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实验室基础常识

合集下载

免疫学实验

免疫学实验

免疫学实验免疫学实验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研究领域,它涉及到研究人体免疫系统的机制和功能,并通过实验手段来深入了解和探索免疫系统对疾病的防御和治疗作用。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免疫学实验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常见的实验方法,以及它们在研究和治疗免疫相关疾病中的应用。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免疫学实验中常用的一些基本概念。

免疫学实验主要涉及到免疫细胞、抗体和抗原的相互作用。

免疫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巨噬细胞、淋巴细胞等。

抗体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一种特殊蛋白质,它可以识别和结合到体内外入侵的病原体,激活免疫系统进行防御。

而抗原则是一种能够引起免疫系统反应的物质,可以是细菌、病毒、真菌等。

在免疫学实验中,常见的实验方法包括免疫组化、流式细胞术、ELISA等。

免疫组化是一种用于检测组织或细胞中某一种特定蛋白质的方法,它可以通过使用特异性抗体来标记和检测目标蛋白质的位置和表达水平。

流式细胞术则是一种通过流式细胞仪进行细胞表面标记和分析的方法,它可以对不同类型的免疫细胞进行鉴定和分类。

ELISA是一种用于检测和分析抗体和抗原相互作用的方法,它基于酶标记免疫吸附技术,可以测定目标物质的浓度和活性水平。

除了这些基本方法,免疫学实验还可以进一步应用于研究和治疗免疫相关疾病。

免疫学实验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免疫系统在疾病中的作用机制,例如自身免疫疾病、感染性疾病等。

通过实验手段,我们可以研究免疫细胞的活性和功能,并探索潜在的治疗策略。

例如,在免疫细胞治疗中,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手段提取、修饰和培养免疫细胞,并将其用于治疗癌症、自身免疫疾病等疾病。

此外,免疫学实验还有助于研发和评估新型的免疫药物和疫苗。

通过实验方法,我们可以研究药物在免疫系统中的作用机制和疗效,并评估其用于治疗疾病的潜力。

免疫学实验在疫苗研发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评估免疫细胞对疫苗的反应和效果,我们可以确定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总结起来,免疫学实验是一项非常重要且广泛应用的研究领域。

免疫及病原生物学试验指导试验室规则试验一免疫学基础

免疫及病原生物学试验指导试验室规则试验一免疫学基础

免疫及病原生物学实验指导免疫及病原生物学实验,是本课程理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验目的,旨在验证理论课中讲授的知识,加深对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

同时,学习和掌握一定的基本技术技能,通过学生对常见病原生物性状的识别,粪、血等标本的检查,进一步了解各种临床标本的诊断程序,培养学生的无菌观念,为今后学习传染病及从事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基础。

实验项目的完成,有的是通过老师示教,有的是学生自己操作,也可观看录像等。

实验方法与步骤,对实验中的具体操作给予了说明和提示。

实验室规则免疫及病原微生物学实验的对象,大都是病原微生物,实验中常用到各种试剂和仪器设备,因此,必须严格遵守实验室规则,认真规范化地进行实验操作。

一、树立无菌观念进入实验室要穿好工作服,必要时还须戴帽子、口罩。

只带有关的文具和讲义。

禁止吸烟,吐痰,吃零食。

不喧哗,不随便触摸物品。

用过的带菌器材,材料等应放入指定的容器消毒,如遇污染材料破碎或不慎污染其他物品,应立即报告老师消毒,不得擅自处理。

离开实验室前,要用肥皂、消毒液或流水洗手,将工作服外面向内折好。

二、注意安全酒精、盐酸、二甲苯等物品不可靠近火源,酒精灯不可互相点燃。

实验室内任何物品或材料不得带出室外。

三、爱护国家财产,节约实验用品显微镜、标本等应注意保养,损坏器材应主动报告、登记并赔偿。

实验完毕,物归原处,整理桌面,需培养的物品送入培养箱。

值日生检查水电,关好门窗,然后离室。

[注意事项] 除了要结合实际介绍实验室规则以外,还要带学生看一看实验室的条件环境,常用器材的安放场所,另外,还要向学生介绍贯穿于整个学期中的一些基本要求,如预习、认真并实事求是地完成实验报告,对实验结果要结合理论进行分析,若实验结果不正确,要独立思考找出原因等。

实验一:免疫学基础一、实验目的:1、熟悉免疫及病原微生物实验室规则。

2、认识免疫器官胸腺、禽类的腔上囊。

3、熟悉吞噬细胞在免疫应答中的作用及其意义。

4、观察豚鼠过敏性休克的现象并分析之。

免疫检验知识点总结

免疫检验知识点总结

免疫检验知识点总结一、免疫检验的基本原理① 抗体与抗原的相互作用免疫检验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抗体与抗原的特异性相互作用。

抗体是一种由机体产生的特异性蛋白质,可以识别并结合与之对应的抗原,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

这种特异性相互作用是免疫检验能够有效识别某些疾病的基础。

② 免疫检验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免疫检验的灵敏度是指测试方法能够准确检测到低浓度抗原或抗体的能力,而特异性是指方法能够区分目标抗原或抗体与其他非特异性成分的能力。

通常情况下,免疫检验需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才能准确诊断疾病。

二、常见的免疫检验方法1. ELISA(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医学诊断的免疫检验方法。

它利用酶标记的抗体或抗原与待检测的抗原或抗体结合,通过酶底物的显色反应来检测特定物质的存在和浓度。

ELISA方法可以用于检测各种疾病的标志物,包括感染病原体、肿瘤标志物、药物残留等。

2. 免疫荧光分析免疫荧光分析是利用荧光标记的抗体识别和检测待检测的抗原或抗体。

通过荧光显微镜或荧光光度计来观察或定量分析荧光信号,以确定特定物质的存在和浓度。

免疫荧光分析广泛用于细胞学、免疫学、微生物学等领域的研究和诊断。

3. 免疫固定电泳免疫固定电泳是通过将抗体和待检测的抗原在电泳条件下结合,然后通过免疫印迹方法检测特定蛋白质或其他生物分子的存在和浓度。

免疫固定电泳在临床诊断和科研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4. 放射免疫测定放射免疫测定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抗体或抗原与待检测的抗原或抗体结合,通过放射性测量仪器来检测特定物质的存在和浓度。

放射免疫测定通常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可用于检测一些低浓度的生物分子。

5. 流式细胞术流式细胞术是利用激光技术和荧光标记的抗体来检测和分析细胞表面或内部标志物的存在和表达水平。

流式细胞术可以快速高效地分析大量细胞样本,广泛用于免疫学、细胞生物学、肿瘤学等领域的研究和诊断。

三、免疫检验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1. 传染病的诊断免疫检验方法可以用于感染病原体的检测,例如HIV、乙肝病毒、丙肝病毒等。

免疫学检验基础理论知识

免疫学检验基础理论知识
IgA:分为血清型和分泌型,分泌型IgA是参及粘膜 局部免疫的主要抗体。
IgE:血清中含量最少,介导1型超敏反应。 IgD:血清型IgD作用尚不清楚。
抗原抗体反应
定义:抗原及相应抗体之间的特异性结合反应。
原理:抗原抗体的特异性结合是基于抗原决定簇及 抗体超变区分子间的结构互补性和亲和性。这种特 性是有抗原、抗体分子空间构型所决定的。
3、加酶标抗Ig
及抗体结合 洗涤
EYY
4、加酶作用的底物
+
产生颜色
间接法测抗体
EY EY EY
2、加待检物 无抗体及抗原结
洗涤
3、加酶标的抗 洗抗涤体
4、加酶作用的底
- 不产生颜色
Y EY
EYY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类型
竞争法 竞争法可用于抗原和半抗原的定量测定,也可对
抗体进行测定。 酶标记抗原(抗体)及待测品中的抗原(抗体)
洗涤
3、加特异性 抗原,及特异 性抗体结合
洗涤
4、加酶标抗体 及特异性抗原结 合,加底物显色
捕获法原理
YYY YY YY YY YY YY YY
YY YY YY
-
EY EY EY
1、固相化抗人 IgM
2、加待测物 非特异性IgM 和抗人IgM结合
洗涤
3、加特异性抗 原,不能及非 特异性IgM结合
洗涤
抗原
完全抗原及半抗原 完全抗原: 具有免疫原性及反应原性的物质,多为分
子量大于5000的蛋白质。 半抗原: 只具有反应原性而无免疫原性的物质,一般
为小分子化合物,例如某些激素、药物等。
免疫系统组成
抗体
抗体: 机体受到抗原物质刺激后,由B 淋巴细胞转化为浆细胞产生的,能及 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 白(Ig)。

从基础知识到操作技巧:医学检验免疫实习经验总结

从基础知识到操作技巧:医学检验免疫实习经验总结

从基础知识到操作技巧:医学检验免疫实习经验总结从基础知识到操作技巧:医学检验免疫实习经验总结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医学技术的越来越先进,医学检验在疾病诊断和治疗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作为一名医学检验专业的学生,我在实习过程中受益匪浅,从基础的理论知识到操作技巧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和实践。

因此,在这里我想与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免疫实习经验,并总结一些在实习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希望对各位同学有所帮助。

一、实验室安全在进入实验室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的是实验室安全常识。

实验室中存在着许多危险因素,比如有毒物质、放射性物质、高压电等,这些都需要我们特别注意。

我们需要认真学习实验室的基本规定和操作指导,并严格按照操作程序和安全要求进行实验。

遵守实验室的规定和操作流程,正确使用实验设备和仪器,是确保实验室安全的基本保障。

二、实验前准备在进入实验室之前,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首先,我们需要认真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了解实验的目的、原理、方法和技术操作要点,同时对实验设备和仪器进行充分的了解和掌握。

其次,我们需要安排好实验时间、材料和药品,并准备好所需的实验仪器和装置。

最后,我们还需要注意个人卫生,穿戴干净整洁的实验衣、手套和鞋套,确保实验环境的清洁和卫生。

三、实验操作技巧在进行实验操作时,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操作技巧,以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首先,我们需要按照操作规程正确地配制试剂和药品,严格控制操作的时间和温度,以避免误差的出现。

其次,我们需要善于观察和记录实验数据,及时进行实验记录和数据整理,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此外,需要根据实验的不同要求,采取不同的实验操作技巧,如吸取精细液体时,需要善于使用微量移液管等精细操作工具。

四、实验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在实验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较多,其中最重要的是实验的质量控制。

在进行实验之前,需要对所用的试剂、药品、仪器和材料进行检验和质量控制,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临床免疫学检验知识点

临床免疫学检验知识点

临床免疫学检验1、免疫:是机体识别和排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生理功能2、免疫防御(对外);免疫自稳(防自身免疫病);免疫监视(防肿瘤)。

3、中枢免疫器官:骨髓、胸腺;外周免疫器官:淋巴结、脾脏(最大)、黏膜相关淋巴组织4、B细胞:通过识别膜免疫球蛋白来结合抗原,介导体液免疫;B细胞受体=BCR=mIg表面标志:膜免疫球蛋白(SmIg)、Fc受体、补体受体、EB病毒受体和小鼠红细胞受体。

成熟B细胞:CD19、CD20、CD21、CD22 (成熟B细胞的mIg主要为mIgM和mIgD)同时检测CD5分子,可分为B1细胞和B2细胞。

B细胞功能检测方法:溶血空斑形成试验(体液免疫功能)。

5、T细胞:介导细胞免疫。

共同表面标志是CD3(多链糖蛋白);辅助T细胞的标志是CD4;杀伤T细胞的标志是CD8;T细胞受体=TCR。

T细胞和NK细胞的共同表面标志是CD2(绵羊红细胞受体);CD3+CD4+CD8- = 辅助性T细胞(Th)CD3+CD4-CD8+ = 细胞毒性T细胞(Tc或CTL)(T细胞介导的细胞毒试验)CD4+CD25+ = 调节性T细胞(Tr或Treg)T细胞功能检测:植物血凝素(PHA)刀豆素(CONA)刺激T细胞增殖。

增殖试验有:形态法、核素法。

T细胞亚群的分离:亲和板结合分离法,磁性微球分离法,荧光激活细胞分离仪分离法*E花环试验是通过检测SRBC受体而对T细胞进行计数的一种试验;6、NK细胞:具有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

直接杀伤靶细胞(肿瘤细胞和病毒感染的细胞)表面标志:CD16(ADCC)、CD56。

测定人NK细胞活性的靶细胞多用K562细胞株,而测定小鼠NK细胞活性则常采用YAC-1细胞株。

7、吞噬细胞包括:单核-吞噬细胞系统(MPS,表面标志CD14,包括骨髓内的前单核细胞、外周血中的单核细胞和组织内的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

(表达MHCⅡ类分子)8、人成熟树突状细胞(DC)(专职抗原呈递功能):表面标志为CD1a、CD11c和CD83。

免疫检测实验室建设基本要求

免疫检测实验室建设基本要求

免疫检测实验室建设基本要求本文档旨在提供免疫检测实验室建设的基本要求,以确保实验室设施满足必要的条件,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1. 实验室环境要求- 实验室应位于无污染、通风良好的地方,远离噪音和干扰。

- 实验室内应保持干燥、温度适宜,以及恒定的湿度。

- 实验室应具备充足的自然光照或合适的照明设备。

2. 设备要求- 实验室应配备先进、可靠的免疫检测设备,以确保准确、稳定的实验结果。

- 实验室内的设备应定期维护和校准,以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 实验室设备应保证对样本进行有效的处理和分析。

3. 安全措施要求- 实验室应建立并执行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工作人员和环境的安全。

- 工作人员应接受必要的培训,了解安全操作规程,并掌握相关应急处理知识。

- 实验室应配备足够的安全设施,如防护墙壁、安全柜、紧急喷淋设备等。

4. 样品管理要求- 实验室应建立样品管理制度,确保样品的追踪、保存和处理符合规范。

- 样品应分区存放,避免交叉污染和混淆。

- 实验室应制定样品处理的标准操作程序,确保准确性和一致性。

5. 质量控制要求- 实验室应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 实验室应定期参与质量评估和外部质量比对,并采取相应的改善措施。

- 实验室应保证实验人员严格遵循质量控制要求进行实验操作。

以上为免疫检测实验室建设的基本要求,根据具体的实验室规模和研究方向,还可根据实际需求增加相应的要求。

建立符合标准的实验室,将为免疫检测的研究和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持和保障。

免疫知识基础知识点总结

免疫知识基础知识点总结

免疫知识基础知识点总结一、免疫系统结构免疫系统是由多个器官和细胞组成的复杂系统,包括淋巴器官、骨髓、脾脏、淋巴结等。

其中,淋巴器官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们包括胸腺和淋巴组织(如淋巴结、扁桃体、腺样体等)。

这些器官通过淋巴循环相互连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免疫系统。

二、免疫细胞免疫系统的细胞主要包括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粒细胞等。

其中,淋巴细胞是免疫系统的核心细胞,它们包括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

T淋巴细胞主要起着细胞免疫的作用,而B淋巴细胞主要分泌抗体来进行体液免疫。

三、免疫分子免疫系统的分子主要包括抗体、细胞因子、补体等。

抗体是由B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特殊蛋白质,它能够识别和结合外来抗原,从而协助其他免疫细胞来清除抗原。

细胞因子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一类生物活性分子,它们能够影响免疫细胞的增殖、分化、活化等过程。

补体是一组在体液免疫中发挥作用的蛋白质组成的系统,它们具有溶解细菌、促进炎症反应等功能。

四、免疫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受到多种调节因素的影响,包括免疫系统本身的调节和外界环境的调节。

免疫系统内部的调节主要包括免疫耐受和免疫记忆。

免疫耐受是指免疫系统对自身抗原的免疫应答处于一种平衡状态,从而避免对自身组织的损害。

免疫记忆是指免疫系统对曾经接触过的抗原产生持久的免疫应答,从而使得再次接触同一抗原时能够更快速、更有效地清除抗原。

外界环境的调节主要包括病原体的逃逸机制、药物的调节以及环境因素等。

综上所述,免疫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通过多种细胞和分子相互协作来保护人体免受病原体的侵害。

了解免疫系统的基础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健康。

希望本文能够对读者有所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放射方法 肿瘤标志物等
光散射比浊方法 Ig、ASO、RF、微量蛋白
胶体金方法 TB-Ab、HBsAg、HCG、LP-IgM
荧光显微方法 自身抗体、呼吸道V-IgM等
化学发光技术 肿瘤标志、甲状腺功能、
电化学发光技术 肝炎标志、性腺分析等
2021/3/12
免疫实验室基础常识
3
免疫学检测常用的基本技术
免疫实验室基础常识
免疫学检测方法的简介基本原理 免疫学检测方法的应用 抗原、抗体的定义 免疫室检测的项目 感染性疾病检查项目 细胞、体液免疫检查项目 肿瘤标志物电化学发光检测项目 自身免疫性疾病检查项目
2021/3/12
免疫实验室基础常识
1
免疫学检测方法的简介
方法
原理
免疫间接凝集方法 RBC、乳胶颗粒+Ag
抗体分类;IgG、IgA、IgM、IgD、IgE。 IgG亚类IgG1-4、IgA亚类1-2
2021/3/12
免疫实验室基础常识
9
抗体的基本内容
抗体的功能
对有害因子,如毒素、药物、病毒、细菌、和其它寄生虫可通过 与特出细胞受体结合而造成机体的损害,而分泌抗体可通过与其 结合了阻止与响应受体结合,起到了中和作用。
免疫 沉淀反应方法
琼脂板+Ab
酶免疫分析技术(EIA) HRP+Ag或Ab
放射免疫方法(RIA) I*125+Ag或Ab
免疫光散射比浊分析 Ag+Ab=CIC、微粒+Ag
免疫胶体金检测方法 胶体金+抗人IgG
免疫荧光显微镜方法 FITC+抗人IgG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 ABEL+抗CEA
2021/3/12
免疫实验室基础常识
8
抗体的基本内容
用电泳的方法可将血清或血浆蛋白分离成白蛋白和球 蛋白两个组分。大多数抗体位于r球蛋白区域内。抗 体的另一个常用名为免疫球蛋白(Ig),意为r球蛋 白中与免疫相关的组分。
抗体在血液中检出,但它在其他部位存在;细胞质内 质网和高尔基体的膜和B淋巴细胞膜上、NK细胞和肥 大细胞的细胞膜上、组织液和血浆中、还在乳汁和分 泌液中。
(3)抗原两个特性:免疫原性、抗原性。
2. 医学上重要的抗原[2]
a. 病原微生物:细菌、病毒、立克次氏体。(表 面抗原、核心抗原、鞭毛抗原等)
2021/3/12
免疫实验室基础常识
5
抗原与抗体
a. 自身抗原:
一般自身组织对机体自身没有抗原性,但在外伤、感 染、电离辐射、药物等影响下可以发生变性成为自身 抗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引起自身免疫性疾病, ANA.dsDNA等。
ASO、RF、CIC 肝病自身抗体 :ANA、ds-DNA、SMA、AMA、LKM、SLA可溶性 肝
抗原、LC1抗肝溶质Ⅱ型抗原 自身抗体 :ANA、ds-DNA、AMA、ANCA、ENA 肾病自身抗体:ANA,ds-DNA,GBM,ANCN.ENA 糖尿病自身抗体 :IAA、ICA、GAD
现代常用的免疫方法
酶免疫分析、荧光免疫分析、光散射比浊分析、 化学发光技术、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仪 器方法。还有凝集、沉淀、金标记等方法。性 激素、细胞因子、肿瘤标志、免疫球蛋白等, 都为标准曲线定量方法。以上检测都可视为抗 原抗体反应的方法。抗原抗体的内容、免疫的 基本概念还需复习一下,以便更充分了解免疫 实验检测的基本原理。
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Ru(bpy)3]** +抗AFP
2021/3/12
免疫实验室基础常识
2
免疫学检测常用的基本技术
凝集方法 MP-IgM、TPPA、Widal、Weil-F
ASO、RF、CRP、冷凝集实验等
沉淀方法 IgG、A、M、C3、C4、CRP、等
酶联方法 病毒抗体IgG、IgM/12
免疫实验室基础常识
7
抗原与抗体
l 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
抗原刺激机体后可产生免疫球胆白G、 A、M。一般2-3周后才有抗体产生, 其出现顺序;IgM最早,但消失也快, 在血液中只维持数周至数月。(所 以临床检测IgM抗体利于早期诊断) IgG出现稍迟于IgM,当IgM接近消失 时,IgG达高峰阶段,它在血液维持 时间较长可达数年之久。IgA继IgM 和IgG后出现。
IgG的调理作用促进吞噬细胞对抗原的吞噬。 IgG、IgE和IgM介导的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NC、
MC、NK细胞) IgE所介导的超敏反应 IgA介导的粘膜免疫 母体的IgG介导的新生儿免疫
2021/3/12
免疫实验室基础常识
10
应用抗原抗体结合原理检测的项目
感染性疾病检测项目 肝炎病毒筛查:A、B、C、D、E、G、TTV、CMV 呼吸道病原体筛查:EB、AD、CB、RSV、MP、CP 感染性疾病检查项目:Uu、CT、NG、USR.TPPA、HIV 自身免疫性疾病项目 免疫全项 :ANA、ds-DNA、AMA、ANCA、ENA、Ig.C3、C4、CRP、
2021/3/12
免疫实验室基础常识
4
抗原与抗体
一. 抗原、抗体的定义[1]
1. 抗原的定义
(1) 凡是能够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抗体的免疫物 质、并能在体内外与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的物 质称为抗原。
(2)抗原指能与T细胞的TCR何B细胞的BCR结合,促 使其增殖、分化、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并能 与之结合,发挥免疫效应的物质。
a.肿瘤抗原:如AFP、CEA、PSA等。 b.同种异体抗原:红细胞血型抗原、白细胞抗原(人
类白细胞抗原又称HLA)等等。
2 抗体的定义: (1) 抗体是机体在抗原物质刺激下所形成的一类具
有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的球蛋白。
2021/3/12
免疫实验室基础常识
6
(2)抗体是介导体液免疫的重要分子, 是指B细胞识别抗原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 所产生的一种蛋白质,主要存在于血清等 体液中。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具有免疫 功能。
2021/3/12
免疫实验室基础常识
11
应用抗原抗体结合原理检测的项目
电化学发光定量分析仪检查项目
AFP 肝
CEA 结肠、胃、乳腺
PSA / fPSA 前列腺
PSA
CA15-3
乳腺
CA125
卵巢
CA19-9
胰腺、胆囊
CA724
胃、卵巢
NSE
小细胞肺C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