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进展(完整版)

合集下载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中瓣中瓣技术的应用进展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中瓣中瓣技术的应用进展

复旦学报(医学版)Fudan Univ J Med Sci2021Mar.,48(2)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中瓣中瓣技术的应用进展金沁纯(综述)潘文志张晓春张蕾周达新△(审校)(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上海200032)【摘要】随着社会老龄化的进展,主动脉瓣疾病的患病率显著上升。

目前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TAVR)已成为中高危主动脉狭窄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案,且其在主动脉瓣反流患者中的应用不断增加。

受到个体解剖结构、血流动力学及不同瓣膜特点的影响,部分患者在TAVR术中接受首个瓣膜植入后的效果欠佳。

经导管瓣中瓣置入术在TAVR初次效果不佳患者中的应用不断增加,且多项临床研究显示其即刻效果及短中期随访效果良好。

本文就TAVR术中需要瓣中瓣置入的危险因素、瓣中瓣技术的预后及技术难点作一综述。

【关键词】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瓣中瓣;主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瓣反流【中图分类号】R654.3【文献标志码】B doi:10.3969/j.issn.1672-8467.2021.02.014 Research progress on valve-in-valve technique in transcatheteraortic valve replacementJIN Qin-chun,PAN Wen-zhi,ZHANG Xiao-chun,ZHANG Lei,ZHOU Da-xin△(Department of Cardiology,Zhongshan Hospital,Fudan University,Shanghai200032,China)【Abstract】Along with the coming of aged society,the prevalence of aortic valvular disease is significantly increasing.Nowadays,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TAVR)has been established as the optimal treatment of aortic stenosis in the population with intermediate and high surgical risk.Moreover,TAVR has also been performed for pure aortic valve regurgitation.Whereas,ineffectiveness of the first valve still might occur confronted with individualized anatomical structure,hemodynam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different valve types.Intraprocedural valve-in-valve deployment is increasingly applied in these patients undergoing TAVR with an unsatisfied first valve.The immediate and mid-term clinical and hemodynamic results have demonstrated its safety and feasibility.Here,we briefly review the risk factors in need for a second valve following TAVR,the prognosis and challenges in the valve-in-valve technique.【Key words】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TAVR);valve-in-valve;aortic valve stenosis;aortic valve regurgitation*This work was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2017YFC1104202-2).随着人口老龄化,主动脉瓣狭窄的发病率不断增高[1]。

吴永健: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的进展与未来

吴永健: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的进展与未来

吴永健: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的进展与未来——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张昊吴永健吴永健教授介绍过去半个世纪,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手术(SAVR)一直是严重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标准治疗方案。

然而,高龄伴有合并症的患者手术风险高,术后恢复慢。

常见影响外科手术效果的因素如既往心脏手术史、慢性肺病、肾功能不全、体质弱等。

据统计,至少1/3严重主动脉狭窄的患者无法进行外科手术,因此医学界一直在探索创伤更小的导管技术。

1992年,Andersen首次进行动物试验,在猪身上实施了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2000年,Bonhoeffer首次给一个12岁的男孩做了肺动脉瓣置换术;2002年,Cribier完成首例人类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开创了TAVR的先河。

自此,TAVR成为无外科手术机会或高危手术风险严重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一种选择。

据统计,全球超过750个中心已完成20万例TAVR。

历时5年的大型临床试验Partner 1结果发表,证实了TAVR在无外科手术机会或高危患者的效果。

中低手术风险患者的临床试验也有了初步结果,预示着TAVR未来的发展方向。

然而,TAVR还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如瓣周漏、卒中、心律失常等并发症,植入瓣膜的耐久性等,需要更新的技术和更广泛的研究。

指南基于目前的临床研究,2014年的美国指南和2012年的欧洲指南提出,无传统外科换瓣手术机会或高危手术风险的严重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如预期寿命大于1年,可行TAVR ,其中无手术机会患者推荐级别为I类,证据等级B;高危手术风险的患者推荐级别为IIa类,证据等级B。

随着相应临床试验的开展,针对中低危患者的指南很可能将在明年出现。

注册研究过去十年,TAVR手术量快速增长,但在各国发展不均衡(表1)。

欧美大国从国家的角度,开展TAVR的注册研究,定期发布年度报告,反映了既往TAVR发展的趋势。

美国胸外科协会(STS)与美国心脏病学学会(ACC)自2011年FDA批准TAVR进入临床后,开展了TVT 注册研究,2012年纳入患者4590例,2013年9039例,2014年17 375例;平均年龄82岁;平均STS评分8.34,其中STS评分中低危(<8%)比例由2012~2013年的59.1%增至2014年的61.3%;手术死亡率从2012~2013年的5.3%下降至2014年的4.4%。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2016年进展回顾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2016年进展回顾
… 通 讯 作 者 :周 达 新 , 主 任 医 师。 主 要 研 究 方 向 :结构性 心脏 病 的介 入 治 疗。E.mail:zhou.daxin@ZS.
hospita1.sh.cn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SAVR) 治 疗 ,研 究 终 点 为 死 亡 或 致 残 性脑 卒 中 发生 率 。结 果显 示 ,使用 意 向治疗 分 析,TAVR组 和 SAVR组 2年 时 的主要 终 点发 生率 分别 为 19-3% 和 21.1% (HR = 0.89;95% CI,0.73~ 1.09; 非劣 效性 P= 0.001);使用 符合 方案 集分 析,TAVR组 和 SAvR组的主要终点发生率分别为 18.9% 和 21.0%(HR = 0.87;95% CI,0.71~1.07;非劣 效性 P< 0.001)。在 经股 动 脉入 路组 ,TAVR组 的主 要终 点 发生 率较 SAVR 组 低 (HR = 0.79;95% CI,0.62~ 1);但 在 经 胸 腔 入 路 组 ,TAVR组和 SAVR组 的主 要 终 点发 生 率 没 有 差 异。
· 专 家 论 坛 ·
经导管主动脉 瓣置换术20 1 6年进展 回顾 中山医院心 内科 上海 200032)
摘 要 经导管主动脉 瓣置换 术 (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TAVR)是一种革命性 的新技 术。 经过 14年 的成长,现 国际上 TAVR已发展得相 当成熟,正在向精 细化方向发展。2016年发表 的有关 TAVR的研究报 告数量很 多, 但许 多研究探讨的都是 TAVR的技 术 细节或特定的临床 问题,而非之前那样从总体上观察 TAVR的效果、死亡率和并发 症等。本 文回顾 2016年 TAVR的重要进展。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围术期管理进展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围术期管理进展

陈茂,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脏内科主任,四川省卫生厅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四川省医学会心血管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结构性心脏病学学组副组长。

担任主刀完成我国西部地区首例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TAVI )。

负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国家863计划项目子课题1项以及中国博士后基金一等资助项目1项,以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身份发表SCI 论文40余篇,累计影响因子超过170。

负责的“冠心病危重症的预警和个体化治疗研究”获2011年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2002年,Cribier 等[1]完成全球首例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 )。

经过十余年的发展,目前的证据已充分证明,对于无法耐受外科手术或外科手术高危的主动脉瓣重度狭窄患者,TAVR 是有效的治疗手段。

对于外科手术中高危的患者,TAVR 效果不劣于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SAVR ),而经股动脉的TAVR 甚至优于SAVR [2-3]。

据此可以预见的是,主动脉瓣狭窄需行TAVR 的患者数量会大幅度增加,并可能用于更低危、年轻的患者。

因此,提高TAVR 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成为决定TAVR 技术是否能够得到广泛推广应用的重要前提,而围术期管理是确保TAVR 安全、有效的关键所在[4-5]。

本文将以TAVR 围术期管理中的焦点问题为侧重点,介绍相关进展。

1术前评估TAVR 患者的术前评估分为临床评估和解剖评估两个部分。

临床评估的主要工作是评判患者手术的耐受程度及可能的风险,需要依赖评分系统和心脏团队会诊两种形式进行评价。

其中,欧洲心脏手术风险评分(Logistic EuroSCORE )及美国胸外科医师学会(STS )心脏手术风险评分,最常用于评价TAVR 患者手术风险。

然而这些评分系统本身主要针对外科手术患者,缺乏TAVR 相关的部分危险因素,如患者的虚弱程度、肝功能等。

因此,这类评价系统用于评估TAVR 专业性稍显不足[6]。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的护理进展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的护理进展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的护理进展发表时间:2020-12-29T08:21:37.112Z 来源:《医药前沿》2020年26期作者:杨文琳[导读] 其治疗效果、手术优势也获得了心血管疾病专家、患者及其家属的认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广东省中医院大学城医院手术室广东广州 510006)【摘要】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 VI)属于微创手术,是心血管外科常见手术类型。

与开胸手术相比,TA VI手术的时间短、创伤性小,无需开胸,术后患者恢复快,提高了老年心脏瓣膜退行性病变患者的手术成功率,为开胸手术不耐受的重度主动脉瓣病变患者提供了手术机会,有效降低了病死率。

但是TA VI手术对技术、设备、环境要求高、操作复杂,需要麻醉科、心脏外科、重症监护室、影像科、护理部门等多科室协作。

本文结合国内外关于TA VI的护理方案及临床经验就手术护理进展进行综述,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与完善,为TA VI手术护理提供参考,从而促进护理人员护理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TA VI;现状;围手术期;护理进展【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20)26-0005-03Nursing progress in 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Yang WenlinOperating Room,University City Hospital affiliated to Guangdong Provincial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Guangzhou, Guangdong 510006, China【Abstract】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 (TA VI) is a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and is a common type of surgery in cardiovascular pared with thoracotomy,TA VI is shorter in time,lessinvasive,and does not require thoracotomy. The postoperative patient recovers quickly,which improves the success rate of surgery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degenerative heart valve disease.It is a severe intolerance to thoracotomy patients with aortic valve disease provide an opportunity for surgery and effectively reduce the mortality.However,TA VI surgery requires high technology,equipment,andenvironment,and complicated operations.It requires collaboration between anesthesiology,cardiacsurgery,intensive care unit,imaging department, and nursing department.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progress of surgical nursing based on the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nursing programs and clinical experience of TA VI,and continuously summarizes and improves in practice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A VI surgical nursing, thereby promoting the improvement of professional level of nursing staff.【Key words】TA VI; Current status; Perioperative period; Nursing progress主动脉瓣狭窄是心脏瓣膜病变的常见类型,多发于老年人群[1]。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治疗二叶式主动脉瓣狭窄的进展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治疗二叶式主动脉瓣狭窄的进展

・综述・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治疗二叶式主动脉瓣狭窄的进展张蕾周达新葛均波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目前已成为外科手术禁忌或高危的、症状性主动脉瓣狭窄(AS)患者的一项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阖。

由于大型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呵入组的患者为三叶式主动脉瓣(TAV)患者,目前指南中推荐的适应人群并未包括二叶式主动脉瓣(BAV)患者,并且认为BAV是TAVR的相对禁忌证。

然而在日常诊疗过程中,BAV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畸形,其在人群中的患病率约1%⑸,尤其是在需要行瓣膜置换术的人群中BAV的所占比例更高有研究⑷结果表明,在接受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SAVR)的8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中,BAV占22%。

据此推断,约有五分之一的手术高危或禁忌的老年AS患者,将因BAV而失去接受TAVR 的机会。

BAV的瓣膜并发症有AS、主动脉瓣返流(AR)、感染性心内膜炎等。

这些并发症常伴发主动脉扩张、主动脉瘤形成和主动脉夹层⑷。

由于BAV解剖结构的特点(椭圆形瓣环、扩张而薄弱的升主动脉等),在植入主动脉瓣支架时容易造成瓣膜支架受力不均、生物瓣膜移位或者功能不良、瓣环破裂或者主动脉夹层[9-10]»故而BAV患者行TAVR有不小的难度。

随着影像学、介入技术和器械的不断革新,临床医师在TAVR治疗BAV中不断积累经验并取得了突破。

现回顾近年来TAVR治疗BAV狭窄的进展。

1TAVR治疗BAV合并AS的病例报告和病例系列分析早期BAV的TAVR治疗临床病例报道多数为个例报道或病例系列分析“⑹.Wijesinghe 等跑的研究共有11例BAV患者接受TAVR,使作者单位:200032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通信作者:周达新,电子邮箱为zhou.daxin@zs-hospital, 用Sapien瓣膜支架,10例患者效果良好、临床症状缓解、血流动力学改善;2例经心尖途径TAVR 的患者术后30d随访,因多器官衰竭而死亡;有2例发生中度瓣周返流(PVR);1例因瓣膜尺寸偏小而发生支架移位,后转为外科手术。

极简式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研究进展

极简式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研究进展

基金项目:浙江省重大研发计划(浙江省科技厅)——心脏瓣膜病治疗新技术研究(2015C03028)通讯作者:王建安 E-mail :wangjianan111@【摘要】 随着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 ,TA VR )的普及,极简式TA VR 正受到越来越多临床研究者的关注。

极简式TA VR 旨在最大限度地减少侵入性操作,从而在保证TA VR 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前提下简化TA VR 操作流程,减少医疗资源占用,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其内容涵盖术前评估、手术人员、场所及入路、麻醉方式、球囊预扩张、术中超声、术后早期康复及出院时机等各个方面。

部分回顾性研究已初步证实极简式TA VR 开展的可行性,目前有3M TA VR 、FAST TA VI 等多项临床研究致力于探索极简式TA VR 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此外,选择合适的患者人群开展极简式TA VR 也至关重要。

随着技术发展与经验积累,极简式TA VR 将受到越来越多临床医师的喜爱。

【关键词】 极简式;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临床研究Advances in minimalist 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ZHU Qi-feng, LIU Xian-bao, WANG Jian-an (Department of Cardiovascular,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SAHZU), Hangzhou 310009, 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 WANG Jian-an, E-mail: wangjianan111@ 【Abstract 】 With the popularity of 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 (TAVR), minimalist TAVR is drawing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from clinical researchers. Minimalist TA VR is to minimize invasive manipulations, simplify TA VR procedure, and reduce the occupation of medical resources and the financial burden of patients. The concept of minimalist TAVR contains preoperative assessment, operative personnel, operation room, procedural access, anesthetic technique, balloon pre-dilatation, intraoperative ultrasound, postoperative rehabilitation, timing of discharge, etc. A few pilot retrospective studies have demonstrated the feasibility of minimalist TA VR. Currently, there are clinical studies such as 3M TA VR and FAST TA VI, which are committed to explore the safety and effectiveness of minimalist TA VR. Besides, patient selection is essential for minimalist TA VR.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A VR technology and the accumulation of clinical experience, more and more clinicians will realize the attractiveness of minimalist TA VR.【Key words 】 Minimalist; 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 Clinical study极简式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研究进展朱齐丰,刘先宝,王建安(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心血管内科,杭州 310009)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 ,TA VR )是瓣膜性心脏病治疗领域炙手可热的前沿技术[1,2]。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的最新进展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的最新进展
1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的发展历程 1989 年 2 月, 瑞 典 医 生 Henning Rud Andersen
在一场冠脉介入会议中得到灵感,猜想支架不仅能 够解决冠状动脉狭窄,也可以解决钙化性主动脉瓣 狭窄。随后 Andersen 使用塑型的胸骨固定钢丝作为 支架和猪主动脉瓣作为瓣膜材料制作出第一个 TAVR 瓣膜。1992 年,第一篇关于 TAVR 的动物实验研究 发 表 在《European Heart Journal》。 在 动 物 实 验 中, 原位释放的瓣膜虽有一定程度的瓣周漏,但其能够 在主动脉瓣环处成功锚定且正常工作,不影响二尖 瓣 功 能, 由 此 TAVR 可 行 性 得 以 证 实 [3]。1995 年, Andersen 介入瓣膜在美国获得专利。随着瓣膜材料 的改良和技术的进步,2002 年历史上首例人体 TAVR
患者中,使用自膨胀瓣膜的 TAVR 手术 1 年全因死亡 率(14.2%) 明 显 低 于 外 科 手 术(19.1%) [6]。2016 年,PARTNER 2 研究又将研究转向中危人群,证实 在中危人群中 TAVR 与外科手术的死亡率和致残性 卒中的发生率相似 [7]。与此同时,SURTAVR 研究也 证实了在中危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中使用自膨胀 瓣膜的 TAVR 临床疗效不劣于外科手术 [8]。2019 年, 多项研究证实低危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 TAVR 术 后 1 年的全因死亡率、卒中发生率和再住院率明显 低于外科手术,术后 2 年的复合死亡终点和致残性 卒中发生率并不劣于外科手术 [9-10]。可以预见,在不
(15): 1596-1609. [17] 唐莲, 刘春雪, 李泱, 等. 中老年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术
后心脏康复认知度与运动依从性相关的调查研究[J]. 中华老年 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8, 17(1): 66-69. [18] Stagnaro N, Della Latta D, Chiappino D. Diagnostic accuracy of MDCT coronary angiography in patients referred for heart valvesurgery[J]. Radiol Med, 2009, 114(5): 728-742. [19] 李宛凌, 孙希野, 郭毅, 等. 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中青年冠 心病患者居家康复进展[J]. 中国医疗管理科学, 2018, 8(2): 52-5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进展(完整版)
主动脉瓣狭窄(AS)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在西方是发病率仅次于高血压,冠心病的心血管疾病。

我国尚无大规模AS流行病学数据。

AS是进展性心血管疾病,一旦出现症状,预后很差。

若不及时干预,中位生存期为2-3年1。

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手术(SAVR)是严重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标准治疗方案。

然而,高龄伴有合并症的患者手术风险高,术后恢复慢。

据统计,至少1/3 严重AS 的患者无法行SAVR2。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TAVI)是指将组装好的主动脉瓣经导管送至主动脉根部,替代原有主动脉瓣,在功能上完成主动脉瓣的置换,故也称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1。

1.发展现状
自2002 年Cribier 等完成了首例人类TAVR,至今全球超过750 个中心已完成30 万例。

TAVR 技术越发成熟,手术并发症在逐渐下降,围手术期死亡概率已降至1% 左右。

在欧美等技术成熟地区,TAVR 已成为常规治疗手段。

2010年中山医院成功实施国内首例人体TAVR。

目前全国有10 多个省市、40 家医院共完成900余例TAVR 手术3。

2.适应症、禁忌症
目前国外指南已将TAVR 推荐为有外科手术禁忌、高危以及中危的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一线治疗手段3。

2015年我国专家共识指出TAVR 的绝对适应症为老年重度主动脉瓣钙化性狭窄、有相关症状、NYHA心功能II级以上、外科手术高危或禁忌、解剖适合、三叶式主动脉瓣、预期寿命超过1年或外科术后人工生物瓣退化。

相对适应症则为有症状、外科手术禁忌、预期术后寿命超过1年的二叶式主动脉瓣伴重度钙化性狭窄。

但对二叶式主动脉瓣钙化性狭窄进行TAVR,尚无大规模临床试验支持。

外科手术高危、禁忌的单纯性AR未来也可能是TAVR的适应证。

禁忌证包括:左心室内血栓,左心室流出道梗阻,30 d内心肌梗死,左心室射血分数<20%,严重右心室功能不全,主动脉根部解剖形态不适合TAVR1。

我国接受TAVR的患者和西方国家存在一定差异:二叶式主动脉瓣比例较高、主动脉瓣钙化程度较高、主动脉瓣反流多于主动脉瓣狭窄、股动脉内径较细。

目前我国介入治疗解剖特点为二叶式的重度主动脉瓣狭窄经验领先世界,而且国产瓣膜已经成为国内TAVR 的主流器械3。

3.临床研究
自TAVR出现后,出现了一系列的相关临床研究。

PARTNER 实验为针对高危患者,使用第一代球囊扩张型瓣膜Sapien 的研究。

5年随访结果示:TAVR 应用于无法行SAVR 患者较保守治疗带来更大获益;TAVR与SAVR组1年、2年、3年、5全因死亡、心血管死亡、卒中、或其它原因的住院没有差别,功能及瓣膜血流动学结果相似。

TAVR组中重度主动脉瓣返流(AR)发生率更高,合并中重度AR较轻度及以下AR的5年死亡风险更高4。

可见TAVR与SAVR效果相当。

SURTAVI 实验主要对比TAVR和SAVR对中危患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两年时,两组患者主要终点事件无明显差异,证明对中危患者而言TAVR至少不劣于SAVR。

但二者不良事件有所不同,TAVR 的AR及起搏器植入更多而SAVR的急性肾损伤、房颤、输血发生更多。

TAVR的瓣口面积更大,平均压低于SAVR组5。

这于Partner II A 2 年试验结果相符合2。

Notion 研究是全球首个观察TAVR 用于低中危的AS 患者的研究,使用第一代CoreValve 瓣膜。

2年随访结果示对低、中危组患者来说,复合终点事件TAVR与SAVR差别不大。

3月时TAVR的前向血流优于SAVR,平均压差相似。

2 年TAVR组AR发生率比SAVR高,但从3月至2年中重度AR的发生率并没有改变。

两组NYHA 分级无差异,起搏器植入率TAVR组较高6。

TOPAS研究针对低流速、低压差重度AS(LFLG-AS)行TAVR术患者。

该研究示30天、1年、2年死亡率分别为3.8%,20.1%和32.3%。

对于典型的LFLG-AS患者,TAVR似是SAVR的安全替代品。

但有三分之一的患者在两年随访期内死亡。

基础肺疾病,低血红蛋白和TAVR术后残余漏及术后中到重度的AR与不良临床结果有关,可增加死亡率。

研究表明与SAVR相比,TAVR可能是收缩储备丧失LFLG-AS患者的首选。

此外,收缩储备的丧失对TAVR术后的临床结局无明显影响,表明其不应该用于TAVR有益与否判定。

7。

FRANCE-TAVI研究纳入了11469例TAVR患者,logistic EuroSCORE评分为17.8,平均随访时间为428天。

83.3%的患者出院服用阿司匹林;44.5%的患者出院服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2.9%患者出院时服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和口服抗凝药。

结果示,3年内,与女性患者相比,男性相对死亡风险增加63%。

术前患有中重度肾功能衰竭和房颤是3年内死亡的其他两大预测因素。

使用口服抗凝药、非股动脉入路行TAVR和糖尿病患者死亡风险都有增加。

但出院使用口服抗凝药与生物瓣膜损毁风险降低相关而使用23mm及以下的小生物瓣使生物瓣功能障碍风险增加8。

CHOICE 试验为比较球囊扩张型和自膨型瓣膜的效果,采用第二代球囊扩张型瓣膜Sapien XT 对比自膨型瓣膜CoreValve,结果表明:球囊扩张型瓣膜和自膨型瓣膜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

4.术前评估
TAVR术前筛选包括临床评估及影像学评估。

临床评估包括:是否需要瓣膜置换术、是否为外科手术禁忌或高危、有无TAVR手术禁忌证。

影像学评估是TAVR术前评估的重点,包括主动脉瓣膜、主动脉瓣环、升主动脉及外周动脉解剖情况,以判断是否适合TAVR及选择瓣膜的型号。

评估手段包括:经胸超声心动图、多排螺旋计算机断层显像、动脉造影。

建议TAVR在静脉麻醉下、超声心动图及DSA引导下完成1。

5.并发症
TAVR可能并发症包括传导阻滞、瓣周漏、脑卒中、冠状动脉阻塞及心肌梗死、心包积液甚至心脏压塞、主动脉夹层、撕裂瓣膜的脱落及移位、急性肾功能损害等1。

术前严格把握适应症,详细、全面的评估,选用最合适的相关机械,术中规范、小心的操作,和术后监测、护理、抗血小板甚至抗凝等治疗方案都可以帮助减少并发症。

目前TVAR发展蓬勃,对重度AS 患者,TAVR优于保守治疗。

同时各项研究证实其对中危及高危重度AS 患者治疗效果至少不劣于SAVR。

TAVR甚至可能是收缩储备丧失LFLG-AS患者的首选。

另有Meta分析表
明经股动脉入径优于经胸,女性获益要高于男性9。

对比TAVR及SAVR 两者的术后并发症构成存在差异,TAVR 的AR及起搏器植入更多而SAVR的急性肾损伤、房颤、输血发生更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