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二至四级抗震等级KL、WKL箍筋、附加箍筋、吊筋等构造
某建筑构造做法全套CAD设计施工图纸

平法钢筋11G101图集相关知识点

平法钢筋11G101图集相关知识点1、什么叫平法?平法的表达方式,概括来讲,是把结构构件的尺寸和配筋等,按照平面整体表示制图规则,整体直接表达在各类构件的结构平面布置图上,再与标准构造详图相配合,即构成一套新型的完整的设计。
2、什么叫结构层楼面标高?结构层楼面标高系指将建筑图中的各层地面和楼面标高值扣除建筑面层及垫层做法厚度后的标高,结构层号应与建筑楼层号对应一致。
11G101平法系列图集共有三本,包括:11G101-1〔主要讲的是现浇砼框架、剪力墙、梁、板部分的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本图集包括基础顶面以上的现浇砼柱、剪力墙、梁、板〔包括有梁楼盖和无梁楼盖〕等构件的平法制图规则和标准构造图两大部分。
本图集适用于非抗震和抗震设防烈度为6~9度地区的现浇砼框架、剪力墙、框架-剪力墙和部分框支剪力墙等主体结构施工图的设计,以及各类结构中的现浇板〔包括有梁楼盖和无梁楼盖〕、地下室结构部分现浇砼墙体、柱、梁、板结构施工图的设计。
11G101-2〔主要讲的是现浇砼板式楼梯部分的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本图集包括现浇砼板式楼梯制图和标准构造图两大部分。
本图集适用于非抗震和抗震设防烈度为6~9度地区的现浇钢筋砼板式楼梯。
11G101-3〔主要讲的是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筏形基础及桩基承台部分的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本图集包括常用的现浇砼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筏形基础及桩基承台的平法制图规则和标准构造图两大部分。
本图集适用于各种结构类型的现浇砼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筏形基础及桩基承台施工图设计。
第一部分制图规则柱平法施工图系在柱平面布置图采用列表注写方式或截面注写方式表达。
一、柱1、柱要计算哪些钢筋?柱要计算的钢筋主要有纵筋〔基础插筋、中间层纵筋、顶层纵筋、变截面纵筋〕、箍筋、拉筋。
这里要注意的是1、只有顶层纵筋才分边柱、角柱、中柱,其它层无须划分。
2、变截面纵筋要注意斜通上层和当前层锚固。
梁平法施工图识读

上一页
返回
第三节 纯悬挑梁与悬挑梁端配筋 构造
• 一、悬挑梁上部纵筋的配筋构造
• 悬挑梁的上部纵筋是全跨贯通的,所以悬 挑梁上部纵筋是在悬挑端上部跨中以原位 标注的方式进行标注的,悬挑梁上部纵筋 的配筋构造,如图5-25 所示为纯悬挑梁配 筋构造,图5-26所示为悬挑梁端配筋构造。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二节 抗震框架梁钢筋构造
• 三、梁侧面纵向钢筋和拉筋
• 梁侧面纵向构造筋和拉筋,如图5-20 所示。 • 当梁的腹板高度hw≥450 mm 时,在梁的两
个侧面应沿高度配置梁侧构造钢筋,且间 距不宜大于200 mm,并用拉筋拉接。当梁 侧面配有直径不小于构造纵筋的受扭纵筋 时,受扭纵筋可以代替构造钢筋。当梁配 置侧面纵向钢筋时,梁内设置拉筋,拉筋 同时勾住纵筋与箍筋,一般情况下,当梁 宽≤350 mm 时,拉筋直径为6 mm;当梁宽
• (3)当端支座截面尺寸hc≥laE,且≥0.5hc+5d 时,抗震楼层框架梁上部纵向钢筋可以在 端支座进行直锚。如图5-12 所示为端支座 直锚,当不能满足直锚要求时,可以进行 弯锚。
• (4)当梁上部通长筋与非贯通筋(支座负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二节 抗震框架梁钢筋构造
• (5)当梁上部通长筋与非贯通筋(支座负 筋)直径不同时[图5-13(b)],非贯通 筋(支座负筋)伸出长度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ni/3,搭接长度 为llE。
第五章 钢筋混凝土梁平法施工图识读
1 第一节 梁平法施工图制图规则 2 第二节 抗震框架梁钢筋构造 3 第三节 纯悬挑梁与悬挑梁端配筋构造 43 第四节 非抗震梁 、非框架梁钢筋构造
抗震配筋要求

抗震配筋要求根据设防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抗震等级分为一、二、三、四级。
A 一般规定1.结构构件中的纵向受力钢筋宜选用HRB335、HRB400级钢筋。
按一、二级抗震等级设计时,框架结构中纵向受力钢筋的强度实测值应符合9-1-1-1的要求。
2.纵向受拉钢筋的抗震锚固长度l aE:对一、二级抗震等级为1.15l a对三级抗震等级为1.05l a,对四级抗震等级为l a。
3.采用搭接接头时,纵向受拉钢筋的抗震搭接长度L lE,应按下列公式计算:L lE=ξl aE(9-5)式中ξ——纵向受拉钢筋搭接长度修正系数,见表9-15。
4.纵向受力钢筋连接接头的位置宜避开梁端、柱端箍筋加密区;当无法避开时,应采用满足等强度要求的高质量机械连接接头,且钢筋接头面积百分率不应超过50%。
5.箍筋的末端应做成135°弯钩,弯钩端头平直段长度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10倍;在纵向受力钢筋搭接长度范围内的箍筋,其直径不应小于搭接钢筋较大直径的0.25倍,其间距不应大于搭接钢筋较小直径的5倍,且不应大于l00mm。
B 框架梁1.框架梁梁端截面的底部和顶部纵向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比值,除按计算确定外,一般抗震等级不应小于0.5;二、三级抗震等级不应小于0.3。
2.梁端箍筋的加密区长度、箍筋最大间距和箍筋最小直径应按表9-17采用。
当梁端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大于2%时,表中箍筋最小直径应增大2mm。
梁端箍筋加密区的构造要求表9-17注:d为纵向钢筋直径;h为梁的高度。
梁端纵向钢筋配筋率>2%时,箍筋最小直径增加2mm。
3.沿梁全长顶面和底面至少应备配置两根通长的纵向钢筋。
对一、二级抗震等级,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4mm,且分别不应少于梁两端顶面和底面纵向受力钢筋中较大截面面积的1/4;对三、四级抗震等级,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2mm。
4.梁箍筋加密区长度内的箍筋间距;对一级抗震等级,不宜大于200mm和20倍箍筋直径的较大值;对二、三级抗震等级,不宜大于250mm和20倍箍筋直径的较大值;对四级抗震等级,不宜大于300mm。
结构平法图识读试题

结构平法图识读试题(卷)一、单项选择题:(1×10=10分)1.下列关于框架梁、柱箍筋加密要求的论述中错误的是 D 。
A.一级及二级框架的角柱箍筋加密区取全高。
B.底层框架柱柱根箍筋加密区取不小于柱净高的1/3。
C.框架柱柱端箍筋加密区取截面高度、柱净高的1/6和500mm三者的最大值。
2345配筋改变处无须分界。
6.当环境类别为一类,混凝土为C20时,板与梁的保护层厚度分别为A 。
A.20,30 B.15,25 C.20,25 D.15,307.施工图中若某梁编号为KL2(3B),则3B表示 C 。
A.三跨无悬挑B.三跨一端有悬挑C.三跨两端有悬挑D.三跨边框梁8.平法表示中,若某梁箍筋为Φ8@100/200(4),则括号中4表示 B 。
A.有四根箍筋间距200 B.箍筋肢数为四肢C.有四根箍筋加密9.梁平法配筋图集中标注中,G2Φ14表示B 。
A.梁侧面构造钢筋每边两根B.梁侧面构造钢筋每边一根C.梁侧面抗扭钢筋每边两根D.梁侧面抗扭钢筋每边一根10.当梁截面高度大于800时,弯起钢筋的弯起角度宜取 B 。
A.45°B.60°C.30°二、填空题:(1×20=20分)1.在主梁与次梁的相交处应设置附加横向钢筋,附加横向钢筋包括()和23)、4)56)、7812.试解释以下梁平法施工图中平面注写方式的集中标注中各项符号的含义。
34、12.绘出抗震框架中柱柱顶纵向钢筋构造。
3已知:结构对称,长跨净跨尺寸为4800mm,短跨净跨尺寸为1800mm,柱截面为600mm×600mm,L aE=34d,纵筋端支座要求锚固长度≥0.4L aE+15d,中间支座要求锚固长度≥L aE且≥0.5h c+5d,h c为柱截面沿框架方向的边长,梁支座上部纵筋第一排按1/3净跨截断,第二排按1/4净跨截断。
要求:(1)梁立面配筋图须标注钢筋编号、直径、规格、根数,支座上部纵筋的截断长度。
二建考试必备-建筑结构与建筑设备(26)抗震墙结构抗震构造措施

(四)抗震墙结构抗震构造措施(1 )抗震墙的厚度,一、二级不应小于160mm且不宜小于层高或无支长度的 1 / 20 ,三、四级不应小于140mm 且不应小于层高或无支长度的 1 / 25;无端柱或翼墙时,一、二级不应小于层高或无肢长度的1 / 12,三、四级不应小于层高或无支长度的 1 / 20 。
底部加强部位的墙厚,一、二级不宜小于200mm 且不宜小于层高或无支长度的1 / 16 ;三、四级不应小于160mm 且不应小于层高或无支长度的 1 / 20 。
无端柱或翼墙时,一、二级不应小于层高或无支长度的1 / 12;三、四级不应小于层高或无支长度的 1 / 12。
(2 )一、二、三级抗震墙在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墙肢的轴压比,一级时,9度不宜大于0.4,7、8度不宜大于0.5;二、三级时不宜大于0.6。
(3 )抗震墙竖向、横向分布钢筋的配筋,应符合下列要求:l )一、二、三级抗震墙的竖向和横向分布钢筋最小配箍率均不应小于0.25 % ;四级抗震墙不应小于0.20 %。
2 )部分框支抗震墙结构的抗震墙底部加强部位,纵向及横向分布钢筋配筋率均不应小于0.3 %。
(4 )抗震墙竖向、横向分布钢筋的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抗震墙竖向、横向分布钢筋的间距不宜大于300mm,部分框支抗震墙结构的落地抗震墙底部加强部位,竖向和横向分布钢筋的间距不一大于200mm;2 )抗震墙厚度大于140mm 时,其竖向和横向分布钢筋应双排布置,双排分布钢筋间拉筋的间距不宜大于600mm ,直径不应小于6mm ;3 )抗震墙竖向和横向分布钢筋的直径,均不宜大于墙厚的1 / 10且不应小于8mm; 竖向钢筋直径不宜小于10mm。
( 5 )抗震墙两端和洞口两侧应设置边缘构件,边缘构件包括暗柱、端柱和翼墙,并应特合下列要求:1 )对于抗震墙结构,底层墙肢底截面的轴压比不大于表8-17 规定的一、二、三级抗震墙及四级抗震墙,墙肢两端可设置构造边缘构件,构造边缘构件的范围按图8 一l 采用,韵造边缘构件的配筋除应满足受弯承载力要求外,并宜符合表8 一18 的要求。
结构设计说明(新)

结构设计说明一、工程概况拟扩建的凤岗小学教学楼及食堂位于深圳市宝安西乡街道宝田一路229号凤岗小学内,用地红线面积为9701.1平方米,实际用地面积为12802.8平方米,其中3101.7平方米为凤岗村委无偿提供使用土地。
根据项目实施计划,本项目将原有4栋教学楼拆除,于原址新建2栋综合教学楼(2#楼、3#楼)和1栋食堂,加上已建1#楼,可满足30班办学规模的要求。
新建的2#楼、3#楼及食堂形成一个整体性的结构体,结构采用框架式现浇混凝土结构,其中2#楼高6层,3#楼高5层,食堂高4层。
2#楼与1#楼,3#楼与科学楼之间均设有连廊联通。
二、设计依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006 年版)《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广东省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15-3-91)《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技术规程》(DBJ-46-2005)《深圳地区地基处理技术规范》(SJG04-96)《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50476-2008)《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2003)《非承重墙小型空心砌块墙体技术规程》(SJG06 -1997)《深圳市西乡凤岗小学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内蒙古筑业工程勘察设计有限公司其它相关规范和规定及深圳市相关行业标准三、结构设计原则及技术标准1. 一般技术要求:结构体系: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年限:50年;建筑物安全等级:二级;结构总要性系数1.0 ;建筑物抗震设防类别:乙类;设防烈度:7度;场地类别:II类;地震重力加速度0.1g;设计地震分组:第1组;框架结构抗震等级:二级;设计基本风压:0.75kPa;地面粗糙度:C类;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丙类。
钢筋混凝土的构造要求

二、板 1、相邻板有高差处的构造 2、板上开洞构造大样
三、填充墙整体性要求 1、填充墙与柱连接 2、大尺寸填充墙的构造要求 3、洞口边梁的做法 四、有关非结构构件与主体结构连接的施工大样
后浇带
1、施工后浇带详结构平面图中所注明位置设置,后浇带的宽度>800mm, 板梁筋贯通不断。
2、施工后浇带的混凝土应采用无收缩混凝土或微膨胀混凝土,其混凝 土强度等级应提高5MPa。
4、框架柱纵向钢筋搭接方法: 直径d>22时,采用机械连接或焊接,机械连接或焊接接头。
5、柱纵筋搭接处箍筋的间距: 应在柱纵筋搭接长度范围内(无论与柱抗震箍加密区范围重叠与否) 均应按≤ 5d(d为柱最小纵筋直径)及≤ 100mm的间距加密箍筋
钢筋的锚固
钢筋种类
钢筋直径 C20
光面钢筋 用于四级抗 D=6-25 31d (一级钢筋) 震和非抗震
14、 框架柱两节点之间高度小于4倍柱高时,该范围内柱箍筋加密,间距 100mm,直径及肢数结构平面图。
15、 结构图中标高均为建筑标高,结构标高扣除相应位置装修面层厚,所 有卫生间、阳台均比本层楼面低50mm。
16、 填充墙隔墙应待主体结构施工完成后方可施工,挑出部分未考虑施工 脚手架荷载,施工应从上而下加设临时支撑,砼未达到设计强度时不得 拆除。
KZ
2、底层柱的柱根系指地下室的顶面或无地下
≥1.5柱宽
箍
室情况的基础顶面;术根加密区长度应取不小
筋 加
加密
梁顶面
于该层柱净高的1/3;当有刚性地面时,除柱端 箍筋骨加密区外尚应在刚性地面上、下各 500mm的范围内加密箍筋。
梁高h1
加密
密
3、除须全高加密箍筋的柱以外,非抗震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