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国古建筑分类与探析
中国古建筑等级分类

中国古建筑等级分类
中国古建筑等级分类是根据建筑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等方面的综合评价,将中国古建筑划分为不同等级的体系。
目前,中国古建筑等级分类体系一般分为三个等级:一级、二级、三级。
一级古建筑是指具有极高历史、文化、艺术价值,并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的古建筑。
这类古建筑通常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具有较高的文化和艺术价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
如故宫、颐和园、天坛等。
二级古建筑是指具有较高历史、文化、艺术价值,并较为重要的古建筑。
这类古建筑通常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汉阳陵、灵隐寺、曲阜孔庙等。
三级古建筑是指具有一定历史、文化、艺术价值,但较为一般的古建筑。
这类古建筑虽然不如一级和二级古建筑知名度和影响力大,但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永福寺、张家界天门山古建筑群等。
中国古建筑等级分类的建立和发展,旨在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遗产,促进古建筑的保护和修缮工作,同时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视和尊重。
- 1 -。
浅谈中国古建筑的主要类型及其旅游美学价值

浅谈中国古建筑的主要类型及其旅游美学价值中国古建筑历史悠久,流传至今的古建筑以其建筑风格、结构、装饰等方面展示出优美、简洁的审美风格,同时也是中国旅游景点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
本文将会简要阐述中国古建筑的主要类型及其旅游美学价值。
中国古建筑可以分为四大类别:宫殿式建筑、道观式建筑、阁式建筑和寺庙式建筑。
这些建筑的外观风格和内部结构都各具特色,反映了历史、地域、人文等多方面的因素。
首先,宫殿式建筑是以宫殿为代表的一类建筑。
宫殿式建筑是中国建筑史上的经典代表之一,其特点是庄严、大气,富丽堂皇。
早期的宫殿式建筑大多数是皇家建筑,作为君王居住的地方,同时也是进行官方事务的场所。
现代化的宫殿式建筑多数被改造成博物馆或是旅游景点。
例如,广州陈家祠古建筑群就是由明清时期的八座典型宫殿式建筑组成,现用于展览文物和旅游。
其次,道观式建筑是以道观为代表的建筑类型。
道观是中国道教信仰的文化场所,道观式建筑为典型的宗教建筑,其建筑特点为朴素典雅,少有浮夸的装饰,极具哲学气息。
道观式建筑也是一项文化遗产,代表古代中国的宗教信仰与审美观念。
岳阳楼道观是中国著名的道观式建筑,典雅古朴,代表了中国古代道教文化的精髓,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赏。
第三,阁式建筑的典型代表是“楼阁飞翘”。
阁是一种典型的中国传统建筑形式,其特点为形体高耸、造型独特。
阁的主要功能为远望、展示和存储文物,阁式建筑既能体现建筑审美,又能反映当时社会的文化特点,如狮子林阁、洛阳白马寺塔等。
而阆中古城则是融合阁式建筑、民居建筑等丰富元素的典型代表,其具有浓郁的巴蜀文化气息,对于研究中国民居建筑与社会历史具有重要价值。
最后,寺庙式建筑则以佛教寺庙为代表。
寺庙式建筑形式就是以中国佛教文化为基础,并根据建筑美学和宗教信仰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设计,其主要特点为庄重肃穆、底盘高大。
寺庙式建筑中代表性的例子有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等,这些寺庙式建筑不仅体现了丰富的佛教文化元素,也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高超水准。
中国古建筑赏析

华严寺大熊宝殿(bǎo diàn)
精品文档
高等级屋顶——歇山顶又称九脊顶,分为单檐和重檐两种,应 用(yìngyòng)相对广泛
有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四条 戗脊。前后两坡为正坡,左 右两坡为半坡,半坡以上 (yǐshàng)的三角形区域为山花。
戗脊:上层屋檐角部的屋脊 角脊:下层屋檐角部的屋脊 博脊:1.歇山山花下的屋脊
紫禁城角楼
( jiǎolóu)
西安城墙 (chéngqiáng)角楼
精品文档
特殊屋顶(wū dǐnɡ)——万字顶、勾连搭顶
圆明园
万方 (wànfāng)安
和
精品文档
特殊(tèshū)屋顶——盔顶、穹窿顶
岳阳楼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中国建筑学会标志(biāozhì)
精品文档
斗拱——中国(zhōnɡ ɡuó)古代建筑所特有的构件,方形木块叫斗, 弓形短木叫拱。
精品文档
斗拱的演变——由大而小,由简而繁,由雄壮而纤巧(xiānqiǎo),由结 构而装饰,由朴实而华丽。
南北朝
元
唐
宋
明
清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墙与柱——构成(gòuchéng)房屋建筑立面的组成 部分
墙与柱是构成房屋建Βιβλιοθήκη 立面的组成部分,房屋建筑一般
三面围墙,正面为木质楹柱 与门窗,左右墙面称为山墙。 四根木头圆柱(yuánzhù)围成的 空间称为“间”。建筑的迎 面间数称为“开间”,或称 “面阔”。建筑的纵深间数 称“进深”。
精品文档
墙与柱——古代建筑以梁柱式结构为代表,“墙倒屋不塌” 充
分表达了梁柱式结构体系(tǐxì)的特点
“墙倒屋不塌”这一句中国民间的俗语(súyǔ),充分表达了上述梁柱 式结构体系的特点。由于这种结构主要以柱梁承重,墙壁只作间隔 之用,因此墙壁的位置可以按所需室内空间的大小而安设,并可以 随时按需要而改动。
浅析中国古建筑的主要类型及其旅游价值

浅析中国古建筑的主要类型及其旅游价值中国古建筑是中国文化瑰宝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不仅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技术的精湛和智慧,还承载了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内涵。
中国古建筑主要分为宫殿、寺庙、园林和民居四大类型。
首先是宫殿类型的古建筑,代表性的有北京故宫、西安大雁塔等。
这些宫殿建筑庄严肃穆,雄伟壮观,体现了皇家权威和尊严。
故宫是世界上最大的木质建筑群,其建筑设计精细,工艺高超,每个建筑都蕴含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吸引着大量国内外游客。
其次是寺庙类型的古建筑,代表性的有少林寺、峨眉山乐山大佛等。
中国寺庙建筑注重于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尊崇佛教传统,寺庙建筑常常与山水相依,景色宜人。
少林寺作为世界遗产,是佛教中禅宗的发源地,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而闻名于世。
第三是园林类型的古建筑,代表性的有苏州园林、扬州瘦西湖等。
中国古代园林注重于造园艺术和风水学的完美结合,追求凝练的自然美和心灵的宁静。
苏州园林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代表之一,其“石头活画”、“四园三山”等独特设计元素,将人造景观与自然景观糅合得天衣无缝,形成了独一无二的园林景观。
最后是民居类型的古建筑,代表性的有北京四合院、江南水乡的民居等。
中国民居建筑注重于人文关怀和实用性,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民俗文化而备受瞩目。
北京的四合院是中国古代城市民居的典型代表,其布局合理,形式简洁,被誉为“中国建筑奇迹”。
这些古建筑类型各具特色,都拥有重要的旅游价值。
首先,古建筑本身作为历史的见证,可以带领人们穿越时空,感悟历史文化的魅力。
其次,古建筑作为艺术品和建筑工程的杰作,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技术和美学的独到之处,对于研究和传承古代建筑技艺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古建筑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以及独特的空间和氛围,也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寻求内心宁静和深思熟虑的场所。
古建筑的旅游价值不仅仅是对历史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也是对当代人的启迪和净化。
每一座古建筑都是一个文化遗产,是连接过去和现在的桥梁,它们的存在让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尊重历史,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浅析中国古建筑的主要类型及其旅游价值

浅析中国古建筑的主要类型及其旅游价值第一篇:浅析中国古建筑的主要类型及其旅游价值浅析中国古建筑的主要类型及其旅游价值中国建筑,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光辉的成就。
中国的古建筑,主要是指在历史上有一定的纪念意义、今天有一定观赏价值的建筑物。
这些建筑物,有的在当时主要服务于人的精神生活,是人们某种思想、意志、信仰的体现,有的是为人类居住服务的。
同时我国古代的建筑艺术也是美术鉴赏的重要对象。
中国古建筑的种类繁多,形式也极为多样。
主要包括古城建筑,宫廷建筑,陵墓建筑,寺庙建筑,石窟建筑,佛塔建筑,桥梁建筑,大宅院建筑等。
宫廷建筑是皇帝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突出黄泉的威严,满足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享受而建造的规模巨大、气势宏伟的建筑物。
几千年来,历代皇帝耗费众多人力,物力、财力,为自己建造宫廷。
宫廷建筑主要有三个特点:第一,宫廷建筑大都采用金碧辉煌的大屋顶:第二,用木材建造房屋,是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点。
宫廷建筑的梁柱、门窗等,都是用木材建造的,而且被漆成了象征喜、富的朱红色。
北京故宫的太和殿,就是中国最大的木结构大殿。
第三,洁净宽阔的汉白玉台基,是雄伟宫殿的基座。
北京故宫的太和殿就建在三层汉白玉台基上。
台基四周的石柱和台阶上,雕刻着精美的石龙和各种花纹。
中间皇帝专用的通道,用巨大的石料雕刻着海浪、流云和翻腾的巨龙,十分壮观。
宫廷建筑的旅游价值极高,游客可以在审美的同时了解到宫廷建筑的艺术特色,也可感受到当时皇家的威严。
宫廷建筑多以庑殿顶、歇山顶为主,其中太和殿重檐庑殿顶得等级最高。
屋顶形式最丰富的是宫廷花园建筑,宫殿建筑的屋顶,无论从建筑的功能要求、建筑轮廓还是造型艺术、都体现出了中国古代建筑丰富而有秩序的美感。
宫廷建筑中的台基四平八稳,无一点浮躁轻飘感,既无呆板之感,也实现了稳中求变的艺术效果。
宫廷建筑的每个部分都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旅游价值,是游客游览必选之一。
陵墓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人基于人死而灵魂不灭的观念,普遍重视丧葬,因此,无论任何阶层对陵墓皆精心构筑。
中国古建筑分类与探析

中国古建筑分类与探析姓名郭星源指导老师宋岛风学号 08## ########班级城市规划08级##班论文摘要中国古建筑在漫长的岁月流转中,逐渐演化发展并最终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为今人留下了一笔不可多得的财产。
关键词中国古建筑类型成因功能目录1.中国古建筑的主要类型2.中国古建筑的主要特征3.中国古建筑的发展历程4.中国古建筑的分类探析5.中国古建筑资源的利用1.中国古建筑的主要类型●宫殿建筑●亭阁桥梁●帝王陵寝●各地民居●宗教建筑●古代园林●装饰建筑2.中国古建筑的主要特征●材料:以木头为主要建筑材料,以砖、瓦、石等为辅●主体结构:栋梁承重,墙面围挡●建筑外观:上有屋顶,中有柱子,下有基座楼梯。
以鸮尾、瑞兽、悬鱼、木雕、彩画等为装饰。
●排列:横向铺排,群体组合,呈现于大地拥抱之势。
3.中国古建筑的发展历程●萌芽期:新时期时代——春秋战国时期●生长期: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成熟期:隋唐五代——辽宋金元时期●渐进期:明清时期4.中国古建筑的分类探析●中国建筑流派之一(书院建筑)书院继承了古代私学的传统和特色,同时也汲取佛教寺庙讲经说法和官办学校的一些长处,因此其建筑既具学府之精髓,亦有传统民居特色。
同时,书院作为由儒家士大夫创办并主持的文化教育机构,成为儒家文化的标志和人文精神的象征。
儒家士人把书院看成独立研究学问的安身立命之所。
书院从萌芽之日起,就和士人“独善其身”的生活道路联系在一起。
创建的目的之一是为了超世脱俗的精神追求,体现了儒家人文精神的超越性。
因此,书院创建者总是把书院建在僻静优美的名胜之地。
白鹿洞书院在江西庐山五老峰下,岳麓书院在湖南长沙岳麓山下,嵩阳书院在河南嵩山脚下,石鼓书院在湖南衡阳石鼓山回雁峰下。
书院既不同于作为一种统治象征的盘据城中的学宫,也有别于一般民间建筑。
它映衬自然,构成了一独立整体,成为地方风景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书院建筑多为一组较为庞大严谨规整的建筑群,但由于重视地形的利用,多依山而建,前卑后高,层层叠进,错落有致;加以庭院绿化,林木遮掩,以及亭阁点缀,山墙起伏,飞檐翘角,构成生动景象,与自然景色取得有机结合,因而收到“骨色相和,神彩互发”之效。
中国古建筑概述

中国古建筑概述
中国古建筑的分类:
1.按建筑时间分,可分为古代建筑和现代建筑。
古代建筑一般是指先秦以前的建筑物,包括城垣、宫室、宫殿、庙宇等。
古代建筑以先秦为界,前代的建筑物统称为古代建筑。
如夏商周三代的宫殿、宗庙、陵墓,春秋战国时期的陵墓、长城、城垣等。
秦汉以后的宫殿、坛庙等称为古代建筑。
现代建筑是指近几十年兴建的建筑物,如办公楼、住宅等。
1.按建筑空间分,可分为大木作房屋和小木作房屋。
大木作房屋是指以木材为主要材料的建筑物。
大木结构包括台基、柱和梁三个部分,一般有四层高。
其中台基是承重的部分,通常由夯土或石砌成,它承受着屋顶重量;柱是承重结构中传递荷载的主要构件;梁起着联系上下两部分的作用,它是大木结构中唯一不能移动的部分;屋顶由瓦或其他覆盖物覆盖着。
小木结构一般是由柱和梁两个部分组成,中间有隔墙分隔成几个房间;其上盖瓦或其他覆盖物,再加上门窗等装饰物。
—— 1 —1 —。
中国古建筑主要类型

中国古建筑主要类型
中国古建筑的类型非常丰富,主要类型包括宫殿建筑、陵墓建筑、寺庙建筑、民居建筑等。
1.宫殿建筑:宫殿是帝王居住的场所,因此规模巨大,气势雄伟。
在建筑布
局上,按照南北中轴线对称地布置房屋和院落。
2.陵墓建筑:陵墓建筑大多依据自然地形靠山而建,布局大都是四周筑墙、
四面开门、四角建造角楼,且陵前建有甬道,甬道两侧有门阀石人、石兽雕像,陵园内有松柏苍翠,显示已逝帝王威严的同时增添一份肃穆气氛。
3.寺庙建筑:由于其特定的宗教信仰背景,一般都是呈现和谐、寂静、神秘
等特点,寺庙多建于都市或者是名山,是为了营造出美妙的自然和人文环境,让人能够在和谐的氛围中亲近宗教信仰。
4.民居建筑:北京的四合院是民居建筑的代表,四合院的“四”字,表示东
南西北四面;“合”是围在一起的意思。
也就是说,四合院是由四面的房屋或围墙圈成的。
建筑布局,按着南北中轴线对称地布置房屋和院落。
总的来说,中国古建筑的种类繁多,每一种类型的建筑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建筑分类与探析中国古建筑分类与探析姓名郭星源指导老师宋岛风学号 08## ########班级城市规划08级##班论文摘要中国古建筑在漫长的岁月流转中,逐渐演化发展并最终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为今人留下了一笔不可多得的财产。
关键词中国古建筑类型成因功能目录1.中国古建筑的主要类型2.中国古建筑的主要特征3.中国古建筑的发展历程4.中国古建筑的分类探析5.中国古建筑资源的利用1.中国古建筑的主要类型●宫殿建筑●亭阁桥梁●帝王陵寝●各地民居●宗教建筑●古代园林●装饰建筑2.中国古建筑的主要特征●材料:以木头为主要建筑材料,以砖、瓦、石等为辅●主体结构:栋梁承重,墙面围挡●建筑外观:上有屋顶,中有柱子,下有基座楼梯。
以鸮尾、瑞兽、悬鱼、木雕、彩画等为装饰。
●排列:横向铺排,群体组合,呈现于大地拥抱之势。
3.中国古建筑的发展历程●萌芽期:新时期时代——春秋战国时期●生长期: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成熟期:隋唐五代——辽宋金元时期●渐进期:明清时期4.中国古建筑的分类探析●中国建筑流派之一(书院建筑)书院继承了古代私学的传统和特色,同时也汲取佛教寺庙讲经说法和官办学校的一些长处,因此其建筑既具学府之精髓,亦有传统民居特色。
同时,书院作为由儒家士大夫创办并主持的文化教育机构,成为儒家文化的标志和人文精神的象征。
儒家士人把书院看成独立研究学问的安身立命之所。
书院从萌芽之日起,就和士人“独善其身”的生活道路联系在一起。
创建的目的之一是为了超世脱俗的精神追求,体现了儒家人文精神的超越性。
因此,书院创建者总是把书院建在僻静优美的名胜之地。
白鹿洞书院在江西庐山五老峰下,岳麓书院在湖南长沙岳麓山下,嵩阳书院在河南嵩山脚下,石鼓书院在湖南衡阳石鼓山回雁峰下。
书院既不同于作为一种统治象征的盘据城中的学宫,也有别于一般民间建筑。
它映衬自然,构成了一独立整体,成为地方风景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书院建筑多为一组较为庞大严谨规整的建筑群,但由于重视地形的利用,多依山而建,前卑后高,层层叠进,错落有致;加以庭院绿化,林木遮掩,以及亭阁点缀,山墙起伏,飞檐翘角,构成生动景象,与自然景色取得有机结合,因而收到“骨色相和,神彩互发”之效。
书院建筑虽较封闭,而环境的开拓则十分开敞,两者相互映发,构成有机联系,反映了书院教育的特点,成为沟通天人关系的一种显现。
儒家士大夫们在其中把置身宁静闲适的大自然、寄情山水作为自己的生活理想,自然恬淡的心境和宁静幽美的山水悠然合一,也体现了儒家之道的超越性的一面。
书院建筑以讲堂为中心,中轴对称,庭院天井组合,布局严整。
中轴一般三、四进,即由大门、讲堂、祭殿和书楼,或两者结合,依次排列,亦有增设二门、文昌阁等建筑,多达五、六进,体现了书院以讲学、藏书、供祀的“三大事业”的主体地位。
斋舍则对称分列于中轴两侧,或前或后,各成院落,以满足居学读书的需要,少则数间,多则数十、百间。
其它厨湢仓廒、亭台楼阁,则因院因地有别,相应配置,不拘一格。
书院建筑群力求中轴对称的理想布局,以居中为尊;通过轴线层次序列,以别尊卑、上下、主次、内外,达到由序达敬的目的;又通过不同特点的庭院天井的空间组合,达到以和至亲的目的;以此形成一个序中有和,和中有序,和序统一的整体。
书院建筑的朴实美,还反映在忠实于材料结构的表现,而不追求雕饰之华。
书院外部显露其清水山墙,灰白相间,虚实对比,格外清新明快;内部显露其清水构架,装修简洁,更显素雅大方。
远观其势,近取其质。
既无官式画栋雕梁之华,也少民间堆塑造作之俗,给人自然淡雅的感受。
如今,最为完整保存着书院建筑格局的是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山下的岳麓书院。
岳麓书院以讲堂为中心,中轴对称,教学斋、半学斋分列两侧,前后四进,每进建筑均有数级台阶缓缓升高,层层叠进,给人一种深邃、幽远、威严、庄重的感觉,体现了儒家文化尊卑有序、等级有别的社会伦理关系。
御书楼位于中轴末端,是书院惟一的三层楼阁建筑,显示书楼在书院的重要地位。
北侧有专祠五处,供祀名儒先贤,反映它在学术上的师承关系和道统源流。
院侧有文庙与书院平行,自成院落,既保持了书院中轴的突出群体,不致使文庙喧宾夺主,又表现出文庙“圣域”的独立特殊地位。
各部分建筑互相连接,互为整体,完整体现了我国古代书院讲学、藏书、供祀三大功能的格局。
中国建筑流派之二(江南民居)江南民居普遍的平面布局方式和北方的四合院大致相同,只是一般布置紧凑,院落占地面积较小,以适应当地人口密度较高,要求少占农田的特点。
住宅的大门多开在中轴线上,迎面正房为大厅,后面院内常建二层楼房。
由四合房围成的小院子通称天井,仅作采光和排水用。
因为屋顶内侧坡的雨水从四面流入天井,所以这种住宅布局俗称“四水归堂”。
四水归堂式住宅的个体建筑以传统的“间”为基本单元,房屋开间多为奇数,一般三间或五间。
每间面阔3~4米,进深五檩到九檩,每檩1~1.5米.各单体建筑之间以廊相连,和院墙一起,围成封闭式院落。
不过为了利于通风,多在院墙上开漏窗,房屋也前后开窗。
这类适应地形地势,充分利用空间,布置灵活,体型美观、合理使用材料的住宅,表现出清新活泼的面貌。
江南民居的结构多为穿斗式木构架,不用梁,而以柱直接承檩,外围砌较薄的空斗墙或编竹抹灰墙,墙面多粉刷白色。
屋顶结构也比北方住宅为薄。
墙底部常砌片石,室内地面也铺石板,以起到防潮的作用。
厅堂内部随着使用目的的不同,用传统的罩、木鬲扇、屏门等自由分隔。
梁架仅加少量精致的雕刻,涂栗、褐、灰等色,不施彩绘。
房屋外部的木构部分用褐、黑、墨绿等颜色,与白墙、灰瓦相映,色调雅素明净,与周围自然环境结合起来,形成景色如画的水乡风貌。
形成原因1、南方气候的炎热潮湿特点对建筑的影响。
如:居室墙壁高,开间大;前后门贯通,便于通风换气;为便于防潮,建二层楼房多,底层是砖结构,上层是木结构.2.南方地形复杂,住宅院落很小,四周房屋连成一体,适合于南方的气候条件,房屋组合比较灵活,适于起伏不平的地形。
3.在南方,房屋的山墙多是形似马头的墙,在古代人口密集的南方一些城市,这种高出屋顶的山墙,确实能起到放火的作用,同时也起到了一种很好的装饰效果。
4.南方一年四季花红柳绿,环境颜色丰富多彩,民居建筑外墙多用白色,利于反射阳光,南方建筑粉墙黛瓦,房子的颜色素雅一些,特别是夏季给人以清爽宜人的感觉。
5.南方水资源较为丰富,小河从门前屋后轻轻流过,取水非常方便,直接用来饮用、洗涤。
水又是中国南方民居特有的景致,水围绕着民居,民居因水有了灵气。
水路又是运输的主动脉,人们走南闯北,漂洋过海开创新天地,建立新家园。
中国建筑流派之三(四合院)四合院是北京传统民居形式,辽代时已初成规模,经金、元,至明、清,逐渐完善,最终成为北京最有特点的居住形式。
所谓四合,“四”指东、西、南、北四面,“合”即四面房屋围在一起,形成一个“口”字形。
经过数百年的营建,北京四合院从平面布局到内部结构、细部装修都形成了京师特有的京味风格。
北京正规四合院一般依东西向的胡同而坐北朝南,基本形制是分居四面的北房(正房)、南房(倒座房)和东、西厢房,四周再围以高墙形成四合,开一个门。
大门辟于宅院东南角“巽”位。
房间总数一般是北房3正2耳5间,东、西房各3间,南屋不算大门4间,连大门洞、垂花门共17间。
如以每间11-12平方米计算,全部面积约200平方米。
四合院中间是庭院,院落宽敞,庭院中植树栽花,备缸饲养金鱼,是四合院布局的中心,也是人们穿行、采光、通风、纳凉、休息、家务劳动的场所。
四合院虽有一定的规制,但规模大小却有不等,大致可分为大四合、中四合、小四合三种:小四合院一般是北房三间,一明两暗或者两明一暗,东西厢房各两间,南房三间。
卧砖到顶,起脊瓦房。
可居一家三辈,祖辈居正房,晚辈居厢房,南房用作书房或客厅。
院内铺砖墁甬道,连接各处房门,各屋前均有台阶。
大门两扇,黑漆油饰,门上有黄铜门钹一对,两则贴有对联。
中四合院比小四合院宽敞,一般是北房5间,3正2耳,东、西厢房各3间,房前有廊以避风雨。
另以院墙隔为前院(外院)、后院(内院),院墙以月亮门相崐通。
前院进深浅显,以一二间房屋以作门房,后院为居住房,建筑讲究,层内方砖崐墁地,青石作阶。
大四合院习惯上称作”大宅门”,房屋设置可为5南5北、7南7北,甚至还有9间或者11间大正房,一般是复式四合院,即由多个四合院向纵深相连而成。
院落极多,有前院、后院、东院、西院、正院、偏院、跨院、书房院、围房院、马号、一进、二进、三进……等等。
院内均有抄手游廊连接各处,占地面积极大。
如果可供建筑的地面狭小,或者经济能力无法承受的话,四合院又可改盖为三合院,不建南房。
中型和小型四合院一般是普通居民的住所,大四合则是府邸、官衙用房。
北京四合院属砖木结构建筑,房架子檩、柱、梁(柁)、槛、椽以及门窗、隔崐扇等等均为木制,木制房架子周围则以砖砌墙。
屋瓦大多用青板瓦,正反互扣,檐前装滴水,或者不铺瓦,全用青灰抹顶,称“灰棚”。
四合院内生活用水的排泄多采用渗坑的形式,俗称“渗井”、“渗沟”。
四合院内一般不设厕所,厕所多设于胡同之中,称“官茅房”。
北京的四合院住宅又称四合房,其布局特点是围绕院子,四边布置堂屋、住房和厨房等。
一般门窗开向院子,对外不开窗。
通常分前、内两院,两院之间设垂花门。
内院是住宅的中心。
在中轴线上南向为正房,坐南朝北的房称南房,两侧为厢房。
大型住宅可由多个院子组成。
因受风水说的影响,大门不开在轴线上,而开在八卦的“巽”位或“乾”位。
所以路北住宅的大门开在住宅的东南角上,路南住宅的大门开在住宅的西北角上。
大门内外设影壁。
正房一般为三开间,两侧各有一或二间较为低小的耳房,从垂花门到各房有廊互相连通。
北京四合院的院子比例大小适中,冬天可日照入室,庭院是户外活动场地。
四合院房屋结构为抬梁式构架,屋顶苫背极厚,上铺阴阳瓦。
山墙和后檐也是很厚的砖墙或土坯墙。
前檐下部为坎墙,上部为窗。
室内多为砖墁地。
平面布局和建筑做法都考虑到适应北方比较寒冷干燥的气候。
规划和形式的特点:一般来说,四合院是过去人们最理想的建筑形式。
而北京四合院又是四合院住宅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
四合院建筑的布局是以南北纵轴对称布置和封闭独立的院落为基本特征的。
它形成了以家庭院落为中心,街坊邻里为干线,社区地域为平面的社会网络系统,同时也形成了一个符合人性心理、保持传统文化、邻里关系融洽的居住环境。
这与现代公寓住宅永远紧闭大门的冷漠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环境特点:北京的四合院之所以有名,还在于它的构成有独特之处,在中国传统住宅建筑中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中国传统住宅多为内向型院落式布局,是封闭性住宅,对外只有一个街门,关起门来自成天地,具有很强的私密性,也非常适合看重隐私的现代人独家居住。
它的院落宽绰疏朗,四面房屋各自独立,彼此之间有游廊联接,起居十分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