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9年各地语文中考及模拟卷《醉翁亭记》阅读题练习及答案汇集
《醉翁亭记》练习题答案

《醉翁亭记》练习题答案欧阳学文创编全国历年中考文言文汇编:《醉翁亭记》欧阳学文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4分)(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2)名之者谁()(3)行者休于树()(4)觥筹交错()2.翻译下面句子。
(4分)(1)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2)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3.用原文语句回答。
(4分)(1)叙述“醉翁”雅号由来的句子是(2)描写春、夏之景的句子是1.(4分,每小题1分)(1)像鸟张开了翅膀一样(2)取名(命名)(3)在(4)酒杯2.(4分,每小题2分)(1)它西南方向的山峦,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
(2)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3.(4分,每小题2分)(1)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欧阳学文创编欧阳学文创编(2)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11.(3分,每点1分)山水之乐;宴酣之乐;乐其乐也(乐人之乐、与民同乐)8.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4分)①杂然而前陈者()②弈者胜()③游人去而禽鸟乐()④不知太守之乐其乐()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
(4分)①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②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10.请用“/”标出下列语句中的语意停顿。
(每句标一处)(2分)①至于负者歌于途②人知从太守游而乐11.原文填空。
(2分)①第①段中描写山间秋冬景色的句子是:,。
②本文的主旨句是:。
12.第②段描写了哪几幅画面?请简要概括。
(4分)8.(4分)①摆开(摆放)②下棋③离开④以……为乐9.(4分)①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
(2分,译出大意给1分,“芳”:(香)花,“秀”:茂盛、繁茂译对1分)②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
(2分,译出大意给1分,“乐”:乐趣,“丝竹”:音乐译对1分)欧阳学文创编欧阳学文创编10.(2分)①至于/负者歌于途②人/知从太守游而乐11.(2分)①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1分)②醉能同其乐(1分)12.(4分)滁人游(1分)、太守宴(1分)、众宾欢(1分)、太守醉(1分)。
《醉翁亭记》阅读答案(15篇)

《醉翁亭记》阅读答案(15篇)《醉翁亭记》阅读答案(15篇)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我们经常跟阅读答案打交道,阅读答案可以给我们提供解题指导和解题思路。
还在为找阅读答案而苦恼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醉翁亭记》阅读答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醉翁亭记》阅读答案1《醉翁亭记》阅读训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瞑,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问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名之者谁名:命名 B.得之心而寓之酒寓:寄托C.佳木秀而繁阴秀:繁茂 D.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乐:快乐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四时之景不同曾不能损魁父之丘B.行者休于树其一犬坐于前C.而不知人之乐温故而知新 D.醉能同其乐安陵君其许寡人3.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作者以富有灵性的笔触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琅琊山变幻无穷的美丽景色,赏山乐水的欢畅与惬意跃然纸上。
2016-2019年全国各地历年中考文言文阅读《醉翁亭记》考题及答案汇编

2016-2019年全国各地历年中考文言文阅读《醉翁亭记》考题及答案汇编A.二0一九年语文中考卷1.2019年湖南省怀化市中考题(二)文言文阅读(17分)[甲]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堅尤美。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日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乙]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
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
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
遂书以名其亭焉。
(节选自欧阳修《丰乐亭记》)13.请用“/”为下面句子断句。
(标两处)(2分)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
1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4分)①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像鸟的翅膀一样)②醉翁之意不在酒(情趣)③因为本其山川(根据)④遂书以名其亭焉(起名,命名)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B)(3分)A.(1)山水之乐(2)乐其地僻而事简B.(1)在乎山水之间也(2)幸生无事之时也C.(1)名之者谁?(2)修之来此D.(1)山行六七里(2)日与滁人仰而望山【解析】B。
都属于判断句式,意思和用法就是一样的。
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①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远望那树木繁茂,又幽深又秀美的地方,那就是琅玡山。
②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喜欢这地方僻静,而政事简单,又爱它的风俗安恬闲适。
17.[乙]段中作者为亭子取名“丰乐亭”的原因是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和_喜与予游也(用原文语句回答)。
醉翁亭记中考阅读真题及答案

醉翁亭记中考阅读真题及答案文言文阅读是中考语文中的一个考试难点,想要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需要同学们重视文言文的阅读练习,下面店铺为大家带来醉翁亭记中考阅读真题及答案,供大家阅读练习。
醉翁亭记中考阅读原文: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醉翁亭记中考阅读题目: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
(2分)(1)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 (2)四时之景不同(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2)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3.请说说本文“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中的“乐”与范仲淹《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中的“乐”的相同点,以及这种思想在当今社会的积极意义。
(2分)醉翁亭记中考阅读题答案:1.(1)明名、取名(2) 助词;译为“的”2.(1) 游赏山水的乐趣,有感于心而寄托在酒上罢了。
醉翁亭记中考试题集锦(附答案)

《醉翁亭记》中考试题集锦一.[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乙]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乎,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未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醉翁亭记》) (每题2分,共10分)8.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往来而不绝者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B.居庙堂之高则忧居十日,扁鹊夏见C、不以物喜以天下之所顺D.宴酣之乐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9.[甲]文中的“进”是指“”,“退”是指。
10.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译文:11.《岳阳楼记》与《醉翁亭记》两文都表现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岳》文着眼于“”字,并以此作为进退的原则;而《醉》文则寄情山水,将统一起来,抒发自己的情怀。
12.从《岳阳楼记》全文来看,作者认为一个人应当具有怎样的抱负才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答:二.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时_________ 陈_________2.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最新醉翁亭记中考试题集锦(附答案)

《醉翁亭记》中考阅读理解试题精选题魏岗学校王泽维(一)阅读《醉翁亭记》一文,完成1∙4题。
(12分)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那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靠开,云归而岩穴瞑,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個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选出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
()(2分)A.环滁/皆山也B.而乐/亦无穷也C.负者/歌于途D.太守归而/宾客从也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名:(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晦:(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行者休于树于:(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临溪而渔渔:3.用现代汉悟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醉翁亭记》中考试题及答案

《醉翁亭记》中考试题及答案《醉翁亭记》中考试题及答案环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提携,往来而不绝者,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
(2分)⑴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 ⑵四时之景不同( )11.用现代汉语译下列句子。
(4分)⑴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⑵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12.请说说本文“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中的“乐”与范仲淹《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中的“乐”的相同点,以及这种思想在当今社会的积极意义。
(2分) 【答案】10.⑴命名、取名⑵助词;译为“的”11.⑴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而寄托在喝酒上罢了。
⑵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
12.相同点:两篇散文都是借触景生情来抒发自己的抱负和情怀,都表述了自己虽遭贬谪却仍怀济世安民、与民同乐的高尚情怀。
他们这种不以自己的进退得失为念,而“与民同乐”思想对今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只有心为民所系,关注民生才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醉翁亭记》中考真题一网打尽(含2019)+答案解析

《醉翁亭记》历年中考阅读真题及答案解析一、(2019年湖南省怀化市中考题)文言文阅读(17分)【甲】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堅尤美。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日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
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
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
遂书以名其亭焉。
(节选自欧阳修《丰乐亭记》)13.请用“/”为下面句子断句。
(标两处) (2 分)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
1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
(4 分)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语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 分)①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②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语回答)。
【答案】13.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
14.①像鸟的翅膀一样②情趣③根据④起名,命名。
15. B16. ①远望那树木繁茂,又幽深又秀美的地方,那就是琅玡山。
【乙】段中四字短语回答)。
【解析】13.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
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
此外,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根据句意来划分:本句句意为:宣扬皇上的恩德,和民众共享欢乐,这是刺史职责范围内的事。
于是就写下(这篇文章)来为这座亭子命名。
14.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为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①句意:有一座亭子像飞鸟展翅似地,飞架在泉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归:聚拢
3.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日出而林霏开.
开:消散,散开
B. 山间之四.时.也
四时:四季
C. 往来而不绝.者
绝:消失
D. 觥.筹交错
觥:酒杯
4.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野芳发.而幽香
发:开放
B. 临.溪而渔
临:来到,靠近
4
C. 泉香而酒洌.
11.将选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1)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2)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矣。
12.(甲)文的“太守之乐”与(乙)文中的“公之乐”分别指什么?(2 分)
2
(二)(13 分)
9.(1)驼背,指老年人。(2)清。(3)错杂的样子。(4)就,靠近,到。 (4 分。每小题 1 分)
凡公与州宾客者游焉,则必即丰乐以饮。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以见夫群山之相环,云烟之相滋, 旷野之无穷,草树众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则其心洒然⑤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噫! 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矣。
虽然,公之乐,吾能言之。吾君⑥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公乐也,一山之隅,一泉之旁, 皆公乐哉?乃公寄意于此也。
1
2019 年山东省枣庄市中考题
二)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 9~12 题。(13 分)
(甲)
至于负者歌于涂,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 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测;山看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 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B《生查子·元夕》、《卖油翁》都是欧阳修的作品。
C“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
D 宋朝的欧阳修、苏洵、曾巩都位于“唐宋八大家”之列。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3 分)
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10、选文中游人的“乐”指:
;太守的“乐”指:
。(4 分)
答案:
8、C 9、错杂地摆放在大家面前的(场面),是太守在宴请(宾客)。
2019 年上海市浦东新区中考一模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 8-10 题(9 分)
①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 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 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2017-2019 年各地语文中考及模拟卷 《醉翁亭记》阅读题练习及答案汇集
2019 年湖南省怀化市中考语文题 (二)文言文阅读(17 分)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堅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 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 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日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 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 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 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节选自欧阳修《丰乐亭记》) 13.请用“/”为下面句子断句。(标两处) (2 分)
伛偻:
(2)泉香而酒洌
洌:
(3)杂然而前陈者
杂然:
(4)则必即丰乐以饮
即:
10.下列各组加点词在句子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临溪而渔
则必即醒心而望
B.行者休于树
所欲有甚于生者(《鱼我所欲也》
C.以见夫群山之相环
无丝竹之乱耳(《陋室铭》)
D.醒能述以文者
君子深造之以道(《孔孟论学习》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 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
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①,欧阳公②作州之二年,构③亭日“丰乐”,自为记,以见其名之义。既又直④丰乐 之东,几百步,得山之高,构亭曰“醒心”,使巩记之。
D.选文巧用诗的语言表达形式,全用对句,句式整齐,音节铿锵,读来声声清朗,极具音乐的节奏美
9..选出对文章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第 1 段由远而近、从面到点,写出了醉翁亭的位置和环境。
B.第 2 段描写了山间朝暮、四时之景和太守的山水之乐。
C.第 3 段写“滁人游”“太守姿”“众宾欢” “太守醉”,是为了表现作者与民同乐的旨趣。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 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 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环.滁皆山也
环:环绕
B.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12. 选出对文章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
A、文章描写山中夏季景物的句子是“佳木秀而繁阴”。
B、文章第二段主要写了山间早晚和四季的景色及其带给游人的无穷乐趣。
C、文章第三段分别写了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四个场景,其核心为滁人游。
D、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是“太守之乐其乐”。
13. 选出对文章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D.欣赏山水自然景色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之中。
5
11.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二段写山间朝暮和四时之景色,是美丽的“风景画”。
B.作者用分述总收之法,将山水之乐具体化,点出乐字,使文意加深一层。
C.第三段写太守醉游琅琊山的情形,是生动的“风习画”。
D.作者极写游客之乐,侧面显示政治清明,表达出“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文意又深了一层。
①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远望那树木繁茂,又幽深又秀美的地方,那就是琅玡山。
②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喜欢这地方僻静,而政事简单,又爱它的风俗安恬闲适。 17. [乙]段中作者为亭子取名“丰乐亭”的原因是 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 和_ 喜与予游也 (用原文语 句回答)。甲乙两段都表现了作者 与民同乐 的思想感情(提取[乙]段中四字短语回答)。(1+1+2=4 分)
10、跟随太守游山之乐(游山之乐、观赏自然山水之乐);与民同乐(一百姓之乐而乐)。(4 分,每空 2 分)
3
天津市 2018 年中考训练题
醉翁亭记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出 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 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翼然: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的样子
C. 野芳.发而幽香
芳:花草发出的香味,这里引申为“花”。
D. 而乐亦无穷.也
穷:穷困
2.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蔚然:草木繁盛的样子
B. 醉翁之意.不在酒
意:意见
C. 名.之者谁
名:名词作动词,命名
D. 云归.而岩穴暝
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 1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 分) ①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像鸟的翅膀一样 ) ②醉翁之意不在酒(情趣 ) ③因为本其山川(根据 ) ④遂书以名其亭焉(起名,命名 )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B )(3 分) A. (1)山水之乐 (2)乐其地僻而事简 B. (1) 在乎山水之间也 (2) 幸生无事之时也 C. (1)名之者谁? (2) 修之来此 D. (1) 山行六七里 (2) 日与滁人仰而望山 【解析】B。都 属于判断句式,意思和用法就是一样的。 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分)
A、“环滁皆山也”总领全文山水自然环
B、“山水之乐”具体体现在山中朝暮、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也无穷。
C、文中第三段特意塑造了太守醉酒的形象,表现了作者“借酒解愁”的情感。
D、贯穿全文的主线是“乐”字。“醉”与“乐”是统一的,“醉”是表象,“乐”是实质,写“醉” 正是为了写“乐”
A、文章第一段描写景物分别是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来描写的。
B、文章第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开篇点题,引出“乐”字这一全文的主线。
C、文章通过对太守游琅琊山喝醉及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被贬后痛苦抑郁的思想感情。
D、文章用了 21 个“也”字,每一个“也”不仅帮助煞尾,还成了文章转折的标志。
14.选出对文章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 境描写,写景色顺序是由远及近。
10.B(3 分) 11.(1)脸色苍白,头发雪白,昏昏(或“东倒西歪”)地坐在众人中间的,是太守醉了。(2)大概可以 称得上是善于在山水之间寻找快乐了。 (4 分。每小题 2 分,关键词语理解正确、句式翻译恰当即可)
12.(甲)文“太守之乐”指与民同乐,乐民所乐;(乙)文“公之乐”指国家安定,百姓丰衣足食(答“吾 君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国家太平,人民幸福”“国泰民 安”等都可) (2 分。每点 1 分,意思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