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生活学数学

合集下载

走进生活实践学数学

走进生活实践学数学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着数学。在数学教学中,我 注重借 助生活经验,让 学生学会思考 问题。请看 “ 步乘法应用题”的 教 一 学片断:巩 固练 习时,我设计 一道这样的题 目:爸爸、妈妈g / 红 ] 1h 起去看 电影,每张 电影票 6元,一共要用 多少元?有一位学生 问 我:“ 老师,小红 多大了?我疑惑地 问:你 问这干什么?如 果小红 很 小看 电影的时候,坐在爸爸 、妈妈 的腿上就不 用买票了。是呀, 我怎么没想到的。她说 :我小 的时候和 爸爸 、妈妈去看 电影,一 直 是买 2张票的,现 在去买 3张。这时,教 室里沸腾 了,有 的学 生说 : 这 道题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小红 还小 不需买门票,是求 2个 6是 多 少;一种是小红需要买 门票,就是求 3个 6是多少。有的学生说 : 如果买车票的话会出现 3种情况,不 买票 、买半票、买全票 学生在解题时,能联 系自己的生活经验 多角度的考虑,形成解 决 问题的基本策略,不能不说这是一种 创新 ,是学生具有 良好数学 意识 的体 现。的确 ,数学来源于生活,有很多的数学 问题在现实生 活 中都能找到原型,而学生有容 易理 解那些有实际生活背景的数学 问题 。上述例子,小红 同学正是借助 了生活 中的经验 ,才有 了不 同 般 的回答。因此,在教学中我们除 了注重选择学生 身边 的、感兴 趣 的事物 ,提出有关的数学 问题外 ,还要注重为学生在生活 中寻找 解 题 的依 托 ,使 学 生 会 借 助 生 活 经 验 思 考 问题 。
教学 改革
C A MN H A H I l CI R G N
走进 生活实践 学数学
◎尕春花
( 青海 省 果洛 州玛 沁县 民族 中学, 青海 玛沁 8 40 ) 1 00 中 图分 类号 :G 3 . 文献 标识码 :A 文 章编 号 :17 —9 2 (0 0 20 70 63 6 6 3 09 2 1 )1— 7 —1

让学生走进生活、感悟数学

让学生走进生活、感悟数学


提供“ 生活化” 的学习材料 , 学生在 情境 中体 让

们从生活 中学会按一定 的标准分类 。 这时请学生运用学 1 . “ 捕捉 生活素材” 创设问题 情境 。生活 中到处有 , 到的分类方法运用 到整理 书包上 ,有 的按学科分类 , 有 的按书本大小分类 。总之方法不一 , 都能将 自己的书包
关键词 : 悟数学; 感 走进 生 活
说到数 学 , 大家都会觉得只是 “ 计算 ” 证 明”学 和“ ,
动 的心理 特点 , 每个学生边 观察边操作 、 口述 、 边 边分析 推理 , 人人都兴趣盎然地 参与到学 习中去 , 使学生清 晰 认识 了各种形体 ; 而且学生在这一实践 活动 中, 观察 能 力、 操作 能力 、 分析推理能力和情感得到 了和谐发展 。
学校数学学 习是他们 生活中有关数学现象经 验的总结 与升华。每一个学生都能从 自身 的数学经验 出发 , 与教 材 内容发生交互作用 , 建构他们 自己的数学知识 。
学知识进行应用 , 一切顺利也好 , 产生争论也好 , 都是说
明学生 的悟性 在逐步提高 。 作为教师就要善于发现学生
中因为思维撞 击所溅起 的“ 智慧” 火花 , 引导或利用学生
“ 生活画面” 就可帮助学生学好数学。 ,
生活实践中弥补了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 , 自然地契合 了 学生求知的心理状态 , 产生了强烈 的教与学 的共鸣。 2 . 在实践活动中深化感悟 。 如学习《 统计》 中当学生 在亲身体验中感悟到统计知识之后 , 还要求能在实际活
动 中加 以运用 ,于是我设 计 了由学 生 自己统计旅游 景
数学教学 中 , 只有 从学生生活实 际出发 , 让学生从 平时看得见 、 摸得着 、 感觉得到的事物开始 , 在具体形象 的丰富感 知中 , 化抽象为具体 , 学生才能 真正理解并掌

走进生活学数学 运用数学品生活论文

走进生活学数学 运用数学品生活论文

走进生活学数学运用数学品生活摘要:数学教学应该着力体现“小课堂、大社会”的理念,让学生贴近生活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关键词:运用生活;学习数学;综合运用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5-045-01“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月之繁”和今天的“嫦娥奔月”,数学无处不在。

把数学与儿童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可以让学生看到生活中处处充满数学,学生学起来也亲切、自然。

那么怎样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活是密切联系,体会到数学的内在价值呢?笔者结合自己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体会:一、从生活中来——利用生活探索数学知识小学阶段,学生的形象思维占主导。

教学中不仅要考虑数学的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将教学活动置于真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为他们提供观察、操作、实践探索的机会。

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1、借用自然现象学习数学在教学“可能性”一课时,先让学生观看一段动画,在风和日丽的春天,鸟儿在飞来飞去,突然天阴了下来,鸟儿也飞走了,这一变化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这时老师立刻抛出问题:“天阴了,接下来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学生就会很自觉地联系他们已有的经验,回答这个问题。

学生说:“会下雨”,“会打雷、电闪”,“可能会刮风”,“会一直阴着天,不再有变化”,“一会儿天又晴了”,“会下雪”……老师接着边说边演示:“同学刚才所说的事情都有可能发生,其中有些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很大,如:下雨,有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会很小,如:下雪……”通过这一创设情境的导入,使学生对“可能性”这一含义有了初步的感觉。

学习“可能性”,关键是要了解事物发生是不确定性,事物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让学生联系自然界中的天气变化现象,为“可能性”的概念教学奠定了基础。

走进生活学数学

走进生活学数学

条形统计图的最大特点在 于 : 具 有直观 性 , 可 以通过直 条 的 果让学 生 自己绘制条 形统 计 图 , 往 往会 把直 条 图上 的数据
忘 记标 上 , 这样就很难一 眼看出每个 量具体 是多少 了 , 条形 统 计 图 的直 观优 势 就 会 大 打 折 扣 。 为 了 防 止 学 生 发 生 忘 记 标上直条 图上的数据 , 我们 可 以引用生 活 中“ 穿衣 戴 帽” 的 事例引 导学 生在 绘制条形统计 图的时候 记住标 上数据 。数 九寒天 , 出门在外 , 不 仅要 穿 好 衣 服 , 还要 带上 帽子 , 这 样 在 外 面才会不冷 。绘制条形 统计 图也要 记好 了不仅要 画出直 条 图, 还要把直条图上的“ 帽子 ” 标注上数据 , 这样 才能充分 发挥 出条形统 计 图的优 势来 。经过 这样 一类 比 , 学生 在绘 制条形统计 图的时候 , 基本 没 有忘 记在 直条 图上标 上数 据
的现象 了。
在教学《 小数加 、 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 一课时 , 我们 可 以大胆地处理教材 , 整节 课将 学生 置身 于“ 逛超 市购 物” 的生活情境 中, 让学生在 购物 的情境 中理解 小数 加、 减 法 的
意义 , 通过小组 合 作 、 探究, 运用 已学 的“ 小数 意 义 ” 、 “ 元、 角、 分的知识” 和“ 估算” 等有关知识 , 来理解小 数加 、 减 法 的
生活离不开 数学 , 数 学 也 离 不 开 生 活 。 如 果 教 师 在 教 学 中拉开数学与生 活的距 离 , 把 学生 固定 在一个 看 似有趣
际生活 , 使他们感 到数 学就 在 自己 的身边 , 感 到 亲切 有用 , 从而产生求知 欲望 。这 就要 求教 师 在备课 时 深入 钻研 , 尽 可能把所学 的知 识与 学生 熟悉 的事 例结 合起 来 , 联 系实 实 在在的生活场景 , 有效地提高学 生解决 问题 的能力 , 从 而 达 到最佳 的教学效果 。 有这样一道题 : 一辆 长途 汽车 能乘 坐 4 2名 乘 客 , 每 天

走进生活,学习并运用数学

走进生活,学习并运用数学

走进生活,学习并运用数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到数学的自身特点,更要遵循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我们要充分调动学生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使抽象的数学变得更为直观,让学生们爱学数学。

那么,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该如何去做呢?一、从生活中提取,变抽象为具体小学生由于年龄的特点,他们的思维多数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喜欢直观而又具体的东西。

因此,我们要从学生们的生活实际出发,将抽象的数学知识直观化,把枯燥的数学知识趣味化。

并引导他们自主探究、亲身体验,让他们经历知识的获取过程。

例如:在教《认识物体》时,我把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牙膏盒、易拉罐、魔方、篮球等实物带到课堂上。

当这些物体呈现在他们眼前时,我让他们说一说它们都是什么样子的,摸摸它们是平的还是弯曲的,然后在滚动一下试试,谁快谁慢,堆一堆它们看是否容易堆起来。

经过一番体验以后,学生们充分感知了这些物体,之后,我让他们分组交流,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再将这些物体分类,比如:牙膏盒是长长方方的,魔方是方方正正的,篮球是圆圆的……然后,根据学生们的回答,再一起总结:什么是长方体,什么是正方体,什么是球。

通过这样的教学,把数学知识从生活中提取出来,变抽象为具体,让学生们联系生活实际,并引导他们动手操作,讨论交流,让学生们在此过程中亲身经历知识的获取,他们所习得的知识,就变得易于理解和掌握了。

二、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兴趣数学来源于生活,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的影子。

作为数学教师,要善于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背景,把学生们置于熟悉的数学生活之中,并引导他们自主探究,发现数学知识。

让他们在此过程中,也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出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为了达到这样的效果,我会想方设法地为他们创设生活情境,让他们在情境中学会数学知识。

例如:在教《认识除法中的平均分》时,我拿出了学生们最爱看的漫画书,创设生活情境。

走进生活学数学

走进生活学数学
寻 常 , 为 这 节数 学 课 在 四年 级 两 个 班 中产 生 的 效 果 截 然 不 同 。 因 第 一节 课 笔 者 完 全 是 按 照 教材 一 步 一步 完 成 的 , 节 课 下 来 , 一 大
数 学 知识 源 于 生 活 , 活 中 处 处 有 数 学, 果 我 们 能 把 生 活 生 如 中 的 问题 , 为数 学 研 究 的 对 象 。 生 就 会 感 到 亲 切 , 生对 数 学 变 学 产 的情 感 ,进 而 产 生 强 列 的学 习动 机 。小 学 生 在 生 活 中形 成 的经
第 7卷 第 1期
Vo. No1 17 .


写 杂

R e d nd rt ro c l a a W ie Pe i di a
21 0 0年 1月 J n ay 0 0 a u r 2 1
走进 生 活 学数 学
温 超群
( 苏 省铜 山县 房村 镇 马 家小 学 江 苏 江 铜 山 2 10 ) 2 10
主 探 索 与合 作 交 流 是 学 生 学 习 数 学 的 重要 方式 。例 如 。在 教 学
子 。 叶 如 云 。 不 到 完 全 相 同 的两 片 叶子 。 笔 者 想 : 海 无边 , 绿 寻 ” 教 也 绝 不 存 在 完 全 固定 的教 学 式 。 因此 笔 者 又 重 新 设 计 了 教 案 , 在 另 一 个 班 巾 重新 上 了这 节 课 。一 开 始 笔 者 就 让 学 生用 米 尺 量 物
找 , 些 物体 长 一 厘 米 , 果 学 生 思 维 的 闸 门 打 开 了 . 的 说 大 那 结 有
拇 指 指 甲 的宽 度 , 的说 橡 皮 的厚 度 , 的说 一 本 书 的厚 度 …… 有 有 这 些 活 动 都 便 于 学 生 在 充 分 观 察 的基 础 上 形 成 体 验 。 学 生 在 活 动 中体 验 了知 识 的产 生 、 展 的过 程 , 维 能 力 得 到 了 发 展 。 又 发 思 如 : 教学认识 方向时 , 者把 学生带 到操场 上来辨认 东 、 、 在 笔 南

让数学走进生活 让生活走进数学

让数学走进生活 让生活走进数学

让数学走进生活让生活走进数学多少年来,我们的课堂教学,由于教材方面的影响,教学内容远离学生的生活世界,学生不感兴趣,课堂气氛,死气沉沉。

知识的学习过程,缺少生活的气息,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而新的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因此,我个人认为在数学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把数学问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让数学走进生活,让生活走进数学。

一、加工改造教材,激发探索欲望在数学教学中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体验,科学、有效地创造生活情景,让学生在熟悉的数学生活情景中愉快地探究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规律。

如加工改造随着时代的发展,教材中出现的“题材老化”、“数据过时”等问题,实际上教材并不是惟一的教学资源,它只是为教学提供一个范例而已。

我认为,对课本例(习)题进行“生活化”处理,不失为既“经济”又“实用”的好办法,以人教版第十一册数学“工程问题”为例,在例题的教学并进行了适量的巩固练习后,我设计并出示了这样一道题:李敏同学买文具,所带的钱如果全部买钢笔,可以买5支,如果全部买铅笔,可以买12支,现在她先买了2支钢笔,剩下的钱还能买多少支铅笔?通过对该题的解答,既培养了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又使学生体验到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带来的愉悦和成功。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要善于处理教材,灵活运用教材,学会加工改造教材,在不改变教材中数学知识的前提下,脱掉数学知识已经老化、过时的“旧衣”,换上充满现实生活气息的“新装”,使传统的数学教学内容焕发出新的活力。

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紧密联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世界中收集相关的数学材料,捕捉有益的数学信息,把学生”身边的数学”引进课堂。

二、感受生活数学,让数学生活化数学来源于生活,新教材更体现这一点。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而且有必要地还原数学知识的生活背景,把书本上的知识放在生活中来学习,让数学问题生活化。

让数学走进生活,在生活中体会数学 心得体会

让数学走进生活,在生活中体会数学  心得体会

让数学走进生活,在生活中体会数学心得体会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充分利用发生在身边的实例作为课程资,既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兴趣,又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并不单调枯燥,而是与我们时刻相伴。

从而使学生在生活中体会数学,让数学知识走进日常生活。

一、太阳和地平线中的数学在学习直线和圆位置关系时,这样设置问题情境:清晨起床后,一轮红日从东方冉冉升起,太阳的轮廓线就像一个运动的圆,从地平线下升到空中。

让学生进入想像中,这时如果把太阳当成数学中的一个动圆,地平线当成数学中的一条直线,让学生在纸上画出从清晨到中午,太阳与地平线的不同位置关系: ■从而很容易得出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相交、相切、相离。

既形象、生动,又印象深刻。

还可让学生尝试用一个橘黄色乒乓球当作太阳,把桌面边缘当做地平线进行演示。

这样使学生在美丽的大自然中学习数学,在动手操作中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二、国旗中的数学在学习相似形时,可以这样引入:天安门广场每天升国旗,我们学校每周一也要升国旗,同学们对此并不陌生。

尤其是在奥运赛场上,运动员夺得世界冠军,国旗就会徐徐升起,民族自豪感在每个中华儿女的心中油然而生,请同学们观察:① 国旗中四个小五角星形状之间有什么关系(形状相同,大小也相同)② 国旗中大五角星与小五角星形状之间有什么关系(形状相同,大小不同)这样既复习了全等形,进而又引出了相似形。

在学习了相似比之后,发动学生动手测量一下,学校常升的那面国旗的长、宽,大小五角形的尺寸以及在国旗中的位置。

请学生自己按照一定的比例,自制一面小国旗,并涂上颜色。

结果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脸上还洋溢着自豪感。

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灵巧性,又培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孕育着学生的爱国情操。

三、运动赛场上寻找数学的身影在学习二次函数的图象时,请同学们画出在跳高、跳远过程中,运动员从起跳、最高点、落地,身体所运行的路线。

如果将运动员的身体看成一个点,那么这就是二次函数图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进生活学数学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人们对数学产生枯燥无味、神秘难懂的印象,原因之一便是脱离实际。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新修订)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让学生走进生活学数学,会使他们尝到探索数学奥妙的乐趣,从而萌发对数学知识的渴求,能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极大兴趣。

下面就这方面谈谈个人几点体会。

一、在课前预习中让学生贴近生活,认识数学的重大作用
数学来源于生活,是生活中关于数与形的经验的提炼和抽象。

小学生数学的认知结构的形成,首先必须依赖于生活实践活动,而课前预习,便是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的良好条件。

例如小数一册讲到数的组成与分解时,有的老师喜欢让学生背数的分解,结果学生人人都背下了“5”可以分成1和4、2和3、0和5,而回答有5只鸡在两个食盆吃食时有多少种情况?许多学生却不能回答。

学前班学生从1能够数到100,又从10能够倒数到1,结果老师让他从袋里取出5颗糖时抓来的却是一把糖,令人啼笑皆非。

在人教版第三册的米与厘米的新课教学前,我先让学生回去观察带有米与厘米单位的物体并收集。

这样学生在课前就初步有了长度单位的概念,然后在课堂上让学生交流观察成果,全部学生都饶有兴趣地参预,使这节课收到良好的效果。

又如在教学第四册千克与克的认识时,我先让学生在家里了解哪些物体或包装上标有千克
或克的字样。

到学生上课时,很多学生汇报:一袋大米25千克,一包盐500克……在学生的讨论交流中,趁机让学生明白:称较重的物体用千克作单位,称较轻的物体用克作单位。

并理解了千克与克的数量关系。

在六年级百分数的学习之前,我让学生收集日常生活中有百分数的事物。

他们有的举了在报纸上列举的中国人口增长的百分率、五粮液酒中酒精的百分含量、牛奶中含纯牛奶的量……药品中各种药的成份。

通过大量的课前预习实践活动,使学生明白数学在生活中的重大作用,从而激起他们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

二、在课堂教学中匹配生活的原形,创设生活情景,激发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兴趣
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提出“数学现实”的教学原则,即数学教育源于现实、扎根现实。

所以在课堂上我们要引进生活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扮演商店服务员与顾客买卖、顾主的关系,从而了解单价、数量、总价的关系,让学生看列车时间表了解乘车信息,计算年利率对银行存款的介绍,应缴税款,比较各种优惠方案,看电视节目单等等一系列生活问题的引入,引导学生体会到数学是丰富多彩的。

是认识社会的有力武器,印象深刻的是时间的认识是二年级数学的难点,我一改以往的死板的生搬硬套,而是让学生看时刻表,联想平时几点起床,几点上学,几点放学,每项时间段或一个钟面,学生就先要认识钟表中的时、分、秒针。

带着问题再让他们完成一分钟内可以做的事,如拍球的次数,呼吸的次数,跳绳的次数,写字的次数,通过这些实际生活中常见的活动,使学生较易地掌握了时、分、秒的单位。

可见通过学生兴趣盎然的活动,使枯燥无味的数学充满了生活气息,从而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三、联系生活实际,注重数学的应用,让数学回归生活。

授完新课后,要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的知识并灵活运用,必须注重数学的实际应用。

例如学完米与厘米的认识后,我要求学生回去度量自己家中客厅的长、宽,家中床的长、宽,桌面的长、宽及自己的身高等,又如完成面积一节的教学后,我会让学生回家度量客厅的面积大小等。

应用题的教学,更应贴近生活,每一类型的应用题都应与生活
实际相联,如相遇问题的教学,可通过学生实践来完成巩固过程,丰富的生活经历应用题材,带来多种多样的形式,难怪乎别人说越是生活化的应用题素材越有利于学生创造性地回答。

数学应有于实际,变得有血有肉,富有生气,所以我认为应让学生走进生活学数学!
有这样几道数学考试题:
例一:(小学一年级)晚上小芳在灯下做数学作业的时候,突然停电,小芳顺手就拉了一下开关。

妈妈回家后,到小芳房间又拉了三下开关,等电来了以后,小芳的灯是()(填“亮的”或“灭的”);
例二:(小学四年级)袋装“天府花生”是四川“天府之国”的特产,具有悠久的历史,香脆可口,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保质期较长,夏季为4个月,冬季为6个月,请注意封口上的出厂日期。

A:“天府花生”的产地是(四川)省,在购买时应特别注意(封口上的出厂日期)。

B:封口上标有2004.04.30,保质期应为(8 )月份止,此月份的天数为(31)天,此“天府花生”出厂这一年一共有(12 )个月,其中二月份一共有(29)天,这一年是(闰)年。

C:若封口上标有2004.09.30 明年2月(能)食用。

(能或不能)
(注:2001.01.12表示2001年1月12日)
例三:(小学五年级)某服装店的老板,为了提高销售额,先将所有的服装提价30%,而后宣传说:“为了资金回收,所有的服装一律按80%的优惠出售,数量有限,欲购从速”。

请你算一算,没有提价前标价为350元的一套服装,现在的售价是多少?
例四:(小学五年级)今年“五一黄金周”,张林、李明、王胜三个家庭分别计划外出去同一旅游区去旅游。

“东方旅行社”的收费标准是:如果买4张全票,则其余的人按半价优惠:“青年旅行社”的收费标准是:家庭旅游算团体票,按原价的80%优惠。

已知这两个旅行社的全票价额都为100元。

请你为三个家庭选择较为实惠的旅行社,并列式计算出每个家庭该向旅行社付的钱数。

在实际生活中,可以产生无数具体数学情景和问题,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阅读处理信息的能力和抽象概括的数学思维才能把握这类问题,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必须认真研读《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课程实施建议》,才能让数学课堂因生活的介入而生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