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七年级上册历史教学工作总结(通用版)

合集下载

2024年初一历史上学期教学工作总结

2024年初一历史上学期教学工作总结

2024年初一历史上学期教学工作总结一、工作概况____年上半年是我作为初一历史教师的第一个学期,全力投入到教学工作中。

本学期的班级共有四个班,共计180名学生。

在勤奋和努力的同时,也充分借鉴了以往的经验和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了一系列有趣、生动的历史教学内容。

二、教学目标今年上半年的初一历史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培养学生对历史感兴趣的兴趣。

2. 提高学生的历史知识储备和应用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4. 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念和价值观。

三、教学内容1. 古代历史本学期的古代历史主要包括了夏、商、周三代,以及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些重要事件。

通过讲解古代历史的起源、演进和变革,帮助学生了解古代社会的发展和变迁,认识到历史对于现实的影响。

2. 中国历史中国历史的学习主要包括了秦朝、汉朝、唐朝和宋朝等重要时期。

通过讲解这些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帮助学生了解古代中国的发展和演变,培养学生对于中华文明的自豪感和认同感。

3. 世界历史世界历史的学习主要包括了古希腊、古罗马、文艺复兴等重要时期。

通过介绍这些时期的文化、科技、探险等方面的内容,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历史的发展和进程,培养学生对于世界文明的审美能力和欣赏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生动有趣的讲解,将历史知识融入到故事和案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历史事件、历史文献和历史资料,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3.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开展小组合作活动,通过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学习能力。

4. 多媒体辅助使用多媒体教具,如图片、视频、PPT等,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历史事件和背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成果评价1. 学生成绩通过平时作业、小测验和期中期末考试等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学生的历史成绩相对较好,超过80%的学生取得了优秀和良好的成绩。

2. 学生反馈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积极提问和思考,表现出较高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第1课 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教案-2020-2021学年七年级历史部编版上册(无答案)

第1课 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教案-2020-2021学年七年级历史部编版上册(无答案)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一、教与学指南:【活动1】诊断性评价1、我国是世界上发现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

2、元谋人距今约万年,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经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他们已经能够制作,知道使用火。

3、北京人遗址最先于年被发现,人类学家将其命名为“中国猿人北京种”,俗称“北京直立人”或“北京人”。

4、北京人制作的技术比较成熟,采用不同的打制方法,制作成不同类型的工具,如、、石锤和石砧等。

5、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通过研究,可以发现向现代人类演进和发展变化的规律。

【活动2】阅读与表达元谋人的生存年代、发现地点和发现的历史意义。

【活动3】思考与讨论化石是怎么形成的?对于我们研究早期人类有什么作用?【活动4】形成性评价1、1987年,北京人遗址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其主要原因是()①北京人是世界上最早的原始人类之一②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③通过对北京人的研究,可以了解早期猿人向现代人类演进和发展变化的规律④北京人遗址出土的化石文物最多A. ②③④B. ①②③C.①③④D. ①②④2、考古学者在我国云南、北京、陕西、湖北等地发现了多处不同时期的古人类遗址。

这说明( )A. 南方是我国古人类遗址的集中地B. 中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C.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古人类遗址的国家D. 人类起源于中国3、考古学者在某一地点发现了门齿化石以及一些粗糙的石器,还发现了炭屑等。

经过研究,发现这些遗存属于距今170万年前的早期人类。

这一遗址位于()A. 石林县B.元谋县C. 大理县D.绿春县4、下列哪一内容是考古学者判断中国早期人类相关信息的依据? ( )A. 民间故事B.远古故事C. 文字记载D.化石5、远古北京人又称为“中国猿人北京种”和“北京直立人”。

这说明( )①北京一带曾生活着早期人类②北京人还具有猿的某些特点③直立行走是北京人的重要特征④北京人还不能使用火A. ①②③B.②③④C. ①③④D.①②④6、北京人结成群体生活在一起,原因主要是()A. 北京人居住的洞穴少B. 有利于北京人共同制造工具C. 便于保存火种D. 生存环境恶劣,需要群居生活来适应恶劣的环境7、下面哪些工具出现在北京人的生活中? ( )①石砧②尖状器③铁矛④石锤A. ①②③B.②③④C. ①②④D.①③④8、下面是某位同学对北京人一天生活的描述,其中有一项不符合北京人生活情景。

2024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教学总结

2024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教学总结

2024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教学总结在2024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学期的教学中,我主要教授了古代中国历史的一些基本知识和背景。

通过教学,我力求使学生对中国古代历史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了解。

首先,我重点讲授了中国的古代文明发展和黄河流域文化。

我通过图表、图片和实物等教具,生动地展示了中国古代的一些最早的文化和发展。

学生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古代中国的农业、手工业、商业和文化发展的状况。

其次,我着重讲解了中国古代的朝代和重要历史事件。

通过教学资料和多媒体展示,学生们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的一些重要朝代,比如夏朝、商朝、周朝等。

同时,我还介绍了一些著名的历史事件,比如夏禹治水、商汤灭夏、周公西周立国等。

通过这些讲解,学生们可以掌握中国古代的历史发展脉络,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记忆。

此外,我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综合能力。

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历史事件的原因和结果,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同时,我还鼓励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提升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这样,学生们既可以从各个方面深入学习历史知识,又可以发展综合能力。

总的来说,2024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学期的教学取得了一些成果。

学生们对中国古代历史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了解,并且培养了一定的历史思维和综合能力。

同时,我在教学中也有一些不
足之处,比如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讲解的方式还需要进一步改进。

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努力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水平。

2020-2021学年部编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2020-2021学年部编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前言
裴氏出品, 力求精品。 由表及里, 由浅入深。 顿悟非我, 渐悟尚存。 从易推难, 从眼到心。
第5课 青铜器和甲骨文
特色
商朝威名天下盛,泥范铸造出青铜。
食礼相变国重器,以此彰显贵王公。 四羊方尊为代表,司母w戊ù鼎世最重。 牧野之战何处知,利g簋uǐ铭文记周兴。
甲骨载史从商始,象指会形六书成。

龙骨入药暴天物,独具慧眼清懿荣。 铁云藏龟刘鹗è 著,郭董罗王四堂风。
华夏文明奠基事,尽在三朝纵横中。
六、课堂检测
1.商朝时期青铜器主要用于哪些方面?( 饮食 )、( 祭祀 )和 ( 军事 )。
2.商朝时期青铜器的功能发生了什么变化?( 由食器发展到礼器 )。 3.商朝时王公贵族象征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代表性器物是:
13.“明”、“从”属于什么造字方法?( 会意 )。 14.“上”属于什么造字方法?( 指事 )。
15.“河”、“柄”属于什么造字方法?( 形声 )。
16.“正”、“右”属于什么造字方法?( 假借 )。










基横Βιβλιοθήκη 事中夏商周
三、学生活动
商朝文化的两大代表及 其产生的意义?
商朝文化的两大代表及 其产生的意义?
1.两大代表: ① 甲骨文; ② 青铜器。 2.意义: 甲骨文:①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②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很多字体至今仍在使用, 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

龙骨入药暴天物,独具慧眼清懿荣。 铁云藏龟刘鹗è 著,郭董罗王四堂风。
华夏文明奠基事,尽在三朝纵横中。
一、检查预习
四羊方尊
司母戊鼎

2020-2021【名校提分专用】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教案 新人教版

2020-2021【名校提分专用】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教案 新人教版

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一、知识与能力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丝绸之路的开辟、西汉对西域的管理等基本史实,思考和认识历史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

二、过程与方法识读《敦煌壁画张骞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图》《张骞出使西域路线图》《丝绸之路线路图》《汉代海上丝绸之路》,获取相关历史信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张骞为报效祖国不畏险阻,勇于开拓的进取精神。

重点: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

难点:丝绸之路。

【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古代罗马人称中国为“丝国”,他们非常喜爱中国的丝织品。

在公元前1世纪,古罗马执政官恺撒穿着丝袍进入剧场,轰动一时。

后来,穿着中国锦衣绣服,成为当时罗马男女贵族的时尚。

许多罗马的商人,纷纷贩运中国的丝绸。

当时中国的丝绸,是怎样运往欧洲的?是谁打通了这样一条连接中西的交通要道?他当时为什么要到西域去?带着这许多问题让我们来学习第14课的内容。

【内容探究】一、张骞通西域师:两汉时期,人们把今天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现在新疆和中亚以至更远的地方,称为西域。

师:西汉初的西域小国大都受到匈奴的控制和奴役。

例如原本居住在今甘肃敦煌一带的大月氏部落,遭受匈奴的攻击后被迫西迁,对匈奴恨之入骨。

匈奴还不时南下进行掠夺,到了汉武帝时期,西汉国力不断的强盛起来了,汉武帝一直筹划着要反击匈奴。

汉朝从匈奴降人的口供中获悉大月氏痛恨匈奴人的情况,立即想到了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的方法。

因此,汉武帝发布了一张出使西域的招贤令。

大家猜想一下:“招贤令”发布后最终选中的使者是谁?他要完成的任务是什么?生:张骞。

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

师:阅读课本第68、69页张骞出使西域的相关内容,找出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时间、目的、意义。

师:请同学们想象一下张骞会遇到哪些艰难险阻?我们应该学习他的哪些优秀品质?生:自然环境恶劣;被匈奴俘虏;食物匮乏等;品质:不畏艰险、勇于奉献、志存高远、百折不挠、忠于祖国……师过渡:张骞通西域以后,汉族与西域人民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一条“丝绸之路”成了沟通中西之间经济文化的主要桥梁。

2024年初一上学期历史工作总结模版(二篇)

2024年初一上学期历史工作总结模版(二篇)

2024年初一上学期历史工作总结模版本学期的历史工作主要围绕着中华文明的源流与发展、现代史和世界史知识的学习展开。

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活动,我努力提高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理解,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和认知能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一、教学设计与准备在本学期的历史教学中,我注重从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出发,精心设计教案和教学活动,确保教学过程的流畅和有效。

1.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我运用图片、PPT、视频等多媒体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

2.组织实地考察。

我组织学生参观了当地的历史博物馆和纪念馆,使他们亲身感受历史的厚重和文明的传承。

3.开展团队合作活动。

我设计了小组合作项目,让学生通过团队合作来研究历史事件和人物,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方法本学期的历史教学内容包括中华文明的源流与发展、现代史和世界史的学习。

1.中华文明的源流与发展。

我通过讲解和讨论,让学生了解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掌握中国古代历史的主要时期和重要人物。

2.现代史的学习。

我通过教材和其他资料,让学生了解中国现代史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培养他们对现代中国的认知和理解。

3.世界史的学习。

我通过教材和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世界历史的重要事件和发展趋势,提高他们对世界历史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在教学方法上,我注重启发式教学和问题导向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历史问题,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历史分析能力。

三、课堂管理与评价在课堂管理方面,我注重营造积极、和谐的课堂氛围,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课堂评价方面,我注重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不仅注重知识的掌握与运用,还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培养。

四、教与学的问题与反思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进一步反思和改进。

1.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

虽然我在教学中尽可能使用了多种教学方法,但在实际操作中,发现有时候还是有些僵硬,需要更加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

人教版2020-2021学年度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附答案

人教版2020-2021学年度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附答案

2020-2021学年度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1.如图为河姆渡人居住的房屋,其建筑风格是()A. 四合院式建筑B. 碉楼式建筑C. 干栏式建筑D. 徽派建筑2.中国历史上“禅让时代”结束,“家天下”时代开始于()A. 夏朝B. 商朝C. 西周D. 春秋3.在中华民族的血脉中,一直流淌着“工匠精神”的基因,下列两件绝世青铜器体现了哪一朝代的成就()A. 夏朝B. 商朝C. 周朝D. 秦朝4.唐朝诗人胡曾的咏史诗句“七雄戈戟乱如麻,四海无人得坐家”直接反映了战国时期()A. 周王室衰微B. 分封制崩溃C. 兼并战争不断D. 注重兴修水利5.毛泽东曾称赞“商鞅是首屈一指的利国富民伟大的政治家,是一个具有宗教徒般笃诚和热情的理想主义者”。

下面关于商鞅变法的说法正确的是()①变法发生在春秋时期②商鞅变法顺应了当时的时代潮流③为后来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④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有利于新兴地主掌权A. ①②③④B. ①③C. ①③④D. ②③④6.郭沫若曾指出:“由秦到现在两千多年了,我们依然感觉着春秋战国在学术思想史上是中国的黄金时代。

”他这样说,主要是因为春秋战国时期在思想文化领域中出现了()A. 百家争鸣的局面B. 诸侯争霸的局面C. 竞相改革的局面D. 商业繁荣的局面7.生产工具的进步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下列图示中的工具按材质出现先后顺序排列应该是()A. ①②③④B. ①③②④C. ③④①②D. ④①②③8.西汉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史称“文景之治”。

这一统治局面得以出现是因为文帝景帝()①减轻赋税徭役②推行休养生息政策③提倡以农为本④废除严刑峻法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①②③④9.海内外华人常自豪地称自己为“炎黄子孙”,是因为()A. 华人是黄色人种B. 海外华人都是从中国大陆出去的C. 炎帝被黄帝打败D. 中国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10.考古学家说:“一片甲骨惊天下”,主要因为甲骨文是()A. 商代文字很美很实用B. 我国已发现最早的体系较完整的古文字C. 甲骨文是字母文字的起源D. 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工艺成熟11.以下是中国古代史上四次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曹操参与了两次,切身体验了“胜负乃兵家之常事”的说法。

2024年七年级上册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2024年七年级上册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2024年七年级上册历史教学工作总结2024年七年级上册历史教学工作中,我主要负责教授七年级学生有关古代历史的知识。

通过这个学期的教学工作,我总结出以下几点。

首先,在内容安排方面,我按照教材的要求和学科知识体系,科学合理地安排了各个单元的教学内容。

我注重将历史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使得学生能够从日常生活中感受到历史的魅力,并能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所学的知识。

其次,在教学方法上,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讨论、小组合作等形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我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综合素养,引导他们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历史事件,培养他们的历史意识和历史思维。

再次,在评价和反馈方面,我注重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发现问题和改进。

我在考试和作业中设置了不同难度的题目,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并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小组合作、展示等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历史能力。

最后,我还注重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及时向家长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并积极倾听家长的意见和建议。

通过与家长的密切合作,我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问题,并能及时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调整。

综上所述,通过这一学期的历史教学工作,我深刻认识到历史教学的重要性和挑战,同时也认识到了自身的不足之处。

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将继续不断学习和进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历史教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号:YB-ZJ-0987
( 工作总结)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2020-2021七年级上册历史教学工作总结(通用版)
A good work summary can correctly understand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work; it can clarify the direction of the next work and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he work.
2020-2021七年级上册历史教学工
作总结(通用版)
导语:工作总结是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环节,通过它可以全面地,系统地了解以往的工作情况,可以正确认
识以往工作中的优缺点;可以明确下一步工作的方向,提高工作效益。

本内容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使用。

本学期已经结束了,按照教学计划以及新的《历史课程标准》,已经如期完成了七年级历册的教学任务,作为一个刚刚走上教师岗位的我下面就分几个方面来说一说我在这学期教育教学方面的心得和体会,现总结如下:
一、本学期主要工作:
1、根据新的课程标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

除了学到知识,还要进行能力培养及情感的升华。

2、深入学生实际,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兴趣,爱好及方法等。

并适时的加以引导。

3、积极的进行集体备课,针对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予以突破。

主动听课,学习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求成长。

4、及时了解每个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认真批改作业及时的进行辅导。

5、努力突出历史教学的过程和方法,拓展历史的教育功能,注重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的培养,充分发挥历史教育的社会功能和育人功能。

二、取得的主要工作成绩:
1、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理论和方法,为今后的教育教学奠定了更好的基础。

2实现了一定程度的德育目标,使学生在历史学习中情感得到升华,掌握了一些做人的道理。

三、存在的不足:
1、个人备课不够充分,针对性不强,特别是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往往是备好的课不得不进行必要调整。

2、新课程的理念落实得不够到位,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成分还比较多。

四、今后努力的方向:
1、加强备课的针对性,认真备学生,挖掘教材。

2、有意识地强化落实新课程理念,既教知识又注重能力培养,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

3、认真听课,认真学习新的方法和理念。

可以在这输入你的名字
You Can Enter Your Name Her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