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谓语
称谓用语

令世伯/伯母
敝世伯/伯母
學兄/姊
學弟/妹
貴同學
敝同學
同學
小兄/愚姊
令高足
敝門人
世兄
愚
令世姪
敝世姪
其他用語
對象
知照敬辭
祝頌問候語
請候語安好語
啟告語
祖父母
父母
膝下
恭 叩
敬 請
金安/福安
叩稟/敬稟/敬叩
師長
函丈/道鑒/壇席
恭 請
敬 頌
道安/鐸安/教安
敬上/謹上/謹啟
長輩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尊前/尊鑒/賜鑒
尊安/福安/崇安
令郎/媛令媛
小兒/女
賢媳
愚
令媳
小媳
幾孫/孫女
祖/祖母
令孫/孫女
小孫/孫女
賢姪/姪女
愚伯/伯母
令姪/姪女
舍姪/姪女
君舅/姑
媳
令舅/姑
家舅/姑
親戚稱謂表
稱人
自稱
稱對方親戚
稱己方親戚
外祖父/母
外孫/孫女
令外祖父/母
家外祖父/母
姑丈/母
內姪/姪女
令姑丈/母
家姑丈/母
舅父/母法
甥/甥女
令母舅/舅母
家母舅/舅母
借物歸還稱
“奉還”。(回稱:“領收”)
贊人貌美稱
“冠玉”。(回稱:“不敢當”)
出人群者稱
“巨擘”。(回稱:“過獎了”)
你我同心稱
“金蘭”。(回稱:“應該”)
事有奇緣稱
“三生有幸”。(回稱:“天與人賜”)
自提意見稱
“淺見”、“膚見”。(回稱:“高見”)
代人作事稱
敬辞谦辞—— 交际中的语言运用

交际中的语言运用学习目标:1、通过学习,懂得在交际中如何正确使用称谓语,委婉语。
2、通过探究交际中的语言运用,提高交际能力,了解传统的一些文化。
学习重点:1、了解说话语言的多样性。
2、了解“婉言”说话的场合、作用、方法。
主要内容:一、称谓语(1).亲属称谓在现代汉语中,亲属称谓大都能把其身份表明一览无余,如辈份(父辈:伯、舅;同辈:哥、妹、堂弟),父系或母系(姑、姨),直系或傍系(孙、侄孙),年龄的大小(叔、伯、哥、弟)及血亲或姻亲(哥、嫂子、姐、姐夫)。
(2)社交称谓(分为非亲属称谓和语境称谓)汉语中的社会称谓,只要有衔头的,基本上都可用作称谓。
如石班长、张助理、吴科长、陈会计等。
所有的职务:部长、省长、司长、厅长、校长、院长、厂长、经理等;军衔:上将、中将、中校、少尉等;职称:工程师、高工、教授、讲师、编审等;学位:博士;职业:医生、护士、老师、会计、律师、教练等都可以加上姓称呼别人。
(3)敬语和谦语中华民族文化传统要求人们在交往中对他人应使用敬称和谦称,应该尽量贬低自己、抬高他人以示谦虚、尊敬及客气等。
因此汉语里拥有大量的敬称、谦称的词和词组。
如称自己为“在下、鄙人、小弟、属下、老朽等”,称家人为“家父、家慈、家兄、敝东、敝岳、贱内、小儿、犬子等”。
以上为谦称。
对他人的尊称有“令尊大人、尊夫人、尊翁、尊府、令堂、令兄、令郎、令媛、令孙等”,以及“……君、……公、……老等”。
这类敬辞和谦辞反映了中国人比较独特的人际态度。
A。
“家大舍小令外人”a.对人称自己的长辈和年长的平辈时冠以“家”,如家父(家严)、家母(家慈)、家叔家兄等;b.对人称比自己小的家人时冠以“舍”,如舍弟、舍妹、舍侄等;(舍,舍间,含有家里的意思。
)c.称别人家中的人,冠以“令”表示敬重,如令堂、令尊、令郎、令爱等。
B。
另外还可用“犬子”、“小女”“足下”等表示谦逊。
例如:年龄称谓趣谈不满周岁——襁褓; 2~3岁——孩提;女孩7岁——髫年;幼年泛称——总角;男孩8岁——龆年; 10岁以下——黄口;13~15岁——舞勺之年; 15~20岁——舞象之年; 12岁(女)——金钗之年;13岁(女)——豆蔻年华,15岁(女)——及笄之年 16岁(女)——碧玉年华;20岁(女)——桃李年华;24岁(女)——花信年华20岁(男)——弱冠; 30岁(男)——而立之年;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70岁——古稀、杖国之年;80岁——杖朝之年;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鲐背之年; 100岁——期颐。
传统礼貌用语

.第七节常见的传统礼貌称谓用语敬辞用于对方,谦辞用于自己。
一.常见的传统礼貌称谓1.对别人家人的称谓令尊----尊称对方的父亲;令堂----尊称对方的母亲;令郎----尊称对方的儿子;令嫒----尊称对方的女儿;令亲----尊称对方的亲戚;令高足----尊称对方的学生;称别人兄妹——令兄、令妹;称别人家庭——府上、尊府。
2.对自己家人的称谓家父----谦辞,对人称自己的父亲;家母----谦辞,对人称自己的母亲;家兄----谦辞,对人称自己的哥哥;小儿----谦称自己的儿子;小女----谦称自己的女儿;称自己家庭——寒舍、舍下、草堂;父母单称——家父、家严,家母、家慈。
父去世称——先父、先严、先考;母去世称——先母、先慈、先妣;兄弟姐妹称——家兄、家弟、舍姐、舍妹;兄弟代称——昆仲、手足3.对亲友的称谓父母同称——高堂、椿萱、双亲、膝下;夫妻称——伉俪、配偶、伴侣;同辈去世称——亡兄、亡弟、亡妹、亡妻;妻父称——丈人、岳父、泰山;男女统称——男称须眉、女称巾帼;夫妻双方去世称——丧偶;老师称——恩师、夫子;学生称——门生、受业;学校称——寒窗、鸡窗;同学称——同窗。
4.社交用语和交友称谓初次见面说“久仰”;等候客人用“恭候”;对方来信叫“惠书”;请人帮忙说“劳驾”;托.人办事用“拜托”;请人指点用“赐教”;赞人见解用“高见”;求人原谅说“包涵”;老人年龄问“高寿”;客人来到用“光临”;与人分别用“告辞”;看望别人用“拜访”;请人勿送用“留步”;麻烦别人说“打扰”;求给方便说“借光”;请人指教说“请教”;欢迎购买叫“光顾”;好久不见说“久违”;中途先走用“失赔”;赠送作品用“斧正”。
二.常见的谦、敬辞规律(一)敬辞1. “令”字一族。
用于对方的亲属或有关系的人。
如令尊:尊称对方的父亲;令堂:尊称对方的母亲;令郎:尊称对方的儿子;令爱、令嫒:尊称对方的女儿;令兄:尊称对方的兄长;令弟:尊称对方的弟弟;令侄:尊称对方的侄子;另亲:尊称对方的亲戚。
称谓语称呼语吗对称谓语和称呼语的概念阐释

目录
01 一、称谓语与称呼语 的基本概念
02
二、称谓语与称呼语 的特性与作用03ຫໍສະໝຸດ 三、称谓语与称呼语 的应用场景
04 四、实例分析
05 五、总结
称谓语与称呼语:揭示对称谓语 和称呼语的概念和重要性
在日常交流和正式场合中,如何恰当地称呼他人是一种重要的社交技巧。称 谓语和称呼语在各种语境中都有其特定的使用规则,它们不仅传达了对他人的尊 重程度,也反映了文化、职业、社会地位等方面的差异。本次演示将对称谓语和 称呼语的概念进行阐释,并说明它们在人际交往和文学作品中的作用。
因此,在人际交往和写作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对称谓语和称呼语的运用。 要根据对方的年龄、性别、职业、地位以及交流的场合来选择适当的称谓和称呼, 以表达出恰当的情感态度和尊重程度。这样不仅能够提升个人魅力和人际交往能 力,也有助于提高写作水平和文学作品的感染力。
感谢观看
称谓语还具有传达尊敬、亲切或平等信息的作用。使用适当的称谓语能够表 达对对方的尊重程度,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也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2、称呼语的特点与作用
称呼语具有直接性、亲密性和礼貌性。在人际交往中,使用称呼语可以迅速 缩短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显示彼此之间的关系亲密程度。同时,恰当的称呼 语也可以表达对对方的尊重和关心,为进一步交流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实例分析
在《红楼梦》中,称谓语和称呼语的使用非常丰富。例如,贾母是贾家的核 心人物,她通常被家人和下人尊称为“老太太”,而在社交场合则使用“太太” 这个称谓。此外,贾母对待不同关系的人也会使用不同的称呼,如对待贾宝玉的 母亲王夫人时,她通常会使用“亲家”这个称呼来显示亲家之间的亲密关系。而 贾宝玉则称呼他的祖母为“老祖宗”,表达出对祖母的尊敬和亲近。
称谓语例句

称谓语例句第一人称:又叫“自称”。
常用“吾、我、余、予”等,还有帝王的专称“朕”和“孤”字。
通常都可译为“我”、“我们”、“我的”、“我们的”。
比如:1、已得履,乃曰:“吾亡持度。
”《郑人买履》——已经拿到了鞋子,竟然说:“我忘记了拿尺码。
”“吾”用于句首,作主语,代替“我”。
2、吾知子所以距我也,吾不言。
《公输》——我知道你用什么办法来对付我,但我不说。
“我”用于句末,代替说话之人,作宾语。
3、余闻而愈悲。
《捕蛇者说》——我越听越觉得悲伤。
“余”用于句首,代替听话之人,也就是柳宗元,作主语。
4、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岳阳楼记》——我看那巴陵的美景,全集中在洞庭湖上。
“予”字用于句首,代替“我”,作主语。
5、朕乃天子,说话岂能儿戏?——我乃一国之君,说话岂能反悔?“朕”便是皇帝的自称“我”。
6、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隆中对》——我有了孔明,就像鱼儿有了水。
“孤”字用于句首,代替刘备,作主语。
第二人称:又叫对称,常用“尔、汝、女、若、乃、而”等。
通常译为“你、你的、你们、你们的。
”1、尔安敢轻吾射!《卖油翁》——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呢!“尔”字用于句首,用来称代卖油老人,译为“你”,作主语。
2、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愚公移山》——你的思想顽固啊,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
“汝”字用于句首,用来指代“智叟”译为“你”,作主语。
3、子曰:“由,诲女知之乎?”《论语十则》——孔子说:“仲由,教导你的话都明白了吗?”“女”字用于句中,又在动词“诲”之后,作“诲”的宾语。
代替“仲由”,译为“你”。
4、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世家》——你是个被雇佣给别人耕田的的人,怎么会富贵呢?“若”用于句首,用来称代陈涉。
相当于“你”。
5、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乃翁。
陆游《示儿》——大王的军队平定了中原的日子,家中祭祀时不要忘了把这个喜讯禀告给你的父亲。
句中的“乃”就是代词,“你的”。
6、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你爹爹回来时,一定会跟你算账的。
称谓语

【谦称】谦称是表示谦虚的自称。
古代君主自称孤、朕、寡人、不谷。
一般人自称臣、仆、愚、蒙、不佞、不敏、不肖、不才、在下、下走、下官、鄙人、小人、小可、后生、晚生、侍生等。
女子自称一般用妾、奴等。
对他人称自己的妻子一般为拙荆、贱内、内人、山荆、荆屋、山妻,称自己的儿子为小儿、犬子、息男,称女儿为息女、小女等,主要用于口语,常见於戏剧。
(1)表示谦逊的态度,用于自称。
愚,谦称自己不聪明。
鄙,谦称自己学识浅薄。
敝,谦称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好。
卑,谦称自己身份低微。
窃,有私下、私自之意,使用它常有冒失、唐突的含义在内。
臣,谦称自己不如对方的身份地位高。
仆,谦称自己是对方的仆人,使用它含有为对方效劳之意。
(2)古代帝王的自谦词有孤(小国之君)、寡(少德之人)、不谷(不善)。
(3)古代官吏的自谦词有下官、末官、小吏等。
(4)读书人的自谦词有小生、晚生、晚学等,表示自己是新学后辈;如果自谦为不才、不佞、不肖,则表示自己没有才能或才能平庸。
(5)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时,常用“家”、“舍”等谦词。
“家” 是对别人称自己的辈份高或年纪大的亲属时用的谦词,如家父、家母、家兄等。
“舍”用以谦称自己的家或自己的卑幼亲属,前者如寒舍、敝舍,后者如舍弟、舍妹、舍侄等。
(6)其他自谦词有:因为古人坐席时尊长者在上,所以晚辈或地位低的人谦称在下;小可是有一定身份的人的自谦,意思是自己很平常、不足挂齿;小子是子弟晚辈对父兄尊长的自称;老人自谦时用老朽、老夫、老汉、老拙等;女子自称妾;老和尚自称老衲;对别国称自己的国君为寡君。
现代汉语亲属称谓中敬谦称的使用特点作者:未知来源:不详发布时间:2009-10-21 9:19:24 减小字体增大字体【摘要】传统汉文化深深地影响了汉语亲属称谓的价值取向,了解亲属称谓中敬谦称的特点,有利于我们正确地使用这些敬谦称。
【关键词】亲属称谓;敬称;谦称;使用特点汉语亲属称谓中敬谦称的特点与传统的汉文化关系密切,或者说,传统的汉文化深深地影响了汉语亲属称谓的价值取向,而敬谦称就是这种影响的表现之一。
应用文语言常用词汇

(一)称谓语称与对方有关的事物常用“你”,如“你省”、“你部”。
如是平行文则宜用敬辞“贵”,如“贵部”、“贵局”、“贵市”、“贵会”、“贵社”、“贵公司”、“贵单位”等。
称与自己有关的事物常用“我”、“本”,如“我省”、“我部”、“我局”、“本公司”、“本会”等。
公文中间接称呼有关的人或单位常用“该”,如“该同志”、“该人”、“该地区”、“该单位”等。
(二)起首语对下级机关或人民团体来文有所批复时,起首常用“关于《……的报告》收悉”、“关于……的电文已悉”等。
《通知》常用“为了……”开头。
(三)承启语在公文的缘由表述完毕后,常用“为此,特作如下通知”、“特此命令你们”等领起下文。
(四)结尾语是各类公文正式结尾时表收束、强调、祈请等的用语,可用“以上各项,望各地遵照执行”、“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情况,认真贯彻执行”、“是否有当,请予批复”、“当否,请批示”、“请予审批”、“以上报告如无不妥,请批转各地、各有关部门执行”。
三、公文用词的特殊性所谓公文用词的特殊性,是指公文有一套较常用的专用词语,这些词语用起来能体现公文的严肃性和准确性。
开头用语有:“按照”、“为了”、“根据”、“鉴于”、“依照”、“据查”、“关于”、“报告悉”、“电悉”、“奉”、“查”、“前奉”、“据”、“……报称”、“……电称”、“制定”、“特派”、“任命”、“兹聘”、“派”、“惊悉”、“阅悉”、“谨悉”等。
结尾用语有:“望”、“请”、“特此函告”、“为盼”、“是否可行”、“当否”、“请批示”、“祈请批复”、“盼回复”、“望遵照执行”、“特此通知”、“请批转……执行”、“特此布告”、“此复”、”此致”、谨呈”、“谨报告”、“特此电陈”、“此令”、“此批”、“此布”、“为荷”等。
过渡用语有:“为此”、“为此……特……”、“对比……”、“为……”、“结合……”等。
称谓用语有:“贵省”、“贵局”、“该地区”、“我市”、“我县”、“本镇”等。
中国古代礼仪用语

中国古代礼仪用语中国号称文明古国,世人誉之为礼仪之邦。
人际交往,礼貌当先;与人交谈,称谓当先。
正确地掌握和运用礼仪用语,是人际交往中不可缺少的素质。
一、口头称谓语1、用“道德高尚”的说法称呼对方,如称人为“子、夫子、先生”等等。
2、从辈份上尊称对方,如称人为“父老、父、丈人、母、媪、老伯”等。
3、称对方的字、号。
4、称对方的身份时加上“贤、尊、高”等字眼。
如“贤侄”、“贤婿”等。
5、用对方的部下来代称对方,表示由于尊敬的缘故,不敢直接指呼对方。
古代第一人称代词除了“我”以外,还有“余、吾、予、朕、台、卯”等。
但古人对长辈或平辈说话时,也不用他们而是毫无例外地用谦称。
例如:1、用“道德不高尚”或“不聪明”的说法来称呼自己。
如自称“鄙人、小人、愚、愚弟”等。
2、“用辈份低”的说法来称自己。
例如自称“小弟、小侄”等。
3、用“地位卑微”的说法来称呼。
例如自称“臣、仆、在下、牛马、自己下走”等等。
4、称自己的身份、职务,有时还加上“卑、小、贫”等字眼。
例如自称“弟子、学生、小生、贫僧、卑吏、卑职”等。
5、直呼自己的名。
例如孔子自称“丘”。
古人的礼貌语言还表现在:凡是说到与对方有关的行为、人物、事情、物品时,大都要使用尊敬、委婉的说法,例如:称别人的姓、名和字为“贵姓、大名、尊讳、尊字”等。
称别人年龄为“贵庚、尊庚、芳龄、高寿”等。
称别人的住处为“尊府、府上、尊寓、华居”等。
称别人的神态、相貌为“风采”等。
称别人的亲属去世为“作故人、谢宾客、仙游”等。
同样地,说到与自己有关的人和事物时,也一律采用谦虚的说法。
例如:称自己的孩子为“犬子”。
称自己的朋友为“敝友”。
称自己的意见为“愚见、愚计”。
向别人询问叫“拜问”。
二、交友称谓古人云:“君子之交淡如水”,自古以来,我们对交什么性质的朋友,都有明确的称谓。
杵臼之交:交友不分贵贱;(《聊斋》)布衣之交:普通百姓间的交往;(《廉蔺列传》)莫逆之交:彼此情投意合;(《北史》)刎颈之交:即使掉脑袋也不变心;(《廉蔺列传》)再世之交:与人父子两代都结成朋友;忘年之交:不计年岁长幼以才能德行为主的交往;竹马之交:幼年男女之间的交往;君子之交:看似平淡重在道义的朋友;车笠之交:不以贵贱而异的朋友;忘形之交:彼此以心相许不分形迹;金石之交:交谊深厚、如金石般坚固;金兰之交:友情契合,如同兄弟;平昔之交:往日结交的朋友;肺腑之交:无话不谈,推心置腹的朋友;贫贱之交:贫困时结交的朋友;诗文之交:以诗文往来结交的朋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称谓语
称谓语是指说话人在语言交际中用于称呼受话人而使用的人称指示语。
在各民族的日常交往中,称谓语起着及其重要的作用,不仅具有一般的人称指示功能,而且还具有重要的礼貌功能。
由于各民族之间的价值观念以及文化背景的不同,不同的民族成为词语的数量和指称的范围各有不同。
称谓语,就是对别人的称呼语。
称谓语既是语言现象,也是社会、文化现象。
在任何语言中,称谓语都担当着重要的社交礼仪作用。
一般说来,称谓可分为亲属称谓和社交称谓两大类型。
1、亲属称谓
亲属称谓指的是以本人为中心确定亲族成员和本人关系的名称,如,伯、舅、哥、妹、堂弟姑、姨、直系孙、侄孙叔、伯、哥、弟哥、嫂子、姐、姐夫。
2、社交称谓
1)代词称谓我你您他她我们你们他们她们咱们人家咱大家各位诸位2)社交称谓先生小姐女士夫人殿下等
3)职衔称谓
职务:部长、省长、司长、厅长、校长、院长、厂长、经理等;
军衔:元帅、将军、上将、中校、少尉等;
职称:工程师、教授、讲师等;
职业:医生、护士、老师、会计、律师、教练等都可以加上姓称呼别人。
4)关系称谓同志老师师傅老板朋友
5)名字称谓,用于平辈间:小名大名绰号
6)亲昵称谓
3、敬语和谦语
在称谓语中,尤其要注意敬词和谦词的使用。
中华民族文化传统要求人们在交往中对他人应使用敬称和谦称,应该尽量贬低自己、抬高他人以示谦虚、尊敬及客气等。
因此汉语里拥有大量的谦称、敬称的词和词组。
谦称,表示谦虚的称呼。
用来表示谦称的词叫做谦辞。
如,“犬子”“小女”“足下”。
为了表示谦逊,可以用某些词语称呼与自己有关的人物。
从修饰的词性来看,可分为三种情况:
1)用形容词来修饰,常见的有:
愚:愚兄、愚弟、愚见、愚意
拙:拙笔(谦称自己的文字或书画)、拙著、拙作、拙见
敝:敝国、敝邑、敝友敝东敝岳
鄙:鄙人、鄙意、鄙见
贱:贱躯、贱息(在国君皇帝面前称自己的儿子)。
(“贱”相当于“我的”)
小:小弟(男性在朋友或熟人之间的谦称自己)小女、小儿、小号、小可(多见于早期白话谦称自己)
微:微臣
老:老粗(谦称自己没有文化)、老朽(老年人谦称自己)、老脸(年老人指自己的面子)、老身(老年妇女谦称自己)
卑:卑职、卑吏
2)用动词来修饰, 常见的有:
窃:窃思、窃念、窃闻
伏:伏惟、伏闻
3)用名词来修饰, 在别人面前谦称自己的家人,比自己年纪长的用“家”,比如:家兄、家父、家严、家母、家慈;在别人面前称呼比自己年纪小或辈分低的亲属用“舍”(舍,舍间,含有家里的意思。
),比如:舍弟、舍侄。
总结“家大舍小令外人” 称别人家中的人,冠以“令”表示敬重,如令堂、令尊、令郎、令爱等。
4、社交用语和交友称谓:
初次见面说“久仰”;等候别人用“恭候”;对方来信叫“惠书”;
请人帮忙说“劳驾”;托人办事叫“拜托”;请人指点用“赐教”;
赞人见解用“高见”;求人原谅说“包涵”;老人年龄问“高寿”;
客人来到用“光临”;与人分别用“告辞”;看望别人用“拜访”;
请人勿送用“留步”;麻烦别人说“打扰”;求给方便说“借光”;
请人指教说“请教”;欢迎购买叫“光顾”;好久不见说“久违”;
中途先走用“失陪”;请人改稿说“斧正”;自称礼轻称“薄礼”;
5、年龄称谓:
不满周岁—襁褓; 2~3岁—孩提;女孩7岁—髫年;男孩8岁—龆年;幼年泛称—总角; 10岁以下—黄口; 13~15岁—舞勺之年; 15~20岁—舞象之年; 12 岁(女)—金钗之年; 13岁(女)—豆蔻年华,;15岁(女)—及笄之年;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至出嫁—梅之年;至30岁(女)—半老徐娘; 20岁(男)—弱冠; 30岁(男)—而立之年; 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 岁—杖朝之年; 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鲐背之年; 100岁—期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