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十二课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归纳整理

(画线部分是重点,背熟,未画线部分用心看即可)第一课鸦片战争1、鸦片战争原因:根本原因(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直接原因(虎门销烟)2、时间(1840年------1842年)3、鸦片战争结果:清朝战败,签订中英《南京条约》。
4、中英《南京条约》时间?(1842年)内容?(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5鸦片战争影响?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6、(1840年的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7、(《南京条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8、虎门销烟时间是1839年6月。
林则徐是(民族)英雄。
他是禁烟第一人。
9、通过鸦片战争的学习吸取的教训(落后就会挨打)10、英国获得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权利是在(《虎门条约》)。
第二课第二次鸦片战争1、第二次鸦片战争原因(西方列强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2、第二次鸦片战争侵略者是(主犯:英法帮凶:美俄)。
3、火烧圆明园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时间是(1860年),侵略者是(英法)。
4、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俄国侵占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
5、中国近代史上割地最多的条约是(《瑷珲条约》)。
6、将九龙司地方一区割給英国的是(《北京条约》)。
第三课太平天国运动1.太平天国运动原因(鸦片战争的失败,进一步加深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阶级矛盾日益尖锐)2.太平天国运动开始标志(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金田村发动武装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3.太平天国初步建立起政权组织的标志是(永安封王)。
4.1853年定都(天京),是原来的南京。
太平军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
5.太平天国运动中颁布的两个纲领性文件是(《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
但都没有实行。
6.太平天国运动军事上进入全盛时期是(西征)。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2课 北伐战争和南京国民政府建立课件

的重要成果。
2021/12/9
第二页,共十三页。
导学提示 一 (tíshì)
6+2
• 1.任务(rèn wu):观看视屏资料,简单叙述国民
革命运动的兴起
• 2.流程:观看视频(shìpín)---展示
岳麓(yuè lù)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2课 北伐战争 和南 (BěifáZhànzhēng) 京国民政府建立
(一课时(kèshí))
2021/12/9
第一页,共十三页。
学习 目标 (xuéxí)
• 1、掌握: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的 目的、对象、主战场及重要战役;南京国民政 府的成立等史实。
2021/12/9
东北易帜:
代表人物: 张学良
标志着
南京国民政府在形 式上南北统一
2 评价:回答准确
学生得1赞
第八页,共十三页。
导学提示六:
1+2+2
任务 :合作 探究 (rèn wu)
(hézuò)
流程:思考、交流、展示
学习(xuéxí)本课后你认为: 国民革命是成功还是失败?为什么?
失败,因为国民革命没有完成 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不到半年时间,北伐军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为什么在短期内能取得这么大的成就。流程: 思考查找、交流整理、竞相展示。官兵的浴血奋战和共产党员的模范作用。流程:思考、交流、 展示
Image
12/9/2021
第十三页,共十三页。
时间
目的
总司令
北伐战争(BěifáZhànzhēng)
新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详细目录带页码

甲午中日战争 第五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 《马关条约》的签订 中国狂潮 瓜分中国狂潮 康有为与公车上书 第六课 戊戌变法 百日维新 义和团运动 第七课 抗击八国联军 抗击八国联军 《辛丑条约》的签订 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 第八课 革命先行者 同盟会与三民主义 革命志士的奋斗 第九课 辛亥革命 武昌起义 中华民国的建立 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 第十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中华民国的建立 《中华民国临时宪法》 二次革命 第十一课 北洋政府的黑暗统 袁世凯复辟帝制 治 护国战争 军阀割据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第十二课 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 五四运动的爆发 第十三课 五四运动 第四单元 五四运动的扩大 新时代的曙光 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第十四课 中国共产党诞生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全国工人运动的高涨 国共合作的实现 第十五课 北伐战争 北伐胜利进军 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南昌起义 第五单元 第十六课 毛泽东开辟井冈山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 秋收起义与井冈山会师 道路 峙 工农武装割据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 民族危机的加剧
起始页
2 5 6 8 9 11 13 15 16 20 21 22 24 26 26 28 30 32 33 35 38 39 42 44 46 47 48 50 51 52 53 56 57 59 61 61 63 64 66 70 71 73 75 76 78
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 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十课 正面战场的抗战
第二十一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
第二十二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
第二十三课 内战爆发 第七单元 解放战争 第二十四课 人民解放战争胜 利 第二十五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 第八单元 的变化 近代经济、社会与教 第二十六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 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发展
八年级历史上册重点知识汇总

1924 年创办的黄埔军校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 定了基础。 2.北伐胜利进军 (1)时间:1926 年
(2)目的: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3)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4)主要战场:湖南、湖北;
(5)主要战役:汀泗桥、贺胜桥、武昌战役;
5.太平天国运动: ①爆发时间、地点、领导人:1851 年,洪秀全在广西金田村领导太平天国 运动 ②定都:1853 年占领南京改为天京,定为都城,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 ③抗击洋枪队:A:1860 年,李秀成指挥的青浦大捷,大败洋枪队。
B:1862 年在慈溪战斗中,洋枪队头目华尔被击毙。
★第三课 收复新疆 1.阿古柏入侵新疆: (1)时间:19 世纪 60 年代 (2)支持者:英国、俄国 2.左宗棠收复新疆: 1875 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1876 年,左宗棠 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收复了除伊犁以外(1871 年俄国直 接派兵侵占了伊犁地区)的新疆。19 世纪 80 年代初,中俄签约,中国从
7.意义: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我国 2000 多年的封建帝制,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但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它没有改 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8.启示:辛亥革命的失败,证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当时中国是行不 通的。
★第九课 新文化运动 1.开始时间:1915 年 2.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3.两面旗帜:“民主”和“科学”。 4.主要阵地:《新青年》。 5.主要内容:前期:“四提倡、四反对”(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 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 文学);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李大钊) 6.对象:封建专制的尊孔复古思想。 7.性质: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8.地位和作用: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 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 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不过,新文化运动中也有对东西方文化绝对否定或绝 对肯定的偏向,这一直影响到后来。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4单元 从五四运动到红军长征第12课 国共与北伐战争课件 级上册历史课件

D.“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政策的确定
( B )2.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政治基础是 A.苏联的帮助
B.新三民主义 C.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D.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12/10/2021
第十三页,共二十六页。
课后作业(zuòyè)
( C)3.影视剧中经常引用总理遗言:“革命尚未
C.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D.公车上书
12/10/2021
第十七页,共二十六页。
课后作业(zuòyè)
( B )8.右图所示为近代某一战争形势示意图。下列
表述中与这场战争相关的是
A.促成(cùchéng)了国共两党合作
B.沉重打击了北洋军阀
C.实现了孙中山的理想
D.完成了民主革命任务
12/10/2021
内容(nèiróng)总结
学习目标。1.简述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的主要史实。材料三 “陈独秀下令将纠察队全体解散。帝国主义进攻北伐军,破 坏中国革命(gé〃mìng),并准备联合进行大规模的干涉。A.北伐战争的目的是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1927年初,全国革命(gé〃mìng)
23..时性间质、 :地 是点 一: 个_对_外__投_1_9靠_2_7帝_年_国_、_主南__义京__,_ 对内镇压人
民革命运动,代表
政府。
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
4.“宁汉合流”:
国民政府迁往
,
与
国民政府合并武。汉
南京
南京
第六页,共二十六页。
课题(kètí)探究与检测
合作探究
观察下图,阅读材料,联系所学知识(zhī shi)回答问 题。
第五页,共二十六页。
12/10/2021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二)

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二)第一课鸦片战争一、林则徐虎门销烟1、19世纪上半期,为了开辟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原因),英国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
2、鸦片走私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①白银外流,清政府财政危机。
②银价上涨,造成“银贵钱贱”。
③腐蚀统治机构。
④危害中国人身心健康,削弱军队战斗力。
3、1839年6月,林则徐在广州的虎门海滩烧毁鸦片两百多万斤。
4、虎门销烟的意义: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二、中英《南京条约》1、1840年6月,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
发动战争的原因:扩大海外市场和殖民地(根本原因),中国的禁烟运动(直接原因)。
2、1842年,中国战败,中英签订《南京条约》。
3、《南京条约》:内容危害割香港岛给英国破坏领土完整和主权赔款2100万元加剧了财政危机,加重人民的负担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破坏了贸易关税主权,逐渐沦为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场地协定关税4、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第二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一、第二次鸦片战争1、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1856年10月至1860年10月,以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两国为帮凶,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2、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在圆明园中掠夺珍宝,并焚烧罪证。
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
二、太平天国起义1、为了反抗清政府的封建统治,抗击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
1851年,农民革命领袖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发动起义(太平天国运动)。
2、1853年,太平军占领南京,把南京改名为天京,定为都城。
全盛时,太平天国已拥有中国的半壁江山。
3、1860年,中外反动势力成立洋枪队,由美国人华尔统领。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教案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12课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主要阵地、代表人物、旗帜、活动基地;掌握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容;认识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分析,学习从历史背景出发,联系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与影响的方法,从而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和解读,做到论从史出,以培养阅读、理解、分析材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两面旗帜的学习,增强在新时代条件下的民主与科学意识;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事迹的介绍与分析,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以及为建设国家、改造社会不断追求真理的精神。
1.立足史料实证,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识记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主要阵地、代表人物、口号。
(史料实证)2.立足唯物史观,掌握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究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意义,学会正确评价新文化运动。
(史料实证、唯物史观)3.立足家国情怀,理解陈独秀、鲁迅等人在反封建斗争中的勇敢精神和先锋作用,增强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历史使命感,增强民主与科学意识。
(家国情怀)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影响。
难点: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原因。
三、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学习、图表法、讲授法、读书指导法、预习法、材料分析法四、教学过程导入:教师:复习:1、说出我们学过的四次近代反侵略战争,结果如何?2、列举学过的近代对外探索活动,并说明结果。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建立起完整的时间线,便于学生认识到近代化的探索历程是循序渐进的)生:举手回答师:回答的非常好,这节课我们将会顺着历史的车辙继续了解先进的知识分子对中国近代的探索。
我们先通过两则材料来,了解一下当时中国的社会状态。
通过阅读材料你能总结出什么现象?新授:环节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教师出示材料:材料一:民国二年,某地农村百姓家的春联是:“帝德乾坤大,皇恩雨露深。
”材料二:1914年9月25日,袁世凯颁发《祭孔令》。
初中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整理汇总(6-12课)

初中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整理汇总(6-12课)第六课洋务运动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
2.时间: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3.代表人物:奕訢、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属于:地主阶级洋务派)4.目的: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5.主张(口号):师夷长技(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后期:以求富为口号)。
6.洋务派的主要活动:①前期创办军事工业(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②后期创办民用工业(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③筹建三支海军(南洋、北洋、福建);④兴办新式学堂(第一所新式学堂是京师同文馆)。
7.性质:一场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8.破产标志:甲午中日战争中,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9.失败原因:没有触动封建制度的根基。
10.评价: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一批近代企业。
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第七课戊戌变法(性质: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1.背景:民族危机的加重(表现为:《马关条约》签订);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2.时间:十九世纪末的1898年(旧历戊戌年)3.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4.主张:学习西方,实行君主立宪制,进行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以挽救民族危亡。
5.过程:公车上书(揭开维新变法序幕)、成立强学会(维新派政治团体形成标志)、颁布《定国是诏》(变法开始)、戊戌政变(变法失败)。
6.失败原因:一是脱离群众,仅依靠没有实权的光绪皇帝;二是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7.意义: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传播,具有爱国和进步作用。
8.启示:说明资产阶级君主立宪道路在中国是行不通的;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第八课辛亥革命1.背景:《辛丑条约》签订,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2.时间:1911年(旧历辛亥年)3.代表人物:孙中山等4.主张:以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主)为纲领,试图用革命的手段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结果: 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秋收起义
三湾改编
在各级部队设立党组织:班设小组, 连设支部营设党委,连以上设党代表。 还在军队里实行民主改革实行官兵平等。
三湾改编,确定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思考:为什么毛泽东要在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
1.井冈山处于湘赣边界的罗霄山脉,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2.远离大城市,敌人力量薄弱 3.附近农产品丰富,群众基础好,便于革命根据地 的建立和发展
四.井冈山会师
1928年一月份朱德、陈毅率南京起义剩余部队发 动湘南起义,受挫后向井冈山转移 毛泽东率部击退尾随朱德、陈毅的国民党追兵, 在毛泽东的掩护下朱德、陈毅部队于四月份到达 井冈山跟毛泽东所率部队会师
井冈山的胜利会师,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史 上的重要历史事件。根据中共湘南特委决定, 两军会师后,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会师 确保了革命的星星火种,乃至后来形成燎原之 势。
抗日战争时期:国名革命军第八路军、新四军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
起义部队南撤后在潮汕地区的活动
1927年9月23日攻占潮州
9月24日攻占汕头
9月30日遭到围攻后撤离
由于这个红色政权只维持了七天,故称之为 “潮汕七日红”。汕头有个“七日红公园”, 就是来源于此。
人 民 英 烈 , 豪 气 长 存
第十二课
聿怀初级中学812班
一.南昌起义
1.起义时间: 1927年8月1日 2.起义地点: 江西南昌 3.主要领导人: 周恩来,朱德,贺龙等 4.起义的结果: 占领南京,之后向南撤退 5.起义的意义: 打响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 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 一枪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名称演变
土地革命时期:工农红军第四军
一石记耻不记仇,百鼓敲出百世钟
Hale Waihona Puke 八七会议会议时间: 1927年8月7日
会议地点: 湖北汉口 会议内容: 正式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展开武装反 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路线
决定派遣毛泽东前往湖南领导秋收起义
三.秋收起义
1.时间:
2.地点:
1927年9月份
湘赣边界
3.过程:
占领小城镇 →受挫 →撤退→
→改变计划 →转移 →三湾改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