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车辆运输能力限制的公交换乘优化

合集下载

城市公共交通运行数据挖掘与优化研究

城市公共交通运行数据挖掘与优化研究

城市公共交通运行数据挖掘与优化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口的不断增长,城市公共交通的运行效率和质量成为保障城市居民出行需求的重要方面。

而在现代科技的支持下,城市公共交通运行数据的挖掘与优化研究成为提高公共交通系统运行效率和乘客出行体验的重要途径。

一、城市公共交通运行数据挖掘的意义城市公共交通运行数据挖掘是指通过对大量公共交通运行数据的提取、分析与应用,发现隐藏在数据中的信息和规律,从而为公共交通运营管理者提供运营决策和优化服务的支持。

1. 提升运输能力:运行数据挖掘可以揭示城市公共交通的高峰期和低峰期,从而在高峰期增加运力,提升运输能力,满足大量乘客的出行需求。

2. 优化线路规划:通过分析乘客出行数据,可以发现线路之间的联系和乘客的出行热点,根据需求进行合理的线路规划和调整,提高乘客的出行效率。

3. 改善车辆调度:通过挖掘车辆运行数据,可以对城市公共交通的班车发车时间进行优化,合理安排车辆的运行规划,避免拥挤和等待时间过长的情况。

4. 预测客流量:基于历史客流数据和天气等因素,可以利用数据挖掘技术预测未来时间段的客流量,为公共交通运营管理者提供参考,准确安排相应的车辆和人员资源。

5. 提升客户满意度:通过分析用户反馈和服务质量数据,可以发现客户的需求和痛点,并据此改进公共交通的服务质量,提升乘客的满意度。

二、城市公共交通运行数据优化研究的方向城市公共交通运行数据优化研究是在挖掘完数据之后,根据数据的分析结果和规律,对公共交通系统的运营策略和服务进行优化和改进。

1. 乘客出行路线规划的优化:通过运行数据挖掘可以得出不同时间段和区域的乘客出行规律,进而根据出行目的、时间和个性化需求等因素,为乘客提供最优路线和出行方案。

2. 车辆调度策略的优化:根据车辆运行数据和预测的客流量,合理调整车辆的运行计划和时间间隔,减少拥堵和滞留现象,提高车辆的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

3. 公交站点布局的优化:通过挖掘数据,发现公交站点之间的联系和乘客换乘的规律,为公交站点的设计和布局提供科学依据,降低换乘成本,提高乘客的出行效率。

公共交通系统的调度与优化

公共交通系统的调度与优化

公共交通系统的调度与优化一、引言公共交通系统作为城市交通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大量人员的运输任务。

对于如何合理调度和优化公共交通系统,提高运输效率和服务质量,一直是交通管理部门和研究者们关注的焦点问题。

本文将深入探讨公共交通系统的调度与优化方法。

二、公共交通系统概述公共交通系统包括公交车、地铁、有轨电车等。

其主要特点是多个车辆间协调合作,为乘客提供快捷、安全、舒适的出行服务。

公共交通系统亦面临诸如车辆运力配置、运输能力利用率等问题,需要进行调度与优化。

三、公共交通调度原则1. 系统整体性:调度方案应考虑整个公共交通系统的运行情况,避免片面追求单一线路或车辆的高效。

2. 平衡稳定性:合理安排车辆的运行间隔,避免车辆拥堵和运力过剩,保持运输服务的稳定性。

3. 乘客个体需求:针对不同需求的乘客群体,制定差异化的调度方案,提供更好的出行体验。

四、公共交通调度方法1. 车辆调度(1) 基于规划模型的调度:利用数学规划和优化算法,构建车辆调度模型,确定最优调度方案。

例如,可以考虑乘客上下车需求、车辆到站时间和停车时长等因素。

(2) 实时调度:通过实时监控乘客流量和车辆运行状况,实时调整车辆行驶路线和车辆间距,最大限度地提高运输效率。

2. 乘客调度(1) 站点间距优化:根据乘客流量和站点间距,合理规划站点设置和线路布局,减少乘客等待时间和换乘次数。

(2) 乘客信息管理:通过乘客票务系统、手机APP等手段,收集乘客出行需求信息,并实时提供乘车指引和信息更新,提高乘客出行体验。

五、公共交通系统优化1. 基础设施建设优化(1) 增加车辆数量:根据乘客需求和运输能力,适时增加公共交通车辆,缓解运力压力。

(2) 更新车辆设备:采用新能源车辆、自动驾驶技术等,提高运输效率和环境友好性。

2. 运行管理优化(1) 智能调度系统:建立机器学习和数据分析模型,通过实时优化调度算法,提高运输效率和准确性。

(2) 智能导航系统:利用定位技术和交通数据,为司机提供最佳行驶路线,减少拥堵和延误。

公共交通规划中的多式联运和调度策略

公共交通规划中的多式联运和调度策略

公共交通规划中的多式联运和调度策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公共交通规划成为了现代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在公共交通规划中,多式联运和调度策略的应用正逐渐成为一种趋势。

本文将探讨多式联运和调度策略在公共交通规划中的重要性,并分析其优势和挑战。

一、多式联运的概念和意义多式联运是指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衔接和协同运输,通过有效地整合各种交通方式,提供更加便捷和高效的出行体验。

在公共交通规划中,多式联运可以将不同的交通工具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交通网络,为乘客提供更加便利的出行选择。

多式联运的意义在于,它能够解决传统公共交通系统中的痛点和瓶颈。

例如,传统的公交系统往往存在线路冗余、运输能力不足等问题,而多式联运可以通过与地铁、轨道交通等其他交通方式的衔接,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化利用。

此外,多式联运还可以提供更加灵活的出行选择,满足不同人群的出行需求,从而减少城市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

二、多式联运的优势和挑战多式联运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多式联运可以提高公共交通系统的效率和便利性。

通过不同交通方式的衔接,乘客可以实现一次购票、一次换乘,从而减少出行时间和成本。

例如,在城市规划中,地铁和公交车站的布局可以相互衔接,乘客可以在同一个站点完成地铁和公交的换乘,提高出行的便利性。

其次,多式联运可以提供更加灵活的出行选择。

随着城市交通需求的多样化,传统的公共交通方式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

而多式联运可以通过与共享单车、出租车等其他交通方式的衔接,提供更加灵活和多样化的出行选择,满足不同人群的出行需求。

然而,多式联运在实践中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多式联运需要建立起完善的交通网络和信息系统。

不同交通方式之间的衔接需要进行精确的计划和协调,而这需要建立起完善的交通网络和信息系统。

例如,在城市规划中,需要考虑地铁和公交车站的布局,以及与其他交通方式的衔接方式。

此外,还需要建立起统一的票务和信息系统,方便乘客进行购票和查询。

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站设计与优化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站设计与优化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站设计与优化研究随着城市发展的迅速和人口的增长,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愈发严重。

为了提高交通运输效率和乘客出行体验,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与发展变得尤为重要。

而在轨道交通网络中,换乘站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对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站的设计与优化进行研究,以提供更便捷、高效的出行体验。

一、换乘站设计的原则换乘站是轨道交通网络中不同线路交汇和转换的重要节点,其设计需考虑以下原则:1. 便捷性:换乘站的布局应合理,使乘客在不同线路之间的换乘过程快捷、方便。

站台之间的距离和换乘通道的长度应尽量缩短,减少换乘所需的时间和劳累感。

2. 易识别性:换乘站内应标明清晰的指示牌和标志,使乘客可以迅速找到所需的换乘通道和目标线路。

合理的导向系统和明确的换乘指示,对于乘客的换乘体验非常重要。

3. 安全性:换乘站的设计应考虑到乘客的安全。

站内应设置足够的出口、紧急通道和安全设施,并进行良好的照明和防滑处理。

4. 人性化:换乘站的设计应注重人性化,为乘客提供舒适的休息环境。

站内应配置舒适的座椅、休息区和设备,同时提供便利的无障碍设施。

5. 多样性:换乘站应根据不同的乘客需求设置不同的设施和服务,如儿童乘车服务、残疾人辅助设施、购物和餐饮等,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二、换乘站优化的方法在换乘站的设计中,如何优化站点布局和运营服务,提高乘客的换乘体验以及交通运输效率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1. 换乘站布局优化:在换乘站的布局中,应根据实际需求和空间限制,合理安排不同线路的站台和换乘通道。

通过运用交通仿真模型和优化算法,可以评估不同布局方案的效果,并找出最优方案。

优化的目标可以是最小化乘客的换乘时间,最大化站台和通道的利用率,或者是减少换乘站的空间占用。

2. 运营服务优化:换乘站的运营服务是提高乘客体验和交通效率的关键。

通过引入智能调度系统、自动售票机、信息发布系统和视频监控等技术手段,可以提高乘客的服务便利性和信息获取能力。

公交运营调度基本方法

公交运营调度基本方法

公交运营调度基本方法一、固定时刻表调度方法固定时刻表调度方法是指按照固定的时刻表安排公交车辆的发车时间和行驶路线。

这种方法适用于公交出行需求比较稳定的区域和路线。

调度人员可以根据历史数据分析出发车间隔时间和路线安排,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微调。

这种调度方法能够提前预知公交车的发车时间,让乘客可以提前计划出行,但是如果出现路况不顺畅或需求剧变的情况下,需要灵活调整车次和发车时间。

二、分时段调度方法分时段调度方法是指根据不同时间段的客流量差异,合理安排公交车辆的运行路线和发车间隔。

这种方法适用于客流量波动较大的区域和路线。

调度人员可以根据历史数据分析出不同时间段的客流量高峰和低谷,然后将公交车辆集中安排在客流量高峰时段,减少客流量低谷时段的运营车辆。

这种调度方法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时间段的出行需求,提高运输效率,但是对于突发事件的响应能力较弱。

三、动态调度方法动态调度方法是指根据实时路况和客流变化情况,即时调整公交车的运行路线和发车间隔。

这种方法适用于道路情况复杂、客流变化较大的区域和路线。

调度人员会通过监控系统或调度员提供的实时数据,及时分析客流量和道路情况,然后灵活调整公交车的行驶路线和运行间隔。

这种调度方法能够更加精细地根据实际情况做出调整,提高运输效率,但是需要具备灵活应变的调度人员和高效的监控系统支持。

四、换乘优化调度方法换乘优化调度方法是指根据不同公交线路间的换乘需求,合理安排公交车辆的运行路线和发车间隔。

这种方法适用于交通枢纽周边或换乘需求较多的区域和路线。

调度人员可以根据历史数据分析出换乘点和换乘需求,然后合理安排车辆到达换乘点的时间间隔,以减少乘客等待换乘的时间。

这种调度方法能够提高换乘效率,提升公交系统整体的服务质量。

以上是公交运营调度的几种基本方法,不同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的区域和路线。

但无论采用哪种方法,调度人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和历史数据做出合理的分析和决策,以充分利用公交车辆资源,提高运输效率,满足市民出行需求。

地铁交通系统的运输能力与安全性分析与优化

地铁交通系统的运输能力与安全性分析与优化

地铁交通系统的运输能力与安全性分析与优化地铁交通系统作为一种重要的城市交通工具,在现代城市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的运输能力和安全性是评估一个地铁交通系统综合能力的两个重要指标。

本文将对地铁交通系统的运输能力和安全性进行综合分析,并提出相应的优化措施。

首先,我们来分析地铁交通系统的运输能力。

运输能力是指地铁交通系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运送的乘客数量。

地铁交通系统的运输能力主要受到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首先是列车数量和频率。

地铁系统的运输能力与列车数量和列车运行频率密切相关。

增加列车数量和加密列车运行间隔可以提高地铁系统的运输能力。

其次是车辆载客量。

车辆的载客量决定了单节车厢所能容纳的乘客数量。

提升车辆的载客量可以进一步提高地铁系统的运输能力。

另外,还要考虑站台和站内设施的设计。

合理的站台设计和良好的站内通道布局能够提高地铁系统的客流吞吐能力,从而增强其运输能力。

此外,运营调度系统的优化也能提高地铁系统的运输能力。

采用先进的调度系统,能够根据实时的客流情况,合理安排列车运行间隔和站台停靠时间,从而提高地铁系统的效率。

除了运输能力,地铁交通系统的安全性也是一个重要的考量指标。

地铁系统的安全性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首先是车辆安全设计。

地铁交通系统应保证车辆的结构强度和安全设备的完善性,以确保乘客在事故发生时能够得到有效的保护。

其次是站台和车站的安全设计。

合理的站台和车站设计能够减少乘客意外摔倒、被列车撞击等事故的发生,提高乘客的安全性。

另外,还要加强对设施设备的维护和管理。

定期对地铁设施设备进行检修和维护,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并进行处理,能够确保地铁系统的安全运行。

此外,还应加强对地铁系统的安全监控和防护。

安装视频监控设备、应急报警设备等,加强对地铁系统的监控和防护,提高地铁系统的安全性。

为了进一步优化地铁交通系统的运输能力和安全性,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加强城市规划和地铁线路的设计。

根据城市发展的需要和客流变化情况,合理规划地铁线路和站点,避免拥堵和运力不足的问题。

公交车进出站换道研究综述

公交车进出站换道研究综述

公交车进出站换道研究综述刘悦棋【摘要】本文针对公交车的一种强制性换道——进出站换道行为方面的研究进行了阐述,其中列举了认可度较高的车辆换道模型.同时,就现有公交车进出站的换道行为模型进行了基本分析归纳,为日后的公交车进出站口上下游的强制性换道行为研究提供更多依据.最后,笔者对已有研究中存在的缺口进行了总结提炼,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看法.【期刊名称】《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年(卷),期】2016(014)004【总页数】6页(P119-124)【关键词】交通工程;交通运行状态;文献综述;换道行为;公交车;进出站【作者】刘悦棋【作者单位】重庆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重庆40007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91.2+23车辆换道分为自由性换道或者强制性换道,自由换道的主要目的是获得速度优势或者更好的行驶环境,强制性换道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达到预定的目的。

所谓强制性换道即为在目标车辆接近出口、入口或目标车道时,按照出行线路及交通规则必须进行的车道变换行为[1]。

公交站是道路的关键节点,是乘客沿途上下车到达目的地或者进行换乘的场所,为了进行乘客乘降和线路运行,公交车需要进出站停靠,由此造成的公交车进、出站口处及附近的强制性换道行为屡见不鲜。

不同形式的公交站所对应的变换车道阶段不同:对于直线型公交站,如果公交车没有行驶在公交站的邻近车道上,公交进站时一定会涉及到换道过程,进站前也有可能涉及为了进站做准备的换道行为;对于港湾式公交站,公交进出站都会涉及到换道过程,并且当公交车辆行驶在非最外侧车道时,公交车在进出站口上下游也可能执行为达到进出站目的的换道。

研究表明,自由换道对交通流的影响远小于强制性换道的影响,因而研究公交进出站时和进出站前的进(出)站口上(下)游的换道行为十分必要。

1.1 基本车辆换道模型与车辆换道相似,公交车辆进出站的换道行为仍然部分符合社会车辆的换道规律,因此研究现有的车辆换道模型是必不可少的。

城市公共交通运营管理优化

城市公共交通运营管理优化

城市公共交通运营管理优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如何优化城市公共交通运营管理,提高效率和服务质量,是当前城市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讨论城市公共交通运营管理的优化。

一、加强规划与设计优化城市公共交通运营管理的第一步是加强规划与设计。

根据城市的特点和发展需求,制定长远的公共交通规划,包括线路布局、站点设置、车辆配备以及换乘方案等。

规划应考虑到人口密集区、工业园区以及商业中心等重点区域的交通需求,合理配置交通资源,提高运输效率。

此外,规划应兼顾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推广绿色出行理念,加强城市公共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的衔接,减少私家车使用,降低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

二、提升服务质量为了提高城市公共交通的竞争力和用户满意度,必须不断提升服务质量。

首先,要加强乘车环境的改善,包括车辆的清洁卫生、座椅的舒适性以及空调和音视频设备的正常运行。

其次,要提高行车安全和稳定性,加大对车辆和设备的维修保养力度,确保车辆运行的安全可靠。

同时,还需要加强对驾驶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其服务意识和驾驶技能。

此外,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建立起车辆调度系统和乘客信息查询系统,提供实时公交信息和智能导航服务,方便乘客出行。

三、改善运营效率为了提高城市公共交通运营的效率,降低运营成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要优化线路布局和车辆调度,合理安排车辆运行计划,减少换乘时间和行驶里程,提高运输效率。

其次,要加强对线路的监测和管理,利用先进的交通调度技术和实时数据分析,及时发现和解决运营过程中的问题,提高运输效率和运力利用率。

另外,可以引入智能化管理系统,如电子支付系统和智能票务系统,提高票务管理的效率,降低人工成本。

四、加强安全管理城市公共交通运营中安全问题关乎乘客的生命财产安全,更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基础。

加强安全管理,预防和减少事故的发生,是优化城市公共交通运营管理的重要任务。

为此,应严格执行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车辆、设备和驾驶员的安全检查和监管,确保其符合相关技术标准和安全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 得 到 ,线 路j 在 换 乘 点 的 客 流 由 3 部 分 构 成 :线 路i到线路j 的换乘客流、到达该站点的客流以及 由于运能限制未 能 乘 坐 上 一 车 辆 的 滞 留 客 流,此
外 ,车 辆 服 务 的 客 流 与 车 辆 运 能 有 关 。
图 1 线 路 间 的 换 乘 示 意 图 Fig.1 Transfers between lines
(5)经 过 换 乘 站 点 的 车 辆 ,由 于 前 面 站 点 上 车 乘客占用车辆运 能,到 达 该 站 点 的 车 辆 剩 余 运 能 将考虑车辆运能 平 均 可 用 率,且 在 一 个 周 期 内 各 线路到达该换乘点的车辆运能平均可用率相等且 已知。
2 公交换乘优化模型
以换乘点的乘客平均等待时间最小为目标,
图 2 换 乘 点 客 流 变 化 示 意 图 Fig.2 Passenger flows of transfer point
1.2 模 型 假 设 (1)不 考 虑 车 辆 在 车 站 间 的 运 行 时 间 随 机 性 ,
运行时间已知且固定。 (2)公 交 网 络 中 的 换 乘 点 已 知 ,所 要 进 行 换 乘
1 问题描述和模型假设
1.1 问 题 描 述 当考虑车辆运 能 限 制 后,即 使 车 辆 满 足 同 步
到 达 ,也 会 因 为 同 步 到 达 的 车 辆 运 能 不 足 ,而 无 法 使 乘 客 以 最 短 时 间 换 乘 ,需 要 继 续 等 待 下 一 车 辆 , 但在该时间段内又会产生新的换乘乘客和进入换 乘点乘坐该线路 的 乘 客,因 此 继 续 等 待 换 乘 的 乘 客又将面 临 车 辆 运 能 不 足 而 无 法 及 时 换 乘 的 问 题 ,换 乘 等 待 时 间 将 明 显 增 加 ,这 是 造 成 我 国 部 分 大城市公交换乘枢纽和主要换乘点的实际平均换 乘时间远远大于规划或设计的乘客平均换乘时间
,若




刻和发车间隔进 行 调 整,可 使 得 线 路 间 乘 客 的 换
乘等待时间 达 到 最 优。 若 考 虑 车 辆 运 能 限 制,则
线路i和线路j 间的换乘客流情况可以 如 图 2 所
示 ,图 中 的 箭 头 表 示 客 流 流 向 ,后 面 的 (+)和 (-)
分别表示换乘点客 流 的 增 加 和 减 少。由 图 2 还 可
城市公交系统作为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子系 统 ,承 担 着 大 量 的 客 流 运 输 ,是 大 规 模 运 送 乘 客 的 主要交通工具。改善公交服务质量的主要措施有 减少换乘次数和 减 少 换 乘 时 间,减 少 换 乘 次 数 需
要 调 整 现 有 公 交 网 络 布 局 ,较 为 复 杂 ;而 减 少 换 乘 时间则可以通过 调 整 运 营 时 刻 表,使 不 同 公 交 线 路间在枢纽或换乘点实现同步换乘或协调运营, 从而使乘客等待时间最小。然而在实际公交运营
Abstract:The optimization of average passenger waiting time for transit transfers with vehicle capacity constraints was studied.In a certain cycle time,the transfer waiting time for different transit lines with vehicle capacity constraints is minimized by adjusting transit schedules in a transit network structure.And a solution based on genetic algorithm was proposed to the optimal model.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odel could be relaxed to the model proposed by Shafahi while the vehicle capacity is enough to transfer demands without the vehicle capacity constraints.The average transfer waiting time with vehicle capacity constraints could increase by 370% compared to Shafahi′s result.The results illustrate that the vehicle capacity is a key factor to take into account in the optimization of transit transfer because it influences the passenger transfer time significantly. Key words:engineering of communications and transportation system;transit transfer;vehicle capacity;transfer waiting time;operation schedule;genetic algorithm
考 虑 运 能 限 制 ,建 立 公 交 换 乘 优 化 模 型km mn Q T + ρh + Q h ij ijk 2 k∈K i,j∈R m∈MTc
k jj
j∈R
k∈K
lk jn j
j∈R n∈NTc
∑ ∑ ∑ ∑ Qkm ij

ρjkhj
k∈K i,j∈R m∈MTc
收 稿 日 期 :2010-10-09. 基 金 项 目 :国 家 自 然 科 学 基 金 项 目 (70973032). 作 者 简 介 :赵 航 (1981-),男 ,博 士 后 .研 究 方 向 :交 通 运 输 规 划 与 管 理 .E-mail:zhaohang@hitsz.edu.cn 通 信 作 者 :安 实 (1968-),男 ,教 授 ,博 士 生 导 师 .研 究 方 向 :交 通 运 输 规 划 与 管 理 .E-mail:anshi@21cn.com
的 线 路 也 已 知 ,公 交 各 线 路 已 知 。 (3)线 路 间 的 换 乘 客 流 均 匀 ,一 个 周 期 内 线 路
间的换乘总客流 数 已 知,且 均 匀 地 分 布 到 该 周 期 内运营的各车辆。
· 608 ·
吉 林 大 学 学 报 (工 学 版 )
第 42 卷
(4)到达站点 的 乘 客 在 周 期 时 间 内 服 从 均 匀 分布。
对于公交换乘 优 化 模 型 的 研 究,国 外 学 者 一 般是在考虑运行时间和出行需求的确定性和随机 性 条 件 下 ,对 车 辆 运 营 时 刻 表 进 行 优 化 ,以 车 辆 同 步到达次数或乘客等待时间最优为目标函数建立 模型 ,或 [1-11] 者 采 用 运 营 策 略 优 化 乘 客 等 待 时 间 。 [12] 国内的 Sun等[13]基 于 换 乘 行 为 特 性 展 开 分析;Teng 等 研 [14] 究 了 公 交 枢 纽 协 调 调 度 控 制 方法;李铭等 建 [15] 立了公交 枢 纽 内 多 线 路 车 辆 的 实时调度 优 化 问 题 模 型。 石 琴 等 采 [16] 用 多 目 标 优化模型来解决基于最大同步换乘的公交区域调 度优化问 题。 杨 丽 丽 等 建 [17] 立 了 换 乘 设 施 串 并 联系统,分析了系 统 单 元 可 靠 性 对 系 统 整 体 可 靠 性的影响。这些研究较少考虑车辆运能约束以及 由于运能不足造 成 的 乘 客 滞 留,从 而 对 乘 客 平 均 换乘时间造成的 影 响,无 法 体 现 由 于 线 路 运 能 的 不同给乘客平均换乘时间带来的变化。
的主要原因之一。
如 图1所示为换乘点k上公交线路i和线路j
间的换 乘 时 间 示 意 图,在 Tc 和 Tc+1 的 时 间 周 期
内 ,线 路i和 线 路j 按 照 一 定 的 发 车 时 刻 和 发 车 间
隔,使得线路i和线路j 的第m 和第n 辆车到达换

点k

,乘








Tmn ijk
第 42 卷 第 3 期 2012 年 5 月
吉 林 大 学 学 报 (工 学 版 )
Journal of Jilin University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Edition)
Vol.42 No.3 May 2012
考虑车辆运输能力限制的公交换乘优化
赵 航,安 实,金广君,谢秉磊
j∈R
(1)
s.t. Timjkn = (tj +nhj +tjk +tjdk)-
(ti +mhi +tik +t iwjk)
k ∈ K;i,j ∈ R;m ∈ MTc;n ∈ NTc
Optimization of transit transfer with vehicle capacity constraints
ZHAO Hang,AN Shi,JIN Guang-jun,XIE Bing-lei
(Shenzhen Graduate School,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Shenzhen518055,China)
本文在考虑各线路车辆运能限制的情况下, 以不同公交线路之间的乘客平均换乘等待时间最 小 为 目 标 ,考 虑 各 线 路 在 一 定 时 间 周 期 内 ,通 过 调 整各公交线路的 发 车 时 刻 和 发 车 间 隔,使 乘 客 在 各线路之间换乘 等 待 时 间 达 到 最 优,并 采 用 启 发 式算法对该模型进行求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