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园林》教案新部编本

合集下载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7课 美丽的园林|苏少版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7课 美丽的园林|苏少版

《美丽的园林》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欣赏·评述”领域是指学生对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等视觉世界进行欣赏和评述,逐步形成审美趣味和提高美术欣赏能力的学习领域。

本课内容除了通过欣赏获得审美感受之外,还应用语言、文字等表述自己对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等视觉世界的感受、认识和理解。

课标指出:“通过描述、分析与讨论,用简单的美术术语对美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进行分析,表达对美术作品的感受与理解。

”中国古典园林移步换景,充满诗情画意,追求含蓄自然之美,它浓缩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发展的精华;西方古典主义园林,讲究轴线对称,分行列队,有序规整,显示了人对自然的改造,表现出西方文化高度的理性。

通过对中西方园林的欣赏和评述,能让学生感受园林之美和不同地域文化的不同美感,从而培养学生珍惜世界文化遗产与民族艺术的情感。

学生情况:六年级的学生具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初步的审美能力和流畅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的概括能力和表现能力,能够通过自己的观察、对比、分析等方式,发现中国园林与西方园林的不同之处,感受中西方园林各自体现出的美感。

并能自主小结出中西方园林的基本特征。

教学方式、手段:用情境、对比的方法让学生了解园林的特点;用观察、欣赏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园林的美感;用对比、探究等方法发现中外园林的不同之处和各自具有的不同美感。

通过讨论、欣赏等方法能小结中外园林的造园特征以及不同民族的文化形成出园林不同的美感。

一、教学目标认知目标:通过情景体验、欣赏比较,让学生了解中国园林可游可居,感受中西园林的不同之处。

技能目标:通过欣赏,让学生感受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特点,并尝试设计园林漏窗。

情感目标:通过了解传统艺术文化,让学生更加亲近自然,感受园林艺术的美,,增强美化家园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对比、观察,引导学生发现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特点,以及中西方园林的相似与不同之处。

教学难点:通过对造园要素漏窗的设计,体会中国古典园林的人文美。

大班美术公开课教案《美丽的花园》(2篇)

大班美术公开课教案《美丽的花园》(2篇)

大班美术公开课教案《美丽的花园》教案主题:美丽的花园适用年级:大班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了解花园是一个美丽的地方,有各种各样的花草树木。

2. 培养幼儿对花园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3. 开发幼儿的观察力和创造力,培养幼儿的美术兴趣。

4. 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协作能力。

教学准备:1. 照片或图片展示花园的样貌和花草树木的种类。

2. 碳素笔、彩纸、彩笔、剪刀、胶水等绘画工具。

3. 花种子或幼苗。

4. 放大镜或显微镜。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播放一段花园的视频或展示花园的图片,引起幼儿对花园的兴趣,并帮助他们了解花园是一个美丽的地方。

2. 提问幼儿,你们知道什么是花园吗?花园里有什么东西呢?激发幼儿对花园环境的认识和兴趣。

活动1:观察花园1. 与幼儿一起外出,观察学校或幼儿园内的花园,让幼儿亲眼看到花草树木的样子,并帮助他们辨认不同的花草树木名称。

2. 使用放大镜或显微镜,观察花草树木的细节,让幼儿发现它们的美丽之处。

活动2:绘画花园1. 给每个幼儿发放彩纸、碳素笔、彩笔、剪刀和胶水等绘画工具。

2. 让幼儿自由发挥,绘制自己理想中的花园,提醒他们可以画出不同的花草树木,并添加其他想象中的元素,如小动物、蝴蝶等。

3. 鼓励幼儿用不同的绘画技巧和颜色来增加花园的美感。

活动3:种植花草1. 准备花种子或幼苗,与幼儿一起去花园或室外空地种植。

2. 让幼儿亲自动手,深坑、撒土、埋种子或植物,教授给幼儿如何照料植物,如浇水、修剪等。

3. 提醒幼儿每天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并记录下来。

活动4:展示作品1. 让每个幼儿介绍自己绘制的花园作品,分享自己对花园的理解和喜爱之处。

2. 将幼儿的作品展示在教室或学校的公共区域,让其他人欣赏幼儿们的创作。

巩固与拓展:1. 在日常生活中,与幼儿一起观察花草树木,帮助他们认识更多的植物和花草树木的品种。

2. 可以进行一些涂色或剪纸活动来进一步开发幼儿的美术创造力。

3. 通过读绘本、讲故事等形式,进一步培养幼儿对花园和自然的保护意识。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7课美丽的园林苏少版(3)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7课美丽的园林苏少版(3)

《美丽的园林》教材分析:很多孩子没去过真正的园林,即使去过,他们也只是看看、玩玩而已,不能体味园林深厚的文化意蕴,特别是江南园林的“不出城廓而获山林之怡,身居闹市而有林泉之趣”。

中国古代造园者都有很高的文化修养,他们能诗善画,造园时多以画为本,以诗为题,通过凿池堆山、栽花种树,创造出具有诗情画意的景观,因此,园林被称为是“无声的诗,立体的画”。

通过本课学习,主要想让孩子们初步了解中国南方园林的特点:将自然与人工创造的山水花木、建筑等融于一体;显示人对自然的崇敬,造园时“以小见大”的体现;领略到一座精美建筑的多重形象,必须感受“移步换景”;至于“曲径通幽”,遮挡、藏的图片更能说明问题……本课立足于孩子游园的线路及感受,展开空间的想象与画面感知,让孩子们学会赏析园林的美,同时学会珍视祖国文化遗产与民族艺术。

学情分析:课时:一课时教学目标:认知:通过看回忆、录像,图片进一步了解大自然、江南古典园林的美。

操作:分析、欣赏园林的特点,并用拼贴画的形式,感受江南园林的美。

情感:感受园林中的廊、窗、厅、榭、石等,体悟园林的古雅、精致、幽深、通透的审美特征,能初步评析园林的独享静寂、深邃、安闲的意境。

教学难点:体悟园林的诗情画意,会欣赏并作出相应的美的评价。

教学重点:赏析、感悟园林的建筑、假山、植物、水的魅力。

教学准备:教师:欣赏画片、各种综合手工制作材料。

学生:各种综合手工制作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PPT播放】师:这是我们看了叶圣陶的《苏州园林》和陈从周的《说园》后对园林的初步理解。

我们以“摆一摆园林的样子”做了这样一份体验:从这组体验中,同学们知道了园林有山有水,有建筑有植物;这组体验中,同学们知道了建筑与植物、假山之间的联系,但是似乎忽略了建筑风格的一致性;这一组体验中,同学们已经注重园林的空间与局部意境的表达,很好!今天,我们先随着视频走进园林二、新授:【播放园林视频】。

师:请问:你们去过园林吗?假如给你一次游园的机会,你最想去园子的什么地方?生:……【板书】:亭台、楼榭、假山、桥、池子、房子里……【PPT跟进】师:想问下:去亭台、楼榭、房子里的同学,你们为什么选择去这样的地方呢?(对建筑的飞檐翘角感兴趣;对它们一半在岸上一半在水里或在山上感兴趣;亭子的样式各种各样:有方亭、扇形亭、十字亭、桥亭、甚至还有半山亭、圆亭、双亭……这些亭子依山傍水,在其中可以享受远离城市的静谧。

美丽的园林 教案

美丽的园林 教案

美丽的园林教案教案标题:美丽的园林教学目标:1. 了解园林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掌握园林设计的基本原则;3. 培养学生对园林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意识。

教学内容:1. 园林的定义和分类;2. 园林设计的基本原则;3. 著名园林案例的介绍和分析。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一些美丽的园林景观,激发学生对园林的兴趣和好奇心;2. 引导学生讨论,询问他们对园林的理解和认识。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园林的定义和分类,包括公园、庭院、花园等;2. 分析园林设计的基本原则,如景观统一、空间布局、植物配置等;3. 通过图片和案例,展示不同类型的园林设计,并解释其特点和设计理念。

三、案例分析(20分钟)1. 选择几个著名的园林案例,如中国的颐和园、意大利的梵蒂冈花园等;2. 分析这些园林的设计理念和特色,包括建筑风格、植物配置、景观布局等;3. 引导学生对这些园林进行欣赏和评价,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

四、小组讨论(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园林案例;2. 让小组成员讨论该园林的设计特点和优点,并展示给全班;3. 鼓励学生互相学习和交流,拓宽他们的园林知识和视野。

五、总结与展望(5分钟)1. 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强调园林设计的重要性和美丽的园林景观对人们生活的积极影响;2. 展望未来,鼓励学生关注和保护环境,为创造更美丽的园林做出贡献。

教学评估: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中的积极程度;2. 学生表现:评估学生对园林设计原则和案例的理解和分析能力;3. 学生作品:评价学生小组展示的园林案例分析报告。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在课后参观当地的园林景观,并写下自己的观察和感受;2. 组织学生参加园林设计比赛或活动,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造力;3. 邀请专业园林设计师来学校进行讲座或工作坊,与学生分享他们的经验和见解。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苏州园林》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苏州园林》教案

部编版(2016)八年级上册《苏州园林》教学设计设计理念:《苏州园林》是部编版(2016)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说明文。

课文没有泛泛地介绍苏州园林的景物,而是抓住"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一总体特征,从整体到局部,从大处到小处,作了富于艺术性的说明,从而使读者不仅了解了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又得到美的享受,是一篇很好的说明文的典范,对指导学生写作、陶冶学生的情感大有稗益。

因此,对于本课的教学,重点放在对于文章总分结构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材分析:本文是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说明文,学习本单元,要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了解文章如何使用恰当的方法来说明的;还要体会说明文语言严谨、准确的特点,增强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

学情分析:本班学生通过之前的《中国石拱桥》这篇非常规范的说明文的学习,已经掌握了说明文的的基本特点,且八年级的学生也具备了较好的整体感知的能力,所以课堂上,教师只需强调对于文章结构的把握。

但是,学生在绘画原理和园林文化的了解和思考上有困难,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揣摩语言,品味表达效果,体会到作者想要表达的苏州园林。

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抓住事物特点,从整体到局部的多方面说明事物特点的方法,把握苏州园林“图画美”的总体特点。

2.引导学生把握本文段首中心句的作用,学习作者文心周密,层次清晰的说明结构。

3.领会园林设计者和建造的独特的审美意趣,理解作者对他们的赞叹之情,激发学生对园林文化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1.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征,并条理清晰地突出特征的写作思路。

2. 领会园林设计者和建造的独特的审美意趣,激发学生对园林文化的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力。

教学方法:讲授法;提问法;讨论法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图画教学过程:一、导入《中国石拱桥》让我们领略到了我国桥梁事业的伟大成就,今天,我们从桥上走下来,进入另一种建筑物——园林。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7课 美丽的园林丨苏少版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7课 美丽的园林丨苏少版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7课美丽的园林丨苏少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园林的概念与历史背景;2.了解园林在美术中的表现方式;3.了解苏州园林中特色的园林元素,如水、石、植物等;4.学习苏少版画的制作方法,了解版画的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1.学生理解“园林”的概念与园林在美术中的表现方式;2.学习苏州园林中典型的园林元素,说明设计构思的重要性;3.学习苏少版画的制作方法,理解版画的特点。

三、教学步骤1. 导入本课会以苏州园林作为主要内容,通过介绍苏州园林以及苏州园林的元素来进行教学。

2. 概念解释首先讲解“园林”的概念及其历史背景,引导学生了解园林是优美自然景观和文化及人文精神相结合的产物,也是中国园林美术的基础和代表。

3. 园林元素接下来介绍苏州园林中典型的园林元素,如水、石、植物等,以及如何巧妙地设计构思,使得园林中的每个元素产生协调、连贯、生动的效果。

4. 苏少版本画制作介绍苏少版画的制作方法,主要包括设计构思和版面构图,版画刻制和印刷流程等,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亲手制作出一幅版画。

5. 作品欣赏最后,通过欣赏苏少版画作品,让学生了解版画的特点和魅力,感受版画的艺术语言和艺术魅力。

四、教学评价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应该掌握园林的概念及在美术中的表现方式;能够理解苏州园林中特有的园林元素和设计构思的重要性;并能够掌握苏少版画的制作方法和版画的特点,为以后的版画制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实际操作和欣赏,增强了学生的美术素养和审美能力,对于园林中的元素和构图设计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对于苏少版画的制作方法也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

同时,也体现了本节课的灵活性和实践性,让学生在思考和实践中进行艺术创作和表达,增强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审美意识。

新人教部编版年八年级上册语文《苏州园林》教案

新人教部编版年八年级上册语文《苏州园林》教案

19 苏州园林教学目标课题苏州园林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2课时课时分配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

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整体感知、结构梳理。

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感知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

可适当调节。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识记作者的相关文学常识,快速阅读全文,抓住文段中的关键语句,把握苏州园林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学习“总—分”的文章结构,学会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苏州园林的艺术价值与地位,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

课前准备课前预习作者简介叶圣陶(1894—1988),原名绍钧,字圣陶,江苏苏州人,作家、教育家、编辑家。

曾担任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

著有小说集《隔膜》《火灾》,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等。

背景材料《苏州园林》这篇文章是叶圣陶先生晚年为摄影集《苏州园林》写的序,原题为“拙政诸园寄深眷——谈苏州园林”。

“拙政”即拙政园,苏州古典园林之一,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并称为我国四大古典名园。

“诸”即许多,表明文章不单单讲某一个园林,而是总讲苏州园林。

“寄深眷”是作者对苏州园林眷恋深情的自然流露和生动写照。

读准字音轩榭..(xuānxiè)池沼.(zhǎo)丘壑.(hè)模.样(mú)相间.(jiàn)嶙峋..(línxún)庸.俗(yōnɡ)镂.空(lòu)蔷.薇(qiánɡ)斟酌..(zhēnzhuó)重峦叠嶂.(zhànɡ)辨清字形理解词语【标本】指在同一类事物中可以作为代表的事物。

【鉴赏】鉴定和欣赏(艺术品、文物等)。

【轩榭】轩,有窗户的廊子或小屋。

榭,建筑在台上的房屋。

【败笔】泛指事情中做得不好的部分。

【阅历】由经历得来的知识。

【胸中有丘壑】意思是设计者和匠师[JP2]的脑中有关于山水风景的高明构思。

丘壑,山陵与溪谷,喻指深远的意境。

【雷同】指不该相同而相同。

5《美丽的花园》(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二年级下册

5《美丽的花园》(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二年级下册

《美丽的花园》美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花园的基本构成,学会观察和描绘花园的美丽景色。

2. 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知和运用能力,提高他们的绘画技巧。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他们对美术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花园的基本构成:花朵、树木、小路、池塘等。

2. 色彩的运用:色彩的搭配、渐变、对比等。

3. 绘画技巧:线条的运用、形状的描绘、空间的布局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花园的基本构成和色彩的运用。

2. 教学难点:绘画技巧的掌握和创造力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花园的基本构成和色彩的运用。

2. 示范法:示范绘画技巧和创作过程。

3. 实践法:学生动手绘画,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4. 评价法:评价学生的作品,提高他们的绘画水平。

五、教学准备:1. 教具:画纸、画笔、颜料等。

2. 学具:画纸、画笔、颜料等。

3. 其他:花园的图片、视频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花园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花园的美丽景色,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花园的基本构成:讲解花园的组成部分,如花朵、树木、小路、池塘等,让学生了解花园的基本构成。

3. 讲解色彩的运用:讲解色彩的搭配、渐变、对比等,让学生了解色彩的运用。

4. 示范绘画技巧:示范如何运用线条、形状和空间布局进行绘画,让学生掌握绘画技巧。

5. 学生实践:让学生动手绘画,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6. 评价学生作品:评价学生的作品,提高他们的绘画水平。

7.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花园的基本构成和色彩的运用。

8. 布置作业:布置学生回家后继续绘画,巩固所学知识。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花园的基本构成和色彩的运用,让学生了解花园的美丽景色。

通过示范绘画技巧,让学生掌握绘画技巧。

通过学生实践,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通过评价学生作品,提高他们的绘画水平。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教学时间较短,无法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实践机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美丽的园林》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使学生感受到中外园林艺术的美。

2、通过分析与讨论,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外园林的形式特点,提高欣赏美的能力。

3、激发学生热爱园林艺术,培养创造美的人居环境的意识及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中外园林建造审美观和设计手法的异同,了解中外园林的外观特点。

难点:理解园林艺术对现代人文环境的影响。

教学过程:
导入:让学生欣赏一组本地园林的图片,吸引注意力,常熟是唯一一座县级市园林城市。

进入课题“园林与民居”。

让学生观看短片(苏州园林),针对短片提问:我国园林的主要特色是什么?自然山水风景园我国园林有哪些主要类型?(皇家园林、私家园林、风景园林)我国的四大名园是什么?(拙政园、留园、颐和园、避暑山庄)对南方园林的代表——苏州园林拙政园的图片进行欣赏,以及北方园林的代表——北京颐和园的图片欣赏,在欣赏过程中穿插讲解。

(或让去过园林的学生谈谈感受,并介绍游园的经历)
(显示与谁同坐轩图片)苏州拙政园“与谁同座轩”:取苏轼词“与谁同座,明月清风我”之句为名。

苏轼词的原意是标榜清高不群,这里只借以写景,使意境更为丰富。

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以示其志之清高。

(中国园林艺术的最高境界是讲究自然天成,不露人工斧凿的痕迹。

它的最大特点是一切要按自然美的规律来安排(尊重自然规律,屋内的柱子的朝向按照树木在自然界的状态)受道家思想的影响。

我国的园林建筑有哪些特征?南北方园林建筑有哪些区别?(提示:都有哪些要素构成?建造的目的是什么?规模怎样?)
我国园林的特征:
1.取法自然,高于自然,容自然美与建筑美为一体,以诗情画意的传统作为创作方法。

2.为了满足封建统治阶级和文人士大夫游憩生活的需要而兴起和发展的,渗透着封建文人的艺术情趣
3.都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4.划分景区和空间,善于“借景”
5.追求寓情于景、触景生情的艺术境界
园林的景的欣赏静观(类似欣赏一幅幅图片)动观
作业设计要求:
1、通过欣赏和讨论,说说中外园林的相似性与差异性,说说它们对美的不同追求。

2、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是祖国的优秀文化遗产,应得到充分的珍视、保护和发扬。

请说说你的看法。

3、很多地方政府都提出要建设现代化园林城市和园林农村,这是体现了当代人们对生存环境的重视和对美的追求。

谈谈各自对把园林艺术融入城市建设,使城市变得风景如画的观点的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