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阅读中插上想象的翅膀
《插上想象的翅膀》教案

《插上想象的翅膀》教案授课教师:尚论鸳授课班级:新六龙班【教学目标】⑴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⑵让学生掌握想象作文的要点;【重、难点】如何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篇符合要求的高质量的想象作文。
【教学方法】师生互动法、讨论法【教学对象】新六龙班【教学用具】教案、ppt、白板笔【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从前有个画家,画了一幅画,上面是一家当时人们想都不敢想的飞机,但是后人真的造出了和画上一模一样的飞机。
为什么这位画家在当时能画出这样一幅画呢?对了,就说明这位画家有着丰富的想象力。
其实,不光画画需要丰富的想象力,作文也是如此。
一位作家曾说过:“一个会回忆,会联想,会想象的人,才是会构思的人。
”由此可见,想象对我们学习、进步有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写好想象作文,会提高我们的想象力、创造力。
会成为我们一生的学习、工作打下坚实基础的。
下面,老师先考察一下你们的观察力:从下列词语中,各挑出一个字,连成一句古诗。
不远万里舍近求远高瞻远瞩低声下气各抒己见不约而同异口同声诗句:远近高低各不同二、知识呈现想象作文就是对大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的形象,再用凝炼的笔触表现出来。
它不同于一般的记叙文,因为它不是写已经发生的或看到的现实生活,而是想象出来的。
那么,怎样写好想象作文呢?(一)、确定好文章中心任何想象作文都不是为了想象而想象,总是要寄托我们的美好愿望。
想象作文与纪实作文一样,也有明确的主旨,可以对诚实、勇敢、无私等品质加以褒扬,也可以对虚假、胆怯、自私、贪婪等不良行为予以鞭挞、抨击;可以表达美好的愿望和理想;也可以表达自己对科学和生活的热爱等等。
(二)、要大胆想象写想象作文,一定要展开想象的翅膀,大胆想象,要不同于常人的思维,想象得越新颖,越出人意料,写出来就会越有新意。
比如《神笔马良》一文,作者就大胆想象出马良要为穷人画画,感动了神仙。
因而他得到了神笔,画什么就有什么。
他用这支神笔为穷人谋幸福,并惩罚了贪官。
插上想象的翅膀(教案)

插上想象的翅膀(教案)【教案】插上想象的翅膀一、教学目标:1.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想象力的重要性,并能够在生活中有意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2. 学生能够参与各种有趣的想象力锻炼,如写作、画画、游戏、演讲等。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想象力对于个人成长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2. 教师要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各种有趣的想象锻炼活动,帮助学生激发自己的想象力。
三、教学步骤:1. 导入1.1 画个大家一起想象的圆形:要求同学们在脑海中想象出一个完整的圆形,这个圆形可以很简单,也可以很复杂,可以是一只球,也可以是一个煎饼、一个硬币等等。
让同学们先在纸上画一个圆,然后在这个圆形里面画一些他们想象出来的东西。
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提醒同学们注意想象和表现力,帮助他们提高想象和表现能力。
2. 学习2.1 阅读一篇跟想象有关的文章让同学们阅读一篇相关内容的文章,帮助他们了解想象的重要性,同时也可加深同学们对于想象的认识。
2.2 相关理论的探讨教师针对同学们所涉及到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帮助他们理解想象的真正意义、作用和实现方法。
通过这个环节,同学们能够清楚地认识到想象力对于个人成长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2.3 各种有趣的想象锻炼活动在这个环节中,教师会为同学们提供各种有趣的想象锻炼活动,如写作、画画、游戏、演讲等。
教师会给同学们提供一些操作性好、简单易行的想象力锻炼活动,同时也会根据同学们的不同想象水平和兴趣,设定不同的任务与要求。
3. 总结教师在这个环节中,将总结本堂课的主要内容以及同学们所进行的想象力锻炼活动,让他们能够深刻地认识到个人想象力对于成长和创新的重要性。
四、教学方式和手段:1. 联合体组织方式在这个教学方法中,教师会把同学们分为不同的小组,让他们进行合作学习。
通过这种方式,同学们可以互相合作、交流与分享,锻炼想象力的同时也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和互动能力。
2. 展示式教学方式在教学中,教师会采用展示式教学方式来进行培养,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同学们对所学知识有更加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从而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插上想象的翅膀教案

插上想象的翅膀教案一、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意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
2.掌握各类想象类文章的写作技巧与策略,包括神话、童话、科幻等。
3.改善学生的思维品质和自我观念,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4.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索欲望,培养他们的阅读和写作习惯。
5.通过优秀文学作品的欣赏与创作分享,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作水平。
6.掌握不同年龄段与背景下的素材运用与创新点挖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同理心。
7.设计团队分享与互动交流活动,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8.掌握多元化评价标准,提高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和反思能力。
9.提供课后延伸阅读及实践活动建议,丰富学生的阅读和写作经验,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发现和提问,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情境式教学:通过创设各种情境,让学生深入角色,体验生活,培养他们的想象力。
3.合作式教学:组织学生进行团队讨论、合作学习和分享,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探究式教学:鼓励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挖掘素材背后的意义和价值,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5.多元化评价: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包括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表现。
6.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如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等,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7.阅读与写作:通过阅读优秀文学作品和写作实践,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水平。
8.创新点挖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挖掘素材的创新点,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9.同理心培养:通过了解不同年龄段和背景下的生活经历,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社会关怀。
三、教学评价与反馈1.过程性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表现和发展过程,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2.终结性评价:通过期末测试和作品展示等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表现。
3.学生自评: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及时调整学习策略。
插上想象的翅膀(教案)2023-2024学年心理健康三年级

插上想象的翅膀(教案)2023-2024学年心理健康三年级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想象力的概念,认识到想象力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 培养学生运用想象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
二、教学内容1. 想象力的概念和作用2. 想象力的培养方法3. 想象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想象力的概念和作用,掌握培养想象力的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力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教学课件2. 学具:彩色笔、绘画纸、剪刀、胶水等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发学生对想象力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想象力的概念和作用,让学生认识到想象力的重要性。
3. 想象力培养方法:介绍一些培养想象力的方法,如阅读、绘画、写作等。
4. 实践环节:让学生进行一些想象力训练的小游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5. 想象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讲解想象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解决问题、创新思维等。
6.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
六、板书设计1. 插上想象的翅膀2. 主题:想象力的重要性3. 副培养想象力,激发创新精神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写一篇关于想象力的作文,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
2. 让学生进行一些想象力训练的小游戏,巩固课堂所学。
八、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引导学生将想象力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教师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和教学环境。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想象力的概念和作用,掌握培养想象力的方法,并将想象力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
为小学语文阅读插上想象的翅膀

为小学语文阅读插上想象的翅膀语文是我们与世界交流的工具,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小学阶段,语文阅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阅读不仅仅是为了理解文字表面的意思,更重要的是通过想象力,将文字灵活地诠释和理解。
为小学语文阅读插上想象的翅膀,是非常重要的课题。
小学语文阅读需要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去感知文字中的意境。
当我们读到一篇文章时,往往只是表面上的文字描述,而通过想象,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文章所要传达的意思。
当我们读到一个描写春天的诗句时,我们可以通过想象力,感受到春天的清新与生机盎然,这样才能更加深刻地理解诗人的情感和意境。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力去感知文字中的美好意境,从而提高阅读的乐趣和效果。
小学语文阅读需要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去创造新的故事情节。
阅读不仅是理解他人已经创作好的故事,更需要通过想象力去创造属于自己的故事。
当我们读完一篇文言文时,可以通过想象力,进行文言文的改编,创造出一个全新的故事情节,这样才能更加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力去创造新的故事情节,从而提高阅读的灵活性和创造力。
小学语文阅读需要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去拓展阅读的视野。
阅读不仅仅局限于课本中的文章,更应该通过想象力去扩大阅读的范围。
可以通过想象力去拓展到各种不同的文学作品,从而丰富阅读的内容和形式,这样才能更加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和综合素质。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力去拓展阅读的视野,从而提高阅读的广度和深度。
为小学语文阅读插上想象的翅膀,是非常必要的。
想象力是孩子们成长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也是他们学会理解世界的关键。
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语文阅读中的意境、人物内心世界,创造新的故事情节,拓展阅读的视野。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在阅读中充分发挥想象的作用,从而提高阅读的效果和意义。
希望未来的小学语文教学能够更加重视想象力的培养,为学生的阅读插上想象的翅膀,让他们在阅读中享受快乐,感受成长。
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黄山奇石》教学反思

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黄山奇石》教学反思《黄山奇石》这篇课文抓住黄山"四绝"之一-怪石,娓娓道来。
本文图文并茂,文章抓住一个"奇"字,那些惟妙惟肖、趣味横生的奇石原本无生命,但在作者笔下被描绘得活灵活现,呼之欲出,令人无限神往,产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我执教了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九课《黄山奇石》一课后,感触颇深。
针对本课的阅读教学和学生的理解、掌握程度,我认为小学生运用想象理解课文更容易感悟课文内容。
(一)教学理念想象能力的提升,就需要孩子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掌握一定的方法。
引导学生诠释想象教学,为孩子在学习过程中深入理解课文中出现的词语、句子以及段落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
教师可以通过诠释和想象的方法帮助孩子在理解课文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有疑问的环节。
(二)教学思路《黄山奇石》是一篇描写景物的散文,应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和体会黄山石的奇妙;在想象中激发起对我们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通过对黄山"名字奇、样子奇、想象奇"的详细诠释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感受黄山之美、祖国之美。
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发展语感。
在听、说、读、写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受到熏陶和感染。
整合语文教学的多维目标,以精心设计的一系列语文实践活动为载体,以感悟黄山石的"奇"为突破口,通过图片、多媒体课件直接感知石之"奇",在自主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课堂行为分析在教学的过程中,我注意从词句的比较入手,本节课教学的重难点就是学生对"奇"的理解。
在导入环节,我根据"奇"用这个字的字理结构通过谜语的形式表现出来,让学生对这个字的初步认识便是从字形上理解并记忆。
这一环节的设计由浅入深,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比较容易进入状态并激发学习兴趣,同时为下面更深入地诠释"奇"做了很好的铺垫。
给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

“ 空 白”指的是作品没有直接表达 出来但又通过某种方 式
像就能在脑海中再现各种事物的形象 . 就能在记忆表象的基础 有所 暗示 的内容 。也就是作 品给读 者 留下 想像和再创 造 的空
白。 在教 学中 , 恰当地利用这些“ 空 白” . 留给学生 自由想象的时
力而发展 . 想象力是知识进化 的先 导 。的翅 膀尽情地驰 骋 . 创新 的欲望得 到极
大 的满足 . 创新 思维得到 了很好 的锻炼 三、 补充空白发散学生的想像
重要性 。 想像是形成思维的中心环节 , 想像渗入到思维 . 才能有 完整 的创新思维 ,因此想像力 的发展 有利 于创新 思维的形成 想像 是一个人智力 活动的翅膀 , 是 一个再创造 的过程 . 有 了想
畅所欲言 , 各抒 己见 。 课堂氛 围温馨而和谐 。 充分张扬 了学生 的 四、 奇 思异想 放飞学生的想像
朵很美很美的 白云。文章 言虽尽而 意未尽 , 给读者 留下无穷
的想象空 间。 教师可借机发问 : 雪孩子是这样 的心地善 良, 有谁
不想 和他在一起呢? 可是他走 了 , 他还会 回来 吗? 假如有一天雪
飞, 积雪如被 , 军需处长头戴军 帽 , 肩扛长枪 。 僵硬 地倚坐 在一
象思维的阶梯 , 也是启发 、 引导学生展开丰富想像 的直接凭借 .
由此引发 的想象更 清晰 、 更生 动、 更 能点燃学生创 新思维 的火
有 在教师 的精 心呵护和培育下生 根发芽 . 长大成 材 , 任何一 个 疏 忽都 可能使它腐烂在泥土之 中。因此 。 在语文教学 中。 要鼓励 学 生摆脱传统观念 和思维定势 的束缚 , 勇于异想 天开 , 并 引导
让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我要的是葫芦》教学片断及反思

让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我要的是葫芦》教学片断及反思想象力是孩子的活力,是孩子的生命。
想象力在孩子的世界里,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
孩子没有了想象力,孩子就失去了孩子的特征,孩子就失去了自己的“ 童话” ,孩子没有了自己的“ 童话” ,孩子就失去了创造力。
想象能力的培养虽说是多方面的,但最关键的是教育,语文教学又是教育的主阵地。
我们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利用这个主阵地,因势利导,努力挖掘教材中各种有利因素,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 片断一]师:种葫芦的人由于不听邻居的劝告,结果可爱的小葫芦都落了。
请小朋友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种葫芦的人看到自己种的葫芦都落了,他会想些什么呢?(学生纷纷举手,争先恐后,唯恐老师不点他回答。
)生:他会这样想:我早就应该听邻居的劝告,不然的话,我可爱的小葫芦就不会掉。
生:早听邻居的劝告,不就没事了吗?生:如果我听了邻居的话,我的小葫芦肯定会赛过大南瓜的。
(边说边得意地用手比划着大南瓜。
)生:(一脸的迷惑)我的小葫芦怎么会掉了呢?师:是呀,你的小葫芦怎么会掉了呢?小朋友们能告诉他吗?生:到现在还不知道呀,你没有听邻居的劝告呗。
生:叶子和葫芦的关系大得很!可你不知道呀。
师:(对刚才迷惑的同学说)你现在明白了吗?(学生点点头)(师接着说)发挥你的想象接着说种葫芦的人看到葫芦落了,他还会想些什么?生:(长叹一口气)唉!我真后悔。
原来蚜虫有那么厉害呀!生:我喷了药就好了。
唉!生:还有下一次的话,我一定要听邻居的劝告。
生:看来,邻居说的话一点也没错。
生:我怎么这么笨呢,早问一问邻居怎么治蚜虫就得了。
生:哦。
原来叶子与葫芦之间有这么大的联系。
师:好!同学们真会动脑筋,想象真丰富呀!在学习中,我们就应该多思考,多想象,多发表自己独特的看法。
[ 反思]此环节目的在于让学生联系上文,发挥想象力,从中了解种葫芦的人错在哪个地方。
同学们的想象不仅进一步理解了课文,而且又对课文有深一层的认识。
那稚气的充满了想象的话语足以让老师感到欣喜若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学生在阅读中插上想象的翅膀
发表时间:2012-02-24T09:41:37.967Z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2年第25期供稿作者:杨慧亲
[导读] 想象构成了创新的基础,是一种极其可贵的思维品质。
杨慧亲
摘要:想象构成了创新的基础,是一种极其可贵的思维品质。
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关键词:阅读教学;想象;学生
作者简介:杨慧亲,任教于江西赣县中学。
“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是教育的最终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要求语文教学“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培养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已被提到了从未有过的高度。
想象是创新思维中最具活力的因素之一。
美国的学者S•阿瑞提在《创造的秘密》一书中说言:“想象力是心灵的一种能力”。
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正是有了想象,人类才能够超越常规思维的约束,冲破现有知识经验的局限,以大胆、奇特的方式对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创造性的探索,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
所以说,想象构成了创新的基础,是一种极其可贵的思维品质。
阅读教学中,笔者尝试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一、激活文字,创设形象
语文教材出现在学生眼前的仅仅是一行行文字,如果不展开想象,不懂得进行再创造,那么出现在头脑中的可能只是词语所代表的抽象概念,而无表象组成的生动画面。
这样,就不可能进入作者所创设的意境之中,不仅无欣赏乐趣可言,而且难以理解作品的意蕴。
科林伍德在《艺术原理》中指出:“真正艺术的作品不是看见的,也不是听到的,而是想象中的某种东西”。
阅读教学中,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引导学生驰骋想象,透过文字看到图画,透过语言看到生活,置身于作品之中,获得人生感悟和美的享受。
如阅读郁达夫的《故都的秋》第四段“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
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
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到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怎样激活这段文字呢?笔者设置了几个问题:为什么会有“脚踏上去”的动作?作者为什么不说“没有声音,没有气味”,却说“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加了个“也”字,似乎在与另一种情景相比较,而这种情景则是大家所熟悉的,那是一种什么情景?于是学生展开联想与想象,调动以往的生活体验,回答说:“雪”、“似花非花的雪花”、“雪后观景”。
尽管多数学生并不认识槐树,更没见过秋天槐树落蕊的情景,但通过想象,却似乎看到了这样一幅画面:秋天的清晨,作者起来打开房门,惊喜地看到院子里槐树的落蕊铺了一地,于是就像早上醒来才发觉夜里静悄悄地下了一场大雪那样,怀着欣喜而又好奇的未泯童心,去踏上几脚,却发现“声音也没有”,不像踏雪那样会发出“吱嘎,吱嘎”的声响,然后掬起一把,闻一闻,“气味也没有”,同雪一样清爽;一阵扫后,只留下“一条条扫帚的丝纹”,槐花就这么静悄悄地走了,“一叶落而知天下秋”,一种悲凉弥散开来。
通过这种想象,学生走近了作者,走进了作者笔下凄美的意境之中,感受到故都秋的清、静、悲凉的韵味。
又如欣赏朱自清《荷塘月色》第四段:“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笔者请学生根据画中的荷叶或生活中所见,把荷叶与芭蕾舞女组合起来,想象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满眼繁茂的荷叶,荷叶片片相连;因为出水很高,才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像优美典雅的芭蕾舞中的舞女的裙——于是,静静的荷塘幻化为动态的舞台,舞女们穿着绿色的裙子,翩翩起舞,轻盈的旋转。
随着想象的驰骋,学生们进入到月光笼罩下的荷塘美景中,死的文字变成了活的形象,作品在想象中得到了复活。
二、架设桥梁,领略内涵
文本的作者与学生,他们的人生阅历、文化底蕴、思考背景、语言修养都不可能在一个层面上,这中间的距离有时简直难以逾越。
教学中,需要运用想象在这中间架设心灵的桥梁,让学生走近作者,与文本对话,从而达到心灵上的沟通、内涵上的感悟。
《项脊轩志》后记部分:“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这些文字乍看并不像正文那样富有诗意、充溢着情思,似乎平淡无味。
只有激活想象,架设桥梁,才会感到这是作者在用最经济的笔墨传达最丰富的内涵。
笔者问学生:作者为什么要写小妹们的话,这背后有什么故事?有的说是为扣题,有的说写出了夫妻情深。
学生回答的是而又不完全是。
“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妻子从作者口中听到了不少精彩的历史典故,从南阁子的书籍中看到了大千世界,她的视野为之开阔,她的精神生活变得丰富充实,所以回到娘家,她充满自豪而又饶有兴味地向小妹们讲述阁子中的生活,引得小妹们油然而生歆羡之情,神往阁中的读书生活,这样便有了小妹们的问语:“且何谓阁子也?”不仅如此,作者的功名情结深深地影响着妻子,妻子亲手栽种的枇杷树,便是为作者植下的祈盼与祝福。
因此,对于妻子之死,作者悲痛至极。
“吾妻死室坏不修”,有同学用他爷爷奶奶恩爱情深的事来形象地阐释此中深情,说他奶奶死后,爷爷不改奶奶生前喜欢的家中陈设。
归有光的笔法不能不令人想到海明威的冰山原则,如果不激发学生的想象,不在中间作适当的点拨,那水下的八分之七的精彩就难以发现。
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第二段:“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那些村童居然对着面带愠怒的老头公然作贼,抱起稻草,嘻嘻哈哈,大摇大摆地走入竹林。
读到这里,如果不细想,不想象,就会感到杜甫真会幽默,描写出这么好笑有趣的场面。
若发问一句:“一根稻草都要,而且是‘群童’,这说明什么?”学生马上想到“贫困”,再一点拨,想到安史之乱后民不聊生、天下贫困的整个局面。
这些群童正是因为家境贫困,才会“当面为盗贼”,抱走那些今天视作垃圾的茅草。
学生因此而悟到这些正是结尾的伏笔,进而深刻理解作者就是通过描写他本身的痛苦来表达“天下寒士”的痛苦,表现社会的苦难、时代的苦难,最终为杜甫这种炽热的忧国忧民的情怀所感动。
三、放飞思绪,彰显个性
“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培养鹦鹉学舌的模仿者,而是培养能够自己独立思考的创新者。
”语文教材固然是经过精心筛选的名家名篇,但这些名篇所昭示的相对于整个浩瀚而复杂的宇宙来说只是一家之言、一孔之见。
教育的重任就在于让更多的学生去超越前人。
“长江后浪推前浪,当悟新人换旧人”。
所以,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地让学生放飞思绪,各抒己见,畅谈真正个人的创造性的解读。
在教《石钟山记》一文中,有学生就对苏轼的“而笑李渤之陋也”提出反驳意见。
根据教材提供的注释和所附录的俞樾《春在堂笔记》,经过想象推测,这位学生认为:因为石钟山形如“倒扣的钟”,内中空穴很大,所以在崖壁上敲打,南边那座山岩壁厚就发出“函胡”之声,北边那
座山岩壁薄就发出“清越”之声,而其他地方的山石敲打,并非“所在皆是也”,李渤的说法未必错,只是说得不够全面罢了。
在教《咬文嚼字》一文时,学生们根据贾岛的诗作《题李凝幽居》,经过想像推理,对朱光潜“推敲之说”的质疑声更是“沸反盈天”。
有的认为用无声的“推”动作怎么能知道“鸟宿池遍树”,原诗中的“门”该是李凝家门,而不是寺院院门;有的认为“敲”不会打破“岑寂”,反能衬托幽静;还有的认为“推”的动作有些粗鲁,不该发生在讲究礼节的文人雅士身上——显然,第一位学生通过想象把贾岛的《题李凝幽居》还原成生活画面,由生活画面先听到“敲”门声,然后看到树上惊起的宿鸟,从而推断出朱光潜所说的意境不合原诗。
第三位学生由诗作联想到古人的礼节,并由此推论出“敲”字比较符合当时意境。
只要有适宜的情境,学生所爆发出的想象力、创造力是教师始料不及的。
“夕阳枯草寻常物,解读都为绝纱词。
”什么叫“解读”?“解读”就是放飞思绪,“解读”就是展开联想与想象的双翼,“解读”就是迸发创新思维火花。
何时能让学生思维达到“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的境界,那便是语文教学成功之日。
作者单位:江西赣县中学
邮政编码:341100
Making Students Use Imagination in Reading YANG Huiqing
Abstract: Imagination constitutes the basis of innovation and it is an extremely valuable thinking quality. This paper expounds how to cultivate students’ imagination in Chinese reading teaching from three aspects. Key words: reading teaching; imagination; stud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