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短小古文
最短的小古文16篇

最短的小古文16篇以下是最短的16篇小古文:1.《画》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2.《月》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3.《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4.《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5.《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6.《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7.《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催。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8.《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9.《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0.《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1.《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12.《夜宿山寺》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13.《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4.《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15.《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16.《塞下曲》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比较短的文言文及译文

比较短的文言文及译文古文经典之美──比较短的文言文及译文文言文作为汉字文化的瑰宝,承载着古代先贤智慧的结晶,具有独特的魅力。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比较一些短篇文言文及其译文,感受古文的美妙之处。
一、《饮酒》文言文:饮酒酒徒醉,酒醒无以酒为乐。
犹为贫者饱,富者渴也。
甚者遇水则欢,不遇则忧,不知其可输、其不可输也。
失者剌而不悔,得者喜而忘其所得。
夫善缓急,辨得失者逆之,有感灭触者继之。
经阿婆云:能畏缓急,信得失者,通其气也。
虎,得其英雄;兔,箭浸焉;舜得革车,庖厨预之。
饮酒者,人生之适性也。
译文:饮酒喜欢喝酒,喝醉了,酒醒了就没有酒来作乐了。
就好比穷人吃饱了,富人渴望的一样。
极度渴望的人,看到水就欢喜,碰不到就忧愁,不知道自己能输、不能输。
失败了,刺痛了也不懊悔;成功了,高兴了就忘记了曾经得到的。
能掌握缓急的节奏,能辨别得失的人说不定要以反身遭遇失败,而那些有感觉、能灭触的人则继续成功。
《阿婆经》说:懂得敬畏和珍惜得与失的人,才能通记住它的气味。
老虎抓到它的猎物,兔子被箭射中了,舜得到了鞋车和美食。
喜欢喝酒的人,是人生的本性。
二、《赋得古原草送别》文言文: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译文:原野上的草,一年一翻暗淡。
野火无法烧尽,春风又能吹生。
远远的芳香侵入历史古道,晴朗的绿意接纳着荒芜的城市。
又送走了王孙,离别之情沁满心间。
三、《江雪》文言文: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译文:千山之间,鸟儿飞翔的尽头已无人迹。
孤寂的船上,古稀的老汉身披蓑衣,独自垂钓在寒冷的江雪中。
四、《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文言文: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译文:银烛的秋光映照着冰冷的屏风,轻柔的纱帘轻拂着飞舞的萤火。
天边的阶梯下夜色如水,躺在床上眺望那牵牛与织女星。
五、《赋得古原草送别》文言文: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最简单的小古文10篇

最简单的小古文10篇1. 《诫子书》- 作者: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2. 《爱莲说》- 作者: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3. 《陋室铭》- 作者: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4. 《答谢中书书》- 作者: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5. 《记承天寺夜游》- 作者: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6. 《与朱元思书》- 作者: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望而生畏,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八篇小古文

八篇小古文
1. 《竹枝词》: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若有人知我,此生何处不堪欢。
2.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 《咏史》:
浩气凌云,英勇豪杰;深思熟虑,智慧过人。
雄心壮志,引领中兴;崇德修身,树起伦常。
4. 《古雷》:
天际雷鸣,震撼心灵;大地颤抖,响彻山林。
雷霆万钧,从天而降;震天动地,威力非常。
5. 《梦溪笔谈》:
游思万境,悠然心曲;洞察奥妙,通透玄机。
笔端湖畔,墨水成文;任意挥洒,如百川奔流。
6.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千里共婵娟,百花争艳。
青山绿水,风景如画;欢意满怀,诗意充盈。
7. 《琵琶行》:
乱世沧桑,弦断音绝。
痴情纠结,恩怨难解。
琵琶在手,心声
传世。
音悠悠,愁绪千结。
8. 《竹石》:
古槐青影照竹石,凉风吹拂书画间。
思绪纷飞,思源有限;偏执情意,碑石颂唱。
小古文50

小古文50篇:言物篇1、《放风筝》青草地,放风筝。
汝前行,我后行。
2、《芦花》水滨多芦荻。
秋日开花,一片白色,西风吹来,花飞如雪。
3、《乡村》乡间农家,竹篱茅屋,临水成村。
水边杨柳数株,中夹桃李,飞燕一双,忽高忽低,来去甚捷。
4、《菊》菊花盛开,清香四溢。
其瓣如丝,如爪。
其色或黄、或白、或赭、或红。
种类繁多。
性耐寒,严霜既降,百花零落,惟菊独盛。
5、《雪人》大雪之后,庭中积雪数寸,群儿偕来,堆雪作人形。
目张、口开,肢体臃肿,跌坐如僧。
有顷,日出雪融。
雪人亦消瘦,渐化为水矣。
6、《雨》今日天阴,晓雾渐浓,细雨如丝。
天晚雨止,风吹云散,明月初出。
7、《日月星》日则有日,夜则有月,夜又有星。
三者之中,日最明,月次之,星又次之。
8、《日时》一日有夜,分为十二时。
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是也。
夏日长而夜短,冬日短而夜长。
夜半为子,日中为午。
午前曰上午,午后曰下午。
9、《雨雪霜露》天热则下雨。
天寒则下雪。
热天夜有露。
寒天夜有霜。
雪为雨所变;霜为露所成。
雨雪霜露,随天之寒热而异也。
10、《猫捕鱼》缸中有金鱼,一猫伏缸上,欲捕食之,失足坠水中,急跃起,全身皆湿。
11、《猫斗》黄白二猫,斗于屋上,呼呼而鸣,耸毛竖尾,四目对射,两不相下,久之,白猫稍退缩,黄猫奋起逐之,白猫走入室,不敢复出。
12、《幼学琼林五岳五湖》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此之谓五岳;饶之鄱阳,湘之青草,巴之洞庭,润之丹阳,苏之太湖,此之谓五湖。
13、《不倒翁》不倒翁,状似老人。
头大。
身短。
须长。
发秃。
耳、目、口、鼻皆全。
上轻下重。
以手推之,随倒随起。
14、《湖》四面陆地,水潴其中。
小者曰池,大者曰湖。
湖水深阔,巨舟可以往来。
水中产鱼虾,多菱藕,而灌田尤便。
故湖滨之田,收获恒丰。
智慧篇:15、《孔融让梨》孔融四岁,与诸兄同食梨,融独择小者,父问故,融曰,儿年幼,当取小者。
16、《王戎七岁》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经典的古代文言文短篇

经典的古代文言文短篇1.经典的古代文言文短篇马说韩愈〔唐代〕世有伯乐, 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 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骈死于槽枥之间, 不以千里称也。
(祗同: 衹)马之千里者, 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 虽有千里之能, 食不饱, 力不足, 才美不外见,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安求其能千里也? (食马者通: 饲马者)策之不以其道, 食之不能尽其材,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执策而临之, 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译文世上先有伯乐, 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经常有, 但是伯乐不常有。
所以虽然有名贵的马, 也只能辱没在仆役的手中, 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 不以千里马著称。
日行千里的马, 吃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
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而像普通的马一样来喂养它。
这样的马, 虽然有日行千里的能力, 但吃不饱, 力气不足, 才能和美德不能表现在外面。
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 怎么能够要求它(日行)千里呢?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鞭打它, 喂养它却不能竭尽它的才能, 听千里马嘶鸣, 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 拿着鞭子面对它, 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 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大概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2.经典的古代文言文短篇杂说一·龙说韩愈〔唐代〕龙嘘气成云, 云固弗灵于龙也。
然龙乘是气, 茫洋穷乎玄间, 薄日月, 伏光景, 感震电, 神变化, 水下土, 汩陵谷, 云亦灵怪矣哉!云, 龙之所能使为灵也;若龙之灵, 则非云之所能使为灵也。
然龙弗得云, 无以神其灵矣。
失其所凭依, 信不可欤!异哉!其所凭依, 乃其所自为也。
《易》曰:“云从龙。
”既曰:龙, 云从之矣。
译文龙吐出的气形成云, 云本来不比龙灵异。
但是龙乘着这股云气, 可以在茫茫的太空中四处遨游, 接近日月, 遮蔽它的光芒, 震撼起雷电, 变化神奇莫测, 雨水降落在大地,使得山谷沉沦。
超短的文言文十首

超短的文言文十首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文言文又称古文,是指我国古代古代写作的文字表达方式,是我国文学史上的重要阶段。
其特点是使用古代的词汇,采用古代的句式结构,表达思想感情。
下面将介绍十首超短的文言文篇目。
1. 《赠人》人生在世,相与为友。
遇良友者,珍惜之。
快意之人,共患难。
送之,赠之,祝福之。
2. 《秋思》寒风凄凄,落叶纷纷。
夜长人寂,思念之情。
寄情山水,共风雨。
皎月明,思之如故。
3. 《春游》春光明媚,游人欢喜。
山花烂漫,春意盎然。
共饮洒,共话同欢。
快游之,乐游之。
4. 《鸟鸣》晨鸣报晓,夕鸣告暮。
习习风起,鸣唧啾啾。
飞翔天地,声声不绝。
探索飞翔之机,鸟啼之乐。
5. 《雨露》晴雨参半,春日多雨。
露凝晨曦,雨洗尘垢。
润物无声,呵护花草。
感天地生机,露雨之情。
6. 《田园》稻谷瓜果,田园之乐。
黍垣蔓藤,幽静如画。
耕作之人,黍为秋;扶苏之徒,园为家。
田园之乐,耕种之乐。
7. 《山水》山川如画,水云相依。
山青水秀,自有灵气。
骊山翠微,江水悠悠。
游山水之乐,赏美景之趣。
8. 《愁思》思念之情,如影随形。
忧愁万种,无尽慨叹。
不谋而合,有缘必聚。
思念之情,愁思之乐。
9. 《风雅》雅韵悠长,风姿绰约。
琴瑟之声,雅韵悠悠。
清风细雨,雅歌风引。
风雅之乐,雅韵悠悠。
10. 《晨曦》晨曦初现,云卷云舒。
雾霭蒙蒙,日出东方。
晨曦之光,映照山水。
迎接朝阳之霞,迎接晨曦之美。
以上就是关于超短的文言文十首,希望读者能够欣赏这些古朴雅致的文言文篇目。
愿我们能够借此怀旧古时之美,亦思现代之珍贵。
愿我们如诗如画,如歌如舞,与世无争,悠然自得。
愿我们永怀深情,珍爱逝者,珍惜现在,慰藉未来。
愿我们心灵纯净,情感真挚,与风雅共鸣,与世无争。
祝愿读者身体健康,心情愉快,生活幸福美好!第二篇示例:在古代文言文中,有许多精炼简洁的作品,这些作品虽然篇幅短小,却能表达出深远的思想和情感。
下面就为大家介绍十首超短的文言文作品。
第一首《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主人逢雪宿芙蓉山,老僧已禅相逢欢。
文言文较短的

文言文较短的1.《陈太丘与友期》- 刘义庆原文: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2.《两小儿辩日》- 列子原文: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3.《世说新语·方正·王蓝田性急》- 刘义庆原文:王蓝田性急。
尝食鸡子,以箸刺之,不得,便大怒,举以掷地。
鸡子于地圆转未止,仍下地以屐齿蹍之,又不得。
瞋甚,复于地取内口中,啮破即吐之。
王右军闻而大笑曰:“使安期有此性,犹当无一豪可论,况蓝田邪?”4.《曹刿论战》- 左丘明原文: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5.《夸父逐日》- 《山海经》原文: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化为邓林。
6.《愚公移山》- 列子原文: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典短小古文小学生经典古文诵读篇目1、曹冲称象曹冲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
时孙权曾致(zhì)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xián)莫能出其理。
冲曰:“置(zhì)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zhì),称物以载(zài)之,则校(jiào)可知矣(yǐ)。
”太祖悦,即施(shī)行焉(yān)。
【注释】:①智意:聪明才智②致:送给③群下:部下,下属④咸:都、全部⑤校:考察,衡量⑥太祖悦,即施行焉:太祖(曹操)很高兴,马上照这个办法作了。
【译文】:曹冲五六岁的时候,聪明才智所达到的程度,像成人一样。
有一次,孙权送来了一头巨象,太祖想知道这象的重量,问过属下,都没有提出有效的办法。
曹冲说:“把象赶到大船上,在水面所达到的地方做上记号,再用其他东西代替大象,然后称一下这些东西就知道大象的重量了。
”太祖听了很高兴,马上照这个办法作了。
2、望梅止渴魏武行役(yì),失汲(jí)道,军皆(jiē)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ráo)子,甘酸可以解渴。
”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注释】:①役:打仗②失:丧失,失掉,没③汲:水源④军:喻指全军⑤乃:就⑥饶:富足,多⑦饶子:果实结得多⑧闻:听说⑨乘:利用⑩及:到了⑾源:水源【译文】:魏武帝(曹操)行军途中,找不到水源,士兵们都渴得厉害,于是他传令道:“前边有一片梅子林,结了很多果子,酸甜可以解渴。
”士兵听说后,嘴里都流出了口水,利用这个办法部队赶到前方,找到了水源。
【寓意】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3、翠鸟移巢翠鸟①先高作巢以避患②,及生子③,爱之,恐坠④,稍下⑤作巢。
子长羽毛,复⑥益⑦爱之,又更下巢⑧,而人遂⑨得而取之⑩矣。
——冯梦龙《古今谭概》【注释】:①翠鸟:即翡翠鸟,雄的叫翡,雌的叫翠,经常栖息在水边的树洞内,捕食昆虫、小鱼。
②避患:避免灾祸。
③及生子:等到生了小鸟。
④坠:落,掉下。
⑤稍下:稍微低一点。
⑥复:又。
⑦益:更加。
⑧又更下巢:又把窝做到更低的地方。
下巢:把窝做低⑨遂:于是。
⑩之:指小鸟。
【译文】:翠鸟先是把巢筑得高高的用来避免祸患。
等到它生了小鸟,特别喜爱它,惟恐它从树上掉下来,就把巢做得稍稍低了一些。
等小鸟长出了羽毛,翠鸟更加喜爱它了,又把巢做得更低了一些,于是人们就把它们捉住了。
【寓意】:现在比喻不要过分溺爱孩子。
4、拔苗助长宋人有闵(mǐn)其苗之不长(zhǎng)而揠(yà)之者①,芒(máng)芒然归②,谓其人曰:“今日病矣(yǐ)③!予助苗长矣④!”其子趋(qū)而往视之⑤,苗则槁(gǎo)矣⑥。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guǎ)矣。
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y ún)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
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注释】:①闵——同“悯”,担心,忧虑。
长——生长,成长,揠——拔。
②芒芒然——疲倦的样子。
③病——精疲力尽,是引申义。
④予——我,第一人称代词。
⑤趋——快走。
往——去,到..去。
⑥槁——草木干枯。
【译文】:古时候宋国有个人,嫌禾苗长得太慢,就一棵棵的往上拔起一点,回家还夸口说:“今天我帮助苗长了!”他儿子听说后,到地里一看,苗都死了。
天下不助苗生长的人实在很少啊。
以为没有用处而放弃的人,就像是不给禾苗锄草的懒汉。
妄自帮助它生长的,就像拔苗助长的人,非但没有好处,反而危害了它。
【寓意】: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5、掩耳盗铃范氏之亡也①,百姓有得钟者②。
欲负而走③,则钟大不可负;以椎(chuí)毁之④,钟况然有音⑤。
恐人闻之而夺已也,遽(jù)掩其耳⑥。
——《吕氏春秋》【注释】:①范氏之亡也——范氏是春秋末期晋国的贵族,被其他四家贵族联合打败后,逃在齐国。
亡,逃亡。
②钟——古代的打击乐器。
③负——用背驮东西。
④椎——槌子或棒子。
⑤况然——形容钟声。
⑥遽——急速。
【译文】:晋国的大夫范氏灭亡的时候,有个老百姓得到一只钟,想要把它背走。
只是钟太大,没法背。
于是就用锤去把它打碎,这样钟又轰轰地响起来,那个老百姓怕别人听到响声来抢这只钟,赶忙把自己的耳朵堵起来,以为自己听不见,别人也就听不见了。
【寓意】:比喻自己欺骗自己,通常是比喻自欺欺人的意思。
6、画蛇添足楚有祠①(cí)者,赐其舍人②卮③(zhī)酒。
舍人相谓(weì)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
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我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取卮曰:“蛇固④无足,子安⑤能为之足?”遂(suì)饮其酒。
为蛇足者,终亡⑥其酒。
【注释】:①祠——音词,祠堂,封建社会中祭祀祖宗或先贤、烈士的地方。
这里是祭祀的意思。
②舍人——部属,在自己手下办事的人。
③卮——音之,古代饮酒用的器皿。
④固——固然,本来的意思。
⑤安——文言疑问词,怎么、怎样的意思。
⑥亡——不存在,这里是失去、得不到的意思。
【译文】:楚国有个祭祀的人,赏给门客一壶酒。
门客们互相商量说:“大家一起喝这壶酒不够,一个人喝它才差不多。
请大家在地上画蛇,先画好的人喝这壶酒。
”一个人最先把蛇画好了,拿起酒壶准备饮酒,却左手拿着酒壶,右手画蛇,说:“我能够为它画脚。
”他还没有(把脚)画完,另一个人的蛇画好了,抢过他的酒壶,说:“蛇本来就没有脚,你怎能为它画脚呢?”话刚说完,就把那壶酒喝完了。
那个给蛇画脚的人最终失去了那壶酒。
【寓意】: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
7、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遽(jù)契(qì)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注释】 1.涉:本指徒步过河,此指渡过。
2.自:从。
3.遽:急忙,立即,匆忙。
4.契:用刀雕刻。
5.是:指示代词,这儿。
6.不亦惑乎:不是很糊涂吗?惑,迷惑,糊涂。
“不亦......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句式。
7.坠:掉下。
8.若:像。
9.是吾剑之所从坠:这里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10.楚:周代国名,都城在今湖北江陵县北。
11.求:寻找。
12.之:代词,代“剑”。
13.其剑自舟坠于水,其:他的。
14.遽契其舟,其:(指示代词)那。
15.从其所契者,其:他。
16.是吾剑之所从坠,之:助词,不译。
17.止:动词,停止。
18.行:前进。
19.亦:也。
【译文】有一个渡江的楚国人,他的剑从船上掉进了水里。
他急忙用刀在船沿上刻了一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船停止以后,这个人从他所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找剑。
船已经向前行驶了很远,而剑却不会和船一起前进,像这样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寓意】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
8、狐假①虎威虎求②百兽而食之,得狐。
狐曰:“子③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④(zhǎng)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虎以为然⑤,故遂⑥与之行。
兽见之皆走⑦。
虎不知兽畏⑧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注释】①假:假借,凭借。
②求:寻求,寻找。
③子:你。
无:没有人。
④长:同“掌”,掌管。
⑤然:对的,正确的。
⑥遂:于是。
⑦走:逃跑。
⑧畏:害怕。
【译文】:老虎寻找各种野兽吃掉他们,抓到(一只)狐狸。
狐狸说:“您不敢吃我!天帝派遣我来做各种野兽的首领,现在你吃掉我,是违背天帝的命令。
你认为我的(话)不诚实,我在你前面行走,你跟随在我后面,观看各种野兽看见我有敢不逃跑的吗?”老虎认为(狐狸的话)是有道理的,所以就和它(一起)走。
野兽看见它们都逃跑了。
老虎不知道野兽是害怕自己而逃跑的,认为(它们)是害怕狐狸。
【寓意】: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
9、守株待兔宋人有耕田者。
田中有株①,兔走触株②,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③,冀复得兔④。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⑤。
——《韩非子》【注释】:①株——露出地面的树根和树茎。
②走——跑,逃跑。
③耒(lěi)——古代的一种农具,形状象木叉。
④冀——希望。
⑤而身为宋国笑——而他自己却被宋国人耻笑。
【译文】:从前宋国有个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一颗树桩。
一天,一只跑地飞快的兔子撞在了树桩上,扭断了脖子而死。
从此,那个农民荒废了他的耕作,天天等在树桩旁,希望能再得到只兔子。
当然,兔子是没等到,他自己却成了宋国的笑柄。
【寓意】:原比喻希望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
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
10、愚人食盐昔①有愚人,至于他家。
主人与食,嫌淡无味。
主人闻已②,更③为益④盐。
既得盐美,便自念言:“所以⑤美者,缘⑥有盐故⑦。
少有尚尔,况复多也?”愚人无智,便空⑧食盐。
食已口爽⑨,反为其患。
【注释】:①昔:从前②闻已:听罢③更:改变④益:增加⑤所以:表原因⑥缘:因为⑦故:原因⑧空:空口⑨口爽:口味败坏【译文】:从前有个愚蠢的人到了朋友家里。
主人给他食物,这人嫌弃主人的菜淡而无味,主人听到后,就加了些盐。
味道就非常鲜美,这个愚蠢的人便想:“菜的味道鲜美,是由于加了盐,加少许一点便这样好吃,多放些岂不更好吃吗?”这个愚笨的人没有智慧,只是空口吃盐,吃得以后口味败坏,反而被盐所祸害。
【道理】:干任何事情都要有一个限度,恰到好处时美妙无比,一旦过头就会走向反面,哪怕是好事也会给弄得很糟。
真理再向前跨越一步,就变成了谬误。
11、凿壁偷光匡衡①,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②,衡乃穿壁③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邑人④大姓⑤文不识⑥,家富多书,衡乃与⑦其佣作⑧而不求偿⑨。
主人怪⑩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⑾读之。
”主人感其言,与之书,遂⑿成大学⒀。
【注释】:①匡衡:西汉经学家②逮:到,及。
不逮,指烛光照不到。
③穿壁:在墙上打洞。
穿:凿④邑人:谓同县的人。
古时“县”通称为“邑”。
⑤大姓:富户;大户人家。
⑥文不识:指文名不识。
⑦与:给。
⑧佣作:被雇佣劳作。
⑨偿:值,指报酬(回报)。
⑩怪:感到奇怪。
⑾遍:尽⑿遂:最终、于是⒀大学:大学问家。
【译文】: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
邻家有灯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
同乡有个大户人家叫文不识,是个有钱的人,家中有很多书。
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报酬。
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主人,我想读遍你家所有的书。
”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
于是匡衡成了大学问家。
【道理】:现在人们一般用此成语来形容勤学苦读。
12、买椟还珠(mǎi dúhuán zhū)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