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5细菌和病毒》word教案 (1)
《细菌和病毒》 教学设计

《细菌和病毒》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描述细菌和病毒的形态、结构和大小。
(2)学生能够比较细菌和病毒在生命活动、繁殖方式和对人类影响等方面的异同。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图片、视频和阅读资料,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和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微生物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2)培养学生关注健康、预防疾病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细菌和病毒的形态结构特点。
(2)细菌和病毒的生命活动和繁殖方式。
(3)细菌和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2、教学难点(1)理解细菌和病毒的遗传物质和繁殖过程。
(2)辩证地看待细菌和病毒对人类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直观演示法、讨论法、自主探究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通过播放一段关于传染病流行的视频,如流感或新冠疫情,引起学生的关注和兴趣。
(2)提问学生:“你们知道这些传染病是由什么引起的吗?”从而引出细菌和病毒的主题。
2、讲授新课(1)细菌的形态结构展示细菌的图片和显微镜下的图像,让学生观察细菌的形态,如球菌、杆菌、螺旋菌等。
讲解细菌的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拟核等。
比较不同类型细菌的结构差异。
(2)细菌的生命活动介绍细菌的营养方式,如自养型和异养型。
讲解细菌的呼吸方式,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解释细菌的代谢产物及其作用。
(3)细菌的繁殖方式讲解细菌的分裂生殖过程,通过动画演示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
强调细菌繁殖速度快的特点。
(4)病毒的形态结构展示各种病毒的图片,如流感病毒、新冠病毒、噬菌体等,让学生观察病毒的形态。
讲解病毒的结构,包括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DNA 或RNA)。
比较不同病毒结构的相似之处和差异。
(5)病毒的生命活动强调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
解释病毒在宿主细胞内的增殖过程,包括吸附、注入遗传物质、合成新的病毒成分、组装和释放等。
〖2021年整理〗《细菌和病毒》优秀教案

《细菌和病毒》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细菌和病毒的主要特点和对人类正反两方面的作用,进一步感受到在自然界中除了显而易见的动植物以外,还有一些极其微小的、像细菌、病毒这样的微生物,从而进一步感受生命世界的丰富多彩。
意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有助于消毒、杀菌工作。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经历了一些较为完整的科学探究活动。
已经具备了观察、提问、猜想与自主研究的能力,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自主探究。
同时。
本课涉及的科学知识微生物对于人的感官来说,多数是看不见也摸不着的,比较抽象,但微生物又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从这方面来说,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使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活跃起来。
教学目标科学探究目标:1能根据模拟法计算繁殖一定数目的细菌所需要的时间。
2能用多种方法记录信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能从正反两个方面看待细菌和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2乐于从小养成利于身体健康的习惯。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1能正确判断哪些行为对我们的身体健康有害。
2了解人类是如何利用一些技术、设备来杀菌和消毒的。
科学知识目标:1能从不同的角度描述细菌的特点。
2能说出细菌与动植物有什么不同点。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细菌和病毒的不同。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细菌和病毒的特点。
难点:了解细菌的繁殖速度。
评价任务1通过多种途径认识细菌和病毒的特点。
2搜集资料,认识细菌和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3能够判断哪些生活方式有利于身体健康。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夹板(每组4个)、报纸(每组2张)。
学生准备:搜集有关细菌的资料,填写问题卡;调查哪些疾病是由细菌和病毒引起的。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形成问题师:课前,老师给大家布置了两个课下作业,第一个是根据教材2021问题卡搜集资料,同学们都搜集到了吗?生:略。
师:通过搜集资料,我们初步了解了细菌和病毒的一些知识,你知道细菌和病毒有什么特点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细菌和病毒》。
冀教小学科学六上册《5细菌和病毒》word教案 (3)

细菌和病毒【教学目的】1.学生了解细菌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的特点。
2.使学生了解细菌和病毒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重点】1.细菌形态结构的特点和生命活动的特点2.细菌、病毒的危害和作用。
【教学难点】使学生了解细菌和病毒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导入:在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中,除了我们可以用肉眼直接看到的各种植物、动物以外,还有一些极其微小、结构简单的生物,它们就是细菌和病毒。
二、寻找细菌的特点:1.提问:与常见动物和植物相比,细菌有哪些特点?2.有关细菌的问题卡(1)身体大小有什么特点?(2)生活在哪儿?(3)怎样繁殖?繁殖的速度如何?3.将细菌的特点以图或文字的形式记录在自己设计的图表中三、细菌、病毒的害与利1.说说自己曾经患过的疾病,并记录表中所患疾病主要原因2.判断自己所患的疾病中哪些是由细菌或病毒引起的?3.病毒生命活动的特点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其它生物的细胞内,才能表现生物活性。
4.总结细菌、病毒的危害细菌:腐生细菌可使食物腐败,一些致病菌可使人得病(大肠杆菌能使人得肠道病,痢疾杆菌使人得痢疾,肺炎菌使人得肺炎,结核菌使人得结核病)病毒:流行性感冒病毒、肝炎病毒、鸡瘟、牛瘟、人的脊髓灰质炎、烟草的花叶病、口蹄疫病毒5.找出细菌、病毒对人类有益的例子细菌:制酸牛奶要用乳酸杆菌制醋要用醋酸杆菌根瘤菌是与豆科植物共生的细菌,它能产生氮肥,就像化工厂一样,对农业和自然界都很重要每年地球上都有大量的动植物死亡,每时每刻都产生出大量的尸体、枯枝落叶和粪便垃圾。
可是地球并没有像我们想像那样“垃圾”堆积如山,想一想,这些东西最终都到哪里去了呢(地球上一些细菌能分解动植物的遗体、遗物)病毒:可以用来治疗细菌性疾病和防治农业害虫。
例如:用来防治松毛虫四、让我们更健康:1.判断图中做法是否有利于我们的健康,说说理由,怎样做才能使我们更健康?2.学生判断、汇报3.与同学交流看法,找出有利于身体健康的生活方式五、作业:回家制作酸奶。
小学科学冀人版六年级上册第5课《细菌和病毒》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小学科学冀人版六年级上册第5课《细菌和病毒》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省级名师教案】
1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用多种方式做好实验记录。
2.能设计实验证明适于制作酸奶的环境。
3.能根据模拟法计算繁殖一定数目的细菌所需要的时间。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从正反两个方面看待细菌和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2.乐于从小养成利于身体健康的习惯。
三、科学知识目标:
1.能从不同的角度描述细菌的特点。
2.能说出细菌与动植物有什么不同点。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细菌和病毒的不同点。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1.能正确判断哪些行为对我们的身体健康有害。
2.能举例说明有利于我们身体健康的行为有哪些。
3.能举例说明或体验人类是如何利用一些技术、设备杀菌、消毒的。
2学情分析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学生不但可以知道在自然界中除了显而易见的动物、植物以外,还有一些极其微小的、像细菌、病毒这样的微生物,从而进一步感受生命世界的丰富多彩,还可以通过一系列探究活动了解细菌的主要特点和对人类正反两方面的作用,意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有助于消毒、杀菌工作。
3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通过观察等方法探究细菌的特点及对人类正反两个方面的作用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新版】冀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细菌和病毒》【创新教案】

《细菌和病毒》创新教案教材分析本课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细菌和病毒的主要特点和对人类正反两方面的作用,进一步感受到在自然界中除了显而易见的动植物以外,还有一些极其微小的、像细菌、病毒这样的微生物,从而进一步感受生命世界的丰富多彩。
意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有助于消毒、杀菌工作。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经历了一些较为完整的科学探究活动。
已经具备了观察、提问、猜想与自主研究的能力,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自主探究。
同时。
本课涉及的科学知识微生物对于人的感官来说,多数是看不见也摸不着的,比较抽象,但微生物又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从这方面来说,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使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活跃起来。
教学目标科学探究目标:1.能根据模拟法计算繁殖一定数目的细菌所需要的时间。
2.能用多种方法记录信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能从正反两个方面看待细菌和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2.乐于从小养成利于身体健康的习惯。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1.能正确判断哪些行为对我们的身体健康有害。
2.了解人类是如何利用一些技术、设备来杀菌和消毒的。
科学知识目标:1.能从不同的角度描述细菌的特点。
2.能说出细菌与动植物有什么不同点。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细菌和病毒的不同。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细菌和病毒的特点。
难点:了解细菌的繁殖速度。
评价任务1.通过多种途径认识细菌和病毒的特点。
2.搜集资料,认识细菌和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3.能够判断哪些生活方式有利于身体健康。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夹板(每组4个)、报纸(每组2张)。
学生准备:搜集有关细菌的资料,填写问题卡;调查哪些疾病是由细菌和病毒引起的。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形成问题师:课前,老师给大家布置了两个课下作业,第一个是根据教材20页的问题卡搜集资料,同学们都搜集到了吗?生:略。
师:通过搜集资料,我们初步了解了细菌和病毒的一些知识,你知道细菌和病毒有什么特点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细菌和病毒》。
小学科学冀教版六年级上册高效课堂资料《细菌和病毒》学案——第1课时

小学科学冀教版五年级下册高效课堂资料
《细菌和病毒》学案
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
1.了解细菌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的特点。
2.了解细菌和病毒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
二、学习过程
1.仔细观察上图,与常见的动物和植物相比,细菌有哪些特点呢?
2. 有关细菌的问题卡
(1)身体大小有什么特点?
(2)生活在哪儿?
(3)怎样繁殖?繁殖的速度如何?
3. 将细菌的特点以图或文字的形式记录在自己设计的图表中
所患疾病主要原因
4.病毒有哪些特点?
5. 细菌、病毒的危害有哪些?
6. 找出细菌、病毒对人类有益的例子有哪些?
7.我们怎样才能更健康呢?。
冀教小学科学六上册《5细菌和病毒》word教案 (3)

细菌和病毒【教学目的】1.学生了解细菌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的特点。
2.使学生了解细菌和病毒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重点】1.细菌形态结构的特点和生命活动的特点2.细菌、病毒的危害和作用。
【教学难点】使学生了解细菌和病毒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导入:在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中,除了我们可以用肉眼直接看到的各种植物、动物以外,还有一些极其微小、结构简单的生物,它们就是细菌和病毒。
二、寻找细菌的特点:1.提问:与常见动物和植物相比,细菌有哪些特点?2.有关细菌的问题卡(1)身体大小有什么特点?(2)生活在哪儿?(3)怎样繁殖?繁殖的速度如何?3.将细菌的特点以图或文字的形式记录在自己设计的图表中三、细菌、病毒的害与利1.说说自己曾经患过的疾病,并记录表中所患疾病主要原因2.判断自己所患的疾病中哪些是由细菌或病毒引起的?3.病毒生命活动的特点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其它生物的细胞内,才能表现生物活性。
4.总结细菌、病毒的危害细菌:腐生细菌可使食物腐败,一些致病菌可使人得病(大肠杆菌能使人得肠道病,痢疾杆菌使人得痢疾,肺炎菌使人得肺炎,结核菌使人得结核病)病毒:流行性感冒病毒、肝炎病毒、鸡瘟、牛瘟、人的脊髓灰质炎、烟草的花叶病、口蹄疫病毒5.找出细菌、病毒对人类有益的例子细菌:制酸牛奶要用乳酸杆菌制醋要用醋酸杆菌根瘤菌是与豆科植物共生的细菌,它能产生氮肥,就像化工厂一样,对农业和自然界都很重要每年地球上都有大量的动植物死亡,每时每刻都产生出大量的尸体、枯枝落叶和粪便垃圾。
可是地球并没有像我们想像那样“垃圾”堆积如山,想一想,这些东西最终都到哪里去了呢(地球上一些细菌能分解动植物的遗体、遗物)病毒:可以用来治疗细菌性疾病和防治农业害虫。
例如:用来防治松毛虫四、让我们更健康:1.判断图中做法是否有利于我们的健康,说说理由,怎样做才能使我们更健康?2.学生判断、汇报3.与同学交流看法,找出有利于身体健康的生活方式五、作业:回家制作酸奶。
小学科学冀教版六年级上册高效课堂资料《细菌和病毒》教案——第1课时

小学科学冀教版五年级下册高效课堂资料《细菌和病毒》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生了解细菌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的特点。
2.使学生了解细菌和病毒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重点细菌形态结构的特点和生命活动的特点和细菌、病毒的危害和作用。
教学难点使学生了解细菌和病毒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方法启发式、探究式、教师点拨。
课前准备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课(一)谈话:在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里,除了我们可以用肉眼直接看到的各种花草、树木等植物和各种虫、鱼、鸟、兽等动物以外,还有一些极其微小、结构简单的生物,需要用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看清楚,如细菌和病毒。
你知道它们的特点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细菌和病毒。
二、探究二、寻找细菌的特点:1、提问:与常见动物和植物相比,细菌有哪些特点?2、有关细菌的问题卡(1)身体大小有什么特点?(2)生活在哪儿?(3)怎样繁殖?繁殖的速度如何?3、将细菌的特点以图或文字的形式记录在自己设计的图表中三、细菌、病毒的害与利1、说说自己曾经患过的疾病,并记录在21页表中所患疾病主要原因2、判断自己所患的疾病中哪些是由细菌或病毒引起的?3、病毒生命活动的特点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其它生物的细胞内,才能表现生物活性。
4、总结细菌、病毒的危害细菌:腐生细菌可使食物腐败,一些致病菌可使人得病(大肠杆菌能使人得肠道病,痢疾杆菌使人得痢疾,肺炎菌使人得肺炎,结核菌使人得结核病)病毒:流行性感冒病毒、肝炎病毒、鸡瘟、牛瘟、人的脊髓灰质炎、烟草的花叶病、口蹄疫病毒5、找出细菌、病毒对人类有益的例子细菌:制酸牛奶要用乳酸杆菌制醋要用醋酸杆菌根瘤菌是与豆科植物共生的细菌,它能产生氮肥,就像化工厂一样,对农业和自然界都很重要每年地球上都有大量的动植物死亡,每时每刻都产生出大量的尸体、枯枝落叶和粪便垃圾。
可是地球并没有像我们想像那样“垃圾”堆积如山,想一想,这些东西最终都到哪里去了呢(地球上一些细菌能分解动植物的遗体、遗物)病毒:可以用来治疗细菌性疾病和防治农业害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菌和病毒
【教学目的】
1.学生了解细菌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的特点。
2.使学生了解细菌和病毒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重点】
1.细菌形态结构的特点和生命活动的特点
2.细菌、病毒的危害和作用。
【教学难点】使学生了解细菌和病毒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中,除了我们可以用肉眼直接看到的各种植物、动物以外,还有一些极其微小、结构简单的生物,它们就是细菌和病毒。
二、寻找细菌的特点:
1.提问:与常见动物和植物相比,细菌有哪些特点?
2.有关细菌的问题卡
(1)身体大小有什么特点?
(2)生活在哪儿?
(3)怎样繁殖?繁殖的速度如何?
3.将细菌的特点以图或文字的形式记录在自己设计的图表中
三、细菌、病毒的害与利
1.说说自己曾经患过的疾病,并记录表中
所患疾病主要原因
2.判断自己所患的疾病中哪些是由细菌或病毒引起的?
3.病毒生命活动的特点
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其它生物的细胞内,才能表现生物活性。
4.总结细菌、病毒的危害
细菌:腐生细菌可使食物腐败,一些致病菌可使人得病(大肠杆菌能使人得肠道病,痢疾杆菌使人得痢疾,肺炎菌使人得肺炎,结核菌使人得结核病)
病毒:流行性感冒病毒、肝炎病毒、鸡瘟、牛瘟、人的脊髓灰质炎、烟草的花叶病、口蹄疫病毒5.找出细菌、病毒对人类有益的例子
细菌:制酸牛奶要用乳酸杆菌
制醋要用醋酸杆菌
根瘤菌是与豆科植物共生的细菌,它能产生氮肥,就像化工厂一样,对农业和自然界都很重要
每年地球上都有大量的动植物死亡,每时每刻都产生出大量的尸体、枯枝落叶和粪便垃圾。
可是地球并没有像我们想像那样“垃圾”堆积如山,想一想,这些东西最终都到哪里去了呢(地球上一些细菌能分解动植物的遗体、遗物)
病毒:可以用来治疗细菌性疾病和防治农业害虫。
例如:用来防治松毛虫
四、让我们更健康:
1.判断图中做法是否有利于我们的健康,说说理由,怎样做才能使我们更健康?
2.学生判断、汇报
3.与同学交流看法,找出有利于身体健康的生活方式
五、作业:
回家制作酸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