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低年级学生课堂常规养成教育
浅谈低年级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1)

低年级学生毕竟还小,对于培养集体荣誉感学生头脑中没有相应的概念,相反,学生对于个人荣誉感却已有了明确的概念,老师的一句表扬或鼓励的话,他们都会喜形于色,回到家里还会向爸爸、妈妈炫耀被老师表扬,让其他学生见了也非常地羡慕,个人荣誉感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低年级的学生模仿性很强,为学生树立典范,是行为标准训练的有效形式。
针对这个年龄特点,我们在课堂上应该多表扬和鼓励,树立典范。
例如上课铃声已经响了,老师走进教室发现学生还没有坐好,有的在喝水,有的在说话、玩耍,此时可以表扬已经坐好的学生,以此为契机对学生进行常规教育,“看,某同学听到铃声,已经坐端正了,他真是一个遵守课堂纪律的好孩子!让我们大家都向他学习!〞短短的一句话即满足了学生的个人荣誉感又为其他学生树立了一个鲜活的典范,明白以后上课时要向那位同学一样坐好才会得到老师的表扬。
用典范的力量鼓励学生学习对方的优点,鼓起超越对方的勇气,对于促进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有明显的效果。
2、标准个人行为,明确要求。
在学生能够明白上课要坐在座位上,要认真听讲后,可以进一步向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
由于学生年龄太小,对于这些条条框框的内容还不能很好地理解。
我们可以把各种行为标准编成孩子易于接受的儿歌帮助他们牢记,并教育学生付诸行动。
例如上学可唱:“按时上学不迟到,见到老师问声好,大家夸我有礼貌。
〞课前可以唱“铃声响,进教室,伏桌面,静等候。
〞课中可唱:“专心听,认真想,响亮答,大家夸〞。
下课可以唱:“不追逐不打闹,团结友爱乐陶陶。
〞这样把对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要求编成儿歌,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
适时的让学生诵读,使其明白了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学生在读中学,学中读,不知不觉中行为得到标准和强化。
3、增强竞争意识,强化训练。
在培养了学生的个人荣誉感和明确了要求以后,可以逐渐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因为有了竞争意识尤其是集体竞争意识后班级才会拥有良好的班风和学风,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提供有利的环境。
一年级课堂常规习惯的培养

一年级课堂常规习惯的培养在课堂上,老师可以利用故事、游戏、音乐等方式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
例如,在讲解数学题目时,可以通过故事情境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问题,从而更容易掌握知识点。
这样,学生就会对课堂产生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到研究中来,从而保持良好的秩序。
2、多种方式交替使用,避免单调乏味在课堂上,老师可以采用多种方式交替使用,避免单调乏味,让学生保持专注。
例如,可以在讲解完一道数学题目后,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者进行游戏活动,从而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研究知识,提高课堂秩序。
三、及时表扬,激发学生积极性在课堂上,老师要及时表扬学生的优秀表现,激发他们的积极性。
例如,在学生回答问题正确时,可以大声表扬,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这样,学生就会感到受到了肯定,会更加认真听讲,保持良好的课堂秩序。
四、引导学生自我管理,养成良好惯在课堂上,老师要引导学生自我管理,让他们养成良好的惯。
例如,在上课前,可以让学生自己检查自己的课本、文具等是否齐全,从而培养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
同时,老师还可以通过讲解课堂规则、榜样示范等方式,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堂惯。
总之,要想在一年级课堂中培养良好的常规惯,需要教师和家长共同努力,采用多种方式,及时表扬,引导学生自我管理,从而让学生养成受用一生的良好研究惯。
In order to cultivate good learning habits。
it is ___ based on the age and needs of first-grade students。
This includes both physical and verbal commands。
such as clapping to gain n。
tapping the chalkboard to indicate a need for quick n。
and using specific commands for sitting。
浅谈低年级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浅谈低年级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花寨乡中心学校曹志林小学阶段是儿童初步走出家庭,接触社会了解生活,学习知识的新阶段,同时也是他们的基本道德观念、基础心理素质开始形成的阶段。
在这个时期,儿童的身心发育速度很快,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也很强,所养成的行为习惯,会对儿童今后的发展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
“要培养良好的习惯,而良好的行为习惯只要在学校中养成。
” 作为教育人的主阵地——学校,义不容辞的承担起改变学生不良习惯,培养良好习惯的重任。
而作为和学生朝夕相处的班主任更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最重要力量。
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
”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是帮助孩子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低年级的孩子,年龄小,可塑性强,持久力不强,行为习惯经常反反复复,作为教师就要善于发现,及时引导,想方设法培养他们良好的习惯。
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正确面对学生存在的不良习惯孔子曾说:“少诚若天性,习惯如自然。
”这说明人在自然状态下不假思索,不必费什么心思,更不用抑制去控制而形成的某种行为,就是一种习惯。
所谓习惯也可以理解成人的一种自动化的行为,坏习惯也是一种自动化行为。
作为教师就应该认识到每个学生都追求上进,都希望获得别人的肯定和赞扬,他们不想犯错更不想故意与教师作对,他们之所以犯错是因为他们已有的习惯。
这样作为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就会减少一些情绪化的语言和手段,多一些理智的思考。
既有利于对于学生的教育,又有利于教师的心理健康。
二、低年级学生养成教育的主要内容1、培养文明的礼貌习惯。
引导孩子在校尊敬老师、团结同学,在家尊敬长辈、爱护幼小,学会与人友好相处。
2、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1)专心听课的习惯,做到“做好准备、集中精神、积极参与、学会倾听”。
(2)认真做作业的习惯,做到“格式规范、书写工整、认真检查、及时改错”。
3、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
浅谈小学低年级数学课中的习惯养成教育

浅谈小学低年级数学课中的习惯养成教育 摘要:小学低年级是小学生行为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在学习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能促进思维的发展,有利于提高自学能力,既是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根本,又是学生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学生是否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当前的学习成绩,而且对今后乃至终身的学习和工作都会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数学课:习惯养成 前言: 根据以往的数学教学经验来看,对于学生习惯的影响因素不只是学习这外来因素,还有其他的生活习惯等等。因此,习惯的养成对于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习惯体现在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而学生正处在小学阶段正是习惯养成的最好阶段,老师就担任着重要的角色,为此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是很重要的。本文就浅谈小学低年级数学课中习惯养成教育作以下探讨。 一、引导学生养成善于倾听的习惯 对于学生来说,善于就是经常,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要经常让孩子干一件事情,保持这个基本的习惯养成。针对低年级学生来说,因为年龄小,再加上这个年龄段正是好奇欲和探索欲爆发的阶段,为此想要他们一直养成一个善于倾听的习惯很难。因为小孩子这个时期正是调皮,爱玩的阶段,相比较坐在那里学习,他们往往更倾向于向外面去跑着玩。为此善于倾听这一点就需要引起教师的注意。第一,教师要保证一个高素质的教育道德水平,需要有耐心能够引导学生进行倾听。比如,在上数学课的时候,教师可以选择一些道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举个例子,在讲解“分一分”这一内容中,教师可以先准备一些道具,然后引导他们并提出一些问题。可以把生活内容融入进去,构建一个温和,缓慢的课堂气氛,提高他们的兴趣,再导入教学内容。第二。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之后,教师可以把准备好的物品拿出来,让学生们自己去分类,比如可以准备一些食物,苹果,梨或者是一些文具等等,这个时候学生的好奇心就会印出来了,通过让他们自己动手参与分类的方式,叙述每个人这样做的原因,然后再让他们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结合自身想法。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培养他们善于倾听的特点让他们在课堂学习上注意聆听同学们的分享,这样既能促进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还可以让学生向一些优秀的榜样学习。 二、引导学生养成大胆质疑的习惯 “敢于提出质疑就是向成功迈进的一大步”,在教学中,教师都是代表着知识的威严,教课的时候才用的往往都是被动的方法,教师一味地讲解,学生被动的接受。但是随着教育的改革,要求教师要让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当有的教师一些观点或者是想法不通顺的时候,有的学生会产生一些疑问,要让这些学生勇敢的向老师提出质疑,不能因为教师比站在那个位置上,就胆小,把心中的疑问放下。教师也要注意在教学中,尊重孩子的好奇心,要去引导孩子,当有一些学生跟不上,反复提问的时候,教师要有耐心的解答他们的问题。比如在教授“位置”这一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们自己预习一下,之后再让学生们思考。比如在讲台上防止一个物品,教师找一个同学站在讲台上让她思考,对同学们说:“同学们,你们看,这个东西是你们的那边的?”通过引导学生思考,站在讲台上个学生面对这个物体的时候,是在他们右边,那么对面的同学们面对这个物体就是左边,这样学生就会自己思考。另外,还有一些学生因为内向,在课堂上一般不积极活跃,为此就要求教师对这样的学生进行更加深刻的引导,比如先让他自己和同桌她讨论,然后在慢慢发言,通过这样重复几次,锻炼学生们的勇气,让他们用于展示自己。 三、引导学生养成规范书写的习惯 规范书写是一个长期的工程,这就要求学生要具备耐心和毅力。一些优秀的教师通过每周提交的作业就可以看出来学生有没有耐心,书写的到底如何,从而判断该学生的学习态度和书写习惯。教师要从最基本的让学生养成良好书写习惯。从刚开始的握笔,坐姿等等,都要时刻的提醒孩子们。比如,可以在教室内设置一些关于书写习惯的标语,时刻提醒学生们。一般来书,很多老师都认为让学生们有一个良好的书写习惯是语文老师的责任和数学老师无关。其实不然,在进行一些书写的时候,孩子的书写习惯会影响他们考试和做作业,在每一个学科上都不能忽视,要引起重视进行严格的要求。 四、引导学生养成团结合作的习惯 团结,是学生们需要养成的基本习惯。要让学生们知道团结合作的力量,让他们体会到团结合作的好处和乐趣。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们对于团结合作的精神,加强和同学们的合作,将他们分成小组的形式引导,通过设置一些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学生学生之间相互交流,思想和思想之间进行转换。比如在进行“时分秒”讲解的时候,可以让学生们之间互相勾画图画,在合作中让他们分别扮演时针分针秒针等,进行合作学习。在最后的时候,再让小组之间互相交流,分享每个人的收获成果,这样技能加强小组之间的团结,又能让学生们的思想得到提升。 五、引导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 小学生在考试的时候,最需要注意的就是审题。教师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们耐心的读题,避免出现因为读题并不清楚,没有读题导致的答案错误。教师要要求学生们把题读完,不能够看一半或者是看一遍就完成,要注意勾画题目中的细枝末节,读题的时候看清楚开头和结尾,要知道题目是要求什么样的填写方式,怎么填写等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避免出现不认真读题,敷衍了事的习惯,要引导他们养成认真审题,读题的好习惯,帮助学生培养严谨的学习思想。 结语: 最后,综上所述。小学低年级的数学教师要让学生们的习惯从基础养起,作为现阶段主要的教学任务之一,习惯是很重要的。这是帮助学生持续学习发展的重要因素,不仅能够让他们保持良好的方向,在这个习惯的养成中,还能够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蔡模儒。浅谈小学低年级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J]。读写算,2019,(9):69。 [2]安鲜霞。探析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学生的学习习惯应如何养成[J]。神州印象,2018,
小学低年级学生如何养成良好课堂习惯

小学低年级学生如何养成良好课堂习惯一个从小养成的习惯很可能收获一种命运。
因此,教师应该抓住时机,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就要细心、用心、耐心地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让这一个个好习惯撑起他们的“大未来”。
那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如何运用不同的策略帮助低年级学生形成良好的课堂习惯呢?一、早期培养,细化训练著名哲学家培根说过:“习惯有一种不屈不挠的巨大力量,它可以支配生活。
”一个好习惯必须从小通过完善的教育养成。
针对低年级学生强有力的模仿能力和可塑性,教师要明确良好课堂学习习惯的训练要求,并加强实践。
在一年级刚入学,教师就应该对学生的课堂行为习惯进行细化要求:如,上课坐端正,不能歪歪扭扭;起立回答问题时应该挺直腰板,大声响亮;写字正确的姿势是“头正身直脚放平”;读书不唱读不拖读;上课要专心听讲,不东张西望;不插嘴,不开小差,积极举手发言。
总之,对于学生的听说读写习惯都要进行具体的要求,并在平时的课堂中进行训练强化,慢慢地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课堂习惯。
在平时的训练中,结合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的特点,教师可以运用一些生动的“口令”,吸引更多的学生参加活动习惯的培训。
如,“火眼金睛,看黑板”;“聪明的同学请坐好”“小嘴巴,不说话”“棒棒棒,你真棒!”等等这些指令明确的语言,让学生在配合老师的同时,培养自身良好的课堂习惯。
对于一些一年级没有形成良好课堂行为习惯的学生,教师要及时干预,要对他们进行反复的行为习惯训练,或者让行为习惯好的同学帮助他们,合力让他们在低年级就形成良好的课堂听说读写习惯,为以后更高的年级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榜样示范,不斷强化有时,个体会通过特殊的心理动机,选择性地吸收和模仿某些特殊的人或事物,这被心理学称为“相似模仿”。
小学低年级学生,还处于印象刺激的时期。
典型榜样示范的方式促进学生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的养成。
大力表扬,多番强化良好课堂习惯的行为,树立班级典型榜样,以此来激励其他的同学模仿学习。
浅谈低年级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浅谈低年级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花寨乡中心学校曹志林小学阶段是儿童初步走出家庭,接触社会了解生活,学习知识的新阶段,同时也是他们的基本道德观念、基础心理素质开始形成的阶段。
在这个时期,儿童的身心发育速度很快,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也很强,所养成的行为习惯,会对儿童今后的发展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
“要培养良好的习惯,而良好的行为习惯只要在学校中养成。
” 作为教育人的主阵地--学校,义不容辞的承担起改变学生不良习惯,培养良好习惯的重任。
而作为和学生朝夕相处的班主任更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最重要力量.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
”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是帮助孩子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低年级的孩子,年龄小,可塑性强,持久力不强,行为习惯经常反反复复,作为教师就要善于发现,及时引导,想方设法培养他们良好的习惯。
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正确面对学生存在的不良习惯孔子曾说:“少诚若天性,习惯如自然。
”这说明人在自然状态下不假思索,不必费什么心思,更不用抑制去控制而形成的某种行为,就是一种习惯。
所谓习惯也可以理解成人的一种自动化的行为,坏习惯也是一种自动化行为。
作为教师就应该认识到每个学生都追求上进,都希望获得别人的肯定和赞扬,他们不想犯错更不想故意与教师作对,他们之所以犯错是因为他们已有的习惯。
这样作为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就会减少一些情绪化的语言和手段,多一些理智的思考。
既有利于对于学生的教育,又有利于教师的心理健康。
二、低年级学生养成教育的主要内容1、培养文明的礼貌习惯。
引导孩子在校尊敬老师、团结同学,在家尊敬长辈、爱护幼小,学会与人友好相处.2、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1)专心听课的习惯,做到“做好准备、集中精神、积极参与、学会倾听”。
(2)认真做作业的习惯,做到“格式规范、书写工整、认真检查、及时改错”。
3、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
浅谈小学低年级体育课堂常规的养成

浅谈小学低年级体育课堂常规的养成作者:胡业创来源:《体育教学》2018年第12期关键词:低年级;体育课堂;课堂常规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2410(2018)12-0071-01一、案例分析案例回放一:不听话的新生上课铃声已经响起,一年级的走廊里还有几个孩子没有进班级。
我走近一看,原来又是经常调皮的孩子。
我板着脸說:“上课铃声响了,你们听到了吗?”其中一个孩子说:“没有听到!”大家哄堂大笑。
我清了清嗓子说道:“同学们,上课铃声响起,应该怎么做啊?”有的孩子端正坐好举手,正当我仔细打量要找哪个学生回答的时候,就听到一个男孩子大声地说:“要抱臂坐正,等老师上课。
”我表扬了他:“小徐,你的回答很正确,但是回答问题之前是不是应该先举手?”他听了我的话,羞愧地低下了头。
此时,没有认真听讲的孩子也回过神来,你看我,我看你,都坐正了。
案例反思:多用问句少训斥。
不要以为学生入学时会像绅士或者淑女,大部分孩子对于“规矩”的概念还是模糊的,这就需要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潜移默化地慢慢去影响、传授正确的价值取向和社交礼仪等。
当孩子初次学习课堂常规时,案例一中“板着脸”训斥的笔者对于新生一点威慑力都没有,相反,用问句将选择权抛给学生,由学生自己说出课堂规则,反而更具有约束力。
案例回放二:站不好的学生“同学们拿好跳绳,到门口整队,请注意,要做到快、静、齐。
”我的话一出口,男孩女孩一涌而出,门口堵得水泄不通。
见此情况,我只能耐心疏导:“男孩子要让让女孩子吧,先让女孩子出去”“跳绳拿好要卷起来,不然拖在地上容易绊倒自己的”。
就这样,终于所有的孩子都出来了,但是我并没有松一口气。
男生一队女生一队,全班32个学生,有一半学生没有站直站齐,有的学生还在交头接耳。
我走到他的身边,说道:“刚才老师在教室里说了,出来整队要快、静、齐,你做到了吗?”然后这个孩子说:“我做到了,我是第一个出来的。
”我说:“你只做到了快,但是你没有做到安静。
浅谈低年级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精选.

浅谈低年级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花寨乡中心学校曹志林小学阶段是儿童初步走出家庭,接触社会了解生活,学习知识的新阶段,同时也是他们的基本道德观念、基础心理素质开始形成的阶段。
在这个时期,儿童的身心发育速度很快,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也很强,所养成的行为习惯,会对儿童今后的发展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
“要培养良好的习惯,而良好的行为习惯只要在学校中养成。
” 作为教育人的主阵地——学校,义不容辞的承担起改变学生不良习惯,培养良好习惯的重任。
而作为和学生朝夕相处的班主任更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最重要力量。
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
”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是帮助孩子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低年级的孩子,年龄小,可塑性强,持久力不强,行为习惯经常反反复复,作为教师就要善于发现,及时引导,想方设法培养他们良好的习惯。
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正确面对学生存在的不良习惯孔子曾说:“少诚若天性,习惯如自然。
”这说明人在自然状态下不假思索,不必费什么心思,更不用抑制去控制而形成的某种行为,就是一种习惯。
所谓习惯也可以理解成人的一种自动化的行为,坏习惯也是一种自动化行为。
作为教师就应该认识到每个学生都追求上进,都希望获得别人的肯定和赞扬,他们不想犯错更不想故意与教师作对,他们之所以犯错是因为他们已有的习惯。
这样作为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就会减少一些情绪化的语言和手段,多一些理智的思考。
既有利于对于学生的教育,又有利于教师的心理健康。
二、低年级学生养成教育的主要内容1、培养文明的礼貌习惯。
引导孩子在校尊敬老师、团结同学,在家尊敬长辈、爱护幼小,学会与人友好相处。
2、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1)专心听课的习惯,做到“做好准备、集中精神、积极参与、学会倾听”。
(2)认真做作业的习惯,做到“格式规范、书写工整、认真检查、及时改错”。
3、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低年级学生课堂常规养成教育我们都知道低年级学生的行为习惯很差,尤其是课堂常规更不堪入目。
因为在由幼儿园以游戏为主的学校生活一下子转为以学习文化知识为主的学校生活,对于学生来说很难一下子就适合,尤其是要规规矩矩的坐在坐位上40分钟对孩子来说很不容易。
所以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上课铃声已打响了,你会发现学生还没有进课堂,还沉浸在愉快的游戏中,课堂上老师刚刚说了一个问题,学生就在下面七嘴八舌地讲了起来,没有要举手发言的意识,课堂非常混乱。
而回头讲话,随意打断老师的话,更是屡见不鲜。
面对这样的课堂应该怎么办呢?大声呵斥?严厉批评?还是讲大道理?作者认为:应该对低年级的学生增强课堂常规的养成教育,下面结合自身的教育实践经验,谈几点理解。
一、培养个人荣誉感,榜样激励。
低年级,特别是一、二年级的学生毕竟还小,对于培养集体荣誉感学生头脑中没有相对应的概念,相反,学生对于个人荣誉感却已有了明确的概念,老师的一句表扬或鼓励的话,他们都会喜形于色,回到家里还会向爸爸、妈妈炫耀被老师表扬,让其他学生见了也非常地羡慕,个人荣誉感得到了极大地满足。
并且模仿是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途径,模仿的对象是无穷的,尤其是小学生模仿性很强,为学生树立榜样,是行为规范训练的有效形式。
依据这个特点我们老师在课堂上应该多表扬和鼓励,树立榜样。
例如上课铃声已经响了,老师走进教室发现学生还没有坐好,有的在地上乱走,有的在喝水,有
的在说话唱歌,这时老师如果大声批评呵斥只会吓坏学生,让接下来的课堂教学陷入困境。
此时能够看看教室内是否有坐好的学生,以此为契机对学生实行常规教育,“看,XX同学听到铃声,看到老师走进教室已经坐端正了,他可真是一个遵守课堂纪律的好孩子!让我们大家都向他学习!”短短的一句话即满足了学生的个人荣誉感又为其他学生树立了一个鲜活的榜样,明白以后上课时要向那位同学一样坐好才会得到老师的表扬。
用榜样的力量激励学生学习对方的优点,鼓起超过对方的勇气,促动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效果非常显著。
二、规范个人行为,明确要求。
在学生能够明白上课要坐在座位上,要认真听老师讲课,能够进一步向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
此时小学生守则是我们实行指导课堂常规养成的一个非常好的依据,但千万不要照本宣科,因为学生太小对于这些条条框框的内容还不能很好地理解。
此时我们能够编些孩子易于接受的儿歌来渗透。
例如上学可唱:“按时上学不迟到,校服领巾穿戴好。
排好路队进校门,问早问好有礼貌。
”课前能够唱“上课铃声嘀铃响,我们赶快进课堂,学习用品放整齐,等着老师把课上。
”课中可唱:“开心说,认真听,老师你来评一评”。
下课能够唱:“文明休息不喊叫,教学楼内不奔跑。
上下楼梯靠右走,互助友爱不争吵。
”这样把对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要求编成儿歌,符合小学生心理生理特点,贴近学生的生
活。
而适时的让学生诵读,使其明白了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学生在读中学,在学中读,不知不觉中行为得到规范和强化。
三、增强竞争意识,强化训练。
在培养了学生的个人荣誉感和明确了要求以后,能够逐渐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因为有了竞争意识尤其是集体竞争意识后班级才会拥有良好的班风和学风,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提供有利的环境。
例如在课堂上,我们能够经常以小组为单位来展开“比一比、赛一赛”的活动,比比哪一组坐的好、积极发言、发言时举手、认真听讲不玩小东西,能够在每节课结束时给小组间课堂表现排个名次,讲明理由。
这样做的效果有时往往比表扬或批评某一个学生更有作用。
经过老师有针对性地持续强化训练下,学生就会慢慢养成自觉遵守课堂纪律的习惯。
这种竞争意识的增强,对于集体荣誉感的培养也具有推动作用。
四、应用管理技巧,调空课堂。
制造悬念气氛:当有学生开始烦闷不专心时,教师停止说话,眼睛注视当事人,教室一片安静,诧异中,那些学生就会悄悄改正。
使用消弱原理:低年级儿童自我约束力不强,所以,对有些轻微不当行为,漠视不予理会,不去注意它,此类行为将自然消弱。
接近控制课堂:教师在教室里走动,与最可能心不在焉的学生保持接触,做到这点,教室管理问题也可迎刃而解。
对于上课喜欢讲话,玩东西,捉弄同学者,教师如果不动声色走到他身旁,轻拍他肩膀,摸摸他的头,这些小朋友就会马上改正,也不会影响上课。
静坐调空秩序:课堂上,学生的活动较多,有时完成一个活动时,教室秩序很乱,闹哄哄的,无法继续教学活动,这时候要把全部的活动停下来,全班同学静坐30——50秒,稳定情绪后,教室秩序即可恢复。
使用肢体语言:眼神
在很多学生的眼里,老师的眼睛会说话,这是教师善用“眼神接触”
的结果。
这个动作经由练习,能控制教室的气氛,不但能预防学生不良行为的发生,而且能使学生有种被重视的感觉,并能籍此表示对学生行为的赞同或反对。
手势,老师能够使用很多不同的手部动作来奖励或制止行为。
若在老师与学生有相当的默契时,成效更大。
如伸出食指放在嘴巴上,表示“安静”,全班小朋友立刻明白而安静,这比口头上的提醒责骂来得有效。
面部表情,好的脸部表情能传达真挚,诚恳,温暖,使学生如沐春风;相反地,脸部表情也能显露出厌恶,嫌弃,烦恼,这些会触发不良行为的发生。
教室中常用到的表情有:轻轻摇头能事先制止不良行为的发生。
皱眉头表示“疑惑”,不赞成。
闭紧嘴唇老师的忍耐已到了限度。
当老师发现学生对于显露出来的讯息,“表错情”,“会错意”时,应立即辅以其他方式,如口头说明,手势等来更正,以避免不良行为发生。
教室应是一个安全的场所,身处其中的学生应感觉舒适,教师全权掌握,了如指掌,但不要变成一个握有大权的怪物。
教师应对自
己和所教的科目慢慢显露出自信,让学生有被喜欢的感觉。
教师时时表现出“亲切”,“温暖”,让学生感到老师的“平易近人”,具“亲和力”,而非“莫测高深”和“威严”。
英国诗人米尔顿说:“一个好的老师,必须能和他的学生心神交会。
”
初入学儿童的遵纪养成教育是一个重要的、长期的、艰苦的教育过程。
要使低年级的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生活中,在富有童趣的活动中,自觉地接受纪律的教育,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规范。
它需要学生长期努力,需要老师持续地督促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