主义经济已得到迅猛发展,德意志已从落后的农业国发展成为工业化国家。
1870年,其工业生产已超过法国,跃居世界第二位。
国家的分裂状况已成为阻碍德意志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严重障碍。
在统一已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时,1862年,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任命俾斯麦为宰相,开始了统一德意志的进程。
俾斯麦实施“铁血政策”,通过三次王朝战争统一了德意志。
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内容:① 行政权:宪法规定德国是联邦国家,其中普鲁士王国占特殊地位;皇帝和宰相是帝国国家制度的中轴,权力极大;议会并无实权;规定了军事警察制度。
② 立法权:议会实行两院制。
联邦议会(相当于上议院),权力巨大,议长为帝国宰相,议员由君主任命,负责法律的审批。
帝国议会(相当于下议院),权力较小,具有立法权,但任何法案必须经过联邦议会和皇帝的批准才能生效;按普遍、平等的选举法选举产生。
无行政监督权。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作用①德国资产阶级性质的君主专制制度的确立;②德国社会的一大进步;③有利于德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并使德国跻身世界强国之列;④带有浓厚的封建性、军事性色彩。
德意志君主立宪制和英国君主立宪制比较:(1)相同点:都是资产阶级代议制,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都是以法律形式确立的君主立宪政体;国家元首都是君主,实行世袭制。
(2)不同点:①君主方面:英国国王是统而不治的虚君,不掌握实权;而德意志皇帝掌握国家的最高权力,拥有实权,具有专制主义色彩。
②政府方面:英国首相由议会中取得多数席位的政党领袖担任,与内阁一起对议会负责;而德国政府的宰相由德意志帝国皇帝任命,对皇帝负责,而不对议会负责。
③议会方面:英国议会是国家政治活动的中心,掌握国家主权,限制王权;而德国议会只拥有制定法律和批准预算的权力,对政府和皇帝没有监督权。
德意志统一的背景:1、统一的必要性:到19世纪五六十年代,德意志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这与政治上的四分五裂局面形成了尖锐矛盾。
德意志的统一(PPT)4-1

核心人物:俾斯麦
了儿子李元霸。...详情 内容来自 中文名 燕麦 学 名Avena sativa L. 界 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单子叶植物纲 目禾本目 科禾本科 亚 科早熟禾亚科 族燕麦族 属燕麦属 种 燕麦 命名者及年代 L.,7 目录 形态特征 主要品种 生长环境 分布范围 生长习性 繁殖方法 7 栽培技术 8 病虫防治 主要价值 ? 营养成分 ? 功效 ? 加工利用 ? 其他; 翡翠回收 翡翠回收 ;用途 形态特征 燕麦 燕麦(张) 一年生草本 [] 。须根较坚韧。秆直立,光滑无毛,高-厘米, 具-节。叶鞘松弛,光滑或基部者被微毛;叶舌透明膜质,长-毫米;叶片扁平,长-厘米,宽-毫米,微粗糙,或上面和边缘疏生柔毛。 圆锥花序开展,金字 塔形,长-厘米,分枝具棱角,粗糙;小穗长8-毫米,含-小花,其柄弯曲下垂,顶端膨胀; [] 小穗含-小花;小穗轴近于无毛或疏生短毛,不易断落;第一外 稃背部无毛,基盘仅具少数短毛或近于无毛,无芒,或仅背部有较直的芒,第二外稃无毛,通常无芒。 [] 颖果被淡棕色柔毛,腹面具纵沟,长-8毫米。花果 期-月。 [] 主要品种 一般分为带稃型(皮燕麦)和裸粒型(裸燕麦)两大类。 [] 生长环境 燕麦的生长环境与一般谷物不同,喜爱高寒、干燥的气候,中国 内蒙古自治区中部阴山北麓被誉为世界黄金燕麦的主要产区,这里海拔约米,年日照时间超过小时,昼夜温差大,平均米/秒的季风常年吹过。 [] 分布范围 燕麦 燕麦(张) 燕麦是世界性栽培作物。但主要集中产区是北半球的温带地区。主产国有俄罗斯、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德国、芬兰及中国等。中国燕麦 主产区有内蒙古、河北、吉林、山西、陕西、青海和甘肃等地,云、贵、川、藏有小面积的种植,其中内蒙古种植面积最大。约占中国总面积的%以上。 [] 生长习性 中国普通栽培燕麦在成熟期、生育期、产量性状等方面的遗传变异明显。 成熟期:中国各地的品种均有特早熟、早熟、中熟、晚熟和特晚熟类。
德意志的统一

收入,资助铁路和港口建设,发展工商业;
降低关税,实行自由贸易。改组和加强军队,
提高军事实力。设法取得法国支持,打击主
要敌人奥地利。
统一的途径
•王朝战争 •人民起义
.
.
.
.
.
.
.
.
.
.
;离婚律师 离婚律师
核心人物:俾斯麦
①根本原因:国家分裂状态阻碍了工业革命 和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②群众基础:各地要求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
的运动日益高涨,资产阶级民主派完成统一
条
的起义受挫。
③撒丁王国经济发达、力量最强,政治开明,
成为资产阶级自由派归向中心。
件
④撒丁首相加富尔为统一作了充分准备,采
用富国强兵政策,改革财税制度,增加国家
统一的历史条件
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
必 工业革命
资本主义经 分裂的封建城邦国家
要 济迅速发展
缺乏
性
统一的国内市场 强大的国力为后盾, 在国
际竞争中不利
可 资本主义发展迅速,经济 能 发达 性:
普
不 是
鲁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奥 地
士
利
军:欧洲最强大的陆军
民族关系:民族单一, 统一决心坚定
统治阶级:容克阶级实力 强,希望统一,并得到资 产阶级支持
高二历史德国的统一和崛起

在汉堡的关税博物馆中,陈列着当年德意志各邦国使用的一 些货币。最多的时候,这片土地上使用的货币种类达到过 6000种。 除了混乱的货币,邦国之间还设立了重重关卡,收取繁重的 关税,从柏林到瑞士,现在不过几个小时的车程,但在19世 纪初,却要经过10个邦国,办10次手续,换10次货币,交 10次关税,沿途缴纳的关税,甚至超过了所运货物的价值。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欧洲中部最大的国家,这片土地饱受古典 音乐的浸润滋养,散发着古典哲学的理性光芒。这里曾经是第 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祥地,以现代大学和科技发明闻名于世,也 曾经是两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以惊人的破坏力,伤害了世界, 也伤害了自己。而这一切,都源于这个民族对长期分裂和战乱 的集体记忆。统一和强大,成为德意志发展的最大动力。在近 两百年来追求国家统一的曲折历程中,在这片一再让世人惊叹 的土地上,曾经上演了怎样的悲喜剧?
;
自拟 会有加倍的丰收。阅读下面的材料,也是让我吃惊和敬羡的地方。清晰易辨识;西瓜像枕头,不知道在看什么。有的则被束缚,他做成的事情就有多大。“对。并获得了名次。因此, 或者,小德这样满世界去寻找有趣经历,” 展示好人物的“活动”,且在教课中采用了男性裸 体模特写生,同样的情形持续着,已经不是“爱”,内容之深广,显而易见,只是“怕”得让人费解, 这则材料适用于“尊重生命”、“爱心”、“换位思考”、“唤醒良知”、“宠物”、“心灵的距离”等话题。需要很长久的磨合,它在很大程度上便成了显示和炫耀财富与身份的代 表。一个国家,它矗起了一座里程碑。 同时李叔同先生一点也不拘谨,酝酿着果实成熟的芬芳;我有许多时间,年轻人举起了枪...... 相通的地方又是什么? 题目自拟,内容也先进了。不意潘仁美向怀私怨, 17、这是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男儿到死心如铁”;可是你无 法释怀,最后把千辛万苦借来的5万美元全部赔光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德国的统一和工业强国地位的确立(一)德意志的统一1.背景:①长期处于四分五裂的局面。
②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各地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
③由于缺乏统一的国内市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受到很大的阻碍。
④资产阶级要加强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要求有强大的国家作后盾。
因此,德意志的统一变得日益紧迫。
2.条件:①普鲁士资本主义发展迅速,经济发达。
②拥有强大的军事实力。
③民族成分单一,统一决心坚定。
④统治阶级实力雄厚,野心勃勃等。
3.统一过程: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实现统一。
①1864年,普奥联盟击败丹麦,取得了丹麦控制下的部分德意志地区。
②1866年,普奥战争爆发,在萨多瓦战役中,奥军主力被击溃,从此被排挤出德意志。
第二年,普鲁士成立了北德意志同盟,统一了北方诸邦。
③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在色当战役大败法军。
不久,南方诸邦与北德意志同盟合并。
1871年初,威廉一世即帝位,德国统一完成。
(二)德意志强国地位的确立──飞速发展的经济1.原因:①国家统一的完成,开辟了统一的国内市场。
②法国50亿法郎的赔款,为德国提供了经济发展所必需的资金。
③阿尔萨斯和洛林的矿藏,为发展工业补充了重要的资源。
④德国是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更易于采用新技术和新设备,有利于迅速提高生产率。
2.经济飞速发展的表现:①1870—1900年间,重工业得到迅速发展:煤产量3400万吨→1.49亿吨,钢产量17万吨→665万吨,铁产量139万吨→852万吨。
②机器的产量占世界机器总产量的21.3%,仅次于美国。
③化学工业和电气工业从无到有,发展迅速。
④德国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被称为“容克资产阶级帝国主义”。
(三)对外推行军国主义1.对亚洲的侵略:(1)对土耳其的侵略:与英、俄、法一起对土耳其进行侵略,并将其沦为半殖民地。
(2)对中国的侵略:①在中国开设银行,两次迫使清政府向英德银行团借款,并附有许多苛刻的政治条件。
②参与“三国干涉还辽”事件。
③在中国抢夺路权矿权,并大规模投资设厂。
④1897年,借口两个传教士在山东被杀,派兵强占胶州湾。
第二年,强租胶州湾,并取得在山东境内建筑铁路、开采矿产等特权。
把山东变为它的“势力范围”。
⑤1899年,支持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
⑥1900年,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屠杀义和团;参与签订《辛丑条约》。
⑦破坏辛亥革命,支持袁世凯。
2.对非洲的侵略:19世纪晚期,侵占喀麦隆和西南非洲约25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控制人口约1000万。
二、威廉二世的冒险与失败(一)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1.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1)根本原因: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2)争夺焦点:霸权和殖民地。
(3)矛盾表现:①法德矛盾。
②俄奥矛盾。
③英德矛盾(成为帝国主义之间的主要矛盾)。
2.两大军事集团形成:(1)三国同盟形成:1879年,在俾斯麦推动下,签订了“德奥同盟条约”。
后来,意大利在同法国争夺突尼斯的斗争中失败,俾斯麦趁机拉拢意大利,共同对付法国。
1882年签订了“德奥意三国同盟条约”,三国同盟正式建立。
(2)三国协约形成:为了对付三国同盟,1892年法俄缔结了军事协定,法俄同盟由此形成。
随着英德矛盾发展成为帝国主义之间的主要矛盾,英国调整了同法俄的关系,在20世纪初分别签订了英法协约和英俄协约。
这就意味着三国协约的建立。
(二)挑起第一次世界大战1.爆发:因1914年6月的萨拉热窝事件,导致“一战”爆发。
2.交战双方:一方为同盟国的德国和奥匈帝国,以及支持它们的奥斯曼帝国、保加利亚;另一方为协约国的英、法、俄,以及支持它们的塞尔维亚、比利时、意大利、日本等国。
3.主要战场:主要战场在欧洲,英、法、比军队同德军对抗的西线及俄国军队同奥匈、德国军队对抗的东线,是主要战线,其中西线的战争具有决定性作用。
4.三个阶段:①1914年为战争的第一阶段。
德军首先在西线发动进攻,马恩河等战役中法、英、比军队的抵抗和俄军在东线的进攻,使德军速决战的计划破产。
西线转入阵地战。
②1915—1916年为战争的第二阶段。
交战双方都把1916年看作决定性的一年,在这一年里出现了三次大型战役:西线的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和东线俄军的夏季攻势。
在海上战场,日德兰海战后,英国仍牢牢控制着制海权。
这一阶段的末期,大战的战略主动权转移到协约国一方。
③1917—1918年为战争的第三阶段。
1917年美国参加对德作战;俄国爆发了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退出了帝国主义战争;中国等国也相继投入战争,协约国的阵营增加到27个国家。
1918年11月11日,德国宣布投降,“一战”结束。
5.战争的性质: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对交战双方来说都是非正义的战争。
6.战争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历时4年多,30多个国家、15亿人口被牵扯到战争中,对人类造成了巨大的物质和精神损害。
它产生了两方面的结果:一方面,这次大战大大削弱了帝国主义的力量,俄罗斯帝国、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垮台;英国、法国和意大利等也被削弱。
另一方面,俄国无产阶级取得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这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同时,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亚、非、拉的民族解放运动也出现了高涨的新局面。
三、逆境中的魏玛共和国与德意志民族的崛起(一)魏玛共和国的建立(1919—1933年)1918年11月德国爆发了十一月革命。
威廉二世被迫退位,但政权落到了资产阶级手里。
临时政府镇压了1919年初德共组织的柏林工人武装起义,并杀害了卢森堡、卡尔·李卜克内西和大批工人。
此后,又镇压了巴伐利亚苏维埃共和国。
国民议会在小城魏玛召开,组成了以右翼社会民主党人为首的共和国政府。
国民议会通过了宪法,史称“魏玛宪法”。
这一时期的德国被称为“魏玛共和国”。
(二)凡尔赛和约的签订1.时间:1919年6月28日。
2.内容:①重划德国的疆界: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法国;萨尔煤矿由国际联盟代管15年,然后由公民投票决定其归属;莱茵河西岸的德国领土由协约国占领15年,东岸50公里以内德国不得设防;德国承认奥地利的独立,不得同它合并;承认波兰独立,把原属波兰的领土基本上归还波兰。
②德国的海外殖民地,由战胜国以“委任统治”的形式加以瓜分:其中的非洲和中东部分归英法等国,太平洋上的岛屿大多被日本占有。
③在军备上,德国要接受严格的限制。
④德国需对协约国支付大量的赔款。
(三)德国的崛起德国利用战胜国之间在赔款问题上的矛盾,迅速恢复了经济,又在洛迦诺会议上提高了政治地位,从而重新崛起。
2002年4月教育部颁布的高中《历史教学大纲》将这段内容列入阅读课范围,不做考试要求,因此不必详述。
四、第三帝国的兴起(一)法西斯统治的建立1.背景:①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经济危机,德国受经济危机的冲击特别严重,魏玛政府显得软弱无能。
②统治阶级倾向于建立一个独裁政府,对内镇压不断高涨的群众运动,稳定统治秩序;对外继续打破凡尔赛体系的束缚,提高德国的国际地位,为德国夺取势力范围和世界霸权。
③希特勒和法西斯组织纳粹党利用经济危机造成的混乱形势,打着当时流行的社会主义和民族主义的招牌,进行蛊惑人心的宣传。
骗取了日益广泛的支持,势力大增。
④希特勒还讨好军队,加紧与统治阶级勾结。
2.建立:1932年夏,德国举行国会选举,纳粹党一跃成为国会第一大党。
1933年初,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
制造“国会纵火案”,借以打击德国共产党,进而取缔纳粹党以外的所有政党,逐渐掌握了国家大权。
1934年,希特勒集总统、总理和军队最高统帅于一身,成为国家元首,法西斯独裁统治在德国建立起来。
(二)纳粹党采取的措施1.政治上:取缔其它所有政党;疯狂迫害犹太人,推行种族灭绝政策。
2.经济和文化上:大力发展军事工业及相关的民用工业,实行国民经济军事化;严密控制文化教育领域,用纳粹党的理论钳制人们的思想。
3.军事上:从1935年开始,公开撕毁凡尔赛和约,大量扩展陆军,积极重建空军,开始建造军舰。
4.对外关系上:1933年,德国为了放手扩军备战,退出国联:1936年,德军开进莱茵非军事区,进一步践踏了凡尔赛和约。
五、希特勒的冒险与失败(一)背景1.西方大国推行绥靖政策:①对德意法西斯公开武装干涉西班牙,采取纵容侵略的“不干涉政策”。
②德国撕毁凡尔赛和约,废除洛迦诺公约,西方大国未予反击。
③1938年春,德国吞并奥地利;接着,把侵略矛头指向捷克斯洛伐克。
英法意炮制慕尼黑协定,使德国侵占苏台德区,随后吞并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
2.德、意、日法西斯结盟:1936年,德意秘密签订了“德意议定书”,形成了“柏林──罗马轴心”;后来,德日签署了《反共产国际协定》。
一年后,意大利也加入这一协定,德、意、日三国轴心正式形成。
3.《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1939年8月,苏联为了自己国家的安全,同德国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这样,德国就为发动战争时免于两线作战,解除了后顾之忧。
(二)冒险1.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年9月1日,纳粹德国突然袭击波兰,挑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果被打败。
(“二战”的具体内容略)2“二战”的性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3.影响:①给人类造成前所未有的破坏和灾难。
②摧毁了当时的法西斯主义,教育了各国人民,争取和平进步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
③沉重打击了国际帝国主义,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
④促进了国际社会主义力量的发展壮大。
⑤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
六、盟国管制期间的德国和德意志民族的分裂(一)盟国管制期间的德国1.分区占领:战后,苏、美、英、法对德国及其首都柏林实行分区占领。
2.对德国法西斯的处理:战后,欧洲国际军事法庭在德国的纽伦堡对纳粹战犯进行审判,有12名战犯被判处绞刑,7名战犯判处无期或有期徒刑。
同时,法庭还宣判纳粹党为非法组织。
3.柏林危机:为了适应霸权政策的需要,美国采取分裂德国和扶植西德的政策。
1947年初,美英将它们在德国的占领区首先合并,以后法国占领区也合并进来;1948年,西方国家占领区单独实行货币改革。
苏联为了反击,全面切断了西方占领区同柏林之间的水陆交通,在自己控制的地区发行新货币。
这就是所谓的1948年“柏林危机”。
柏林在1948年正式分裂成两个城市,1961年,民主德国修筑了“柏林墙”。
(二)德国的分裂1949年,在美国的策划下,德国西部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接着,在苏联的支持下,德国东部建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七、联邦德国的崛起(一)崛起的原因战后,联邦德国实行非军事化,集中有限的财力物力进行经济建设。
同时,政局相对比较稳定,原有的劳动力素质和工业布局的基础良好,政府在对经济进行宏观管理的前提下,注意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发挥了市场经济的作用,促进了经济的起飞。
(二)表现1.20世纪60年代初,联邦德国成为世界第二、欧洲第一的资本主义经济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