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经济学大作业答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根据市场失灵的有关内容请回答公共财政负担的职能有哪些?
1、什么是市场失灵?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所谓市场失灵,是指在资源配置的某些领域完全依靠市场机制的作用无法实现帕累托最优状态。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以下诸方面。
(1)公共产品的提供
公共产品(服务)是与私人产品相对而言的,是私人不愿意生产、无法生产或无法全部生产,而必须由政府提供的产品,是整个社会共同消费的产品。如国防、司法、治安、公共照明等。由于公共产品具有效用的不可分割性,(即公共产品是向整个社会提供的,其效用覆盖全体消费者,整个社会人人都可分享,不能由个别消费者占有),所以,公共产品消费是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非排他性特征使得公共产品的提供者或其他任何人都没有力量阻止他人享受公共产品,任何社会成员也不能拒绝公共产品提供的效用,不论是否付过费,任何个人、家庭、企业都能得到公共产品提供的效用,由于无法排除未付款者消费公共产品,造成个别消费者从公共产品中获得利益的成本难以量化,以至生产者难以向个别消费者收取合理费用,从而使公共产品无法按市场原则自发地生产出来。非排他性特征使得任何个人、家庭或企业只要在公共产品效用的覆盖范围之内,都可以得到同样数量或质量的消费,换言之,任何个人、家庭或企业享用其效用,不会影响其他个人、家庭或企业同时享用其效用,也不会减少其他个人、家庭或企业享用的数量,不会降低其享用的质量,即每新增一个消费者,公共产品的边际成本为零,这一特征造成公共产品的生产者无法排斥任一消费者的利益分享。消费者不会自愿向公共产品提供者付费,由此,导致成本大于利润,私人不愿提供公共产品。为了弥补这一市场缺陷,必须通过政府干预,来达到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
(1)技术进步。纵观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一定时期的技术和生产力水平及由它们决定的社会物质产出水平始终是人类选择分配制度的“硬约束”。
(2)制度环境。制度环境是指一系列与分配制度相关的其他经济的、政治的和法律的基础规则。主要是生产资料所有制和社会的政治上层建筑。
(3)市场力量。市场经济中市场力量决定和影响着收入分配,进而影响收入分配制度的调整。
(3)经济增长。是指一国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保持经济增长是各国政府追求的最终目标,因而经济增长就成为货币政策的重要的调节目标。
(4)国际收支平衡。国际收支平衡是指一国在对外经济往来中全部货币收入和货币支出大体平衡或略有顺差或略有逆差。
3、决定和影响收入分配制度的因素有哪些?
答:决定和影响收入分配制度的因素有以下五点:
(6)优值品、劣值品
在现实的市场中,个人的偏好并不总是合理的,有些产品可能会给个人带来较大好处,但消费者可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而只愿以较低价格购买。反之,有些产品可能只能带来较小的利益,但消费者却给予较高评价,而愿以较高价格购买。我们把消费者的评价低于合理评价的产品称为优值品,如教育,有人可能会低估它带来的好处,而不愿为子女受教育付费。把消费者的评价高于合理评价的产品称为劣值品,例如香烟、毒品等,购买者往往高估它们带来的好处。优值品和劣值品不能完全靠市场来调节,需要政府进行引导或规制。
(8)分配问题
以上分析的各种市场失灵说明,光靠市场机制本身不能达到“帕累托最优”,但即使在市场运行实现了“帕累托最优”时,也存在政府干预的其他原因,如收入分配不公等。
2、什么是货币政策?其最终目标是什么?
答:货币政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根据一定时期的经济和金融形势,对货币、信贷总量与结构进行控制与调节的行为准则。广义的货币政策,不仅包括中央银行在短期内对货币、信贷进行调控的行为准则,还包括中央银行对货币、信贷控制与调节的一般行为过程;货币政策的长期目标;货币政策中介指标或监测指标的选择;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货币政策行为的传递;货币政策与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等等。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课程考试试题卷
类别:网教专业:行政管理2016年12月
课程名称【编号】:政府经济学【0700】 A卷
大作业满分:100 分
问答题。(共4题,每题25分,合计100分。)
1、什么是市场失灵?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2、什么是货币政策?其最终目标是什么?
3、决定和影பைடு நூலகம்收入分配制度的因素有哪些?
(2)垄断
市场经济的内在逻辑决定了垄断的产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者为了获取尽可能多的利润,会通过不断改进原有机器设备和技术,提高员工素质,壮大企业规模等方式降低生产成本,实现更高的利润,这样,生产规模大的厂商往往具有比生产规模小的厂商更多的成本优势,从而击败对手,垄断市场。这是形成垄断的一种原因,形成垄断的另一种原因是规模报酬递增,有些行业如供水、供电、电话服务、煤气供应等,大规模生产可以降低单位成本,即边际成本不断降低,这样,独家经营的经济效益往往远远高于多家竞争(即存在规模经济)的情形。一旦某个公司占有了一定市场,实现了规模经济,就阻碍了潜在竞争者的进人,这类由于规模报酬递增而导致的垄断,称为自然垄断。市场上出现了少数几家企业甚至一家企业垄断的局面后,垄断厂商会操纵价格,争取超额利润,从而打破市场均衡,妨碍资源的合理配置。
(7)失业、通货膨胀和经济失衡
在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失业、通货膨胀和经济失衡一直是困扰政府的严重经济问题。市场经济的内在机制不断推动技术进步,技术进步会减少对劳动力的需求,于是,失业成为市场经济中的一个经常现象。另外,市场经济主体高度分散,由于信息不完全,高度分散的决策主体可能会做出非理性的决策,导致经济剧烈波动、物价持续上升、国民经济增长停滞、国际收支失衡。市场经济对经济失衡的自发调节是一种事后调节,社会付出的代价过于高昂。于是,解决失业、通货膨胀等问题,实现宏观经济的稳定和持续增长便成为政府的职责。
(3)外部效应
外部效应是指某些市场主体的活动给社会或其他市场主体带来影响,却没有为之承担应有的费用或没有获得应得的报酬,而受影响者也没有因为受到损失而得到补偿,或者因为得到利益而付款。前文所述完全竞争市场中市场均衡的实现依靠的是价格机制和供求机制,但是,具有外部效应特征的产品的生产和消费,却可以绕过价格机制直接影响他人的经济环境和经济利益,对他人产生额外的成本或收益,但并不因此进行赔偿或得到报酬,这些成本或收益在一个企业进行核算时往往不予考虑。因此,具有外部效应特征的产品,其私人边际成本(收益)与社会边际成本(收益)是不一致的,其差额就是外部成本(收益)。
按照对他人产生的影响,可将外部效应分为正的外部效应和负的外部效应。正的外部效应给他人带来利益,负的外部效应给他人强加了成本。治理污染和环境污染是正负外部效应的最好例证。无论哪种形式的外部效应,都可能导致市场资源配置无法达到最优化。在存在负的外部效应的场合,社会成本大于私人成本,既然实施负外部效应的行为者可以只承担其全部成本的一部分,他们必将更多地从事这类活动,从而使资源配置过度。存在正的外部效应时,由于私人收益小于社会收益,从而导致资源配置不足。因此,正负外部效应都需要政府部门的介入和干预。
(5)信息不完全
完全竞争市场关于信息的假定是非常理想化的,如信息完全要求买者清楚地知道市场上各个角落各种商品的价格和质量,雇主清楚地知道被雇者的行为特征等。在现实经济活动中,很难做到这些。另外,获取完全信息也要付出成本,比如,生活在大都市里的人们可能会认为,为了买一件衬衫而跑遍所有商店的成本过高。于是,经济生活中会出现信息不完全或信息不对称现象。由于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会破坏市场机制运行的“优胜劣汰”作用,甚至会出现“优汰劣胜”的资源配置,也会出现欺诈等现象,使得竞争不充分,影响市场机制的运转效率,需要政府提供更多的信息。
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一般包括稳定物价、经济增长、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
(1)稳定物价。是指中央银行通过实施货币政策,使物价总水平在短期内保持基本稳定。也就是说,在短期内,平均价格水平相对不变。
(2)充分就业。是指有能力并自愿参加工作者,都能在较合理的条件下,随时找到适当的工作。但这里所说的充分就业并不意味着消除失业,失业率为零。
(4)市场的不完全
市场除了无法有效提供公共产品和具有外部效应特征的产品外,还有一些产品也难以适度供应,此时则存在着市场不完全的问题。比如,保险市场。在保险市场上,私人企业提供的保险范围太窄,并不能为一个人可能面临的许多重大风险提供保险,如失业等,这为政府介入保险业提供了理由。迄今为止,各国政府都已建立了社会保险制度,其目的至少部分是为了克服市场失灵。另外,资本市场在提供贷款方面也存在许多问题。有些盈利水平低甚至可能亏损的贷款服务,如农业贷款、助学贷款、中小企业贷款、住宅贷款等,金融机构往往不愿意提供,需要政府介入。在美国,就有政府出面为大学生贷款提供担保、政府为农场主提供贷款、小企业管理局为小企业提供贷款等情况。
(4)意识形态。意识形态是一个社会政治、法律、宗教、伦理、哲学等诸多思想观念的总和。由它影响下形成的“价值观”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们追求正义、公平、效率等行为取向。因而它也影响人们对收入分配制度的选择。
(5)主体利益集团之间的关系。因为,收入分配作为一种社会关系,本质上取决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状况,取决于经济权利之间的较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