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_美女_称呼语的语用解读
称呼语及其语用功能

称呼语及其语用功能1. 简介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使用称呼语来表达自己对受话人的尊重、亲近等情感,同时也可以通过称呼语来表达自己的社会身份和角色。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称呼语及其语用功能:•称呼语的定义和分类•称呼语的语用功能•称呼语的使用方法与技巧2. 称呼语的定义和分类2.1 定义称呼语是人们在语言交际中,用以表示受话人身份、地位、关系、情感等因素的一种语言现象。
称呼语也可以看作是对受话人一个适当的尊称或敬称。
2.2 分类称呼语根据使用场合和形式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敬称:用于表示对受话人的尊重和敬意,比如“先生”、“女士”、“教授”等。
•尊称:用于表示对受话人的尊敬和敬重,比如“老师”、“医生”、“长辈”等。
•亲称:用于表示对受话人的亲近和熟悉,比如“爸爸”、“妈妈”、“好友”等。
•称谓:用于表示对人物身份、地位、职业等的尊重或称呼,比如“总统”、“CEO”、“国王”等。
3. 称呼语的语用功能3.1 社交功能称呼语在社交交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社交场合中,使用适当的称呼语可以表明自己的身份、地位和社会角色,同时也能够体现人们对人际关系的重视和尊重。
比如在商务谈判中,用“先生”、“女士”等敬称表示自己的尊重和对对方身份的认可;在亲密的朋友之间,可以使用“小名”或“昵称”等亲称,表示彼此之间的亲密关系。
3.2 敬意和尊重的表达称呼语可以用来表示对受话人的尊重和敬意,尤其是在表达礼节、道歉、致意等情境中。
使用适当的敬称可以使人们彼此之间更加和谐、协调。
比如在向长辈致意或写信时,使用“尊敬的……”等称谓表达自己的敬重之情。
3.3 社会身份和角色表示称呼语还可以用来表示人们的社会身份和角色。
比如“总统”、“教授”、“医生”等称谓,都可以向外界展示其职业身份和地位。
使用适当的称谓还可以帮助人们树立自己在社会中的形象和地位。
3.4 表示感情和亲近称呼语可以用来表达人们之间的感情和亲近程度。
使用亲称可以表示自己与对方之间的亲密关系,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
近十年我国“美女”称呼泛化研究综述

近十年我国“美女”称呼泛化研究综述作者:丁颖来源:《东方教育》2018年第26期摘要:“美女”称呼的泛化研究是近十年才在我国出现的一种新型大众文化趋势。
目前我国对该称呼研究主要从两个方面展开:一是从认知语言学进行研究,包括语义和语用功能分析;一是从泛化原因及局限性进行研究,包括审美标准、社会历史原因等方面。
关键词:美女;泛化;综述近年来,一些学者从“美女”称谓语泛化这个视角展开文学研究,并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且已经取得了一些不容忽视的成绩。
本文试对这一研究进行探寻。
语言是底座,人际交往需要特定的礼貌称谓,而怎么选择和使用称谓语是值得深究的。
每个时代对称谓语的运用也侧面表现出时代性、思想性以及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心理。
“美女”称谓反映了某一时期的大众文化和人们的思想观念,俨然已成为中国的一种特色文体。
本文通过收集相关文献、论文和资料,试图对“美女”的渊源以及对“美女”称呼泛化做出深刻解读,进一步分析目前“美女”的社会文化心理,并从这一称呼的演变来探讨当代文化审美的转向。
众多作家对“美女”这一称呼语进行不同角度的研究,其研究的中心点离不开“美女”。
《现代汉语词典》中对“美女”的解释是“美貌的年轻女子”,但随着人们的认知和时代的发展变化,这一词出现了泛化的现象,这也反映着现代社会人们对于美的认识更趋于包容。
对于“美女”这一称呼的研究也更趋多元。
从目前看来,对于“美女”称谓语的研究主要从两方面展开:一是从“美女”这一词语的认知语言学中的语用角度来解读;二是从社会文化视角来探究“美女”一词的泛化。
一、从认知语言学角度进行研究取得的成果(一)语义方面在《语言与文化视角下的“美女”称谓泛化现象分析》中王珊珊从语义角度解释“美女称呼”的泛化现象,她指出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的认知更广泛,“美女”的语义更加多元化。
岳军在《“美女”称谓在日常交际中的语义泛化》中指出“美”已渐趋虚化,成为虚指。
同时,作者从这一称呼多频繁使用于陌生人之间、多层指称义、无年龄限制三个方面总结了“美女”泛化的主要体现,“美女”的语用意义胜过称谓本身。
美女:流行称谓分析

美女:流行称谓分析作者:和琳来源:《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06年第07期引言中国素有“四大美女”之说。
且不论哪“四大”,但说“美女”。
“美女”一词一般可以理解为偏正式复合词,《现代汉语词典》“美”下有“美女”这一词条,释义为美貌的年轻女子[1]。
而今的流行称谓“美女”,则成了标准的复合式偏义词了,偏重“女”而非“美”。
1.语言现象不知不觉中,“美女”遍地开花。
一方面是生活中的事实,一方面是语言现象中的事实。
日常生活方面,由于生活水平普遍提高,温饱之余,人们开始追求精神层面的富足。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人们在追求仪表态势美的过程中,除了自身注意保养之外,还有专业的美容、护理等,这使得人们的容貌态势得以较好地保持。
另一方面,随着观念的变化,审美个性化,美不再是“双眼皮、大眼睛、高鼻梁、樱桃小嘴”。
个性化的审美观之下,各色女子都成一方不可替代的风景。
美,在现代社会变得日益多元化。
随着满大街美女的涌现,流行称谓“美女”也悄然走红。
街市、校园、网络,“美女”随处可闻可见。
这也得益于人们观念的变化。
被人盛赞时不再谦虚到不好意思地说“哪里,哪里”,而是面含微笑直视赞美者大方地说“谢谢”。
“美女”一词历经了生活和语言的双重洗礼,其语义已泛化,成为流行称谓。
2.“美女”泛化分析由称呼身边熟悉的年轻漂亮的女子为“美女”,到称呼长相虽不再年轻但扮像年轻的姿色平平的陌生人为“美女”,流行称谓“美女”发生了微妙又明晰的变化:语义泛化。
表现为以下方面:2.1 亲疏:熟悉的人——陌生人“美女”作为面称,最初用于彼此熟悉的人们之间,蕴藏亲昵语气,饱含羡慕之情。
出于交际策略,“美女”用于陌生人,情感因素淡了些,实用因素有所增加:鉴于中国当前社会通称用语不完善,非正式场合陌生的年轻人之间称呼语缺位,“美女”应运而生。
2.2 范围:漂亮女子——普通女子赞赏对方是种行之有效的交际策略,漂亮女子被赞为“美女”,被赞赏者心情愉悦地坦然受之;普通女子被赞为“美女”,被赞赏者心怀感动地欣然接受。
试析语言学视野下的流行语“美女”

试析语言学视野下的流行语“美女”本文从语义和语法角度对当下流行语“美女”进行了分析,发现“美女”在使用中已经发生了泛化和虚化现象,其语义特点、使用范围和感情色彩也随之发生了一些变化。
通过对近年来论文中出现的与其相关的语法结构进行了统计和分析,发现“美女”的组合能力很强。
本文还从语用角度对“美女”的表达功能做了分析,并对其使用语境做了归纳,以期为人们在交际中得体用词提供一定的帮助。
标签:美女语义语法结构语用《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对“美女”的释义为“美貌的年轻女子”。
据此释义,某一女性要成为”美女”,至少得具备两个区别义素:容貌美丽;年龄不大。
可见,“美女”这个词是有着明显标记性的词语,真正的美女可就凤毛麟角了。
改革开放以来,“美女”一词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不断变化,所以经常被青少年用于网络、报刊等媒体和日常口语语体中。
此外,由于青少年的求新求异和从众的心理影响,“美女”也从凤毛麟角发展到批量生产了。
其语义范围和感情色彩都发生了泛化。
一、“美女”的语义和语法结构分析(一)语义1.语义特点“美”本身是个具有描述性和评价性特征的形容词。
“美女”则是个偏正结构,中心语为“女”,是对既年轻又美丽的女子的概括,体现出词义的概括性特点。
但这其中并未具体阐述美的细节和标准,也就是说它的语义特点又呈现出模糊性。
这样“美女”一词在具体语境中因其模糊性和概括性及使用者的认知多元化而产生了泛化现象。
2.语义范围“扮相年轻”这个义素是针对“容貌年轻”提出来的。
就年龄而言,美女和年轻女子都无所谓扮相年轻,所以不做标记。
对美女和女人进行义素分析如下:义素对象长相美丽容貌年轻扮相年轻女性美女+ + +资深美女+ - + +年轻女人+ - + +中老年女人+ - - + +资深美女年龄较大,按说已超越了“美女”的语义范围,若无“扮相年轻”这个语素则称不上“资深美女”。
中年女人也如此。
因此,从上表可以得出“美女”这个词语,就“年轻”这一义素来说,开始由“容貌年轻”向“扮相年轻”扩大。
用面子理论对“美女”称谓的泛用化探讨

用 面子理论对“ 美女 谓的泛用化探讨
该称谓语的广泛使用 已经使其泛化, 从而在一
定 义 例 了 J I 于 改 革开 放 以 时 , 井 蜒 用 同意 蚰 I 博、同学、大妊 I 至 夸的 通 体 阿 姨 芒 【 【 葶开放 以后, 称 井 使 用 的 通 小 姐 . 太 太 ,女 上 ,英 女 , 衄g } J L
的称 谓 。
研究 ,提 出 了称 谓缺 失或 缺 环 的观 点如李 树新 ( 2 o 0 4 ) 。更有学者着眼未来 , 尝试提 出新的称谓来
解决现有称谓所面临的困境 。如石文龙 ( 2 0 1 1 ) 。前
人对称谓语 的研究 已经涉及到方方面面 但 从权势 者一角度对称谓语进行研究的著作还为数不多。本
文主要从“ 权势 ” 理论的角度 出发来分析对 陌生女 性称谓语 的选择及现实 困境 的问题 ,从而提 出建
议。
改革 开放 以来社会通 称语语呈现 出多样化 的 现象, 现就改革开放 以来对女性通称的现象 以图表
形 式做 以归 纳 总结 。
2 称谓 语及 女性称 谓 语的 简述 首先 , 必须 明确称 谓 语 的定义 。 《 既代汉 语词 典》
定程度上解决了人们面临的困境问题 。当人们遇到 陌生女性并有称谓 困境 时“ 美女 ” 已经称谓他们 的 首选。可是对美女称谓的泛化到底合不合理呢?女 性对其 的接受度又如何呢? 《 中国校 园文学》 杂志上有一篇题为“ 别在大街
上喊 ‘ 美女 的故事, 一句“ 美女 ” , 使得大街上行走 的老少妇女, 甚至五、 六岁的小女孩都驻足、 回头。 这个故事 , 折 射 出女 性 对“ 美女 ” 称 谓 的认 可 度及其使用 的普遍性。馈 报》 就最受女性欢迎的称 呼对 2 0 岁- 4 0 岁的女性进行采访调查。调查显示, 5人选择“ 姑娘 ” , 占1 2 . 5 % : 2 人选择“ 师傅 ” , 占5 % ; 8 人选择“ 女士 ” , 占2 O % ; 4 人选择其他 , 占1 0 % ; 9 人 选择“ 小姐 ” , 占2 2 . 5 % ; 1 2人选择“ 美女 ’ , 占3 0 % 。 从而我们可 以看 出,女性对这 一称呼的认可与偏
传统文化解读古代对美女的称呼(原来还流行这些称呼)

传统文化解读古代对美女的称呼(原来还流行这些称呼)很多男人都觉得女人还是喜欢男人叫自己美女的,确实是喜欢,但是这仅仅局限于你们之间只是萍水相逢的关系,如果你想有所发展的话,那么只是叫美女会让女人觉得你略显轻浮,换成这几种称呼反而更好,女人听到会很开心。
1小姐姐或姐在刚跟女人认识的阶段,你需要用小姐姐称呼女人。
好看的小姐姐,一见如故的感觉,觉得这是对女人的一种肯定,本身这个称呼就带着一些暧昧的感觉的,所以对于和女人交往,这个称呼其实是很新颖的,会让女人觉得很开心,自然对你的感觉就好很多了。
同时,这种称呼会让女人感受到新潮以及时尚。
倘若女人的年龄比你大,你即便不能叫女人小姐姐也需要用姐来替代,由此女人认为你会说话,既然说话有分寸,办事也会就有尺度。
2丫头或称其名如果与女人成为普通异性朋友后,你可以称呼对方为丫头或把姓剔除直呼其名。
丫头可以拉近你们之间的距离,既然成为普通异性朋友,你也就需要用称呼将你们的感情从友谊升华成为爱情,丫头会自带暧昧的属性,只要女人应承,恰好说明女人想跟你发展成为情侣,称呼方面的煽风点火,你跟女人即便摩擦出爱情的小火花也会燃烧成为烈焰,倘若你不使用丫头,照样可以用称呼女人的名来套近乎,无论女人听起来还是周边的人听起来都会感觉关系非同寻常。
3亲爱的如果你跟女人成为情侣,可以用小名或者亲爱的称呼女人,将会让你们从恋爱快马加鞭到达婚姻。
求婚只是目的,不是过程以及手段,称呼既可以作为过程又可以作为手段,如若你能移花接木,借用女人至亲称呼她的小名,从而为己所用,伴随你称呼的次数多了,女人会默认你成为她的至亲,至于亲爱的称呼可以穿插使用,势必会跟小名交相辉映,在称呼方面双管齐下才能稳操胜算。
4女王大人结婚后,称呼既可以作为基础又可以养护婚姻的上层建筑,因此你就需要用女王或者老婆大人称呼女人。
婚姻生活既不要枯燥又不要乏味,因此称呼方面就需要做到打情骂俏,结婚不是打情骂俏的终点,而是打情骂俏的起点,把婚姻当成恋爱经营,即便经历七年之痒也会随遇而安度过。
古代美女别称

婵娟:姿态美好的意思,后用来指美女。
千金:旧称别人的女儿,含有尊贵之意。
花魁:百花的魁首,旧时指有名的妓女。
丽人:光彩照人,指美貌的女子。
佳人:指美人。
玉人:用来称谓美丽的女子。
淑女:指温和善良而美好的女子。
西施:美女的代称。
尤物:指美貌的女子。
尤,奇异之意。
青娥:指代青年女子。
娥,“娥眉”的省称。
糟糠之妻:贫困时曾共食糟糠度日的妻子,后专用作“自己的妻子”的谦称。
小家碧玉:旧时指小户人家的美貌女子。
大家闺秀:旧时指有地位的大户人家的秀丽女子。
绝代佳人:指当世无双的美人。
二八佳人:指年轻美貌的女子。
妙龄少女:指正值青春年华的女子。
半老徐娘:风韵犹存的中年妇女,后用来形容中年妇女仍保留青年时的神态。
巾帼英雄:指才智出众的妇女。
巾帼:古代妇女的头巾和发饰,后作为妇女的代称。
中国古代女子别称在我国古代诗词中,对妇女有很多代称,这些代称大多是从妇女的容貌和服饰两方面着眼的,在此作简要介绍。
①红袖。
本指女子红色的衣袖,代指美女。
如唐代白居易《对酒吟》:“今夜还先醉,应烦红袖扶。
”②红裙。
本指妇女穿的裙,也指妇女。
如唐代韩愈《醉赠诺z书》:“长安众富儿,盘馔罗膻荤;不解文字饮,惟能醉红裙。
”③红粉。
本指妇女化妆用的胭脂和白粉,也代指美女。
如唐代李商隐《马嵬》:“冀马燕犀动地来,自埋红粉白成灰。
”④粉黛。
本指妇女涂在脸上的白粉和画眉用的青黑色颜料,喻指美女。
如唐代白居易《长恨歌》:“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⑤蛾眉。
本指女子细长而弯曲的眉毛,借为美人的代称。
如唐代高适《塞下曲》:“荡子从军事征战,蛾眉蝉娟守空闺。
”⑥红颜。
本指妇女美丽的容颜,也代指美女。
如清代吴伟业《圆圆曲》:“痛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
”⑦裙钗。
因妇女著裙插钗,因此称妇女为裙钗。
如清代曹雪芹《红楼梦》:“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
”⑧巾帼。
本指妇女的头巾和发饰,后成为妇女的代称。
如清代湘灵子《轩亭冤?赏花》:“新世界,旧乾坤,巾帼英雄叫九阍。
对“美女”称呼语的语用解读(4)

对“美⼥”称呼语的语⽤解读(4)
相关推荐
对“美⼥”称呼语的语⽤解读
⽽“美⼥”称呼语字⾯上虽有抬⾼交际对象之意,但在其使⽤过程中须注意结合礼貌原则的合适性(appro户ate-ness ),即必须根据谈话的内容、谈话的对象、谈话的场合确定合适的礼貌⽅式(何⾃然等,2001:132)。
如果我们在很正式的场合称呼⾝居要职的⼥性(既使你和她关系密切)为“美⼥”,来表⽰你对她的关注(⾯⼦的关联性),但这威胁到了对⽅独⽴性的需要(⾯⼦的独⽴性),因为此时此地的她们扮演着具有⼀定独⽴性的社会⾓⾊。
因此,此时“美⼥”称呼就会影响到⼈际关系的正常化,因⽽这个称呼语就不是妥切的⽤语了。
结语
本⽂从语⽤学的三个视⾓对流⾏称呼语“美⼥”的动态语境特征、时代特征以及其以⾔⾏事和语⽤失误等进⾏了语⽤概述,旨在指出如何正确地使⽤流⾏称呼语。
⼥性称呼语从过去“⼩姐”到现在的“美⼥”,其变化过程体现了语⾔的变化反映社会的发展,⽽“美⼥”称呼语的出现与使⽤更是在⼀定程度上弥补了“汉语缺少⼀种⽐中性招呼语更随便或更表亲密的招呼语”这种缺环(曲卫国等,2005 ) 。
随着社会的发展,更多符合语⽤原则并具有时代特征的称呼语将会出现。
、、、、
论⽂相关查阅:
论⽂相关查阅:、
下载全⽂
【对“美⼥”称呼语的语⽤解读】相关⽂章:
09-08
08-25
04-07
09-28
09-29
06-21
08-14
08-09
6 3 "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7年3月第7卷第1期湖南学报Journal of Hunan First Nor mal CollegeMar 12007Vol 17No 11收稿日期:2006—11—03作者简介:刘含徽(1974—),女,湖南益阳人,长沙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
对“美女”称呼语的语用解读刘含徽(长沙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长沙410076)摘 要:随着社会的变化,日常言语交际中“美女”“帅哥”等称呼语流行起来。
文章以汉语中的流行称呼语“美女”为对象,重点从言语行为理论、关联理论和礼貌原则等语用学视度,解读流行称呼语,旨在指出:流行称呼语在互动性人际交往中,具有很强、很丰富的动态语境特征与鲜明的时代特征;流行称呼语在使用过程中如何以言行事以及如何避免语用失误。
关键词:“美女”称呼语;语用分析;言语行为理论;关联理论;礼貌原则中图分类号:H03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369(2007)01-0126-03 “美女”作为一个流行称呼语由网络用语“美眉”一词衍化而来,①“美眉”是内地将港台式的普通话“妹妹”一词音译而来的语词。
“美眉”的字面含义是指(女人)美丽的眉毛。
“眉”亦可意指美女,如文献中记载唐明皇命宫廷画工绘制了一幅叫《十眉图》的画,画的是十个美女。
所以后来人们用“美眉”泛称年轻貌美的女性。
“美女”逐渐演变成一般的书面用语。
尤其是在新闻媒体的用语中如:“央视对话节目的美女主持人沈冰,作为有着亿万观众的《你好,世界杯》节目的美眉主持,与老牌体育主持人刘建宏搭档,……”(《济南时报》2002年6月21日);央视著名主持人李咏在今年的元宵猜灯谜节目上,对即将登台参与节目的四位年轻女性说:“四位美女,请上台!”近年来“美女”一词更被广泛地用作口头称呼语。
本文试从语用学的角度来解读此称呼语。
② 11言语行为理论与“美女”称呼语言语行为理论主要是由英国哲学家约翰・兰索・奥斯汀(John Langshaw Austin,1962)和美国语言哲学家约翰・J 1塞尔(John J ・Searle,1969)提出来的。
[1]奥斯汀认为,人们使用语言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说话和表达一种思想,而是通过说话来实现某种目的———以言行事。
他把这种通过话语实施的言语行为分成三种:(1)以言指事行为,即用正确的语法说出有意义的话语的行为;(2)以言行事行为,即说话人在说出某些话语时所具有的言外之意的行为;(3)以言成事行为,即听话人在某些言语行为实施之后所受到影响后的行为。
在这三类言语行为中,“以言行事行为”是言语行为理论最为关注的方面。
对它的研究可以使我们了解说话人是如何通过“字面意义”表达“言外之意”,或听话人又是如何从说话人的“字面意义”中推导出“言外之意”。
美国语言哲学家塞尔发展了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并提出了间接言语行为的概念:当说话人出于某种意图不愿直接使用施为话语时,他就会采用间接的言语手段来实现某种言语行为。
111 言语行为理论在“美女”称呼语使用过程中的体现招呼语的语义信息、理性意义近似于零,也就是说,招呼语只具备酬应功能(孟建安,1995)。
[2]但笔者认为,“美女”招呼语的功能并非仅此而已。
与其他传统汉语招呼语相比,“美女”招呼语的最大语用特点是具有突出的赞美倾向。
在很多消费场合,它还具有鲜明的鼓动意图———推销产品。
112 “美女”称呼语使用中的直接言语行为,以言行事直接表达主题———赞美交际对象通过赞美交际对象达到自己的交际意图。
我们在商场收集到这样一则材料,一位男士用了很多方式劝说其老婆为他添置一台笔记本电脑,均未成功。
最后他说:“美女老婆(“美女”的一种变体形式),有了它,即使我在外地,也可以欣赏到你的美丽啦!买下吧!”此时,他老婆笑着点头同意。
这或许是这位男士虚拟的说服情景,但足以说明“美女”称呼语具有赞美功能和附加价值观。
113 “美女”称呼语使用中的间接言语行为人类的任何言语活动总是有这样或那样的显性或隐性的交际目的(刘戈,2000)。
从我们在商场、化妆品卖场、美容院等场合收集的材料中发现:年轻的女性顾客常被称呼为“美女”,常能听到类似于这样带鼓动消费者购买的话,“美女,我们这产品就是为你这样有气质的美女设计的,享受这产品后你会更靓……。
”买卖交易往往顺利完成。
我们注意到这样一则公共告示,“是MM (“美眉”之的谐音,意指“美女”)就不会让卫生纸堵塞这个坏的抽水马桶,谢谢!”(该告示语贴在湖南省人民医院的一办公楼的女卫生间里)这个马桶当然不会堵,因为每位女性都想做“美女”。
621 21关联理论与“美女”招呼语20世纪80年代中期,Sperber和W ils on联合提出了具有重大解释意义的认知语用学理论———关联理论(rele2 vance theory)。
[3]关联理论认为,言语交际是一种明示推理过程(ostensive-inferential p r ocess)。
就交际者而言,交际是一种明示过程,交际者通过对交际对象认知状态的假设明白无误地表达出交际意图,明示是交际者的行为,推理是交际对象的行为,就交际对象而言,交际是一种推理过程,交际对象要根据交际者提供的信息结合具体的语境推断出交际者的交际意图。
211 关联理论在“美女”称呼语使用过程中的体现在现实生活中,许多言语交际行为和现象都可以通过关联理论来加以分析和解释。
“美女”称呼语的使用是其中的一种。
作为交际者(即“美女”的称呼者)在称呼交际对象为“美女”时,要正确地预设交际对象(即“美女”的被称者)的认知状态。
过高估计了对方的知识背景,则可能由于双方的知识层次与结构的不同而无法产生预期语境效果,甚至使得交际对象体会不出言语信息的关联性而感到莫名其妙,导致交际失败。
212 有关“美女”称呼语使用的背景知识“美女”称呼语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国传统的礼貌称呼语是一种挑战,因为笔者认为一方面该称呼语“有一种中和传统礼貌原则和西方原则的趋势”。
[4]传统中国女性面对西方人“You’re s o beautiful1/You have a l ot of sex appeal”的赞美时,常会不好意思地回应,“No,no,Don’t s peak that1”在我们的调查中,被称呼为“美女”的女性,一般会默认“我是美女”,而不会回应“我哪有那么美”;另一方面,该称呼语也体现了一种人文关怀和人类追求自我完美的精神,而人们的这种自我意识的追求与我国市场经济迅速发展是分不开的。
综上所述,“美女”称呼语的使用者常为城镇居民中的中青年,偶有追求时尚的老年人使用。
而“美女”的被称呼者通常是容貌端庄的中青年女性,也偶尔对赶得上潮流的高龄女性使用(当然在农村偶尔也听得到这样的称呼语)。
另外,我们注意到,对追求时尚的大龄女性,不能称呼“老美女”,因为女性忌讳别人认为她们老,应称呼她们“大美女”(“美女”的一种变体形式)。
这是使用“美女”称呼语的重要的背景知识。
213 “美女”称呼语的语用失误“说话人在言语交际中使用了符号关系,正确的句子,但不自觉地违反了人际规范、社会规约或者不合时间空间、不看对象,这样性质的错误被称作为语用失误。
”(钱冠连, 2002)对一般农村女性称呼“美女”,会让她们感到莫名其妙(由于电子传媒工具等的影响,不排除有些农村女性能接受该称呼语)。
若对容貌方面有某种生理缺陷的女性称呼“美女”,很可能会让她们感到受了讥讽。
这是没有正确地预设交际对象的认知状态或没有结合具体语境而造成的。
在长沙我们收集到这样一则材料:A(中年女教师):“李美女(“美女”的一种变体形式),还没吃早餐?”李(A的同事,二十多岁):“没呢。
”B(校长,五十多岁):“你为什么称她‘美女’?”A(先惊讶然后笑着说):“因为她就是美女!”B(恍然大悟的样子):“那你也是美女咯!”A(很开心):“谢谢!”校长B因不具备“美女”称呼语的有关背景知识而提出了让A感到惊讶的问题:“你为什么称她‘美女’?”这样的问句几乎让谈话无法进行下去或产生语用失误(使李感到尴尬),而认知语境是动态的,A的回答“因为她就是美女!”给B提供了新的信息(即容貌端庄像李那样的女性可称呼“美女”)从而改变了B的认知语境,后来B对A的称呼足以证明这一点。
31礼貌原则与“美女”称呼语在语言使用中,礼貌原则可以用来说明很多现象,它具有广泛的描写能力。
礼貌原则是语言行为的主要决定因素(Leech,1983),[5]利奇(Leech,1983)在莱可夫等人的理论基础上,提出了更符合实际情况的礼貌模式,它包括这些原准则:得体准则(Tact Maxi m),慷慨准则(Gener osity Max2 i m),赞誉准则(App r obati on M axi m),谦逊准则(Modesty M axi m),一致准则(Agree ment Maxi m)以及同情准则(Sy m2 pathyM axi m)。
[6]311 礼貌原则在“美女”称呼语使用过程中的体现笔者认为利奇(Leech)的六条礼貌原则的核心是卑己尊人,这一点类似于中国传统礼貌原则的“因为把对方捧得越高,就可能会意味着越降低自己所处的地位”,这就是所谓的“自卑而尊人,贬己尊人的问题”(曲卫国等,1999a)。
这些礼貌原则在英语女性称呼语和“美女”称呼语使用中有很好的体现。
以下这些英语中的女性称呼都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对交际对象的赞誉和尊重,尤其符合利奇提出的赞誉准则:减少表达对他人贬损的表达。
in casual ways:bl ondie,cutie1gorgeous,p rincess, queenie,duchess…in for mal ways:Dutchess,Mada me,Princess,M rs,M s …③无论从“美女”二字的字面含义,还是从其实际使用的过程来看,“美女”称呼语均能反映出这种“自卑而尊人”的礼貌策略,从我们收集到这方面的材料可稍作说明。
在笔者所在的研究生大楼里曾贴有这样的通知:想参加湘雅三医院推出的免费视力测试的美女帅哥,请到学管处登记。
学管处2005112119湘雅三医院推出的这次活动旨在推广其新引进的美国某种治疗近视的仪器。
通知中的“美女帅哥”若改成“近视患者”,很可能会让患有近视的同学觉得有损他们的形象、引起他们的反感而不去测试,并有违医院的原始目的和“人文关怀”(当然医院的原始目的并不一定含有人文关怀)。
而我们在株洲市金融大厦里的建设银行柜台前收集的一则材料更能体现这种礼貌策略效果:一位青年女性客户对柜台内的某工作人员说:“美女,能递张存款单给我吗?”那位工作人员,当时这正忙于数钞,既没有拒绝客户的要求也没马上递单子给这位客户,她的一同事见状便说:“人家都叫你‘美女’了,快点啦!”这位同事的意思是,称呼交际对象为“美女”是尊重对方,交际对象受益后应以实际行动(即马上递给客户存款单)来回报交际者(即青年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