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古文

合集下载

小古文100篇(带注释)

小古文100篇(带注释)

小古文一百篇上册第一组乡村即景1、放风筝青草地,放风筝。

汝前行,我后行。

2、乡村乡间农家,竹篱茅屋,临水成村。

水边杨柳数株,中夹桃李,飞燕一双,忽高忽低,来去甚捷。

水滨多芦荻dí,秋日开花,一片白色。

西风吹来,花飞如雪。

译文:水边有很多芦苇。

秋天开的芦花,一片白颜色。

当西风吹来的时候,芦花就像雪一样飘起来。

4、荷池中种荷,夏日开花,或红或白。

荷梗直立,荷叶形圆,茎横泥中,其名曰藕。

藕有节,中有孔,断之有丝。

译文:池塘种着荷花,夏天有的开白花,有的开红花。

荷叶的茎挺立在水中,荷叶的形状圆圆的,荷花的横卧在泥土中,它的茎就是我们叫的“藕”。

藕有节,藕的内部有很多孔,把藕掰断会看到藕丝。

菊花盛开,清香四溢。

其瓣如丝,如爪。

其色或黄、或白、或赭、或红,种类繁多。

性耐寒,严霜既降,百花零落,惟菊独盛。

注释:①溢(yì):原义是水漫出来,这里是流出、散发出的意思.②其:它的.③或:有的.④惟:只有.⑤赭zhě:红褐色译文:菊花盛开,清香四溢,它的花瓣有的像丝、有的像爪.它的颜色有黄的、白的、赭的、还有红色的,种类繁多.菊花很耐严寒,当严霜降临的时候,其他的花都凋谢了,唯有菊花依然盛开。

第二组天的魔术6、雨今日天阴,晓雾渐浓,细雨如丝。

天晚雨止,风吹云散,明月初出。

译文:今天天空阴沉,清晨的雾渐渐变浓。

细密的雨如丝般落下,待到天黑雨就停了。

微风吹散了云,明亮皎洁的月亮开始显露出来。

7、雪冬日严寒,木叶尽脱,阴云四布,弥漫天空,飞鸦千百成群,未暮归林。

夜半,北风起,大雪飞。

清晨,登楼远望,山林屋宇,一白无际,顿为银世界,真奇观也。

译文:这个冬日非常寒冷,山上的树叶全都落了。

天上布满了乌云,阴沉沉的笼罩住了天空。

天上飞着成百上千的乌鸦,还没有天黑就回到栖息的树林。

半夜的时候,刮起了北风,大雪纷纷扬扬的下了起来。

第二天的早晨起来后,登上楼台向远处眺望,远处的树林和房屋,白茫茫的一片,就仿佛银装素裹的世界,真是好看极了!8、日月星日则有日,夜则有月,夜又有星。

小古文50篇

小古文50篇

小古文50篇1、孔子访子规子问于孔子曰:“子之远人何如?”孔子曰:“远人必守其先民之道,爱其亲,敬其长,事其师,友其友,仁于众而不慢,君子之道也。

”子曰:“然则如之何而不仁?”孔子曰:“蓍龟之忧,蚕食谷,害人多而利少。

虽有仁,然而不能以此至则也。

”2、孔子谈犹抱琴子路问于孔子曰:“仁者何以犹抱琴乎?”孔子曰:“仁者抱琴以表其道,非以思其役,役者不必乐,其乐则至矣。

故仁者抱琴,则是以和万民,其乐则至矣。

”3、孔子谈贤德子路问于孔子曰:“仁者何以贤德也?”孔子曰:“仁者之道贤德也,莫若仁慈,仁慈则得之矣。

贤者为民有善,而以礼立也。

贤者又仁也,莫若敬也,敬而行之,则民众何异哉?”5、孔子谈明智子贡问于孔子曰:“仁者何以明智也?”孔子曰:“仁者必有明智,明智者能察言,察事而求之以其正。

仁者行而不说,而君子亦善之。

故明智者仁之具也。

”7、孔子谈献身子曰:“仁者何以献身也?”孔子曰:“仁者必以献身,献身者不自喜而使民获乐;献身者能自受忧而使民免祸。

故仁者必以献身也。

”8、孔子谈人生子曰:“仁者何以把握人生也?”孔子曰:“仁者必把握人生,把握人生者必以有道之知,能把握人心而乐其志;把握人生者所不可免,不忧而止之。

故仁者必把握人生也。

”9、孔子谈平等子禽问于孔子曰:“仁者何以平等也?”孔子曰:“仁者必平等,平等者量一同卑而高,卑者与高者同矣;平等者不分上下,所以为民有善,则同心而乐之。

故仁者必平等也。

”。

最短的小古文16篇

最短的小古文16篇

最短的小古文16篇以下是最短的16篇小古文:1.《画》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2.《月》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3.《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4.《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5.《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6.《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7.《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催。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8.《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9.《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0.《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1.《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12.《夜宿山寺》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13.《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4.《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15.《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16.《塞下曲》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小古文100篇带翻译

小古文100篇带翻译

⼩古⽂100篇带翻译第⼀组乡村即景1、放风筝【原⽂】青草地,放风筝。

汝前⾏,我后⾏。

,你⾛在前⾯,我跟在后边!【原⽂】乡间农家,⽵篱茅屋,临⽔成村。

⽔边杨柳数株,中夹桃李,飞燕⼀双,忽⾼忽低,来去甚捷。

,都是⽤茅草搭盖的房屋和⽤⽵⼦围城的篱笆.这个村⼦建在⼩河边,⼩河边栽有⼏棵杨.在树⽊间有⼀对燕⼦,⾝形矫捷,忽⾼忽低的飞来飞去……3、芦花【原⽂】⽔滨多芦荻。

秋⽇开花,⼀⽚⽩⾊,西风吹来,花飞如雪。

【原⽂】池中种荷,夏⽇开花,或红或⽩。

荷梗直⽴。

荷叶形圆。

茎横泥中,其名⽈藕。

藕有节,中有孔,断之有丝。

5、菊【原⽂】菊花盛开,清⾹四溢。

其瓣如丝,如⽖。

其⾊或黄、或⽩、或赭、或红。

种类繁多。

性耐寒,严霜既降,百花零落,惟菊独盛。

,清⾹四处散发.它的花瓣,有的像细丝,有的像鸟雀的⽖⼦.它的颜⾊,有黄、有⽩、有,种类繁多.菊花的特性,能经受寒冷,寒霜降落以后,许多花凋谢了,只有菊花在盛开.第⼆组天的魔术6、⾬【原⽂】今⽇天阴,晓雾渐浓,细⾬如丝。

天晚⾬⽌,风吹云散,明⽉初出。

,⼤雾渐渐的变浓了,⾬如丝线般细.晚上,⾬不下了,风⼉吹⾛了乌云,⽉亮⼜绽放了7、雪【原⽂】冬⽇严寒,⽊叶尽脱,阴云四布,弥漫天空,飞鸦千百成群,未暮归林。

夜半,北风起,⼤雪飞。

清晨,登楼远望,⼭林屋宇,⼀⽩⽆际,顿为银世界,真奇观也。

⼆天的早晨起来后,登上楼台向远处眺望,远处的树林和房屋,⽩茫茫的⼀⽚,就仿佛银装素裹的世界,真是好看极了!8、⽇⽉星,晚上有⽉亮,晚上⼜有星星.太阳、⽉亮、星星三个⾥⾯,太阳最亮,⽉亮其次,星星最弱【原⽂】⼀⽇有夜,分为⼗⼆时。

⼦丑寅卯,⾠巳sì午未,申⾣戌xū亥,是也。

夏⽇长⽽夜短,冬⽇短⽽夜长。

夜半为⼦,⽇中为午。

午前⽈上午,午后⽈下午。

,共分为⼦丑寅卯,⾠巳午未,申⾣戌亥这⼗⼆个时⾠.夏天⽩天长⽽夜晚短,冬天⽩.半夜⼗⼆点为⼦时,中午⼗⼆点为午时,午时之前的⽩天为上午,午时之后的⽩天是下午.第三组别样的争和辩10、猫捕鱼【原⽂】缸中有⾦鱼,⼀猫伏缸上,欲捕⾷之,失⾜坠⽔中,急跃起,全⾝皆湿。

经典小古文100篇

经典小古文100篇

经典小古文100篇经典小古文100篇1.《关雎》: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2.《离骚》:登彼北山,采其蕙芷;于以采之,挹涉东海。

3.《庐山谣》:庐山谷中道路长,崔嵬势若飞龙狂;左侧立峰绝壁小,右方回河大海浪。

4.《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5.《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6.《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7.《悯农》: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8.《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9.《上邪》: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10.《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11.《赤壁赋》: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12.《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13.《桃花源记》:初至轩辕,问曰:“里有仙人无?”答曰:“有。

”“如何得至?”答曰:“枫叶泛舟,日暮而至。

左右山高,中有一口渊。

渊口紫气蒸腾,往往飞下白鹿,止善人取之,可以与众同乐。

”14.《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5.《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16.《滕王阁序》:臣心既灵,又闲。

故作此篇,兼怀左迁至蓝田县久客故人。

清旦,有客从外来,道问山盟旧事,殆辞。

17.《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18.《神曲》:在理论中,我们不能分辨物态的存在方式,因为这些存在方式(如像心态和左右)都是基于我们早已信仰、已接受的智觉规范的。

19.《左传》:天监鸣动,灵士惊骇,惟伯奇曰:“此复为赵且乐邪?”臧文仲曰:“知之至乎哉!”20.《右传》: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最简单的小古文10篇

最简单的小古文10篇

最简单的小古文10篇1. 《诫子书》- 作者: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2. 《爱莲说》- 作者: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3. 《陋室铭》- 作者: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4. 《答谢中书书》- 作者: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5. 《记承天寺夜游》- 作者: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6. 《与朱元思书》- 作者: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望而生畏,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小古文100篇

小古文100篇
殿赋》,至于今日,十年一理,犹不遗忘;
二十之外,所诵经书,一月废置,便至荒芜
矣。然人有坎壈,失于盛年,犹当晚学,不
可自弃。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
如秉烛夜行,犹贤乎瞑目而无见者也。
小古文一百篇
95、名之与实

名之与实,犹形之与影也。德艺周厚,则名必善焉;容 色姝丽,则影必美焉。今不修身而求令名于世者,犹貌 甚恶而责妍影于镜也。上士忘名,中士立名,下士窃名。
71、狐与葡萄
• 昔有一狐,见葡萄满架,万紫千红,累累可爱, 垂涎久之。奈无猿升之技,不能大快朵颐。望 则生怨,怨则生怒,怒则生诽,无所不至。乃 口是心非,自慰曰:“似此葡萄绝非贵重之品, 罕见之物。况其味酸涩,吾从不下咽。彼庸夫 俗子方以之为食也。” • 此如世间卑鄙之辈,见人才德出众,自顾万不 能到此地步,反诋毁交加,假意清高。噫,是 谓拂人之性,违心之谈也。
小古文一百篇
小古文一百首
经典诵读
(81-90)
小古文一百篇
奕秋学奕
经典诵读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 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 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 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 非然也。 81
小古文一百篇
纪昌学射
甘蝇,古之善射者,彀弓而兽伏鸟下。弟子名 飞卫,学射于甘蝇,而巧过其师。纪昌者,又学射于 经典诵读 飞卫。飞卫曰:“尔先学不瞬,而后可言射矣。”纪 昌归,偃卧其妻之机下,以目承牵挺。二年之后,虽 锥末倒眥,而不瞬也。以告飞卫。飞卫曰:“未也, 必学视而后可,视小如大,视微如著,而后告我。” 昌以牦悬虱于牖,南面而望之,旬月之间,浸大也; 三年之后,如车轮焉。以睹余物,皆丘山也。乃以燕 角之弧,朔蓬之竿射之,贯虱之心而悬不绝。以告飞 卫,飞卫高蹈拊膺曰:“汝得之矣。”

小古文100篇及翻译

小古文100篇及翻译

-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

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

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

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译文】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

母亲很穷,没有依靠。

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

(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

(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

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

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

(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

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

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陈蕃愿扫除天下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岁。

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译文】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

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藩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

不能在乎一间屋子的事情。

”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

3、班超投笔从戎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

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

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

有口辩,而涉猎书传。

永平五年。

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

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

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

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译文】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

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

他能言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

公元62年(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征召做校书郎,班超和母亲也随同班罟到了洛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自《世说新语· 雅量》
19.破瓮救友
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 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 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 光持石击翁破之,水逬,儿得活。
20.孔融让梨
孔融四岁,与诸兄同食梨, 融独择小者,父问故,融曰, 儿年幼,当取小者。
选自《战国策•楚策一》
24.南辕北辙 今者臣来,见人于太行,方北面 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 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 “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 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 “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 “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 愈远耳。
选自《战国策•魏策四》
6.菊
菊花盛开,清香四溢。其瓣 如丝,如爪。其色或黄、或白、 或赭、或红。种类繁多。性耐寒, 严霜既降,百花零落,惟菊独盛。
——选自民国老课本
7 雨 今日天阴,晓雾渐浓,细 雨如丝。天晚雨止,风吹云散, 明月初出。
— 选自民国
老课本
8雪
冬日严寒,木叶尽脱,阴 云四布,弥漫天空,飞鸦千百 成群,未暮归林。夜半,北风 起,大雪飞。清晨,登楼远望, 山林屋宇,一白无际,顿为银 世界,真奇观也。
——选自《刘公嘉话》
32.怀素写字 怀素居零陵时,贫无纸可书, 乃种芭蕉万余株,以蕉叶供挥 洒,名其庵曰“绿天”。书不 足,乃漆一盘书之,又漆一方 板,书至再三,盘板皆穿。
——选自《书林纪事》
33.王冕好学 冕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 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 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 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 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 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 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36 道与德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 而内自省也。”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选自《论语》
37 君子与小人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38 意志和品质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 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可夺志也。”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第 8课
日月星
日则有日,夜则有月, 夜又有星。三者之中,日最 明,月次之,星又次之。
9 日时
一日一夜,分为十二时。子 丑寅卯,辰巳午未,申亥戌亥, 是也。夏日长而夜短,冬日短而 夜长。夜半为子,日中为午。午 前曰上午,午后曰下午。
10 猫捕鱼 缸中有金鱼,一猫伏缸上, 欲捕食之,失足坠水中,急跃 起,全身皆湿。
又能营巢穴为休息之所。其异者,
能为人言。惟不知读书,故终不如人。
人不读书,则与禽兽何异?
——选自《古岩斋丛稿》
14.读书有三到
读书须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 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也不能久也。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即到矣,
眼口岂有不到者乎?
——选自《训学斋规》
——选自《目连救母· 四· 刘氏斋尼》
17.称象
• 曹操得巨象。欲知其轻重。不能称。 操之幼子名冲,告操曰:“置象于船上, 刻其水痕所至。去象,将他物积在船中, 使水几原痕。复称他物,则象重可知矣。”
——选自《三国志》
18.道边李苦
•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 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 苦李。”取之,信然。
41 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duó)其足, 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 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 遂(suì )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 “宁(nì ng)信度,无自信也。” ——选自《韩非子· 外储说左上》
42 买椟还珠 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 之柜,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 玫瑰,辑以羽翠。郑人买其椟而还 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鬻 珠也 。
39、孝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40、叶公好龙 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 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 窥头于牖,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 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 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选自《新序· 杂事》
1.放风筝
青草地,放风筝。汝前行, 吾后行。
——选自民国老课本
2.乡

乡间农家,竹篱茅屋,临水 成村。水边杨柳数株,中夹桃李, 飞燕一双,忽高忽低,来去甚捷。
——选自民国老课本
3.芦

水滨多芦荻。秋日开花,一 片白色,西风吹来,花飞如雪。 ——选自民国老课本
4.五官争功
口与鼻争高下。
口曰:“我谈古今是非,尔何能居上我?”
25 盘古开天地 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 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 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 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 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 古极长。 ……故天去地九万里。
——选自《三五历记》
26 夸父逐日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 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 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选自《后汉书· 孔融传》
21.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 而守株 ,冀复得兔。兔不可复 得而身为宋国笑。
选自《韩非子》
22.揠苗助长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 揠之者,茫茫然归,谓其人曰: “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选自《孟子•公孙丑上》
23.狐假虎威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 “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 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 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 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 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 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鼻曰:“饮食非我不能辨。”
眼谓鼻曰:“我近鉴毫端,远观天际,
唯我当先。”
又谓眉曰:“尔有何功居上我?” 无即不成礼仪。若无眉,成何面目?” ——选自《唐林语》
眉曰:“我虽无用,亦如是有宾客,何益主人?
5.荷 池中种荷,夏日开花,或红 或白。荷梗直立。荷叶形圆。茎 横泥中,其名曰藕。藕有节,中 有孔,断之有丝。 ——选自民国老课本
43、自相矛盾
• 楚人有卖盾与矛者,誉(yu)之曰: ‘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 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 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 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 不可同世而立。”后因以喻人的语言、 行为、立场、观念前后的抵触与对立。
——选自《韩非子· 难一第三十六》
44、滥竽充数 •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 悦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 死,闵王立。好一一听之, 处士逃。
——选自《韩非子· 内储说上》
第27课 夸父逐日 夸
——选自《欧阳公事迹》
31 推敲
岛初赴举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 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始欲着“推”字,又欲着“敲”字, 练之未定,遂于驴上吟哦,时时引手 作推敲之势。时韩愈吏部权京兆。岛 不觉冲至第三节。左右拥至尹前,岛 俱对所得诗句云云。韩立马良久,谓 岛曰:“作敲字佳矣。”遂与并辔而 归。留连论诗,与为布衣之交。
,
11.猫斗
黄白二毛,斗于屋上,呼呼而鸣, 耸毛竖尾,四目对射,两不相下。久之,
白猫稍退缩,黄猫奋起逐之,白猫
走入室,不敢复出。 ——选自民国老课本
12.龟兔竞走 龟与兔竞走,兔行速,中道而眠, 龟行迟,努力不息。及兔醒, 则龟已先至矣。 ——选自《意拾喻言》
13.读书
飞禽走兽,饥知食,渴能饮,
15.读书须有疑
• 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 渐有疑;中则节节有疑。过了这一番,疑 渐渐释,以致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 是学。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却要 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选自《训学斋规》
16.铁杵磨针
•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 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风老 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白 笑其拙。老妪曰:“功到自然成耳。”太 白感其意,还卒业。
29 舜耕历山 舜耕历山,历山之人皆让畔;渔雷泽, 雷泽上人皆让居,陶河滨,河滨器皆不苦窳。 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尧乃 赐舜衣与琴,为筑仓廪,予牛羊。 ——《史记五帝本纪》
30.欧阳苦读 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 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 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家无 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 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 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 下笔已如成人。
——选自《山海经·海外北经》
27 共工触山 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山, 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 移焉;地覆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选自《淮南子· 天文训》
28 刑天舞干戚 刑天与帝争神,帝断其首,葬于常羊之野。 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 ——选自《山海经· 海外西经》
——选自《王冕苦学》
34.宋濂嗜学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 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 观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 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 书。
——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35 学 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 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 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 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 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