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世界学习虚构(第一课时)
《想象世界 学习虚构》学历案(教师版)

《想象世界,学习虚构》作文教学学历案【学习主题】必修二表达交流——《想象世界,学习虚构》的作文教学【课标要求】在表达与交流中运用联想与想象,丰富自己对现实生活和文学形象的感受与理解,丰富自己的经验与语言表达。
【学习目标】1、了解想象的作用,理解虚构的类型,运用虚构的技巧评价赏析范文。
2、培养学生的想象与虚构能力,提高想象、虚构的水平,并联系具体语境,灵活应用虚构技巧,完成写作任务。
【教学过程】课前准备一、想象一下:这一连串符号能够让你想到什么?明确:一带远山、曲折的山脉、蜿蜒的小路、弯曲的绳子、蛇、一池秋水、心电图、方便面、攒动的人头、妈妈的皱纹、荷花的香味、音乐的旋律、起伏不定的成绩、坎坷起落的人生、不平静的心情……二、请结合教材《想象世界,学习虚构》的“话题探讨”与“写法借鉴”的部分内容进行自学,掌握以下内容:1、什么是想象?想象对于文章写作有什么作用?想象,是凭借已知的形象创造新的形象的思维过程。
在文章写作中,合理运用想象虚构,可以丰富文章内容,开拓文章意境,给读者以丰富形象的审美享受,有力地揭示主题。
2、什么是虚构?虚构的目的是什么?基础是什么?虚构是指在文艺作品创作中,为了塑造典型、概括地反映生活真实而凭借想象进行创作的方法。
虚构的目的是真实生动地表现了文章主题,以真实生活为基础。
3、你在以往的写作实践中是怎样运用想象、虚构的?课中学习任务一:(指向目标1)一、“作文的想象、虚构”相关知识介绍。
想象,是凭借已知的形象创造新的形象的思维过程。
写作离不开想象,没有想象,就写不出好文章,更谈不上文学艺术的创作。
想象在组织和补充生活素材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只有运用想象,才能把分散的、零星的生活素材集中起来,概括起来,也只有充分地运用想象,才能使写出来的文章内容更丰富,人物的形象更饱满,所描述的事物才会更加具体生动。
课本中诗歌、散文、小说里的那些令人叫绝的章节,无不渗透着作者奇妙的构思和独到的想象。
《想象世界——学习虚构》教学课件

步骤二 :
在“事物”、“地点”、“动作” 的纸条里各抽一张,将三个词语 连成一句话。 例:电灯泡(在大组的句子,展开丰富的想象, 在10分钟内将这个句子扩展成一段50-200字的短文, 力求使短文合情合理,使人信服。 例: 2050年,随着科学技术的革新,家用电器也被安 上了电脑芯片,拥有了自己的意识。这项发明的目的 是为了让这些电器能更好地自主服务于人类。而在科 学家料想之外的是,这些电器中的一份子——电灯泡 竟有了反叛的思想。他们在人们都熄灯的深夜里,躲 在仿照蚂蚁窝建造的地下城市里秘密组建了强大的军 团,意图报复自高自大、滥用电灯泡的人类。
1、假如没有高考……
2 、如果嫦娥一号登陆月球,发现了(水、 猿猴、外星人)…… 3、动物界也要开2008奥运会
选择上述任意一个内容发挥自己的想象, 写一篇800字的虚构作文,题目可自拟。
张开想象的翅膀 展开心灵的彩翼 让我们的作文成为
一次奇思妙想的旅行
品读例文《程序控制的把戏》
思考: 1、这篇文章对生活中本有的情节 进行了怎样的加工? 2、这样虚构的目的是什么呢?
人物的模特儿也一样,没有 专用过一个人,往往嘴在浙 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 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角色。 (鲁迅《我怎么做起小说来》)
步骤一 :
第一大组:写一个表事物名称的词语。 例如:爸爸、兔子、电视机、房子…… 第二大组:写一个表地点的词语。 例如:教室、月球、天台、马路…… 第三大组:写一个表动作的词语。 例如:打人、砌砖、吃饭、看月亮……
想像是一切创造之源 ——爱因斯坦
虚构是文艺创作的一种艺术手法。 指作家创作时在掌握生活素材的基 础上进行综合加工,塑造出典型的 艺术形象。
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项羽在鸿门 宴会刘邦
《想象世界 学习虚构》-PPT标准课件

▪
5.分小组讨论是合作,表演课本剧更 是合作 的高级 形式, 在短短 的时间 内,同 学们要 把课文 内容以 课本剧 的形式 表演出 来,没 有合作 的精神 是不可 能完成 的。演 课本剧 不是一 件简单 的事情 ,这里 有导演 、演员 的分工 ,道具 的使用 ,等等 。
▪
6.因为文中说,白兔原本是快乐的, 自从拥 有了月 亮以后 ,她便 产生了 无穷的 得失之 患,所 以她放 弃了, 求诸神 之王撤 销那个 慷慨的 决定。
兔子给农夫带来了不幸。有人说他是白痴,竟然说兔子会撞 树;有人说他不诚实,尽说些不着边际的事情。农夫百口莫辩, 他央求众人一起去树边见证:“就是那棵树,树上还有兔子的血迹。” 众人一笑了之。
很久很久以后,在兔子曾经撞死的地方出现了一个人,他蹲 在路边,眼睛警惕地搜索着四周。 “你在等什么?”有路人问。那 人回答:“曾经有一只兔子,就撞死在那棵树上,我在等下一只撞 树的兔子。”
▪
3.南 辕 北 辙 , 比喻 行动和 目的相 反,指 自身的 行动与 自己的 目的相 反。背 道而驰 :比喻 彼此的 方向和 目标完 全相反 ,是指 某人的 做法和 应遵循 的大众 化的目 标相反 。语境 是“与时 代的发 展”相 反,据 此应该 选“背道 而驰”。
▪
4、合作学习的培养。合作学习既是一 种方法 也是一 种能力 ,未来 社会的 人没有 合作的 态度是 不行的 。这节 课我要 求学生 合作学 习,培 养学生 的合作 意识。
路人捡起兔子回到家乡:“我捡到了只撞在树上 的兔子,真走运啊。”
“胡说!” “白痴!” “骗子!”
课堂练习: 1、假如我是______ 2、与______ 对话 3、假如有来生,我一定……
写作练习
美国近代著名科幻小说家弗里蒂克·布朗曾写过一篇 就目前来说,堪为世界上最短的科幻小说。把它译成现 代汉语恰好是25个字,仅仅只有一句话:
想象世界学习虚构(1)

高一语文必修二表达交流想象世界学习虚构导学案(主备人)审核人授课时间学生姓名学号课前批改课后批改教学目的:1、掌握想象的方式2、通过具体事例训练来学会虚构教学内容和过程一、关于想象和联想“古人云: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神思之谓也。
文之思也,其神远矣。
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然动容,视通万里。
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故思理之妙,神与物游。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我才之多少,将与风云而并驱也。
”(刘勰《文心雕龙•卷六神思》)这段话说出了“神思”,即奇思妙想在创作中的巨大作用,我们认为,神思对于本话题这样的抽象性很强的文章,尤其必需,它可以使文章摆脱肤浅平庸,化抽象为具体可感,增添生活的气息,熔铸人间真情。
所以本话题在审题立意时,首要的任务是展开丰富的想像和联想。
缺少了这个环节,或者想像和联想不够充分,文章的艺术感染力势必受到影响。
那么,我们怎样展开想像和联想呢?关于想像。
想像就是乘一只贝壳游海底,捧一颗石子看大山,钻进历史的隧道探险,飞到未来的空间观光。
古今中外,天上人间,可以自由驰骋你的自由的思想,所谓“思接千载”、“视通万里”。
作文是与想像分不开的。
比如童话、寓言、科幻等文体以及感悟、梦境、假想等题材的作文是一点也不能离开丰富的想像的。
想像作文大致可分为三类:①再造想像(根据图片、语言文字或别人对某一事物的描述,经过构思而在头脑中再造出某个对象的完整形象的心理过程,比如李白没有去登过天姥山,凭想像写出了传世之作《梦游天姥吟留别》)作文。
②创造想像(以作者在生活中所积累起来的记忆表象为基础,又对原有的表象进行综合与分解。
与再造想像相比,它具有更多的创造性,它创造出的一般是从未有过的新形象。
创造想像的特点是以美好理想为依据,目标指向未来的创造性想像。
要求:想像丰富,有浪漫色彩,构成的画面或富丽堂皇或神奇美好)作文。
③幻想想像(童话、寓言、科幻等)作文。
《想象世界学习虚构》教案

《想象世界学习虚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虚构的概念,学会通过想象创造出一个虚构的世界。
2. 培养学生运用语言和图像表达虚构世界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创意思维和想象力,培养其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1. 虚构的概念与特点2. 虚构世界的构建方法3. 虚构作品的表达方式4. 创意思维与想象力的培养5. 学生创作实践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虚构的概念和特点,学会构建虚构世界,表达虚构作品。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创意思维和想象力,提高学生虚构作品的艺术性。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虚构的概念、特点和构建方法。
2. 示范法:展示优秀虚构作品,分析其创作思路。
3. 实践法:引导学生进行创作实践,培养创意思维和想象力。
4.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创作心得,互相评价。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虚构作品示例、评价标准、创作素材。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画笔、创意素材。
六、教学进程:1. 导言:介绍虚构的概念和重要性,激发学生兴趣。
2. 学习虚构的基本特点: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虚构作品的独特性。
3. 构建虚构世界:讲解虚构世界的构建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创意构思。
4. 表达虚构作品:教授虚构作品的表达方式,如语言、图像等。
5. 创意思维与想象力培养:开展思维训练活动,提高学生的创意思维和想象力。
6. 学生创作实践:分组进行虚构作品的创作,鼓励学生发挥创意。
7. 作品展示与评价:组织学生展示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
8. 总结与反思: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鼓励学生反思自己的创作过程。
七、课后作业:1. 选择一个虚构主题,创作一幅图像作品。
2. 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创作的虚构世界。
3. 搜集相关资料,了解虚构作品在现实世界中的应用。
八、教学评价:1. 学生创作作品的创意性和艺术性。
2. 学生参与讨论和活动的积极性。
3. 学生对虚构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九、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虚构作品展览,拓宽视野。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表达交流想象世界 学习虚构课件(1)

一句话,无论写什么人,怎么去虚构,都要去挖掘人物 心灵的深度,必要时可以采用移植法,将这个人的性格“剪 贴”到另一个人身上。这完全符合中心——表现典型人物的 性格的需要。
精品PPT
2.虚构情节要从感染上入手 人物形象的鲜明离不开生动的情节,情节的本质意义是 感染人,打动人。我们要善于对生活中的事件进行联想、加 工、组合,不要完全拘泥于真实生活,可以大胆地虚构。例 如学生习作中的《一件小事》,为了表现一个不要以貌取人的 主题,他大胆地虚构,一是将平时在街头经常发生的事进行 遐想和筛选,将一个骑车少妇捡帽子出现困难的镜头定格在 人们的面前。
怀着满心的期望,我离开荒野。荒野已经很逼仄,但周 围还闪动诸多欲望的眼睛。很快,我轻松地坐在工业老板的 办公室里,空调送来舒爽的清凉。老板慷慨陈词,描绘壮丽 前景,我激动得差点忘了来干什么。最后,他肯定地说,煤 炭要继续开采,钢铁要继续冶炼,医药化工更不能停,节能 减排嘛,等企业有钱了坚决执行!此时,他桌上的电话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声 频频响起,他拿起电话说个没完,我只好告辞。
精品PPT
【点评】 这篇文章运用了角色转换的虚构手法,把自 己假想为一只鹤,通过这只鹤与工业老板、农民、官员等的 接触与对话,通过描写这只鹤生存的荒野的变化,生动地揭 示出了现代社会中人类只注重经济发展而忽略甚至破坏自然 环境的问题。作者在生动的情节之外还展现了丰富的文学功 底,为文章增色不少。
精品PPT
精品PPT
(2)新编≠脱离。故事新编的目的是借用原故事表现新的 主题思想,这必然要对原故事进行一些创造性的改变和设计。 但既然是“借用”,必定是以原故事为蓝本,根据主题需要, 有所取舍地保留原故事的一些基本元素,尤其是永恒的本质 的东西,一般来说,不予改变。如《夸父追日》中夸父的那 种历来为人们所称颂的精神——“不懈追求理想”的精神。 (3)新编≠瞎编。故事新编必然需要虚构情节,但不等于瞎编。 考场作文的读者是阅卷人,如果叙事说理不合乎逻辑,不切 合主题,即使形式再新颖,也不可能得高分。
《想象世界,学习虚构》教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1、了解虚构的类型2、通过虚构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设想:学习虚构其实就是培养想象能力。
我们在作文教学中经常强调要写真人真事,真情实感。
但是我们不能否认,许多写得好的作文常常是虚构之作,只是这些作品编得圆熟而已,说明写作往往离不开虚构,更离不开想象。
因此,本节的作文训练以训练学生的想象为主。
教学重点:1、什么是想象?想象有什么作用?2、你在以往的写作过程中是否用到了想象?今后的写作中如何更好地运用想象?课时安排:2——3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想象能力是人类不可或缺的智力,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智慧。
当我们读到“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诗句时,眼前就会出现一幅色彩绚丽的江南春景图;当我们听着那如泣如诉的古筝独奏《苏武牧羊》时,我们的眼前仿佛出现了那衰草连天的草原,苏武正怀抱符节,步履维艰地向前走着;面对着黑板上的一个圆,我们可以把它想象为我们所生活的星球。
想象是我们应该具备的一种写作能力,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想象世界——学习虚构”吧。
二、想象那么,什么是想象呢?我们的课本是怎么说的。
请同学读一下。
它是指人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想象是文艺创作的起点,写作离不开想象的参与。
好的文章往往得益于美妙的想象,如精美散文《荷塘月色》。
其中一段(p3)“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这段文字,“羞涩”也好,“歌声”也好,都是主观想象之笔。
朱自清先生能把月光下寂静的荷塘写得如此富有生气,靠的不是用宏伟的结构和华美的文字,而是新奇的想象,委婉细致的描写。
此类美文,我们的一些同学看后常叹息:“这景,我也观赏过;这些事,我经历过;这一主题,我也思考过,为什么他写得这么精彩,而我不行呢。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 《想象世界__学习虚构》教案1

《想象世界——学习虚构》教案【门径指引】如果你打开《新旧约全书•创世记》,或翻阅一下《希腊的神话和传说》,或想一想女娲补天一类的故事,你就会知道,世界各地的人们完成自己民族的史前史,都毫不例外地离不开想象。
文学创作更离不开想象。
在《文心雕龙•神思》篇中,刘勰谈到文章的构思与想象的关系:文之思也,其神远矣。
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然动容,视通万里。
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故思理为妙,神与物游。
的确,文章的构思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想象,而想象又是虚构的前提。
那么,想象与虚构,跟我们通常强调的真实——在真人真事、真景实物中表现真情实感是不是相矛盾呢?我们说想象虚构与表达真情实感二者并不矛盾。
作文是我们表达思想、情绪、意念的一种精神产品,一方面,它是客观的社会生活在头脑中的反映,另一方面它又是经过头脑加工改造过的主观产物。
因此作文并不是对生活进行简单的客观的复印,作文中的真实不是生活的真实,而是包含了主观认识、审美情趣的现实生活的再现。
可以肯定地说,任何一篇作文或多或少地都存在虚构的成分,即使是记叙文、散文这类要求写真人真事的作文也是如此。
一个高素质的人,必须有很好的想象能力,想象是创造的基础,没有想象便没有创造,而作文的虚构是培养想象能力的有效途径。
【要点指津】什么是想象?心理学认为,想象是在回忆和联想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和心理过程。
在写作时,我们能就不在眼前的事物而想出它的具体形象,或者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新的综合而创造出新的形象,这就叫想像。
作文作为一种特殊的审美创造,不能简单地记录事实,而需要把日常的生活现象典型化,这就是孕育作品时的艺术构思过程。
所谓典型化,就是化生活素材为具有典型意义的艺术形象,这是文学创作的基本规律之一。
为此,必须经过艺术概括对生活进行选择、提炼、改造、集中,虚构出新的形象。
如何在作文中借助想象进行艺术虚构呢?作文的内容来源于生活,然而却不是生活的简单翻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想象世界学习虚构
教学目标:
1、了解虚构的类型
2、通过虚构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设想:
学习虚构其实就是培养想象能力。
我们在作文教学中经常强调要写真人真事,真情实感。
但是我们不能否认,许多写得好的作文常常是虚构之作,只是这些作品编得圆熟而已,说明写作往往离不开虚构,更离不开想象。
因此,本节的作文训练以训练学生的想象为主。
教学重点:
1、什么是想象?想象有什么作用?
2、你在以往的写作过程中是否用到了想象?今后的写作中如何更好地运用想象?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想象能力是人类不可或缺的智力,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智慧。
当我们读到“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诗句时,眼前就会出现一幅色彩绚丽的江南春景图;当我们听着那如泣如诉的古筝独奏《苏武牧羊》时,我们的眼前仿佛出现了那衰草连天的草原,苏武正怀抱符节,步履维艰地向前走着;面对着黑板上的一个圆,我们可以把它想象为我们所生活的星球。
想象是我们应该具备的一种写作能力,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想象世界学习虚构”吧。
二、想象
什么是想象呢?我们的课本是怎么说的。
请同学读一下。
它是指人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想象是文艺创作的起点,写作离不开想象的参与。
好的文章往往得益于美妙的想象,如精美散文《荷塘月色》。
其中一段(P3)“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
这段文字,“羞涩”也好,“歌声”也好,都是主观想象之笔。
朱自清先生能把月光下寂静的荷塘写得如此富有生气,靠的不是用宏伟的结构和华美的文字,而是新奇的想象,委婉细致的描写。
此类美文,我们的一些同学看后常叹息:“这景,我也观赏过;这些事,我经历过;这一主题,我也思考过,为什么他写得这么精彩,而我不行呢。
”这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想象缺位。
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想象练习,请同学们发挥想象。
老师在黑板上画一条波浪线~~~~,学生想象它是什么——山脉、攒动的人头、弯曲的绳子、蛇、心电图、方便面、蜿蜒的小路、妈妈的皱纹、荷花的香味、音乐的旋律、起伏不定的成绩、坎坷起落的人生、不平静的心情……
这看似呆板的曲线,经同学们一加以想象,竟包含了如此丰富生动的内容。
可见,想象能让单一变得多样化,让呆板化做生动,能让我们的世界更丰富。
无怪乎爱因斯坦说:想象是一切创造之源。
三、虚构
想象如此重要,那么,我们写作文时如何运用想象呢?其实,虚构就是一种有效的途径。
下面,就让我们在想象的世界里,学习作文
的虚构吧。
说到虚构这个词?同学们可能觉得很陌生。
因为平时,我们写作文时,老师总要求大家要写真人真事。
既然是真人真事,怎么可以说假话,怎么可以虚构呢。
那么,虚构是不是在说假话呢?我们可以来看一下字典里专业的解释。
虚构是文艺创作的一种艺术手法。
指作家创作时在掌握生活素材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加工,塑造出典型的艺术形象。
从这个概念里,我们可以看到虚构有哪两个要素:“生活素材的基础上”、“综合加工”。
虚构不等于说假话。
它是一种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的艺术真实。
我们可以举个例子:我国公认的最权威最真实的史书是——《史记》,那么,大家认为《史记》里有没有虚构呢?有。
必修一的《鸿门宴》里就有虚构。
大家想:司马迁是哪个朝代的人?西汉汉武帝时。
刘邦项羽是哪个朝代的?秦末时期。
那司马迁不可能坐时光穿梭机到秦末去参加鸿门宴吧?既然他没不在场,那课文《鸿门宴》里人物的语言、动作、甚至是表情从何而来呢?对,是司马迁根据有限的史料加以补充,想象、虚构出来的。
那么,同学们在写作文时,也可以不必拘泥于亲身经历的事情,毕竟生活是平淡的,毕竟大家的生活阅历也有限,有时候,我们发挥想象、虚构一个故事来反映生活的真实,也许更生动、也更典型。
所以,近年来高考试卷中都提示考生:作文可以大胆想象,编写故事。
按照编故事的方式不同,我们的虚构性作文又可以写哪些类型呢:小说,散文,童话,寓言,科幻,故事新编……
现在呢,我们一起来品读一下课本上的虚构之作《程序控制的把戏》。
在品读的时候,我们可以思考这些问题:
1、作为本文基础的生活素材是什么?
(生活素材:父母给孩子留字条。
综合加工:母亲一次性给孩子留很多字条。
托尔最后居然忘了上厕所。
目的:讽刺父母过分关注孩子,反而限制了儿女的自主能力。
)
2、这篇文章对生活素材进行了怎样的加工?(《程序控制的把戏》就是这样在生活素材的基础上进行了艺术虚构,综合加工。
)
3、这样虚构的目的是什么呢?(真实生动地表现了文章主题。
)
因此,同学们,要提高写作能力我们一定可要学会虚构啊。
四、下面我们来实践一下自己虚构、编故事的能力,做一个叫“胡编乱造”的游戏。
我给大家一组词,“黑夜、蚂蚁、月球、模型、电灯泡、马路、巨浪、军团”。
请同学们从中任选三个词语,展开丰富的想象,在6分钟内将这个句子扩展成一段不少于50字的短文,力求使短文合情合理,使人信服。
好,时间到。
有人选了其中的“黑夜、模型、巨浪”这三个词。
写了小小说《亚当之死》,现在给大家读一下。
亚当之死
雷电交加,惊涛卷天。
在这恐怖的夜晚,是难以入眠的。
亚当和夏娃索性与往时一样坐对大水打发这漫长的黑夜。
呜咽的海啸东一阵,西一阵,给这孤岛上的黑夜带来几许凉意。
借着闪电,可以看见,层层波浪,扭在一起,彼此踢打着,撕咬着。
“瞧,那是什么?”又一道闪电划过,“啊,人!”
远处,波浪间似乎有一个人影:一起一浮,时隐时现;他显然已筋疲力尽。
“我去帮他!”亚当匆忙跳入茫茫白水。
“小心!”
夏娃叮嘱声中,亚当已经游得很远。
一朵朵炸裂的浪花不时落在
他的身旁,将他冲开很远。
但慢慢的,他还是努力靠近了那个人影。
“轰”,一声霹雳,巨浪一个连着一个漫天压来,两个人影消失了。
“亚当,亚当……”水面上回荡着夏娃的呼唤,但杳无回音。
仿佛坠入了无边的黑暗,她的目光充满了苦涩与畏惧。
”
十年前,由于气温声高,两极冰雪融化。
汹涌的海水向人类扑来,加上水土流失引起地面变低大水吞没了平原淹没了高山。
一切陆地的生命都化作鱼类的食物。
只有他俩侥幸逃到地球上这最后的孤岛上。
东方发白,一个漫长的夜总算熬过,夏娃焦急的搜索水面:
……
波峰中,一具橡胶人体模型在荡悠,不远处,几只鲨鱼在挣食一具人尸。
[简评]这篇小小说,主题是呼吁人类保护环境,否则,遭难的是我们人类自己。
为了表现主题,文章显然是虚构的,那么有没有事实做基础呢?有。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疯狂的破坏环境,导致全球气候变暖,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
这是显而易见的生活事实基础。
下面,我们看大家写的。
请同学们把自己写的交给同桌点评。
怎样把握点评点:
1、对生活中本有的情节进行了怎样的加工?
2、虚构的目的是什么?
品评点:在哪些地方进行了虚构?这样虚构有什么好处?反映了什么主题?内容是否很好地围绕主题而虚构?
有没有想象一些细节来突出主题?是否有似曾相识但又十分陌生之感?如果加上些什么,效果会怎么样?写的内容是否是生活中的典型?
好,游戏到此结束。
通过这个“胡编乱造“啊,我们发现其实很多不可能的东西经过自己的合理加工都会变成可能。
这说明,我们虚
构作文首先就要敢于胡编乱造,只有胡编乱造才能让我们的想象大胆而又新颖。
但虚构仅仅是胡编乱造就可以了吗?不可以。
那么虚构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请同学回答)
首先,虚构要有目的。
同学们在虚构的时候呢,常常会虚构虚构,只重虚而忘了实,让自己的想象变成了漫无边际的胡编乱造。
其实,任何好的虚构作品,无论看起来多荒诞,它都是紧紧围绕着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而去的。
例如:西游记,孙悟空大闹天宫是够荒诞了吧,但作者这样虚构的目的是为了借孙悟空表达一种敢于反抗追求自由的精神。
其次,虚构要合情合理,以真实生活为基础。
这就要求我们,平时要尽可能多的占有生活素材。
巴尔扎克:“想象是双脚站在大地上行进,他的脑袋却在腾云驾雾。
”这句话非常精辟,我把它送给大家,如果大家在以后的作文实践中,谨记这个想象的标尺,胡编乱造便会成为奇思妙想了。
四、结束语
最后,祝大家张开想象的翅膀,展开心灵的彩翼,让我们的作文成为一次奇思妙想的旅行。
五、布置作文:
课本上“写作练习”第1、2题是有关科学幻想的,第1题写外星人的来访,第2题写人类怎样对付星球的撞击。
第3题是读写结合的题,先要理解这几句诗的含义,然后虚构一个故事,表达同样的含义。
第4题可以通过大胆想象写一篇随感。
板书设计:
想象世界,学习虚构
虚构≠说假话
想象是一切创造之源
源于生活——高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