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科技出版社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湖南科技出版社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湖南科技出版社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第1单元生物与环境

1、一棵“顽强”的小树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够坚持完成中长期实验观察,并做好观察记录。

2、能主动参与小组的合作交流。

科学知识:了解植物适应环境的几个特性——向地性、向水性、向光性。

教学准备

菜豆种子(或者更多不同种类的种子)若干、纸巾、不干胶、玻璃杯、培养皿、大小质地一样的纸盒2个、盆栽植物苗等。

将引入部分提供的图片制成课件。

一、教学导入:

二、活动根总是向下生长吗

1、摆出研究的问题:根总是向下生长吗?

2、组内讨论:老师这里有一些菜豆种子,你们能组内设计研究方案吗?

3、汇报、交流设计的方案,教师引导学生看教材第3页,了解实验设计范例,完善实验设计。

4、学生动手组装装置。

三、活动根总朝着有水的地方生长吗

1、摆出问题。

2、组内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3、汇报、交流、完善。

四、活动植物的茎、叶总朝着光生长吗

1、学生设计方案。

2、汇报、交流、完善方案。

2、从“南橘北枳”说起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热爱大自然,乐于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2、意识到环境对植物的影响,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科学知识

1.知道植物必须生存在一定的环境中,离开这个环境,植物的生存将会受到影响。

2.知道植物的结构特点是与其所处的环境相适应的。

一、教学导入

1.教师讲解:“南橘北枳”的故事。

二、活动调查各种水果的产地

引导学生按照产地给这些水果按地域进行简单分类。

提问:有没有来自南方的苹果和北方的香蕉?

3、走进池塘

教学目标

能正确看待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

科学知识

1.知道食物链是生物之间的重要关系。

2.知道食物链的基本特点。

教学准备

池塘生态挂图、池塘有关生物的图片、制作生态瓶的材料。

一、教学导入

二、活动池塘里的生物吃什么

1、出示鱼、水虿、孑孓的图片,提问:说一说它们都吃什么?

2、学生汇报。

3、教师:聪明的同学们,你们能把它们的食物关系排列出来吗?

三、指南车信箱池塘里的微生物

1、学生阅读。

2、教师向学生补充介绍池塘里的微生物:池塘里的植物、动物大多能通过肉眼直接看到,微生物却是无法用肉眼直接看到的,

但微生物又是池塘里不可缺少的生物成员之一,它们在池塘群落的能量传递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4、假如大树都倒下

教学目标

1.通过各种体验活动向学生渗透环境保护的意识。

2.珍爱生命,初步建立生态平衡的观念。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关注环境的变迁,意识到环境正在遭到人类的破坏,引导学生从小树立“建设美好家园,争做环保卫士”的观念。

教学准备

各种生物的头饰等。

一、教学导入

二、活动假如大树全部倒下

1、提问:假如大树全部倒下,树林里生物的实物会发生什么?

2.学生各抒己见。

3.玩游戏

三、信息指南车

自学

四、谈收获

五、想象没有树的情景

六、环保建议

第2单元营养与健康

1、食物中的营养

教学目标

1、以认真、细致、严谨的科学态度,开展科学探究活动。

2、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

科学知识

1、知道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成分是:蛋白质、淀粉、脂肪。

2、了解检测食品中蛋白质、淀粉、脂肪的简单方法。

3、了解食物金字塔,懂得平衡饮食的重要性和方法。

一、教学导入

二、活动午餐吃了什么

1、学生明确并统一本课中的食物分类方法:主食类、肉食类、蔬菜类、水果类……

2、学生汇报各自午餐中所吃的食物。

3、将各自午餐中所吃实物分类记录在记录表中。

三、活动检验食物中的营养

1、过渡:通过前面的活动我们知道了我们所吃的各类食物在总量当中的比例,其实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成分是:蛋白质、淀粉和脂肪。

2、提问:怎样检验我们的食物中是否存在这些营养成分呢?

3、学生发表看法,教师作结:让我们设计实验来检验食物中含有的主要营养成分。

2、消化与吸收

教学目标

1、通过研究活动使学生了解细嚼慢咽的科学道理,使学生意

识到个人对自身健康负有责任。

2、了解人体的消化过程,能够科学地看待身体的变化。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可以食用的馒头、米饭等淀粉含量多的食品。

一、教学导入

二、活动咀嚼馒头

1、摆出问题:将馒头放入口中,反复多嚼几次,感觉一下,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交待注意事项(进食前要洗手,进食时不要混食),学生

分组行动,组内交流感受。

3、以小组为单位作好整理进行汇报。

4、分析口腔有哪些消化作用。

3、饮食与健康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良好的饮食习惯。

科学知识:知道食用变质或有毒食品的危害性。

一、教学导入

二、活动安全饮食

1、阅读教材,了解教材给出的3种存在安全隐患的食品:

变质的食品:认识到过期食品食用的危害性,提高自身

保护意识。如果误食变质食品,应及时治疗。

有毒生物制作的食品:含有剧毒成分的生物,对人体的

危害就非常大了,甚至会造成死亡。有毒生物包括动物

和植物,不明生物都是不能食用的。

被污染的牲畜或粮食作物制作的食品:从动物、植物两

个角度,说明被污染食物包括动物、植物。这种食品对

人体的危害潜伏期长,对身体造成的危害大,又不易被

人所察觉,因此格外引人注意。

1.布置任务:课后调查,做好记录。

第3单元地表变化的奥秘

1、地表在变化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探究地表变化奥秘的兴趣。

2.感受大自然的力量与神奇。

科学知识:

1.了解地球表面是在不断变化的。

2.了解哪些力量可以影响地球地表的变化。

一、教学导入

二、活动推测曾经发生的变化

1、回顾以前所学知识:我们生活的球体——地球,陆地表面

形态各样,植被各异。

2、出示化石标本,向学生介绍化石。

3、阅读教材第34页的内容,了解喜马拉雅山及人类科考中的

发现。

4、提出问题:鱼龙化石出现在喜马拉雅山,这是怎么回事?

你们能推测出这个地带原来的地表情况吗?后来发生过

什么变化?

三、活动改变地表的力量

1、思考:地表在变化,改变地表变化的力量有哪些?

2、学生看教材第35页的两幅图,明白:修筑大坝引起的地

表改变是一种人为的力量,泥石流引起地表的改变是一种

自然的力量,改变地表形态的力量有自然的和人为的两种

力量。

3、学生自行推测并做好记录。

2、地震

教学目标

1.对古代的科学发明产生兴趣并对科学家产生敬佩之情。

2.乐于学习和宣传避震知识。

3.愿意关注防震技术的最新成果。

科学知识

1.了解地震现象。

2.初步了解人类研究地震取得的主要成果。

一、教学导入

二、活动感受地震

1、交待实验方法:

让两个同学为一组,做两次模拟实验:一次是两个同学朝相反的方向拉一张纸,直到纸断裂;另一次是两

个同学各拉筷子的一头,弯曲筷子直到折断。

2、学生实验。

3、推理分析:可以提出下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纸被什么方向的力量拉断?当纸断裂时,听到什么声音?手有什么感觉?

筷子在什么情形下被折断了?当筷子折断时,听到什么声音?手有什么感觉?

能将实验和地震联系起来吗?纸和筷子相当于什么?听

到的声音和感受到的震动能让你想到什么?

范意识。

3、火山

教学目标

能产生探究地球内部奥秘的欲望。

科学知识

1.了解火山喷发现象。

2.知道火山的种类等常识。

3.认识火山喷发会给人类和自然环境带来灾难,但也可以被人类所利用。

一、教学导入

二、活动画火山图

1、学生独立思考:你认为火山山体外形是什么样子?为什么是这种模样?

2、学生在自己的纸上画出草图。

3、组织学生间的讨论与交流:

4、综合整理:由教师将交流中不同的火山山体外形画在黑板上。并提出:到底火山喷发后形成什么样的地貌?

三、活动“火山”喷发了

1、阅读教材,了解模拟实验的过程。

明白:实验与火山喷发的共同之处。

2、教师演示实验。

3、观察喷发后的“火山”山体外形,验证各自的关于火山山

体外形的推想,明了火山锥的形成过程。

4、比较分析模拟实验和火山喷发的异同,了解火山喷发的原因。

5、提供资料再次验证,加深学生对火山喷发的认识。

4、岩石也变化

教学目标

意识到自然界是运动变化的,这些变化是内外力长期作用的结果。科学知识

1.认识到气温、水等都对岩石变化产生作用。

2.知道岩石变化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但永不停息地进行着。

一、教学导入

二、活动模拟温度变化对岩石的影响

1、学生阅读教材第42页:李冰父子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史这部分的图片和文字资料。找出那时的人们用什么方法来破坏岩石。

2、学生讲出古人的方法。

3、讲述:我们也来模仿李冰父子,研究温度变化对岩石的影响吧!

4、学生简要说说我们怎么仿照古人做模拟实验。

成。

5、走近矿产

教学目标

1.意识到矿产与人类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2.认识到保护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节约能源的重要性。

3.了解我国开采和利用矿产的悠久历史,激发学生的自豪之情。

一、教学导入

二、活动了解矿物

1、出示:矿物及其提炼物标本。

2、讨论:怎样观察和认识矿物标本?

如:准备研究矿物的什么性质,需要哪些工具,采用什么方法、怎样记录观察。结果等。

3、教师给予相关提示:

方法提示:观察前,告知学生一些常识,在研究矿物中,最常用的方法是用条痕来观察矿物的颜色。矿物

的实际颜色和条痕颜色有一定区别,而条痕颜色才是矿

物真正的颜色。要看到真正的颜色,方法是用矿物在无

釉瓷片上进行刻画,留下的痕迹颜色就是比较准确的矿

物颜色了。

安全提示:在比较矿物硬度时,要提示学生主要安全,防止工具或矿石伤及自己。

记录要求:可以记录下矿物的颜色,形状,颗粒,硬度,光泽,条痕,磁性或观察时的其它发现。

4、学生观察矿物标本。

5、整理,组织学生描述观察的矿物特点。

三、活动推测煤的形成

1、阅读资料

2、分析推断,煤的形成。

将事实提出,引导学生逐一进行分析推断,煤在地下的

四、阅读:人类对矿产资源的利用

1.指导读图,说说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矿产资源。

2.学生阅读指南车资料。

3.让学生展开讨论:矿产资源的有限和人类的大量需求矛盾人们怎么调和?

4.明白:矿产资源,必须有计划地开采、合理地利用,决不可乱采乱用。

教材最后安排学生

五、拓展

调查本地的矿产资源种类及其利用情况,以及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6、人类对地表变化的影响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通过对围湖造田的利弊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

2.继续提高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人类对地表变化的影响有利有弊,提高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度和敏感性。

2.意识到人类必须遵循自然规律改变地表,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科学知识

1.了解人类活动对地表改变的影响。

2.了解围湖造田的利弊。

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搜集因人类活动造成地表改变、水土流失的典型事例。

一、教学导入

1、提问:在改变地表形态的各种力量中,除了各种自然力量外,还有人为的力量,请大家列举人类的哪些活动在不断改变着地表形态?

2、学生回答。

3、过渡:人类的活动只是改变了地表形态吗?有没有其它的影响?

二、阅读指南车信箱

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指南车信箱提供的资料。

2、组织学生课前搜集的资料传阅、交流。

3、宣读介绍人类改变地表的典型事例,或者相互交换、传阅搜集到的资料。

4、明白:人类活动是一种特殊的外力作用。因为随着工农业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人类活动的深度和广度与日俱增。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是十分可观的。如我国劳动人民根据自然规律和社会需要,长期的经济活动塑造了许多地表形态特征非常明显的人工地貌——梯田、桑基鱼塘、黄土淤泥坝、围海造田等。世界上不少大城市如墨西哥、东京、大颐、上海等,由于长期过量开采地下水而产生地面沉降,上海市至1965年累计沉降达2、6米;有人统计至1965年,地球大陆面积的8%已为各类工程所覆盖,2000年面积将扩大近一倍;还有在矿产开采、农业生产、军事活动和其他工程建设中,创造出许多新的地貌形态。(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改变也具有双重性,一是创造性地合理利用或改造恶劣环境;另一则是破坏性地引起灾害的发生。)我们要合理利用和保护环境。

2、热能变、变、变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能从能量的角度重新思考已经学习过的相关内容(流动的空气)并提出问题,能运用已有知识做出假设性解释。

2、能根据器材设计实验探究热能和机械能之间相互转化的问题。

3、根据观察到的现象,结合科技史资料,能总结出关于能量转化的科学结论。

4、能运用探究后的科学结论判断生活中的热能变化情况,并能说出是怎样变化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乐于探究热能变化的秘密,感受能量世界的奇妙。

2、了解科学家发现热能奥秘的大致历程,知道科学总是在不断被拓展或超越,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科学知识

1、知道摩擦可以生热。

2、认识到不同形式的能量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搜集关于尤利乌斯·洛塔尔·迈尔、焦耳、赫伦探究热能奥秘的历史资料(文字、图片、影像等);纸风车在燃烧的蜡烛上方转动的演示实验装置。

2、准备好学生分组实验的材料:一端闭合另一端带有胶塞的钢管、绳子、水等。

学生准备:橡皮筋。

一、教学导入

二、活动橡皮筋的“热情”

1、布置任务

2、学生实验、汇报交流。

3、教师补充一些摩擦生热(机械能转化为热能)的实例(如:磨刀时,刀子发热了;冬天为了取暖,可以使劲摩擦两只手;从高处坐滑梯滑下来时,臀部会有灼热感等等。)进一步使学生感受到能量的转化。

三、活动“冲动”的橡皮塞

1、提出问题:热能是否能够转化为机械能?

2、作出假设并说出依据。

3、电表转呀转

教学目标

1、能从文字资料和科学图片中获取电能产生过程中的能量转化的相关信息。

2、能根据问题制定好家庭用电情况调查计划,会对电能表正确读数,会识别并使用正确的计量单位。

3、能对调查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判断,并能够初步提出节能的措施。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验进行科学调查以及提出改进意见过程中的乐趣,培养坚持不懈、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意识到应用能量转化的科学技术可以改善我们的生活,同时懂得节约用电的重要性。

科学知识

1、知道生活所用的电能是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而产生的。

2、知道“度”是电的计量单位,它表示一段时间内消耗的电能,1度电就是1千瓦小时。

一、教学导入

互动

二、活动家里的电来自哪里

1、回忆五年级上册“电池”和“电与我们的生活”两课中的相关内容(“伏打电池”、“手摇发电”、“电从发电厂到我们家”)。

2、过渡

3、阅读指南车信箱,让学生理清发电机从无到有、从弱(不如伏打电池受欢迎)到强(大规模应用)的发展的简单历程(详情见本课“课程资源”),并且要让学生明确:使发电机工作的能量,叫“机械能”(前课中已经提到)。

4、太阳能的利用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搜集有关人类利用太阳能的实例并能与同学共享。

2、制作简易太阳能热水器并探究怎样更好地利用太阳能。

3、联系太阳能,能从能量转化、储存的视角去解释、描述能量的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验搜集资料和实践探究的乐趣,知道太阳能的利用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2、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意识到科学研究需要坚实的知识基础。

科学知识

1、知道太阳能是指来自太阳、以光为主要形式散发的能量。

2、知道地球上几乎所有的能量都来自太阳。

3、知道人类利用太阳能的有关事实。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关于介绍太阳能的有意义的、针对性比较强的资料;制作太阳能热水器的材料。

学生准备:搜集人类利用太阳能的有关资料并做成资料卡片(最好是图文并茂的)。

一、教学导入

二、活动怎样利用太阳能

1、提出问题:从能量转换的角度,太阳能为我们做了什么?

2、出示以搜集的资料,小组内进行整理。

3、交流讨论。

三、活动制作太阳能热水器

1、根据现有太阳能热水器的构造特点提出与太阳能利用有关的问题。

5打开能源宝库

教学目标

1、能根据资料判断自己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能源可否再生并推荐替代能源,能制定相应的节能计划。

2、能围绕能源使用的利弊展开辩论,在辩论时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简洁、明了地表述,能认真倾听、客观评议。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辩论中意识到能源开发既有好的一面,又有不利的一面。

2、意识到能源和环境是紧密相关的,懂得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科学知识

1、知道能源是为人类提供能量的物质资源,可分为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两类。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日常能源使用调查表(每生1张)。

学生准备:以组为单位,围绕能源主题既分工又合作进行资料搜集。

一、教学导入

1、提问:能量有哪些不同的表现形式?你已经知道有哪些能

二、阅读能源

1、学生阅读。

2、明确:

(1)什么叫能源?----能源是人类能量的物质资源。

(2)什么是不可再生能源?(举例)

(3)什么是可再生能源?(举例)

(4)当前的能源现状是怎样的?

第5单元月球

1探索月球的秘密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意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能促进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

2、乐于探究月球的秘密,保持与发展想要探究月球奥秘的欲

望。

科学知识

1、知道人类探索月球秘密的有关历程。

2、知道关于月球表面的一些基本常识。

一、教学导入

1、播放“嫦蛾奔月”的故事。

二、阅读“阿波罗”登月记

1、出示:月球表面的图片。

2、提问:月海会是怎样的景象呢?

3、学生猜想。

4、呈现资料,验证猜想。

2月有阴晴圆缺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会用模拟的方法来研究月相的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活动中,乐于与他人合作。

科学知识

1、知道月球本身不会发光,它是反射太阳的光。

2、知道月球绕地球公转,在公转的过程中形成了月相的变化。

教学准备

月相变化的图像资料、篮球、明暗球(将1个较大的球一面涂成黑色,一面涂成白色)、粉笔、记录纸、笔等。

一、教学导入

二、活动月相变化

1、提问:乐器被太阳照亮的面积有变化吗?

2、过渡:我们用模拟实验的方法来研究这个问题。

三、拓展活动观察月相的变化

连续观察并记录农历一个月的月相变化,对照游戏记录分析。

第6单元我们怎样做判断

1。我们怎样做判断

教学目标

1、阅读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故事,能推想出他进行正确判断的理由。

2、回顾已经经历的研究活动,会用归纳推理的方法认识事物。

3、回顾已经经历的研究活动,能应用演绎推理的方法判断某些事物。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阅读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故事后能意识到探险不但需要勇气和毅力,还需要科学的思维方法。

2、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掌握科学方法的重要性。

科学知识

1、知道合理地归纳和演绎才能对事物做出正确的判断。

2、初步认识演绎推理的方法。

一、教学导入

二、阅读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故事

1、出示:关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资料。

2、提问:哥伦布做出了怎样的判断?他是怎样做出这样的判断的?

3、学生回答问题。

三、活动怎样进行推理和判断

1、出示:研究昆虫时的过程性资料。

2、回顾、整理自己的学习过程。

2科学自己做,我也能成功

教学目标

1、能运用归纳的方法得出树干横切面与生长时间之间的关系(数出年轮)。

2、能运用演绎的方法判断其他树的树龄。

3、根据观察到的现象,能推断一棵大树在生长过程中所受到的环境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乐于探究与发现周围事物的奥秘。

2、意识到归纳和演绎是认识世界的重要科学方法。

科学知识

1、知道关于树木年轮的有关知识。

2、认识到概念明确、推理合乎逻辑才能实现正确地判断。

一、教学导入

二、活动推断一棵大树的树龄

1、讲述:科学家把树干横切面称做记载大树生长的史册。

2、出示事先准备好的图片,提问:这是一组树干的横切面,我们能根据这些图找出一些规律吗?

3、让学生针对这些图片以及所附的生长期进行归纳推理。

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_全册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 科 学 实 验 教案 教师: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实验一:放大镜

【实验类别】分组实验 【实验目标】放大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实验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 【实验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学过程】 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 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 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 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 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 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1、师: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根据学生的演示师讲解正确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目、镜、物三者,目不动,镜动或物动。 2、师:选择一小块面积,运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图片、屏幕、织物等看谁会有新的发现!将新发现用文字或图片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3、交流新发现后,师归纳:放大镜把物体的图像放大,让我们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三、放大镜的特点 1、师:放大镜顾名思义是能“放大”,那么它能放大的秘密在哪里呢?(镜片具有“凸”、“透”的特点)老师给大家准备的物品中有没有像放大镜那样能放大物体呢?请同学们找一找。 2、学生尝试利用平面镜、玻璃、水、水槽、集气瓶、烧瓶等物体来放大物体的像。(发现圆柱形及球形的装满水的容器及水滴都具有放大的作用) 3、师:放大镜的镜片和能起放大作用的器具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中间凸起,透明的)所以放大镜也叫“凸透”镜。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由此推断球形的透明物放大倍数最大。 四、小结 于熟悉的放大镜,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或收获吗?(放大镜也叫凸透镜,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运用放大镜细心地观察物体,还能看到很多有意思的细节) 【实验结论】放大镜也叫凸透镜,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

教育科学出版社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 1.1使用工具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认识机械指的是利用力学原理组成的各种装置。杠杆、滑轮、斜面等都是机械。 2、过程与方法:常识在实践中解决指定的科学问题(如拔图钉、铁钉和木螺钉),发现做同样的事情,用不同的工具效果是不同的,并从中了解更多的常用工具。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工具和机械可以帮助我们做一些事情,恰当地选用工具和机械可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 【教学重点】选用不同工具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选择不同工具解决问题的原因讨论。 【教学准备】剪刀、螺丝刀、开瓶器、羊角锤、小刀、镊子、老虎钳 【教法】讲授法 【学法】小组讨论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个漂亮的窗花剪纸是用什么工具制作出来的?(出示窗花剪纸)。 那么锤子能帮助我们做哪些事情?(出示锤子) 二、我们用过什么工具 1、在生活中,我们常常用工具来帮助我们做事情,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我们常用的工具(板书课题:使用工具) 2、你还知道哪些工具?他们能帮助我们做什么事?请大家在小组内讨论一下,然后把工具名称和能做的事情填在书本P2表格内。比一比,哪些同学想地更多。 3 4、教师小结:看来同学们对工具的使用已经比较熟悉,并且能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了。那么下面就请大家来帮我解决一个问题。 三、选用什么工具好。

1、老师这里有钉有一些钉子的木板(出示木板), 1)如果要把钉子冲木板中取出来,请问我该选择什么样的工具比较合适? 2)请小组内的同学先观察一下钉在木板上的钉子,思考你需要哪些工具? 2、小组长领材料,组织小组成员开展实验 3、全班交流:说说你们刚才选择的工具是最合适的吗? 分组发言共同评论。 四、完成三项任务的工具选择 1、请大家观察P3的三幅图,请你在右边选择最恰当的工具来完成这3项工作。 并且说说你选择的理由。 2、油桶通过斜面推上车,比较省力;大石头用撬棍当赶感去撬动比较省力;利用绳子和滑轮组成定滑轮可以很方面地将国旗挂到旗杆顶上。 3、教师小结:有一些很费力、很难做的事情,如果我们使用了工具就可以省力、方便地完成了。巧妙地使用工具,能让我们做的更好。 4、请大家看P3工具的定义,深入理解。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简单机械:机械式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螺丝刀、钉锤、剪子这 些机械构造很简单,又叫简单机械。 【课后反思】 1.2杠杆的科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杠杆有三个点:用力点、支点和阻力点。(2)有的杠杆能省力,有的杠杆不省力,有的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2、过程与方法:用杠杆做实验、收集并整理数据,分析认识杠杆省力、费力和不省力也不费力的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到收集数据的重要意义,并且意识到相互合作的重要性。

小学六年级科学教学设计讲述

1.常见的建筑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设法收集不同历史时期关于房屋的资料。 2.能分析出一座砖结构房屋的结构、层次与构成。 3.能设定标准对建筑物进行分类。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大胆进行推测,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 2.能与其他同学一起分析研究各种问题。 三、科学知识目标 1.能有根据地说明从古到今人类房屋发展变化的原因。

2.能具体说出某一个建筑物所用的建筑材料有哪些特点和功能。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1.能分析出建筑材料和技术的发展进步对房屋变化的作用。 2.能通过推理解释不同地区民居具有不同风格的原因。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活动2“不同风格的房屋”。 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学媒体: 多媒体设备,各种建筑物的图片。 课时建议: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一)导课 谈话:房屋是人类居住、生存的地方。有了房屋,人类才结束了露宿旷野的历史;有了房屋,人类才有了稳定的生活。房屋对于大家来说并不陌生,那大家知不知道古代的房屋是什么样子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房屋的变化。 (二)新课教学 ◆活动1:房屋的变化 1.教师出示不同时期的房屋组图。 提问:刚才你们看到的这组图片都是什么? 学生回答。(房屋)

教师:你们能给这几幅图片中的房屋按照出现年代的早晚给它们排序吗? 小组讨论,排序,说说排序的理由。 讲述:早在55万年前,我们的祖先为了生存,开始寻找能够遮风、避雨、御寒的“房屋”,后来他们终于找到了能够当房子的山洞。从山洞到现在的高楼大厦,人类的房屋发生了很大变化。 提问:引起房屋发展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人类为了生存,为了更好的适应自然环境,抗御自然灾害和野生动物的伤害,发明了房屋。) 2.房屋的发展过程。 (1)阅读教材p2、p3的材料,说说房屋的发展过程? 洞穴、草棚——木屋——砖瓦房——钢筋混凝建筑。 (2)列举不同历史时期有代表性的房屋,分析并记录它们的外形、材料、功能、采用的工具和技术。

大象2001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第三单元 大家动手做乐器 1 奇思妙想——设计篇》优质课教学设计_1

《奇思妙想——设计篇》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奇思妙想——设计篇》通过欣赏音乐引入制作乐器的计划,接着探究乐器产生声音的秘密,先根据观察提出关于声音产生的猜想,然后寻找证据加以验证。 最后利用探究的结论分小组设计出制作乐器的方案,并展示给大家。 学情分析 学生生活在充满声音的世界中,无论何时何地学生总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大自然的风雨雷电,城市的车马喧嚣,乡间的蛙鸣悠扬。学生对于声音的感知,从胎儿起就开始了。虽然很多家庭都有一些乐器,但对自己动手制作一个乐器仍然十分感兴趣。 学习目标 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会制定书面的制作计划。 3.培养学生大胆想象、相互合作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通过探究声音的产生制定出制作乐器的计划。 1.通过实验理解声音的产生原因。 2.能制定制作乐器的方案。 教学准备 录像(交响乐合奏、自制乐器演奏)、橡皮筋、吸管、直尺、队鼓、二胡、竹笛、米粒等。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1.音乐是流动的诗篇,美妙的音乐能给人以艺术享受。在这节课上课前,我们先来欣赏世界著名的交响乐《卡门序曲》和中国民乐交响乐《步步高》(播放音乐会实景)。 2.资料链接:我国古曲《流水》被录在美国“航天者”号太空船携带的一张镀金唱片上,于1977年8月22日发射到外太空。 二、观察与提问 1.请大家小组讨论学习:演奏一些乐曲时,要用到哪些乐器?(我会合作,别人发言时,我认真倾听,并能即时补充。时间:3分钟。) 2.乐器展示:根据同学们的发言,向大家展示相关的乐器,有:编钟:中国古代的打击乐器;古琴: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骨笛:世界上最早的乐器。二胡、古筝、小提琴、扬琴、笛子、大鼓、小鼓、长号、短号、大号、小号、中号、架子鼓、葫芦丝、竖琴、编钟、骨笛、古琴。 3.给看到的乐器总结归类。(独学:先自己想,然后在全班实行交流。时间3分钟) 4.补充小资料:常见的管弦乐器大致能够分为三大类:弦乐器,如小提琴;管乐器,如小号;打击乐器,如木琴。但也并不是所有的乐器都能够归入这三类乐器,如口琴。 三、猜想与假设 同桌对学:乐器有很多种,它们是怎么发出声音的呢?(时间:2分钟) 四、实验验证 1.在鼓面上放一些米,再敲打,你看到了什么? 2.拉拉二胡,用手放在胡箱上,感觉到了什么? 3.吹吹竹笛,把手放在吹孔一头,你感到了什么?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33343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科学六年级下册教材目录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 放大镜 2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3 放大镜下的晶体 4 怎样放得更大 5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 6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 7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 8 微小世界和我们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 1 我们身边的物质 2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3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4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5 铁生锈了 6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7 控制铁生锈的速度 8 物质变化与我们 第三单元宇宙 1 地球的卫星——月球 2 月相变化 3 我们来造“环形山” 4 日食和月食 5 太阳系 6 在星空中(一) 7 在星空中(二) 8 探索宇宙 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 1 一天的垃圾 2 垃圾的处理 3 减少丢弃及重新使用 4 分类和回收利用 5 一天的生活用水 6 污水和污水处理 7 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 8 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 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 【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教学过程】 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 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 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 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 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 4、让学生尽量充分地例举使用领域,交流后填写第2页的网状图。 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1、师: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根据学生的演示师讲解正确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目、镜、物三者,目不动,镜动或物动。 2、师:选择一小块面积,运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图片、屏幕、织物等看谁会有新的发现!将新发现用文字或图片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案全集

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 1.水滴里的生物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借助显微镜这种观察水滴里的微生物; ●能够认真细致观察并描述水滴里的微生物; ●能够用图表现出自己观察到的水滴里的几种常见微生物。 知识与技能 ●认识微生物是一类个体微小、大多是单细胞的生物; ●知道微生物、动物、植物共同构成生命世界; ●知道微生物分布广泛,种类繁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意识到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的; ●体验到探索生命奥秘的快乐与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一滴水里有什么。 难点:科学地使用显微镜。 教学准备: 放大镜、显微镜、水样、切片、图片、抹布等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一、引导学生观察采集的水样 1.学生观察水样:课前请大家从熟悉的地方采集了水样,现在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下你带来的水样是什么样的? 2.学生汇报。 3.学生可用放大镜等进一步观察水样并汇报。你是用什么方法观察到这些结果的? 4.谈话:假如让你进一步对水样进行观察,你想借助什么工具? (引导学生明白要想观察极微小的、肉眼看不到的物体要借助工具——显微镜) 5.激趣:取一滴水放在显微镜下,水滴里有什么?这将是怎样一个世界呢? 二、引导学生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 1.讲述:既然我们想借助显微镜来做进一步的观察,下面就先来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

2.学生认识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及各部分的作用。 3.教师示范使用方法。强调轻拿轻放。 4.使用显微镜观察时,教师强调以下几点: (1)反光镜不能直接对着太阳,否则会伤害眼睛; (2)使用时要小心,镜头不要碰着玻片; (3)不能用手触摸目镜和物镜。 三、组织学生借助显微镜观察水样 1.谈话:显微镜下,水滴里到底会有什么?让我们一起细心、耐心、认真地来观察一滴水,看看你能发现什么,把你的发现画在活动记录上。 2.学生分组观察。 (在学生活动时教师要注意巡回指导他们的观察活动,及时了解学生的发现,指导他们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 3.汇报交流:水滴里到底有什么?它是什么样子的?在运动吗? (汇报时教师用多媒体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的观察记录,并让学生用语言进行描述) 4.教师小结:在一滴水中,生活着许许多多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大多是一个细胞构成的生物,它们非常小,用肉眼根本看不到,只有借助显微镜才能看到,所以叫微生物。(板书:微生物)刚才我们看到的那些不动的微生物中,最常见的是水藻,有蓝藻、团藻、金藻等。运动的微生物中有钟形虫、草履虫等。此外,水中还有既不属于动物也不属于植物的微生物——细菌,细菌一般也是不动的,有球状的、杆状的、螺旋状的。 5.认识其他的水中微生物:不同的微生物喜欢生活在不同的水域中,想看看水中还有哪些微生物?(多媒体展示——水中各种常见微生物) 四、阅读列文虎克的故事并认识微生物的相关知识 1.学生阅读列文虎克的故事。 (1)谈话:你知道如此神奇的世界是谁第一个发现的吗? (2)学生阅读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的故事,教师作相应补 充介绍。资料: 列文虎克,A.van Antonie van Leeuwenhoek (1632~1723) 荷兰显微镜学家、微生物学的开拓者。1632年10月24日生, 1723年8月26日卒,生卒地均在荷兰的代尔夫特。幼年没有受过正规教育。1648年到阿姆斯特丹一家布店当学徒。20岁时回到代尔夫特自营绸布店。中年以后被代尔夫特市长指派做市政事务工作。这种工作收入不少,又很轻松,使他有较充裕的时间从事他自幼就喜爱的磨透镜工作,并用之观察自然界的细微物体。由于勤奋及本人特有的天赋,他磨制的透镜远远超过其同时代人。他制造的放大透镜以及简单的显微镜,形式很多;透镜的材料有玻璃、宝石、钻石等。他一生磨制了 400多个透镜。他的遗物中有一架简单的透镜,其放大率竟达270倍。 (3)提问:通过阅读列文虎克的故事,你有什么想法?假如现在让你用显微镜去观察,你想观察什么?

新版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十六课用纸造一座桥教案及反思

新版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十六课用纸造一座桥教案及 反思 新版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十六课用纸造一座桥教案及反思范文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设计和建造桥需要综合考虑许多因素,如造桥的要求,材料的特性和数量、形状和结构等。 过程与方法 ●经历设计、制作、介绍交流的过程,体会设计的重要性。 ●应用形状结构的知识及经验设计和制作。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乐于动手、善于合作、不怕困难的品质。 ●发展尊重他人、认真倾听、敢于发表意见的品质。 教学准备 为小组准备:旧报纸一张、胶带、剪子、尺子。 教学过程: 一、检查学生合作带来的各种桥模型,请学生按照展览要求先报名,再统一在讲台前参展。 二、请各在座的评委检查制作的材料是否统一,然后讨论分别从几个方面去评价这些不同形状的桥模型?教师提出要求,板书如下:

我们的桥展示评奖大会——最佳作品奖,最佳评委奖。最佳作品:描述分、比较分、承重分,总评分。单项奖:省料奖、美观奖、实用奖、参与奖。 三、准备怎样介绍自己的桥?下面的内容可供参考: 设计的想法是怎样形成的,出示设计图或设计过程。 应用了哪些形状方面的知识。 应用了哪些结构方面的知识。 我们的'桥哪里受压力,哪里受拉力…… 制作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怎么解决的。 哪些地方限于技术,做得不够好。 哪些地方是具有明显的优势的。 预计能承多少重量。 板书设计: 我们的桥展示评奖大会 描述分、比较分、承重分,总评分 最佳作品奖 最佳评委奖 单项奖省料奖美观奖实用奖参与奖 【信息反馈】: 评奖结果令人出乎意料,平时成绩优秀,表现良好的学生动手能力不佳,平时不起眼的几个同学作品出人意料得好,经过了解,家长帮忙了,但是最出色的桥是刘雪松同学制作的,而且没有家长帮忙,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工具与机械单元教学目标 【单元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从科学知识的层面讲,本单元属于物质科学领域。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们将指导学生“探究怎样才能使天平和杠杆保持平衡”、“知道利用机械可以提高效率,理解一些简单机械的使用,如斜面、杠杆、齿轮、滑轮”等。因此,通过本单元的教学,我们希望学生们能建立起下列一些科学概念。 1.机械指的是利用力学原理组成的各种装置。杠杆、滑轮、斜面等都是机械。简单机械又被人们习惯的称为工具。 2.有的机械可以省力,有的机械不能省力但能发挥其他作用。 3.不同的机械具有不同的结构和不同的功能。 4.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需要选择合适的工具和机械。 从科学探究的层面来讲,本单元里,学生将相对独立地经历“提出问题----设计研究方案----收集实验数据----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比较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重点培养他们在制订试验计划、收集整理实验数据等方面的探究技能。 过程与方法 1.进行研究各种机械作用的实验,收集能够解释机械作用的数据。 2.通过实验和手机数据,发现问题并作出自己的分析和解释。 3.用文字、数据、图表等对所观察到的内容进行记录、整理与分析。 4.通过文字、图画和讨论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与同学进行交流。 从科学与技术的层面来讲,本单元遵循了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的原则,在指导学生研究机械原理的同时,所以,通过本单元的教学活动,学生应该能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有所发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机械和工具对于推动社会发展和技术应用的重要性。 2.能够将机械与工具的作用、安全和可靠性等与现实社会联系进来。 3.获得对各种机械功能的认识,以应付各种实际问题,并意识到机械和工具是随生活的需要而不断发展的。 第一单元《机械和工具》教学设计 第一课使用工具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认识机械指的是利用力学原理组成的各种装置。杠杆、滑轮、斜面等都是机械。简单机械又被人们习惯地称为工具。 过程与方法:常识在实践中解决指定的科学问题(如拔图钉、铁钉和木螺钉),发现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人教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全册教材分析 一指导思想 积极贯彻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和“科技教育应从娃娃抓起”的指示,适应“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示,引导少年儿童开展各类科技活动,培养少年儿童科技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少年儿童的科学素质,努力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内容生动活泼,有很大的弹性和开放性。注重突出科学、植物、比较、测量的联系,加强了和其它学科的联系。包括二个单元:植物、比较与测量。根据新科学课程标准,本册重在培养学生以下几种科学素养: 科技探究:知道科技探究涉及的主要活动,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特征。能进行观察、实验、制作等探究活动。对动植物、环境等科学内容进行探究。 科学价值观:保持与发展想知道,爱提问、大胆想象、乐于探究的愿望。关心新事物与生活的联系。正确的理解科学,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互助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学习中尊重事实、注重环境保护

和与自然和谐相处。 科技知识:使学生了解生命世界、地球与宇宙世界的一些基础知识。以及运用知识进行科学探究活动。 通过本册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科技课的兴趣,使学生在探究、科学价值观、科技知识二各方面得到发展。 三、教学措施: a)开展生动的科技课,引领学生进行主动地探究学习。 b)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把科学探究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与科学知识目标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技能与社会生活相联系,逐步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c)重视科学与技术的联系。致力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技术设计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d)树立安全意识。培养学生具有安全参与探究活动的知识、能力和习惯。 四、潜能生培养措施: 根据对学生情况的了解,结合科学课的特点。潜能生主要表现在: 1、对学科知识无学习兴趣; 2、无科学探究意识,科学探究能力差; 3、缺乏合作意识; 4、实践能力不足。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备课人:邱从超 第一单元《机械和工具》 第一课使用工具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认识机械指的是利用力学原理组成的各种装置。杠杆、滑轮、斜面等都是机械。简单机械又被人们习惯地称为工具。 过程与方法:常识在实践中解决指定的科学问题(如拔图钉、铁钉和木螺钉),发现做同样的事情,用不同的工具效果是不同的,并从中了解更多的常用工具。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工具和机械可以帮助我们做一些事情,恰当地选用工具和机械可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 【教学重点】选用不同工具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选择不同工具解决问题的原因讨论。 【教学准备】 记录表(学生);常用工具,剪刀、螺丝刀、开瓶器、羊角锤、小刀、镊子、 老虎钳(教师);钉有三个图钉、2个铁钉、两个木螺丝钉的木板一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个漂亮的窗花剪纸是用什么工具制作出来的?(出示窗花剪纸)。 剪刀除了能剪窗花之外还能做些什么事?(剪绳、剪指甲……) 那么锤子能帮助我们做哪些事情?(出示锤子) 二、我们用过什么工具 1、在生活中,我们常常用工具来帮助我们做事情,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我们常用的工具(板书课题:使用工具) 2、你还知道哪些工具?他们能帮助我们做什么事?请大家在小组内讨论一下,然后把工具名称和能做的事情填在书本P2表格内。比一比,哪些同学想地更多。 3 4、小组汇报: 请一个小组上台来介绍,并且可以使用老师讲台上的工具做示范(提供工具)。 5、教师小结:看来同学们对工具的使用已经比较熟悉,并且能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了。那么下面就请大家来帮我解决一个问题。(启后) 三、选用什么工具好 1、老师这里有钉有一些钉子的木板(出示木板), 1)如果要把钉子冲木板中取出来,请问我该选择什么样的工具比较合适?

新版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

新版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 目录 工具和机械 1、使用工具Array 2、杠杆的科学 3、杠杆类工具的研究 4、轮轴的秘密 5、定滑轮和动滑轮 6、滑轮组 7、斜面的作用 8、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 形状与结构 1、抵抗弯曲 2、形状与抗弯曲能力 3、拱形的力量 4、找拱形 5、做框架 6、建高塔 7、桥的形状和结构 8、用纸造一座“桥” 能量 1、电和磁 2、电磁铁 3、电磁铁的磁力(一) 4、电磁铁的磁力(二) 5、神奇的小电动机 6、电能和能量

第一单元《机械和工具》教学设计 第一课使用工具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认识机械指的是利用力学原理组成的各种装置。杠杆、滑轮、斜面等都是机械。简单机械又被人们习惯地称为工具。 过程与方法:常识在实践中解决指定的科学问题(如拔图钉、铁钉和木螺钉),发现做同样的事情,用不同的工具效果是不同的,并 从中了解更多的常用工具。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工具和机械可以帮助我们做一些事情,恰当地选用工具和机械可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 【教学重点】选用不同工具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选择不同工具解决问题的原因讨论。 【教学准备】 记录表(学生);常用工具,剪刀、螺丝刀、开瓶器、羊角锤、小刀、镊子、 老虎钳(教师);钉有三个图钉、2个铁钉、两个木螺丝钉的木板一块。【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个漂亮的窗花剪纸是用什么工具制作出来的?(出示窗花剪纸)。 剪刀除了能剪窗花之外还能做些什么事?(剪绳、剪指甲……) 那么锤子能帮助我们做哪些事情?(出示锤子) 二、我们用过什么工具 1、在生活中,我们常常用工具来帮助我们做事情,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我们常用的工具(板书课题:使用工具) 2、你还知道哪些工具?他们能帮助我们做什么事?请大家在小组内讨论一下,然后把工具名称和能做的事情填在书本P2表格内。比一比,哪些同学想地更多。

河北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案(冀教版)

[河北版科学教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 第1课小草和大树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什么是草本植物、什么是木本植物; 能力目标:能够辨别植物的茎的主要特征,并根据它的特点辨别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 情感目标:在相互的合作中,体会学习科学的乐趣和学会相互合作。教学重点:能根据某一植物的特点,正确的辨别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教学难点:能根据某一植物的特点,正确的辨别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比较小草和大树(外出观察) 1、导入:对于生活在我们周围的植物,我们早已不在陌生。今天。我们也将到校园里去看看,寻找一些小草和大树进行观察,比较它们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2、要求: (1)、以小组为单位,听从小组长的安排; (2)、注意安全,不能攀爬大树和随意的采摘小草和树枝; (3)、认真的观察,及时的做好记录。 3、观察 4、整理汇报: (1)、“我”观察到的小草 (2)、“我”观察到的大树 (3)、归纳:你发现小草的茎和大树的茎有什么不同吗? 5、认识: 像蟋蟀草一样具有比较疏松、柔软、支持力弱的茎的植物,称为草本植物;像玉兰树那样具有比较紧密、坚硬、支持力比较强的茎的植物,称为木本植物。 6.辨别:我们常见的植物中那些是木本植物?那些是草本植物? 二、活动二:给植物分类 1、导入:认识了许多的植物后,你会从些方面来对它们进行分类呢? 2、观看书中提供的图片,初步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分类的标准; 3、小组内讨论分类的标准;

4、根据分类的标准给植物进行分类; 5、汇报分类的结果; 6、统计:全班同学共找到多少种分类的方法? 三、拓展:认识一些新的植物 绿藻 水绵 肾蕨 苔藓 板书设计: 小草和大树 草本植物:蟋蟀草…… 木本植物:玉兰树…… 其他分类的标准:根、叶、花、种子…… 第2课植物博览会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植物的多样性。 2、锻炼学生自己动手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学会相互交流、沟通。 教学重点:锻炼学生自己动手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 教学难点:学生自己筹办一个植物博览会。 课时安排:2课时 材料与工具:1、学生自己搜集的图片资料。 2、布置展览台。 教学活动:活动1参观植物博览会 活动过程: 1、学生把搜集到的图片资料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展示。 2、学生把自己所搜集的资料进行分类。 如:经济作物、食用植物新品种、观赏植物等 提问:虞金香、构骨、马尾松、大豆、猪笼草、金灯藤、蔬菜温室大棚、含羞草、银杏、耐储存的转基因番茄、珙桐这些植物应该把它们分别放在哪个展台上展示? 小结。 活动2筹办植物博览会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案 全册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 1.水滴里的生物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借助显微镜这种观察水滴里的微生物; ●能够认真细致观察并描述水滴里的微生物; ●能够用图表现出自己观察到的水滴里的几种常见微生物。 知识与技能 ●认识微生物是一类个体微小、大多是单细胞的生物; ●知道微生物、动物、植物共同构成生命世界; ●知道微生物分布广泛,种类繁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意识到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的; ●体验到探索生命奥秘的快乐与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一滴水里有什么。 难点:科学地使用显微镜。 教学准备: 放大镜、显微镜、水样、切片、图片、抹布等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导学生观察采集的水样 1.学生观察水样:课前请大家从熟悉的地方采集了水样,现在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下你带来的水样是什么样的? 2.学生汇报。 3.学生可用放大镜等进一步观察水样并汇报。你是用什么方法观察到这些结果的?4.谈话:假如让你进一步对水样进行观察,你想借助什么工具? (引导学生明白要想观察极微小的、肉眼看不到的物体要借助工具——显微镜) 5.激趣:取一滴水放在显微镜下,水滴里有什么?这将是怎样一个世界呢? 二、引导学生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 1.讲述:既然我们想借助显微镜来做进一步的观察,下面就先来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

2.学生认识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及各部分的作用。 3.教师示范使用方法。强调轻拿轻放。 4.使用显微镜观察时,教师强调以下几点: (1)反光镜不能直接对着太阳,否则会伤害眼睛; (2)使用时要小心,镜头不要碰着玻片; (3)不能用手触摸目镜和物镜。 三、组织学生借助显微镜观察水样 1.谈话:显微镜下,水滴里到底会有什么?让我们一起细心、耐心、认真地来观察一滴水,看看你能发现什么,把你的发现画在活动记录上。 2.学生分组观察。 (在学生活动时教师要注意巡回指导他们的观察活动,及时了解学生的发现,指导他们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 3.汇报交流:水滴里到底有什么?它是什么样子的?在运动吗? (汇报时教师用多媒体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的观察记录,并让学生用语言进行描述)4.教师小结:在一滴水中,生活着许许多多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大多是一个细胞构成的生物,它们非常小,用肉眼根本看不到,只有借助显微镜才能看到,所以叫微生物。(板书:微生物)刚才我们看到的那些不动的微生物中,最常见的是水藻,有蓝藻、团藻、金藻等。运动的微生物中有钟形虫、草履虫等。此外,水中还有既不属于动物也不属于植物的微生物——细菌,细菌一般也是不动的,有球状的、杆状的、螺旋状的。 5.认识其他的水中微生物:不同的微生物喜欢生活在不同的水域中,想看看水中还有哪些微生物?(多媒体展示——水中各种常见微生物) 四、阅读列文虎克的故事并认识微生物的相关知识 1.学生阅读列文虎克的故事。 (1)谈话:你知道如此神奇的世界是谁第一个发现的吗? (2)学生阅读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的故事,教师作相应补充介绍。资料: 列文虎克,A.van Antonie van Leeuwenhoek (1632~1723) 荷兰显微镜学家、微生物学的开拓者。1632年10月24日生,1723年8月26日卒,生卒地均在荷兰的代尔夫特。幼年没有受过正规教育。1648年到阿姆斯特丹一家布店当学徒。20岁时回到代尔夫特自营绸布店。中年以后被代尔夫特市长指派做市政事务工作。这种工作收入不少,又很轻松,使他有较充裕的时间从事他自幼就喜爱的磨透镜工作,并用之观察自然界的细微物体。由于勤奋及本人特有的天赋,他磨制的透镜远远超过其同时

贵州科技版六年级信息技术上册教学方案计划教案

第一单元结交新朋友——认识Scratch 活动1认识Scratch和小猫喵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Scratch的界面;(2)识记软件的主要功能模块。2、过程与方法 (1)结合生活,熟悉模块的功能(2)通过具体的程序,掌握Scratch 的基本编程过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于编程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4、行为与创新体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建构性特征,帮助学生形成拓展性思维。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Scratch界面的认识和体验。 教学难点:Scratch简单程序的编写和执行。 【教学方法与手段】演示教学法、探究学习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网络教室、系统控制软件、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兴趣导入师: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个新朋友,看一看它是谁呢?(播放Flash,小猫为主角)师:它就是我们的新伙伴,是以为聪明的马戏团明星哦,它有很多本领。(展示Scratch的部分编程实

例)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新课:初识Scratch(板书课题)二、新授 (一)认识软件师:Scratch是一个非常能干的软件,它可以帮助我们小朋友实现很多的梦想,比如:让小猫翻跟头、让小鸟自由的游。师:它的设计者是美国著名的麻省理工学院的哥哥姐姐们??学生了解软件的历史知识。 (二)认识操作界面师:在桌面上找到小猫的图标,双击可以打开这个软件。(学生同步练习)师:它的主要界面包括几个部分功能区:包含一些常用功能控制区:对演示区的角色进行控制的区 控件区:对演示区的角色进行控制的区域脚本区:拖拽、组合程序模块以控制角色的区域角色区:显示当前所有角色的区域舞台区:演示设计好的脚本的区域学生打开软件,体验每个区域的功能,并识记名称。 三、搭建脚本师:小猫已经准备好了,让我们一起给它编写活动的程序吧。 (1)选定“控件区”的控制模块,将其中的“当绿旗被点击”积木拖动到“脚本区”; (2)选定“控件区”的外观模块,将其中的“说你好”积木拖动到脚本区,并放在积木的后面; (3)单击绿旗,让小猫说“你好”2秒;(4)单击“你好”,输入新的文字“同学们,你们好”。学生编写脚本,让小猫自我介绍。四、总结本节课中,我们一起学习了新的编程软件,还让小猫做了自我介

人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集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 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 【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教学过程】 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 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 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 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 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 4、让学生尽量充分地例举使用领域,交流后填写第2页的网状图。 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1、师: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根据学生的演示师讲解正确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目、镜、物三者,目不动,镜动或物动。 2、师:选择一小块面积,运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图片、屏幕、织物等看谁会有新的发现!将新发现用文字或图片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3、交流新发现后,师归纳:放大镜把物体的图像放大,让我们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案 全册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精品教案全册 1.小草和大树 教学设计思想: 本课旨在通过对具体植物的观察、比较,找出一类植物的共同特征,并利用学到的方法去认识更多的植物类别及其主要特征。其重点是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植物的特征,学习简单的分类方法。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用放大镜等工具对植物进行细致的观察,并用图和文字进行记录。 2.能分析出某一种植物的典型特点或特征(包括形状、颜色、气味等)。 3.能够归纳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的共同特征。 4.能根据植物的不同点,采用一定的标准,对植物进行分类。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能与其他同学交流,找出比较合理的分类方法。 三、科学知识目标 1.能通过观察,发现一些植物的主要特征。 2.能举例说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的特点。 3.能感受到地球上的植物种类很丰富。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能设法在不损坏植物的前提下研究植物。 教学重点和难点: 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植物的特征,学习简单的分类方法。 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学媒体: 多媒体设备,各种植物的图片。 课时建议: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谈话:在地球上生长着各种各样的植物,有些植物覆盖在陆地表面,有些生活在海洋、湖泊、河流和池塘中。迄今为止,人们已经知道的植物大约有30万种。千姿百态的植物使自

然界多姿多彩,生机勃勃。大家想不想认识千姿百态的植物呀?让我们一起来观察吧! (二)新课教学 ◆活动1:比较小草和大树(外出观察) 1.谈话:对于生活在我们周围的植物,我们早已不再陌生。今天,我们一起到校园里去看看,寻找一些小草和大树进行观察,比较它们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2.要求: (1)以小组为单位,听从小组长的安排; (2)注意安全,不能攀爬大树和随意的采摘小草和树枝; (3)认真的观察,及时的做好记录。 3.学生活动 4.整理记录,归纳总结并汇报: (1)“我”观察到的小草 名称轮廓图根、茎、叶等器官的主要特点 (2)“我”观察到的大树 名称轮廓图根、茎、叶等器官的主要特点 (3)归纳:你发现小草的茎和大树的茎有什么不同吗? 5.总结 像蟋蟀草一样具有比较疏松、柔软、支持力弱的茎的植物,称为草本植物;像杨树那样具有比较紧密、坚硬、支持力比较强的茎的植物,称为木本植物。 6.辨别:我们常见的植物中哪些是木本植物?哪些是草本植物? ◆活动2:给植物分类 1.谈话:为了更好的认识和研究各种各样的植物,需要根据植物的特征,对植物进行分

六年级科技及制作教案

授课人:张祥云授课内容 (湖美)版本(科技制作)学科(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课题名称:简易水轮机模型 教学目标总体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水轮机的功能和工作原理。 2、认识到水轮机工作的要素。 3、仔细观察水轮机的结构和巧妙之处。 (二)过程与方法 1、读懂图例,自己制作一个水轮机。 2、认识到几个关键另部件之间的配合诀窍。 3、通过分析整理知道几种部件的基本形状和工作原 理。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能在多次失败中克服急躁情绪,找到解决办法,领 悟成功的乐趣。 2、学习几种另部件的配合诀窍。 3、意识到科学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的难度。 4、体会到看起来简单的事做起来却很难,需要一定的 技巧。 分层目标A组学生 (1) 知道水轮机的功能和工作原理。认识到水轮机工 作的要素。 (2)通过分析整理知道几种部件的基本形状和工作原 理。 (3)能在多次失败中克服急躁情绪,找到解决办法, 领悟成功的乐趣。 B组学生 (1)知道水轮机的功能和工作原理。认识到水轮机工作 的要素。 (2)通过分析整理知道几种部件的基本形状和工作原 理。 (3)能在多次失败中克服急躁情绪,找到解决办法, 领悟成功的乐趣。 C组学生 (1)知道水轮机的功能和工作原理。认识到水轮机工作 的要素。 (2)通过分析整理知道几种部件的基本形状和工作原 理。 (3)能在多次失败中克服急躁情绪,找到解决办法, 领悟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知道水轮机的结构和巧妙之处。 教学难点:读懂图例,制作一个水轮机。 教学组织形 式 个体学习、小组学习、组际交流、全班交流 教师行走轨 迹 1组至8组按顺序巡视 教学环境课桌椅摆放(自主学习为三大组,小组学习变为 8小组。(座椅摆放不变,学生四人一 组互动) 媒体学习材料剪刀、小刀、锥子、透明粘胶带、铁丝、吸管、大饮料瓶 课件《简易水轮机模型》 场景布置 分层教学学生名单六(1)班 C组学生名单:邹轩豪、陈含悦、雷泽砚、王开泰、王峥玥、周骐、林佳逸、叶鑫顺 B组学生名单:陈斯露、陈天翔、黄亮、李佳、刘颖、马铭崎、邬雨婷、熊伟成、徐婧、许文彬、张乘川、朱佳琪、胡鸿豪、夏泽颖、李曼 A组学生名单:吴梦春、吴中展、陈玄、程洁、黄云风、刘羽齐、孙一雯、王嘉艺、易宇健 六(2)班 C组学生名单:夏美杰、柯希雨、童乾、喻脂胭、刘馨雨、江勇 B组学生名单:李美瑶、马艳、陈家宝、陈奇、、归骏宇黄菲娟、熊佳慧、吴家唯、何佳乐、梁金灿、吴莎。 A组学生名单李彪、陈小敏、汪俊成、李诗琪、王俊杰、向诗瑶、张德聪、张紫依、黎文、王钰玲、甘欣琪。 教学过程学习策略 一、情景导入,认识水轮机 1、谈论水轮机生活中的应用,引出活动主题——水轮机模 型。 2、观察各种水轮机,初步认识每种水轮机的基本原理。 二、读懂图例,制作水轮机 1、了解水轮机的设计原理,思考:将水力变成工作动力的 要点。 2、集体交流:怎样将水力变成工作的动力?还有哪些困难 点? 3、提出要求: (1)运用各种办法解决问题,并在小组中交流,评选出一 个最感动的故事在班上交流。 (2)小组合作,设计制作一个本小组的水轮机。(可简化, 也可增加功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