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地铁乘客特征研究报告

合集下载

地铁调查报告(精选)(一)

地铁调查报告(精选)(一)

地铁调查报告(精选)(一)引言概述:地铁作为现代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方便了市民出行,又有效缓解了交通压力。

为了进一步了解地铁使用者的需求和对地铁服务的满意度,我们进行了一项地铁调查。

本报告将通过分析调查结果来揭示地铁的使用情况、用户需求以及对地铁服务的评价,以期为地铁运营方提供指导和改进建议。

正文:一、地铁使用情况1. 地铁出行频率2. 地铁的使用目的3. 出行时间和地铁客流量4. 乘客对地铁列车的满意度5. 最受欢迎的地铁线路及原因二、地铁服务需求1. 增加运营线路及车次2. 改善地铁车厢拥挤情况3. 对地铁站点及乘车流程的改进建议4. 加强安全措施5. 提供更多的服务设施和便利服务三、地铁服务评价1. 对地铁的整体评价2. 对地铁时刻表准确性的评价3. 对地铁服务人员态度及专业程度的评价4. 对地铁内部环境(车厢、座椅、卫生等)的评价5. 对地铁票价的评价四、地铁建议改进1. 增加地铁安全宣传和教育2. 提高地铁站点的无障碍设施3. 优化地铁列车静音技术4. 加强不同地铁线路的换乘指引和标识5. 定期进行地铁设备的维护和改进五、地铁调查总结在地铁调查中,我们发现地铁的使用率较高,特别是在早晚高峰期。

调查结果显示乘客对地铁的满意度整体较高,尤其是对车厢内部环境和服务人员的评价较好。

然而,一些问题如地铁车厢拥挤度和时刻表准确性仍需改进。

为了满足乘客的多样化需求,地铁运营方需要增加地铁线路和车次,提供更好的无障碍设施和便利服务,并加强安全措施。

通过改进和满足用户需求,地铁将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城市居民的出行需求。

总结:本地铁调查报告从地铁使用情况、用户需求、地铁服务评价和建议改进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地铁的使用率高,并且乘客对地铁整体满意度较高。

然而,在车厢拥挤度、时刻表准确性和安全措施等方面仍存在改进的空间。

通过增加地铁线路和车次、提供无障碍设施和便利服务,以及加强安全措施,地铁运营方能够进一步提升用户满意度,并满足不同乘客的出行需求。

南京地铁特性分析报告

南京地铁特性分析报告

南京地铁特性分析报告1. 引言南京地铁作为南京市的重要交通工具,对于城市的交通状况和居民的出行方式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对南京地铁的特性进行分析,包括线路规模、运营情况、客流特征等方面,以期对南京地铁的运营和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2. 线路规模南京地铁目前拥有几条线路,总长度达到多少公里,是衡量地铁规模的重要指标。

根据最新数据,南京地铁截至2021年底共有x条线路,总长度为x公里。

其中,一号线是南京地铁的骨干线路,贯穿南京市区,连接了许多重要的交通枢纽。

3. 运营情况南京地铁的运营情况是评估地铁效率和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

本节将分析南京地铁的开通时间、运行时间、运营频率等方面。

3.1 开通时间南京地铁最早的线路是一号线,于xxxx年开通。

随着城市的发展,南京地铁陆续开通了更多的线路,提高了城市的交通便利性。

3.2 运行时间南京地铁的运行时间是指地铁的开通时间和结束时间。

根据南京地铁的运行计划,地铁的运行时间通常在早上6点至晚上10点之间,具体时间可能会根据节假日等情况有所调整。

3.3 运营频率南京地铁的运营频率是指地铁的发车间隔时间。

根据统计数据,南京地铁的运营频率通常在高峰时段为x分钟一班,非高峰时段为x分钟一班。

这一频率能够满足大多数乘客的出行需求。

4. 客流特征南京地铁的客流特征分析有助于了解地铁的出行需求和拥挤情况,为地铁的规划和优化提供依据。

4.1 高峰时段客流南京地铁在早晚高峰时段通常会出现较高的客流量。

根据数据统计,早高峰时段是工作日的7:30-9:00,晚高峰时段是17:00-19:00。

在这些时间段,地铁车厢通常较为拥挤,乘客需要排队等候上车。

4.2 周末客流相比工作日,南京地铁在周末通常会有较为平稳的客流量。

周末是南京市居民进行休闲和购物的重要时间段,因此地铁的客流量通常会有一定的增加。

4.3 节假日客流在节假日,南京地铁的客流量通常会有明显的增加。

特别是在春节、国庆等长假期间,地铁车站和车厢会更加拥挤,需要加强运力调度和管理。

地铁调研报告

地铁调研报告

地铁调研报告地铁调研报告1近年来,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速度极快,国内各大一二线城市都进行了许多地铁车辆段的综合施工与地铁车站内部多项硬件安装工程,积累了机电设备安装的专业管理经验,已经拥有了丰富成熟的管理经验体系,但事物发展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规律总是共存的,因此,本文的意义在于将过去的管理经验进行归纳总结,从中提取出值得借鉴的经验和惨痛的教训,以期达到促进南通轨道交通车辆段机电安装质量安全管理可控的最终目的。

一、地铁机电设备安装工程梗概与特点(一)地铁机电设备安装工程梗概地铁机电设备安装工程主要包括,给排水与消防、电器照明、通风空调等专业性施工,层层结合,相互协作,为地铁提供一个整体系统化的运行机制,使所有乘客都能感受到乘坐地铁时所带来的愉悦感与满足度。

当前情况下,我国地铁飞速发展,许多城市都对地铁建设工作进行重点规划,推进城市化发展,推进交通便捷化。

(二)地铁机电设备安装工程特点根据普遍性规律,地铁机电设备安装工程与普通设备安装工程有一样的基本特点,然而根据特殊性规律,两者还是有一定的区别。

在具体施工工作落实到实际时,难发现地铁机电设备安装工程的期限相对来说较短,施工单位较多,接口专业多;交叉作业频率高,对工作人员的协调混合性有较大考验。

且该项工作门槛高,技术要求高,质量要求上乘,安全管理难度也较大。

二、地铁机电设备安装工程施工管理措施(一)提前优化管线,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工作人员要根据综合管线图,辅之以现场实际情况,确定具体施工空间。

项目工作人员需要对设置方案进行及时沟通与修改,坚决不能破坏以下要素:管线标高最低点,是管线支架的.最低部位,不允许设备系统的管线影响装修专业的吊顶标高。

除此之外,为了保证视觉美观效果,公共区的吊顶标高不得低于3米,为了达到这个要求,要对综合管线图进行详细绘制,确定综合支架形式。

这对承包商和业主都提出了要求:承包商对于设计图纸要做到一丝不苟,业主也要积极配合。

在各大承包商签字确认之后进行严格的施工准备工作,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绘制管线布置图,并设置综合支架,做到实用性,专业性,与美观性兼得。

地铁客流分析总结

地铁客流分析总结

地铁客流分析总结地铁作为现代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客流情况反映了城市的人口流动、经济活动和居民出行需求等多方面的特征。

对地铁客流进行深入分析,有助于优化地铁运营管理、提升服务质量、合理规划城市发展等。

以下将对地铁客流的相关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总结。

一、地铁客流的时空分布特征1、时间分布工作日与非工作日的差异:在工作日,地铁客流通常呈现明显的早晚高峰,早上上班时段和傍晚下班时段客流量较大,而中午和下午相对较少。

非工作日则没有明显的早晚高峰,全天客流量相对较为平稳,但在节假日或特殊活动期间,可能会出现特定时间段的客流高峰。

季节性变化:不同季节对地铁客流也有影响。

例如,夏季由于天气炎热,人们更倾向于选择地铁出行;冬季则可能因天气寒冷,出行意愿有所降低。

此外,旅游旺季和淡季也会导致客流的波动。

小时分布:除了早晚高峰,其他时间段的客流也有一定规律。

例如,上午 10 点至下午 4 点之间,通常是购物、休闲出行的时段,客流量相对较为稳定;而晚上 7 点至 10 点,可能是娱乐、社交活动的高峰期。

2、空间分布线路分布:不同地铁线路的客流量差异较大。

通常,连接城市主要商业区、住宅区和工作区的线路客流量较大,而偏远地区或新开通的线路客流量相对较少。

站点分布:地铁站点的客流量也不均衡。

换乘站、商业中心附近的站点、大型居民区附近的站点往往是客流集中的地方,而一些位于郊区或功能单一区域的站点客流量较小。

区域分布:城市不同区域的地铁客流也有所不同。

中心城区的客流量一般较大,而城市边缘地区或新开发区域的客流量相对较少。

二、影响地铁客流的因素1、城市规划与发展土地利用:城市中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等的分布和规模,直接影响居民的出行需求和方向,从而影响地铁客流。

城市扩张: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张,新的区域开发和人口迁移会改变地铁客流的分布。

2、经济活动就业机会:工作岗位的集中区域会吸引大量通勤客流。

商业活动:购物中心、商务区等地的商业活动频繁,会带来大量购物、休闲客流。

地铁站内乘客行为特点及空间需求分析_1

地铁站内乘客行为特点及空间需求分析_1

地铁站内乘客行为特点及空间需求分析摘要:通过对国内地铁站的调查研究,发现大部分地铁建设基本能够满足城市交通方面的需求,但是相对的地铁站内空间的实际情况与其他国家的成功案例相比有较大差距,也出现了一系列的现实问题。

本文通过研究地铁站内乘客的行为特点,分析其使用需求,以此为依据来丰富地铁站站内空间设计依据。

关键词:地铁站行为方式空间需求长期以来设计中往往按建筑类型去了解室内环境的一般功能要求,很少深入探索使用者心理、行为特点与空间需求。

为了使人与环境构成一个共生的、完美的互动体系,行为必须成为人与环境联系的纽带。

本文从研究地铁站内使用者的行为出发,分析并找寻各种行为背后的相关需求,为完善地铁站内空间环境设计提供可靠依据。

一、地铁站内使用人群并不是所有的地铁站内人员都是地铁使用者,比如站内的工作人员、商贩、发广告的推销人员、流动的乞丐者等,他们以某种方式使用地铁出现在空间内。

本文在研究中不把他们作为研究对象,最后对地铁使用者的定义现定于地铁乘客,也就是把地铁当做交通工具来使用的人。

二、地铁站内乘客使用行为分析地铁站内空间较为复杂,乘客行为变化也很丰富,为避免设计中忽略使用者行为特点,通过地点和范围对乘客的使用行为流程做出界定,可以分解为:买票—检票进站—进入外层站台一到达候车站台—上车—乘坐—下车—离开候车站台(或换乘)—离开外层站台—检票离站出站。

每个存在着很多有差异的行为现象,只有研究这些行为和现象背后的使用者需求才能真正理解使用者,才能发现不同现象背后相似的动机。

仅有的少量座位上睡着的乘客;把随身的行李放在地上的乘客;绝大部分的乘客下地铁后争先恐后挤上电梯,解读这些行为现象背后的使用者动机:乘客不仅使用地铁,更希望舒适的使用。

幕墙前面地图上找信息的人群;拿出地图摊在地上看的外地乘客;寻找工作人员问路的乘客,可以读出现象背后的动机:乘客不仅要使用地铁,更希望快速准确地满足定位需求。

三、地铁站内的乘客需求分析“如果我们有某种需要,就会激发起一种驱动力,也就是所谓的动机”。

南京地铁市场分析报告

南京地铁市场分析报告

南京地铁市场分析报告1.引言1.1 概述南京地铁市场一直是备受关注的话题,随着城市发展和人口增长,地铁作为一种高效的城市交通方式,在南京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本报告将对南京地铁市场进行深入分析,包括市场现状、竞争分析以及发展趋势。

通过本报告的撰写,旨在为相关行业提供客观、准确的市场信息和发展趋势,以便制定科学的发展策略和规划。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内容如下:文章结构部分将介绍本报告的组织结构和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首先,我们将详细介绍南京地铁市场现状,包括地铁线路规划、运营情况、乘客数量和客流量等重要指标。

其次,我们将对南京地铁市场进行竞争分析,包括主要竞争对手、市场份额、服务质量等方面进行比较。

最后,我们将展望南京地铁市场的发展趋势,包括未来规划、新线路开通、科技创新等方面的发展预测。

文章结构部分将全面介绍本报告的各个部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报告内容和结构。

1.3 目的:本报告旨在全面分析南京地铁市场的现状、竞争情况以及发展趋势,旨在为相关政府部门、企业和投资者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和市场指导。

通过深入了解南京地铁市场的发展现状,并预测未来的发展方向,可以帮助利益相关方做出明智的决策,推动南京地铁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和提升。

同时,也可以为其他城市地铁市场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促进地铁行业的整体发展。

1.4 总结:通过对南京地铁市场的现状、竞争分析和发展趋势的全面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首先,南京地铁市场目前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随着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和人口增长,地铁成为了主要的城市交通工具之一。

其次,南京地铁市场的竞争激烈,除了现有线路的竞争外,未来新建地铁线路的竞争也将日益加剧。

此外,南京地铁市场的发展趋势将会朝着更加智能化、环保化和便利化的方向发展,同时也需要更加注重乘客的出行体验和舒适度。

总的来说,南京地铁市场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但也需要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不断变化的乘客需求,因此需要在未来的发展中不断优化服务,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展望。

2024年南京地铁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南京地铁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南京地铁市场发展现状1. 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地铁成为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重要方式之一。

作为中国东部重要的城市,南京地铁近年来经历了快速的发展。

本文将对南京地铁市场的现状进行分析,包括线网规模、客流量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2. 线网规模截至目前,南京地铁线网规模总长度约xxx公里,共有xx条地铁线路。

其中,1号线、2号线和3号线是南京地铁最早开通的线路,连接了南京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商务区。

随着城市扩大和交通需求的增加,南京地铁不断扩展线网,建设第四、五、六号线等新的线路,以增加线网覆盖范围。

3. 客流量南京地铁的客流量逐年增加。

根据最新统计数据,南京地铁客流年均增长率超过X%。

这得益于南京地铁在城市交通中的重要地位,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地铁出行的便利性和高效性。

此外,南京地铁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提升乘客体验,如提供WIFI、优化换乘流程以及设置便利设施等,进一步吸引了更多的乘客。

4. 市场竞争与其他城市相比,南京地铁面临着特定的市场竞争。

南京地铁市场的主要竞争对手包括公交、出租车、共享单车等。

这些交通方式提供了不同的选择给乘客,因此南京地铁需要在服务质量、票价等方面取得竞争优势,吸引更多人使用地铁。

5. 发展趋势未来,南京地铁市场有望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交通需求的增加,南京地铁将继续扩展线网覆盖范围,建设更多新的地铁线路。

同时,南京地铁也将继续提升服务质量,并引入先进技术,如自动驾驶、智能支付等,以进一步提升乘客体验。

6. 结论南京地铁市场发展迅速,线网规模不断扩大,客流量稳步增加。

然而,市场竞争也日益激烈,南京地铁需要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和竞争力。

未来,南京地铁将继续发展壮大,并成为南京城市交通的重要支撑。

地铁客流特征分析与运营措施的优化

地铁客流特征分析与运营措施的优化

第7期
周云娣:地铁客流特征分析与运营措施的优化
41
铁、轻轨线路的 α1 值在 2 左右[1]。 图 3 和图 4 分别为 2017 年 9 月 3 号线某工作日和某双
休日一日内小时客流的变化情况。
图 3 工作日上下行分时断面客流量 图 3 中工作日客流随着时间的变化呈现出早晚两个客流 高峰,早高峰为 7:00~9:00,晚高峰 17:00~19:00, 平峰期间客流变化不大。早高峰上行断面客流量大于下行断 面客流量,晚高峰则相反。
上、下行方向分时客流的不均衡程度较小。
3.客流空间分布特征
(1)上下行方向客流的不均衡
根据乘客出行的特点,乘客在产生出行需求的同时也应
该产生回程客流,在理论上讲,同一条轨道交通线路上、下
行方向的客流应该是均衡的,但实际上由于受到线路的走向、
交通运输方式的竞争及交通衔接等原因使客流的流向发生改
变,最终导致上下行方向客流的不均衡[2]。上下行方向客流
式中:α2—上下行方向不均衡系数;p 上 max,p 下 max— 分别为上下行方向最大断面客流量(人)。α2 的值大于 1。α2 越大表明上下行方向的客流越不均衡。一般情况市区地铁线 路、轻轨 α2 的正常值在 1~1.5 之间[1-3]。
根据 3 号线工作日和双休日的上下行断面客流量,计算 出工作日和双休日上下行方向的不均衡系数分别为 1.114 和 1.101,均在正常值范围内,说明工作日和双休日上、下行 方向客流有差异但不是很大,对行车组织工作较有利。
年 9 月 1 日—9 月 30 日的客流变化情况见图 2 所示。
图 1 3 号线月度日平均客运量(人次)
图 2 3 号线 2017 年 9 月 1 日—9 月 30 日全日客流量 (2)一日内小时客流分布特征 一日内各小时客流是不均衡的,其不均衡程度通常用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京地铁乘客特征 研究报告
项目执行: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
P1
Co目n录tents
项目背景
P2
十河西运新会城 场、 奥体中心,
河西新城区
湖南路 商业街、 江苏展 览中心
鼓楼广场、传统市中心
新街口 商圈
夫子庙、中华路商圈
南京地铁1号线概况
线路总长:21.72公里 沿途设站:16座,11座地下站,5座地面站 通车时间:2019年9月3日正式运行
地铁总体 重度使用者 中度使用者 轻度使用者
75
79
75
73
33
46
28
29
61
81
58
48
51
68
51
35
73
76
77
63
P23
更高的消费意愿
地铁人群的高消费倾向明显,实际消费能力与未来消费潜力更高。
地铁人群的日常生活消费的决策能力
过去一年拥有/消费
未来一年计划消费
结婚 生育 国外旅游 国内旅游 参加培训/进修/深造 购买住房 购买家俱/装修 购买小汽车 购买移动通信产品 购买台式电脑 购买笔记本电脑 购买数码摄录产品 购买电视机以外的家电 购买等离子或液晶彩电 购买保险 购买金融产品/投资 创业
2 4
11
8
11 10 12
地铁人群 公众
0 30
39
88
index
35~39岁
13 17
128
30~34岁
10
17
168
25~29岁
11
21
196
20~24岁
10
20
200
15~19岁
9
15
59
% 0
5
10
15
20
25 0
50
100
150
200
250
P13
个人月收入
地铁人群平均个人月收入为2379元,公众的平均个人月收入是1671元 地铁乘客中个人月收入在2000元以上的群体占41%
地铁人群职业优势指数
43 65
50
121 111
158 index
171
129
128 137
100
150
200
P16
教育程度
地铁人群学历较高,大专以上的高学历人群占总体的47%
地铁人群学历分层占比
研究生以上
2 1
大学本科
18 9
大专
13
高中/职高
中专/技校 初中
14 10
12
小学及以下
1 3
%0
14 13
地铁人群 公众
3
1
5
3
9
59
1100
12
19
15
25
7
22
1617
27 90
350 195 104 152 57 30 107
657 index 938
%0
5 10 15 20 25 30 0
200 400 600 800 1000
P14
家庭月收入
地铁人群家庭月收入平均为5620元,公众的家庭平均月收入是4030元 地铁乘客中家庭月收入在3000元以上的占总体的46%
地铁人群个人月收入分层占比
地铁人群 N=308
公众
N=325
地铁人群个人月收入优势指数
8001元以上 6001~8000元 5001~6000元 4001~5000元 3001~4000元 2501~3000元 2001~2500元 1501~2000元 1001~1500元
501~1000元 500元以下
地铁人群家庭月收入分层占比
10001元以上 8001~10000元
6001~8000元 5001~6000元 4001~5000元 3001~4000元 2501~3000元 2001~2500元 1501~2000元 1001~1500元
1000元以下
58 34
6
7 9
3
2
3
6
12
%0
5
10
地铁人群 N=308
% 轻度使用者
52 83 49 54
30 33 17
P21
品牌意识更强
地铁人群更加重视品牌与质量,品牌的价值作用更加突出
公众与地铁人群的品牌/消费观
公众 N=325
地铁人群 N=308
我认为有品牌的产品更可信
73 63
购物时,我十分在意品牌
51 44
我愿意尝试新的品牌
61 43
我往往是最早购买最新技术 产品的人
广告是我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56
64
广告是一种获取信息的途径
87
89
广告是一种艺术形式
59
73
在购买商品时,有广告的品牌比较可靠
64
71
我可以接受目前观看的广告数量(还不算太
多)
41
49
我喜欢和我的朋友或亲戚谈论广告
32
39
广告让我觉得十分愉快
28
43
N=308 中度使用者
54 89 58 67
43 28 25
7887
%
0.0
30.0 60.0 90.0 60
地铁人群广告观优势指数
index 103
121 126
111 127
160 113
102 111
118
100
140
18P020
广告高感度
重度/中度地铁乘客对广告的认同度与接受度更高,广告对固定乘坐地铁人群 的影响更大
不同使用程度地铁人群的广告观
地铁总体 重度使用者
33 26
我愿意多花钱购买高质量的 商品
75 61
% 0 20 40 60 80
60
地铁人群品牌消费优势指数
115
index
116
144
127
125
100
140
180
P22
品牌意识更强
重度/中度地铁乘客的品牌更强
不同使用程度地铁人群的品牌/消费观 N=308
%
我愿意多花钱购买高质量的商品 我往往是最早购买最新技术产品的人 我愿意尝试新的品牌 购物时,我十分在意品牌 我认为有品牌的产品更可信
平均 (分钟)
3.9
1分钟 6.9 %
2分钟 31.2 %
3分钟 14.6 %
4分钟 9.1 %
5分钟 21.3 %
6分钟 6.2 %
7分钟及
以上
10.7 %
等地铁列车花费时间
平均(分钟) 3.7
1分钟
1.1 %
2分钟
22.2 %
3分钟
32.0 %
4分钟
19.2 %
5分钟
18.5 %
6分钟
3.2 %
公众
N=325
地铁人群 公众
16 18
15 18 1177
14 15
20 15
45 39
地铁人群家庭月收入优势指数
153
index
141
158Leabharlann 216212120
97
15
20 0
50
100 150 200 250
P15
职业特征
地铁人群中白领、学生等职业的人群比例更高,其中白领人群(党政机关/ 事业单位干部、专业技术人员、公司管理人员与公司职员)占总体的43%
公众 7 5 3 37 15 13 13 5 43 12 9 13 15 7 23 7 7
地铁人群 8 5 4 42 15 21 22 8 58 24 16 21 15 8 17 13 7
公众 4 0 8 16 5 14 10 10 8 7 17 12 6 5 9 6 9
STEP2 地铁人群配额抽样
调研
•地点:三个最繁华地 铁口(新街口、三山 街、鼓楼)
•目的:根据第一阶段 获得的地铁乘客年龄、 性别、收入、职业等 特征做配额依据,作 抽样调研,获取南京 地铁人群的其他特征
•执行时间:10月27日 (周六)、10月28日 (周日)、10月29日 (周一)
公众人群配额抽 样调研
重度使用
中度使用
轻度使用
P8
重度/中度乘客更加优质
% 家庭月收
入 职业 学历
3000元以下 3001-5000元 5000元以上
白领 非白领
学生 高中以下 大专以上
地铁总体
26 37 37 43 42 15 53 47
重度使用者
13 34 53 49 39 12 45 54
中度使用者
29 40 31 42 44 14 52 48

45
87
51
%0
10
20
30
40
50
60
80
90
100
110
120
P12
年龄特征
地铁人群更加年轻化 ➢ 地铁乘客平均年龄为30岁,公众的平均年龄是36岁 ➢ 地铁乘客以20-39岁的青年和中年人为主,占地铁人群的44%
地铁人群年龄分层占比
地铁人群 N=308
公众
N=325
地铁人群年龄优势指数
55~64岁 50~54岁 45~49岁 40~44岁
性特征。
P5
执行流程
➢ 根据研究目的和内容,本次研究分为三个阶段;
STEP3
STEP1 地铁人群随机调研
•地点:五个繁华地忒 口(迈皋桥、鼓楼、 新街口、三山街、中 华门)
•目的:通过纯随机拦 截方式,获取地铁乘 客特征,为项目第二 阶段服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