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新文化运动》同步习题(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历史《第12课 新文化运动》练习卷

第12课新文化运动一、选择题1. 下图是1915年在上海创办的一本杂志创刊号封面。
这本杂志的创办者是()A. 蔡元培B. 陈独秀C. 鲁迅D. 李大钊【答案】B2.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 可以救治中国.......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这段话中的“两位先生”指()A. “自强”和“求富”B. “民主”和“共和”C. “民主”和“科学”D. “民权”和“民生”【答案】C3. 北京大学记录了中国近代历史上很多次革命运动的爆发, 同时也是众多先进思想的诞生地。
回溯到1917年的北京大学, 当时听到最多的两个词应该是( )A. 自强、求富B. 维新、变法C. 复古、尊孔D. 民主、科学【答案】D4. 构建知识结构是学习历史的一项基本技能。
下面是某同学编写的知识结构示意图。
他学习的主题是( )A. 近代化探索B. 侵略与战争C. 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D. 多民族国家的统一【答案】A5. 有人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 认为洋务运动只是剪断了其枝叶, 辛亥革命是砍断了树干, 但树墩还在, 还会萌发。
为了不让“树墩”萌发, 陈独秀、李大钊等人掀起了()A. 戊戌变法B. 新文化运动C. 五四运动D. 北伐战争【答案】B6. 鲁迅在《狂人日记》中写道: 我翻开历史一查, 这历史没有年代, 歪歪斜斜的每叶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
……满本写着两个字“吃人”。
从材料中你得到的历史信息是()A. 首倡民主与科学B. 揭开文学革命的序幕C. 用白话文抨击封建礼教D. 宣传马克思主义【答案】C7. 《文学改良刍议》的作者是()A. 鲁迅B. 陈独秀C. 胡适D. 李大钊【答案】C8. “北洋军阀统治前期, 在中国满布阴霾的天空中, 响起一声春雷, 爆发了一场崇尚科学、反对封建迷信、猛烈抨击几千年封建思想的文化启蒙运动。
”文中的这次文化启蒙运动的主要阵地是( )A. 《新民丛报》B. 《民报》C. 《新青年》D. 《新华日报》【答案】C9.在19世纪中后期到20世纪初期的近代化探索历程中, 有人将先进的中国人展开一场场救亡图存运动比喻成“自我疗伤”、“温药慢治”、“猛药重治”、“开颅洗脑”。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新文化运动》同步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新文化运动》同步习题(含答案)《新文化运动》同步练习1. 陈独秀被称为“文化伟人”“政治名人”,对近代中国曾产生过重大影响。
作为“文化伟人”他的主要历史功绩是()A. 领导“百日维新”B. 推翻君主专制统治C. 发起新文化运动D. 建立中国同盟会2. 毛泽东在谈及学生时代喜爱阅读的一份出版物时说:“我很欣赏胡适和陈独秀写的文章,他们一度成为我效仿的榜样,取代了我已不再崇拜的梁启超和康有为。
”这份出版物应该是()A. 《时务报》B. 《新青年》C. 《民报》D. 《申报》3. 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有人将先进的中国人展开的一场场救治行动比喻成“自我疗伤”、“温药慢治”、“猛药重治”、“开颅洗脑”,但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探索之路任重道远。
以下是小张同学为“救治行动”寻找相关史实,其中不正确的是()4. 陈独秀说:“主张尊孔,势必立君,主张立君,势必复辟”,“孔教与共和……存其一必废其一。
”为此,陈独秀、李大钊等人掀起了()A. 洋务运动B. 维新变法运动C. 新文化运动D. 五四爱国运动5. 新文化运动高举的两面大旗是()A. “民主”与“科学”B. “自强”与“求富”C. “民主”与“共和”D. “扶清灭洋”6. 新文化运动中,进步知识分子创办的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刊物有()①《每周评论》②《万国公报》③《新青年》④《民报》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③④7. 以下正确反映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的是()A. 新文化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北伐战争B. 新文化运动--北伐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C. 五四运动--北伐战争--解放战争--抗日战争D. 五四运动--北伐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8. 历史学家唐德刚谈到新文化运动时说:“白话文运动,在他画龙点睛之后,才走上正轨。
”“他”指的是()A. 李大钊B. 胡适C. 陈独秀D. 鲁迅9. 胡适在《新青年》发表文章指出:“一曰,须言之有物……八曰,不避俗语。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同步练习第12课新文化运动附解析

第12课新文化运动一、选择题1.(2019·大庆市龙凤区·单元测试)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是A.《每周评论》的创刊B.《青年杂志》的创刊C.《科学》杂志的创刊D.《天演论》的发表2.(2019·天津红桥区·期末)抓住关键词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
与“陈独秀”“《新青年》”“民主、科学”等关键词有关的历史事件是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新文化运动D.大化改新3.(2018·深圳市龙华区·期末)蔡元培在一次演讲中说:“人智日开,科学发达,以星云说明天地之始,以进化论明人类的由来,以引力说原子论明自然之秩序,而上帝创造世界之说破……”。
以上材料的核心思想是A.提倡科学,反对迷信B.提倡人性,反对神学C.提倡民主,反对专制D.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4.(2019·大庆市龙凤区·单元测试)徐中约在《中国的奋斗》一书中指出:“采用共和政体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还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东西来唤醒国家人民。
受过西方教育或影响的新知识分子,鼓吹在国民生活的哲学基础方面,进行一场激烈变革。
”材料中所指的“激烈变革”A.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B.促进了国人思想的空前解放C.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D.为中国革命开辟了正确道路5.(2019·北京石景山区·期末)以下文献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A.②①④③B.②①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④③6.(2019·深圳市宝安区·模拟)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活动,没有很长时间的宣传教育和组织工作,就很快把重点转到发动武装起义上来。
这是它的优点,但也带来弱点:缺少一场足够力度的思想文化运动作为先导。
”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A.辛亥革命是新文化运动的延续B.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的补课D.辛亥革命为五四运动提供思想指导7.(2019·大庆市龙凤区·单元测试)自1920 年秋开始,全国各学校一二年级的国文都改成了白话文,到1922 年冬季,所有的旧文章课本一律废止。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新文化运动同步练习

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第12课新文化运动一、选择题1.“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与科学的大旗,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味,斗争锋芒直指传统礼教和孔孟儒学。
”该材料揭示了新文化运动的()A.原因 B.性质 C.内容 D.影响2.1919年,《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发表在《新青年》杂志上,文章介绍了唯物史观、剩余价值理论和阶级斗争学说。
这篇文章的作者是()A.胡适 B.鲁迅 C.李大钊 D.陈独秀3.某学者指出:“一日,须言之有物……八曰,不避俗语。
”该史料涉及新文化运动(A.提倡民主 B.提倡科学 C.提倡新道德 D.提倡新文学4.“北洋军阀统治前期,在中国满布阴霾的天空中,响起一声春雷,爆发了一场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猛烈抨击封建礼教的文化启蒙运动。
”这次“运动”的主要阵地是()A A.《新青年》 B.《文学改良刍议》 C.《狂人日记》 D.《劳动界》5.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但旧的观念、旧的礼教依然左右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
为解决这一问题,中国先进知识分子()A.提出三民主义革命纲领,发动了广州黄花岗起义等武装起义B.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C.发动“二次革命”和护国运动,反对袁世凯的专制独裁统治D.高举民主和科学旗帜,掀起空前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6.在中国古文中没有第三人称的女性代词。
提倡白话文以后,刘半农勇于破旧立新,以一句话为例,创造了“她”字——她说:“他来了,诚然很好;不过我们总要等她。
”“她”字的创造反映了()A.洋务运动创办新式学堂 B.戊戌变法改革科举制度C.辛亥革命传播民主共和 D.新文化运动倡导文学革命7.“女学生已经开始觉悟,抵制学校开设的‘列女传’(修身课)。
在操场的树荫下,在宿舍里,她们常常聚在一起,争得面红耳赤,后来由争论变成抗婚、逃婚,以实际行动反抗旧礼教,争取婚姻自由。
”这则材料反映的实质是()A.维新思想开始传播 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民主科学思想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 D.洋务运动兴办新式学校8.以“民主…‘科学”为口号的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空前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八上历史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同步训练(部编版)(含答案解析)

第12课新文化运动同步训练1.晚清以来“青年”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清末时“革命青年”,“五四时期”是“新青年”后来则是“进步青年”。
其中,“新青年”关心个人的生活与解放,“进步青年”慢慢转向关心整个社会的解放。
导致这种转变的直接原因是()A.民族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B.十月革命和一战的影响C.民族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D.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2.表中的思想主张体现了中国近代史上各阶层的中国人不断探索救国救民道路,为争取国家富强和民族独立做出各种努力。
其中把④处的主张付诸于实践的行动是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3.1915~1918年,《新青年》中“革命”“科学”“平等”“民主”等词出现频次大体相当;1919~1922年,“民主”出现次数不到“科学”的1/10,不及“革命”的1/20。
这种变化可说明()A.新文化运动主流思想发生转变B.国民革命运动受到民众普遍拥护C.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改变D.资本主义政体模式被知识界否定4.1919年12月,蔡元培表示北京大学开始招收女学生,随后,录取了邓春兰、王兰在内的九名女学生,其他学校也纷纷效仿。
两年后,已经有七个院校解除了大学女禁。
这说明()A.新文化运动推动观念革新B.男尊女卑现象得以根除C.杰出人物能决定社会发展D.男女平等已经完全实现5.有人说,《新青年》杂志较早地传播了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了“五四”新文化和爱国运动《民报》较早地传播了民主革命思想,指导了辛亥革命。
材料表明《新青年》《民报》A.反映了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B.介绍了陈独秀的理论主张C.表达了要求民主和进步的愿望D.激发了广大民众的革命热情6.对比学习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技能之一。
阅读下面两位中外历史名人的名言,从中可得出他们共同的思想主张是()但丁说:“人不能像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陈独秀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指民主和科学)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同步测试: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第12 课新文化运动测试时间:15分钟一、选择题1.20 世纪初,新文化运动蓬勃展开,其最为重要的阵地是()A.《新青年》和北京大学B.《申报》C.《中外纪闻》D.《民报》1.答案 A 《新青年》和北京大学是新文化运动最为重要的阵地。
A 符合题意。
2.新文化运动中,《青年杂志》(后改为《新青年》)的创办地点是()A.广州B.长沙C.北京D.上海2.答案 D 1915 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3.(2018 河南中考)把科学和民主结合起来,作为衡量一切社会现象的价值原则,合之者则接受、信仰,反之者则摒弃、批判。
在近代中国首先倡导这一“原则”的代表人物是()A.魏源B.严复C.孙中山D.陈独秀3.答案 D 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所标举的两大口号,由陈独秀首先提出。
4.1916 年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后,造就了北京大学的一代辉煌。
他着力营造的学术研究氛围是()A.民族、民权、民生B.百花齐放,百家争鸣C.民主、共和、科学D.思想自由,兼容并包4.答案 D 蔡元培在1916 年出任北京大学校长之后,着力营造“兼容并包”和“思想自由”的学术研究氛围。
选项D 符合题意。
5.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为救国救民,进行了坚持不懈的探索。
陈独秀、鲁迅、胡适三人共同进行的探索是()A.师夷长技以自强B.民族、民权、民生C.学习西方的思想D.工农武装割据5.答案 C 1915 年,陈独秀、李大钊、胡适和鲁迅等,高举“民主”“科学”两面大旗,向尊孔复古的封建逆流展开猛烈的进攻,从而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生气勃勃的思想解放潮流。
陈独秀、鲁迅、胡适三人共同进行的探索是学习西方的思想。
6.1916 年5 月,李大钊在《民彝与政治》一文中写道,“民与君不两立,自由与专制不并存,是故君主生则国民死,专制活则自由亡”。
文中提倡的是()A.民主B.科学C.新道德D.新文学6.答案 A 据“1916 年5 月”“君主生则国民死,专制活则自由亡”可知,李大钊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
人教版部编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练习题(含答案)-教学文档

2019年秋人教版部编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新文化运动练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民国的创立并未带来人们期望的和平与秩序,于是中国的知识分子逐渐相信,如果不进行一场彻底的思想变革,就不可能有良好的政府和社会。
”在此背景下()A.义和团运动兴起B.辛亥革命兴起C.新文化运动兴起D.戊戌变法兴起2.在学习《新文化运动》一课时,如果你想更多地了解当时的情况,下列刊物中你该首选查阅的是( )3.100多年前,我国历史上掀起了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这次运动的主要阵地是( )A.《民报》和北京大学B.《新青年》和北京大学C.《国闻报》和北京大学D.《时务报》和北京大学4、鲁迅在《狂人日记》中写道:“我翻开历史一看……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仔细看了半夜……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
”请你说出它最准确地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的哪项内容()A.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B.提倡科学,反对愚昧C.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D.提倡民主,反对专制5.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等人拥护的“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是()A.民主与科学B.民主与法制C.民主与自由D.博爱与人权6.史学界认为:新文化运动是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继续,主要是就其()A.是一场文化运动来说的B.作为反复辟运动来说的C.要求民主与科学来说的D.作为反封建运动来说的7.下列有关新文化运动的表述正确的有( )①以《新青年》杂志为主要阵地②陈独秀、李大钊等知识分子发起③高举“民主”与“科学”大旗④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8.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
一百数十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反思则是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
”“第二次反思”开始于( )A.洋务运动B.维新变法运动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二、非选择题9.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中西方文化?10.回答问题。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第12课新文化运动同步测试题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第12课新文化运动同步测试题第12课新文化运动同步测试题一、选择题1.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曾播出“于丹谈《论语》心得”节目,引起了人们对儒家思想更多的关注和思考。
据此回答,历史上率先举起“民主”和“科学”大旗,向儒家学说猛烈开火的运动是 ( B )A.洋务运动B.新文化运动C.五四运动D.戊戌变法【解析】历史上率先举起“民主”和“科学”大旗,向儒家学说猛烈开火的运动是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向封建礼教发动猛烈攻击,斗争锋芒直指封建儒家思想,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
2.黄叶同学收集下列人物图片参展,如果要取一个栏目名称,比较合适的是( D )A.推动维新变法的志士B.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战士C.洋务运动的领导者D.新文化运动的战士【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历史人物的能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识别图中人物。
图中人物分别是陈独秀、蔡元培、鲁迅、胡适,他们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
3.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影响深刻的思想启蒙运动。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 B ) A.《中外纪闻》 B.《新青年》C.《民报》D.《每周评论》【解析】1917年,《新青年》编辑部迁到北京,在陈独秀倡导下,一大批知识分子以《新青年》和北京大学为主要阵地,掀起新文化运动。
4.鲁迅在《狂人日记》中写道:“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一页都写着‘仁义道德’……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吃人”指的是( D )A.北洋军阀政府B.吃人的世界C.封建家庭D.封建礼教【解析】新文化运动喊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
鲁迅先生通过“狂人”反反复复地研究“吃人”的问题,从历史的角度揭露、抨击封建礼教的弊端。
5.(2019·连云港中考)“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一切的黑暗。
”这里的“两位先生”指( C )A.“求富”“科学”B.“共和”“科学”C.“民主”“科学”D.“共和”“民主”【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一切的黑暗”是陈独秀的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文化运动》同步练习1. 陈独秀被称为“文化伟人”“政治名人”,对近代中国曾产生过重大影响。
作为“文化伟人”他的主要历史功绩是()A. 领导“百日维新”B. 推翻君主专制统治C. 发起新文化运动D. 建立中国同盟会2. 毛泽东在谈及学生时代喜爱阅读的一份出版物时说:“我很欣赏胡适和陈独秀写的文章,他们一度成为我效仿的榜样,取代了我已不再崇拜的梁启超和康有为。
”这份出版物应该是()A. 《时务报》B. 《新青年》C. 《民报》D. 《申报》3. 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有人将先进的中国人展开的一场场救治行动比喻成“自我疗伤”、“温药慢治”、“猛药重治”、“开颅洗脑”,但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探索之路任重道远。
以下是小张同学为“救治行动”寻找相关史实,其中不正确的是()4. 陈独秀说:“主张尊孔,势必立君,主张立君,势必复辟”,“孔教与共和……存其一必废其一。
”为此,陈独秀、李大钊等人掀起了()A. 洋务运动B. 维新变法运动C. 新文化运动D. 五四爱国运动5. 新文化运动高举的两面大旗是()A. “民主”与“科学”B. “自强”与“求富”C. “民主”与“共和”D. “扶清灭洋”6. 新文化运动中,进步知识分子创办的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刊物有()①《每周评论》②《万国公报》③《新青年》④《民报》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③④7. 以下正确反映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的是()A. 新文化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北伐战争B. 新文化运动--北伐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C. 五四运动--北伐战争--解放战争--抗日战争D. 五四运动--北伐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8. 历史学家唐德刚谈到新文化运动时说:“白话文运动,在他画龙点睛之后,才走上正轨。
”“他”指的是()A. 李大钊B. 胡适C. 陈独秀D. 鲁迅9. 胡适在《新青年》发表文章指出:“一曰,须言之有物……八曰,不避俗语。
”该言论体现了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是()A.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B.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C.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D. 提倡科学,反对愚昧10. 下列有关新文化运动表述不正确的是()A. 以《新青年》杂志和北京大学为主要阵地B. 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C. 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D. 一场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材料题11.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5年,进步知识分子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向封建的旧思想、旧道德、旧意识、旧政治猛烈的开火,在国内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
--孙风《从新文化运动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材料二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洁、旧伦理、旧政治。
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
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请回答:(1)据材料一,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什么?它的兴起距今多少年了?(2)据材料二,陈独秀提出“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的方法是什么?(3)综合以上材料,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作用是 ______A.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 B.救治了中国的黑暗C.传播了马克思主义 D.促进了文化的普及和繁荣。
12. 阅读下列材料: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位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位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了光明世界。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请回答:(1)材料中“德先生、赛先生”指什么?(2)此材料说的是哪一历史事件?(3)领导此事件的人物有哪些?答案和解析【答案】1.C2.B3.D4.C5.A6.B7.D8.B9.C 10.B11.A12.(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915年,由陈独秀、李大钊、胡适和鲁迅领导的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向尊孔复古的封建逆流展开猛烈的进攻.“德先生和赛先生”“德先生”指的是“D emocracy”(民主),“赛先生”指的是“S cience”(科学)。
(2)据材料“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位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位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了光明世界。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可知,材料说的是新文化运动。
1915年,进步的知识分子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掀起了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前期宣传民主科学,新文化运动是一场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3)1915年,由陈独秀、李大钊、胡适和鲁迅等领导的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科学两面大旗,向尊孔复古的封建逆流展开猛烈的进攻。
故答案为:(1)民主,科学;(2)新文化运动;(3)陈独秀、李大钊、胡适和鲁迅等。
【解析】1.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从第二卷起改称《新青年》),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陈独秀作为“文化伟人”他的主要历史功绩是发起新文化运动。
故选C。
本题以陈独秀被称为“文化伟人”“政治名人”为切入点,主要考查作为“文化伟人”他的主要历史功绩。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理解并识记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史实。
2. 据“我很欣赏胡适和陈独秀写的文章,他们一度成为我效仿的榜样,取代了我已不再崇拜的梁启超和康有为。
”可知,这份出版物应该是《新青年》。
1915年,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掀起了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故选B。
本题以毛泽东在谈及学生时代喜爱阅读的一份出版物时说的话为切入点,主要考查《新青年》。
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
理解并识记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史实。
3. 据所学知识可知,先进的中国人展开的一场场救治行动比喻成“自我疗伤”、“温药慢治”、“猛药重治”、“开颅洗脑”,这些救治行动是指中国近代化的探索,与“自我疗伤”、“温药慢治”、“猛药重治”、“开颅洗脑”这四种表述有关的事件分别是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
故D搭配错误。
故选D。
本题以把先进的中国人展开的一场场救治行动比喻成“自我疗伤”、“温药慢治”、“猛药重治”、“开颅洗脑”为切入点,主要考查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相关史实。
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图表信息并获取信息的能力。
理解并识记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史实。
4. 据“主张尊孔,势必立君,主张立君,势必复辟”,“孔教与共和…存其一必废其一。
”为此,陈独秀、李大钊等人掀起了新文化运动。
1915年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掀起了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
故选C。
本题以陈独秀说的话为切入点,主要考查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史实。
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但它有对东西方文化绝对否定绝对肯定的偏向。
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
理解并识记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史实。
5. 1915年,由陈独秀、李大钊、胡适和鲁迅领导的新文化运动,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高举“民主”“科学”两面大旗,向尊孔复古的封建逆流展开猛烈的进攻,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生气勃勃的思想解放潮流。
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故选A。
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
注意掌握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特点和曲折艰辛。
6. 1918年,李大钊在《新青年》上,连续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论文,颂扬十月革命;为了宣扬马克思主义,1918年底,李大钊等在北京创办了《每周评论》。
新文化运动中,进步知识分子创办的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刊物有《每周评论》和《新青年》。
故选B。
本题以新文化运动为切入点,主要考查进步知识分子创办的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刊物。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理解并识记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史实。
7. 1919-1949年称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爆发,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北伐战争开始于1926年;抗日战争发生于1937年-1945年;解放战争发生于1945年8月-1949年9月。
故选D。
本题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掌握这一时期重大事件的先后顺序。
解答本题需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
8. 据“白话文运动,在他画龙点睛之后,才走上正轨。
”可知“他”指的是胡适。
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提出写文章“不作无病之呻吟”“须言之有物”等主张。
故选B。
本题以历史学家唐德刚谈到新文化运动时说的话为切入点,主要考查胡适在新文化运动时期的贡献。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
理解并识记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史实。
9. 据“一曰,须言之有物…八曰,不避俗语。
”可知,该言论体现了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是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提出写文章“不作无病之呻吟”“须言之有物”等主张,体现了新文化运动的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故选C。
本题以胡适在《新青年》发表文章为切入点,主要考查新文化运动的内容相关史实。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史实。
10. 1915年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以《新青年》和北京大学为主要阵地,掀起了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本题主要考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史实。
11. (1)据材料一“1915年,进步知识分子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向封建的旧思想、旧道德、旧意识、旧政治猛烈的开火,在国内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