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猫的特点和习性和生存现状

合集下载

大熊猫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大熊猫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大熊猫的生活习性和特点大熊猫的生活习性和特点一、简介大熊猫(学名:luropoda melanoleuca),属于哺乳纲、食肉目、熊科熊属,是中国的国宝。

大熊猫以其独特的外貌和温和的性格而备受人们喜爱和关注。

二、分布大熊猫主要分布在中国中部地区,包括四川、陕西、甘肃和云南等省份。

其分布地区主要在海拔1500米至3500米的竹林和高山森林中。

三、外貌特征大熊猫体形较大,体重一般在80千克至150千克之间,体长约1.2米至1.8米。

其毛色呈黑白相间,身体上部以黑色为主,腹部及四肢为白色。

大熊猫的头部圆形,四肢粗壮,手掌和脚掌上有着发达的肌肉。

四、食性大熊猫是一种以竹子为主要食物的动物,被称为“竹食性兽”。

大熊猫每天需要进食大量的竹子来满足能量需求,其食量相当可观。

除了竹子,大熊猫也会食用其他植物、果实、坚果等。

五、行为习性1.栖息:大熊猫主要栖息于竹林或高山森林中的洞穴、树洞或石洞,以及竹子丛中搭建的巢穴中。

2.繁殖:大熊猫的繁殖季节一般在春季,雌性大熊猫每隔两年左右进入发情期。

交配成功后,雌性大熊猫会在巢穴中产仔,通常会生育1到2只幼仔。

3.活动:大熊猫主要在夜间活动,白天则在竹林中休息或进食。

六、保护现状大熊猫是一种濒危物种,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和保护。

中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建立自然保护区、禁止买卖大熊猫及其制品等,以保护大熊猫的栖息地和繁殖环境。

七、附件1.大熊猫照片附件2.大熊猫保护区地图附件八、法律名词及注释1.濒危物种:指受到灭绝威胁或可能灭绝的物种,其数量明显减少,分布范围正在减小。

2.自然保护区:指由或组织划定、管理和保护的自然地区,主要目的是保护生物资源和自然环境。

3.竹食性兽:指以竹子为主要食物的动物,其消化系统和生理特征适应于消化竹子。

大熊猫的生活习性和特点范文精简处理

大熊猫的生活习性和特点范文精简处理

大熊猫的生活习性和特点大熊猫的生活习性和特点大熊猫(学名:luropoda melanoleuca)是世界上最为珍稀的动物之一,也是中国的国宝。

它以其特有的外貌和温和可爱的性格而备受人们的喜爱。

在以下的文本中,我们将介绍大熊猫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1. 外貌特点大熊猫是中型哺乳动物,体长约1.2至1.8米,体重可达100多公斤。

它们拥有黑白相间的毛皮,圆圆的脸部、黑色的眼圈和倒立的黑耳朵,使它们看起来非常可爱并且与众不同。

2. 食性习性大熊猫是典型的食草动物,主要以竹子为食。

它们的消化系统与其他食肉动物相比较短,适应了以植物纤维为主食的特殊需求。

每天大熊猫要消耗大量的能量来寻找、咀嚼和消化竹子,它们的行动相对较慢,一般会花费大部分时间在觅食上。

3. 栖息地大熊猫主要栖息在中国的高山地区,如四川、陕西和甘肃等地。

它们在海拔1500至4000米之间的森林中建巢居住。

这些地区的气候寒冷潮湿,有助于大熊猫维持体温和保护自己不受寒冷的侵害。

4. 社交行为大熊猫是一种独居动物,通常只在繁殖季节和母子相处的时候才会形成社交群体。

尽管如此,它们并不具有明显的领土意识,会每天辗转于不同的领地范围内觅食。

大熊猫是非常害羞和胆怯的动物,通常会尽量远离人类的干扰。

5. 繁殖与保护大熊猫的繁殖非常困难,母熊猫每年只有一次发情期,且发情期仅持续1至3天,这令其繁殖的机会非常有限。

雌性大熊猫只有短暂的受孕能力窗口,一般只有2至3天的时间来受精。

大熊猫的生殖率非常低。

为了保护这一濒临灭绝的物种,中国政府和国际社会采取了许多措施。

大熊猫被列为濒危物种,并设立了自然保护区来保护它们的栖息地。

大熊猫的繁育和保护研究也在进行中,以提高繁殖率和保护这一珍稀物种。

,大熊猫以其独特的外貌和行为习性而获得了广泛的关注和喜爱。

希望通过人们的努力和保护,大熊猫的生存环境能够得到改善,并且这一珍贵的物种能够在地球上继续繁衍生息。

大熊猫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大熊猫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大熊猫的生活习性和特点大熊猫(luropoda melanoleuca)是世界上最受欢迎和独特的动物之一。

它们是中国特有的珍稀物种,也是世界上濒危物种之一。

大熊猫的生活习性和特点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本文将介绍大熊猫的饮食习性、栖息地、行为特点等方面的内容。

1. 饮食习性大熊猫是以竹子为主要食物的,每天约需摄入10kg至18kg的竹子,占其体重的99%以上。

它们也会吃一些其他植物、蘑菇和野果。

大熊猫的消化能力相对较低,只能吸收竹子中的30%至40%的营养物质,因此需要大量进食。

2. 栖息地大熊猫主要栖息于中国的四川、陕西、甘肃和青海等地的山区。

它们喜欢生活在海拔1500米至3500米的地区,这些地方有适合它们生活的竹林。

大熊猫对于栖息地的要求较高,需要大片的竹林和丰富的水源。

3. 行为特点大熊猫是独居动物,它们一般不结群,每只成年大熊猫都有自己的领地范围。

大熊猫主要是夜行性动物,白天多在竹林中休息,晚上出来觅食。

大熊猫的行动相对缓慢,它们擅长攀爬树木和竹子,也善于游泳。

4. 繁殖与保护大熊猫的繁殖相对困难,雌性大熊猫每年只有2至3天的发情期。

雌性大熊猫会排除其他雄性的追求,只与一个雄性大熊猫交配。

雌性大熊猫怀孕期约135天,通常会产下1至2只幼仔。

幼仔在出生后需要母亲的照料,大约在一岁半至两岁时离开母亲独立生活。

大熊猫是一种宝贵的物种,目前正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威胁。

保护大熊猫不仅涉及到保护它们的栖息地,还需要加强保护工作,包括建立保护区、加强监测和科学研究等。

附件:本文档附带照片:大熊猫的饮食和行为照片。

法律名词及注释:1. 稀有物种保护法:指中国政府为保护稀有濒危物种而制定的法律法规。

2. 栖息地保护:指在特定地区保护动物或植物的生存环境,包括建立保护区、限制开发等措施。

大熊猫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大熊猫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大熊猫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大熊猫是一种珍贵的濒危动物,是中国的国宝。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大熊猫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大熊猫的生活习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食性:大熊猫以竹子为主要食物,还会吃一些水果、蔬菜、肉类等。

在野外,它们每天需要进食12小时以上,消耗的能量非常大。

2.活动:大熊猫是一种昼夜活动性动物,它们在白天比较活跃,在夜间则比较安静。

它们经常在竹林中漫步、爬树和睡觉。

3.栖息地:大熊猫栖息在海拔1200-3500米的竹林中,主要分布在四川、陕西和甘肃等地。

它们非常喜欢在竹林中建筑窝巢,因为窝巢可以提供保护和遮阳。

4.大熊猫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5.萌态可爱:大熊猫是一种非常萌的动物,它们圆圆的脸庞、黑白分明的毛色和憨态可掬的表情深受人们喜爱。

6.稀有珍贵:大熊猫是中国的国宝,也是世界上最为稀有的动物之一。

目前,全球野生大熊猫的数量不到2000只。

7.保护意义:大熊猫是一种生态系统的标志性物种,它们在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维护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保护大熊猫不仅仅是保护一种动物,更是保护整个生态环境。

总的来说,大熊猫是一种非常特别的动物,它们的萌态、稀有和保护意义都让人们非常关注和珍视。

我们应该加强大熊猫的保护工作,让它们能够在自然界中健康地生活和繁衍。

大熊猫的生活环境和方式特征

大熊猫的生活环境和方式特征

大熊猫学名:Ailuiopodidae melanoleuca别名:花熊du 华熊竹熊花头熊银狗大浣熊峨曲zhi 杜洞尕执夷貊猛豹猛氏兽貘食铁兽猫熊英文名:Giant Panda分类地位:食肉目Carnivora、熊科Ursidae、大熊猫亚科Ailurinae外形特征:大熊猫体型肥硕似熊,但头圆尾短,头部和身体毛色黑白相间分明。

生境与习性:大熊猫栖长江上游各山系的高山深谷,为东南季风的迎风面,气候温凉潮湿,其湿度常在80%以上,故它们是一种喜湿性动物。

它们活动的区域多在坳沟、山腹洼地、河谷阶地等,一般在20°以下的缓坡地形。

这些地方土质肥厚,森林茂盛,箭竹生长良好,构成为一个气温相对较为稳定,隐蔽条件良好,食物资源和水源都很丰富的优良食物基地。

除发情期外,常过着独栖生活,昼夜兼行。

巢域面积为3.9-6.4km2不定,个体之间巢域有重叠现象,雄体的巢域略大于雌体。

雌体大多数时间仅活动于30-40公顷的核域内,雌体间的核域不重叠(胡锦矗等,1985)。

食物主要是高山、亚高山约50种竹类,偶食其它植物,甚至动物尸体。

日食量很大,每天还到泉水或溪流饮水。

性成熟期是6.5-7.5岁,多于4月发情。

一般于当年9月初在古树洞巢内产仔,每胎多产1仔,偶尔也产2仔。

幼仔随母体一岁半后才离开母体。

野外雌雄性比约为1:1。

繁殖:在野外,成年熊猫不论雄雌都参与繁殖。

雌性可以和几只争偶的雄性交配,同时一只雄性会寻找处于发情期的不同的雌性。

交配的季节在春季三至五月份,通常不超过2-4天。

怀孕期大约为5个月。

野外偶尔会有孪生的情况出现,但是雌性熊猫一般只喂养一只幼崽。

圈养种群中,孪生的情况较多。

分娩之前,雌性个体寻找空树的根部和洞穴生产。

它在这种庇护所里和附近要呆上三个月,用它宽大的手掌小心地照料幼崽。

在大熊猫幼仔出生几天到一个月之后,母熊猫会把幼仔独自留在洞中或树洞里外出觅食。

母兽有时会离开2天或者更长时间。

这并不意味它t丢弃幼仔,而是养育幼仔过程中很自然的一部分。

关于大熊猫的资料

关于大熊猫的资料

关于大熊猫的资料大熊猫是世界上非常珍稀的动物之一,被誉为中国的“国宝”或“活化石”。

以下是关于大熊猫的资料:一、大熊猫的分类和外貌特征:大熊猫属于哺乳纲、食肉目、熊科、熊属动物,是一种特殊的熊类。

它们有着圆胖的身体和短粗的四肢,头大而圆,嘴宽,耳朵小而圆,尾巴短。

大熊猫的毛皮以黑白相间而闻名,身体背部呈黑色,腹部为白色。

二、大熊猫的生活习性和栖息地:大熊猫生活习性主要是夜行性,白天多休息或觅食。

它们栖息地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四川、陕西和甘肃等地的山区,海拔在1200米至3500米之间。

大熊猫喜欢生活在竹林或者稀疏的树林中,身体转动灵活,能够攀爬树木。

三、大熊猫的食性和食物:大熊猫是一种典型的植食动物,主要以竹子为食。

据统计,大熊猫每天约需要吃30公斤以上的竹子,它们以竹子的嫩芽、嫩叶为主要食物,对竹子的选择性很高。

除竹子外,大熊猫还会吃一些草本植物、果实和小型哺乳动物。

四、大熊猫的繁殖和繁衍:大熊猫的繁殖期一般为春季,即3月至5月之间。

雌熊猫会经历一段约4个月的妊娠期,一次一般会产下一胎1到2只幼仔。

新生大熊猫幼仔呈粉红色,身体光溜溜,完全无毛。

它们依赖母亲喂养和照顾,在出生后的几个月中极其脆弱。

五、大熊猫的保护现状和措施:由于人类活动的扩张、森林破坏以及气候变化等原因,大熊猫目前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威胁。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大熊猫的保护,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建立大熊猫保护区、禁止砍伐竹林、加强保护教育等,以保护这一珍稀物种。

六、大熊猫的国际合作和研究:中国与世界各国开展了广泛的大熊猫国际合作和研究。

大熊猫曾经作为外交礼物赠送给多个国家,成为两国友好关系的象征。

同时,国内外科学家也在大熊猫保护、繁育和行为研究等方面开展了许多项目,为保护大熊猫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七、大熊猫的文化象征和旅游资源:大熊猫不仅是一种动物,更是中国的文化象征之一。

大熊猫的形象被广泛应用于中国的标志、纪念品和艺术作品中,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大熊猫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大熊猫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大熊猫,又称为熊猫、熊猫熊,是一种生活在中国西南地区的珍稀哺乳动物。

它们以竹子为主食,是世界上最可爱的动物之一。

大熊猫的生活习性和特点非常独特,下面就来详细介绍一下。

一、大熊猫的形态特征大熊猫是一种中等体型的熊类动物,体长1.2-1.8米,体重70-125千克。

它们的头大而圆,眼睛周围有一圈黑色的眼圈,使它们看起来非常可爱。

大熊猫的皮毛呈黑白两色,头部、背部、四肢为黑色,腹部、脸颊、耳朵为白色。

这种独特的颜色搭配使大熊猫在森林中非常醒目。

二、大熊猫的生活习性1. 栖息地:大熊猫主要生活在海拔2600-3500米的高山森林和竹林中,这些地区气候湿润,竹子丰富,适合大熊猫的生活。

2. 活动时间:大熊猫是夜行性动物,白天大部分时间都在睡觉,晚上才开始活动。

它们喜欢在树上或者竹林中休息,有时也会在地上行走。

3. 食物:大熊猫的主要食物是竹子,尤其是箭竹和毛竹。

它们每天要吃很多的竹子,以满足自己的能量需求。

除了竹子,大熊猫偶尔也会吃一些其他植物、果实、昆虫和小动物。

4. 繁殖:大熊猫的繁殖能力较弱,每年只有一次发情期,通常在春季。

雌性大熊猫的怀孕期约为3-5个月,每胎一般只产1-2仔。

幼崽出生时非常小,全身都是粉红色的,没有毛发。

幼崽在母亲身边生活约2-3年,然后开始独立生活。

三、大熊猫的特点1. 独特的黑白相间的颜色:大熊猫的黑白相间的皮毛是它们最显著的特点。

这种颜色搭配不仅使大熊猫看起来非常可爱,还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在森林中,黑白相间的皮毛可以帮助大熊猫更好地伪装自己,避免被天敌发现。

2. 强大的咀嚼能力:大熊猫的颌骨非常强大,可以咀嚼竹子等坚硬的食物。

它们的臼齿特别发达,可以磨碎竹子中的纤维素,帮助消化。

3. 特殊的消化系统:大熊猫的消化系统非常特殊,它们的肠道比其他熊类动物更长,以便更好地消化竹子。

此外,大熊猫还有一种特殊的肠道细菌,可以帮助它们分解竹子中的纤维素。

4. 懒散的生活方式:大熊猫的生活节奏非常慢,它们大部分时间都在睡觉和吃东西。

大熊猫生活习性简介

大熊猫生活习性简介

大熊猫生活习性简介大熊猫是地球上最可爱的动物之一。

它们是中国的国宝,也是世界自然保护的重点对象。

大熊猫生活在中国的川西地区,主要分布在四川、陕西和甘肃等地。

它们以竹子为主要食物,性格温和、懒散,是世界上最可爱的食草动物之一。

一、特征描述大熊猫是一种中等体型的哺乳动物,体长约1.2米,体重在80至150千克之间,体型圆胖而又威武。

它们的毛色以黑白相间为主,背部和四肢多为黑色,腹部和头部则呈现出洁白的色彩。

大熊猫的特征之一是它们的大圆眼睛,让人不禁心生怜爱之情。

二、食性习性大熊猫是典型的植食性动物,以竹子为主要食物。

一般情况下,大熊猫每天需要吃掉30多公斤竹子,这也成为它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熊猫擅长爬树,身体灵活,可以轻松地攀爬到竹子的顶端。

三、栖息地大熊猫生活在中国的川西地区,栖息地以高海拔的竹林和森林为主。

它们通常在海拔800至4000米的地区繁殖和生存。

大熊猫喜欢安静、湿润的环境,喜欢藏身于竹林之中,以避开人类的干扰。

四、活动习性大熊猫大部分时间都是懒散的,它们一般在晨昏之际活动,白天则喜欢午睡。

大熊猫的行动速度较慢,一般不会做太过剧烈的运动。

它们喜欢找一个树洞或者树干后面的隐蔽地方休息,也会在树杈上悠闲地晒太阳。

五、繁殖方式大熊猫是独居的动物,一般在交配季节才会在一起。

大熊猫的繁殖期一般在每年的3月至5月之间,雌性大熊猫会分泌出特殊的气味来吸引雄性。

雌性大熊猫一般会在2-3个月之后怀孕,并在5-6个月时产下1-2只幼崽。

六、保护现状由于野外环境的破坏以及栖息地的减少,大熊猫的生存面临着巨大的威胁。

目前,中国政府采取了多项保护措施,包括建立自然保护区、禁止非法猎杀等。

同时,世界各地也纷纷提出保护大熊猫的倡议,并在国际间展开了大熊猫保护项目。

七、结语大熊猫作为濒危物种,是人类共同的责任去保护它们。

我们应该加强对大熊猫栖息地的保护,促进它们的繁育和生存。

大熊猫的生活习性独特而有趣,它们的存在让我们更加了解和关注动物世界的多样性,也提醒我们珍惜生态环境,保护每一个物种的生存权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熊猫的特点和习 性和生存现状
——
大 熊 猫
《叫我如何不想它》
它,出生在人烟稀少、海拔三千的秦岭南麓( nán lù ),
拒做“酒肉和尚”。
它,隐逸在云雾缭绕、烟波浩瀚(hào hàn )的茂密山林里,
成了“竹林隐士”。
它,喜爱四处流浪,没有固定的栖息(qī xī )场所。 它,喜爱独来独往,养成孤僻( gū pì )的性情。 它,是计划生育的标兵,一般每胎分娩( fēn miǎn )一仔。 它,是世上最负盛名的濒危( bīn weī )物种,成为动物
外形特点 ——可爱。
生长环境 ——人烟稀少,泉水丰富 竹类众多。
生活习性 ——喜爱食竹,食量很大, 性情孤僻,爱独处。
数 量 稀
活动范围 —— 随季节交替而改变活动范围

繁殖情况 ——繁殖力低,大多每胎产一仔。
宝物学名: 宝物现用名: 宝物外在特征: 宝物来历: 鉴定结论: 鉴定依据:
外号:
宝物学名: 猫熊 现用名: 熊猫 外号: “竹林隐士” “活化石” 宝物外在特征: 体态丰满,四肢粗壮,尾巴短秃,毛色奇
我国特有

国际公认
暗扣说明中心 果

古籍记载

体态可爱

因 数量稀少
直接点明说明中心 因
活化石 果
人 少 ,
竹 多。
生长环境
生活习性 喜性 爱情 食孤 竹,僻, 食爱 量独 很 处。 大,
活动范围
冬春
随季节交替而改 变活动范围。
夏秋
繁殖情况
幼崽
繁殖力低,大 多每胎产一仔, 有时可产两仔。

华盛顿熊猫迷冒雪送 “泰山” 我 会 想 念 你 泰 山
“福龙”亮相维也纳
“林惠”在泰国产下幼仔仔在泰国降生
熊猫使者
从1957年到1982年的26年间,中国共赠送给9个国家23只大熊猫: 前苏联1957年获赠一只大熊猫平平,后又获赠一只安安; 朝鲜1965年至1980年,相继获赠丹丹、三星、琳琳等5只大熊猫; 美国1972年4月获赠兴兴等一对大熊猫; 日本1972年10月获赠一对大熊猫兰兰和康康,1980年获赠雌性大 熊猫欢欢,1982年获赠雄性大熊猫飞飞; 法国1973年获赠一对大熊猫燕燕和黎黎; 英国1974年4月获赠一对大熊猫佳佳和晶晶; 前联邦德国1974年11月获赠一对大熊猫天天和宝宝; 墨西哥1975年9月获赠一对大熊猫迎迎和贝贝; 西班牙1978年9月获赠一对大熊猫绍绍和强强。 另外:1999年3月,中央政府赠送给香港特别行政区一对大熊猫“佳佳” 和“安安”; 香港回归十周年时,赠送一对大熊猫盈盈和乐乐; 2006年向台湾赠送一对大熊猫团团、圆圆。
一是突出大熊猫的珍贵 二是引起读者的注意
1--3 开头写待遇(表珍贵,吸引人)
4 可爱(喜嬉戏、善表演)
1--7
5 珍贵(首句是全文中心句:照应题目, 统领下文)
6 形象(体态、毛色||长相神态) 7 在国外受欢迎(先概写,再举例。
由点到面)
外形特点 ——可爱。(4、6)
生长环境 ——人烟稀少,泉水丰富
——
整体感知
(1-3)贵宾待遇
一(1-7)大熊猫的可爱 ( 4 )可爱(嬉戏、表演) 和珍贵 ( 5 )特有珍稀
( 6 )长相俊俏、神态温顺
( 7 )在国外受到欢迎
( 8 )不惯“舒适”
二(8-15)野生大熊猫
9分布地域、生长环境
的生长环境和生活习
10命名由来
性及濒临灭绝的处境 (9-12)环境、 11食竹习惯、食量大
云雾缭绕 烟波浩瀚hàn
弃荤hūn食素 纤xiān维
性情孤僻pì 分娩miǎn
诞dàn生
哺bǔ乳
繁衍yǎn
解释下列词语: 憨态:天真而略显傻气的神态。 悠然:悠闲的样子。 殊荣: 特殊的光荣。 屈指可数:弯着指头计算数目。 国宝: 国家的宝物。
解释标题,进入课文
国宝 ——— 大熊猫
说明的重点
说明对象
一副八字形的黑眼睛——长相俊俏.
摹状貌 打比方
比喻 排比 拟人
由 果
神态温驯,性情孤僻,独来独往, 作比较
胆小。
生 动 ,
到 因
拟人
科 学

最喜吃竹,偶尔吃玉米秆,幼杉 树皮,有时显露食肉本性
列数字 作比较
拟人
, 准 确
逻 辑
下定义

跟熊的祖先相近,属食肉目 作比较

——
繁殖力低,不易成活
作比较 列数字 举例子
习性
12活动范围、生活习性
(13-15)性情孤僻、独居、繁殖困难 (
三(16-17)大熊猫生活 (16)称“活化石” 因
——
历史 古老 的特征 (17)国宝保护


请我们同学做一次民间鉴宝人,走进《鉴宝》 系列节目之“魅力熊猫”,来共辨真伪,判断价 值。
要求: (1)仔细阅读课文,努力获取有关大熊猫的 有效信息; (2)在书中划出相关的语句,完成宝物鉴定 书。
竹类众多。(9)
生活习性 ——喜爱食竹,食量很大, 性情孤僻,爱独处(11--12)
活动范围 —— 随季节交替而改变活动范围
(12)
繁殖情况 ——繁殖力低,大多每胎产一仔。
(13--15)
体态丰满,四肢粗壮,尾巴短秃,
毛色奇特,头和身躯乳白色,而四
肢和肩部黑色头上有一对整齐的黑 耳朵,还有两个黑眼眶,很象戴着
学习目标及重点:
1、了解大熊猫的特点和习性 及其成为国宝的原因;
2、感受课文中准确的说明, 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 学习准确、生动的语言;
3、了解大熊猫的生存现状, 激发学生关爱、保护动物的热情。
叶永烈——
科普文艺作家、报告文学家。 小说作品颇多, 其中中篇科幻《小灵通漫游未来》 获全国第二届少年儿童文艺作品评选 一等奖。
特,头和身躯乳白色,而四肢和肩部黑色, 头上有一对整齐的黑耳朵,还有两个黑眼 眶,很像戴着一副八字形的眼镜。
查查我的普通话:
企qǐ盼
嬉xī戏 憨hān态可掬
悠yōu然自得 漫màn不经心 笨拙zhuō
喇叭
最负盛名 濒bīn危
古籍
獏mò
上林苑yuàn
温驯xùn
频频出访 殊shū荣
璀cuǐ璨càn 痛悼dào
岷mín山
邛qióng崃lái山 南麓lù 崇山峻岭
查查我的普通话:
连绵不绝 北碚bèi 栖qī息 翌yì日 拯zhěng救
园里最受宠爱的“贵宾”。
它,就是一颗璀璨( cuǐ càn )的东方明珠。
叫我如何不想它!
嗨!大家好!
熊猫宝宝“泰山”
妈妈 “美香”

泰 山 ” 睡 眼 惺
美 国 医 生 体 检

爸爸 “添添”
我困了!
“泰山”与妈妈打雪仗 我 真睡 的梦 困中 了来
个 前 滚 翻
“泰山”的告别蛋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