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题训练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
中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题训练解题技巧讲解及练习题(含答案)

中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题训练解题技巧讲解及练习题(含答案)一、中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题训练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我为白菜狂的日子莫言12岁那年,一个临近春节的早晨,母亲叹息着,并不时把目光抬高,瞥一眼那三棵吊在墙上的白菜。
最后,母亲的目光锁定在白菜上,端详着,终于下了决心似的,叫我去找个篓子来。
“娘”我悲伤地问,“您要把它们……”“今天是大集。
”母亲沉重地说。
“可是,您答应过的,这是我们留着过年的……”话没说完,我的眼泪就涌了出来。
“我们种了一百零四棵白菜,卖了一百零一棵,只剩下这三棵了……说好了留着过年包饺子的……”我哽咽着说。
母亲靠近我,掀起衣襟,擦去了我脸上的泪水。
透过矇眬的泪眼,我看到母亲把那两棵较大的白菜从墙上摘下来。
最后,那棵最小的、形状圆圆像个和尚头的也脱离了木橛子,挤进了篓子里。
我熟悉这棵白菜。
因为它生长在最靠近路边那行的拐角处,小时被牛踩了一脚,一直长得不旺。
我和母亲格外关照它。
尽管还是小,但卷得十分饱满,收获时母亲拍打着它,感慨地对我说:“你看看它,你看看它……”在那一瞬间,母亲脸上洋溢着欣喜的表情,仿佛拍打着一个历经磨难终于长大成人的孩子。
去集市的路上。
寒风凛冽,有太阳,很弱,仿佛随时都要熄灭似的。
我的手很快冻麻了,篓子跌在地上,篓底有几根蜡条跌断了,那棵最小的白菜从篓子里跳出来,滚到路边结着白冰的水沟里,根跌损了。
母亲在我头上打了一巴掌,然后小心又匆忙地下到沟底将它抱上来放进篓子。
我知道闯了大祸,哭着说:“我不是故意的,我真的不是故意的……”母亲的脸色缓和了,没再打骂我,只用一种温暖的腔调说:“不中用,把饭吃到哪里去了?”然后蹲下身,将背篓的木棍搭上肩头。
终于挨到了集上。
母亲将篓子放在七姥爷的旁边,就让我去上学。
我也想走,但看到一个老太太朝着我们的白菜走了过来。
她用细而沙哑的嗓音问了白菜的价钱,摇摇头,看样子是嫌贵。
但她没有走,而是蹲下,揭开那张破羊皮,翻动着我们的三棵白菜。
她把那棵最小的白菜上那半截欲断未断的根拽了下来,然后又用枯柴一样的手指,逐棵地戳着我们的白菜。
初中语文小说阅读专题训练解题技巧分析及练习题(答案)

初中语文小说阅读专题训练解题技巧分析及练习题(答案)一、中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题训练1.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镜中人杨绛①我屋里有三面镜子,方向不同,光照不同,照出的容貌也不同。
一面镜子最奉承我,一面镜子最刻毒,一面最老实。
我对奉承的镜子说:“别哄我,也许在特殊情况下,例如‘灯下看美人’一霎时,我会给人一个很好的印象,却不是我的真相。
”我对最刻毒的镜子说:“我也未必那么丑,这是光线对我不利,显得那么难看,不信我就是这副模样。
”最老实的镜子,我最相信,觉得自己就是镜中人。
其实,我哪就是呢!②我曾用过一个最丑的老妈,姓郭。
她第一次来我家,我吓得赶忙躲开了眼睛。
她丑得太可怕了:梭子脸,中间宽,两头狭,两块高颧骨夹着个小尖鼻子,一双肿眼泡;麻皮,皮色是刚脱了痂的嫩肉色;嘴唇厚而红润,也许因为有些紧张,还吐着半个舌尖;清汤挂面式的头发,很长,梳得光光润润,水淋淋地贴在面颊两侧,好像刚从水里钻出来的。
③从前的老妈子和现在的“阿姨”不同。
老妈子有她们的规矩。
偷钱偷东西是不行的,可是买菜揩油是照例规矩,称“篮口”。
如果这家子买菜多,那就是油水多,“篮口”好。
我当家不精明,半斤肉她报一斤,我也不知道。
买鱼我只知死鱼、活鱼,却不知是什么鱼。
所以郭妈的“篮口”不错,一个月的“篮口”比她一个月的工资还多。
她讲工钱时要求先付后做,我也答应了。
但过了一月两月,她就要加工钱,给我脸瞧。
如果我视而不见,她就摔碟子、摔碗嘟嘟囔囔。
我给的工钱总是偏高的。
我加了工钱嘱她别说出去,她口中答应却立即传开了,然后对我说:家家都涨,不止我一家。
她不保密,我怕牵累别人家就不敢加,所以常得看她的脸子。
④她审美观念却高得很,不顺眼的,好比眼里夹不下一粒沙子。
一次,她对我形容某高干夫人:“一双烂桃眼,两块高颧骨,夹着个小鼻子,一双小脚,走路扭搭扭搭……”我惊奇地看着她,心想:这不是你自己吗?⑤我们家住郊外,没有干净的理发店。
我自己进城做个电烫,自己做头发,就可以一年半载不进城。
部编中考初中语文小说阅读技巧+专项训练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部编中考初中语文小说阅读技巧一、小说的概念小说是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它以刻画典型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着的环境的描写,来反映复杂的社会生活的。
二、小说的三要素典型人物、故事情节、典型环境是小说的三个要素。
三、小说中各种叙述手法的运用与作用⑴顺叙:按时间(空间)顺序来写,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⑵倒叙:不按时间先后顺序,而是把某些发生在后的情节或结局先行提出,然后再按顺序叙述下去的一种方法。
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⑶插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
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⑷补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
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照应上下文。
⑸平叙:(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四、小说的人物形象1、人物描写的方法:⑴正面描写:概括介绍、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细节描写、心理描写等。
⑵侧面描写:侧面烘托、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形象刻画基本技巧——各种描写手法的运用与作用⑴肖像、神态、动作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及性格特征。
⑵语言描写:①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
②描摹人物的语态,使形象刻画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⑶心理描写: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情感(矛盾/焦虑/担心/喜悦/兴奋等),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
⑷细节描写:更细腻地展示人物某一特征。
2、分析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及其作用。
解题思路:通过人物的描写(语言、行动、心理、肖像、细节)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然后根据题目要求作答。
XX是一个……的人物形象。
作为什么人,他怎么样,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思想品质)。
面对这些题型,一般可从四方面揣摩:第一,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新初中中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题训练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及答案

新初中中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题训练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及答案一、中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题训练1.阅读下面这篇小说,完成小题。
投宿崔丙刚刚走到半路就遇上了铺天盖地的大风雪。
“这狗日的天气!”刘槐第二回进山买羊又遇上了突变的天气。
这一次运气更坏,风十里雪十里,走了好久也没见着能遮风挡雪的地方。
天已擦黑,刘槐自己冷得骨头冒寒气不打紧,可不能叫刚买的二十几只羊给活活冻死啊!幸好转过一道山梁就听到了沉闷的狗叫,看见了昏黄的灯光。
刘槐依稀记得这个村子叫花沟,村里有个他认识的人叫杨树。
去年六月,刘槐第一次进山买羊就遇到了雷暴天。
电闪雷鸣中,他找到一处山崖下的石塘避雨。
进去看时,石塘下已有一个光着膀子的人正使劲拧自己淋湿的衣服。
天色本就阴沉,石塘下光线更暗。
羊群把他们东西隔开,那个人的模样看不真切。
刘槐说:“这狗日的天气。
”那人也说:“这天气,狗日的。
”两人彼此都不再说话,耳边听到的只有“轰轰”的雷声,羊群的“咩咩”声和雨打岩石的“啪啪”声。
六月的雨来得快,去得也快。
转眼雨就停了。
那人说:“大哥,我先走了啊。
”刘槐说:“大哥,哪村的?贵姓啊?”那人说:“山里人命贱,可不敢言贵,我叫杨树,我是——”话到这里猛地响了一个炸雷,引得羊群一阵躁动。
刘槐听到耳朵里的是“花沟”两个字。
刘槐说:“你是杨树,我是槐树,我叫刘槐。
我命也贱,是个牲口贩子。
”杨树说:“下回再来,到我家去歇脚,村口一打听就知道。
”这之后,两人没再见面。
不想在这风雪之夜,杨树成了刘槐的救命稻草。
刘槐敲开村口第一家院门,对开门的老妇人说:“跟婶子打听下,杨树家离这还远不?”老人迟疑片刻说:“这就是他家。
”刘槐长舒一口气:“婶子,我是杨树的朋友。
大雪封山天寒地冻我只有投奔这来了。
”老人茫然地看着这从天而降的人和羊群说:“你是树儿的朋友?”刘槐说是啊,把去年6月的事讲了一遍。
老人说:“赶紧进院吧,把羊赶进南边的厦屋,里面有花生蔓、山药蔓。
”刘槐把羊安顿好才进屋。
初中中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题训练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及答案

初中中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题训练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及答案一、中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题训练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霞光灿烂的早晨陈忠实不管夜里睡得多么迟,饲养员恒老八准定在五点钟醒来。
屋里静极了,耳边没有了骡马踢踏的骚动声音,也没有牛倒嚼时磨牙的声音。
恒老八坐起来的时候,猛乍想起,昨日后晌,队里已经把牲畜包养到户了。
他昨晚睡在这里,是队长派他看守一时来不及挪走的农具草料。
窗外很黑,隐隐传来一声鸡啼。
他又钻进被窝,却怎么也不能再次入睡……编上了号码的纸块儿,盖着队长的私人印章,揉成一团,掺杂在许多空白纸块揉成的纸团当中,一同放到碗里,摇啊搅啊。
队长端着碗,走到每一个农户的户主面前,由他们随意拣出一只来……队里给牲畜核了价,价钱比牲畜交易市场的行情低得多了,而且是三年还清。
这样的美事,谁不想抓到手一匹马或一头牛哩!八老汉早在心里祈愿,要是能抓到那头母牛就好了。
可惜,这牛到了杨三家里,明年准定生出一头小牛犊,人家的小院里,该是怎样一种生气勃勃的气派……他嫉妒起杨三来了。
杨恒老汉为公社整整喂了十九年牲畜了。
十九年来,他睡在塬坡上的这间饲养棚里。
无数个日日夜夜,牛马嚼草的声音,像音乐一样和谐悦耳。
牛马的粪便和草料混合的气味,灌进鼻孔,渗透进衣裤的布眼儿……可惜!没有抓到一头!这样的生活今天完结啰!从明天开始,他就要在自个的责任田里劳作了。
木格窗户透出一缕缕微微的亮光。
山野里传来一声声沉重的吭哧声,伴和着车轮的吱吱响。
一听见别人干活,恒老八躺不住了,他拉开门栓,一股初冬的寒风迎面扑来,让他打个寒颤。
从村庄通到塬坡上来的小路上,有人躬着腰,推着独轮小车,前头有婆娘肩头挂着绳拽着。
那是杨云山嘛!狗东西,杨庄第一号懒民,混工分专家,刚一包产到户,天不明就推粪上坡了。
勤人倒不显眼,懒民比一般庄稼人还积极了。
他想笑骂那小子几句,想想又没有开口。
既然懒民都赶紧给责任田施冬肥,恒老八这样的正经庄稼人还停得住么?回,赶紧回去。
中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题训练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

中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题训练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一、中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题训练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额尔古纳河右岸(节选)迟子建我是个鄂温克女人。
我的弟弟鲁尼降生了。
一看到鲁尼的笑脸,父亲阴沉的脸也会变得和颜悦色了。
父亲一心想把鲁尼培养成一个出色的猎手,因而鲁尼八九岁的时候,只要不是去离开营地太远的地方狩猎,父亲就会带上他。
我还记得那是一个凉爽的夏夜,是个满月的日子,我正跟着母亲在火塘边捻筋线,鲁尼跑进来,他兴冲冲地告诉我,一会儿父亲要带着他,乘着佳乌(桦皮船)去河湾打猎。
我对堪达罕(兴安岭森林里体态最大的动物,学名驼鹿)并没多大的兴趣,但我很想乘坐佳乌。
我央求母亲,让她跟父亲说说,把我也带上。
林克背着枪,带着我们穿过松林,来到河畔。
路上他嘱咐我和鲁尼,上了佳乌后,不许大声说话,不许往水中吐痰。
那条河流很狭窄,水也不深,林克就像揪出一个偷懒的孩子似的,把掩藏在河边草丛中的桦皮船拽出来,推到河水上。
他先看着我和鲁尼上了船,然后自己才跳上去。
船悠悠走起来的时候,我觉得耳边有阵阵凉风掠过,非常舒服。
在水中行进时看岸上的树木,个个都仿佛长了腿,在节节后退。
好像河流是勇士,树木是溃败的士兵。
林克将桦皮船荡进湖泊,我们划向湖对面一片起伏不大的山峦。
林克上了岸,他让我和鲁尼不要下船。
父亲一离开,鲁尼就吓唬我说,快看,前面有狼,我看见它的眼睛发出的亮光了!我刚要叫,听到了鲁尼的话的父亲回过头来,他对鲁尼说,我怎么跟你说的了?一个好猎手在出猎的时候是不能胡说八道、多嘴多舌的!鲁尼立刻就安静下来了,他用手指轻轻弹了几下船身,就像敲着他自己的脑壳反省似的。
林克很快回到了船上,他小声对我们说,他在岸上的草丛中发现了堪达罕的粪便和蹄印,粪便很新鲜,说明几个小时前它还来过这里。
从它的蹄印来看,它是一头成年的堪达罕,很有分量。
林克说我们到对面的柳树丛中守候它。
我们把船划到湖畔的柳树丛,桦皮船夹在其中,也就成了一片陆地。
初中语文小说阅读专题训练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

初中语文小说阅读专题训练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一、中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题训练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奶奶曹文轩开镰了,收割了,新稻登场了。
青铜的爸爸赶着拖着石磙的牛,碾着稻子。
稻粒不像麦粒那样容易从禾秆上碾下,碾一场稻子,常常需要七八个小时。
所有的稻子,几乎是一起成熟的,秋天又爱下雨,因此,全村的劳力,都必须被发动起来,不停地收割,不停地装运,不停地碾场。
深夜,爸爸的号子声在清凉、潮湿的空气中飘荡着,显得有点儿凄凉。
碾上几圈儿,就要将地上的稻子翻个身再碾。
通知大家来翻场的,是锣声。
锣一响,大家就拿了翻场的叉子往场上跑。
夜里,疲倦沉重的人们一时醒不来,那锣声就会长久地响着,直到人们一个个哈欠连天地走来。
第一场稻子碾下来,很快就按人口分到了各户。
当天晚上,人们就吃上了新米。
那新米有一层淡绿色的皮,亮亮的,像涂了油,煮出来的无论是粥还是干饭,都香喷喷的。
面黄肌瘦的大麦地人,吃了几天新米,脸上又有了红润,身上又有了力气。
这一天晚上,奶奶对全家人说:“我该走亲戚了。
”奶奶是要去东海边她的妹妹那儿。
奶奶说,她活不了太久,趁还能走动,她要去会一会妹妹。
爸爸妈妈倒也同意。
但是,他们没有想到奶奶去东海边还有更重要的原因。
过去的这段日子里,青铜家借了别人家不少粮食,等将这些粮食还了,青铜家的粮食又很紧张了。
奶奶想,她去她妹妹家住上一段时间,就会省出一个人的口粮。
妹妹家那边相对富裕。
还有,妹妹家那边,是一个大棉区,每到采摘棉花的季节,就会雇很多人采摘棉花,工钱是钱或是棉花。
她想弄些棉花回来,给青铜和葵花做棉袄、棉裤,马上就要过冬了。
日子过得这么清贫,这两个小的,却一个劲地蹿个儿,原先的棉袄、棉裤,即使没有破破烂烂,也太短了,胳膊和腿,去年冬天就有一大截露在了外面,让人心疼。
然而,奶奶只说去看看她的妹妹。
奶奶走后,青铜一家人,心里总是空空落落的。
过了半个月,奶奶没有回来,也没有一点儿音信。
妈妈开始对爸爸抱怨:“你不该让她去的。
部编中考 语文小说阅读专题训练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及答案

部编中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题训练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及答案一、中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题训练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多余一句话佚名那天,我坐公交车去找朋友。
车上人不多,但也没有空位子,有几个人还站着吊在拉手上晃来晃去。
一个年轻人,干干瘦瘦的,戴个眼镜,身旁有几个大包,一看就是刚从外地来的。
他靠在售票员旁边,手拿着一个地图在认真研究着,眼不时露出茫然的神情,估计是有点儿迷路了。
他犹豫了半天,很不好意思地问售票员:“去颐和园应该在哪儿下车啊?售票员是个短头发的小姑娘,正剔着指甲缝呢。
她抬头看了一眼外地小伙子说:“你坐错方向了,应该到对面往回坐。
”要说这些话也没什么错了,大不了小伙子下一站下车到马路对面坐回去吧。
但是售票员可没说完,她说了那多余的最后一句话:“拿着地图都看不明白,还看个什么劲儿啊!”售票员姑娘眼皮都不抬。
外地小伙儿可是个有涵养的人,他嘿嘿笑了一笑。
旁边有个大爷可听不下去了,他对外地小伙子说:“你不用往回坐,再往前坐四站换904也能到。
”要是他说到这儿也就完了那还真不错,既帮助了别人,也挽回北京人的形象。
可大爷一定要把那多余的最后一句话说完:“现在的年轻人哪,没一个有教养的!”站在大爷旁边的一位小姐就忍不住了:“大爷,不能说年轻人都没教养吧,没教养的毕竟是少数嘛,您这么一说我们都成什么了!”这位小姐穿得挺时髦,两细带子吊个小背心,脸上化着鲜艳的浓妆,头发染成火红色。
可您瞧人这话,不像没教养的人吧,跟大爷还“您”啊“您”的。
谁叫她也忍不住非要说那多余的最后一句话呢!“就像您这样上了年纪看着挺慈祥的,一肚子坏水儿的可多了呢!”没有人出来批评一下时髦的小姐是不正常的。
可不,一个中年的大姐说了:“你这个女孩子怎么能这么跟老人讲话呢!要有点儿礼貌嘛,你对你父母也这么说吗?”您瞧大姐批评得多好!把女孩子爹妈一抬出来,女孩子立刻就不吭气了。
要说这会儿就这么结了也就算了,可大姐的多余的最后一句话还没说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题训练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一、中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题训练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我为白菜狂的日子莫言12岁那年,一个临近春节的早晨,母亲叹息着,并不时把目光抬高,瞥一眼那三棵吊在墙上的白菜。
最后,母亲的目光锁定在白菜上,端详着,终于下了决心似的,叫我去找个篓子来。
“娘”我悲伤地问,“您要把它们……”“今天是大集。
”母亲沉重地说。
“可是,您答应过的,这是我们留着过年的……”话没说完,我的眼泪就涌了出来。
“我们种了一百零四棵白菜,卖了一百零一棵,只剩下这三棵了……说好了留着过年包饺子的……”我哽咽着说。
母亲靠近我,掀起衣襟,擦去了我脸上的泪水。
透过矇眬的泪眼,我看到母亲把那两棵较大的白菜从墙上摘下来。
最后,那棵最小的、形状圆圆像个和尚头的也脱离了木橛子,挤进了篓子里。
我熟悉这棵白菜。
因为它生长在最靠近路边那行的拐角处,小时被牛踩了一脚,一直长得不旺。
我和母亲格外关照它。
尽管还是小,但卷得十分饱满,收获时母亲拍打着它,感慨地对我说:“你看看它,你看看它……”在那一瞬间,母亲脸上洋溢着欣喜的表情,仿佛拍打着一个历经磨难终于长大成人的孩子。
去集市的路上。
寒风凛冽,有太阳,很弱,仿佛随时都要熄灭似的。
我的手很快冻麻了,篓子跌在地上,篓底有几根蜡条跌断了,那棵最小的白菜从篓子里跳出来,滚到路边结着白冰的水沟里,根跌损了。
母亲在我头上打了一巴掌,然后小心又匆忙地下到沟底将它抱上来放进篓子。
我知道闯了大祸,哭着说:“我不是故意的,我真的不是故意的……”母亲的脸色缓和了,没再打骂我,只用一种温暖的腔调说:“不中用,把饭吃到哪里去了?”然后蹲下身,将背篓的木棍搭上肩头。
终于挨到了集上。
母亲将篓子放在七姥爷的旁边,就让我去上学。
我也想走,但看到一个老太太朝着我们的白菜走了过来。
她用细而沙哑的嗓音问了白菜的价钱,摇摇头,看样子是嫌贵。
但她没有走,而是蹲下,揭开那张破羊皮,翻动着我们的三棵白菜。
她把那棵最小的白菜上那半截欲断未断的根拽了下来,然后又用枯柴一样的手指,逐棵地戳着我们的白菜。
撇着嘴说我们的白菜卷得不紧。
母亲用忧伤的声音说:“大婶子啊,这样的白菜您还嫌卷得不紧,那您就到市上,看看哪里还能找到卷得更紧的?”我对这个老太太充满了厌恶感,你拽断了我们的白菜根也就罢了,可你不该昧着良心说我们的白菜卷得不紧。
我忍不住冒出了一句话:“再紧就成了石头蛋子了!”老太太惊讶地看着我。
母亲转回头批评我:“小小孩儿,说话没大没小的!”老太太撕扯着那棵最小的白菜上那层已干枯的菜帮子。
我十分恼火,便刺她:“别撕了,你撕了让我们怎么卖?!”“你这个小孩子,说话怎么就像吃了枪药一样呢?”老太太嘟哝着,但撕扯菜帮子的手却并不停止。
她终于还是将那层干菜帮子全部撕光,露出了鲜嫩、洁白的菜帮。
这样的白菜包成饺子,味道该有多么鲜美啊!老太太抱着白菜站起来,让母亲给她过秤。
终于核准了重量,老太太说:“俺可是不会算账。
”母亲因偏头痛,算了也没算清,对我说:“社斗,你算。
”我找了根草棒,用刚学的乘法,在地上算着。
我报了一个数字,母亲跟着报出。
“没算错吧?”老太太用不信任的目光盯着我说。
“你自己算就是了。
”我说。
“这孩子,说话真是暴躁。
”老太太低声嘟哝着,从腰里摸出一个肮脏的手绢,层层揭开,露出一沓纸票,沾了些唾沫,一张张地数着。
她终于将数好的钱交到母亲的手里。
我看到七姥爷尖锐的目光在我脸上戳了一下,然后移开。
我放了学回家,一进屋就看到母亲正坐在灶前发呆。
三棵白菜都躺在蜡条篓子里,那棵最小的因剥去了干帮子,已经受了严重的冻伤。
我的心猛地一沉,知道最坏的事情已经发生了。
母亲抬起头,眼睛红红地看着我,许久,用一种让我终生难忘的声音说:“孩子,你怎么能这样呢?你怎么能多算人家一毛钱呢?”“娘”我哭着说,“我……”“你今天让娘丢了脸……”母亲说着,两行泪挂在了腮上。
这是我看到坚强的母亲第一次流泪,至今想起,心中依然沉痛。
(1)第一段用了大量的细节来刻画母亲,找出这些动词并说说它们表现了母亲怎样的心理?(2)作者回忆了那年随母亲卖白菜的事,母亲的言行举止表现了她怎样的形象?(3)文章多次写到那棵最小的白菜,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答案】(1)本段细节描写用了“叹息、抬高、瞥、锁定、端详”几个动词,生动地表现了在艰苦的年月里,母亲对自己珍爱的白菜不想卖又不得不卖的矛盾、无奈和痛苦的心理。
(2)表现了母亲本性善良、为人诚信、朴实能干、严格教子的品质。
(3)表现了这棵最小的白菜长成不易;表现了“我”对这棵白菜特别的喜爱;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我气愤时惩罚老太太多算一毛钱作铺垫;也用这棵最小白菜的曲折经历来暗示了“我”的人生经历曲折坎坷。
【解析】【分析】(1)第一段中体现细节描写的动词有“叹息着”“把目光抬高”“瞥一眼”“锁定”“端详着”“叫我去找个篓子”,用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突出了艰难饥饿年代里,母亲对大白菜的态度,既珍视大白菜而不想卖,又因生活困难而不得不卖掉大白菜的矛盾和无奈之情。
(2)依据第六段,“我因为手冻麻了而使得篓子跌在地上,最小的白菜的根跌损了。
母亲在我头上打了一巴掌”和第八段我厌恶老太太嫌弃白菜卷得不紧而忍不住说“再紧就成了石头蛋子了!”母亲转回头批评我:“小小孩儿,说话没大没小的!”都说明母亲严格教子。
依据倒数第二段第四段,母亲因为我多算了老太太四毛钱而哭泣,并说“你今天让娘丢了脸”,表现了母亲为人诚信,不多要别人一毛钱的品质,还表现了母亲严格教子的品质。
依据第六段我知道闯了大祸,哭着说:“我不是故意的,我真的不是故意的……”母亲的脸色便缓和了,且用一种温暖的腔调和我说话,蹲下身将背篓的木棍搭上肩头;第七段、第八段,母亲舞弊珍视白菜,却又任由老太太拽断了白菜根和撕扯着白菜上那层已干枯的菜帮子,说明母亲本性善良、朴实温和的特点。
(3)依据五段“我和母亲格外关照它。
尽管还是小,但卷得十分饱满”“收获时母亲拍打着它……母亲脸上洋溢着欣喜的表情,仿佛拍打着一个历经磨难终于长大成人的孩子”可知,这棵最小的白菜长成不易;表现了“我”和母亲对这棵白菜特别的喜爱和珍视;同时,正是因为格外喜欢和珍视这棵白菜,下文我才格外气愤老太太拽断了白菜根和撕扯白菜上那层已干枯的菜帮子,才想惩罚老太太而多算一毛钱,故写“最小的那颗白菜”为下文作铺垫,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联系那样艰难饥饿的年代和家里困苦的生活状态,“仿佛拍打着一个历经磨难终于长大成人的孩子”,也暗示这棵最小白菜的曲折经历,正如“我”的人生成长一样不易,侧面烘托母亲在艰难年代里抚养我长大的坚韧精神。
故答案为:⑴本段细节描写用了“叹息、抬高、瞥、锁定、端详”几个动词,生动地表现了在艰苦的年月里,母亲对自己珍爱的白菜不想卖又不得不卖的矛盾、无奈和痛苦的心理。
⑵表现了母亲本性善良、为人诚信、朴实能干、严格教子的品质。
⑶表现了这棵最小的白菜长成不易;表现了“我”对这棵白菜特别的喜爱;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我气愤时惩罚老太太多算一毛钱作铺垫;也用这棵最小白菜的曲折经历来暗示了“我”的人生经历曲折坎坷。
【点评】⑴此题考查对小说中人物的心理活动的理解能力。
做题要注意从以下方面进行分析:①结合人物活动的具体情境,揣摩人物的内心世界或情感变化。
②联系上下文,结合情节发展揣摩人物的心理情感变化。
③抓关键词,结合外部表情体会人物内心变化。
⑵此题考查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的能力。
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
⑶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本中具体物象作用的能力。
文本中的物象作用一般从三个方面思考:①情节结构上主要起到勾连上下文的线索作用,能够把众多的材料贯穿在一起,使文章更加紧凑;②内容:对内容的充实作用;③情感主旨上:作者寄托情感的载体,作者借这一物象表达一种特定的情感,有时也起到点明或深化主旨的作用。
此外,物象还可以揭示人物性格、衬托人物(或景物)、推动情节发展等作用。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卫生餐厅(美)约翰·爱伦“来两只嫩煮鸡蛋,一客家常油炸土豆条,一块乌饭浆果松饼,再加咖啡和鲜桔汁。
”我吩咐卫生餐厅的侍者,慢跑后的我感到饥肠辘辘。
我刚打开报纸,咖啡就端上来了。
“请用咖啡,”侍者说。
“不过,对不起。
我们的立法当局坚持要我们提醒顾客,每天喝三杯以上的咖啡有可能增加得中风和膀胱癌的危险。
虽然这是除去了咖啡因的,但食品和药物管理局仍要求我们说明,提取过程中或许还残留了微量的致癌可溶物。
”这才给我的杯子斟上。
侍者端着我叫的早点回来时,报纸差不多看完了第一版。
“您的鸡蛋,”侍者说,“如果不煮透,就可能含有沙门氏菌,会引起食物中毒。
蛋黄中有大量的胆固醇,它有诱发动脉硬化和心脏病的主要潜在危险。
美国心血管外科医生协会主张每星期至多只吃四个鸡蛋,吸烟者和身体超重十磅者尤应如此。
”我的胃感到一阵不舒服。
“马铃薯,”侍者继续着,“皮上的青色斑块有可能含有一种叫龙葵的生物碱毒素,《内科医生参考手册》上说龙葵碱会引起呕吐、腹泻、恶心。
不过放心,您用的土豆是仔细地去了皮的,我们的供应商还答应,如有不良后果,他们将承担一切责任。
”“但愿这‘不良后果’别降临到我头上。
”我想。
“松饼含有丰富的面粉、鸡蛋和黄油,还有乌饭浆果和低钠调味粉,唯独缺少纤维素。
营养研究所警告说低纤维饮食会增加胃癌和肠癌的危险。
饮食指导中心说面粉可能受到杀真菌剂和灭鼠剂的污染,可能含有微量的麦角素,它能引起幻觉、惊厥和动脉痉挛。
”顿时,我觉得焦黄松脆的松饼诱人的香味变得十分可疑了。
“黄油是高胆固醇食品,卫生部忠告近亲患心脏病的人限制胆固醇和饱和脂肪的摄入量。
我们的乌饭浆果来自缅因州,从未施过化肥和杀虫剂。
但美国地质调查队有报告说许多缅因州的浆果长在花岗岩地区,而花岗岩常常含有放射性物质铀、镭和氡气。
”我立刻想起了切尔诺贝利事故幸存者头发脱落的不雅观之状。
“最后,烘焙的麦粉中含有硫酸铝钠盐,研究者认为铝元素可能是早老性痴呆症的罪魁祸首。
”侍者说罢便离去了,令人肃然起敬的营养科普也许结束了。
侍者很快回来了,带着一只罐子。
“我还记得说明,我们的鲜桔汁是早上六点前榨的,现在是8:30正。
食物和药品管理局与司法部正在指控一家餐馆,因为它把放了三四小时的桔汁说成是新榨的。
在那个案子裁决前,我们的律师要求我们从每一个订了类似食品的顾客那儿弄一份放弃追究声明书。
”我填写了他递过来的表格,侍者用回形针把它附在账单上。
在我伸手取杯子时,侍者又拦住了。
“还有一件事”,侍者说,“消费安全组织认定您使用的叉子太尖太锋利,必须小心使用。
“好,祝您胃口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